《宋書》卷24 志第14 天文二:按劉向說:「天裂,一陽一不足;地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宋書》卷24 志第14 天文二

宋書

卷24 志第14 天文二

晉惠帝元康二年二月,天西北大裂。

按劉向說:「天裂,一陽一不足;地動,一陰一有餘。」

是時人主拱默,婦後專制。

元康三年四月,熒惑守太微六十日。

占曰:「諸侯三公謀其上,必有斬臣。」

一曰:「天子亡國。」

是春,太白守畢,至是百餘日。

占曰:「有急令之憂。」

一曰:「相亡。

又為邊境不安。」

是年,鎮、歲、太白三星聚於畢昴。

占曰:「為兵喪。

畢昴,趙地也。」

後賈後陷殺太子,趙王廢後,又殺之,斬張華、裴頠,遂篡位,廢帝為太上皇。

天下從此遘亂連禍。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於奎,至軒轅、太微,經三台、大陵。

占曰:「奎為魯,又為庫兵,軒轅為後宮,太微天子廷,三台為三司,大陵有積一屍一死喪之事。」

明年,武庫火,西羌反。

後五年,司空張華遇禍,賈後廢死,魯公賈謐誅。

又明年,趙王儉篡位。

於是三王興兵討倫,士民戰死十餘萬人。

元康六年六月丙午夜,有枉矢自斗魁東南行。

按占曰:「以亂伐亂。

北斗主執殺,出斗魁,居中執殺者不直象也。」

十月,太白晝見。

後趙王殺張、裴,廢賈後,以理太子之冤,因自篡盜,以至屠滅。

以亂伐亂,兵喪臣強之應也。

元康九年二月,熒惑守心。

占曰:「王者惡之。」

八月,熒惑入羽林。

占曰:「禁兵大起。」

後二年,惠帝見廢為太上皇,俄而三王起兵討倫。

倫悉遣中軍兵,相距累月。

晉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妖星見南方,中台星坼,太白晝見。

占曰:「妖星出,天下大兵將起。

台星失常,三公憂。

太白晝見為不臣。」

是月,賈後殺太子,趙王倫尋廢殺後及司空張華,又廢帝自立。

於是三王並起,迭總大權。

永康元年五月,熒惑入南鬥。

占曰:「宰相死,兵大起。

斗又吳分也。」

是時趙王倫為相,明年篡位,三王興師誅之。

太安二年,石冰破揚州。

永康元年八月,熒惑入箕。

占曰:「人主失位,兵起。」

十二月,彗出牽牛之西,指天市。

占曰:「牛者七政始,彗出之,改元易號之象也。」

天市一名天府,一名天子禖,帝座在其中。

明年,趙王篡位,改元,尋為大兵所滅。

永康二年二月,太白出西方,逆行入東井。

占曰:「國失政,臣為亂。」

四月,彗星見齊分。

占曰:「齊有兵喪。」

是時齊王冏起兵討趙王倫。

倫滅,冏擁兵不朝,專權一婬一侈,明年誅死。

晉惠帝永寧元年,自正月至於閏月,五星互經天。

《星傳》曰:「日一陽一,君道也。

星一陰一,臣道也。

日出則星亡,臣不得專也。

晝而星見午上者為經天,其占為不臣,為更王。

今五星悉經天,天變所未有也。」

石氏說曰:「辰星晝見,其國不亡,則大亂。」

是後台鼎方伯,互秉大權。

二帝流亡,遂至六夷強,迭據華夏,亦載籍所未有也。

永寧元年五月,太白晝見。

占同前條。

七月,歲星守虛危。

占曰:「木守虛危,有兵憂。」

一曰:「守虛饑;守危徭役煩,下屈竭。」

辰星入太微。

占曰:「為內亂。」

一曰:「群臣相殺。」

太白守右掖門。

占曰:「為兵,為亂,為賊。」

八月戊午,鎮星犯左執法,又犯上相。

占曰:「上相憂。」

熒惑守昴。

占曰:「趙、魏有災。」

辰星守輿鬼。

占曰:「秦有災。」

九月丁未,月犯左角。

占曰:「人主憂。」

一曰:「左將軍死,天下有兵。」

二年四月癸酉,歲星晝見。

占曰:「為臣強。」

十月,熒惑太白斗於虛危。

占曰:「大兵起,破軍殺將。

虛危,又齊分也。」

十二月,熒惑襲太白於營室。

占曰:「天下兵起,亡君之戒。」

一曰:「易相。」

初齊王冏定京都,因留輔政,遂專傲無君。

是月,成都、河間檄長沙王乂討之。

冏、乂交戰,攻焚宮闕。

冏兵敗夷滅,又殺其兄上軍將軍實以下二十餘人。

太安二年,成都攻長沙,於是公私饑困,百姓力屈。

晉惠帝太安二年二月,太白入昴。

占曰:「天下擾,兵大起。」

三月,彗星見東方,指三台。

占曰:「兵喪之象。

三台為三公。」

七月,熒惑入東井。

占曰:「兵起國亂。」

是秋,太白守太微上將。

占曰:「上將將以兵亡。」

是年冬,成都、河間攻洛一陽一。

三年正月,東海王越執長沙王乂,張方又殺之。

太安二年八月,長沙王奉帝出距二王,庚午,捨於玄武館。

是日,天中裂為二,有聲如雷。

三占同元康,臣下專僭之象也。

是時長沙王擅權,後成都、河間、東海又迭專威命,是其應也。

太安二年十一月辛巳,有星晝隕中天,北下有聲如雷。

按占:「名曰熒首,營首所在,下有大兵流血。」

明年,劉淵、石勒攻略并州,多所殘滅。

王浚起燕、代,引鮮卑攻掠鄴中,百姓塗地。

有聲如雷,怒之象也。

太安二年十一月庚辰,歲星入月中。

占曰:「國有逐相。」

十二月壬寅,太白犯月。

占曰:「天下有兵。」

太安三年正月己卯,月犯太白,占同青龍。

熒惑入南鬥,占同永康。

是月,熒惑又犯歲星。

占曰:「有大戰。」

七月,左衛將軍陳率眾奉帝伐成都,六軍敗績,兵一逼一乘輿。

九月,王浚又攻成都於鄴,鄴潰,成都王由是喪亡。

帝還洛,張方脅如長安。

是時天下盜賊群起,張昌尤盛。

後二年,惠帝崩。

晉惠帝永興元年五月,客星守畢。

占曰:「天子絕嗣。」

一曰:「大臣有誅。」

七月庚申,太白犯角、亢,經房、心,歷尾、箕。

九月,入南鬥。

占曰:「犯角,天下大戰;犯亢,有大兵,人君憂;入房、心,為兵喪;犯尾,將軍與民人為變;犯箕,女主憂。」

一曰:「天下亂。

入南鬥,有兵喪。」

一曰:「將軍為亂。」

其所犯守,又兗、豫、幽、冀、揚州之分也。

是年七月,有蕩一陰一之役。

九月,王浚殺幽州刺史和演,攻鄴,鄴潰。

於是兗、豫為天下兵沖。

陳敏又亂揚土,劉淵、石勒、李雄等並起微賤,跨有州郡。

皇后羊氏數被幽廢。

光熙元年,惠帝崩,終無繼嗣。

永興元年七月乙丑,星隕有聲。

二年十月,星又隕有聲。

按劉向說,民去其土之象也。

是後遂亡中夏。

永興元年十二月壬寅夜,赤氣亙天,砰隱有聲。

二年十月丁丑,赤氣見在北方,東西竟天。

占曰:「並為大兵。

砰隱有聲,怒之象也。」

是後四海雲擾,九服交兵。

永興二年四月丙子,太白犯狼星。

占曰:「大兵起。」

九月,歲星守東井。

占曰:「有兵。

井又秦分也。」

是年,苟晞破公師籓,張方破范一陽一王虓,關西諸將攻河間王顒,顒奔走,東海王迎殺之。

永興二年八月,星孛於昴、畢。

占曰:「為兵喪。」

昴、畢,又趙、魏分也。

十月丁丑,有星孛於北斗。

占曰:「璇璣更授,天子出走。」

又曰:「強國發兵,諸侯爭權。」

是後皆有其應。

明年,惠帝崩。

晉惠帝光熙元年四月,太白失行,自翼入尾、箕。

占曰:「太白失行而北,是謂返生。

不有破軍,必有屠城。」

五月,汲桑攻鄴,魏郡太守馮嵩出戰大敗,桑遂害東燕王騰,殺萬餘人,焚燒魏時宮室皆盡。

光熙元年五月,枉矢西南流。

占曰:「以亂伐亂之象也。」

是時司馬越西破河間,奉迎大駕。

尋收繆胤、何綏等,肆其無君之心,天下惡之。

死而石勒焚其一屍一柩,是其應也。

光熙元年九月丁未,熒惑守心。

占曰:「王者惡之。」

己亥,填星守房、心,又犯歲星。

占曰:「土守房,多禍喪。

守心,國內亂,天下赦。」

又曰:「填與歲合為內亂。」

是時司馬越秉權,終以無禮破滅,內亂之應也。

十一月,惠帝崩,懷帝即位,大赦天下。

光熙元年十二月癸未,太白犯填星。

占曰:「為內兵,有大戰。」

是後河間王為東海王越所殺。

明年正月,東海王越殺諸葛玫等。

五月,汲桑破馮嵩,殺東燕王。

八月,苟晞大破汲桑。

光熙元年十二月甲申,有白氣若虹,中天北下至地,夜見五日乃滅。

占曰:「大兵起。」

明年,王彌起青、徐,汲桑亂河北,毒流天下。

孝懷帝永嘉元年九月辛亥,有大星自西南流於東北,小者如升相隨,天盡赤,聲如雷。

占曰:「流星為貴使。」

是年五月,汲桑殺東燕王騰,遂據河北。

十一月,始遣和郁為征北將軍鎮鄴,而田甄等大破汲桑,斬於樂陵。

於是以甄為汲郡太守,弟蘭鉅鹿太守。

小星相隨,小將別帥之象也。

司馬越忿魏郡以東,平原南,皆一黨一於桑,悉以賞甄等,於是侵略赤地,有聲如雷,怒之象也。

永嘉元年十二月丁亥,星流震散。

案劉向說:「天官列宿,在位之象,小星無名者,庶民之類。

此百官庶民將流散之象也。」

是後天下大亂,百官萬民,流移轉死矣。

永嘉二年正月庚午,太白伏不見。

二月庚子,始晨見東方。

是謂當見不見,占同上條。

其後破軍殺將,不可勝數。

帝崩虜庭,中夏淪覆。

永嘉三年正月庚子,熒惑犯紫微。

占曰:「當有野死之王。

又為火燒宮。」

是時太史令高堂沖奏,乘輿宜遷幸,不然必無洛一陽一。

五年六月,劉曜、王彌入京都,燒宮廟,帝崩於平一陽一。

永嘉三年,鎮星久守南鬥。

占曰:「鎮星所居者,其國有福。」

是時安東琅邪王始有揚土。

其年十一月,地動,陳卓以為是地動應也。

永嘉三年十二月乙亥,有白氣如帶出東南北方各二,起地至天,貫參伐。

占曰:「天下大兵起。」

四年三月,司馬越收繆胤、繆播等;又三方雲擾,攻戰不休。

五年三月,司馬越死於寧平城,石勒攻破其眾,死者十餘萬人。

六月,京都焚滅,帝劫虜庭。

永嘉五年十月,熒惑守心。

後二年,帝崩於虜庭。

永嘉六年七月,熒惑、歲星、鎮星、太白聚牛女之間,裴回進退。

按占曰:「牛,揚州分。」

是後兩都傾覆,而元帝中興揚土,是其應也。

愍帝建武元年五月癸未,太白熒惑合於東井。

占曰:「金火合曰爍,為喪。」

是時帝雖劫於平一陽一,天下猶未敢居其虛位,災在帝也。

六月丁卯,太白犯太微。

占曰:「兵入天子廷,王者惡之。」

七月,愍帝崩於寇庭,天下行服大臨。

晉元帝太興元年七月,太白犯南鬥。

占曰:「吳、越有兵,大人憂。」

二年二月甲申,熒惑犯東井。

占曰:「兵起,貴臣相戮。」

八月己卯,太白犯軒轅大星。

占曰:「後宮憂。」

乙未,太白犯歲星,在翼。

占曰:「為兵亂。」

三年四月壬辰,枉矢出虛、危,沒翼、軫。

占曰:「枉矢所觸,天下之所伐。

翼、軫,荊州之分也。」

五月戊子,太白入太微,又犯上將。

占曰:「天子自將,上將誅。」

六月丙辰,太白與歲星合於房。

占曰:「為兵饑。」

九月,太白犯南鬥,占同元年。

十月己亥,熒惑在東井,居五諸侯南,踟躕留止,積三十日。

占曰:「熒惑守井二十日以上,大人憂;守五諸侯,諸侯有誅者。」

十二月己未,太白入月,在鬥。

郭景純曰:「月屬坎,一陰一府法象也。

太白金行而來犯之,天意若曰刑理失中,自毀其法也。」

四年十二月丁亥,月犯歲星在房。

占曰:「其國兵饑,民流亡。」

永昌元年三月,王敦率江、荊之眾,來攻京都,六軍距戰,敗績。

於是殺護軍將軍周顗、尚書令刁協,驃騎將軍劉隗出奔。

四月,又殺湘州刺史譙王承、鎮南將軍甘卓。

閏十二月,元帝崩。

間一年,敦亦梟夷,枉矢觸翼之應也。

十月,石他入豫州,略城父、霢二縣民以北,刺史祖約遣軍追之,為其所沒,遂退守壽春。

明帝太寧三年正月,熒惑逆行入太微。

占曰:「為兵喪,王者惡之。」

閏八月,帝崩。

鹹和二年,蘇峻反,攻宮室,太后以憂一逼一崩,天子幽劫於石頭,遠近兵亂,至四年乃息。

成帝鹹和四年七月,有星孛於西北,二十三日滅。

占曰:「為兵亂。」

十二月,郭默殺江州刺史劉胤,荊州刺史陶侃討默,明年,斬之。

是時,石勒又始僭號。

鹹和六年正月丙辰,月入南鬥。

占曰:「有兵。」

一曰:「有大赦。」

是月胡賊殺略婁、武進二縣民,於是遣戍中洲。

明年,胡賊又略南沙、海虞民。

是年正月,大赦,伐淮南,討襄一陽一,平之。

鹹和六年十一月,熒惑守胃、昴。

占曰:「趙、魏有兵。」

八年七月,石勒死,石虎自立,多所殘滅。

是時雖勒、虎僭號,而其強弱常占於昴,不關太微紫宮也。

鹹和八年三月己巳,月入南鬥,與六年占同。

其年七月,石勒死,彭彪以譙,石生以長安,郭權以秦州,並歸從。

於是遣督護高球率眾救彪,彪敗球退。

又石虎、石斌攻滅生、權。

鹹康元年正月,大赦。

鹹和八年七月,熒惑入昴。

占曰:「胡王死。」

石虎多所攻滅。

八月,月犯昴。

占曰:「胡不安。」

九年六月,月又犯昴。

是時石弘雖襲勒位,而石虎擅威暴橫。

十月,廢弘自立,遂幽殺之。

鹹和九年三月己亥,熒惑入輿鬼,犯積一屍一。

占曰:「兵在西北,有沒軍死將。」

四月,鎮西將軍、雍州刺史郭權始以秦州歸從,尋為石斌所滅,徙其眾於青、徐。

晉成帝鹹康元年二月己亥,太白犯昴。

占曰:「兵起,歲大旱。」

四月,石虎掠騎至歷一陽一。

朝廷慮其眾也,加司徒王導大司馬,治兵動眾。

又遣慈湖、牛渚、蕪湖三戍。

五月乃罷。

是時胡賊又圍襄一陽一,征西將軍庾亮遣寧距退之。

六月,旱。

鹹康元年八月戊戌,熒惑入東井。

占曰:「無兵兵起;有兵兵止。」

是年夏,發眾列戍。

加王導大司馬,以備胡賊。

鹹康元年三月丙戌,月入昴。

占曰:「胡王死。」

十一月,月犯昴。

二年八月,月又犯昴。

占同。

鹹和三年,石虎發眾七萬,四年二月,自襲段遼於薊,遼奔敗。

又攻慕容皝於棘城,不克引退。

皝追之,殺數百人。

虎留其將麻秋屯令支,皝破秋,並虜遼殺之。

鹹康二年正月辛巳,彗星夕見西方,在奎。

占曰:「為兵喪。

奎又為邊兵。」

四年,石虎伐慕容皝不克,皝追擊之,又破麻秋。

時皝稱蕃,邊兵之應也。

鹹康二年正月辛卯,月犯房南第二星。

占曰:「將相有憂。」

五年七月,丞相王導薨。

八月,太尉郗鑒薨。

六年正月,征西大將軍庾亮薨。

鹹康二年九月庚寅,太白犯南鬥,因晝見。

占曰:「斗為宰相,又揚州分,金犯之,死喪象。

晝見為不臣,又為兵喪。」

三年,石虎僭稱天王。

四年,虎滅段遼而敗於慕容皝。

皝,國蕃臣。

五年,王導薨。

鹹康三年六月辛未,有流星大如二斗魁,色青,赤光耀地,出奎中,沒婁北。

案占為饑,五穀不藏。

是月,大旱。

鹹康三年八月,熒惑入輿鬼,犯積一屍一。

占曰:「貴人憂。」

三年八月甲戌,月犯東井距星。

占曰:「國有憂,將死。」

三年九月戊子,月犯建星。

占曰:「易相。」

一曰:「大將死。」

五年,丞相王導薨,庾冰代輔政。

太尉郗鑒、征西大將軍庾亮薨。

鹹康三年十一月乙丑,太白犯歲星。

占曰:「為兵饑。」

四年二月,石虎破幽州,遷其人萬餘家。

李壽殺李期。

五年,胡眾五萬寇沔南,略七千餘家而去。

又騎二萬圍陷邾城,殺略五千餘人。

鹹康四年四月己巳,太白晝見在柳。

占曰:「為兵,為不臣。」

七月乙巳,月掩太白。

占曰:「王者亡地,大兵起。」

明年,胡賊大寇沔南,陷邾城,豫州刺史一毛一寶、西一陽一太守樊峻皆棄城投江死。

於是內外戒嚴,左衛桓監、匡術等諸軍至武昌,乃退。

七年,慕容皝自稱為燕王。

鹹康四年五月戊午,熒惑犯右執法。

占曰:「大臣死,執政者憂。」

九月,太白犯右執法。

案占,「五星災同,金火尤甚。」

十一月戊子,太白犯房上星。

占曰:「上相憂。」

五年七月己酉,月犯房上星,亦同占。

是月庚申,丞相王導薨。

鹹康五年四月辛未,月犯歲星,在胃。

占曰:「國饑民流。」

乙未,月犯畢距星。

占曰:「兵起。」

是夜,月又犯歲星,在昴。

及冬,有沔南、邾城之敗,百姓流亡萬餘家。

鹹康六年二月庚午朔,流星大如斗,光耀地,出天市,西行入太微。

占曰:「大人當之。」

乙未,太白入月。

占曰:「人主死。」

四月甲午,月犯太白。

占曰:「人主惡之。」

八年六月,成帝崩。

鹹康六年三月甲寅,熒惑從行犯太微上將星。

占曰:「上將憂。」

四月丁丑,熒惑犯右執法。

占曰:「執法者憂。」

六月乙亥,月犯牽牛中央星。

占曰:「大將憂。」

是時尚書令何充為執法,有譴欲避其咎,明年,求為中書令。

建元二年,庾冰薨,皆大將執政之應也。

是歲正月,征西將軍庾亮薨。

三月,而熒惑犯上將。

九月,石虎大將夔安死。

庾冰後積年方薨。

豈冰能修德,移禍於夔安乎?鹹康六年四月丙午,太白犯畢距星。

占曰:「兵革起。」

一曰:「女主憂。」

六月乙卯,太白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憂。」

七年三月,皇后杜氏崩。

鹹康七年三月壬午,月犯房。

占曰:「將相憂。」

八年六月,熒惑犯房上第二星。

占曰:「次相憂。」

建元二年,車騎將軍江州刺史庾冰薨。

是時驃騎將軍何充居內,冰為次相也。

鹹康七年四月己丑,太白入輿鬼。

占曰:「兵革起。」

五月,太白晝見。

以晷度推之,非秦、魏,則楚也。

占曰:「為臣強,為有兵。」

八月辛丑,月犯輿鬼。

占曰:「人主憂。」

八年六月,成帝崩。

鹹康八年八月壬寅,月犯畢赤星。

占曰:「下犯上,兵革起。」

十月,月又掩畢赤星,占同。

己酉,太白犯熒惑。

占曰:「大兵起。」

其後庾翼大發兵謀伐胡,專制上流,朝廷憚之。

康帝建元元年正月壬午,太白入昴。

占曰:「趙地有兵。」

又曰:「天下兵起。」

四月乙酉,太白晝見。

八月丁未,太白犯歲星。

占曰:「有大兵。」

是年,石虎殺其太子遂及其妻子徒屬二百餘人。

又遣將劉寧寇沒狄道,又使將張舉將萬餘人屯薊東,謀慕容皝。

建元元年十一月六日,彗星見亢,長七尺,尾白色。

占曰:「亢為朝廷,主兵喪。」

二年九月,康帝崩。

建元元年,歲星犯天關。

安西將軍庾翼與兄冰書曰:「歲星犯天關,占云:『關梁當澀。

』比來江東無他故,江道亦不艱難;而石虎頻年再閉關不通信使,此復是天公憒憒無皁白之征也。」

建元二年閏月乙酉,太白犯鬥。

占曰:「為喪,天下受爵祿。」

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賜爵也。

晉穆帝永和元年正月丁丑,月入畢。

占曰:「兵大起。」

戊寅,月犯天關。

占曰:「有亂臣更天子之法。」

五月辛巳,太白晝見,在東井。

占曰:「為臣強,秦有兵。」

六月辛丑,入太微,犯屏西南。

占曰:「輔臣有免罷者。」

七、八月,月皆犯畢。

占同正月。

己未,月犯輿鬼。

占曰:「大臣有誅。」

九月庚戌,月又犯畢。

是年初,庾翼在襄一陽一,七月,翼疾將終,輒以子爰之為荊州刺史,代己任;爰之尋被廢。

明年,桓溫又輒率眾伐蜀,執李勢,送至京都。

蜀本秦地也。

永和二年二月壬子,月犯房上星。

四月丙戌,月又犯房上星。

占同前。

八月壬申,太白犯左執法。

是歲,司徒蔡謨被廢。

永和三年正月壬午,月犯南斗第五星。

占曰:「將軍死,近臣去。」

五月壬申,月犯南斗第四星,因入魁。

占曰:「有兵。」

一曰:「有大赦。」

六月,月犯東井距星。

占曰:「將死,國有憂。」

戊戌,月犯五諸侯。

占曰:「諸侯有誅。」

九月庚寅,太白犯南斗第五星。

占曰:「為喪兵。」

四年七月丙申,太白犯左執法。

甲寅,月犯房。

丁巳,月入南斗犯第二星。

乙丑,太白犯左執法。

占悉同上。

十月甲戌,月犯亢。

占曰:「兵起,軍將死」。

十一月戊戌,犯上將星。

三年六月,大赦。

是月,陳逵征壽春,敗而還。

七月,氐蜀余寇反亂益土。

九月,石虎伐涼州,不克。

永和四年四月,太白入昴。

五月,熒惑入婁,犯鎮星。

七月,太白犯軒轅。

佔在趙,及為兵喪,女主憂。

其年八月,石虎太子宣殺弟韜,宣亦死。

五年正月,石虎僭稱皇帝,尋病死。

是年,褚裒北伐喪眾,又尋薨,太后素服。

六年正月,朝會廢樂。

永和五年四月丁未,太白犯東井。

占曰:「秦有兵。

九月戊戌,太白犯左角。

占曰:「為兵。」

十月,月犯昴。

占曰:「朝廷有憂,軍將死。」

十一月乙卯,彗星見於亢,芒西向,色白,長一丈。

占曰:「為兵喪。」

是年八月,褚裒北徵兵敗。

十月,關中二十餘壁舉兵歸從,石遵攻沒南一陽一。

十一月,冉閔殺石遵,又盡殺胡十餘萬人,於是中土大亂。

十二月,褚裒薨。

八年,劉顯、苻健、慕容俊並僭號。

殷浩北伐敗,見廢。

永和六年二月辛酉,月犯心大星。

占曰:「大人憂。

心豫州分也。」

丁丑,月犯房。

占曰:「將相憂。」

三月戊戌,熒惑犯歲星。

占曰:「為戰。」

六月己丑,月犯昴。

占同上。

乙未,月犯五諸侯。

占同三年。

七月壬寅,月始出西方,犯左角。

占曰:「大將軍死。」

一曰:「天下有兵。」

丁未,月犯箕。

占曰:「軍將死。」

丙寅,熒惑犯鉞星。

占曰:「大臣有誅。」

八月辛卯,月犯左角,太白晝見,在南鬥。

月犯右執法,占並同上。

七年二月,太白犯昴,占同上。

乙卯,熒惑輿鬼,犯積一屍一。

占曰:「貴人憂。」

五月乙未,熒惑犯軒轅大星。

占曰:「女主憂。」

太白入畢口,犯左股。

占曰:「將相當之。」

六月乙亥,月犯箕。

丙子,月犯鬥。

丁丑,熒惑入太微,犯右執法。

八月庚午,太白犯軒轅。

戊子,太白犯右執法。

占悉同上。

七年,劉顯殺石祗及諸胡帥,中土大亂,戎、晉十萬數,各還舊土,互相侵略及疾疫死亡,能達者十二三。

是年,桓溫輒以大眾求浮江入淮北伐,朝廷震懼。

八年,豫州刺史謝尚討張遇,為苻雄所敗。

殷浩北伐敗,被廢。

十年,桓溫伐苻健,不克而還。

永和八年三月戊戌,月犯軒轅大星。

癸丑,月入南斗犯第二星。

五月,月犯心星。

四月癸酉,月犯房。

六月辛巳,日未入,有流星如三斗魁,從辰巳上東南行。

晷度推之,在箕、斗之間,蓋燕分也。

案占為營首,營首之下,流血滂沲。

七月壬子,歲星犯東井距星。

占曰:「內亂兵起。」

八月戊戌,熒惑入輿鬼。

占曰:「忠臣戮死。」

丙辰,太白入南鬥,犯第四星。

占曰:「將為亂。」

一曰:「丞相免。」

九年二月乙巳,入南鬥,犯第三星。

三月戊辰,月犯房。

八月,歲星犯輿鬼東南星。

占:「東南星主兵,兵起」。

十二月,月在東井,犯歲星。

占曰:「秦饑民流。」

是時帝主幼沖,母后稱制,將相有隙,兵革連起。

慕容俊僭稱大燕,攻伐無已,故災異數見,殷浩見廢也。

永和十年正月乙卯,月食昴。

占曰:「趙、魏有兵。」

癸酉,填星奄鉞星。

占曰:「斧鉞用。」

二月甲申,月犯心大星。

占曰:「王者惡之。」

四月癸未,流星大如斗,色赤黃,出織女,沒造父,有聲如雷。

占曰:「燕、齊有兵,民流。」

戊午,月犯心大星。

七月庚午,太白晝見。

晷度推之,災在秦、鄭。

九月辛酉,太白犯左執法。

十一月,月奄填星,在輿鬼。

占曰:「秦有兵。」

十一年三月辛亥,月奄軒轅。

占同上。

四月庚寅,月犯牛宿南星。

占曰:「國有憂。」

八月己未,太白犯天江。

占曰:「河津不通。」

十二年六月庚子,太白晝見,在東井,占如上。

己未,月犯鉞星。

七月丁卯,太白犯填星,在柳。

占曰:「周地有大兵。」

八月癸酉,月奄建星。

九月戊寅,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星。

十一月丁丑,熒惑犯太微東蕃上相。

十年四月,桓溫伐苻健,破其堯柳眾軍。

健壁長安,溫退。

十二月,慕容恪攻齊。

十二年八月,桓溫破姚襄於伊水,定周地。

十一月,齊城陷,執段龕,殺三千餘人。

永和末,鮮卑侵略河、冀,昇平元年,慕容俊遂據臨漳,盡有幽、並、青、冀之地。

緣河諸將漸奔散,河津隔絕矣。

三年,會稽王以郗曇、謝萬敗績,求自貶三等。

是時權在方伯,九服交兵,故譴象仍見。

晉穆帝昇平元年四月壬子,太白入輿鬼。

丁亥,月奄東井南轅西頭第二星。

占曰:「秦地有兵。」

一曰:「將死。」

六月戊戌,太白晝見,在軫,占同上。

軫,楚分也。

壬子,月犯畢。

占曰:「為邊兵。」

七月辛巳,熒惑犯天江。

占曰:「河津不通。」

十一月,歲星犯房。

壬午,月奄歲星,在房。

占曰:「民饑。」

一曰:「豫州有災。」

二年二月辛卯,填星犯軒轅大星。

甲午,月犯東井。

閏月乙亥,月犯歲星,在房。

占悉同上。

五月丁亥,彗出天船,在胃度中。

彗為兵喪,除舊布新,出天船,外夷陵。

一曰:「為大水。」

六月辛酉,月犯房。

八月戊午,熒惑犯填星,在張。

占曰:「兵大起。

張,三河分。」

十月己未,太白犯哭星。

十二月,枉矢自東南流於西北,其長半天。

三年正月壬辰,熒惑犯楗閉。

案占:「人主憂。」

三月乙酉,熒惑逆行犯句鈐。

案占:「王者惡之。」

月犯太白,在昴。

占曰:「人君死。」

一曰:「趙地有兵,朝廷不安。」

六月,太白犯東井。

七月乙酉,熒惑犯天江。

丙戌,太白犯輿鬼。

占悉同上。

戊子,月犯牽牛中央大星。

占曰:「牽牛,天將也。

犯中央星,大將軍死。」

八月丁未,太白犯軒轅大星。

甲子,月犯畢大星。

占曰:「為邊兵。」

一曰:「下犯上。」

庚午,太白犯填星,在太微中。

占曰:「王者惡之。」

二年五月,關中氐帥殺苻生立堅。

十二月,慕容俊入屯鄴。

八月,安西將軍、豫州刺史謝奕薨。

三年十月,諸葛攸舟軍入河,敗績。

豫州刺史謝萬入穎,眾潰而歸,除名為民。

十一月,司徒會稽王以二鎮敗,求自貶三等。

四年正月,慕容俊死,子暐代立。

慕容恪殺其尚書令一陽一鶩等。

五月,天下大水。

五年五月,穆帝崩。

昇平四年正月乙亥,月犯牽牛中央大星。

占曰:「大將死。」

六月辛亥,辰星犯軒轅。

占曰:「女主憂。」

己未,太白入太微右掖門,從端門出。

占曰:「貴奪勢。」

一曰:「有兵。」

又曰:「出端門,臣不臣。」

八月戊申,太白犯氐。

占曰:「國有憂。」

丙辰,熒惑犯太微西蕃上將。

九月壬午,太白入南鬥口,犯第四星。

占曰:「為喪,有赦,天下受爵祿。」

十月庚戌,天狗見西南。

占曰:「有大兵流血。」

十二月甲寅,熒惑犯房。

丙寅,太白晝見。

庚寅,月犯楗閉。

占曰:「人君惡之。」

五年正月乙巳,填星逆行犯太微。

乙丑辰時,月在危宿奄太白。

占曰:「天下民一靡一散。」

三月丁未,月犯填星在軫。

占曰:「為大喪。」

五月壬寅,月犯太微。

庚戌,月犯建星。

占曰:「大臣相譖。」

辛亥,月犯牽牛宿。

占曰:「國有憂。」

五年正月,北中郎將郗曇薨。

五月,穆帝崩,哀帝立,大赦賜爵,褚後失勢。

七月,慕容恪飽冀州刺史呂護於野王,拔之,護奔滎一陽一。

是時桓溫以大眾次宛,聞護敗乃退。

昇平五年六月癸酉,月奄氐東北星。

占曰:「大將當之。」

九月乙酉,奄畢。

占曰:「有邊兵。」

十月丁卯,熒惑犯歲星,在營室。

占曰:「大臣有匿謀。」

一曰:「衛地有兵。」

丁未,月犯畢赤星。

占曰:「下犯上。」

又曰:「有邊兵。」

八月,范汪廢。

隆和元年,慕容暐遣傅末波寇河一陰一,陳佑危一逼一。

晉哀帝興寧元年八月,星孛大角亢,入天市。

按占:「為兵喪」。

三年正月,皇后王氏崩。

二月,哀帝崩。

三月,慕容恪飽洛一陽一,沈勁等戰死。

興寧元年十月丙戌,月奄太白,在須女。

占曰:「天下民一靡一散。」

一曰:「災在揚州。」

三年,洛一陽一沒。

其後桓溫傾揚州資實,討鮮卑敗績,死亡太半。

及征袁真,淮南殘破。

後氐及東胡侵一逼一,兵役無已。

興寧三年正月乙卯,月奄歲星,在參。

參,益州分也。

六月,鎮西將軍、益州刺史周撫薨。

十月,梁州刺史司馬勳入益州以叛,硃序率眾助刺史周楚討平之。

興寧三年七月庚戌,月犯南鬥。

占曰:「女主憂。」

歲星犯輿鬼。

占曰:「人君憂。」

十月,太白晝見,在亢。

占曰:「亢為朝廷,有兵喪,為臣強。」

哀帝是年二月崩,其災皆在海西也。

明年五月,皇后庾氏崩。

晉海西太和元年二月丙子,月奄熒惑,在參。

占曰:「為內亂。」

一曰:「參,魏地。」

二年正月,太白入昴。

五年,慕容暐為苻堅所滅,司、冀、幽、並四州並屬氐。

太和二年八月戊午,太白犯歲星,在太微。

三年六月甲寅,太白奄熒惑,在太微端門中。

六年,海西公廢。

太和四年二月,客星見紫宮西垣,至七月乃滅。

占曰:「客星守紫宮,臣殺主。」

閏月乙亥,月暈軫,復有白暈貫月,北暈斗一柄一三星。

占曰:「王者惡之。」

六年,桓溫廢帝。

太和四年十月壬申,有大流星西下,聲如雷。

按占:「流星為貴使,星大者使大。」

明年,遣使免袁真為庶人。

桓溫征壽春,真病死,息瑾代立,求救於苻堅,溫破氐軍。

六年,壽春城陷,聲如雷,將士怒之象也。

太和六年閏月,熒惑守太微端門。

占曰:「天子亡國。」

又曰:「諸侯三公謀其上。」

一曰:「有斬臣。」

辛卯,月犯心大星。

占曰:「王者惡之。」

十一月,桓溫廢帝,並奏誅武陵王,簡文不許,溫乃徙之新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宋書
卷01 本紀第1 武帝上卷02 本紀第2 武帝中卷03 本紀第3 武帝下卷04 本紀第4 少帝卷05 本紀第5 文帝卷06 本紀第6 孝武帝卷07 本紀第7 前廢帝卷08 本紀第8 明帝卷09 本紀第9 後廢帝卷10 本紀第10 順帝卷11 志第1 志序 歷上卷12 志第2 歷中卷13 志第3 歷下卷14 志第4 禮一卷15 志第5 禮二卷16 志第6 禮三卷17 志第7 禮四卷18 志第8 禮五卷19 志第9 樂一卷20 志第10 樂二卷21 志第11 樂三卷22 志第12 樂四卷23 志第13 天文一卷24 志第14 天文二卷25 志第15 天文三卷26 志第16 天文四卷27 志第17 符瑞上卷28 志第18 符瑞中卷29 志第19 符瑞下卷30 志第20 5行一卷31 志第21 5行二卷32 志第22 5行三卷33 志第23 5行四卷34 志第24 5行五卷35 志第25 州郡一卷36 志第26 州郡二卷37 志第27 州郡三卷38 志第28 州郡四卷39 志第29 百官上卷40 志第30 百官下卷41 列傳第1 后妃卷42 列傳第2 劉穆之、王弘卷43 列傳第3 徐羨之、傅亮、檀道濟卷44 列傳第4 謝晦列傳第五 王鎮惡 檀韶 向靖 劉懷慎 劉粹卷46 列傳第6 趙倫之、到彥之闕、王懿、張邵列傳第七 劉懷肅 孟懷玉 弟龍符 劉敬宣 檀祗卷48 列傳第8 硃齡石、弟超石、毛修之、傅弘之卷49 列傳第9 孫處、蒯恩、劉鍾、虞丘進卷50 列傳第10 胡籓、劉康祖、垣護之、張興世卷51 列傳第11 宗室列傳第十二 庾悅 王誕 謝景仁 弟述 袁湛 弟豹 褚叔度列傳第十三 張茂度 子永 庾登之 弟炳之 謝方明 江夷卷54 列傳第14 孔季恭、羊玄保、沈曇慶卷55 列傳第15 臧燾、徐廣、傅隆卷56 列傳第16 謝瞻、孔琳之卷57 列傳第17 蔡廓、子興宗卷58 列傳第18 王惠、謝弘微、王球列傳第十九 殷淳 子孚 弟沖 淡 張暢 何偃 江智淵卷60 列傳第20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卷61 列傳第21 武三王卷62 列傳第22 羊欣、張敷、王微卷63 列傳第23 王華、王曇首、殷景仁、沈演之卷64 列傳第24 鄭鮮之、裴松之、何承天卷65 列傳第25 吉翰、劉道產、杜驥、申恬卷66 列傳第26 王敬弘、何尚之卷67 列傳第27 謝靈運卷68 列傳第28 武二王卷69 列傳第29 劉湛、范曄卷70 列傳第30 袁淑卷71 列傳第31 徐湛之、江湛、王僧綽卷72 列傳第32 文九王卷73 列傳第33 顏延之卷74 列傳第34 臧質、魯爽、沈攸之卷75 列傳第35 王僧達、顏竣卷76 列傳第36 硃修之、宗愨、王玄謨卷77 列傳第37 柳元景、顏師伯、沈慶之卷78 列傳第38 蕭思話 劉延孫卷79 列傳第39 文五王卷80 列傳第410 孝武十四王卷81 列傳第41 劉秀之、顧琛顧覬之卷82 列傳第42 周朗、沈懷文卷83 列傳第43 宗越、吳喜、黃回卷84 列傳第44 鄧琬、袁鳷、孔覬卷85 列傳第45 謝莊、王景文卷86 列傳第46 殷孝祖、劉勉卷87 列傳第47 蕭惠開、殷琰卷88 列傳第48 薛安都、沈文秀、崔道固卷89 列傳第49 袁粲卷90 列傳第50 明四王卷91 列傳第51 孝義卷92 列傳第52 良吏卷93 列傳第53 隱逸卷94 列傳第54 恩幸卷95 列傳第55 索虜卷96 列傳第56 鮮卑、吐谷渾卷97 列傳第57 夷蠻卷98 列傳第58 氐胡卷99 列傳第59 二凶卷100 列傳第60 自序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