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昇平前傳》第八十回:詩曰:枉教經濟壓時英,宣室難回聖主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永慶昇平前傳》第八十回

永慶昇平前傳

第八十回

賽諸葛退兵峨嵋山 神力王安營鳳翅嶺

詩曰:枉教經濟壓時英,宣室難回聖主情。

兩漢文章千古重,三閭幽怨一身輕。

從來志大才難用,畢竟年高氣易平。

才壯便衰卑濕地,傷必寧獨為先生。

神力王問探子:「所報何事?」

那探子說:「探得襄一陽一城四門大開,裡面並不見有一個人,不知所因何故?」

神力王一聽,吩咐:「再探!」各處又派馬成龍、馬夢太、李慶龍三人帶五千飛騎馬隊,哨探襄一陽一城而去,探明白回報。

三人領命,帶飛騎馬隊出離了大營,直奔襄一陽一城。

方一進東門,見街道平坦,並無一人行走。

在各處一探,也是無人。

取河中水瞧瞧,裡面也沒下毒藥。

又往地下挖開,也沒有**。

各處空房搜巡,也沒有**。

俱皆找遍,天晚回營。

見王一爺一交一令,細稟哨探之事。

神力王說:「你三個人下去吧,明日聽令。」

夜晚傳令:小心把守營門,怕賊人詭詐。

至三更時分,神力王又親身到各處查訪一番。

次日天明,老王一爺升帳,兩旁文官武將伺候聽令。

王一爺問伊大人說:「此事今天該當怎樣辦理?」

伊大人說:「據我想,賊人昨天在兩軍陣前打了敗仗,必是糧草接濟不上,他又怕孤城受敵。

他原打算長驅大進,奔一江一蘇省城,那裡錢糧甚廣。

他又未能到了一江一蘇,在浙一江一宜興地面也得銀錢不多。

今在襄一陽一城內住居數月有餘,糧草亦盡,他還有數萬賊兵,他如何不先打算走?依我之見,先派人知會浙一江一巡撫,叫他委派候補人員在襄一陽一辦理地面之事。

派他應付糧草,隨後請爺駕帶兵,務要把賊人盡皆撲滅才是。」

神力王吩咐文案辦文書,知會浙一江一巡撫與湖北巡撫,兩處應付糧草。

歇兵五日。

這一日,有兵部差官到,有聖旨前來,王一爺接入大帳,把旨意供奉當中,一干眾將望闕謝恩,欽差官宣讀旨意。

上寫: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神力王平賊有功,欽賜免死金牌一面,屠海加封定遠公之爵,伊哩布賞給太子太保銜,馬成龍賞給頭品頂戴,隨征將士賞加一級,兵丁賞三個月錢糧。

欽此。

神力王帶眾人謝恩已畢,款待欽差官。

次日,欽差入都,就帶回謝恩的折子去。

王一爺這才得了探馬的回信說:「賊人帶兵退歸四川峨嵋山。」

神力王說:「兵伐峨嵋山!」合營眾將得令,拔營起兵,往峨嵋山進發。

至五月端一陽一節後三日,到了峨嵋山北山口,在鳳翅嶺紮營。

自帶親軍護衛,到了峨嵋山北山口外一瞧,見那東西兩座山峰,峭壁石崖直立沖天。

當中有一條路進山,也沒有人把守。

此山周圍連環三百餘里,當中最高大的是峨嵋山,裡面甚是寬大。

此山有東山口一條路,可通成都;南山口一條路,可通雲南土司;北山口外有一座雄橋鎮,離山口十里之遙。

那鎮店太平之時,有大清國一文一武,文的是巡檢司,武的是把總。

因吳恩叛反,此處正是他的大路。

那前任的巡檢司史振鐸早已被賊人殺死。

本鎮的把總是此處人,獵戶出身,姓一毛一,名瑞,人稱鐵叉小二郎。

他是軍功出身,因妖道叛反,請過他做鄉道,他不願歸天地會,先行了兩角告急的文書。

那上司玩怠公事,認作是不要緊的山賊,也沒有發兵。

一毛一瑞知道他管帶的那一百二十名士兵,如何與賊人打仗?先知會了鄉親,叫眾人避難,自己帶了那一百二十名步兵,在正東數里之外截雄嶺三官廟內暫行紮住。

他與那兵丁商議說:「上司不發兵,咱們是人少。

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依我之見,候賊人出山之時,讓他前隊過去,他既然叛反,他那武勇一精一銳之兵必然在頭裡,在後的是糧草軍裝等物。

他到時,你我眾人暗中前去搶他些個糧草,殺些個賊人。

久後見了上司,也有話說。

上報國家爵祿之恩,你我雖死也算是英雄。

要是咱們當頭截住去路,賊人勢大,賊出山,你我人少,那是自找死路。

留下我這一條命,久以後萬一國家派欽差大帥剿山,別人不知路徑,我知道裡邊的地理,可以帶他們進去拿賊。」

眾人齊說:「總爺說的是。」

果然到了那日,吳恩帶二十萬賊出山,過了三天賊兵。

那日夜晚,一毛一瑞帶他手下那一百二十名步兵有三更時分到雄橋鎮一瞧,遍地都是賊營。

他自正東殺進去,從正南殺回來,搶了賊人二百多匹馬,馱回好些個軍裝物件。

賊人後軍督會總知道此處沒有官兵,故此失了一招,急傳令調隊之時,一毛一把總早已帶著那兵,回截雄嶺三官廟去了。

今日,神力王在北山口外鳳翅嶺紮營,南北八十餘里的連營,東西有五六十里。

這一毛一瑞聽說,帶著他那一百二十名兵齊來至大營,先到前鋒營一胡一大人那裡稟見。

此時統帶前鋒營威勇隊,是記名總兵一胡一忠孝;總理前鋒營營務處,是李慶龍,正在中宮帳打算派人探山,聽見差官回話,說有雄橋鎮的把總一毛一瑞稟見。

一胡一大人正愁沒有嚮導,一聞此言,吩咐叫他進來。

不多時,一毛一瑞入大帳,先請了安。

一胡一大人問:「你就是雄橋鎮的把總嗎?」

一毛一瑞答應說:「是。」

一胡一爺說:「你來何事哪?」

一毛一瑞把給上憲告急行文、自已兵少、搶賊人的馬匹等事俱皆回明瞭。

又問了他一回此處的風俗人情,叫他下去把他帶來那一百二十名兵花名冊,一交一文案,歸本營前右營,吩咐已畢。

只見自外邊有神力王一爺的差官,擎著一支令箭,說:「參將李慶龍聽令!王一爺派你探峨嵋山北山口,急速前往!有令箭在此。」

病二郎接令,挑了五千名馬隊,自己結束停當,又托付一胡一大人說:「我要是此一去至正午不回來,大哥派人接應我就是。」

說罷,自己帶馬隊出離了大營,至峨嵋山東西山口一瞧,就是東西兩座山頭,並無有一人把守。

往南走一條大路,李慶龍先派了幾個官兵去探聽探聽,少時回來稟報說:「裡邊並不見有一人,也沒有賊營。」

李慶龍說:「我兵前進!」走了有五六里之遙,見迎面橫著有一道山梁,攔住去路。

那山崗高有二里之遙,往上去有一條大路,半山腰中有一個石碑,上有硃砂紅字,上寫:「探山之人,至此必死!」山崗之上有十數棵松樹,當中有一桿白旗,上寫「天地會」三字,並不見有一人在上面把守。

李慶龍瞧了多時,怕裡邊有埋伏,吩咐退兵,回大營見王一爺一交一令,細稟王一爺此事。

神力王說:「你下去就是。」

過了幾天,馬成龍討令探山。

神力王甚喜,派他帶八百步隊,與謝祿、韓虎一同前往。

馬成龍至天晚,帶官兵找嚮導,一同前去。

有人舉保鐵叉小二郎一毛一瑞,他乃本地人,常入山打獵,人地相熟。

馬成龍派人去傳一毛一瑞前來問話。

少時,有人把一毛一瑞傳來,給馬大人請安,說了一回地理。

馬成龍說:「甚好,你跟我去探東山口!」說罷,帶人馬一同奔東山口。

天有三更時分,進了東山口,走了有七八里地,見前邊一塊平川之地,當中有一根高桿,上掛著一個燈籠,上邊有字,上寫:「探山之人,至此必死!」馬成龍帶著那些個官兵一直的往前走,方一到那高桿之下,只聽「呵吱」一聲響,南邊一聲炮響,北邊又一聲炮響,從後邊有一支人馬列隊,人人勇躍,個個爭先,號炮齊鳴。

為首有兩個頭目,俱是頭戴三角白綾巾,二龍斗寶,鬢插白鵝翎兒,藍綢子箭袖袍,皮連帶繫腰,紫緞子戰裙,青緞子快靴。

一個是面如蟹殼,長眉大眼,年約三十以外,手執九耳八環刀,在南邊站著。

北邊站著一個是面如茄皮,短眉一毛一圓眼睛,五短身材,年在二十以外,手使渾鐵軋油錘,雙手一擺,說:「小輩別走!今有巡風會總喬英在此等候多時了。」

那邊使刀的說:「有當值會總聞太在此!」一毛一瑞回身擺叉,照定那喬英就是一叉。

山東馬回身照定聞太,搶手中大環金絲寶刀就剁。

聞太用九耳八環刀往上一迎,「克嚓」一聲,那九耳八環刀削為兩段。

成龍趁勢一刀,結果了聞太的一性一命。

那邊喬英也是用錘往外一晃,「克嚓」掄錘就打,二人一大戰。

謝祿、韓虎、馬成龍三人一同過來,說:「好一個教匪!我等來結果你的一性一命就是了!」喬英看勢不好,派手下四千賊兵一擁齊上。

馬成龍帶領那八百親兵,與一毛一瑞、謝祿、韓虎一同殺奔東山口外,回歸大營,去見王一爺一交一令,細稟在山口內哨探遇賊人打仗之事,也沒有探出明白的去路,不知吳恩有多少人馬。

神力王說:「下去吧!」

自此日,就在這裡紮了兩個多月的營,也不見有賊人出來打仗。

急的那神力王吐血,帶病在那中軍帳,悶悶不樂。

這一日,到了中秋,合營大小文武官將俱都過節。

惟有那王天一寵一因盜寶刀累的八卦幡傷反覆了,不能起,倭侯爺他倒每日伺候他。

這日營內准飲酒,大家開懷暢飲。

一胡一忠孝、李慶龍與馬夢太、馬成龍等四個人在一處飲酒,吃的酩酊大醉。

一胡一忠孝說:「神力王一爺今天連過節都不高興,急的吐血,就沒有一個肯去到那峨嵋山內,探聽明白一條大路的。」

那馬成龍一聞此言,說:「眾位不必著急,我明天好歹必要探聽明白一條去路,回來好進兵,捉拿那妖人吳恩就是。」

馬夢太說:「你別說醉話來。

那一回你帶一毛一瑞探東山口,幾乎叫人家把你拿住,到如今沒有一個人敢去探山了。

你今天喝醉了,又說這醉話來啦。」

馬成龍把眼一瞪,說:「我要不去,我是一個匹夫!大丈夫說話,如白染,明天再見!」那一胡一忠孝怕他二人說糟了,就說:「今年好俊月光!去歲間是在湘一江一口過的八月節,馬大哥病著哪,我與馬老哥還有薛應龍賢弟,今年添了馬大哥,缺少薛賢弟。」

李慶龍接過說道:「這就應了那七律詩上的話了:『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四個人吃到三更,月在當空,鏡光似水,萬籟無聲。

又看了半天月亮,大家安歇。

次日天明,用完了早飯,馬成龍親身至王一爺的大帳,給王一爺請了安。

王一爺問:「你至此何干?」

成龍說:「回王一爺的話,前者成龍探峨嵋山,未能成功。

今天求王一爺賞一支令箭,我帶那囚犯營的人二百名,去探峨嵋山北山口。」

書中一交一代,什麼叫作囚犯營哪?神力王所帶著的兵,入旗滿家的漢人甚多,犯了罪,輕者押一交一囚犯營看管,候王一爺發落。

也有該殺的,未問明白;也有犯了軍規,未能發落的;也有本營內兵伴打官司的。

因老王一爺病著,也沒有別人審問。

馬成龍想要叫那些個人帶罪立功的意見,故來討令。

他也是想開了:「反正這一去,不探出虛實,萬不能回來的。」

王一爺准了他的令。

他得令下來,到了那囚犯營,一見眾人說:「列位老哥們,我在王一爺那裡討下一支令來,前去探峨嵋山北山口。

此一去,若要能探聽明白一條去路,你等不但無罪,還有功勞。

比在這裡等死好不好?」

大家一聽,齊說:「我等情願隨馬大人前往哨探就是!」馬成龍說:「你們跟我到前邊,我有本身領的俸銀,每人賞你們二兩。

你等共有多少人?」

大家說:「共二百零九名。」

成龍將為首的叫過來一瞧,問。

「叫什麼名字?」

那人說:「我叫一胡一進忠。」

成龍說:「你跟我來。」

到了那前邊賬房之內,拿了五十兩銀子,派他買一簍酒來,四個人抬著,又賞給眾人的銀子,告訴他們:「今日黃昏時候,前去探山,不可有誤。」

那神力王見馬成龍出去,自己「欸」了一聲,說:『我大營之內的武官,都要像馬成龍,這一座峨嵋山早已攻破。」

自己喝了幾盅酒,吃了些點心,派李五給義子倭克金布送了一盒子雜樣點心去。

李五托著點心盒子,到了倭侯爺那賬房之內,倭侯爺自己在上面坐著飲酒,兩旁有四個差官,他們都在那站著。

李五過去給倭侯爺請了一個安,說:「一奴一才奉爺的命,來給侯爺請安,送來了一盒子點心。」

侯爺派人給他五兩銀子。

李五笑嘻嘻的謝了賞,隨口說:「侯爺,你老人家的拜弟馬成龍,他在老王一爺大帳親身討令,前去探峨嵋山北山口。」

侯爺一聽,說:「好!我也前去討令,難道我還不如他嗎?」

說著站起身,到了王一爺大帳,討下一支令來,挑了二百兵,也賞了兵丁每人四兩銀子。

告訴伺候他的人:「不准對王天一寵一說我去探山。」

自己帶那二百人出營,見馬成龍帶的都是囚犯營內罪人。

倭候爺說:「成龍,你探北山口,我探南山口,不探明白,至死也不回營!」馬成龍說:「大哥,為何出此不吉之言?」

倭侯爺一直撲奔正東,又往南拐,帶那二百人探山去了。

成龍一瞧,天也不早,帶著二百多人一直進了北山口。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永慶昇平前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