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紀事本末》○鄭芝龍受撫:熹宗天啟七年六月,海寇鄭芝龍等犯閩山、銅山、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明史紀事本末》○鄭芝龍受撫

明史紀事本末

○鄭芝龍受撫

卷七十六

熹宗天啟七年六月,海寇鄭芝龍等犯閩山、銅山、中左等處。

芝龍,泉州南安縣石井巡司人也。

芝龍父紹祖,為泉州庫吏。

蔡善繼為泉州太守,府治後衙,與庫隔一街相望。

芝龍時十歲,戲

投石子,誤中善繼額,善繼擒治之,見其姿容秀麗,笑曰:「法當責而封。」

遂釋之。

不數年,芝龍與其弟芝虎流入海島顏振泉一黨一中為盜。

後振泉死,眾盜無所統,欲推擇一人為長,不能定,因共禱於天。

貯米一斛,以劍插米中,使各當劍拜,拜而劍躍動者,天所授也。

次至芝龍,再拜,劍躍出於地,眾鹹異之,推為魁。

縱橫海上,官兵莫能抗。

始議招撫,以蔡善繼嘗有恩於芝龍,因量移泉州道,以書招之。

芝龍感恩,為約降。

及善繼受降之日,坐戟門,令芝龍兄弟囚首自縛請命。

芝龍素德善繼,屈意下之,而芝虎一軍皆嘩,竟叛去。

六年春,遂據海島,截商粟。

閩中大饑,望海米不至,於是求食者多往投之。

七月,劫商民船,勢浸大。

其一黨一謀攻廣東海豐嵌頭村以為一穴一。

芝龍乃入閩,泊於漳浦之白鎮,時六年十二月也。

巡撫朱一馮遣都司洪先春率舟師擊之,而以把總許心素、陳文廉為策應,鏖戰一日,勝負未決。

會海潮夜生,心素、文廉船漂泊失道。

賊暗度上山,詐為鄉兵,出先春後。

先春腹背受敵,遂大敗,身被數刃。

然芝龍故有求撫之意,欲微達於我兵,乃捨先春不追,獲盧游擊不殺。

又自舊鎮進至中左所,督帥俞咨皋戰敗,縱之走。

中左人開城門求不殺,芝龍約束麾下,竟不侵擾。

警報至泉州,知府王猷知其詳,乃曰:「芝龍之勢如此,而不追、不殺、不焚掠,似有歸罪之萌。

今剿難猝滅,撫或可行,不若遣人往諭,退舟海外,仍許立功贖罪,有功之日,優以爵秩。」

興泉道鄧良知從之,遣人諭意。

懷宗帝崇禎元年春正月,工科給事顏繼祖劾福建總兵俞咨皋下獄。

初,巡撫朱欽相招撫海寇楊六、楊七等,鄭芝龍求返內地,楊六紿其金不為通,遂流劫海上。

繼祖上言:「海盜鄭芝龍生長於泉,

聚徒數萬,劫富施貧,民不畏官而畏盜。

總兵俞咨皋招撫之議,實飽賊囊。

舊撫朱欽相聽其收海盜楊六、楊七以為用。

夫撫寇之後,必散於原籍。

而咨皋招之海,即置之海,今日受撫,明日為寇。

昨歲中左所之變,楊六、楊七杳然無蹤,咨皋始縮舌無辭,故閩帥不可不去也。」

疏入,逮咨皋下於理。

三月,禁漳、泉人販海。

芝龍縱掠福建、浙江海上。

六月,兵部議招海盜鄭芝龍。

九月,鄭芝龍降於巡撫熊文燦。

工科給事顏繼祖言:「芝龍既降,當責其報效。」

從之。

二年春二月,海盜李魁奇伏誅。

魁奇本鄭芝龍同一黨一,芝龍忌之,擊斬粵中。

夏四月,廣東副總兵陳廷對約鄭芝龍剿盜,芝龍戰不利,歸閩。

不數日,寇大至,犯中左所近港,芝龍又敗,寇夜薄中左所。

四年春正月,上召廷臣及各省監司於平台,問福建布政使吳■、陸之祺:「海寇備御若何?」

■曰:「海寇與陸寇不同,故權撫之。

但官兵狃撫為安,賊又因撫益恣,致數年未息。」

上曰:「前撫李魁奇,何又殺之?」

■曰:「魁奇非鄭芝龍比,即撫終不為我用。

今鍾斌雖撫亦反側,不可保也。」

上問:「實計安在?」

祺曰:「海上官兵肯出死力,有司一團一練鄉兵,多設火器,以守為戰,剿之不難。」

上問巡撫熊文燦,■曰:「文燦才膽俱優,但視賊太易,故前有吉了之敗。」

祺曰:「鍾斌與鄭芝龍勢不兩立,七月間斌擾福州,撫臣計誘往泉州。

前聞撫臣同芝龍討賊,﹃其兄,賊遁去。」

問廣東布政使陸問禮,對曰:「廣東海寇俱自福建至,舟大而多火器,兵船難近。

但守海門,勿令登陸,則不為害。」

五年冬十一月,海盜劉香老犯福建小埕,游擊鄭芝龍擊走之。

六年夏六月,海盜劉香老犯長樂。

七年夏四月,海盜劉香老犯海豐。

十二月,總督兩廣熊文燦奏:

「道將信賊自陷。」

時文燦令守道洪雲蒸、巡道康承祖、參將夏之木、張一傑往謝道山招劉香老被執。

上以賊渠受撫,自當聽其輸誠,豈有登舟往撫之理。

弛備長寇,尚稱未知,督臣節制何事?命巡按御史確核以聞。

已,令文燦戴罪自效。

八年夏四月,福建游擊鄭芝龍合粵兵擊劉香老於田尾遠洋。

香老脅兵備道洪雲蒸出船止兵,雲蒸大呼曰:「我矢死報國,亟擊勿失。」

遂遇害。

香老勢蹙,自一焚溺死,康承祖、夏之木、張一傑脫歸。

八月,香老家屬六十餘人,部屬千餘人至黃華,降於溫處參軍。

十三年秋八月,加福建參將鄭芝龍署總兵。

芝龍既俘劉香老,海氛頗息,又以海利交通朝貴,寢以大顯。

十六年冬十一月,設南贛兵三千,以副總兵鄭鴻逵統之。

十七年春正月,前兵科都給事中曾應遴薦副總兵鄭鴻逵緩急可用,詔益南贛兵二千,命鴻逵鎮守。

俞年,鴻逵以舟師守鎮江,我清兵南下,潰歸,鄭芝龍降。

谷應泰曰:海上亡賴一奸一民,多相聚為盜,自擅不討之日久矣。

蓋以魚鹽蜃蛤,商舶往來,剽掠其間者累千金。

利則乘潮上下,不利則嘯聚島中,儼然以夜郎、扶余自大,東南邊徼,益一騷一然苦之矣。

泉州人鄭芝龍,庫之子也。

年未弱冠,為海寇顏振泉所掠。

振泉一愛一芝龍狀貌,因有一寵一。

泉死,眾推為魁。

然而龍特饒智數,桀黠喜持兩端,其他無絕殊者。

方其侵暴外洋也,輸金於楊六,緩追於洪先春。

黃巾未破於曹公,赤眉約降於光武,其持兩端者一也。

及其受撫內地也,私鬥則勇於魁奇,公戰則怯於廷對。

殺陳余於氐水,縱匡術於石頭,其持兩端者二也。

又若擁兵閩、越,援立外藩,定策功高,闔門橫玉。

而乃一陰一懷首鼠,百計沮軍。

滹沱既未合兵,東吳豈能遽下。

居異人為奇貨,以澶淵為孤注,其持兩端者三也。

又若關門既下,釋甲入臣,居第京師,招搖海上,曾無麟閣之功,但比遼東之豕。

隗囂侍子而身返於外,延之在台而子更舉兵,其持兩端者四也。

夫奉先之失,在於去就輕脫,故依建一陽一則背建一陽一,依董卓則背董卓。

牢之之敗,在於天一性一反覆,故附道子則反道子,附元顯則反元顯。

今芝龍以盜賊之雄,挾遨遊之智,而鷹眼不化,狼心已成。

身在樊籠之中,志存江湖之上。

一旦緩急,可得信乎?然予又在崇禎之初,芝龍既撫,銳意行金,織皮丹珀,來自賈胡,明珠文犀,至皆兼兩。

是以薦剡頻上,爵秩屢,坐論海王,奄有數郡。

人但知元龜象齒,都自淮來,而不知寶玉大弓,原從魯竊。

若能卻盜泉之水,則不至奪君子之器矣。

說在孔子之對康子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明史紀事本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