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子》處道:孔子曰:欲知則問,欲能則學,欲給則豫,欲善則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屍子》處道

屍子

處道

原文:

孔子曰:欲知則問,欲能則學,欲給則豫,欲善則肄。

國亂,則擇其邪人而去之,則國治矣。

胸中亂,則擇其邪欲而去之,則德正矣。

天下非無盲者也,美人之貴, 明目者眾也;天下非無聾者也,辨士之貴,聰耳者眾也;天下非無亂人也,堯舜之貴,可教者眾也。

孔子曰:君者,盂也。

民者,水也。

盂方則水方,盂圓則水圓。

上何好而民不從?昔者勾踐好勇而民輕死,靈王好細一腰而民多餓。

夫死與餓,民之所惡也,君誠好之,百姓自然,而況仁義乎?桀紂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亂,而 關龍逢、王子比幹不與焉,而謂之皆亂,其亂者眾也。

堯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內皆治,而丹朱、商均不與焉,而謂之皆治,其治者眾也。

故曰:君誠服之,百姓自 然;卿大夫服之,百姓若逸;官長服之,百姓若流。

夫民之可教者眾,故曰猶水也。

德者,天地萬物得也。

義者,天地萬物宜也。

禮者,天地萬物體也。

使天地萬物皆得其宜,當其體者,謂之大仁。

食所以為肥也,壹飯而問人曰奚若,則皆笑之。

夫 治天下,大事也,今人皆壹飯而問奚若者也。

善人以治天地則可矣,我奚為而人善?仲尼曰:得之身者得之民,失之身者失之民。

不出於戶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 四方,知反之於己者也。

以是觀之,治己則人治矣。

譯文:

孔子說:「想知道就得請教,想會就得學,想富足就得預先準備,想有善德就得修習。」

國家昏亂,就選擇那些一奸一邪之人把他們拋棄;胸中雜亂就選擇那些邪惡的欲 望把它們拋棄。

天下不是沒有瞎子,漂亮的人之所以受人崇一愛一,那是因為眼睛亮的人多;天下也不是沒有聾子,辨士之所以受人尊崇,那是因為耳朵好使的人多;天 下不是沒有一婬一亂之人,堯、舜之所以受人尊敬,那是因為能夠教化的人多。

孔子說:「君王就像盂,民眾就像是水。

盂是方的水也就方了,盂是圓的,水也就圓了。

君上有什麼喜好民眾不模仿趨從呢?」往昔,越王勾踐喜歡勇武,他的民眾就不怕死;楚靈王喜歡腰身纖細的美人,楚國民眾就多有為減肥而飢餓。

死與餓,是民眾 所憎惡的,君上真地喜歡,民眾尚且能夠不需倡導干預就趨從,更何況是仁義呢?桀與紂擁有天下,四海之內皆亂,但關龍逢、王子比幹不在其中,但稱為「皆 亂」,是因為亂的人多;堯與舜擁有天下,四海之內皆治,丹朱、商均卻不在其中,但稱為「皆治」,是因為治的人多。

所以說君上果真能躬行仁義,百姓就會自然 趨從,卿大夫能躬行它,百姓就會急著追趕;官長們躬行它,百姓們就會像水流就下一樣地追隨。

民眾中可以教化的人多,所以說,民眾就像水一樣。

德,就是天地萬物都有所得;義,就是天地萬物都適宜;體,就是天地萬物都合事體。

天地萬物都能適宜合一體就是大仁。

吃飯是為了吃胖。

吃一頓飯就問人:「怎麼 樣了?」聽者都會覺得他可笑。

治理天下是大事,當今的人們都是吃一頓飯就急著問人怎麼樣了的急躁之徒。

治理好人去治天下就可以了,我怎麼做人們就善良了? 孔子說:「自身先做好,民眾也就做好了;自身過失了民眾也就有所失誤了。」

不出家門卻能知天下,不下堂屋卻能治理四方,那是因為返身及物,推已及人。

由此 來看,治好自己,別人也就能治好了。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屍子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