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子》貴言:范獻子游於河,大夫皆在。君曰:「孰知欒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屍子》貴言

屍子

貴言

原文:

范獻子游於河,大夫皆在。

君曰:「孰知欒氏之子?」

大夫莫答。

舟人清涓捨楫而答曰:「君奚問欒氏之子為?」

君曰:「自吾亡欒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壯 矣,吾是以問之。」

清涓曰:「君善修晉國之政,內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雖欒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晉國之政,內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則舟中之人皆欒氏 之子也。」

君曰:「善哉言!」明日朝,令賜舟人清涓田萬畝,清涓辭。

君曰: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喪,寡人猶得也。

古之也若此。

臣天下,一天下也。

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則行,禁焉則止。

桀紂令天下而不行,禁焉而不止,故不得臣也。

目之所美,心以為不義,弗敢視也;口之所甘,心以為不 義,弗敢食也;耳之所樂,心以為不義,弗敢聽也;身之所安,心以為不義,弗敢服也。

然則令於天下而行,禁焉而止者,心也。

故曰:心者,身之君也。

天子以天 下受令於心,心不當則天下禍。

諸侯以國受令於心,心不當則國亡。

匹夫以身受令於心,心不當則身為戮矣。

禍之始也,易除,其除之。

不可者,避之。

及其成也, 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

治於神者,其事少而功多。

干霄之木,始若櫱足,易去也。

及其成達也,百人用斧斤,弗能僨也。

熛火始起,易息也。

及其焚雲夢、孟 諸,雖以天下之役,抒江漢之水,弗能救也。

夫禍之始也,猶熛火櫱足也,易止也。

及其措於大事,雖孔子、墨翟之賢,弗能救也。

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之;年老 者使塗隙戒突,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

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

夫禍亦有突,賢者行天下而務塞 之,則天下無兵患矣,而莫之知德也。

故曰:聖人治於神,愚人爭於明也。

天地之道,莫見其所以長物而物長,莫見其所以亡物而物亡。

聖人之道亦然。

其興福也, 人莫之見而福興矣。

其除禍也,人莫之知而禍除矣,故曰神人。

益天下以財為仁,勞天下以力為義,分天下以生為神。

修先王之術,除禍難之本,使天下丈夫耕而 食,婦人織而衣,皆得戴其首,父子相保,此其分萬物以生,益天下以財,不可勝計也。

神也者,萬物之始,萬物之紀也。

譯文:

范獻子在河上遊玩,大夫們都在場,范獻子問:「誰知道欒氏的情況?」大夫沒人應答。

船夫清涓放下船槳應答到:「您問欒氏的情況幹什麼?」范獻子說:「自從 我誅滅欒家人後,不僅欒家老人沒死,且年輕人又長大了。

我因此而問。」

清涓說:「您若能治理好晉國的政事,朝廷內能取一悅大夫,朝廷外能不失民心,雖欒氏人 在,又能把您怎樣?您若不能整治晉國政事,內不能取一悅大夫,外不能得民心,則船上的人個個都是欒氏人。」

范獻子說:「說的太好了!」第二天上朝,下令賜船 夫清涓一萬畝田地,清涓辭讓不受。

范獻子說:「用一萬畝田換你的話,你還是吃虧,我還是佔了便宜。」

古人重視良言到了這樣地步。

臣服天下,就是統一天下。

統一天下,就是詔令天下能執行,禁令天下能制止。

桀紂詔令天下不能執行,禁令天下不能制止,所以不能臣服天下。

眼晴認為美的,而 心認為不義的,不敢看。

口以為甘美的,心以為不義,不敢食。

耳朵聽起來悅耳的,心認為不義的,不敢聽。

身一體感覺舒適的,心認為不義的,不敢穿。

這樣詔令天 下就能執行,禁令天下就能制止,原因在於心。

所以說心是身一體的主宰。

天子自內心發號施令於天下,心不義則天下禍難,諸侯自內心發號施令於國內,心不義,國 家就會滅亡。

眾民自內心支配自身,心不義,就會遭殺戮。

禍亂開始時容易除掉,除不掉也可以躲避過去。

等到禍亂大時,想除也除不去,想避也避不過。

在不知不 覺中治事,做事少而收效大。

高一聳入雲的大樹,剛開始發芽生根時,容易除去,等到長大成樹,上百人用斧子砍,也不能砍倒。

大火剛起時,容易撲滅,等到火燒到 雲夢孟諸時,即使發動全天下士卒,用盡長江的水,也不能制止。

等禍及到大事,雖孔子墨子這樣的賢者,也不能挽救了。

屋子著火了,他人幫著救火時,知道感激 他人。

老人讓他堵塞裂縫,準備煙囪,終身沒有發生火災的,卻不知感激。

身陷牢獄了,有人把他解救出來,他的士族都知感激。

以仁義教導他,使他終生沒有災難 的,卻沒人感激。

禍難也有發生的出口,賢者行一事天下,致力於邊塞之事,使天下沒有兵患,卻沒人感激他。

所以說聖人在不知不覺中治事,愚人在事態明瞭後才去 相爭。

天地運行的規律就是,沒有覺察而萬物生,沒有察覺而萬物滅。

聖人處世之道也是這樣,造福人類時,人們沒有察覺已經造福了。

根除禍害時,人們沒有察覺 就根除了。

所以稱「神人」。

為天下人增益財富為「仁」,為天下人盡力勤勞為「義」,給天下人以生命為「神」。

修習先王的治國方法,除卻禍患災難的本源,使 天下的男人能夠耕作而獲食、婦人織布而穿衣,都能夠保住腦袋(不被戰爭、酷政弄得身首分離),父養子小,子養父老,這樣做給萬物以生命,為天下增益財物的 功德大得無法計算。

幽晦未明,這是萬物的起始,是治理萬事的綱紀。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屍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