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詩話》附錄:「杜工部詩」至「杜牧弄水亭詩」據楊慎《詩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升庵詩話》附錄

升庵詩話

附錄

以下諸條是這次點校時補入的。

「杜工部詩」至「杜牧弄水亭詩」據楊慎《詩話補遺》補,「陸士衡詩」至「貫休題蘭一江一言上人院」,據《函海》本《升庵詩話》補。

○杜工部詩

《燕子》詩「穿花落水益沾巾」,范德機善本作「帖水」。

「一笑正墜雙飛翼」,黃山谷云:「一笑,俗作一箭,非。」

「紛紛戲蝶過閒幔」,張文潛本作「開幔」。

○王霞卿

進士鄭殷彝旅遊會稽,寓唐安寺,見粉壁有題云:「郎琊王氏霞卿,光啟三年一陽一春二月登於是閣,臨軒轉恨,睹物增悲,雖看煥爛之花,但比淒涼之色。

時有輕綃捧硯,小玉觀題,詩曰:『春來引步暫尋幽,愁見風光倚寺樓。

正好不對煙月,雙眉不展自如鉤。

』」鄭生和曰:「題詩仙子此曾游,應是尋春別鳳樓。

賴得從來未相識,免教錦帳對銀鉤。」

霞卿乃色邑宰韓嵩自京師挈之任所,嵩遇暴寇而卒,鄭生欣然謁之,時王霞卿竟辭以疾而不見焉,但令總角婢子輕綃持詩答曰:「君是煙霄折桂身,聖朝方切用儒珍。

正堪西上文場戰,空向途中泥婦人。」

鄭得詩大慚而退。

唐會昌中三鄉有女子題詩於壁曰:「西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歿妾空還。

謝一娘一衛女不相待,為雨為雲過此山。」

進士陸真洞王祝劉谷王條李昌鑿王面李高張綺高衢韋冰賈馳十一人和之,曰「三鄉略。」

未聞謁之而不內,恧而退者也。

○李芳儀《續麗情集》

芳儀,一江一南國主李景女也。

納土後住京師,初嫁供奉官孫某,為武疆都監妻,生女,皆為遼中聖宗所獲,封芳儀,生公主一人。

趙至忠虞部自北虜歸朝,嘗仕遼為翰林學士,修國史,著《虜庭雜記》,載其事。

時晁補之為北都教官,覽其書而悲之,與顏復長道作《芳儀曲》云:「金陵宮殿春霏微,一江一南花發鷓鴣飛。

風一流國主家千口,十五吹簫粉黛稀。

滿堂詩酒皆詞客,奪錦揮毫在瑤席。

後庭一曲風景致,收淚臨一江一悲故國。

令公獻籍朝未央,敕書築第優降王。

魏俘曾不輸織室,供奉一官奔武疆。

秦淮潮水鍾山樹,塞北一江一南易懷土。

雙燕清秋夢柏梁,吹落天涯猶並羽。

相隨未是斷腸悲,黃河應有卻還時。

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山河不可期。

倉皇三鼓滹沱岸,良人白馬人誰見?國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雲信流轉。

芳儀如我名字新,教歌遺舞不由人。

採珠拾翠衣裳好,深紅暗盡警一胡一塵。

一陰一山射虎邊風急,嘈雜琵琶酒闌泣。

無言數遍天河星,只有南箕近鄉邑。

當年千指渡一江一來,十指不知身獨哀。

中原骨肉又零落,黃鵠寄意何當回。

生男自有四方志,女子那知出門事?君不見李陵椎髻泣窮年,丈夫漂泊猶堪憐。」

一江一州廬山真風觀,李主有國日施財修之,刊姓名於石,有太寧公主永嘉公主,皆李景女,不知芳儀者孰是也?

○秦少游女

靖康間,有女子為民掠,自稱秦學士女,道中題詩云:「眼前雖有還鄉路,馬上曾無放我情。」

讀者淒然。

曾裘父為作《秦女行》云:「妾家家世居淮海,淮海文名喧宇內。

自從貶死古籐州,門戶凋零三十載。

可憐生長深閨裡,耳濡目染知文字。

亦嘗強學謝一娘一詩,女子未嫌稱博士。

年長來來逢世亂,□□不堪回首看。

一身漂蕩逐一胡一兒,被驅不異犬與雞。

奔馳萬里向沙漠,天長地久無還期。

北風蕭蕭易水寒,雪花滿地經燕山。

千杯虜酒愁中醉,一曲琵琶淚裡彈。

吞聲飲恨從誰訴,偶然信口題詩句。

眼前有路可還鄉,馬上迷一魂不知處。

詩成吟罷更茫然,豈意歎地能流傳。

當時情緒亦可念,至今聞者為悲酸。

憶昔中郎有女子,亦虜中垂一紀。

暮年多幸逢阿瞞,厚幣贖之歸故里。

惜哉此女不得如,終竟老死留窮廬。

空餘詩話傳淒惻,不減《一胡一笳十八拍》。」

○蘇雲卿

雲卿與張浚魏公友,魏公既相,雲卿隱豫章東湖,鬻蔬自給。

公托帥漕聘之,微服乃得見。

詰朝再至,則閉關矣。

啟之,惟書與金在,不啟封。

曾茶山作歌云:「東湖湖面波涉瀰,東湖岸上春土肥。

先生鋤雲明月曉,種來蔬甲今成畦。

把茅蕭蕭環四壁,此身不願人間識。

乾坤清夷那復知,寸心香緲2黃塵隔。

故人子方今九雲,一一交一一情不斷一江一湖濱。

一江一西使漕卻騶騎,故作敲門問字人。

黃金百鎰箋一幅,多謝春風到茅屋。

君為使者吾邦民,見君容我更樵服。

故人與我情重哉,君且歸矣明當來。

明朝啟扉人不見,黃金不動書不開。

使者持書三太息,封書徑上黃扉側,翩翩鶴馭雲冥冥,空向湖山訪行跡。

向來桐山嚴子陵,曾得故人雙眼青。

芒鞋卻踏金華路,太史驚誇說客星。

先生得書掉頭去,並此湖光不回顧。

夢夫孀婦截鬢鬟,亦有老大閨中女。」

茶山此歌可激貪鄙。

張世南《游宦紀聞》載宋隱逸,記蘇翁本末甚詳。

宋得翁東湖遺址,北面挹湖山築庵,以寄仰高之思,章泉先生名曰灌園庵。

○張千載

千載字毅甫,廬陵人,文山友也。

文山貴顯,屢以官辟,皆不就。

文山自廣還至吉州城下。

千載來見曰:「丞相赴北,某亦往。」

遂以故宋官營求一江一西省資之北,寓於文山囚所側近,日以美食奉之。

文山知是千載,義焉。

凡留燕三年,潛造一櫝,文山受刑後,即藏其首,仍尋訪文山妻歐一陽一夫人於俘虜中,俾出火其一一屍一一。

千載拾骨置囊,並櫝南歸,付其家葬之。

次日,其子夢父文山怒云:「繩矩未斷。」

其子心動,毅然啟視之,則有繩束其發。

當其云云夢爾,且發爾何足計?又萬無繩系理。

繩見,眾服公英爽可畏。

劉須溪紀其事,贊於文像後曰:「問居忽忽,萬古咄咄。

天風慘然,如動生發。

如何尋約,亦念續芻。

豈其英爽,猶累形軀。

同時之人,能不類此。

昔忌其生,今石其死。」

○鏡殿

唐高宗造鏡殿,武後意也。

四壁皆安鏡,為白晝移戲之需。

帝一日獨坐其中,劉仁軌奏事入,驚走下階曰:「天無二日,上無二王。

臣見四壁有數天子,不祥莫大焉。」

帝立命撤去,後聞之不悅。

帝崩後,復建立。

楊廉夫詩:「鏡殿青春移戲多,玉一肌相照影相摩。

六郎酣戰明空笑,隊隊鴛鴦漾綠波。」

○瓊花

揚州有蕃釐觀,觀中有瓊花,即陳後主所謂《玉樹後庭花》曲中云「瓊樹朝新」也。

其花後萎,好奇者云「瓊花無種」,過矣。

宋傅子容詩云:「比易加礬總未嘉,要須博物似張華。

因看異代前賢帖,知是唐昌玉一蕊花。」

注云:「唐楊汝士云:『唐昌觀玉一蕊以少故貴。

』」王汝玉名為玉一蕊,王介甫名為楊花,取其色白也。

山谷名曰山礬,以其可以供染也,即今梔化。

佛經名薝卜花。

《本草》名越桃。

劉禹錫計:「玉女來看玉樹花,異香先行七香車。

攀枝弄雪頻回首,驚怪人間日易斜。」

張籍詩:「五色雲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

飛輪迴首無蹤跡,惟見斑斑滿地花。」

王建詩:「一樹瓏璁玉刻成,飄廊點地色輕輕。

女冠夜覓香來處,惟見階前碎月明。」

注云:「唐元和中,唐昌觀中玉一蕊花盛開,有仙女來游,取數枝飄然而去。」

余謂此詩未必然,蓋目劉張詩有「玉女」「雲車」「飛輪」「回首」之句,遂傅會其說。

又目仙女飄然而去,遂傅會天下無種之說,不知詩人詠物託言也。

滇雲處處有之,村姑來插盈路,仙女一何多也。

○草書枯澀

徐浩真書多渴筆,懷素草書多枯澀,在書法以為妙品。

戴幼公《贈懷素詩》曰:「忽為壯麗就枯澀,龍蛇盤騰獸屹立。」

曾收《懷素草書歌》:「連拂數竹勢不絕,籐懸槎蹙生其節。」

竇★亦云:「殊彤詭狀不易說,中含枯燥充驚絕。」

任華云:「時復枯燥何離褷,忽覺一陰一山突兀橫翠微。」

蓋深知懷素之三昧者。

姜白石云:「徐季海之渴筆,譬如綺筵之素饌,美人這淡妝。」

倪思以癡重筆跡,謂之墨豬。

元班彥功之字,評者以為死豬腸,可以喻矣。

○阮籍詩

「昔余游大梁,登於黃華顛。

應龍沉冀州,妖女不得眠。」

按《趙國策》,趙武靈西至河,登黃華之上,夢處一女鼓琴歌詩,因納吳廣女娃嬴孟姚。

其先亡世而兆於簡子之夢,及入宮而奪嫡亂國,豈非妖女乎?張平子《應問》曰:「女魃北而應龍翔,而合觀之,可見其微意。」

蓋當是時魏明帝郭後一毛一後妒一寵一相殺,正類武靈王事,故隱語怪說,亦《春秋》定哀多微辭意也。

顏延年曰:「阮公身事亂朝,常恐遇禍,因茲詠懷,雖志在譏刺,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惻,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信哉!

○多根樹

《佛經》云:「西城多根樹,蔽芾而婆娑。

東西南北中,五方不相見。

國中有媱女,求偶者眾多。

初有一男求女,約中枝會。

復有四男子亦欲求之宿,女亦以言許東西與南北,各各抱被去。

至晚,女不來。

東枝郎唱曰:『旭日光已出,農夫向田去。

妄語既不來,可捨多根樹。

』西枝郎吟曰:『彼妙必然來,定是下妄語。

如何旭日光,急速現下土。

』南枝郎歎曰:『旭日光已出,農夫早向田。

我等如癡羊,一一夜受凍眠。

』北枝郎賡曰:『我等沒巴鼻,只為求他妻。

今遭寒與凍,各各被他迷。

』中枝郎泣曰:『我不憂己身,一一夜寒凍情。

但恐多根樹,枝葉不復生。

』神樹聞而笑曰:『汝勿憂外事,但憂身事急。

樹枯生有時,欲苦無停息。

』」

○各澤

三都尉居塞上,一治曰勒澤索谷,一治居延,一治番和。

澤,大洛切,從★。

各澤,冰著樹如索,故曰澤索也。

北方寒夜,冰華著樹如絮。

《春秋》謂之「雨木冰」。

《五行志》曰:「樹介,言冰封如介冑也。」

訛作樹稼。

諺曰:「木若稼,達官怕。」

《集韻》:「松,凍各也。」

又液雨也,曾南豐集云:「齊地寒甚,務凝於木上,日出飄滿庭

,充為可一愛一,遂作詩云:『園林日出淨無風,霧松花開樹樹同。

記得集英深殿裡,舞人齊插玉瓏松。

』又曰:『香銷一榻氍毹暖,月映千門霧松寒。

』」又以為年登之兆。

諺云:「霜松打霧松,貧兒備飯甕。」

余舊有詩云:「怪得天雞誤曉光,青腰玉試銀妝。

瓊敷綴葉齊如剪,端樹花開冷不香。

月白詎謎三里霧,去黃先兆萬家。

貧兒飯甕歌聲好,亦出何須賀謝莊?」

○賞梅懸燈升庵《卮言閏集》

余少年與恆忱二弟賞梅世耕莊,懸掛燈於梅枝上,賦詩云:「疏梅懸高燈,照此花下酌。

只疑梅枝燃,不覺燈花落。」

王浚川見而賞之曰:「此奇事奇句,古今未有也。」

近閱趙德莊《眼兒媚》詞云:「黃昏小宴到君家,梅粉試春華。

暗香素蕊,橫枝疏影,月淡風斜。

更饒紅燭枝頭掛,粉蠟聞香奪得。

元宵近也,小園先試,火樹銀花。」

則昔人亦有此興矣。

○齼字音升庵《藝林伐山》

齼字,《玉篇》不載,齒怯也,音楚,去聲。

今京師謂怯皆曰齼,不獨齒怯也。

曾茶山《和曾宏父餉柑》詩云:「莫向君家樊素口,瓠犀微齼初舉切,齒傷醋也,《寺音類聚》。

遠山顰。」

黃山谷《和人送梅子》云:「相如病渴應須此,莫與文君蹙遠山。」

茶山之詩全效之。

方秋崖《楊梅詩》:「並與文園消午渴,不禁越女春山。」

○杜牧弄水亭詩

弄水亭前溪,颭艷翠綃舞。

綺席草芊芊,紫峰嵐伍伍。

檻前汀雁棲,枕上巴帆去。

停樽遲晚月,咽咽上幽渚。

斷霓天帔垂,狂燒漢旗怒。

塍泉落環珮,畦苗差纂組。

不能自免去,但愧來何暮。

○子山詩用古韻

庾子山《喜晴》詩:「王城水斗息,洛浦河圖獻。

伏泉還一習一坎,一陰一風已回巽。

桐枝長舊圍,蒲節一抽一新雨。

山藪欣藏疾,幽棲得無悶。

有慶兆民同,論年天子萬。」

巽音旋,雨音斷,悶音慢,皆古韻也。

補失引,今著之於此。

○古詩文宜改定字

顏延年《赭白馬賦》:「戒出豕之敗駕,惕飛鳥之跱衡。」

「出」字不如「突」字。

白居易詩:「千呼萬喚始出來。」

「始」字不如「才」字。

詩文有作者未工而後人改定者勝,如此類多有之。

使作者復生,亦必心服也。

○唐盧中讀庾信集

「四朝十帝盡風一流,建業長安兩醉游。

惟有一篇《楊柳曲》,一江一南一江一北為君愁。」

庾信字子山,本梁這臣,後入東魏,又西魏,歷後周,凡四朝十帝。

其《楊柳曲》云:「君言丈夫無意氣,試問燕山那得碑?」

蓋欲自比班固從竇憲。

又云:「定是懷王作計誤,無事翻覆用張儀。」

蓋指硃異釀成侯景之亂也。

後之議者,悲其失節而愍其非當事權,此詩云「為君愁」是也。

庾信不足責,若馮道身為宰相,而視改朝易姓若弈棋,王安石以為合於伊尹五就桀之意。

嗚呼!為此言,其心可知矣。

使其老壽不死,遇靖康之亂,其有不捨殘骸事兀朮斡離卜乎?而宋之大儒編之名臣這例,吾不知其何見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升庵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