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遊記
五 動吟詠聖僧兆怪 和詩句蠹孽興妖
世間何事作妖邪,只為人心意念差。
行見白雲變蒼狗,忽然修豕作長蛇。
些微方寸千般態,幾許靈根百樣花。
動念若端魔自遠,靈山何必問僧家。
話表殘編陳籍,集久不翻,其中多生出一種蝕紙蟲,名曰蠹魚。
這一種昆蟲,在書紙內,歲月日久,多食字籍,靈異作怪。
只因這樓閣,是銅台府地靈縣寇員外二子寇梁、寇棟看書之屋。
久荒無人居住,他弟兄存留些往籍殘編在案,生出這蟲,成十精十作怪。
有為首的兩個大蠹魚,正想著走入靈山,竊食經典。
不匡護法神王威靈,兩個不敢去竊。
偶然往林間行過,見經擔歇著林內,唐僧一動了吟詠之心,行者們又依了聯和之韻,遂動了這種孽怪。
他兩個就變作寇梁、寇棟之狀,也只因唐僧師徒們來時遇著寇家二子,故舊在心,曾相識面,這種根因。
一個蠹魚就變了寇梁,出門迎著三藏。
三藏定睛看了,乃問道:「先生何為在此?小僧記得尊府在銅台府後地靈縣地方,府上門前有座牌坊。
今日何故居此荒涼地界,且令尊員外何在?」
寇梁乘此忙答道:「家父在捨,弟在屋內。
且請師父中堂坐下,待敘衷情。」
三藏欣然進入中堂。
只見寇棟出堂,鞠躬盡禮,稱謝道;「昔日蒙恩師師徒滅了眾盜,救得老父十性十命,至今感恩不忘。
只是師父們去後,那盜懷恨,又復來報仇,口口聲聲只要傷害我弟兄二人。
說道老父平日好善,齋僧佈施,也還饒得過;只有我弟兄兩人,倚仗才學,結納官府,捉拿他緊。
因此,我父恐我弟兄暗被他害,叫我遠離家門,尋一處靜僻居室,一則便於十溫十十習十書史,一則躲避盜情。
幸喜這村鄉有幾畝荒地,舊存這幾間樓閣,住在此處,到也安靜。
不期師父們駕臨,沒有甚麼好齋供獻;比不得寒家,住在府城,人煙鬧熱,諸般可備。」
二人一面說,一面叫家僕把師父們經擔打入閣內。
孫行者聽了,扯出唐憎到堂外,悄耳低言說:「師父,徒弟疑這二人說話虛假,怎麼盜賊劫他父子,還管他齋僧佈施?就是恨他弟兄,豈有說出來使他知道?若是要害他,這荒涼地方四面無鄰,最便快心。」
八戒聽了道:「師兄不要多疑,只問他有便齋,快擺出來吃罷。」
沙僧道:「師父,八戒也說的是。
管他真話假話,好和歹借宿一宵去罷。」
三藏聽說,走進屋堂道:「二位先生美意,只是小僧們不當取擾。」
寇梁道:「好說,好說!請也不至。」
一面叫家僕備齋,一面叫把經擔扛進屋來。
家僕齊去扛那經擔,被行者使了一個泰山壓頂法術,那裡扛的動。
寇梁、寇棟忙去用力一扛,乃向三藏道:「這經擔因何這重?若放在屋外,恐被人扛去。
須是開了經擔,搬入堂內方好。」
三藏道。
「先生,我小徒們有人扛入,不消開動。」
行者道:「經擔非貨物,人扛去沒用;便是有用,也扛不得去。」
寇梁道:「如何扛不得去?」
行者道;「重的多哩,便是百人也扛不動。」
寇梁心內生疑,叫家僕且擺齋來吃。
家僕乃擺出齋食來,粗惡不堪。
三藏們生疑,寧餓不食。
八戒那裡顧甚十精十粗,只是亂囊。
寇梁見三藏不食,再三勸奉。
孫行者道:「我等方才用飯未久,明早領罷。」
寇梁只得叫家僕收去,乃向三藏問道:「今日恩師一路行來,見了些甚麼光景?」
三藏道:「佛地光景甚多,觀看不盡」寇梁道:「正是。
小子們雖近佛地,只因自有本業,未曾聽講看誦經文。
師父若肯開了櫃擔,借閱一兩卷,也見佛門中道理。」
三藏道;「經擔包櫃,封裹甚固,難較易開動。
二位既不曾見,便也不消看罷。
天地間道理總是一般。」
寇梁道:「師父既不肯開經擔,也不敢強。
今日幸得此間相會,老師大唐十人物,題詠極多,若有大作,見教一二,以開小子心中茅塞,也不枉了一世奇逢。」
三藏道:「我出家人以念佛為主,吟詩作賦,正是二位先生之事。」
八戒道:「師父你何不就把今日所聯之句,請教二位先生.」三藏推托不過,把詩句念出。
寇家兄弟稱讚不已。
三藏請寇梁和韻,寇梁不辭,乃吟道:
一十陽十來復早驚春,葭管灰飛節已新。
商賈不辭途路遠,肯教關閉此閒身。
三藏聽了道:「妙作,妙作!正是小僧們為取經,客路不辭,道途寒冷,幸已回春,漸入十陽十和。
再請令弟見教見教。」
寇棟也不辭,乃吟道:
黍谷十陽十回覺已春,八荒何物不更新。
莫嗟蝸角來何暮,待得龍門奮此身。
三藏聽了道:「更佳,更佳!益見二先生乘時奮志之義。」
行者見師父與寇氏弟兄吟詩答句,乃動了往日除妖滅怪的疑心,便叫道;「師父出家人,端正了念頭,念靜心澄,十性十寧神定。
今與他咬文嚼字,動了真情,何日到得東土繳旨?」
三藏點首會意稱善,閉口垂目。
兩蠹魚見孫大聖打斷了話頭,暗自想計,哀懇三藏,連聲的叫道:「恩師,弟子們因前世孽深,今生受了無數的波渣,求大大發一個慈心,重將靈文妙典,開講一二卷。
弟子們志誠皈依,聽了寶經,誓願拋去書本,尊奉大乘,掃除情十欲根,養真修十性十。
等師父們見了唐皇,返西面佛,帶了弟子們往極樂世界,超度迷塵,千載不敢忘恩。」
三藏聽了老蠹這般哄騙的言語,遂動了善念,叫十聲:「悟能徒弟,汝將第一種《涅槃》寶卷取出,宣講五蘊皆空之意,以意會心之奧。」
不料行者大叫道:「八戒不可妄動!」呆子聽了師父吩咐,管甚麼悟空之言,只是要去。
沙僧從傍道:「師兄,寇家善人這般敬我三寶,聆聽妙典,亦是善行的根基。
況這裡靜閣之中,請師父講究幾卷,我們從未有聞,亦好先得其宗,未為不可。」
行者忍耐,只得收了壓經法。
八戒滿心歡喜,上前動手。
誰知靈虛子、到彼僧在暗中大驚,他兩個奉了如來的敕旨,保護經文,見行者不能阻當,八成不知輕重,倘然褻污梵言,其罪不小。
即忙拋下菩提數珠一夥,念動法語,將經櫃一塊生成。
八戒心慌意亂,無從下手。
行者明知佛力廣大,心中暗喜不言。
老蠹見事蹊蹺,遂將機就計,跪在三面前,叫十聲道:「師父,前月小莊弟兄們遊學出外,可笑小僮貪了口腹,同了匪人在這裡宰牛屠犬。
我們回來曉得了這件事情,著他打掃幾次,想來尚未潔淨。
恩師的經典乃佛門中至寶,必定污穢觸犯,不能開動,罪歸弟子。
幸有西首小軒極其清淨,內供大士佛像,今將寶經移至佛座前,焚香謝愆,明日再請開宣。」
三藏聽了這蠹一派虛言,心中甚喜,道聲:「妙極,妙極。」
遂喚徒弟們將經擔搬至軒中。
三藏隨經進得軒來,見佛像莊嚴,沉檀馥郁,倒身下拜,道聲:「菩薩,弟子玄奘奉旨西行,一路蒙大施慈悲,大捨法力,救護得到靈山,見我佛如來,賜弟子寶經五千零四十八卷。
今投宿寇家,固濁眼不識污穢,致有褻犯。
伏望洪慈赦宥。」
默宣畢,立起身來喚徒弟出軒安宿,明日上路。
正是:
試問前因何是正,但教十性十見與心明。
那兩蠹魚見三藏師徒出得軒來,即喚小僮樓上鋪好安寢之所,自己執燈奉送。
三藏見他如此恭敬,心中甚是不安,連聲謝道:「貧僧這般造擾,二位先生請便。」
於是師徒們上了樓來。
龍馬拴於後簷。
八戒粗食已飽,倒身即睡,鼻息噀哺。
三藏、沙僧日間已俄,不能穩臥,打坐草鋪。
惟行者一生好動,東張西望,滿肚疑心。
不說師徒們在樓打望,再表兩老蠹打發他們上去,在下計較道:「這寶經方才豬八戒上前去開,我看見霞光艷艷,瑞靄叢叢,不能動得,眼見是好東西。
今被我們巧言花語,哄信他移至軒中,若再不動手,明日他起了身,如何好阻住?趁此黑夜,快與你們取了這經櫃,往九龍山石室藏好,再作道理。」
眾妖十精十聞了這般言語,鼓掌稱妙,個個到西軒去盜這經擔。
不想行者在樓上左顧右盼,見西首瓦上妖氛閃閃,一心只有經在胸中,恐有誤事;忙跳下樓,見蠹妖將經扛出,行者大叫:「何處狂邪,敢竊我們的東西。」
眾妖畏怕兇惡,拋了經包,一齊散外。
樓上驚醒了唐僧,忙叫:「八戒、沙僧快下去,師兄在那裡大鬧。」
二人夢中取了禪杖跳下來,眾妖已散去。
三藏戰兢兢高聲道:「快須將燈炤查,可曾遺失經典?」
二人細看,不見了兩個經包。
八戒大鬧:「經已盜去,如何是好?」
三藏一聽「失經」兩字,驚呆不響。
行者道:「早是老孫巡察防守,照呆子這般貪睡,一字兒沒有存留了。
可恨我的隨身寶貝收了去,倘在這裡,把些倒運的魔頭一個個剿盡,不怕他不獻還我們經櫃。
如今黑暗之中,何處去找尋?師父不要呆了,且等天明計較。」
師徒們看守經擔。
三藏吩咐悟空,口佔四句:
不行十奸十巧計,無傷一切生。
善求須正直,大道自然成。
行者聽了這頌子,叫十聲:「師父,這等題目,如何好做?如今妖魔將經拐去,依了師父,不用巧計,又不與他爭論,我們的經櫃何日到手?」
且擱起師徒論正紛紛,再說靈虛與到彼僧見蠹魚用移經之計,眾妖們黑夜拐逃,他二人暗中隨了經擔,到一山頭。
但見怪石倒掛,峰巒插雲,靜悄悄行人跡少,鬧轟轟飛鳥聲多。
向北,有塊大石當立,天生門戶,群妖一擁而進。
比丘僧道:「這個是取經人機根未斷,惹動了魔障。
我們不可著忙,任他們作何道理,相機行十事便了。」
那二老蠹坐於石十床十,開言叫:「賢弟,如今用了無數的算計,騙了四分之一。
吾聞寶經一藏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必要全到手了,方好動咮。
食盡了,必獲通天徹地不老長生,豈不大快!我們再回原路。」
於是帶了眾妖十精十,頃刻之間已至閣首,吩咐:「你們潛伏松林,待我進去。」
搖身一變,變了一個寇老員外,前來叩門。
行者見東方透白,正要找尋,開出門來,見一老人在外。
但見:
白髮垂雙鬢,青藍一字巾。
身穿袍璽色,貌是寇丰神。
行者火眼金睛一照,明知妖邪所變,因師囑咐頻頻,不敢行兇,耐了往日的十性十兒,大叫道:「敢早來,是何方妖魔,那裡邪物,詐騙我們經櫃何用?」
老蠹道:「師父見差了。
我兩子在荒莊樓閣內攻書,有家僕來說:昨日取經聖僧回寓小莊。
老漢知了,恐荒僻地方,簡慢恩人,星夜趕來邀請到寒舍一齋,怎說騙經?卻不知騙經甚麼緣故?」
行者道:「不要多說,可恨我的寶貝不在身邊,肯饒了你。
你只說經櫃拐騙在何處?」
老蠹妖道:「夜間我來時,見有多人扛著兩個櫃子,從南路,在那村落人家去了。
不知可是經拒不是?」
行者聽得,找尋心急,便信妖之詐,丟十了眾妖往南路去找。
這蠹妖怕的是行者、八戒,見他往南找去,乃變了幾個地方兇惡十浪十子,走入閣來。
見唐僧與沙僧守著三擔經包,乃問道。
「何處和尚,狀非客商,守著幾擔貨物,想是偷來的。」
一個說:「扯他見官。」
一個說:「且扛他的去。」
一個說:「不必扛他的,只打開看看。」
一個說:「牽他的馬去罷。」
一個說:「馬費草料,又不會養。」
三藏道:「善人,小僧是東土大唐僧人,西來求取真經。
這擔內不是偷盜的貨物,乃是經文。」
眾漢子道:「正要看看,可是經文?」
一齊來解包扯索。
三藏死抱著,啼啼哭哭道:「列位善人,莫要造次扯奪。
慈悲我弟子十萬餘里程途,十四多年辛苦取得來的。
積個十陰十功,饒恕了罷。」
那漢子們管甚麼哀求啼哭,推開三藏,來奪經擔。
誰曉得行者起身時,恐有魔來拐搶,暗用泰山壓頂之法,鎮住經文。
眾強人有的扛,有的抬,不能分毫動移。
老蠹驚呆,轉念行者、八戒難擋兇惡,只得權為散去。
正是:
脫凡未掃凡間欲,過後方知一擔恐。
不說蠹魚哄做,再表靈虛子和那比丘僧守在石室之中,見小長眼不轉睛看了經包,細思:「我們用些法兒,將這經櫃取了往前路等候唐僧,省了多少事端。」
於是靈虛遂將石片念動真言,即變了經包,與真的一般無異。
比丘作起狂風,吹得小妖伏幾而臥。
他兩個笑嘻嘻取了真經,出得門來;走至三岔路口,化一個破廟,伴內等候,不提。
那行者聽信老蠹詐言,拿了禪杖同八戒望南約走三十餘里,不見蹤形。
遂叫八戒:「你住在這裡,我去探看探看。」
一個觔斗,跳在半空中,手搭涼篷,見正南山凹中有些妖氛透出,即忙回身叫道:「八戒,我同你走耍耍。」
拖了呆子,復踏祥雲,不多時,到了山頭按落。
他兩個扒過山嶺,抬頭見一怪峰下面天生門戶。
仔細一看,並沒甚麼洞名。
行者道:「這不是妖十精十的巢十穴十麼?」
八戒正要上前,行者喝住:「不可十性十急。
我先進去,看裡面甚麼妖怪,再作理會。」
即搖身變了一個小蠅兒,飛進石門;不見妖十精十,飛至裡面。
另有一個石室,器皿俱全,多是天工石成的。
猛見兩個經包擺在几上,有一個小妖看守。
行者不敢傷他的十性十命,用手一指,叫十聲「定!」那個小妖如同泥塑,慌忙取了經包,出得門來。
八戒一見大喜,接了寶典道:「好造化!不動干戈,不費氣力,到了我們的手。
快見師父去。」
他兩個下得山來,笑嘻嘻望東而行。
再說那比丘在破廟中,慧眼一望,見行者、八戒得了假經,不知就裡。
對靈虛道:「你去點醒他一番,著他師徒到這裡來,十十交十十還真經走路。」
靈虛點點頭兒,即出廟門,變了一個老人,持杖而來,道聲:「師父,你手中拿的甚麼東西?」
八戒抬頭見了一個老人攔住,正在肚中飢餓,要緊回路,大嚷道:「老頭兒,走你的路,管我甚麼東西?」
行者定睛一看,知非常人,連忙喝住呆子,上前施禮道:「老丈,何故問我們這包子?」
老人見行者謙恭體態,回聲:「和尚,老朽從這邊來,見閣首立兩個僧人,滿面愁容,想必在那裡等你們。
我見這位師父手中的包兒,未卜真假。」
行者聽了,已曉得指迷的話,正欲再問,忽一陣香風,老人無影。
隨風飄一條兒,上有兩行字跡。
拾起一看:
忙離魔閣,急急東行。
真經寶典,前有分明。
行者驚異,回首見呆子摔了兩塊石片。
大笑道;「你手中的甚麼東西?」
八戒一見,驚呆。
行者心徹明透,已知就裡。
忙叫道:「快走,快走!同師父起身去。」
八戒滿肚疑心,隨了行者,走到閣中,唐僧見他兩手空空,忙問情由。
行者即說入洞得經,半路變石的光景。
又取出老人的十六個字來。
三藏誦畢,望空拜謝;收拾經包,牽了龍馬,高閣東來。
未知真經如何找著,且聽下回分解。
〔【總批】蠹魚因久食書籍化成,所以用計者拐騙,用術者強奪,從無凶暴爭聞之事。
正是「悟悟巧機緣上來」也。
〕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