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遊記
十 兩僧人抵回經擔 眾老長慶賀靈芝
話說三藏聽得前路分作三道,經擔不見,忙忙趕著馬垛子道:「徒弟們,快去找你各人經擔。」
行者道;「八戒、沙僧他兩個的擔包,在那左路倚門兒裡,只是徒弟的兩包不見。」
正說間,已到三岔道口。
八戒道:「師父,我與沙僧擔包,俱在左路。
師父可趕著馬,同徒弟順去吧。」
行者道:「師弟,你便同師父順路左去,我的擔包多是在小路。
你看那妖氣漫漫,定是那老頭子作怪。
你兩個且去挑轉那擔包來,在這中途等;我去小路我那擔子來。」
八戒不依道:「你找你的,我挑我的。
到前途總路,出來相會。」
三藏道:「悟能,你主意差了。
古語說的好:三條路兒中間行。
況我出家人,取了真經,不從大道中行,如何走那傍門小道?」
行者說:「師父講的有理。
師弟兩人快去挑轉那兩擔,到師父處來;我去小路找尋,也到此一同前去。」
行者說罷,地下取了一條禪杖,往小路飛走。
八戒與沙僧只得也取了禪杖,從左路找來。
三藏乃卸了馬垛,坐在中路等候他三人。
且說八戒與沙僧走了三五里路,都是彎彎轉轉,高高低低,那裡見經擔?八戒說:「師兄分明說我們擔子在左路,怎麼不見?你看那前途沒路,只有一門閉著,想必此門是通道。」
沙僧道:「我與師兄打開此門去看。」
八戒說:「未可造次,倘或是人間後門住宅,怎便去打?」
沙僧說:「待我門縫兒裡看看著。」
乃向門縫一看,只見四包經擔在內,那傍門兒緊閉不開。
沙僧那裡顧甚理法,舉起禪杖,亂打亂劈,把兩扇門兒打開。
他兩個挑十起擔子,依舊轉回大路。
只見唐僧坐在地埃,見了八戒、沙僧挑著兩擔走來,一面喜,喜的是兩人找著經擔來;一面憂,憂的是行者去了半晌,不見前來。
卻說孫行者執著一條禪杖,往小路而來。
果然那密林狹隘之處,兩個經包在地。
為何八戒、沙僧擔包,無妖氣漫空?蓋因他兩個一點老實恭敬心腸,一意直去找尋挑擔。
只有行者機變,又動了個矜驕心,他的經包遂惹了些妖氣。
只待行者見了經擔,一則喜心生,一則正念發,那妖氣遂散。
依舊行者把禪杖繩拴,挑回大道。
三藏見了行者挑著擔子,方才放心。
師徒們由中路前行。
正是:
履道坦坦莫邪行,一入邪途怪便生。
試問前行何是正,但教十性十見與心明。
話說天竺山谷,小鹿兒正病,忽然見背經的是個小妖,走入谷來報道:「祖公為郎君請了兩個僧人,帶得幾擔經文來課誦,保佑郎君災病消除。
不意小的們從傍路來遇虎,只得棄了前來;祖公押著兩包,從小路兒來了。」
小鹿聽了驚道;「祖公如何請僧人到山谷來?僧人見我們成十精十作怪,萬一謀合獵戶,惹出禍事,不為利便;若是經文能消災病,我們自家課誦,豈不為靈?汝當速迎去說知祖公,叫他把僧人辭去,把經包好生背負了來。
況且我谷前生出一枝靈芝瑞草,正要請祖公來計較慶賀,汝等快去快去!」眾小妖飛出谷門,上前迎老麋妖。
卻好老麋同著比丘僧兩個小路走來,見了小妖。
小妖把小鹿話說出,麋妖聽了想道:「正是,我一時見差了,幽谷洞中,怎說做修善人家?」
乃隨向二僧道:「師父,本當請你到我孫兒家,無奈昨夜家婢產了孩子,房屋不潔,怎修善事?暫屈二位林中少坐,待我老漢去取幾貫謝儀,作為路程一齋。」
比丘僧聽了笑道:「這孽障設詐!也罷,我只要唐僧師徒經擔保全;從東大道去了,管他作甚?」
乃隨口答道:「小僧也為走路力倦,正要少歇。
叟裡可先背負經包前去,待我少歇,再走將來。」
麋妖大喜,叫小的背著假經包,往前飛走去了。
比丘僧乃與靈虛子說道;「師兄,我與你原以菩提正念保護真經。
既已知孫悟空的機變生怪,如今未免變幻行術與機謀何異?」
靈虛子答道:「師兄,如來原容我以法術保經。
我想為保經而行變幻,就是變幻亦為菩提。
但妖魔騙經非正,我等保經非邪。
經已保護前行,我等莫要顧此麋妖,且往唐僧前路去吧。」
按下比丘僧與靈虛子,離小道撇了麋妖,逕直前行去了。
且說老麋妖押著小妖背負的兩個小包,乃是菩提珠子變的。
比丘僧既去,他把小路內兩塊石頭變作經包,換了菩提珠去。
這小妖壓的背痛,歇在地下。
那老妖催他快走,到得谷洞來,小鹿接著道:「祖公,孫兒病體托賴福庇,谷外長出一個靈芝,孫兒聞了這靈芝氣味,把病好了九分。
正要差小的來接你過谷,慶賀此芝不期降臨。
聞說得了真經,請得兩僧來修善事。
僧人如何來得?識破我等情節,不便,不便。」
老妖道:「二僧已離了去。
經文叫小的背了來也。」
小鹿道:「先看了經文後,再看靈芝。」
老妖依言,乃叫小的扛過包來。
小妖方才去扛,只見:
兩個經文包子,方方兩塊石頭。
小妖驚異把眉愁,怪道肩筋壓就。
小鹿見了道:「祖公,怎麼把兩塊大蠻石頭叫小的背來,說是經擔?」
老妖驚道:「古怪,古怪。
這分明是那和尚弄了神通,愚哄了我也。
此仇不得不報!」小鹿道:「祖公,這不過和尚愚哄你,安得為仇?」
老妖乃附耳把麝香的話說出,小鹿聽了道;「孫兒病已好了,祖公莫疑此。
且把靈芝慶賀慶賀。」
乃叫小的取出靈芝來與祖公一看。
小的取出來,但見:
五色靈根獻瑞,一株古柏生芝。
想同麟鳳毓明時,通此奇葩出世。
老麋妖見了,把經包心事且丟開,乃向小鹿道:「果然好一個靈芝。
我聞地產靈芝瑞草,大是禎樣;況你災疾安痊,更當作賀。
只是我當年結契了幾個老友,久未聚會,如今趁此名色,邀請他們到這谷裡來,就做個靈芝會,有何不可?」
小鹿聽了大喜道:「祖公說的有理。
但不知結契的老友是誰?孫兒好寫簡去請。」
老妖道:「老友有五個;一個是大樹崗古柏老,一個是長年澗靈龜老,一個是這南山頭峰五老,一個是北山後玄鶴老。」
小鹿道:「孫兒久也知這四老,卻如何說五位?」
老妖道:「連你公,便是五老。」
小鹿笑道:「正是,正是。
』仍寫了四個簡帖兒,上寫著:
幽谷奇逢,靈芝挺出。
既在契十十交十十,當邀共賞。
麋老拜請!
話說這四老乘閒,懼靜養在山中。
忽然見幽谷小鹿兒送帖,邀慶靈芝會,乃相約到幽谷。
相見了老麋,各敘禮節。
當下小鹿備了酒筵,十分整齊。
叫小妖吹打起來,甚是熱鬧。
怎見得?但見:
笙簫聒耳,餚核盈眸。
金屏開孔雀,繡褥擁青鸞。
幾筵上擺著異品嘉珍,壺瓶內盛著瓊漿玉露。
雖無龍肝鳳髓,卻有熊掌猩唇。
莫道山中無異味,須知妖怪設長筵。
設的是谷種不死災殃愈,慶賀靈芝不老年。
當筵前,只見南山峰五老開口說:「靈芝呈瑞,乃是古柏老翩翩佳孕。
我老拙有一首七言四句奉贈。」
乃說道:
昆岡有樹郁森森,根結奇芝在石十陰十。
不是千年培德茂,怎能佳蔭出林深?
古柏老聽了,拱手謝道:「老朽幸毓得此族,何勞峰五老過譽。
既然承教,敢不奉酬一韻。」
乃說道:
太華頂上郁蒼蒼,高出雲霄列五行。
萬載巍峨形不變,與天無極慶齡長。
玄鶴老聽了,乃向靈龜老說:「峰五老不慶麋鹿老令孫災病得此靈芝,回春納福,他兩個彼此詠和,卻與主東無情?」
峰五老聽得道:「老拙非是與主東無情,乃是因靈芝與古柏老有些瓜葛,偶發此詠。
二老既見誚,老拙也有一詠,奉敬三位老契友,但求滿酌一觴。」
乃說道:
松下陪猿兩契清,澗邊伏氣萬年靈。
公孫出谷棲神處,玄十牝十成名四體馨。
峰五老吟畢,老麋妖聽得一句「四體類」字,乃忿然作色起來,向眾老說道:「馨者,香也。
體有香,正老拙昨日一宗心事。」
眾老問道:「有那宗心事?」
老麋妖道:「往常孫兒得病,料眾老備知。
只因醫藥不效,偶遇著東土取經幾個長老。
那為首的倒也淳良,不匡他有一徒弟,像貌古怪,心地狎邪;盜香成病,就是此徒。
我想他盜我孫之寶,我遂騙他之經。
自大村岡一路前來,三岔界口分道。
誰知他識破,弄個神通,把兩塊蠻石變作經包,到騙了我小的們與他出力,背負了二、三十里遠路。
為此氣他不過,要與這和尚報仇。
孫兒又過得了靈芝仙氣,疾病已安,要慶此寶芝。
老拙又想,眾老友所望的長齡,這靈芝瑞草乃是奇物,故依著孫言,先請列位到此慶賀靈芝為會。
方才峰五老詠中說出『馨香』,故此動了老拙這一宗心事。」
只見玄鶴老聽得說道:「原來是這起僧人,取得靈山真經回來了。
麋老,你不如丟開這宗心事,莫要講他吧。」
麋妖問道:「怎莫講他?」
玄鶴老道:「這取經僧,我盡知他來歷、神通本事。
他往年路過金平府,這府屬有座青龍山,有個玄英洞,中有三個妖十精十:第一個號辟寒大王,第二個號辟暑大王,第三個號辟塵大王。
這妖十精十神通廣大,聽得取經僧到,他知唐僧乃十世修行,要謀他食,說食了他長生不老。
那知他有三個徒弟,都有神通本事。
後來長老食不成,卻被他請下天兵驅除了。
今日回來,定是此僧。」
老妖聽了道:「玄鶴老,你不說,我也不知。
既是唐僧十世修行,食他長生不老,我等怎肯放他前去,必須捉了他來,方遂其意。」
只見峰五老說:「老拙也曾聞說,唐僧去時,比來日不同。
來的之日,凡胎肉十體,妖魔可傷的他;今日回去,已證了菩提大道,難以害他。
但是取來的真經,果乃天文地理、成仙作佛的寶卷。
我們若得解悟了,可以與天齊壽。」
古柏老說:「既是這樣寶卷,也當設法取了他包擔,大家課誦看念也好。」
靈龜老說:「他徒弟既有神通本事,能驅除青龍山妖魔,不要惹他吧。」
把舌一伸,將頭一縮。
老麋妖笑道:「龜老休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他師徒不過四人,我等人眾,奪了他經擔來,各自分散,回岡的回岡,歸谷的歸谷,任他神通,也難保全回去。」
眾妖魔計較了,收了酒筵,齊往三岔路趕來不提。
卻說唐僧師徒找尋了經擔,從中道行走。
八戒道:「師父,徒弟們難道只挑著擔包,走著道路,隨這肚子裡含冤叫屈?好歹到前途.看那裡有賣飯的人家,或是庵觀寺院,隨便吃些齋飯,再趕路程。」
三藏道:「徒弟,不但你腹饑,我也餓了。
悟空,可到前邊林子內且歇片時。
看那裡有便宜吃齋之處,吃些齋飯再走。」
行者依言,便走到林內歇下擔包,往林中遠近一望,那兒有寺院人家,盡還是長途林樹。
師徒正然嗟歎。
卻說那比丘僧到彼,見唐僧師徒歇下經擔,東張西望,乃向靈虛子說:「取經人遠路辛苦,多是飢餓了。
師兄可上前探他個意念,莫要三心二意,又動了邪念。」
靈虛子聽了,即變個鹿兒到林內。
聽得唐僧師徒嗟歎,沒有個化齋之處,回來復了原形,向比丘僧說知。
比丘僧道:「此事不難。」
乃叫靈虛子計較個法兒。
靈虛子道:「弟子設個移山倒海法。
離此有個洗心庵,久無僧住。
弟子移這庵在路前,再攝些飯食。
師兄變個老僧,我弟子變個沙彌,敲動木魚,唐僧師徒聞聲自然奔至。
那時管他師徒飽腹,節力而行。」
比丘僧依言,靈虛子果移了座空庵在路。
老僧敲著木魚誦經。
卻說老麋妖一同眾妖趕上唐僧經擔,不敢造次奪取,也知行者利害。
便乃叫玄鶴老近林來,聽他們說甚言語。
只見師徒們嗟歎,沒個化齋飯的寺院人家。
玄鶴老聽了備細,把唐僧話向眾妖說出。
老麋妖笑道:「是誰嗟歎餓的緊呢?」
玄鶴老道:「只有那豬頭嘴臉的,在那裡哼哼卿卿叫餓。」
老麋妖道:「正好,正好!便是竊麝的仇人!看前路可有設法兒奪他的包擔之處?眾老,務要計較計較。」
古柏老道:「走過前路,再作計較。」
峰五老說:「不須計較,我們可變做個小廟兒,燒煙煮飯,那和尚必然來化齋。
待我把碎石變作饃饃,入他腹中,莫說經擔難挑,連他路亦難走。」
靈龜、玄鶴二老大喜,乃走在前途,變了一座小廟,上懸一匾寫著「齋心廟」。
他為何立匾寫個「齋心廟」?因見路左有個「洗心庵」,這妖魔恐唐僧們見名投入。
畢竟聖僧能破妖氛,看了齋心、洗心庵廟,行者的神通機變,自然驅邪入正。
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南華老仙云:「萬物皆出於機,入於機。」
機不可少,但令人由而不知耳。
有心為機變,善亦成魔,況為惡乎?故至人忘機,寂然不動,感而道通。
入鳥不亂群,入獸不忘行,何妖怪之有?〕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