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玉屑》卷之七:三 易沈隱侯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詩人玉屑》卷之七

詩人玉屑

卷之七

用 事

三 易

沈隱侯曰:文章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事,二也;易讀誦,三也。

邢子才曰:沈侯文章,用事不使人覺,若胸臆語。

祖孝徵曰:沈詩云「崖傾護石髓」,此豈用事耶!升按:坡詩「神山一合五百年,風吹石髓堅如鐵」,乃嵇康王烈事;則「崖傾護石髓」,非不用事也。

詩不貴用事

夫屬詞比事,乃為通談;吟詠情一性一,何貴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風」,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

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邇來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

詩品

不可有意用事

天下書,雖不可讀,然謹不可有意於用事。

卻掃編

使事不為事使

荊公嘗云:詩家病使事太多,蓋皆取其與題合者類之,如此乃是編事,雖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發明,變能錯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故公詩如「董生只被公羊惑,豈信捐書一語真」,「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甕區區著此身」之類,皆意與本處不類,此真所謂使事也。

安祿山之亂,哥舒翰與賊將崔乾祐戰潼關,見黃旗軍數百隊,官軍以為賊,賊以為官軍,相持久之,忽不知所在。

是日,昭陵奏陵內前石馬皆汗流。

子美詩所謂「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

蓋記此事也。

李晟平朱泚,李義山作詩,復引用之云:「天教李令心如日,可待昭陵石馬來。」

此雖一等用事,然義山但知推美西平,不知於昭陵,似不當耳。

乃知詩家使事難,若子美,所謂不為事使者也。

蔡寬夫詩話

反其意而用之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李義山詩:「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

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藝苑雌黃

放翁仕於蜀,海棠詩最多。

其間一絕尤一精一妙,云:「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

譏評更到無香處,當恨人言太刻深。」

此前輩所謂翻案法,蓋反其意而用之也。

小園解後錄升案:黃白石作雪詩云:「說道羞明卻不羞,日光玉潔共飛浮。

天人胸次明如洗,肯似人間只暗投。」

蓋世謂雪之夜落為羞明,此反其語而用之。

與用海棠無香事如出一律,尤覺清新。

用事要無跡

杜少陵云:作詩用事,要如禪家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

此說,詩家秘密藏也。

如「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人徒見凌轢造化之工,不知乃用事也。

禰衡傳:「撾漁一陽一摻,聲悲壯。」

漢武故事:「星辰動搖,東方朔謂民勞之應。」

則善用事者,如系風捕影,豈有跡耶!西清詩話

事如己出天然渾厚

一江一 鄰幾善為詩,清淡有古風,蘇子美坐進奏院謫官,後死吳中,一江一 作詩云:「郡邸獄冤誰與辨?皋橋客死世同悲!」用事甚一精一。

嘗有古作云:「五十踐衰境,加我在明年。」

論者謂人莫不用事,能今事如己出,天然渾厚,乃可言詩。

用其事而隱其語

蕭文奐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老杜戲題山水圖云:「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乍讀似非用事。

如「男兒既介冑,長揖別上官。」

用「介冑之士不拜。」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

用「軍中豈有女子乎。」

皆用其事而隱其語。

作詩須飽材料

李商隱詩好積故實,如喜雪詩:「班扇慵裁素,曹衣詎比麻?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又「洛水妃虛妒,姑山客謾誇。

聯辭雖許謝,和曲本慚巴。」

一篇中用事者十七八,以是知凡作者須飽材料。

傳稱:任昉用事過多,屬辭不得流便。

余謂昉詩所以不能傾沈約者,乃才有限,非事多之過。

坡集有全篇用事者,如賀人生子,自「郁蔥佳氣夜充閭,喜見徐卿第二雛」,至「我亦從來識英物,試教啼看定何如?」

戲張子野買妾,自「錦裡先生自笑狂,身長九尺鬚眉蒼」,至「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後堂。」

句句用事,曷嘗不流便哉!

兩句用一事

律詩有一對通用一事者:「更尋佳樹傳,莫忘角弓詩。」

乃左傳韓宣子聘魯,嘗賦角弓及譽嘉樹,魯人請封植,以無忘角弓。

介甫「久諳郭璞言多驗,老比顏含意更疏。」

乃景純為顏含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命也;守道不回,一性一也;自有一性一命,無勞蓍龜。

用自己詩為故事

用自己詩為故事,須作詩多者乃有之。

太白云:「滄一浪一吾有曲,相子棹歌聲。」

樂天「須知菊酒登高會,從此多無二十場。」

明年云:「去秋共數登高會,又被今年減一場。」

過栗裡云:「昔嘗詠遺風,著為十六篇。」

蓋居渭上,醞熱獨飲,曾效淵明體為十六篇。

又贈微之云:「昔我十年前,曾與君相識。

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蓋舊詩云「有節秋竹竿」也。

坡赴黃州,過春風嶺有絕句,後詩云:「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至海外又云:「春風嶺下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又云:「柯丘海棠吾有詩,獨笑深林誰敢侮。」

又有竹詩云:「吾詩固云爾。

可使食無肉。」

用其意用其語

有意用事,有語用事,李義山「海外徒聞更九州」,其意則用楊妃在蓬萊山;其語則用鄒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

如此然後深穩健麗。

妙於用事

元祐中元夕,上御樓觀燈,有御制詩。

時王禹玉、蔡持正為左右相,持正叩禹玉云:應制上元詩,如何使故事?禹玉曰:鰲山、鳳輦外,不可使。

章子厚笑曰:此誰不知!後兩日登對,上獨賞禹玉詩,雲妙於使事。

詩云:「雪消華月滿仙台,萬燭當樓寶扇開。

雙鳳雲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山來。

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風陋漢才。

一曲昇平人盡樂,君王又進紫霞杯。」

是夕以高麗進樂,又添一杯。

侯鯖錄

不拘故常

韋應物詩云:「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徹底清。」

又送人詩:「冰壺見底未為清,少年如玉有詩名。」

此可謂用事之法,蓋不拘故常也。

黃常明詩話

用事天然

東坡最善用事,既顯而易讀,又切當。

若招持服人遊湖不赴云:「頗憶呼盧袁顏道,難邀罵座灌將軍。」

柳氏求書答云:「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天然奇特。

漫叟詩話

用事親切

東坡和李公擇詩云:「弊裘羸馬古河濱,野闊天低糝玉塵。

自笑餐氈典屬國,來看換酒謫仙人。」

為蘇、李也,用事親切如此,它人不及也。

用事的當

東坡自揚州召還,郊禮後有次韻蔣穎叔、錢穆甫從駕景靈宮二詩。

一云:「歸來病鶴記城闉,舊踏松枝雨露新。

半白不羞垂領雪,軟紅猶戀屬車塵。

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

粗識君王為民意,不才何以助一精一禋。」

王仲至和之,末云:「誰知第七車中客,天遣歸來助度禋。」

坡稱歎久之。

蓋漢倪寬川人,自揚州太守召來;坡亦川人,自揚州太守召來。

漢武帝郊禮回,至渭橋上,見一婦人洗一乳一於渭水上,帝遣問之,婦人曰:第七車中客知我也。

上使使問,是倪寬。

寬奏曰:天上長一乳一星,祭祀不潔即見。

帝愯然。

坡時為尚書,亦乘車在駕前。

藜藿野人詩話

用事一精一確

夏文莊守安州,莒公兄弟尚在布衣,文莊異待之。

命作落花詩,莒公一聯云:「漢皋佩冷臨一江一 失,金谷樓危倒地香。」

子京一聯云:「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

余觀南史:宋元帝妃徐氏無容質不見禮,以帝眇一目,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似。

此「半面妝」所從出也。

若「回風舞」無出處,則對偶偏枯,不為佳句,殊不知乃出李賀詩云:「花台欲暮春辭去,落花起作回風舞。」

前輩用事,必有來處;又一精一確如此,誠可為法也。

漁隱

余襄公有落花詩云:「金谷已空新步障,馬嵬徒見舊香囊。」

可亞二宋。

三山老人語錄

諺云:去家千里,勿食蘿摩枸杞。

山谷嘗賦道院枸杞詩云:「去家尚勿食,出家安用許!」時同賦者服其用事一精一確。

漫叟詩話

用事一精一密

魯直善用事,若正爾填塞故實,舊謂之點鬼簿,今謂之堆垛死一屍一。

如詠猩猩毛筆詩云:「平生幾兩屐,身後五車書。」

又云:「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一交一 書。」

一精一妙穩密,不可加矣。

當以此語反三隅也。

類苑

荊公送吳仲庶待制守潭詩云:「自古楚有材,醽醁多美酒。

不知樽前客,更得賈生否!」賈誼初為吳公召置門下,後謫死長沙。

其用事之一精一,可以為法。

王直方詩話

敘事詳盡

熙寧元年,有司言日當食。

四月朔,上為撤膳避正殿。

丁夕微雨,明日不見日食,百官入賀。

是日有皇子之慶,蔡持正為樞副,獻詩,前四句曰:「昨夜薰風入舜韶,君王端御正衙朝。

一陽一輝已得前星助,一陰一沴潛隨夜雨消。」

其敘四月一日避正殿,皇子慶誕,雲一陰一不見日食,四句盡之,當時無能過之者。

筆錄

用人名

前輩譏作詩多用古人名姓,謂之點鬼簿。

其語雖然如此,亦在用之如何耳,不可執以為定論也。

如山谷種竹云:「程嬰杵臼立孤難,伯夷叔齊食薇瘦。」

接花云:「雍也本犁子,仲由元鄙人。」

此雖多用,善於此喻,何害其為好句也!漁隱

用經史中語

大率詩語出入經史,自然有力;然須是看多做多,使自家機杼風骨先立,然後使得經史中全語作一體也。

如是自出語弱,卻使經史中全語,則頭尾不相勾副,如兩村夫舁一枝畫梁,自覺經史中語在人眼中,不入看也。

漫齋語錄

皆用古語

荊公賦梅花云:「肌冰綽約如姑謝,膚雪參差是玉真。」

莊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樂天長恨歌曰:「中有一人字玉真,雪膚花藐參差是。」

兩句皆用古語,但易一「如」字爾。

東平雜錄

一字不苟

熙寧初,張掞以二府初成,作詩賀荊公,公和曰:「功落蕭規慚漢第,恩從隗始詫燕台。」

以示陸農師,農師曰:蕭規曹隨,高帝論功,蕭何第一,皆摭故實;而請從隗始,初無「恩」字。

公笑曰,子善問也,韓退之鬥雞聯句:「感恩慚隗始」,若無據,豈當對「功」字也。

乃知前人以用事一字偏枯,為倒置眉目,反易巾裳,蓋謹之如此。

苕溪漁隱曰:荊公春日絕句云:「春風過柳綠如繰,晴日蒸紅出小桃。」

余嘗疑「蒸紅」必有所據。

後讀退之桃源圖詩云:「種桃處處惟開花,川原遠近蒸紅霞。」

蓋出此也。

西清詩話

不可牽強

詩之用事,不可牽強;必至於不得不用而後用之,則事辭為一,莫見其安排斗湊之跡。

蘇子瞻嘗作人輓詩云:「豈意日斜庚子後,忽驚歲在己辰年。」

此乃天生作對,不假人力。

石林詩話

不可牽出處

蘇子瞻嘗兩用孔稚圭鳴蛙事。

如「水底笙歌蛙兩部,山中一奴一隸橘千頭。」

雖以「笙歌」易「鼓吹」,不礙其意同。

至「已遣亂蛙成兩部,更邀明月作三人。」

則「成兩部」不知謂何物,亦是歇後。

蓋用事寧與出處語小異而意同,不可盡牽出處語而意不顯也。

石林詩話

晦翁詩

先生言阿骨打初破遼國,勇銳無敵,及既下遼,席捲其子女而北,肆意蠱惑,行未至其國而死。

因笑謂趙昌父曰:頃年於呂季克處見一畫卷,畫虜酋一胡一 女並轡而語,季刻苦求詩,某勉為之賦,末兩句云:「卻是燕姬解迎敵,不教行到殺一胡一 林。」

正用阿骨打事也。

此詩首兩句云:「傳聞姑覲欲南侵,愁煞窮邊猛將心。」

誠齋論用經語

詩句固難用經語,然善用者不勝其韻。

李師中云:「夜如何其斗欲落,歲雲莫矣天無晴。」

又「山如仁者靜,風似聖之清。」

又「詩成白也知無敵,花落虞兮可奈何!」

誠齋論用事以俗為雅

有用法家吏文語為詩句者,所謂以俗為雅。

坡云:「避謗詩尋醫,畏病酒入務。」

如前卷僧顯萬:「探支」「闌入」,亦此類也。

誠齋論使事法

詩家借用古人語,而不用其意,最為妙法。

如山谷猩猩毛筆是也。

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作筆,用之抄書,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以詠物,初非猩猩毛筆事也。

左傳云:「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而山谷中秋月詩云:「寒籐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澤皆龍蛇。」

周禮考工記:「車人蓋圜以象天,軫方以象地。」

而山谷云:「丈夫要弘毅,天地為蓋軫。

孟子云:「武成取二三策。」

而山谷稱東坡云:「平生五車書,未吐二三策。」

陵一陽一論用事

使事要事自我使,不可反為事使。

僕曰:如公太一圖詩:「不是峰頭十丈花,世間那得蓮如許!」當如是耶?公徐曰:事可使即使,不須強使耳。

室中語

誤用事

唐一人以詩為專門之學,雖名世善用故事者,或未免小誤。

如王摩詰詩:「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不敗由天幸」,乃霍去病,非衛青也;去病傳云:其軍嘗「先大將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

意有「大將軍」字,誤指去病作衛青耳。

李太白「山一陰一道士如相訪,為寫黃庭換白鵝。」

乃道德經,非黃庭也。

逸少嘗寫黃庭經與王修,故二事相紊。

杜牧之尤不勝數。

前輩每云:用事難了在心目間,亦當就時討閱,則記牢而不誤,端名言也。

西清詩話

古今詩話美方諤上廣守詩:「鱷去溪潭韓吏部,珠還合浦孟嘗君。」

不知珠還合浦,乃後漢孟嘗,不可以孟嘗君遷就也。

復齋漫錄

失事實

杜牧華清宮詩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尤膾炙人口。

據唐紀,明皇以十月幸驪山,至春即還宮,是未嘗六月在驪山也。

然荔枝盛暑方熟,詞意雖美,而失事實。

遯齋閒覽

用事失照管

荊公桃源行云:「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指鹿為馬乃二世事,而長城之役,乃始皇也。

又指鹿事不在望夷宮中。

荊公此詩,追配古人,惜乎用事失照管,為可恨耳。

高齋詩話

用事未盡善

摩詰山中送別詩云:「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蓋用楚詞「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此善用事也。

余舊記一小詩,不知誰人作,云:「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吹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古樂府有折楊柳云:「曲城攀折處,惟言久別離。」

又云:「攀折思為贈,心期別路長。」

又云:「曲中無別意,並是為相思。」

皆言折楊柳以寄相思之意,不言其歸。

則前詩用事,為未盡善也。

漁隱

用事重疊

韓熙載云:「風柳搖搖無定枝,一陽一台雲雨夢中歸。

他年蓬島音塵絕,留取樽前舊舞衣。」

此詩既言一陽一台,又言蓬島,何用事重疊如此!詩載小說,稱為佳句,余謂疵病如此,殆非佳句也。

率爾用事

古人作詩,引用故實,或不原其美惡,但以一時中的而已,如李端於郭曖席上賦詩,其警句云:「新開金埒教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乃比一鄧一 通耳。

既非今人,又非美事,何足算哉!凡用故事,多以事淺語熟,更不思究,率爾用之,往往有誤。

西齋話紀

壓 韻

工於押韻

寇萊公延僧惠崇於池亭,分題為詩,公探得池上柳,青字韻;崇探得池鷺,明字韻。

自午至晡,崇忽點頭曰:得之矣,此篇功在「明」字,凡五壓不倒。

公曰:試口占!曰:「雨歇方塘溢,遲回不復驚。

暴翎沙日暖,引步島風清。

照水千尋迥,棲煙一點明。

主人池上鳳,見爾憶蓬瀛。」

公笑曰:吾柳之功在青字,而四壓不倒,不如且已。

古今詩話

巧於押韻

作詩押韻是一巧。

中秋夜月詩押尖字,數首之後,一婦人云:「蚌胎光透殼,犀角暈盈尖。」

許彥周詩話

古今詩用韻

謂字有通作他聲押韻者,泛引詩及文選古詩為證。

殊不知蔡寬夫詩話嘗云:秦漢以前,字書未備,既多假借,而音無反切,平側皆通用。

自齊梁後,既拘以四聲,又限以音韻,故士率以偶儷聲病為工。

然則字通作他聲押韻,於古詩則可;若於律詩,誠不當如此。

余謂裴虔余之詩落韻,又本此耳。

學林新編

落 韻

裴虔余云:「滿額鵝黃金縷衣,翠翹浮動玉釵垂。

從教水濺羅襦濕,疑是巫山行雨歸。」

廣韻、集韻、韻略,「垂」與「歸」皆不同韻。

此詩為落韻矣。

漁隱

不可強押韻

前史稱王筠善押強韻,固是詩家要處。

然人貪於捉對,用事者往往多有趁韻之失。

退之筆力雄贍,務以詞采憑陵一時,故間亦不免此患。

如和席八「絳闕銀河曉,東風右掖春」詩,終篇皆敘西垣事,然其一聯云:「傍砌看紅藥,巡池詠白蘋。」

事除柳惲外,別無出處。

若是用此,則於前後詩意無相干,且趁「蘋」字韻而已。

然則人亦有事非當用,而爐錘驅駕,若出自然者。

杜子美收東京詩,以櫻桃對杕杜,薦櫻桃事,初若不類,及其云:「賞應歌杕杜,歸及薦櫻桃。」

則渾然天成,略不見牽強之跡。

如此乃為工耳。

蔡寬夫詩話

古詩不拘韻

世俗相傳,古詩不必拘於用韻。

余謂不然,如杜少陵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及字韻詩,皆用「緝」字一韻,未嘗用外韻也。

及觀東坡與陳季常汁字韻,一篇詩而用六韻,殊與老杜異。

其他側韻詩多如此。

以其名重當世,無敢訾義;至荊公,則無是弊矣。

其得子固書因寄以及字韻詩,其一篇中押數韻,亦止用「緝」字一韻,他皆類此,正與老杜合。

苕溪漁隱曰:黃朝英之言非也。

老杜側韻詩,何嘗不用外韻。

如戲呈元二十一曹長末字韻,一篇詩而用五韻;南池谷字韻,一篇詩而用四韻;客堂蜀字韻,一篇詩而用三韻。

此特舉其二三耳,其他如此者甚眾。

今若以一篇詩偶不用外韻,遂為定格,則老杜何以謂之能兼眾體也。

黃既不細考老杜諸詩,又且輕議東坡,尤為可笑。

六一居士云:韓退之工於用韻,其得韻寬,則波瀾橫溢,泛入傍韻,乍還乍離,出入回合,殆不可拘以常格;如此日足可惜之類是也。

得韻窄,則不復傍出,而因難以見巧,愈險愈奇,如病中贈張十八之類是也。

譬夫善馭良馬者,通衢廣陌,縱橫馳逐,惟意所之,至於水曲蟻封,疾徐中節,而不蹉跌,乃天下之至工也。

且退之於用韻,猶能如此,孰謂老杜反不能之!是又非黃所能知也。

緗素雜記

重押韻

退之詩好押狹韻累句以示工,而不知重疊用韻之為病也。

雙鳥詩押兩「頭」字,杏花詩押兩「花」字,苕溪漁隱曰: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亦押兩「閒」字:「日夜不得閒」,「君子不可閒」。

蓋退之好重疊用韻,以盡己之詩意,不恤其為病也。

孔毅夫雜記

杜子美飲中八仙歌曰:「知章騎馬似乘舡」,又「天子呼來不上舡」;一曰「眼花落井水底眠」,又「長安市上酒家眠」;一曰「汝一陽一三斗始朝天」,又「舉觴白眼望青天」;一曰「皎如玉樹臨風前」,又曰「蘇晉長齋繡佛前」,又曰「脫帽露頂王公前」;此歌三十二句,而押二「舡」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

近時論詩者曰:此歌一首,是八段,不嫌於重用韻也。

某按子美此歌,以「飲中八仙歌」五字為題,則是一歌也,此歌首尾於舡字韻中押,未嘗移別韻,則非分為八段。

蓋子美古律詩重用韻者亦多,況於歌乎!如園人送瓜詩曰:「沈浮亂水玉,一愛一惜如芝草。」

又曰:「園人非故侯,種此何草草。」

一篇押二「草」字也。

上後園山腳詩曰:「蓐收困用事,元冥蔚強梁。」

又曰:「登高欲有往,蕩析川無梁。」

一篇押二「梁」字也。

北征詩曰:「維時遇艱虞,朝野少暇日。」

又曰:「老夫情懷惡,嘔洩臥數日。」

一篇押二「日」字也。

夔府詠懷詩曰:「雖雲隔禮數,不敢墜周旋。」

又曰:「淡一交一 隨聚散,澤國繞迴旋。」

一篇押二「旋」字也。

贈李八秘書詩曰:「事殊迎代邸,喜異賞朱虛。」

又曰:「風煙巫峽遠,台榭楚宮虛。」

一篇押二「虛」字也。

贈李邕詩曰:「放逐早聯翩,低垂困炎厲。」

又曰:「哀贈竟蕭條,恩波延揭厲。」

一篇押二「厲」字也。

贈汝一陽一王詩曰;「自多親棣萼,誰敢問山陵。」

又曰:「鴻寶全寧秘,丹梯庶可陵。」

一篇押二「陵」字也。

喜薛璩岑參遷官詩曰:「棲遲分半菽,浩蕩逐浮萍。」

又曰:「仰思調玉燭,誰定握青萍。」

一篇押二「萍」字也。

寄賈岳州嚴巴州兩閣老詩曰:「討一胡一 愁李廣,奉使待張騫。」

又曰:「如公盡雄雋,志必在勝騫。」

一篇押二「騫」字也。

子美詩如此類甚多,雖然子美非創意為此者,蓋有所本也。

按文選載古詩曰:「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

又曰:「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一篇押二「促」字也,曹子建美一女 篇曰:「明珠一交一 玉一體,珊瑚間木難。」

又曰:「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一篇押二「難」字也。

謝靈運述祖德詩曰:「段生蕃魏國,展季救魯人。」

又曰:「外物辭所賞,勵志故絕人。」

一篇押二「人」字也。

又南圃詩曰:「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

又曰:「賞心不可忘,妙善冀皆同。」

一篇押二「同」字也。

又初去郡詩曰:「或可優貪競,豈足稍達生。」

又曰:「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

一篇押二「生」字。

陸士衡擬古詩曰:「此思亦何思,思君徽與音。」

又曰:「驚飆褰反信,歸雲難寄音。」

一篇押二「音」字。

又豫章行曰:「泛舟清川渚,遙望高山一陰一。」

又曰:「寄世將幾何,日昃無停一陰一。」

一篇押二「一陰一」字。

阮嗣宗詠懷詩曰:「何當行路子,磬折忘所歸。」

又曰:「黃鵠游四海,中路將安歸。」

一篇押二「歸」字。

一江一 淹雜體詩曰:「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

又曰:「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

一篇押二「門」字。

王仲宣從軍詩曰:「連舫逾萬艘,帶甲千萬人。」

又曰:「我有素餐責,誠愧伐檀人。」

一篇押二「人」字。

古人詩自有體格,杜子美亦效古人之作耳。

韓退之贈張籍詩,一篇押二「更」字,二「一陽一」字;又岳一陽一樓別竇司直詩,押二「向」字;又李花詩,押二「花」字;又雙鳥詩,押二「州」字,二「頭」字,二「秋」字,二「休」字;又和盧郎中送槃谷子詩,押二「行」字」;又示爽詩,押二「愁」字;又叉魚詩,押二「銷」字;寄孟郊詩,押二「奧」字;此日足可惜詩,押二「光」字。

白樂天渭村退居詩,押二「房」字;夢遊春詩,押二「行」字;寄元微之詩,押二「夷」字;出守杭州路次藍溪詩,押二「水」字;游悟真寺詩,押二「槃」字。

其餘詩人,如此疊用韻者甚多,不可具舉。

意到即押耳,奚獨於飲中八仙歌而致怪耶!子瞻送一江一 公著詩曰:「忽憶釣台歸洗耳」,又曰:「亦念人生行樂耳。」

自注曰:二「耳」義不同,故得重用。

蓋子瞻自不必注。

和韻工妙

東坡和柳子玉岡字韻詩至七篇云:「屢把錯刀齒步光,更遭華袞照龐涼。」

乃用曹子建七啟兮步光之劍,華藻繁縟,及左傳龐涼冬殺事;雖第一韻人所更易,而七篇未嘗改,又貫穿一精一絕如此。

黃常明詩話

為韻所牽

寰宇記載西施事云:施,其姓也;是時有東施家,西施家,故李太白詩:「自古有秀色,西施與東鄰。」

而東坡代人贈別,乃云:「絳蠟燒殘玉斝飛,離歌唱徹萬行啼。

他年一舸鴟夷去,記取儂家舊姓西。」

豈為韻所牽耶。

丹一陽一集

屬 對

六 對

唐上官儀曰:詩有六對:一曰正名對,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類對,花葉草芽是也;三曰連珠對,蕭蕭赫赫是也;四曰雙聲對,黃槐綠柳是也;五曰疊韻對,彷徨放曠是也;六曰雙擬對,春樹秋池是也。

又曰:詩有八對:一曰的名對,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是也;二曰異類對,風織池間樹,蟲穿草上文是也;三曰雙聲對,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是也;四曰疊韻對,放一蕩千般意,遷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聯綿對,殘河若帶,初月如眉是也;六曰雙擬對,議月眉欺月,論花頰勝花是也;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對,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歎復空泣,朝朝君未歸是也。

詩苑類格

誠齋稱木天金地之對

廬陵村落,地名何山,有金地寺,壁間有廬陵丞某人留題云:「今朝憩息來金地,何日翱翔到木天。」

觀者歎其的對。

後美中再入館職,唱和云:「見說木天猶突兀,暫時金地亦清閒。」

是時南渡之後,駐蹕臨安,百司官寺未立,暫寓一僧捨,為秘書省,而汴京本省猶未毀。

美中此聯,朝士歎其親切。

陵一陽一謂對偶不必拘繩墨

嘗與公論對偶,如「剛腸欺竹葉,衰鬢怯菱花」,以鏡名對酒名,雖為親切,至如杜子美云:「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直以菊花對竹葉,便蕭散不為繩墨所窘。

公曰:「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

蓋借枸杞以對雞棲,「冬一溫一 蚊蚋在,人遠鳧鴨亂。」

人遠如鳧鴨然,又直以字對而不對意;此皆例子,不可不知。

子瞻岐亭詩云:「洗盞酌鵝黃,磨刀切熊白。」

是用例者也。

巧 對

荊公詩:「草深留翠碧,花遠沒黃鸝。」

人只知「翠碧」、「黃鸝」為一精一切,不知是四色也。

又以「武丘」對「文鷁」,「殺青」對「生白」,「苦吟」對「甘飲」,「飛瓊」對「弄玉」,世皆不及其工。

小杜以「錦字」對「琴心」,荊公以「帶眼」對「琴心」,謝夷季以「鏡約」對「琴心」,亦荊公為最一精一切。

近時洪駒父以「青一奴一」對「黃妳」,「黃妳」出金樓子,「青一奴一」,山谷所名也。

予讀國史補,得「銀鹿」,後以對子建集中「金瓠」。

「濕螢」出李長吉集,「干鵲」出西京雜記,予以「濕螢」對「干鵲」。

又王存以「河魚」對「海鳥」,人以為工。

雪一浪一齋日記

屬對一精一切

潘子真為予言:晉公詩:「綠楊垂手舞,黃鳥緩聲歌。」

樂府有大垂手、小垂手,前緩聲、後緩聲,故予用之。

其屬對律切如此。

洪駒父詩話

對偶親切

「帝與九齡雖吉夢,山呼萬歲是虛聲。」

此樂天作開成大行輓詞,對事親切,少有其比也。

王直方詩話

銖兩不差

晚唐詩句尚切對,然氣韻甚卑。

鄭棨山居云:「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

自謂銖兩輕重不差。

有人作梅花詩云:「強半瘦因前夜雪,數枝愁向曉來天。」

對屬雖偏,亦有佳處。

詩史

無斧鑿痕

文之所以貴對偶者,謂出於自然,非假於牽強也。

潘子真詩話記禹玉元豐間以錢二萬、酒二壺餉呂夢得,夢得作啟謝之。

有「白水真一人,青州從事」,禹玉歎賞,為其切題。

東坡得章質夫書,遺酒六瓶,書至而酒亡,因作詩寄之云:「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二句渾然一意,無斧鑿痕,更覺有功。

復齋漫錄

一字不苟

晉公自朱崖內徙,浮光清逸尚幼,侍曾祖母壽安縣君歸寧;陶商翁,其族侄也,亦自義郴來。

晉公一日循一江一 湄散步,見舟行,戲為語曰:「舟移水面凹,」令諸甥對之,陶應聲云:「雲過山眉展。」

予以謂水實有面,眉以況山,虛實不等,當作「雲過山腰細」,規模雖出,一時不甚超卓。

然前輩屬詞之切,教導後生,亦自有方。

潘子真詩話

老杜對偶

「天窺象緯一逼一,雲臥衣裳冷。」

先生詩該眾美者,不惟近體嚴於屬對,至於古風句,對者亦然,觀此詩可見矣。

近人論詩,多以不必屬對為高古,何耶!少陵詩正異

不可參以異代

荊公詩用法甚嚴,尤一精一於對偶。

嘗云:用漢人語止可以漢人語對,若參以異代語,便不相類。

如「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之類,皆漢人語也,此法惟公用之,不覺拘窘卑凡。

如「周顒宅作阿蘭若,婁約身歸窣堵波。」

皆以梵語對梵語,亦此類。

嘗有人面稱公詩「自喜田園歸五柳,最嫌一屍一祝擾庚桑」之句,以為的對;公笑曰:君但知「柳」對「桑」為的,然「庚」亦自是數,蓋以十干數之也。

石林詩話

佳 對

杜詩有「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自天」、「當暑」,乃全語也。

東坡詩云:「公獨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

可謂青出於藍。

苕溪漁隱曰:東坡此詩,戲徐君猷、孟亨之皆不飲酒,不止天生此對,其全篇用事親切,尤為可喜。

詩云:「孟嘉嗜酒桓一溫一 笑,徐邈狂言孟德疑。

公獨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

風一流 自有高人識,通介寧隨薄俗移。

二子有靈應撫掌,吾孫還有獨醒時。」

皆徐、孟二人事也。

又王直方詩話載蔡寬夫天啟為太學博士,和人「治」字韻詩,有「先生萬古名何用,博士三年冗不治」與此相類,亦佳對也。

漫叟詩話

的 對

唐許渾題孫處士居云:「高歌懷地肺,遠賦憶天台。」

極為的對。

真誥曰:金陵者,洞墟之膏腴,勾曲之地肺。

注雲,其地肥,故曰膏腴。

水至則浮,故曰地肺。

余話

奇 對

對句法,人不過以事、以意、出處備具謂之妙。

荊公曰:「平昔離愁寬帶眼,迄今歸思滿琴心。」

又曰:「欲寄荒寒無善畫,賴傳悲壯有能琴。」

不若東坡奇特。

如曰「見說騎鯨游汗漫,亦曾捫虱話辛酸。」

又曰:「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從掀舞。」

以「鯨」為「虱」對,「龍驤」為「漁舟」對,大小氣焰之不等,其意若玩世,謂之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借 對

沈佺期回波詞云:「姓名雖蒙齒錄,袍笏未換牙緋。」

杜子美詩:「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

以「飲子」對「懷君」,亦「齒錄」「牙緋」之比也。

東坡

荊公和人詩,以「庚桑」對「五柳」,「黃耇日」對「白雞年」。

漫叟詩話

「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

「五峰高不下,萬木幾經秋。」

以「下」對「秋」,蓋「夏」字聲同也。

「因尋樵子徑,偶到葛洪家。」

「殘春紅藥在,終日子規啼。」

以「子」對「紅」,以「紅」對「子」,皆假其色也。

「閒聽一夜 雨,更對柏巖僧。」

「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

以「一」對「柏」,以「十」對「遷」,假其數也。

禁臠

詩家有假對,本非用意,蓋造語適到,因以用之。

若杜子美「本無丹灶術,那免白頭翁。」

韓退之「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丹」對「白」,「爵」對「魚」,皆偶然相值,立意下句,初不在此。

而晚唐諸人,遂立以為格:賈島「捲簾黃葉落,開一戶子規啼。」

崔峒「因尋樵子徑,偶到葛洪家」為例,以為假對勝的對,謂之高手。

所為癡人面前不得說夢也。

蔡寬夫詩話

不可泥對

荊公云:凡人作詩,不可泥於對屬。

如歐一陽一公作泥滑滑云:「畫簾一陰一陰一隔宮燭,禁漏杳杳深千門。」

「千」字不可以對「宮」字,若當時作「朱門」,雖可以對,而句力便弱耳。

王直方

退之古詩故避屬對

退之作古詩,有故避屬對者。

如「淮之水舒舒,楚山且叢叢」是也。

唐子西語錄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詩人玉屑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