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子》分:天地生萬物,聖人裁之。裁物以制,便事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屍子》分

屍子

原文:

天地生萬物,聖人裁之。

裁物以制,便事以立官。

君臣、父子、上下、長幼、貴賤、親疏,皆得其,曰治。

一愛一得,曰仁。

施得,曰義。

慮得,曰智。

動得 ,曰適。

言得,曰信。

皆得其,而後為成一人。

明王之治民也,事少而功立,身逸而國治,言寡而令行。

事少而功多,守要也;身逸而國治,用賢也;言寡而令 行,正名也。

君人者,苟能正名,愚智盡情,執一以靜,令名自正,令事自定,賞罰隨名,民莫不敬。

周公之治天下也,酒肉不撤於前,鐘鼓不解於懸。

聽樂而國 治,勞無事焉;飲酒而賢舉,智無事焉;自為而民富,仁無事焉。

知此道也者,眾賢為役,愚智盡情矣。

明王之道易行也,勞不進一步,聽獄不後皋陶;食不損一味,富民不後虞舜;樂不損一日,用兵不後湯武。

書之不盈尺簡,南面而立,一言而國治,堯舜復生,弗能 更也。

身無變而治,國無變而王,湯武復生,弗能更也。

執一之道,去智與巧。

有虞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貢善;殷周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貢才。

夫至眾賢而能用之, 此有虞之盛德也。

三人之所廢,天下弗能興也;三人之所興,天下弗能廢也。

親曰不孝,君曰不忠,友曰不信,天下弗能興也。

親言其孝,君言其忠,友言其信,天下弗能廢也。

夫符 節合之,則是非自見。

行亦有符,三者合,則行自見矣,此所以觀行也。

諸治官臨眾者,上比度以觀其賢,案法以觀其罪,吏雖有邪僻,無所逃之,所以觀勝任也。

群臣之愚智日效於前,擇其知事者,而令之謀群臣之所舉;日效於前,擇其知人者,而令之舉群臣之治亂;日效於前,擇其勝任者,而令之治群臣之行,可得而察 也。

擇其賢者而舉之,則民競於行;勝任者治,則百官不亂;知人者舉,則賢者不隱;知事者謀,則大舉不失。

夫一弩一機,損若黍則不鉤,益若□則不發。

言者,百事 之機也。

聖王正言於朝,而四方治矣。

是故曰:正名去偽,事成若化;以實核名,百事皆成。

夫用賢使能,不勞而治;正名覆實,不罰而威。

達情見素,則是非不 蔽;復本原始,則言若符節。

良工之馬易御也,聖王之民易治也,其此之謂乎?

譯文:

天地化生萬物,聖人對萬物裁理別。

裁萬物以制定名,方便政事以立職官。

君、臣、父、子、上、下、長、幼,貴、賤、親、疏,都能各合其名就可稱 「治」。

一愛一合乎其名稱為「仁」,施予合平其名稱為「義」,思慮合乎其名稱為「智」,行動合乎其名稱為「適」,言語合乎其名稱為「信」,都能合乎 其名而後算是德才兼備的人。

開明之王治理萬民,舉措少而成功大,自身安逸而國家大治。

出言不多而政令施行,舉措少而成功多,那是因為能夠把握住要領。

自 身安逸但國家大治,那是因為能任用賢才;出言不多而政令行施,那是因為能正定名。

統治人的人,假如能夠正定名,不論是愚是智,都能在其名範圍之內盡 其情。

執守簡易以靜待萬物,使名自然而正,使事自然而定。

賞與罰都隨名而定,人民沒有不敬畏的。

周公治理天下,面前擺設的酒肉也不撤去,鐘鼓也不從架子 上卸下來。

聽著音樂國家就治好了,身一體勞累是不需要的了;喝著酒而賢才得以舉用,殫思竭慮也不需要了;無為自化而人民富足,仁也就不需要了。

明知此道的, 眾人賢才都被其役使,無論愚智,都能安盡情盡力了。

開明之王的大道是簡易其行。

勞動不比別人多進一步,但司法斷獄卻不比皋陶落後;進餐不比別人減少一味,但為政富民不比虞舜落後;聽樂不比別人少聽一天,但 用兵征伐卻不比湯武落後。

文書不滿短簡,但面向南方一立,一說話就能使國家大治,即使是堯舜復生也不能變易此道的。

自身未及衰老國家大治,國土未事擴張而 稱王,即使是商湯周武王復生也不能改變此道。

執守簡易之道,拋棄偽智與機巧。

虞舜統治天下,使天下貢獻有善德之人;商、周統治天下,使天下貢奉有才學的 人。

至於各種賢能之人都能任用,這就是虞舜的盛德了。

被眾人所拋棄的,天下誰也不能讓他興起;被眾人所擁戴的,天下誰也不能把他廢棄。

如果父母說他不孝,君上說他不忠,朋友說他不誠,那麼天下誰也不能讓他興 起;如果父母說他孝,君上說他忠,朋友說他誠,那麼天下誰也不能廢棄他。

符節兩半相合,是與非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行為也有符節,孝、忠、誠合乎規範的,他 的善行自然顯現了。

這些是用以觀察行為是否賢達的。

對於那些治理百官和管理民眾的人,君上應當進行比較椎測,看看他們是否是賢才,依照法律看看他們是否有 罪。

吏既使是邪僻有罪,也無處可逃。

用這些辦法來觀察他們是否能夠勝任。

君臣中有愚有智,都每天在面前效力,選擇那些知道事理的智者,讓他出謀獻策;群臣 中有善治之才也有添亂之人,每天都在面前效力,選擇那些善治的讓他治理;群臣的行為處事是可以察驗清楚的,選擇那些賢才重用他們,那麼民眾就都努力行善 了。

勝任的人治國,百官就不會亂;知人善用的人得到重用,那麼賢才就不會歸隱不仕;知道事理的人謀劃,大的舉措就不會有所失誤。

一弩一機損壞一點點,也不扣動 機關發射;益如果名不正則不發言,這是百事的機要所在。

聖明之王在朝庭正名正言,四方就都大治了。

所以說端正名去除偽詐,行一事成功就像自然一樣無需費 力。

用實際核驗其名,百事都能成功。

舉用賢能,不用勞累也能獲治,正名核實,不用懲罰也能威嚴。

真情本一性一表達顯現,是與非就不會隱蔽不明;歸復到本原真 一性一,那麼出言就像符節相合。

善治馬之人的馬易於駕御,聖明之王的民眾易於治理,大概都是因為這些吧!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屍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