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案
第二回 納糧知縣不敢主 求情激怒被梟示
從小志氣要高,長大必是英豪。
替父報仇將恨消,不怕投火鑽刀。
為人無有昂氣,枉在世間立著。
吃喝嫖賭耍落道,那顧旁人嗤笑。
卻說恩縣知縣任三封同左都恆下了公堂,各乘坐驥一同出縣衙,竟奔濟南府大路而行。
恩縣離濟南四站地,書要簡捷為妙,不一日進了濟南府城,一直來到巡撫衙門,二人棄驥,常隨接過馬去。
二人來在大堂前,只見內司堂的迎上來,便問:「有何事上公堂?」
任三封說:「我是恩縣知縣任三封,特來叩見大人。」
司堂的聞言,進後宅稟明國泰。
國泰聞言,立刻升了大堂,傳恩縣知縣來見。
知縣任三封與左都恆一同走上公堂跪倒。
國泰問道:「任知縣你不在恩縣衙門催促國課,來在本院公堂所為何事?」
任知縣說:「卑職特為國課之事前來叩見大人,現今恩縣所屬之地丁錢糧皆是一人墊上,錢糧國課清完。」
國泰聞言隨問道:「這個財主有多大?姓什名誰?」
任知縣用手一指:「就是此人,名喚左都恆,系兩榜進士出身。」
國泰聞言遂向左都恆說道:「久聞你的名,恩縣數你是第一家財主,所墊一縣的錢糧無什麼名頭,如將山東十府九州一百零八縣,皆都墊上錢糧方稱得起是大財主;本院還向你暫借八百萬銀,打典官階,可以高昇,本院再還你的銀,決不食言。」
左都恆聞言心中不悅,只得口尊:「大人,生員不過墊一縣之窮民錢糧,生員可以支持,若言令生員墊一省的錢糧,大人又借銀八百萬,生員無處醵辦。」
國泰聞言微然冷哂,滿面生嗔,動怒喝道:「好一個進士左都恆,什麼是給一縣黎民備墊錢糧,你竟是買動百姓之心,要叛反國家,惑亂人心,欲反山東。
你今自投羅網,教你反不成山東。」
喝令左右將逆叛左都恆綁出斬首,言罷請出王命旗,劊子手提刀,捕役綁人,把左都恆綁出西門外斬首。
國泰吩咐:將左都恆的人頭用油炸了,用石灰僵了,裝在木籠,木籠之外貼上封條。
封條上寫著:「乾隆三十七年王倫造反,現今四十三年,左都恆邀買民心,欲反山東,今拿獲梟示,以安民心,各安生業。」
遂令解差將人頭解至恩縣示眾。
解差領命將人頭解往恩縣。
非止一日,來到恩縣,將人頭掛在南門之外,高桿之上。
這恩縣眾黎民聚而觀之,見木籠內之人頭,外面有封條,上寫「逆叛左都恆之首」眾人看罷一怔,皆慨歎:「左門行善有三輩,左都恆臨終竟落一個反叛之名。」
眾人七言八語,皆有忿怒不平之心。
忽見一騎飛奔過去,眾人認得是左家之管家左紅,竟奔家中報信去了。
不言眾人紛紛議論。
卻說左紅奔到家中,將馬拴在槐樹,走進大廳,見了主人左老爺跪倒,哭著說道:「不好了,我的老主人快拿主意!小人之主人赴當鋪去算帳,進城遇見眾百姓。
眾百姓因繳不了錢糧,皆披枷帶鎖受罪,見了小主人,哭訴此情,塞滿街衢人山人海一般。
大爺應允赴縣替眾人納糧,知縣不敢擔承,一同赴省去見巡撫。
這巡撫國泰說我的大爺是要買人心,欲反山東,遂將大爺斬首。
現已將大爺首級解到咱這恩縣,懸桿示眾。」
左廷璧聞言,哭一聲:「姣兒呀!」氣堵咽喉,痰往上壅,咕咚跌倒在地。
左紅近前扶住撲胸捶背喊叫:「老爺甦醒!」
此時驚動北樓上婆媳二人,忙忙來在前廳,見左老爺如此光景,婆媳走近前扶住呼喚,隨問左紅,老爺如何這樣?左紅便將左都恆前後之事又述說一遍,婆媳聞言,只嚇得面如土色,哭聲不止。
忽見左廷璧緩過這一口氣來,痛哭不止,這且不表。
且說左連城正在南學唸書,只見書僮走進書房,眼望左連城,說:「左少爺你家出了大禍,你怎麼不知?外面街談巷議,紛紛傳揚。」
左連城忙問道:「我家出了什麼大禍,你可對我言明才是,為何含糊而言。」
書僮遂將外間傳言,左大爺因替百姓納糧,巡撫國泰震怒。
遂將你父推出斬首,你若不信你到南門去看,掛著人頭示眾呢!」左連城聞言,出了書房,一氣跑至南城門外一看,果見路東掛一木籠,木籠內有一被油炸石灰僵的人頭。
一個籠面貼有十字封條,封條上寫的是:「反叛左都恆之首級,系山東東昌府恩縣人氏,乾隆四十三年某月某日封。」
左連城一見果真,向著木籠跪倒,大哭不止。
哭夠多時,自己腹中暗想:「我哭也哭不活了,我總得替父報仇,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心中想罷,停悲止哭,望著木籠大拜了四拜,暗祝:「屈死的天倫魂靈保護,孩兒替父報仇。」
祝禱已畢,站起身形,復又跑回書房,跪在先生面前,口尊:「老師,弟子適才到南關外,果見是弟子天倫首級,懸桿示眾,上判著反叛的名諱,弟子欲赴北京去告御狀,叩求老師給弟子寫一張冤狀,弟子從京中回來,必然答報老師之恩情不盡。」
周學究聞言說道:「你這小小年紀,才一十二歲,又不識北京之路,又不知在哪裡去告,我勸你暫且苦讀詩書,專候金榜題名,再給你父報仇,亦不遲晚。
現今若去京中告狀,這國泰乃系國家貴戚,五府六部皆不敢惹他,這根子硬,恐你一去畫虎不成,反類其犬。」
左連城哀求說:「老師,莫視弟子年輕蒙懂,就是赴湯蹈火死而無怨。
叩求老師給弟子寫一冤狀罷。」
周學究說:「左連城你有所不知,這國泰在山東巡撫任上,猶如出京的朝廷一般,他父現任山西甘寧道台,他兄弟國盛又是戶部侍郎,他的妹妹乃是乾隆萬歲爺西宮梓童,若在皇上面前說一句話,猶如板上釘釘一般。
莫說你告國泰,就是你告他手下之人也告不成,必然凶多吉少,這張冤狀我可不敢寫。」
左連城說:「先生,別看我年輕幼小無知,老師看國泰如泰山之重,我卻看他如糞土,老師怕他,弟子不怕他,先生既然怕他如虎,弟子只可往別處倩人寫狀,枉擔師徒之名。」
一句話激動周學究之怒氣,說:「左連城,你十二三歲之孩童不怕死,我五十多歲之人怕死不成,我就給你寫一張冤狀就是了。」
左連城聞言,叩頭拜謝後,便立在一旁研墨,周學究提筆刷刷刷寫了一張冤狀,上寫著:具冤狀人左連城,年十二歲,系山東東昌府恩縣城西八里左家莊人氏。
為封疆大吏,擅作威福,苦害黎民,妄殺治生,懇恩代奏查究事。
窮身之父,進士出身,名左都恆。
一日,赴恩縣城中店舖清算帳目,見眾百姓抗扛帶鎖,填滿街衢,叫苦之一聲 ,聲振四野。
身父詢之眾百姓,方知知縣催課太虐。
身父明曉山東一省旱澇不收,竟有三年之久,只得代眾百姓赴縣納糧。
該知縣任三封與巡撫國泰朋比為奸,將身父誑赴省城。
巡撫國泰向身父索要八百萬銀兩,還得代一省之民納清國課。
身父無這一項銀子給巡撫,並納一省之糧。
該巡撫震怒,將身父推出斬首,將首級解至恩縣南關外示眾,聲言身父要買恩縣眾百姓之心,欲叛反國家。
該巡撫蒙君作一弊 ,山東一省旱澇三年之久,人所共知,反奏山東連年豐稔,催逼國課。
在路旁栽上白麻,染成綠色之桿棵,約有四十里,一望皆青。
先有各舉監生員,赴巡撫衙門代民求情,國泰動怒,計斬舉監生員十二名,連身父斬了十三名。
身伏思封疆大吏,理宜代國家愛民如子,方不負國家任托之恩。
今巡撫國泰反負國恩,妄斬國家十三名哲人,苦害黎民,不思民為邦本。
該巡撫昧良任性妄為,殺身之父,有不共戴天之仇,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千里遙遙,死而無怨。
叩乞部院大人恩准,轉奏查究,如虛身願領罪,哀哀上告,實為德便。
周先生將冤狀寫完,念了又念,令左連城記熟,將冤狀揲好,囑咐道:「若到了北京城內告狀,必須在那坐轎的官手裡告,乘馬坐車的官小,不能主事;未曾告狀,先問他是旗官,是漢官,若是旗官,恐他與國泰系親。」
左連城答道:「弟子記下了,就此拜別老師。」
出了南學,來到家中,上了西樓,對母親說:「娘親,你老給孩兒打點一個小包裹,孩兒要上京去告狀。」
馮氏秀英一聞雙喜之言,心中一驚,暗說:「不好!左氏門中只有他這一點骨血,雖然說上京告御狀替父報仇,乃是正理,但是他還年輕幼小,不知天多高,地多厚,連路也不認識,如何去告狀?萬一有了舛錯,左氏門中豈不絕了香煙,又不曉他怎麼知道他父被斬之事,不如將他喝阻為佳。」
馮氏秀英想罷,假意作嗔,面帶怒容,一聲斷喝:「你這小孩子懂的什麼?敢言上京告狀,咱只可忍氣吞聲,你好好在南學讀書,用功上進,再報父仇亦不為遲,若現時上京告狀,萬萬不能!」
左連城聞母親之言,心中不悅,忙說:「母親,若不令孩子兒前去告狀,孩兒就死在母親面前。」
言罷向牆上就要碰頭。
馮氏秀英嚇了一跳,趕上前來,一把手抓住雙喜,不由得兩眼落下淚來,哭了聲:「我的苦命的孩兒,從小未出過門,今要上京告狀,教為娘放心不下,怎樣疼你。
既然情願替父報仇,為娘亦不阻攔你了,待為娘給你打點包裹銀兩就是了。」
馮氏秀英不假使女之手,親自打點銀兩包裹已畢,又拿出一塊白綾,一扯兩半,叫道:「吾兒雙喜,這是白綾半幅,給你帶了去,一則你若想娘見白綾如同見娘,為娘想兒亦是如是;二則日久母子相會,以白綾為記。
但有一件,你去哀求周老師寫一張冤枉大狀,方可上京告狀。」
不知左連城怎樣回答?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