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慶昇平前傳》第二十二回:詩曰: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後人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永慶昇平前傳》第二十二回

永慶昇平前傳

第二十二回

馬夢太誤走連三莊 一胡一忠孝大戰剪子峪

詩曰: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馬夢太一瞧,這三個人俱是相熟之人:頭一個是一胡一忠孝,第二個是李慶龍,第三個是小丙靈薛應龍。

此莊名叫連三莊。

因在北京提督衙門一處打過官司,後來又是一同奉旨封官。

這三個人是回籍歸鏢,家中本是財主,不願在鏢當差,在這莊中務農為業,閒時飲酒,悶來栽花。

正是:靜一愛一養花閒養鳥,清宜玩月雅玩花。

莊中以他三個人為主,一則是首戶財主,二來又有功名。

這三個人正在一處吃酒,商量著一同入都去謝伊大人。

只見李慶龍的兄弟李慶春出門走至半路,又回莊來找他三個人喝酒,提起走到半路遇見一個北京城騎馬的與趕車的打架,「我一想出門不利,故此我就回來了,咱們喝酒吧。」

正在吃酒之際,只聽傳鑼之一聲,叫人前去探問何事。

少時,回來稟報:「拿著一個一奸一細,是北京口音。」

故此三人出來一看,不想是故友馬夢太,連忙扶起,到路西店內落座,說:「老哥,你怎麼來到這裡?」

馬夢太就把欽差受困、自己滾山調兵之事細說一回。

一胡一忠孝說:「你走錯了路了,理應望正南,你望東南來了。

幸虧來到我們這個莊村,我們這裡有六百多名一團一練鄉勇,守望相助。

我跟我們這村莊人商議商議,帶了這六百人同你到剪子峪,前去相救大人如何?」

夢太說:「你就快去,我也不到府上給老太太請安了,救兵如救火,越快越好。」

三個人站起身來,說:「我們去商議去。」

叫店中人給他倒茶相等,並將前帳會過。

夢太喫茶,等候多時,只見他三個人戎裝前來。

後面跟著六百一團一練,各穿紅號衣,上寫「一團一練鄉勇,守望相助」八個字。

後面有旗一桿,正面寫「連三莊」三個大字,背面寫的是「一團一練」二字。

後面有大車三四十輛,載著是鑼鼓賬房、旗纛號令、刀矛器械、糧草軍裝,物件俱全。

馬夢太將馬拉出來,一同出連三莊,撲奔剪子峪而來。

在路之上,一胡一忠孝吩咐:「派李慶龍帶二百人打西山口,薛應龍帶二百人打東山口,自帶二百人打南山口,馬夢太為三路都救應。

兵貴神速,今夜晚初鼓齊到剪子峪,以信炮為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一陣可破山口,救出欽差與一干官兵人等出山。」

大家一齊答言,兵分三路。

一胡一忠孝與夢太同行,至黃昏時候,已到剪子峪南山口。

見山上燈籠火把,照耀如同白晝。

山上賊人不少,山口已用木板閘死,不能放人出入。

上面眾賊人弓上弦,刀出鞘,見有二百來人在南山口外,他們也不在意。

把守山口的是金槍太保侯尚英,是小耗神余四敬的拜弟。

此人足智多謀,一精一明諳練,正在山頭調撥人防守,困住伊欽差。

只聽外面山下有信炮之一聲,少時,東西山口各有炮響。

空谷傳聲,聽得甚遠。

人聲吶喊,不知有多少官兵前來攻山。

一胡一忠孝立飛虎雲梯、行軍踏板,望上攻山。

無奈上面灰瓶炮子、滾木礧石,望下擲打。

東山口也是如此。

西山口李慶龍吩咐:「挑一精一銳之兵一百八十名,藏在樹林之內,聽我嚷拿賊,方可出來。

這是暗號,不可有誤!」他帶著二十人,都是面黃肌瘦之人,拿著四個燈籠、四個火把。

李慶龍騎的這匹馬,是耗子皮的,短腿小耳朵,大肚子,圓尾巴,一名大肚子蟈蟈虎。

騎上若是不叫他走,兩一腿一夾,他就不走;要叫他走,將腿一磕,能躥一丈寬的濠溝。

今天騎上此馬,到了西山口,他也不叫他走。

把守西山口的是獨角龍**,一見山下來了二十多個人,還放了一聲號炮,他吩咐:「你等將閘板提起,待會總爺出去拿他,問個虛實,是從哪裡來的。」

大眾賊人依言。

**至山口以外,用手中鬼頭刀一指,說道:「你等哪裡來的?快些通名!我看你這人像有病的樣子,何必前來討死!」李慶龍故意小聲說話,說:「會總爺,你有所不知,只因欽差伊大人在此山被困,本地知縣望各村莊要人。

我們是哥兒兩個,我兄弟在家中務農,我是發了瘧子沒好,轉了傷寒病了,出汗之後,又坐下一個病根,頭迷眼昏,心胸脹滿,氣悶不通,渾身骨軟筋酥。

有心上吊,又沒有個地方去上吊;要抹脖子,手上又沒有勁兒;叫人家殺我,人家又怕抵償。

今天趕上知縣挑鄉勇救欽差,我遇見這麼個機會,騎了匹病馬。

我來到此處,非為別故,求會總爺快快把我殺了就完啦。

一則省得活受罪,二則又給家裡掙下點功勞動。」

**一聞此言,哈哈的大笑,說:「你會總爺豈與你這病鬼一般見識!你回去吧,換那有能為的、有本事的前來討死!」李慶龍說:「我得與你見個高下,我才能回去。

若不然,叫別人說我私通你等。」

**說:「你撒過馬來!」李慶龍把腿一夾,那馬慢慢的往前行走,走了三步一歇,兩步一站,**甚不介意,忽然見李慶龍的馬往前一躥,已到面前,掄三尖兩刃刀就刺,**急架相還。

無奈李慶龍一精一神大長,勇力倍加,照著**劈面一刀,**一閃,正中肩頭,身帶重傷,竟自逃走。

李慶龍大嚷一聲:「拿賊!」只聽樹林之內齊聲喊嚷,一擁闖進西山口,一直望東殺去。

兩旁俱是峻嶺高山,山上的餘賊盡皆逃竄。

李慶龍帶隊正走之時,只見對面伊欽差與都司王慶、守備劉明、山東馬成龍,帶五百官兵迎面而來,問道:「你等哪裡來的鄉勇?」

李慶龍跳下征駒,說:「恩官大人,把總李慶龍帶本村連莊會,前來接大人駕回歸。」

眾莊兵與官兵合在一處,此時馬成龍心中甚喜,一同官兵、李慶龍大眾,翻身殺入山口之內。

正值小耗神下山,帶領有七八百賊人。

因他在山寨飲酒,他想:「欽差等如籠中之鳥,釜中之魚,困他三兩天可以拿活的,餓也把他們餓壞了。」

這天晚晌,正吃得幾杯得意的酒,聽有人來報說:「三山口有兵來打山口。」

少時,又有人報:「西山口失守,馬會總不知去於何處。」

小耗神氣望上一衝,吩咐點兵聚眾,「大家同我下山,去拿這些個餓不死的賊!」帶七八百賊眾由山上下來,望北山下一瞧,見連三莊的號燈無數,遂帶大眾會匪,殺入大人的大隊而來。

此時眾官兵又急又氣,竭力向前攻南山口。

東山口已破,侯尚英、侯尚傑帶餘賊逃走。

一胡一忠孝等亦殺入山口,合兵一處。

正是:眾將一交一鋒,戰鼓齊鳴。

三軍擂碎花腔鼓,征駒搖響紫金鈴。

賊想得勝,將要立功,征塵冉冉迷宇宙中。

直殺得高坡之上人頭滾,低凹之處血水紅。

眾八卦教匪四散逃走,小耗神余四敬拿著手中槍,望正東敗走。

方一出山口,聽見後面追兵甚遠,心中想要投奔四川峨嵋山。

正望前走,只見對面來了一人,一把手把小耗神抓住,說:「望哪裡走?」

余四敬方出龍潭,又入虎口。

不知抓住小耗神的這個人是誰,且聽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永慶昇平前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