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子》治天下:有四術,一曰忠一愛一,二曰無私,三曰用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屍子》治天下

屍子

治天下

原文:

有四術,一曰忠一愛一,二曰無私,三曰用賢,四曰度量。

度量通則財足矣,用賢則多功矣,無私百智之宗也,忠一愛一父母一之行也。

奚以知其然?父母一之所畜子者, 非賢強也,非聰明也,非俊智也,一愛一之憂之,欲其賢己也,人利之與我利之無擇也;欲其賢己也,人利之與我利之無擇也,此父母所以畜子也。

然則一愛一天下,欲其賢 己也,人利之與我利之無擇也,則天下之畜亦然矣,此堯之所以畜天下也。

有虞氏盛德,見人有善,如己有善;見人有過,如己有過。

天無私於物,地無私於物,襲 此行者,謂之天子。

誠一愛一天下者,得賢。

奚以知其然也?弱子有疾,慈母一之見秦醫也不爭禮貌;在囹圄,其走大吏也不一愛一資財。

視天下若子,是故其見醫者不爭禮 貌,其奉養也不一愛一資財。

故文王之見太公望也,一日五反;桓公之奉管仲也,列城有數。

此所以國甚僻小,身至穢污,而為正於天下也。

鄭簡公謂子產曰:飲酒之不 樂,鐘鼓之不鳴,寡人之任也;國家之不乂,朝廷之不治,與諸侯交之不得志,子之任也。

子無入寡人之樂,寡人無入子之朝。

自是以來,子產治鄭,城門不閉,國 無盜賊,道無餓人。

孔子曰:若鄭簡公之好樂,雖抱鍾而朝可也。

夫用賢,身樂而名附,事少而功多,國治而能逸。

凡治之道,莫如因智;智之道,莫如因賢。

譬之 猶相馬而借伯樂也,相玉而借猗頓也,亦必不過矣。

今有人於此,盡力以為舟,濟大水而不用也;盡力以為車,行遠而不乘也,則人必以為無慧。

今人盡力以學,謀 事則不借智,處行則不因賢,捨其學不用也。

此其無慧也,有甚於捨舟而涉,捨車而走者矣。

譯文:

治理天下有四個道術:一是忠誠仁一愛一,二是公而無私,三是任用賢能,四是確立法度。

法度通行就能財用富足,任用賢能就能多有成功,公而無私是匯聚百智為已所 用的根本,忠誠仁一愛一是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品行。

根據什麼明白是這樣的?父母養育孩子,孩子不賢能強勇,也不耳聰目明,也不英俊睿智,但卻一愛一他憂他,渴望他 比自己強。

(希望他成為對大家有用的人)。

他對別人有用與對自己有用,無所區別。

那麼天子一愛一天下也是希望天下的賢才比自己強,對眾人有利與對自己有利不加 區別,天下的治理也是這樣的(與養育孩子是一樣無私)。

虞舜有盛德,見到別人有善處就像自己有善處,見到別人有過錯就像自己有過錯。

天不偏一愛一眾物,地也不 偏一愛一眾物,能夠沿襲天地無私之行的就是天子。

贏弱的孩子有了疾病,慈母急著求見良醫,顧不上去爭禮儀的尊卑;一愛一子身在監獄,父母奔走在官吏之間,設法營 救,不吝惜錢財。

所以周文王拜見太公望,一日往返五次;齊桓公尊奉管仲,列城數座。

這就是文王雖然封國僻遠狹小,桓公行為不潔但能夠施政天下的原因。

鄭簡 公對子產說:「飲酒不能盡興,鐘鼓不能長鳴,這是我的責任;國家不能治,朝庭不能理,與諸侯交往不能得志如意,這是你的責任。

你不要干預我為君的快樂,我 也不干預你的朝政。」

自從這樣以後,子產治理鄭國,城門不用關閉,國內沒有盜賊,道路上沒有飢餓的人。

孔子說:「像鄭簡公那麼一愛一好音樂,即使是抱著鍾聽理 朝政都可以。」

能夠任用賢能,自身快樂,與為君的名分相符合,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少但成就多,國家能治理好而自身卻能得到安逸。

凡治理的道術,沒有什麼比運 用他人的智慧更好;運用他人智慧沒有什麼比任用賢能更好的。

比個例子,就像察看馬的好壞要借用伯樂,察看玉的好壞要借用猗頓,只要這樣,也就一定不會有什 麼過失了。

如果有人在這裡,全力以赴地製造船,渡大水時卻不使用;全力以赴去製造車,走遠路時卻不乘坐,那麼人們一定會認為這個人不聰明。

如果有人傾心竭 力地學習,但謀劃卻不用已有的智慧,辦事卻不任用賢能,捨棄自己的所學而不用,這樣的不聰明比捨船渡水,捨車行遠還要厲害。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屍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