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行至永巷,撞著了一個宮人,挾了細一軟物件,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南北史演義

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卻說裴虔通、司馬德戡等入尋煬帝,趨至正寢,空幃寂寂,不見一人,當即退出,另向各處搜尋。

行至永巷,撞著了一個宮人,挾了細一軟物件,擬往別處逃生。

適被裴虔通一把拿住,便問主上現在何處?宮人尚推說不知。

虔通舉刀相一逼一,只得手指西閣,向他明示。

虔通乃放去宮人,領著亂一黨一,闖入西閣,校尉令狐行達,拔刀先進。

煬帝正與蕭後、朱貴兒,聞變急起,自正寢逃匿西閣,猛聞閣下人聲喧雜,亟開窗俯矚,正值行達耀武揚威,惡狠狠的持刀過來,便驚問道:「汝欲來殺我麼?」

行達道:「臣不敢為逆,但欲奉陛下西還哩。」

說著,即突入驎門,登樓一逼一下煬帝。

虔通亦入,煬帝與語道:「汝非我故人麼?何為叛我?」

虔通道:「臣不敢反,只因將士思歸,即奉陛下還京。」

煬帝道:「朕非不思歸,正為上江米船未至,是以遲遲,今便與汝等同歸罷!」虔通乃出,但令行達等把守驎門,不准外人出入。

一面遣同一黨一孟秉,往迎化及。

化及馳入朝堂,由司馬德戡迎謁。

化及猶俯首據鞍,自稱罪過。

實是無用。

德戡等扶他下馬,擁入殿中,推為丞相,宣召百僚。

裴虔通復入語煬帝道:「百官統在朝堂,俟陛下親出慰諭。」

煬帝尚不欲出驎,由虔通迫令上馬,挾出宮門。

蕭後、朱貴兒俱未及曉妝,蓬頭披髮,隨在馬後,將欲出殿,被化及瞧著,忙向虔通搖手道:「何用持此物來!」虔通乃引煬帝至寢殿,自與德戡持刃夾侍。

煬帝問世基何在?下面立著叛一黨一馬文舉,厲聲答應道:「已梟首了。」

煬帝歎道:「我何罪至此?」

文舉道:「陛下違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一婬一,丁壯斃鋒刃,老弱轉溝壑,四民喪業,專任佞諛,拒諫飾非,怎得說是無罪?」

煬帝道:「朕負百姓,不負汝等。

汝等榮祿兼至,奈何負朕?今日事孰為戎首?」

德戡應聲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言未已,忽有一女子振著嬌喉,挺身出罵道:「何等狂奴,膽大妄言!試想天子至尊,就使小有過失,亦望汝等好生輔導,怎得無禮至此?況三日以前,曾有詔令宮人各制絮袍,分賜汝等,天子方很加體恤,奈何汝等負恩,反敢迫脅乘輿?」

德戡怒目注視,乃是煬帝幸姬朱貴兒,便反唇道:「天子不德,都是汝等一婬一婢,巧為盅惑,以致如此。

今日反來多言嗎?」

朱貴兒尚大罵逆賊不止,惹得德戡一性一起,順手一刀,把貴兒砍死,一道芳魂,已先入鬼門關,靜候煬帝去了。

《海山記》載及此事,故特錄及以表節烈。

德戡復語煬帝道:「臣等原負陛下,但今天下俱亂,兩京已為賊據,陛下欲歸無路,臣等亦求生無門,且自思已虧臣節,不能中止,願借陛下首以謝天下。」

煬帝聽了,嚇得魂飛天外,啞口無言。

驀見舍人封德彝趨入,還道他是心腹忠臣,必來救護,哪知德彝亦滿口胡言,歷數煬帝罪惡,促令自裁。

煬帝不禁動怒道:「武夫不知名分,還可說得,汝乃士人,讀書明禮,也來助賊欺君。

汝且自想,該不該呢?」

德彝也不覺自慚,赧顏退出。

可為信佞者作一榜樣。

趙王杲系煬帝幼子,年僅十二,見煬帝如此被一逼一,竟上牽父衣,號啕大哭。

虔通聽得討厭,索一性一也贈他一刀,杲當然倒斃,血濺御袍,便欲順手行弒。

煬帝道:「天子死自有法,怎得橫加鋒刃?快去取鴆酒來。」

叛一黨一不許。

令狐行達復上前一逼一帝自決,煬帝乃自解練巾,授與行達。

行達便將巾套帝頸上,用力一絞,一個一婬一昏無道的主子,氣決歸天。

總計煬帝在位十三年,享年五十。

叛一黨一既弒了煬帝,便出報宇文化及,化及語眾道:「昏主已死,宜立新帝,前蜀王秀尚被囚禁,近亦隨至東都,不如迎立為主罷。」

大眾喧嚷道:「斬草須要除根,奈何再立蜀王?」

遂不待化及命令,分頭搜戮,殺死蜀王秀,齊王暠,燕王檦,並及楊氏宗戚,無論少長,一律斬首。

惟皇侄秦王浩,系煬帝弟秦王俊子,煬帝曾令他襲封,平素與智及往來,智及一力保護,幸得免死。

又殺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左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太史令袁充,右翊衛將軍宇文協,千牛宇文縡,梁公蕭鉅等十數大臣。

黃門侍郎裴矩,向來是煬帝幸臣,因他扈駕東都,曾替將士獻議,搜括寡一婦處一女,分配將士,頗得眾歡;且當化及入宮時,迎拜馬首,所以得免。

前光祿大夫蘇威,亦往賀化及,化及優禮相待,推為耆碩。

百官聞威亦入賀,相率趨集。

實是怕死。

獨給事郎許善心不至,化及恨他反對,即遣騎士就善心家,把他擒至朝堂,問他何故不賀?善心道:「公為隋臣,善心亦食隋祿,難道天子被戕,尚有心稱賀麼?」

化及無言可駁,乃令釋縛。

善心拂衣趨出,絕不道謝。

化及又不禁動怒道:「此人負氣太甚,決不可留!」因復遣一黨一人擒回,把他斬首,發一屍一還葬。

善心母範氏,已九十二歲,撫柩不哭,但向一屍一歎息道:「能死國難,不愧我子。」

說著,扶杖還臥,絕粒數日而終。

母子同心,足愧佞臣。

化及自稱大丞相,總掌百揆,令弟智及為左僕射,士及為內史令,裴矩為右僕射,司馬德戡、裴虔通等,各有封賞。

時已天暮,亂一黨一統喜躍而歸。

化及閒著,便帶著親丁數名,入視宮寢,行至正宮,但見一班婦女,圍住蕭皇后,在那裡啼哭。

化及朗聲道:「汝等在此哭什麼?」

蕭後前見朱貴兒被殺,嚇得魂膽飛揚,逃入後宮,抖個不住,此時聽得化及一聲,又道他前來加刃,不由的起身離座,向後躲避。

化及見她玉容亂顫,翠袖斜欹,已覺可憐得很,再從左右顧盼,無一非釵鬟半瑳,眉目含顰,當下且憐且語道:「主上無道,故遭橫禍,與汝等本無干涉,不必過慌。」

一班美人兒,你覷我,我覷你,莫敢發言。

還是蕭後接著道:「將軍請坐,我等命在須臾,幸乞將軍保全!」叫你獻出禁臠,自然保全。

化及再注視蕭後,更暗暗稱奇。

原來蕭後雖已四十許人,望去卻與盛年無二,依然是丰容盛囉,秀色可餐,便踅近一步道:「皇后不必過悲,倘不見嫌,願共保富貴。」

說著,復回顧親丁道:「快到御廚中往取酒餚,與后妃等壓驚。」

親丁奉令自去。

化及復顧語蕭後道:「十六院夫人,俱在此處否?」

蕭後道:「多半在此。」

化及道:「快去召齊,到此飲酒。」

蕭後乃遣宮女分頭往召,不一時俱已到來。

好在酒餚亦俱搬入,化及分定賓主,自坐客席。

蕭後以下,列坐主席。

起初尚覺有些羞恥,及飲了幾杯,彼此忘懷,居然有說有笑,好似化及是個煬帝轉身,一些兒不分同異。

惟蕭後婉語道:「將軍既有此義舉,何不立楊氏後人,自明無私?」

化及道:「我亦做這般想。

現惟秦王浩尚存,明日立他為帝便了。」

蕭後稱謝。

到了酒酣飯罷,席撤更闌,化及醉意醺醺,令眾美人散歸本室,自己摟住蕭皇后,同入歡幃。

蕭後貪生怕死,也顧不得甚麼名義,屈節受污。

嗣是化及佔據六宮,把十六院夫人,挨次一婬一亂,就是吳絳仙、袁寶兒一班美人,也難倖免。

一班畜生。

看官聽著!這隋煬帝霫一婬一無忌,縱一欲無度,已受了白練套頭的慘報,凡從前所有的預兆,一一應驗,並且子孫被人誅,妻妾被人一婬一,好一座錦繡江山,平空斷送,可見得衣冠禽一獸,總要遭殃,就是貴為天子,也難逃此重譴哩。

如聞響鐘。

且說宇文化及佔住后妃,方依蕭後所請,托奉皇后命令,立秦王浩為帝,草草把煬帝棺殮,殯諸西院流珠堂。

此外被殺各人,俱命稿葬。

秦王浩惟一坐正殿,朝見百官,嗣後遷居尚書省,用衛士十餘人監守,差不多與罪犯一般。

國家大事,均歸化及兄弟專斷,但遣令史至尚書省,迫浩畫敕。

百官亦不得見浩。

化及自奉,一如煬帝生前,縱恣月餘,始從眾議,欲還長安,命左武衛將軍陳稜,為江都太守,領留後事。

當下出令戒行,皇后六宮,仍依舊式為御營,營前立帳。

化及居中視事,儀衛隊伍,概擬乘輿。

凡少帝浩以下,並令登程,奪江都人民舟楫,取道彭城水路,向西進行。

到了顯福宮,虎賁郎將麥孟才,虎牙郎錢傑,與折衝郎將沈光,擬乘夜襲殺化及,為煬帝報仇,不幸事洩,被司馬德戡引兵圍住,一律斗死。

及行抵彭城,水路不通,奪得民間牛車二千輛,並載宮人珍寶。

此外器仗,悉令兵士背負,道遠力疲,俱有怨言,就是司馬德戡、趙行樞等,亦皆生悔意,謀殺化及。

偏又為化及所聞,遣士及誘他入謁,一併擒斬,該死的壞一黨一。

復帶領部眾,向鞏洛進發。

途次為李密所阻,不得西進,乃暫入東郡,借圖休息,再與李密交兵。

唐王李淵,本欲掩取東都,才擬稱帝,適建成世民,自東都引歸,勸淵稱尊,號召天下,淵乃自為相國,職總百揆。

過了數日,群僚再三勸進,因迫隋帝侑禪位,唐王淵公然稱帝,即位受朝,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廢帝侑為勣國公,追諡太上皇為煬帝,但選錄楊氏宗室,量才授職,總算與前朝篡國的主子,稍稍異趨,若要正名立論,恐終難免一篡字呢。

月旦公評。

李氏自起兵至即位,俱用簡文,詳見《唐史演義》。

那東都留守各官,既聞煬帝凶耗,又接關中警信,遂推越王侗嗣皇帝位,改元皇泰,進用段達、王世充為納言,元文都為內史令,共掌朝政。

會聞宇文化及率眾西來,東都人民,相率塚懼。

有士人蓋琮上書,請招諭李密,合拒化及,元文都等頗以為然,即授琮為通直散騎常侍,繼敕賜密。

密與東都,相持多日,又恐世充化及,左右夾攻,也樂得將計就計,復書乞降,願討化及以贖罪。

皇泰主冊拜密為太尉,兼魏國公,令先平化及,然後入朝輔政。

密乃與世充息爭,專拒化及。

世充引眾入東都,正值元文都等,張飲上東門,設樂侑觴。

世充忿然道:「汝等謂李密可恃麼?」

密恐陷入圍中,假意求降,寧有真心?況朝廷官爵,輕授賊人,試問諸君意欲何為?乃反置酒作樂,自鳴得意麼?」

文都雖不與多辯,心下很是不平,遂與世充有隙。

嗣接李密連番捷報,已將化及殺退。

東都官僚,互相稱賀,獨世充揚言道:「文都等皆刀筆吏,未知賊情,將來必為李密所擒。

況我軍屢與密戰,殺傷不可勝計,密若入都輔政,必圖報復,我等將無噍類了。」

這一席話,明明是挑一動部曲,反抗朝議。

文都情急,忙與段達密議,欲乘世充入朝,伏甲除患。

偏段達轉告世充,世充遂勒兵夜襲含嘉門,斬關直入。

文都聞變,亟奉皇泰主御乾一陽一殿,派兵出拒世充。

世充逐節殺入,無人敢當,進攻紫微宮門,皇泰主使人登紫微觀,問世充何故興兵?世充下馬謝過,且言:「文都私通外寇,請先殺文都,然後殺臣。」

皇泰主得報,遲疑未決。

可巧段達趨進,顧視將軍黃桃樹,把文都拿下。

文都語皇秦主道:「臣今朝死,恐陛下也不能保暮了。」

說雖甚是,但也失之過激。

皇泰主無法調停,只得垂淚相送,一經文都出門,便被世充麾下,亂刀斫死。

世充趨入殿門,謁見皇泰主,皇泰主愀然道:「未曾聞奏,擅相誅戮,臣道豈應如此?公自逞強力,莫非又欲及我麼?」

世充拜伏流涕道:「文都包藏禍心,欲召李密,共危社稷,臣不得已稱兵加誅。

臣受先帝殊恩,誓不敢負陛下,若有異心,天日在上,使臣族滅無遺。」

彷彿豬八戒罰咒。

皇泰主信為真言,乃引令升殿,命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

世充又收殺文都一黨一羽,令兄弟典兵,獨攬大權,勢傾內外,皇泰主但拱手畫諾罷了。

李密追擊宇文化及,直至魏縣,乃引兵趨還東都,到了溫縣,聞東都有變,始還屯金墉城。

適東都大饑,流民出都覓食,密開洛口倉賑濟難民,收降甚眾。

王世充偽與密和,願以布易米。

密軍多米乏衣,許與交易,東都得食,遂無人往降。

密方知墮世充狡計,絕不與交。

哪知世充已挑選一精一銳,前來攻密。

密留王伯當守金墉,邴元真守洛口,自引眾出偃師北境,抵禦世充。

世充夜遣輕騎,潛入北山,伏溪谷中。

更命軍士秣馬蓐食,待曉即發,掩擊密軍。

密藐視世充,不設壁壘,被世充麾兵殺入,行伍大亂。

再由北山伏兵,乘高馳下,銳不可當。

密眾大潰,遁回洛口。

邴元真已願降世充,閉門不納。

密東奔虎牢,王伯當亦棄金墉城,來與密會議行止。

諸將多半解體。

密乃決計入關,往降唐朝。

當時隨密同行,只一王伯當,他將多投入世充。

唐授密為光祿卿,賜爵邢國公,密意尚未足,後來又與王伯當叛唐,終為唐行軍總管盛彥卿所殺。

王伯當亦死。

惟徐世撚曾為密所遣,居守黎一陽一,尋即受唐招諭,賜姓李氏。

李淵因河東未下,嘗遣刺史韋義節往攻,不利,再命華州刺史趙慈景,與工部尚書獨孤懷恩,率兵往攻。

懷恩行至蒲阪,未曾設備,被河東守將堯君素發兵掩襲,懷恩敗走,趙慈景挺身斷後,力屈被擒,梟首城外。

慈景曾尚李淵女桂一陽一公主,聽得女夫戰死,當然悲悼,桂一陽一公主,更哭得似淚人兒一般,力請為夫復仇。

淵勸她返家守喪,更促懷恩進攻,且查得君素妻室,尚在長安,特遣人執住,送至河東城下,使招君素。

君素怒道:「天下名義,豈婦女所能知曉?」

說至此,即彎弓發矢,將妻射倒。

又復誓眾死守,決計不降。

後來糧食告罄,守兵惶急,君素部下薛宗,竟刺殺君素,持首出降。

偏別將王行本,又登陴拒守,趁著懷恩無備,鼓眾出擊,殺退懷恩,復得向別處運糧,接濟城中士卒。

唐廷責備懷恩,懷恩心懷怨望,反與行本聯絡,謀附劉武周。

嗣經唐廷察覺,方將懷恩調回治罪,另遣將軍秦武通往代,方得攻下河東,擒斬行本,但已是二年有餘了。

這二年內,四方擾攘,迭起不已,吳興太守沈法興,獨樹一幟,據有江表十餘郡,自稱江南道大總管。

東南亦不能安枕,就是前時劇盜,稱帝稱王,亦屢有所聞。

此外小盜,忽起忽滅,不可勝數。

那宇文化及退至魏縣,兵勢日衰,因怨智及無故發難,徒負弒君惡名。

智及不服,彼此交哄,眾益離叛。

化及歎道:「人生總有一死,但得能一日為帝,死也甘心。」

皇帝滋味,果如是甘美麼?遂鴆殺秦王浩,僭稱許帝。

才閱半年,為唐淮南王李神通所破,逃往聊城。

可巧竇建德驅眾殺來,化及等不能抵擋,生生被他擒住。

惟建德對著蕭後,卻拱手稱臣,不敢褻慢。

恐一婬一婦未必見情。

復立煬帝神位,素服發哀,把宇文智及等,梟斬致祭。

獨化及尚囚住檻車,載歸樂壽,斬首示眾。

建德素不好色,因將隋家妃妾,悉數遣歸,只蕭後無從安頓,令她安居別室。

嗣經突厥可敦義成公主,遣使來迎,方送她出塞。

還有煬帝幼孫楊政道,系齊王暠遺腹子,未曾遭害,也隨蕭後同赴突厥。

突厥立政道為隋主,令與蕭後同一居定襄,蕭後方安心住下了。

姑作一束,詳見《唐史演義》。

東都既歸王世充掌握,漸漸的驕恣不法,俄而自封太尉尚書令,俄而自稱鄭王加九錫,又俄而背了前言,竟將皇泰主廢去,自做皇帝,國號鄭。

皇泰主降為潞公,不到一月,遣人致鴆皇泰主。

皇泰主布席禮佛道:「願自今以後,不復生帝王家。」

乃取鴆飲下,一時尚未絕氣,竟被來使用帛勒死。

尤可怪的是東死一侗,西死一侑,兩兄弟不約而同,好似冥冥中注有定數,要他一年間同見閻王。

於是楊家稱帝的子孫,覆亡淨盡。

唐謚侑為恭帝,王世充亦謚侗為恭帝,兩恭帝在位,又同是二年。

《隋書》帝紀,但錄恭帝侑,不及恭帝侗,這是唐臣書法,不免徇私,其實是侑已被廢,侗才嗣立,就隋論隋,未始非一線所存,應該稱為隋朝皇帝。

總計隋自文帝篡周,共歷四主,凡三十七年。

隋史自此告終,南北史也即收場,欲要問及群雄的結果,請看小子所編的《唐史通俗演義》,本書恕不縷述了。

劃然而止,餘音繞樑。

看官不要遽爾掉頭,尚有俚句二首,作為全書的鍛尾聲。

南北紛爭二百年,隋家崛起始安全;

如何驟出一婬一昏主,破碎江山又蕩然。

六朝金粉盡成空,殿血模糊尚帶紅;

漫道帝王真個貴,誰家全始得全終?

煬帝惡貫滿盈,到頭應有此劫,三千粉黛,殉主只一朱貴兒,而正史不載,非《海山記》之特為表彰,幾何不同流合污,泯沒無聞耶?化及立秦王浩,浩不能討賊,且仍為賊所弒,原不足道。

代王侑為李氏所立,越王侗為東都所立,雖其後同歸廢死,然李淵、王世充等,究與化及有間,侑廢而唐興,侗死而隋乃亡,稽古者固不得徒據隋書,存侑而略侗也。

觀隋家之如此收場,益見主德之不可不明,過眼繁華,皆泡影耳。

人能悟此,庶乎近道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