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
第四十四回 老大人開科取士 白安福建醮復仇
卻說文班中兩位官員,原來是禮兵二部尚書。
因前奉命出示,諭悉各省文武舉人齊集,聽候示期會試,現在試場正期已逾兩月,尚未見聖駕回朝,惟恐再延時日,滋生事端,反為不美,又山東廣東兩省,相爭馬路,尤且械鬥多端,這就是前車可鑒矣。
二尚書日夜耽心,是以約定今早入朝,將此事奏明兩位大人得知,請命定奪。
陳劉二大人聞奏,點頭稱是,果然十八省舉子屯集京師,龍蛇混雜,若是再延時刻,惟恐惹事生非,不如趕早開科,先考文,後考武,待老臣權代萬歲主試,以了此大典方為上策。
二人商量妥當,隨命禮兵部尚書,分頭考試,先文後武,俟會試後即選入朝殿試,復考真才,評定甲乙,庶無枉屈之弊。
禮兵二部領命回衙,出示曉諭,十八省士子一見,紛紛到部註冊考卷。
及至文場,廣東會館陳景升、李流芳、張正元、黃鈺、何文炳等共百餘人,一齊入場歸號,靜候出題。
及試紙一出,景升、流芳二人素稱老手,認真題解,順手寫就三篇,一連考滿三場,均是如此,頗稱得意。
出場後,會館擺酒與同鄉洗筆,景升、流芳二人,同席談論多時,酒過三巡,食供三度,景升因清流芳默念文章,以開茅塞。
流芳答道:「拙作不堪污先生之聽,敢求先生大作,以新眼界。」
景升道:「好說了,閣下如此,各位小弟尚敢班門弄斧乎?」
是時同坐四人,見他們你推我讓,一味謙虛,激怒一人說道:「你二人竟不似同鄉兄弟,彼此均是讀書人,何必如此鄙吝,即使念出,果屬佳文,我亦替兄歡喜,所謂奇文共賞者是也。」
二人見他說得合理,景升即說道:「待小弟獻醜。」
於是將頭三篇並詩從頭到尾朗念一遍。
流芳聽他念至首文起講,即讚道:「探騙得珠,當行之作。」
再聽景升接念下去,隨念隨贊,每誦至終篇之時,擊節讚賞不止。
及誦至第三篇尾時,流芳夏讚道:「到底不懈,的是搶元文字,小弟甘拜下風。」
景升道:「兄太過獎,令弟難以克當,還祈大作指教。」
流芳道:「有此珠王在前,拙作何堪再誦?」
四人又大言道:「先前已經說過不秘,況弟等聽陳兄之文,恰可聽到入神,又被你沖淡,何不一氣念出來,使弟等聽聽,亦可知兩位鴻才也。」
流芳將三文並詩背誦,景升聽了讚道:「握定題神,一絲不溢,不可多得。
乃出色之作,高發無疑,可為預賀也。」
流芳謙了一回,復舉杯向景升道:「弟借此一杯,作為預賀吾兄掄元之敬,請滿三杯。」
景升遞回一杯,復敬流芳道:「兄之文擲地有聲,理宜應在弟上,兄先飲三杯,弟方敢從命。」
四人勸道:「兩位先生,文才相並,齊勝可也,何必區區?」
於是二人各飲三杯,並請四人陪飲三杯,四人見他二人相一交一 稱讚,定然高中,因此十分歡悅,你酬我勸,直飲至更深,方歇散席。
不覺過了數日,又值武科開射之朝,兵部大人每日往校場看箭,四條馬路,分設辰宿列張四個圍,派定本部左右侍郎,分閱馬箭,限中三矢,方准跑射地球。
廣東派在列字圍,會館內宋成恩、李流芳、白安福、趙虎、司馬瑞龍共百餘人,同往跑馬。
宋成恩、李流芳、白安福均中六矢,趙虎中五矢,瑞龍中三矢,其餘各三矢或四五矢不等。
僅有十餘中中一二矢,不得入圍。
余皆准射地球,一連數日始完。
頭場中全箭者,宋成恩、李流芳、白安福三人,其餘幾十二矢、十矢、九矢、八矢者不等。
迨至內場技勇,點寫武經,三場完竣,各國會館休息,靜養精神,預備複試大弓,以圖上進。
放下慢表。
再言禮部大人,複閱十八省舉子文章,評定甲乙入朝,言明揭曉日期,隨即牌諭各舉子。
一到揭曉前一日,京城內外擁塞不通,人人企望報子!陸門。
是日廣東會館,預先掛燈結綵,候接喜紅,方將佈置停當,接連三四人走來報喜,齊說恭喜列位老爺,陳景升老爺高中第六名貢士,眾人聞報大喜。
景升心中喜悅,隨即打發報子出門,眾人又與景升道喜,此時會館中熱鬧非常,車馬盈門,往來不絕。
到了黃昏,又有報子走來,報說李流芳老爺高中三十八名貢士,接連又報何、黃二位大老爺高中了。
於是會館中人歡聲振地,四名新貴俱在會館居住,因此館中擺酒會客,一連數日,諸事已畢。
陳李黃何四位,約定同往順天府學官拜會同年,聽候復過試,然後朝考。
光陰迅速,不覺過了數天,忽一日,見禮部掛出牌示,定期四月十八日複試新科貢士,入保和殿殿試分甲,二七日朝考,欽定等第授職。
眾新貴見了日期,齊到禮部學習 儀注朝拜,至期考試已畢,各回寓所等候,緣聖天子下游一江一 南尚未回朝,陳劉二軍機系代攝國政大臣,是以權為主試,就命各王公部院,將各進士殿試宗卷,公同復覽,分列三甲。
次早,各新貴俱官服頂戴,禮部帶領入朝行禮,叩謝皇恩華,然後依班站立靜聽輪唱。
不一刻忽聞金殿傳呼,一甲第一名狀元嚴我斯系一江一 南人,二名榜眼浙一江一 人,三名探花山西人。
二甲進士陳景升、三甲進士李流芳系廣東人,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各授職已畢,當殿簪花,賜宴瓊林,隨即散班退朝,各回公寓,這且不提。
再說廣東會館眾人,見陳李點翰林,何黃知縣,立即帶齊鼓樂,熱熱鬧鬧齊到皇城內迎接。
陳、李、黃、何四位新貴騎了駿馬,威風凜凜簇擁會館而去。
及到門前,鼓樂喧天,炮聲震地,所有鄉鄰戚友齊來恭賀,開筵款客,自不必說,足忙了十餘天,諸事方才停妥。
又值武場放榜之期,又復沸沸揚揚,京城中十分熱鬧,那些武館中伙頭,各想爭頭報花紅,預先走到兵部裡用些小費,買通門路,聽候名字走報。
閒話少提,回表廣東會館眾武舉,各各歡喜齊集專候捷音。
忽聞人聲喧鬧,報到李流芳高中榜眼,又報宋成恩、白安福同中進土,及後又報趙虎又到了,是時會館中人十分大喜,見日下已報四名,大約還有一二名亦未可知,因此各人加倍喜悅,誰想廣東科額只限數名,不能過額多中,直至揭曉之時,方且明白。
是時廣東各武舉在會館迎賓送客,忙忙碌碌鬧了些時。
李流芳等四名新進士,殿試後授職,再寫家書報喜。
光陰似箭,不覺過了十餘天,兵部牌示殿試日期,各新進士聞知,至期齊集武英殿考試,眾大臣挑選技勇超群者,進呈陳劉二大人覆核定甲,然後命各進士朝考授職。
廣東李流芳與宋成恩,點花翎侍衛,趙虎撥歸營用守府,白安福點藍翎侍衛。
武科狀元系山東省人。
各新進士授職已畢,退朝回寓。
再說廣東會館內新貴白安福乃錦綸行內人。
因前者一胡一 惠乾在少林寺學習 武藝專打機房,行內諸人被一胡一 惠乾打傷性命,不知其數,安福見屢受其欺,所以轉行一習一 武,今日幸喜點了侍衛,諒必可以報仇,一來與行內眾亡友洩憤,二則與錦綸堂爭氣,事非一舉兩得乎?惟是計將安出,當時再三思想,偶然想起妙計,連忙請了眾鄉親及新科翰林陳景升、李流芳等出堂會議。
各人詢問安福有何大事商量。
安福道:「無事不敢驚動,緣弟本是錦綸堂行內人。
前者因被一胡一 惠乾欺壓,經訟多年,其中冤抑事情,弟雖不言,眾位亦定知詳細了,即如弟之轉行一習一 武,亦欲一旦有幸,好與敝行出氣,今藉老天開顏,成就功名,尚恐獨力難支。
故請諸公商酌,實為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籌度萬全之策耳。
列公尊見如何?」
陳景升道:「此事兄即不說,弟等素知一胡一 惠乾兇惡,但未悉吾兄怎麼設法?」
安福道:「弟現思得一計,欲奏明某等告假回鄉,祭祖省親,並在錦綸堂建醮酬神。
欲借重陳李二位先生名字文武聯銜入奏。
陳劉二軍機系本科主試,與某等有師生之情,若見本章,必然詢及錦綸堂建醮之事,弟即陳奏一胡一 惠乾惡跡,恃勢橫行,官民畏懼,惟恐臨時被其攔阻,釀成巨禍,故特明請諭旨,如蒙朱批允准,方敢舉行。
倘遇一胡一 惠乾十惡不赦,再來闖禍,我等即稟明督撫,懇求撥兵衛護,一胡一 惠乾雖強橫,焉能親我何哉?如此乃能爭氣也。」
眾人聞言,齊稱:「妙計!果然高見不差。」
安福拜謝。
景升、流芳二位連夜商議,寫定奏本,待明早入朝具奏,眾人晚膳已過,各人回房安寢。
那陳、李二人商議妥當,連夜修起本章,一聞朝樓立鼓,連忙喚了家人,催請各位快些梳洗,趕急上朝具奏。
是時文武五位新進士,一同前往朝房聽候,忽聞鐘鳴鼓響,即見內侍擁了二位攝政大臣臨朝理事。
百官朝禮已畢,只見黃門官說:「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退班。」
話尚未完,只見左班中閃出新進翰林陳景升,手捧本章,急步上前,又有右班中新進侍衛數人出班跪下,口稱:「臣陳景升、李流芳、白安福、宋成恩、趙虎等有事啟奏,懇請鴻恩,伏乞諭允,不勝欣幸,待命之至。」
那陳劉二軍機聞奏,即命內侍將奏章取來閱看,已悉各情,均宜允准,惟據稱請假省親,尚與例相符,至建醮酬神這些細事,何須上瀆宸聰?那時白安福聞此諭言,急忙回奏道:「臣安福原系錦綸堂人,因被一胡一 惠乾兇惡,連年擾累,以致損傷人命,聞言畏懼,逼得通行歇業,以避其凶,臣是以轉行學習 弓馬,今幸邀天眷,侍衛內廷。
臣等回籍,必定建醮酬神,又恐受一胡一 惠乾恃強阻住,有玷朝廷官威,故特奏明請旨。」
陳劉二軍機聽罷安福所奏,說道:「有這樣兇惡之人,地方必定受害。」
隨即批准本章,著禮部頒發文憑一道,准廣東新科翰林、侍衛五人旋鄉祭祖,建醮酬恩。
如有土豪惡紳恃強攔阻,滋生事端。
准該翰林等指名具稟督撫衙門,恭請王命,將該豪懲辦,以做傚尤,而挽刁風也,欽此,欽遵。
白安福等領了護身文憑,即刻叩謝天恩,辭朝別駕,同回會館,將來批允准各情,對各鄉親說知,然後著人雇定船隻,隨手收拾行李下船,趁著風色開行,夜即灣泊。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船已行了一月有餘,所有險惡灘頭,盡皆渡過,惟是尚須半月,才能到埠。
幸他們每日在船內,論古談今,說說笑笑,不覺寂寞。
忽一日,見船家報說已入西南地界,各人聞報大喜,即著家人預先收拾行李,免致臨時匆忙,有遺失脫落之患。
各從人領命,加意檢點。
不一日,船至羊城碼頭,將船灣泊停當,搭起扶手板,各人即著挑夫擔齊行李,起岸回去,按下慢提。
再講白安福回到家中,即命人通知眾行友,聞知安福回來,十分歡喜,以為此次一定可以報卻前仇,雖有十個一胡一 惠乾亦無須掛慮。
眾人正在你言我語,忽見安福親來會館,各人急忙迎接,說道:「弟等受一胡一 惠乾所欺,忍氣已久,今日喜白兄欽點侍衛回來,想必能報一胡一 惠乾仇恨矣。」
安福道:「弟在京時,業已立定主意,兼得新科翰林的幫助,因此大眾商量妥當,欲借名在會館建設大醮,酬答神恩,那時一胡一 賊聞知,定然生氣,料他必不准我們會館高興。
所以弟等奏聞朝廷,幸蒙批准,這就是奉旨建醮了,即如本省文武各官,不知此事便罷,若知此事,上至督撫,下至州縣,亦必撥兵到來,護衛彈壓,蓋恐鬧出禍端,他們亦有關係也。」
眾人聽了這些言語,十分安心,速忙著人分頭辦事。
立刻在錦綸堂會館前搭蓋棚廠,限期九月中旬,開壇建設大醮酬恩,不得延遲誤期。
是時一胡一 惠乾仍在西禪寺開設武館,終日闖禍招災,恃強凌弱,晚間出入,手提「專打機房」燈籠。
附近居民,人人畏懼,個個心慌,兼之聚集狐群狗一黨一 ,任意橫行,殊無忌畏。
今日聞錦綸堂會館搭蓋大棚建醮,十分熱鬧,美麗繁華,隨即對各友人說道:「他們設此醮會,不知因甚事情?系何人擔帶,竟然不怕我們生事,他既如此大膽,待我一胡一 惠乾放些厲害,與他們掃掃高興,你等意下如何?」
眾人應聲說道:「甚妙,若果如此,讓他眾行白費多金又不能成事,反被我等丟架,那時便顯我們名聲,諒他不敢與我們抗也。」
一胡一 惠乾道:「正是這個主意,今日我等齊到他們會館,責成各值事,要他保護鄰里平安,方准進行,如不肯擔帶,就立即拆棚,不准滋事。
倘有哪個不允,即將他打破頭顱,看他如何答我。」
眾人聽了齊道:「趁著此時,即刻起行可也。」
此時乃九月初五日,會館各人正在手忙腳亂分理事務,突遇一胡一 惠乾率領一班無賴頑徒趕到會館,言三語四,要各值理出來相見,又令搭棚工匠立刻停工,不准蓋搭,如有不遵命令,我等即刻放火燒棚。
是時數十匠人,正在趕緊加工搭蓋,以期早日完工,不致誤期。
不料被他一喝,又不敢不遵,恐激怒他們,真個放起火來,連累街坊鄰舍反為不美。
不若我們暫且停工,待他兩邊講妥,我等再來興工,方免干係。
眾人商議定了,即時一哄散去,把會館各人驚得呆了。
眾值理等見了心中大怒,白安福急忙上前喝問道:「你等是何方來的?我們會館建醮酬神,是件大事,與你無涉,何得擅自恃強阻止?甚屬無理之至。」
一胡一 惠乾笑道:「你這廝敢不認得我了,我便是新會之一胡一 惠乾,就是專打機房之太歲,你們行中,無有不認識我的。
既然想設醮酬神,若能保得街坊無事,又無火燭之處,任你所為,倘有半些不妥之處,我就要把你會館拆為平地,你擔帶得起,儘管做來,再有多言,叫他出來會我,待我取他狗命。
你們識性,快快拆棚了事,如再滋事,莫謂我言不在先也。」
即令眾人踏步回西禪寺去了。
把白安福等氣得目瞪口呆,出聲不得,眼光光看他們回去。
眾行友擁著安福等,回會館坐定,壓下了氣,再作商量,道:「現在光天化日之下,尚被一胡一 惠乾如此欺負,情難啞忍。」
安福道:「不妨,一胡一 惠乾等不過自恃兇惡,料我們不敢與他對敵而已,此次必須請齊陳李二翰林,聯名在督撫衙門控告准了,再與他們理論,尚未為遲,目下斷斷不可與他爭論是非,恐怕失了眼前威風,被人恥笑。」
話完,即著家丁持帖往請陳、李兩位太史。
駕到會館,白安福等急忙迎接入堂,分賓主坐下奉茶。
茶罷,安福開言說道:「無事不敢驚動兩位老師,因小弟擬敝館建醮酬神之事,前者在京師已蒙尊駕聯名奏准,今日突被奸惡一胡一 惠乾,率領無賴等輩到來,逞刁恃強,不准舉行,並將搭棚工友趕散,口出不遜之言。
各友怒氣勃勃,即欲與他相鬥,見個高低,弟恐眾人非他敵手,防有性命之虞,故此勸止各人暫時忍耐,不與較量,況系奉准上諭之事,何用自己出頭招災惹禍?因此敬請台駕到來商量此事,弟欲在督撫處遞一陳詞,說明一胡一 惠乾等謀為不軌,將他們眾凶拿辦,以除民間大害。
非獨敝行諸友戴德,即萬民亦受恩矣。
未知太史公尊意然否?」
陳景升道:「若以一胡一 惠乾多行不義,殊不為過,況這班兇徒,平日視殺人如拾草芥,不知悔過,實屬死有餘辜。」
李流芳道:「據弟看來,此事實有大意存焉,蓋一胡一 惠乾屢次恃強,傷斃人命,指難屈數,必然惡貫滿盈,鬼神差使他出來攔阻,故惹禍燒身,實屬天欲收這班兇徒,是以假手某等耳,某等此次再不將他拿辦,則後來之禍,更無底止矣。」
安福道:「所慮不差,甚是在理,就請兩位商妥稟詞,明晨勞駕親會督撫,當面一交一 稟,更為機密,庶不致洩漏風聲,被眾兇犯走脫。」
景升、流芳齊道:「極是,兄可出去,知會各友不可鬧事,若一胡一 惠乾再來吵罵,切莫理他,待稟准之後,再與他理論就是。」
安福聞言,當即隨後出來安慰眾人一番,著令靜候,切勿性急生事。
眾人領命不提。
未知果是鬧事否?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