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案》第二回 納糧知縣不敢主 求情激怒被梟示:替父報仇將恨消,不怕投火鑽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劉公案》第二回 納糧知縣不敢主 求情激怒被梟示

劉公案

第二回 納糧知縣不敢主 求情激怒被梟示

從小志氣要高,長大必是英豪。

替父報仇將恨消,不怕投火鑽刀。

為人無有昂氣,枉在世間立著。

吃喝嫖賭耍落道,那顧旁人嗤笑。

卻說恩縣知縣任三封同左都恆下了公堂,各乘坐驥一同出縣衙,竟奔濟南府大路而行。

恩縣離濟南四站地,書要簡捷為妙,不一日進了濟南府城,一直來到巡撫衙門,二人棄驥,常隨接過馬去。

二人來在大堂前,只見內司堂的迎上來,便問:「有何事上公堂?」

任三封說:「我是恩縣知縣任三封,特來叩見大人。」

司堂的聞言,進後宅稟明國泰。

國泰聞言,立刻升了大堂,傳恩縣知縣來見。

知縣任三封與左都恆一同走上公堂跪倒。

國泰問道:「任知縣你不在恩縣衙門催促國課,來在本院公堂所為何事?」

任知縣說:「卑職特為國課之事前來叩見大人,現今恩縣所屬之地丁錢糧皆是一人墊上,錢糧國課清完。」

國泰聞言隨問道:「這個財主有多大?姓什名誰?」

任知縣用手一指:「就是此人,名喚左都恆,系兩榜進士出身。」

國泰聞言遂向左都恆說道:「久聞你的名,恩縣數你是第一家財主,所墊一縣的錢糧無什麼名頭,如將山東十府九州一百零八縣,皆都墊上錢糧方稱得起是大財主;本院還向你暫借八百萬銀,打典官階,可以高昇,本院再還你的銀,決不食言。」

左都恆聞言心中不悅,只得口尊:「大人,生員不過墊一縣之窮民錢糧,生員可以支持,若言令生員墊一省的錢糧,大人又借銀八百萬,生員無處醵辦。」

國泰聞言微然冷哂,滿面生嗔,動怒喝道:「好一個進士左都恆,什麼是給一縣黎民備墊錢糧,你竟是買動百姓之心,要叛反國家,惑亂人心,欲反山東。

你今自投羅網,教你反不成山東。」

喝令左右將逆叛左都恆綁出斬首,言罷請出王命旗,劊子手提刀,捕役綁人,把左都恆綁出西門外斬首。

國泰吩咐:將左都恆的人頭用油炸了,用石灰僵了,裝在木籠,木籠之外貼上封條。

封條上寫著:「乾隆三十七年王倫造反,現今四十三年,左都恆邀買民心,欲反山東,今拿獲梟示,以安民心,各安生業。」

遂令解差將人頭解至恩縣示眾。

解差領命將人頭解往恩縣。

非止一日,來到恩縣,將人頭掛在南門之外,高桿之上。

這恩縣眾黎民聚而觀之,見木籠內之人頭,外面有封條,上寫「逆叛左都恆之首」眾人看罷一怔,皆慨歎:「左門行善有三輩,左都恆臨終竟落一個反叛之名。」

眾人七言八語,皆有忿怒不平之心。

忽見一騎飛奔過去,眾人認得是左家之管家左紅,竟奔家中報信去了。

不言眾人紛紛議論。

卻說左紅奔到家中,將馬拴在槐樹,走進大廳,見了主人左老爺跪倒,哭著說道:「不好了,我的老主人快拿主意!小人之主人赴當鋪去算帳,進城遇見眾百姓。

眾百姓因繳不了錢糧,皆披枷帶鎖受罪,見了小主人,哭訴此情,塞滿街衢人山人海一般。

大爺應允赴縣替眾人納糧,知縣不敢擔承,一同赴省去見巡撫。

這巡撫國泰說我的大爺是要買人心,欲反山東,遂將大爺斬首。

現已將大爺首級解到咱這恩縣,懸桿示眾。」

左廷璧聞言,哭一聲:「姣兒呀!」氣堵咽喉,痰往上壅,咕咚跌倒在地。

左紅近前扶住撲胸捶背喊叫:「老爺甦醒!」

此時驚動北樓上婆媳二人,忙忙來在前廳,見左老爺如此光景,婆媳走近前扶住呼喚,隨問左紅,老爺如何這樣?左紅便將左都恆前後之事又述說一遍,婆媳聞言,只嚇得面如土色,哭聲不止。

忽見左廷璧緩過這一口氣來,痛哭不止,這且不表。

且說左連城正在南學唸書,只見書僮走進書房,眼望左連城,說:「左少爺你家出了大禍,你怎麼不知?外面街談巷議,紛紛傳揚。」

左連城忙問道:「我家出了什麼大禍,你可對我言明才是,為何含糊而言。」

書僮遂將外間傳言,左大爺因替百姓納糧,巡撫國泰震怒。

遂將你父推出斬首,你若不信你到南門去看,掛著人頭示眾呢!」左連城聞言,出了書房,一氣跑至南城門外一看,果見路東掛一木籠,木籠內有一被油炸石灰僵的人頭。

一個籠面貼有十字封條,封條上寫的是:「反叛左都恆之首級,系山東東昌府恩縣人氏,乾隆四十三年某月某日封。」

左連城一見果真,向著木籠跪倒,大哭不止。

哭夠多時,自己腹中暗想:「我哭也哭不活了,我總得替父報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心中想罷,停悲止哭,望著木籠大拜了四拜,暗祝:「屈死的天倫魂靈保護,孩兒替父報仇。」

祝禱已畢,站起身形,復又跑回書房,跪在先生面前,口尊:「老師,弟子適才到南關外,果見是弟子天倫首級,懸桿示眾,上判著反叛的名諱,弟子欲赴北京去告御狀,叩求老師給弟子寫一張冤狀,弟子從京中回來,必然答報老師之恩情不盡。」

周學究聞言說道:「你這小小年紀,才一十二歲,又不識北京之路,又不知在哪裡去告,我勸你暫且苦讀詩書,專候金榜題名,再給你父報仇,亦不遲晚。

現今若去京中告狀,這國泰乃系國家貴戚,五府六部皆不敢惹他,這根子硬,恐你一去畫虎不成,反類其犬。」

左連城哀求說:「老師,莫視弟子年輕蒙懂,就是赴湯蹈火死而無怨。

叩求老師給弟子寫一冤狀罷。」

周學究說:「左連城你有所不知,這國泰在山東巡撫任上,猶如出京的朝廷一般,他父現任山西甘寧道台,他兄弟國盛又是戶部侍郎,他的妹妹乃是乾隆萬歲爺西宮梓童,若在皇上面前說一句話,猶如板上釘釘一般。

莫說你告國泰,就是你告他手下之人也告不成,必然凶多吉少,這張冤狀我可不敢寫。」

左連城說:「先生,別看我年輕幼小無知,老師看國泰如泰山之重,我卻看他如糞土,老師怕他,弟子不怕他,先生既然怕他如虎,弟子只可往別處倩人寫狀,枉擔師徒之名。」

一句話激動周學究之怒氣,說:「左連城,你十二三歲之孩童不怕死,我五十多歲之人怕死不成,我就給你寫一張冤狀就是了。」

左連城聞言,叩頭拜謝後,便立在一旁研墨,周學究提筆刷刷刷寫了一張冤狀,上寫著:具冤狀人左連城,年十二歲,系山東東昌府恩縣城西八里左家莊人氏。

為封疆大吏,擅作威福,苦害黎民,妄殺治生,懇恩代奏查究事。

窮身之父,進士出身,名左都恆。

一日,赴恩縣城中店舖清算帳目,見眾百姓抗扛帶鎖,填滿街衢,叫苦之一聲 ,聲振四野。

身父詢之眾百姓,方知知縣催課太虐。

身父明曉山東一省旱澇不收,竟有三年之久,只得代眾百姓赴縣納糧。

該知縣任三封與巡撫國泰朋比為奸,將身父誑赴省城。

巡撫國泰向身父索要八百萬銀兩,還得代一省之民納清國課。

身父無這一項銀子給巡撫,並納一省之糧。

該巡撫震怒,將身父推出斬首,將首級解至恩縣南關外示眾,聲言身父要買恩縣眾百姓之心,欲叛反國家。

該巡撫蒙君作一弊 ,山東一省旱澇三年之久,人所共知,反奏山東連年豐稔,催逼國課。

在路旁栽上白麻,染成綠色之桿棵,約有四十里,一望皆青。

先有各舉監生員,赴巡撫衙門代民求情,國泰動怒,計斬舉監生員十二名,連身父斬了十三名。

身伏思封疆大吏,理宜代國家愛民如子,方不負國家任托之恩。

今巡撫國泰反負國恩,妄斬國家十三名哲人,苦害黎民,不思民為邦本。

該巡撫昧良任性妄為,殺身之父,有不共戴天之仇,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千里遙遙,死而無怨。

叩乞部院大人恩准,轉奏查究,如虛身願領罪,哀哀上告,實為德便。

周先生將冤狀寫完,念了又念,令左連城記熟,將冤狀揲好,囑咐道:「若到了北京城內告狀,必須在那坐轎的官手裡告,乘馬坐車的官小,不能主事;未曾告狀,先問他是旗官,是漢官,若是旗官,恐他與國泰系親。」

左連城答道:「弟子記下了,就此拜別老師。」

出了南學,來到家中,上了西樓,對母親說:「娘親,你老給孩兒打點一個小包裹,孩兒要上京去告狀。」

馮氏秀英一聞雙喜之言,心中一驚,暗說:「不好!左氏門中只有他這一點骨血,雖然說上京告御狀替父報仇,乃是正理,但是他還年輕幼小,不知天多高,地多厚,連路也不認識,如何去告狀?萬一有了舛錯,左氏門中豈不絕了香煙,又不曉他怎麼知道他父被斬之事,不如將他喝阻為佳。」

馮氏秀英想罷,假意作嗔,面帶怒容,一聲斷喝:「你這小孩子懂的什麼?敢言上京告狀,咱只可忍氣吞聲,你好好在南學讀書,用功上進,再報父仇亦不為遲,若現時上京告狀,萬萬不能!」

左連城聞母親之言,心中不悅,忙說:「母親,若不令孩子兒前去告狀,孩兒就死在母親面前。」

言罷向牆上就要碰頭。

馮氏秀英嚇了一跳,趕上前來,一把手抓住雙喜,不由得兩眼落下淚來,哭了聲:「我的苦命的孩兒,從小未出過門,今要上京告狀,教為娘放心不下,怎樣疼你。

既然情願替父報仇,為娘亦不阻攔你了,待為娘給你打點包裹銀兩就是了。」

馮氏秀英不假使女之手,親自打點銀兩包裹已畢,又拿出一塊白綾,一扯兩半,叫道:「吾兒雙喜,這是白綾半幅,給你帶了去,一則你若想娘見白綾如同見娘,為娘想兒亦是如是;二則日久母子相會,以白綾為記。

但有一件,你去哀求周老師寫一張冤枉大狀,方可上京告狀。」

不知左連城怎樣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劉公案
第一回 劉羅鍋初審李有義第二回 假算命巧裝探私情第三回 白翠蓮半吐心中事第四回 陳大勇探得真消息第五回 裝神靈畫符鎮冤鬼第六回 焦素英憤題絕命詩第七回 賭博場兇犯投羅網第八回 兩承差乘機落贓銀第九回 遞冤狀民女上公堂第十回 貪錢財鍾凶害親朋第十一回 萬人愁霸搶民間女第十二回 巡撫子仗勢逞豪強第十三回 除惡少知府察賊宅第十四回 徐大勇夜探虎狼窩第十五回 為擒賊劉墉暗調兵第十六回 十里堡官軍戰惡霸第十七回 嫌禮輕總督動肝火第十八回 審死屍女頭竟男身第十九回 難上難苦無原被告第二十回 酒鋪裡醉鬼吐案情第二十一回 劉知府驅邪假畫符第二十二回 風雲變又起醃屍案第二十三回 黑吃黑盟兄殺盟弟第二十四回 王二樓貪財誤偷屍第二十五回 亂佛規女尼私產子第二十六回 蓮花庵色鬼又殺人第二十七回 懼官刑僧俗雙認罪第二十八回 伸正義鄉人呈訴狀第二十九回 墳塋地傳訊吳舉人第三十回 審案情寡婦進衙門第三十一回 查究竟叔嫂露破綻第三十二回 吳二匪行竊窺淫行第三十三回 探案情知府大劈棺第三十四回 李仵作三驗含冤鬼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姦第三十六回 王客商投宿遇強人第三十七回 楊武舉救人戰群寇第三十八回 暗勾連官匪同為虐第三十九回 胡知縣貪財索賄賂第四十回 審惡皂青天大動怒第四十一回 羅鍋子計賺贓證銀第四十二回 設巧計惡皂露原形第四十三回 借盤纏役匪雙結盟第四十四回 陳大勇私訪小柳村第四十五回 全義氣設計救吳信第四十六回 圍賊窩王明巡道路第四十七回 鎮江寧巧施緩兵計第四十八回 李財主貪色生淫慾第四十九回 狗肉王乘醉發獸性第五十回 傻李九跑肚得秘聞第五十一回 趙掌櫃避災反招禍第五十二回 句容縣孫興巧告主第五十三回 李文華屈招姦殺罪第五十四回 惡庸醫亂開治病方第五十五回 傻李九口快說奇遇第五十六回 劉知府慎審連環案第五十七回 貪錢財行兇又害命第五十八回 金寡婦裝神貪供品第五十九回 洪陽教妖婦現原形第六十回 豪門子欺民逞霸道第六十一回 衣冠獸垂涎親甥女第六十二回 七村民狀告趙豪強第六十三回 暗察訪知府被劫持第六十四回 陳大勇快馬搬救第六十五回 李游擊揮兵圍賊窩第六十六回 勇承差冒死救知府第六十七回 魯見明貪賭竟輸妻第六十八回 節烈婦絕命勸夫君第六十九回 罰黃賊建祠旌烈婦第七十回 聖水廟老婦失愛女第七十一回 尼姑庵暗藏好色僧第七十二回 探穢廟權借風流妓第七十三回 煙花女禪堂遇熟客第七十四回 淫和尚行刺劉知府第七十五回 擒賊盜羅鍋暗遣兵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第七十七回 惡滿盈兇犯落法網第七十八回 乾隆帝贈金試清廉第七十九回 訛聖駕劉墉賺銀兩第八十回 富興當訛詐打知府第八十一回 查賑糧欽差反受刑第八十二回 楊財主忍痛出罰款第八十三回 劉清官御封大學士第八十四回 惡衙役姦殺三婦人第八十五回 閱案卷劉墉生疑忌第八十六回 錢知縣貪贓起殺心第八十七回 滅口供只為一萬銀第八十八回 劉欽差夜驚黑虎夢第八十九回 黑心腸贓官陷武舉第九十回 遇恩公馮吉談匪情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第九十二回 振寺規夜襲淫穢廟第九十三回 三承差勇戰蕭飛賊第九十四回 半邊俏落網受剮刑第九十五回 熊公子鍾情窈窕女第九十六回 仗權勢買盜攀窩主第九十七回 救義兄克展聚同盟第九十八回 殺贓官馬快報仇冤第九十九回 大劫牢血洗大名府第一百回為逃命黑夜奪城門第一百一回 遇好漢柳林暫避禍第一百二回 空槍計虛驚大名城第一百三回 擒劉奉總督大調兵第一百四回 逢潑皮馬快反遭捕第一百五回 憤難平克展反公堂第一百六回 武藝強單人戰官軍第一百七回 陳大勇力擒劫獄人第一回 因逼糧怒斬進士 憐疾苦替民納糧第二回 納糧知縣不敢主 求情激怒被梟示第三回 母子分離白綾為記 進京告狀認廟為鑾第四回 聞御狀誤入護國寺 拜義父朝房告國泰第五回 東朝房鳴冤雪恨 九龍城辨明是非第六回 景州地旋風攔輿 瞎潘三賄賂仵作第七回 冤魂纏繞黃愛玉 劉公私訪得真情第八回 得真情誆劉入公館 張武舉探黃露真情第九回 驗明屍鍘姦夫淫婦 又一案蛤蟆路鳴冤第十回 漚煙計劉公脫難 臥虎村二黃被擒第十一回 訪民情二女訴冤情 收義女怒追劉公阻第十二回 猛英雄怒打惡奴 住小店實說真話第十三回 鍘佟林與民洩忿 馬鳴冤井中撈屍第十四回 安國寺怒鍘眾和尚 濟南府國泰追口供第十五回 國泰悖君囚劉公 和公進省兩反目第十六回 審國泰實認供招 三郎莊惡霸設井第十七回 三郎搶良家婦女 周侍郎稟女被殺第十八回 請李璟激怒草上飛 訪惡跡冤魂訴冤狀第十九回 訪惡霸劉公遭難 四英雄定計捉凶第二十回 捉惡霸銅鍘廢命 回北京加爵封官第一回 因荒旱赴京謀幹 良鄉縣霸道搶親第二回 春紅放走二難女 奉旨閱邊訪民情第三回 良鄉縣劉公私訪 拜義父二女鬧堂第四回 鬧公堂相爺坐獄 南牢內兄弟相逢第五回 奔北京攔輿喊冤 遇救星死中求活第六回 劉同成大鬧夜府 審命案二次私訪第七回 訪實情計誆閻丁 劉同成華鳳搭救第八回 東閣怒鍘夜閣老 大報冤仇受皇封第一回 上參本嘉慶私訪 天順當寶慶施威第二回 鬧寶局二王施勇 增盛館嘉慶欠帳第三回 劉萬山霸當不贖 嘉慶爺店內認子第四回 張家店嘉慶收兒 無帳本連登遇難第五回 救連登劉墉闖府 抄和府大報冤仇第一回 訪惡霸途認義女 疑拐帶路打不平第二回 李三楞被打拜盟 罵強徒殺死王寡第三回 李三楞大鬧縣衙 白雲庵救妹殺奸第四回 君臣大鬧意合館 抄拿黃府報仇冤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