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易傳
卷一 周易上經乾傳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乾道變化,各正一性一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乾始降氣者也。
始而通,終而濟,保其正也,故統萬物而無外。
夫天者,位也、質也。
乾者,人也、一精一神也,有其人然後定其位,一精一神通明然後統其質,故能雲行雨施、生類繼續。
大明終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隱見而得其變化,故得生成而一性一命正矣。
是以聖人之當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終正也。
故能首出庶物萬國保其安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健而不息,天之運也。
自強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一陽一在下也。
一陽一氣始生,潛而未形,雖德龍德,與眾無以異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德施普也。
一陽一氣生物始見於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時也,惟大人學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見明其道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反覆道也。
君子能通天下之志、體天下之變,屈舒用捨唯時進退者也。
故當知終之地、守知至之機,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雖在上一位反而復守其卑。
健於德、敬於人、勤於事上,終日而不懈夕。
猶惕然此其道也。
雖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進無咎也。
官人者人望其咎也。
位高者,主畏其一逼一也,位革於下也,可無懼乎?位上公也、一逼一帝王也、可進而謙讓恤患,以勤百姓將務時,以進其道也。
而猶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淵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大人造也。
一陽一升而萬物相見也,以聖人之大德而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見其狀,則智惘辨其處,萬物咸仰其宜,利見大人而賴其治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盈不可久也。
一陽一極則消之,盈則虧之,終則始之也。
亢而不知,雖尊極天下威大四海,未離於悔也。
故聖人與時而消息,則堯授舜、舜授禹,不極於亢,而善其終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一陽一者,剛德之物也。
凡用者皆取象焉,故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一陽一肆而不已,則暴時而後動,則治。
夫首者事之,倡也。
故聖人之治天下也,有以誅亂去惡者也,應之而正,非其倡也。
則天下皆睹聖人之用九之無首也。
此天之無私矣,天下之歸矣吉。
何往哉!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
亨者,嘉之會也。
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干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嘉會,足以合禮。
利物,足以和。
義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善於物治之始也,通其情治之道也,利於物而義歸之,守其正則無敗事矣。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
不見是而無悶。
樂則行之。
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不易乎世,一世而不可辨也,道未行而名不彰也,世非之而不悶也,吉凶與人同患憂則違之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閒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龍德而成行也。
非其位而居君德,謹信以為常,得於正也。
存誠以防邪,立於中也。
善世而不伐,守其謙也。
德博可施,萬物雖利見之,其道未行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
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是故,居上一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位雖高而猶可進也,德之修也,君子之知,在乎幾也。
上體者,位之大也、難至之地也,而能至之,是其所至而至之,則乃免於悔也,故可與論其幾矣。
事之難,在乎終也,而能終於下,是素知終而能終也,非義以利人則不能矣。
故可與存其義也,進德而不盈也,豈上一位而驕乎。
安位以自守也,豈下位而憂乎。
惕然其危,何咎之有!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
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
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上下無常,非求越其群也,所以自進其德,民歸之。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則各從其類也。
類之同、氣之合,無情而相從也。
清者,本乎天上之道也;濁者,本乎地下之事也。
聖人在上,君子、小人各得其所,親而從其類,而天下定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
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民歸者,位也,亢窮也,何有於民哉!賢人何輔哉!潛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捨也。
終日乾乾,行一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見龍有君德矣;時捨而不用也;或躍以進其道、行其德而自試飛龍,治在一人也。
用九上下皆正,天下得治也。
潛龍勿用,一陽一氣潛藏。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日中星鳥,春分像也。
乾道乃革,革於陰也。
位乎天德,高明而周也。
時者,天之節也。
乾者,中之動也。
時有節,動有中,亢則俱極矣。
乾善用九,周而不殆,天之德也,可以觀其則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一性一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天之道,不形而善始,故謂之乾。
乾始通於物,物得而生也。
物利而成,雖利之而純一精一不改其正,物自乘其化也。
故聖人經營其始終而不失其正焉,情興於一性一,大通無累也,故乾之利美矣,安往而不利哉。
不言其所利者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一精一也。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
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夫乾,剛健中正,為主純一精一不雜之至也。
故始終六位,隨時發散,能旁通庶物之情。
變化乘時,雲行雨施而無不及,德之大者也。
君子象之,能博其德,乃日可見之行,則民之所利見矣。
故能體化合變而治於無形也,潛之為言也。
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行未成,則於事不盡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行之成,乃君之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
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剛者,物之健也,人之難御也,履重剛動而失之咎也,時無止也,人道無息也,故乾乾。
因其時,得其上下,乃無咎也。
九四,重剛而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地道以上為用,承天以布生也。
天道以下為用,資始而流形於下也。
三履於地,守得其處,人道之安,據眾之所也。
四升上矣,乘重剛矣。
上近於天,革於眾庶者也。
位一逼一於尊,德崇於人,而猶自疑而不果,在淵而守下,故得無咎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
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大人之道、無私之德,而不偏也。
而況於中人乎?故能觀象立器、征讓與時而無差者也。
人者神之主也,得於人,鬼神之道可知也。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亢者直,進而不知退,極窮而悔也。
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惟聖人乎?進退存亡時之然,於我何有焉。
因內外之分明,則保其終而無悔,聖人之道也。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一牝一馬之貞。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一牝一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坤,順也,承於乾而成乾之化也。
臣稟命於君,而致君之治也。
有大通始生之德焉,萬物由之得焉。
萬物由之而形也,無有遠邇而奉順之勤。
不敢怠柔,不失正一牝一,馬之貞也。
臣道也,待君而後成也。
君子攸行,初離乎族,迷而失道,後保其所,乃其常也。
西南同類,安無成也。
東北喪朋,出而得正,終有慶也。
地承天而體方,臣奉君而為正,遠無不至,多無不能,無疆之德。
故君子定其分,行其事,則葉。
夫無疆之永也。
象曰:地勢。
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無不載,勢順而上,承於天。
君子修博其德,而當承上之事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
馴至其道,至堅冰也。
陰始凝以極於積柔而為堅,罪始於小欺以至於累惡而為賊。
故為上者不可以不辨,為下者不可以不慎。
不早辨也,馴而順之以至於大也,則無及已。
夫陰一陽一往來等也。
乾始於潛日之南至而生也,陰生於日之鶉首至履霜,而五陰成而為冰。
何也?一陽一天下之大也,陰輔成其內,而其體一也,萬物化也。
一陽一胎於坎而老於乾,則凝為霜,積而成冰,此陰自成形,而為賊害之始也。
非生之始也。
雖陰盛也而一陽一潛焉,終得其正也,故賊臣者世皆有之有,隨而滅之,此其象也。
故聖人作為戒雲。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靜然而待其天氣,直也。
物得宜而遂生,方也。
無不載焉,大也。
地道之上,居體之中,盡地之理,無私而生成也。
承命而化之,動無不中,何習之有乎,故無不利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
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體順也,為下之長,守臣之分也。
內含其明而不敢遂,故可因時而發,不失其正。
王或有命,則從之也。
不果首成,代終而以知之,光大能全其道也。
六一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純陰之升,無一陽一以明之,則陰不能獨化也。
下一體地也。
上又非一陽一,無天無君之象也。
天地不交之道也。
賢人何由明乎敬慎而懷其道,包括而不敢發,可以無咎譽也。
戒其位於上行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黃,中之文也。
裳,下之飾也。
柔以文治,中而能通,貴而體正,不敢違背,致君之化也。
為臣以之盡道矣。
故大吉也。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陰之極而一陽一戰之,曰龍戰也。
戰則兩傷矣。
陰道極,極斯窮,窮則傷,將復壯,因萬物而見焉,故曰於野。
則柔脆者枯死,而堅強者內生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利用永貞,以大終也。
柔戒於邪,長正乃利也。
故君子之用六也,順上而保其正,合其剛大而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坤順也。
靜而含光,能畜治萬物而不敢先也。
順於上而時動成,其終而不怠。
堅剛而得於久,至柔以為剛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由辯之不早辯也。
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君子之辯於初也,既形於履霜則堅冰至,順而致之,然也。
其辯,於君子小人蓋慎乎此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則不疑其所行也。
敬而不諂,直內也。
非義而不合,方外也。
敬義不孤,德之大也。
可執一而當之,事至而決之,何習而後為乎。
是以,不疑其所行也。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含而守下,代其終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
天地閉,賢人隱。
易曰:括囊無咎,無譽。
蓋言謹也。
地本下矣,而上無天純陰之用,閉之道也。
君子謹而晦之,免於害也。
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文在於中者,能通天下之理也。
得其樞矣,於何而不利焉。
是以為,臣體柔能正大位,揚君之大化也。
則美在其中而四肢暢矣。
正德於時而天下形矣,舉事而可乆也,天下則之以之為業,美之至也。
陰疑於一陽一,必戰。
為其嫌於無一陽一也,故稱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
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
天玄而地黃。
陰,純陰者也。
雖盛衰之無盡窮也,故為治之主焉,為君道焉。
在於四時而消息則迭興,而未始相離也。
一陽一極則陰生,其中陰極則一陽一復其中,至於交會,則有進退之事。
一陽一勝陰,理固然也。
陰勝一陽一,悖之道也,故稱陰老而乾戰焉。
堅冰之至也,陰之盛,一陽一憚而疑,故戰也。
勿以陰盛而謂之無一陽一乎,一陽一潛而運,乃在中也。
慮其將來,疑於無一陽一也,故稱龍焉。
外由陰也,故類稱血焉。
戰而兩傷,故雲玄黃之雜色也。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
有攸往,利建侯。
象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剛生於柔,動在險中,屯也。
天地之道,交而生物。
君民之道,交而生事。
物者得治後生也,事者經之而後遂也。
難而營之,動於險中而獲於大通以正也。
非智者不能善其道也。
一陽一震,春四時之首也。
雷雨動而滿盈,造物之始也。
猶除草而為居也。
始於冥昧未見也。
險在於前矣,何所往哉。
安而立已,勤而力民,協其力也。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雲,畜雨者也。
雷,下震之,將降而滿盈也。
君子務時經綸而可大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剛居屯初,造化經始之時也。
險在前,民思其安也。
君子知其時而不決進,故磐桓。
於下,居所用正,正則民安歸下,則眾所服,故動於下,建侯封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
十年乃字,反常也。
陰者,依一陽一而成也。
況當此,屯時欲進,應五。
雖至於乘馬班如,裝飾器備而不可往者,乘初之?也。
極數之變以待會終,得其依者,守中執志之正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
君子幾不如捨,往吝。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
君子捨之,往吝,窮也。
遠於一陽一,欲依於五,五與二也。
將來得乎是無謀度器備以從禽也,故獲於林中。
君子知幾不如捨之,往則吝也。
六一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時之屯,陰求一陽一之深也。
之其應者,皆乘馬備飾而待於行,兩意求之而遂往,明得其情,吉無不利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屯動於險中,非常之時也。
有非常之才而後可以濟之矣。
五守中,而獨應,無膏澤以及天下也。
小以自守可也,將以大正,凶之道也。
施豈光乎。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屯難而後者也,以柔居極,屯道窮也。
乘馬班如,將何行乎,故泣血漣如,凶可知也,不能久也。
坎下艮上
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
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瀆,瀆則不告。
瀆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
山下有險,而止,昧於所從,蒙也。
夫知昧而求決者,通之道也。
決而當於時,適於中道,乃行也。
亨,蒙之理,非求我也,求我,蒙不能明也。
待蒙求我,志應而後發也,告者一精一意而上請也,初志乎決剛中,求辨於理,故來告也。
至於再三,則或多矣,瀆蒙者也。
其肯告乎蒙者,無知也。
以其不知以養其所知,亨。
蒙之道乃聖功利而正者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
君子以果行育德。
水泉出,而未通止所也。
德不博不能及於物,淺學之蒙也。
君子以之克己而果行,廣學以育德而後能通也。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承於一陽一而發蒙也。
陰奉一陽一而始明,全德以及物也。
刑者失而後治之道也。
雖陰至明可以刑人,而說桎梏正法而已,長用之,則吝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一陽一剛也,明也。
初奉之而求其辨,三附之而委其質,比初之蒙而無情繫於三,故吉也。
居中而正配於五,婚姻之吉也。
家道大者莫先於正夫婦也。
居中貴而委身於卑,能接之以禮者也。
子能克家,莫過是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乘於一陽一而說之,失位而不顧其應者,蒙也。
不能自保而為不順,曷用娶之,無所利也。
六一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遠於一陽一也。
困何以明。
守位而困,可惜者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陰蒙無知,童之道也。
以柔德委,順於二。
而二剛,巽之居尊與能,得其為上之道,故吉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利御?。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三已應也。
苟悅於三,擊而取之,動不妄干,為寇也,擊而歸之。
應下以順上,保終無間,故利用寇也。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待也。
剛居於尊,安於險之道也。
能制下,健以為用,君子待命而已,不可自任,則剛健終不陷也。
君子觀其為而動之,其義豈窮哉。
五以險德而位於天,雖非坦道,強毅而制下也。
剛中而有孚也。
獲剛健之臣而不敢不說,則不勞而待其功矣。
故光通而貞吉,復何險之有哉。
是以利涉大川,而無險不濟也。
文王君人也,得九五之位。
仲尼位下也,居君子之事合,兩而待之,則上待下之能,下待上之命。
觀是需之情可見矣。
象曰:雲上於天,需。
君子以飲食宴樂,澤來矣。
君子待命而不勞於慮,而得其治也,飲食宴樂而已。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
利用恆,無咎。
未失常也。
郊遠者也,未履其位,行不犯難也。
用其常不失其素矣。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
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行遠也,沙,邇乎水,剛履其位,敵對於五,五非敵也。
可以待也。
君子之道,無執也。
與時而行也。
得其中者,雖小有言,吉終而已矣。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
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上險可犯也。
剛以在上,待命於泥,一逼一難而濡難,猶外矣。
我致之,而寇至,敬慎之,不敗也。
六一四,需於血,出自一穴一。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剛險居上,而承之難,從事者也。
動而見傷矣。
坎陰處下,幽一穴一之物,而今升之,待一陽一之運而出,難也。
則不可不順以聽之。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剛德中正,施令而治者也。
治事已獲眾之奉,待其酒食而已。
上六,入於一穴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需坎上也,道之終則反覆也,入於一穴一矣。
乾覆其上,三爻來而不假待也。
知道之終能固其所,而敬為主,雖不得其位能吉其終也。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
剛來而得中也,終凶。
訟不可成也。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於淵也。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能盡物之情也。
訟之者,其昧於先乎,兩其情,則上剛而下險,兼其象,則中心險而行健,得無訟乎。
訟之所由興於二也,內剛險也。
居中理可信也,不中塞也,上健可懼也。
直可申也,故中吉。
人不與訟也,故終凶。
大人志尚中正者,利而見之辨也。
陷於下矣,又好爭焉,故可涉於險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相違而與處事,訟之象也。
君子見其未著,防其未形,則遠訟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
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柔非勇於訟也,上迫而至訟。
訟初有言,辨明而通,其志不長,其訟得於終吉之道也。
訟之長,凶之咎也。
其吉於初已乎。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為下訟上,訟可得乎,自貽其患也。
不可而退,還竄其邑,自守其寡,不敢上敵,猶無眚也。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
或從王事,無成。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處下之上,從乎剛一陽一,而訟通矣,食其德矣。
乘剛而待之,危也。
從上得附,故終吉矣。
夫以柔附上,非聽其訟亦,為上忤矣。
故至有命,則行之不敢自成也。
夫不爭於外者,善矣夫。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三柔附我,故我不能敵,初之訟也。
以就三之命,變其訟之應也。
安貞而吉,何所失哉。
九五,訟元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中正上行,雖訟而吉大也。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剛居訟,終能訟而得其終也。
專攻得其非,上或賞也。
三脫其服,像褫疾也。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無咎。
彖曰:師,眾也。
貞,正也。
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
又何咎矣。
五天位也,而以非一陽一居之,或有戰爭之事。
二剛一陽一也,而能正眾,可崇任之,佐其尊而臣也。
文人之謂,居中而奉,行險而順,以殺上。
殺毒其人,而人從也。
專其命,咎,則吉復大矣。
又何咎焉。
象曰:地中有水,師。
君子以容民畜眾。
地中有水,故能有得其潤,而保其廣地之用也。
蓋象乎君子也。
則能得其情而獲其治道,出於民也。
故君子以容而畜之,顯仁以藏用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春秋傳言: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理。
有必然之勝者,師出而謀合之。
為臧,乃其律也。
失之,是以凶也。
夫律者,軍事之命也。
師之興,主君不能親之,是以授其命而不授其事。
名曰專征。
此古師之道也。
軍志曰:軍之所承於君者,師之可戰,君曰無戰,必戰可也。
師不可戰,君曰戰之,無戰可也。
故進不求其名,退不避其罪,本乎社稷之衛也。
或以聽君主之制為律,豈足是哉。
慎諸,其在授人以律乎。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
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受命而能正眾也。
吉何咎哉。
王者以天下為心,用兵非以怒也,平之非喜殺也。
三錫命非私也,安萬邦而已矣。
六三,師或輿一屍一,凶。
象曰:師或輿一屍一,大無功也。
師之出也,任於一人。
剛中者也。
多則或矣。
非其任也。
何功之有,吉。
二剛也。
而以陰柔乘其上,是兼其領也。
輿師之凶也。
宜哉。
無君上之命,則免矣。
故曰或也。
六一四,師左次,無咎。
象曰:左次,無咎。
未失常也。
左者不用之地,待其師命而已,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
長子帥師,弟子輿一屍一,貞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弟子輿一屍一,使不當也。
居尊雖柔,待而有獲也。
何以利乎,柔不能臨眾也。
執命而授德人,則無咎矣。
二剛中而繼體於五,其長子乎。
命授一人,帥師可也。
三柔弟子也。
命不可二也。
其輿一屍一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師之終復於大君者,居天下而無私。
故誓師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
功存社稷之公也,天下共之有。
開國而封之者,承家而食之者,此功之分也。
王執而正之,非惠之私也。
小人不原於天命,不足於貴位,故至亂邦。
此易之終戒也,而失於用也。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象曰:比,吉也。
比,輔也。
下順從也。
原筮元永貞,無咎。
以剛中也。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後夫凶,其道窮也。
眾畏險民,鹹其安也。
輔其正而獲吉也。
剛位於尊也。
本其一陽一之德行,仁也。
居中可以長正也。
長正可以寧方也。
筮而比之,亦何咎也,則不寧,輔而安矣。
後夫道窮,雖求輔,凶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地載水而澤也,水得地而安也。
下得上而寧也,上得下而位也。
故先王建萬國和親諸侯,然後天下安也。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有孚,盈缶終來。
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眾各保其所居也。
能初以求比,是以吉也。
知乎幾,辨乎微,為天下首。
比必自誠信盈於素分也。
素分盈,則主恩及,而他吉來矣。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為五內比,應而相合,承其私也。
為眾所睹也。
能自守中正,故保其吉也。
六三,比之匪人,像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不正,不能辨,其去就,而輔於上,無首也。
可比非其人乎,不亦傷矣。
六一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比於尊,剛承上,輔賢,得正,吉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
位正中也。
捨逆取順,失前禽也。
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為天下王也,背之以來,皆吾人也。
則可以安天下矣。
獨守其中,而私其應,為眾所觀,非顯其私歟。
疾其背,而一愛一其向也。
則失其不來者矣。
邑有家者也,私也,豈王者顯私也。
偏其私,故邑人不誡,王所使之,然也。
雖顯,其吉。
正其位而尊也。
上六,比之無首,凶。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無誠於附,道窮,而比,戮,斯及矣,何終哉。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密雲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小畜,陰上得位,而一陽一皆應之也,柔畜,剛也。
大為小所畜,其畜不能全。
小畜而已也,故健而巽,剛下柔也。
剛居中,巽柔而從其畜。
志得而後通也。
雨者,陰一陽一和,陰行其道,則盛而為雨。
小畜,志於上,往也,自得其位而已。
使一陽一而巽,其澤不足,以下濟也。
則密雲而不雨也。
雲自西郊而東也,陰消而退未能行施也。
小人來,居上一位,非中正之德,君子無所承也。
其何足光哉,不能畜君子之大也。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
君子以懿文德。
風行天上,而不能畜大也。
言行德之大也。
文德者,德之小也。
君子之道,無所備也。
畜其文德,與時行也。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乾,本上也。
三一陽一尚上也,應而歸焉。
巽以行志,復自我道,何以咎哉,其義吉也。
九二,牽復,吉。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志乎畜而不能全也。
雖與我而非應,可以牽,而巽之自復其道。
得時之中,故吉也。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陰之微,不能大畜,其亦已矣。
故初應二,牽巽志而行,自復其道,至於三,斯極之矣。
上飛制下,終於小畜,理固然也。
思不能行,行脫其輻也。
一陽一不制陰,夫不正室也。
六一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一陰也,而眾一陽一趨焉,非其所治者也。
則懼其傷害矣,奉與五剛,誠信相與,近而相親,固也。
尊而肅民,安也。
何傷害,惕懼之,患哉。
可無咎乎。
九五,有孚,攣如。
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
不獨富也。
卦唯一陰,鄰而奉已,已亦交一愛一,有孚攣如,資貨與同,不獨自厚,巽而行志者也。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
月幾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小畜,畜其餘未始於道,小不能畜,一陽一得行其志,上不可全無。
下無所遂志,故其終焉。
既雨,得行其道也,既處安其所也。
尚德載一陽一為所畜也,陰專於一陽一危之道也。
月近望,陰盈盛也。
君子征凶,一陽一疑而不敢進也。
以爻語之,則得志以體。
言之,則小畜。
此言巽,陰之終而不繫於爻也。
兌下乾上
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剛也。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履,一陰而履於一陽一,為下之長,眾之趨焉。
是以危而履虎尾也。
語其上下,則下承上也。
言其情,則說而奉於乾也。
失其所履而全其所承,是以不咥人,亨。
情之所歸,則三也。
故以卦命之。
其於履,則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其義也能制其度,得其光明也。
陰者一陽一之求,而履之一陽一不競者,以陰失位而凶一陽一,抑其情而不亂上之正,而鹹得其履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
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上天下澤得其履也。
君子辨賢、不肖而上下定之,則民無覬倖之望也。
初九,素履,往,無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履得其所履,吉也。
過之則咎。
以剛志而守下,不求其陰,進之不以為榮,獨履素,行之節是以,無過咎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象曰;幽人,貞吉。
中不自亂也。
履不得其履,寧倡無僣。
二以剛比柔,見利,不撓其志。
居易幽退,履其所履,中正之吉也。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為於大君。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
咥人之凶,位不當也。
武人為於大君,志剛也。
卦皆無諸,陰而三,自以為己任。
眇目能視,跛足能履,豈足恃哉。
僣履非位,咥其宜也。
而志擬於剛,欲為武人,大君之行兇之災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象曰:愬愬終吉。
志行也。
三以不順,為眾同棄而已,近也。
慎於難履者也,心懼不足相與,在乎守卑以承於上,為上所任。
果獲其志得其終,吉也。
九五,夬履,貞厲。
象曰:夬履,貞厲。
位正當也。
三柔失位,志比武人,五為一卦之主,明得帝位取而決之,非求繫於情也。
然三者,眾之趨也。
雖曰決之,正之危也。
位正當也。
何其患乎。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歸其本也。
不顧其邪,自履其所得履之終也。
則可以心視其往之履,而考其善應也。
積其行,得其終,歸其有慶者矣。
旋其元吉哉。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