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聖人王陽明》序:步入智慧的殿堂:單以國土面積、物產儲備以及人力資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神奇聖人王陽明》序:步入智慧的殿堂

神奇聖人王陽明

序:步入智慧的殿堂

在近代歷史上,中國不是太給力,被近鄰日本打得有點兒慘。

單以國土面積、物產儲備以及人力資源而論,中國都沒理由挨打。

但歷史擺在這裡,中國不僅挨了打,而且還被打得慘不忍睹。

甲午海戰的慘敗,馬關條約的恥辱,八年抗戰的艱辛,南京大屠一殺的殘酷,至今仍是我們民族的傷痛。

龐大的中國,何以淪為泥足巨人,被近鄰日本肆意蹂一躪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年輕時代的蔣介石東遊取經,去日本尋找強國之策。

到了1932年6月6日,蔣氏發佈《中國的立國一精一神》,稱:「要知道日本所以致強的原因,不是得力於歐美的科學,而是得力於中國的哲學。

他們日本自立國以來,舉國上下,普遍學我們中國的是什麼?就是中國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一陽一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

他們竊取『致良知』哲學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一靡一的日本,統一了支離破碎的封建國家,竟成功了一個今日稱霸的民族……」

情況確實是這樣,日本從歐洲進口了大量的知識和設備,但是歐洲人並不認為是他們影響了日本,日本人也不這樣認為。

因為日本人手不釋卷的,就是王一陽一明的著作。

譬如日本被譽為「軍神」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專門刻了個印章,上書:一生伏首拜一陽一明。

東鄉平八郎就是憑了他對一陽一明心學的領悟,在海戰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將日本推上了世界強國的高一峰。

那麼,為何中國擁有王一陽一明,卻慘遭日本蹂一躪;而日本作為學生,反而能稱雄世界呢?

著有《日本之一陽一明學》的高瀨武次郎解釋說:大凡一陽一明學含有二元素,一曰事業的,二曰枯禪的。

得枯禪之元素者可以亡國,得事業之元素者可以興國。

中日兩國各得其一。

但實際上,一陽一明心學雖然博大一精一深,但也是一以貫之,單純地把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一刀切兩片,說中日兩家各得一片,這種說法明顯有問題。

一陽一明心學也確有枯禪的成分,有事業的成分,但枯禪是第一階段,事業則是第二層次。

說明白了就是,後學者先得弄明白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與學問,如老僧坐禪般苦苦思索,這是第一階段。

而後是將自己的心得領悟,落實到實踐中來,這就是日本人所謂的事業元素。

倘若第一階段的工作沒有完成,連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麼回事都不清楚,又談何知行合一?

這就是近代中國的悲劇了,日本人真正掌握了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與智慧,而我們卻是連皮一毛一都丟一了。

連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智慧與思想都沒有掌握,第一階段都沒有完成,如何能夠與已經晉級到更高階段的近鄰日本相比?

然而,我們何以會將一陽一明先生的智慧與思想丟掉?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表述是:一陽一明先生又是如何石破天驚,領悟到了那知行合一的深邃思想,並在實踐中加以體現應用的?

還有,一陽一明先生究系何許人物?為什麼他能夠於智慧領域開創基業,成為垂萬世而不朽的思想宗師?他創立的一陽一明心學的思想與智慧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能夠讓獲得這一思想與智慧的小小島國登上世界強國之巔?為什麼又會讓失落了這一智慧的近代中國,淪入被動挨打任人欺凌的境地?

現實中許多人,都能夠對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與智慧居高臨下地評點一番。

然而,正如日本人所譏笑的那樣,這些所謂的評點,不過是無知者的妄言,是皮一毛一之論,遠未突破枯禪之階段,根本無法應用到實踐中來。

如果能夠的話,那麼近代歷史上叱吒風雲的國家不應該是日本,而應該是我們才對。

所以我們關注一陽一明先生,並追尋他在歷史上留下來的足印,潛心尋求他掌握智慧與思想的法門。

但正如前所述,一陽一明先生的思想與智慧,與我們民族的思維模一式構成了背離,也與人類認知的工具形成了背離,解決這兩個問題遠非一本書能夠做到的。

但是,以此作為我們的起點,可以讓我們步入那神聖的思想與智慧殿堂。

是為序。

霧滿攔一江一

2012年4月20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神奇聖人王陽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