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昇平前傳
第七十九回
李慶龍智斬龍飛揚 山東馬寶刀對寶劍
詩曰:終疑蜚語屬傳聞,情極翻期事未真。
或恐戴逵星處士,誤呼一陽一五古賢人。
正思黽勉酬知己,同是艱難奉老親。
名業無成哀樂一逼一,中年何事不傷神。
李慶龍刀劈了金景豹,吳恩出來仗著太阿劍,直奔過來,說:「小輩別走!我來結果於你!。」
李慶龍掄手中刀就剁,吳恩用劍往上一削,「克嚓」一聲,三尖兩刃刀削作兩段。
李慶龍把那馬雙一腿一磕,一跳有兩丈多遠。
吳恩方要拉出八卦幡來,見李游擊早回歸本隊,下馬至王一爺的跟前,說:「末將無能,在陣前斬了兩個賊人,後來又敗在吳恩之手。」
神力王說:「算你一件奇功,敗在吳恩之手,非你一人不是他的對手。」
又叫:「馬夢太,你出去把吳恩給我拿來!」馬夢太說:「得令!」拉手中短把刀,一翻身施展陸地飛騰法,跑至了兩軍陣前站定,說:「吳恩,你認得我瘦馬馬夢太嗎?」
吳恩也聽見人說過馬夢太的名頭,今天一見,說:「馬夢太,山人聞你之名久矣!前者我山人連勝清營四十八陣,未見你出來。
適才我見馬成龍寶刀削了巴永太,我特意前來拿他。
你來了甚好,山人我結果你的一性一命就是了!」說罷,掄劍就剁,馬夢太急架相還。
二人在戰場之上有五六個照面,分不出高低上下。
吳恩順太阿劍,一拉八卦幡,夢太說:「小輩,真殺真刺,我卻不伯;妖術邪法,我實不成。」
抹頭往回就跑。
吳恩寶幡一指,一縷青煙直奔馬夢太。
馬夢太就早知有此一舉,自己就往地下一滾一翻身,這名叫「就地十八滾」。
他嚇得渾身立抖,體似篩糠,跑在神力王馬前,說:「末將馬夢太已然回歸,實不是妖道八卦幡的對手,求爺開恩,另派別人前去拿他。」
神力王帶氣說:「你歸隊吧!」夢太請了一個安,說:「謝過王一爺的恩典。」
轉身歸隊。
只見那馬成龍過來:「求王一爺下令,卑職前去捉拿吳恩,不知王一爺派我去不派我去?」
神力王說:「我正要派你前去,須要小心了。」
馬成龍那大環金絲寶刀一擎,出離了本隊,撲奔吳恩。
相離了不遠,聽吳恩在那裡問說:「來者可是馬成龍嗎?山人等候多時了。
你今天前來,我有話與你商議:你在大清國不過是一個武官,前者你失去了寶刀,神力王還要殺你,你要歸降我,山人得一江一山社稷,我與你裂土分茅,封你為一字並肩王之爵位。」
馬成龍一聽此言,說:「妖道吳恩,你既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必細說。
我的刀雖被你兄弟盜來,亦被我夜入襄一陽一城,殺了你四弟吳慶。
他在那裡喝酒,殺了一個家人。
你出來還給他算卦,說有清國的英雄前來行刺,你說是顧煥章與馬夢太,我在暗中不住的暗笑。
你帶著人往後去,我暗跟你去。
你住的北上房西裡間屋內夾壁牆內,在木慶之上那個人,是你用草紮成了的。
我進屋內一刀,正剁在草人之上。
你自夾壁牆內出來,我蹲在八仙桌兒底下藏著。
你出去了,我才上房到了前邊屋內,把你兄弟殺死,得回了寶刀。
那時間我要殺你,如反掌看紋。
我想男子漢大丈夫處事,講究名正言順。
今天在兩軍陣前,你又想勸我歸降你,你還說裂土分茅,我分了你的一毛一,我又不會撈。
依我之見,你早早的過來,跑到我面前,我把你捆上,解進京去。
天子開恩,把你給剮了就是。」
吳恩一聽,說:「原來我四弟吳慶是被你刺死的。
好哇,我正要替一我四弟報仇雪恨!」說罷,掄太阿劍照定馬成龍就剁,山東馬用寶刀急架相迎。
一個是邪教中創業的豪傑,一個是大清國成名的英雄。
兩邊戰鼓直催,殺聲一片。
二人正在動手之際,吳恩這一番很留心,那太阿劍也不敢擋那大環金絲寶刀,怕自己的這口寶劍被人家的寶刀削為兩段。
馬成龍也不敢用寶刀迎那口太阿劍。
兩個人是「麻棍打狼--兩頭害怕」。
吳恩殺的一性一起,那寶劍正迎在那大環金絲寶刀之上,只聽「嗆啷啷」一聲響,妖道往西一跳,說:「無量壽佛!」一瞧手中的太阿劍並未傷損。
馬成龍也往旁邊一站,說:「好傢伙!」一瞧自己的寶刀也未傷損,復又壯起膽子來,說:「吳恩,你我今天非得見個死活,我必不能饒恕於你!」掄刀照定吳恩又動手,妖道用太阿劍相迎。
二人戰了有一個多時辰,吳恩心中一想:「我要不結果了馬成龍,也鎮不住大清營內的文武眾人,我用我的一陰一陽一人卦幡把他給打死,以免後患。」
想罷,伸手要拉出那面八卦幡來,只聽山東馬在那裡口中嚷道說:「吳恩,你是一個反叛頭兒,我受國家深恩,我與你也配的過!」掄刀照著吳恩頭頂就是一刀。
妖道一閃,掄劍照定成龍看頭剁來。
成龍也不躲,也不用力搪,一擺寶刀,照定吳恩前心就是一刀。
吳恩眼快,一抽一回劍來,往旁邊一閃,說:「馬成龍,你為何不用刀搪我的兵刃,是所因何故?」
山東馬說:「咱們兩個人今日是打死仗:你的劍刺到我身上,我也活不成了;我的刀紮在你的胸前,你也死了。
你是個反叛頭兒,你死了,賊無有頭,他們也亂了。
我死了,大清國像我這樣的人,車載斗量。」
說完,掄刀又是一刀。
吳恩自己往後倒退,不敢與他拚命。
神力王一爺一瞧,心中甚佩服馬成龍。
連倭侯爺瞧著也甚怪異,說:「前者吳恩劍削了我的趕棒短把刀與王天一寵一的雁翎刀,今天這是為何不是山東馬的對手,不知所因何故?」
正說著,只見王天一寵一自老營內也來瞧,瞧馬成龍今天戰吳恩,看是勝負如何。
他前者中的妖道的八卦幡,是多虧了倭侯爺有奪命仙丹膏藥,方保住了一性一命。
昨夜晚入襄一陽一盜刀去又累著了,方才在底營內歇著又不放心,故此趕到扎隊之處,找著倭侯爺。
一瞧那戰場之上,一片塵沙蕩揚,見吳恩直往後退,馬成龍直往前追。
離著遠看不甚真,他與倭侯爺說:「大哥,你瞧瞧馬大人的武藝,實在你我之上。
前者在兩軍陣前,咱們哥兒兩個俱皆受了他的寶劍、八卦幡之傷。
今天一瞧馬成龍馬大人,果然名不虛傳,真正我不如也。
過了今天,我求大哥一個人情:我要跟馬大人學學他這一路的刀法,不知師兄成不成?」
倭侯爺說:「今天晚天我就說與他,叫他教會了你。
我那個馬大兄弟,他平常我沒見他練過什麼刀法。」
二人正說著,只見戰場之上一縷青煙,那妖道一晃八卦幡,沖定馬成龍一指,只聽的一聲響亮,馬成龍栽倒在地。
倭侯爺一瞧,說:「可不好了,馬大賢弟死在兩軍陣前了。」
王天一寵一說:「欸!可惜!可惜!」馬夢太直發楞,說:「罷了!我馬大哥死在他人之手了。」
吳恩在戰場之上正怕成龍與他拚命,直往後退,見山東馬緊追,他一拉背後一陰一陽一八卦幡,照定成龍一晃,又一指,馬成龍栽倒在地,不能動轉。
吳恩一陣狂笑,說:「好一個匹夫!你今天也死在我這八幡之下!」說罷,先將八卦幡還插在背後,又拉出太阿劍直奔馬成龍。
相離了不遠,只見成龍站起身來,大罵:「賊人休要無禮!我今天結果你的一性一命!」嚇的八路督會總吳恩不住的心中亂跳,說:「怪道啊,怪道啊!馬成龍,你怎麼會活了?」
連對陣上神力王與倭侯爺、王天一寵一一干眾將官兵人等都看著發悶,說:「方纔我們明明的瞧見他被妖道的八卦幡打倒的地,為何又站起來了?」
書中一交一代,馬成龍是正追趕吳恩,戰場之上有一塊石頭,正絆在馬成龍的腿上,栽倒在地。
那八卦幡正從成龍的身上過去,嚇了成龍一跳,自己楞上半天站起來,正遇吳恩仗劍來要殺馬成龍。
馬成龍站起來,說:「妖道,你不必作威,我來結果你的一性一命!」掄大環金絲寶刀就是一刀,吳恩不知馬成龍是會什麼術法,嚇的轉回身就跑。
成龍隨後就追。
神力王一晃令旗,催動了大軍衝殺過去,兩軍混戰。
真是:馬成龍抖起威風來,殺大將連人帶馬,追得小卒棄旗丟槍;得勝的三軍橫一衝一直一撞,敗陣的賊人戰馬蹄忙。
只殺的天昏地暗,日色無光。
兩軍混戰至黃昏時候,各自收兵回營。
神力王他回歸大帳,賞功慶賀,專折本入都,保薦立功的將士,又傳下號令:「明天在兩軍陣前,如有人拿獲妖人吳恩,本帥表奏聖上,必升侯爵。」
又傳令:「一胡一忠孝帶本隊保一陽一軍,今夜守前營門;瑞興帶大名軍隊,輪流盤查。」
傳下口號,又派春祥護理糧台,又派齡昌查後營,派王緒祖查前營,劉隆查子午營。
神力王分派已畢,這是兵書所載:「得勝須防偷營。」
又派千里馬同差官連夜入都。
自己才與伊提調、副帥屠海在大帳擺上了一桌酒席,又賞了馬成龍一桌席,一個四喜扳指,小刀子、火鐮一份。
合營眾人俱皆有賞。
諸事已畢,王一爺吃著酒,問伊大人與屠海侯爺說:「本帥自帶兵出都,我料想這些個賊不過是烏合之眾。
既到了湘一江一,見賊勢已成,我也不敢小視他等。
前被妖人八卦幡所敗,我甚發愁。
今日天助成功,殺敗了那妖道。
明天還要努力攻城,將賊人拿住,上報國家爵祿之恩,下救生民塗炭之苦,不知二位有何高明之計?」
屠創造爺說:「依我之見,明日先攻城,看賊人怎麼樣。
派兩隊接應兵,在後面紮住,賊人要有人出城之時,那兩隊接應軍與他打仗。
這攻城之兵還是攻城,以備不虞。」
伊大人接口說:「賊人詭詐萬端,攻城須防暗算。
我有一計,使賊人不戰自敗,要拿吳恩,易如翻掌,一網打盡。」
神力王大喜,問:「有何妙計說來!」伊大人說:「王一爺先發一角文書,知會湖南巡撫孫宏,派他在本省帶兵剿拿,斷絕賊人的糧道。
此時這邪教之賊,惟四川、雲南這兩處太多,他的巢一穴一也在四川。
前者四川總督因征教匪革職,後到任的王瑤也死在妖人之手。
那廣西、浙一江一、湖南、湖北、一江一蘇、貴州,這幾省都有天地會之賊人。
再派一支人馬,足智多謀之將派他十員,在襄一陽一正南二十里紮住,日夜防守。
一則斷妖人之糧,二則以防妖人逃一走,一舉兩得,不知王一爺尊意如何?」
神力王說:「這一條計甚好。
我明天分五萬兵,伊大人你帶去駐紮漢一陽一就是。
大營內的戰將,除去了馬成龍,我留在此處,等著戰妖人吳恩;那餘下的戰將,任憑你挑就是。
明日,屠海你帶三萬奮勇隊攻城,我帶馬成龍領二萬飛騎馬隊作為接應。」
分派已畢,席散安歇,一一夜無話。
次日天明,神力王發擂升坐中軍帳,大眾文武官劉集大帳伺候。
昨夜晚派差的一胡一忠孝等俱各一交一令。
王一爺方要傳令,派眾人去防賊攻城,只見自外邊進來了探子,跪倒在地,說:「報與王一爺,有一宗怪事甚奇。」
那報事人說了一席話,神力王一爺呆呆的發楞。
不知所因何故,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