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王懌。懌為孝文諸子中,最美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南北史演義

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

卻說胡太后引入皇叔,自薦枕席。

這位皇叔為誰?就是清河王懌。

懌為孝文諸子中,最美豐儀,胡太后看上了他,授以重位,事必與商。

且嘗至懌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

懌卻不願盜嫂,虛與周旋,未嘗沾染。

偏胡太后欲一火上炎,忍耐不住。

一夕召入寢宮,托名議事,懌只好奉詔進去,哪知她與懌相見,開口敘談,便是一床一頭兵法。

懌始知中計,但已無法脫身,不得不通變達權,將順了事。

嗣是出入宮闈,幾成慣習,漸漸的穢聲騰播,貽謗都中。

只因懌素有才望,好賢下士,輔政後亦多所裨益,所以毀不掩譽,一時尚能免害。

但日長時久,總不免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後來一著呢。

色上有刀。

小子因胡後聽政時,有梁、魏爭奪淮堰一事,不得不將魏廷內政,暫從緩表,且將淮堰事敘明。

梁天監十二年,魏壽一陽一城為水所渰,漂沒廬舍。

鎮帥李崇,勒兵泊城上,天雨不止,水漲未已,城垣僅露二版。

將佐皆勸崇棄去壽一陽一,往保北山,崇喟然道:「我忝守藩岳,德薄致災,淮南萬里,系諸我身,我一動足,百姓瓦解,此城恐非我有了!但士民無辜,不忍令他同死,可結筏隨高,各使自脫,決與此城俱沒,幸勿多言!」治中裴絢,率城南民數千家,泛舟南走,避水高原。

因水勢迭漲,還道崇必北歸,乃自稱豫州刺史,送款梁將馬仙湫,情願投誠。

崇聞絢叛,未測虛實,特遣僚吏韓方興單舸召絢,絢且驚且悔,轉思勢成騎虎,已是難下,乃遣方興返報道:「適因大水迷漫,為眾所推,不得已便宜從事。

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願公早行,無犯將士!」崇得報始憤,即遣從弟李神等,率領舟師討絢。

絢戰敗竄匿,被村民執住,械送壽一陽一。

絢至中途,對湖長歎道:「我有何面目再見李公!」因投水自盡。

馬仙湫調兵救絢,不及而還。

壽一陽一水勢漸退,居民復安。

為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將王足,獻策梁廷,請堰淮水以灌壽一陽一。

王足降梁見四十回。

梁主衍,稱為良策,便遣材官將軍祖曬,水工陳承伯等,相地築堰,大發淮、揚兵民,充當工役。

命太子右衛率康絢,權督淮上各軍,看護堰作。

這次築堰,為梁廷特別巨工,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萬眾,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戶令出五丁,併力合作,自天監十三年仲冬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

不料一宵風雨,水勢暴一漲,澎湃奔騰,竟將辛苦築成的堤堰,衝散幾盡。

當時輿論紛紜,早有人謂淮岸聚沙,地質未固,恐難成功,梁主不以為然,決擬興作,及經此一潰,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厲。

實是多事。

或謂蛟龍為祟,能乘風雨破堰,唯一性一最畏鐵,可用鐵冶入水中,免致沖損,於是采運東西冶鐵,得數千萬斤,沉諸水濱,仍不能合。

蛟龍畏鐵,不知出自何典?乃改用他法,伐樹為井槁,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里內,木石無論鉅細,悉數取至。

兵民朝夕負擔,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蠅蚋攢集,釀成一股疫氣,不堪觸鼻。

可憐充當巨役的苦工,迭受驅迫,無法求免,沒奈何拚去一性一命,與天時相搏戰。

究竟人不勝天,死亡相踵。

好容易到了秋天,暑氣已退,乘流增築,尚堪耐勞,奈轉眼間又是寒冬,淮、泗盡凍,朔風凜冽,勞役諸人,手足俱僵。

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連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謂一大巨劫了。

為誰致之?孰令聽之?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那淮堰尚未竣工,魏已復起楊大眼為平南將軍,督諸軍屯荊山,來爭淮堰。

梁主衍意圖先發,亟派左游擊將軍趙祖悅,襲據魏境西硤石,進一逼一壽一陽一。

魏假定州刺史崔亮旌節,命充鎮南將軍,出攻硤石。

又起蕭寶夤為鎮東將軍,進次淮堰。

梁將趙祖悅聞崔亮到來,出城迎擊,為亮所敗,退歸拒守。

亮竟率兵圍城,並約壽一陽一鎮帥李崇,水陸並進。

崇屢次愆約,遂致亮圍攻硤石,隔年未下。

魏胡太后聞崔亮無功,料知諸將不一,特簡吏部尚書李平,任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率步騎二千,馳抵壽一陽一,別為行台,節度諸軍,准令軍法從事。

平至壽一陽一,督諭李崇,令即調發水陸各軍,助攻硤石,一面促蕭寶夤進攻淮堰。

寶夤遣部將劉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壘,又在淮北擊敗梁將垣孟孫。

梁使左衛將軍昌義之,率兵救浮山。

義之未至,護淮軍使康絢,已麾兵殺退蕭寶夤軍。

義之在途奉敕,與直閤將軍王神念,溯淮往救硤石。

魏將崔亮,遣將軍崔延伯守下蔡,延伯與別將伊甕生,夾淮為營,取車輪去輞,削銳輪輻,兩兩接對,一揉一竹為巉,互相連貫,穿成十餘道,橫木為橋,兩頭施火轆轤,隨意收放,不使燒斫。

既斷趙祖悅走路,又得堵截梁援。

義之、神念,不能前進,只得暫駐梁城。

李平自至硤石,督令水陸各軍,奮力猛撲,攻克外城。

趙祖悅勢窮出降,為平所斬,餘眾盡為魏俘。

平復進攻浮山堰。

崔亮以前日李崇愆期,隱懷宿憾,平又為崇從弟,更不願受他節制,遂托疾請歸,帶領部曲,竟自返洛。

平奏請處亮死刑,胡太后意在袒亮,但詔許立功補過,平不免怏怏,索一性一全軍退還。

崇前守壽一陽一,頗見忠誠,不知他何故愆期?平不責從兄,專咎崔亮,亦屬未是。

魏廷論功加封,進李崇為驃騎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李平為尚書右僕射,崔亮亦進號鎮北將軍。

平在殿前爭論亮罪,亮亦斥平挾私排異,由胡太后曲為調解,改亮為殿中尚書。

蕭寶夤尚在淮北,梁主衍致書招降,令襲彭城。

寶夤將來書陳報魏廷,胡太后下詔嘉獎,令他靜守邊防。

楊大眼亦斂兵不出,但在荊山駐守。

梁人得專力築堰。

至天監十五年四月,淮堰始成,長約九里,上闊四十五丈,下闊一百四十丈,高二十丈,雜種杞柳,間設軍壘。

有人獻議康絢道:「淮列四瀆,天所以節宣水氣,不宜久塞;若鑿湫同湫。

東注,使它波流紆緩,這堰可長久不壞了。」

說近無稽。

絢又開湫東注,又使人縱反間計,往語蕭寶夤道:「梁人但懼開湫,不畏野戰。」

寶夤正患水漲,遂為所誑,乃開湫北注,水勢日夜分流,尚不少減。

李崇就硤石戍間,築橋通水,又在八公山即北山。

東南,築魏昌城,作為壽一陽一城保障。

居民多散處岡壟,舊有廬舍塚墓,多被浸沒,此嗟彼怨,不得寧居。

李崇隨處撫一慰,大眾益仇恨梁人,誓死守境,各無叛心。

梁徐州刺史張豹子,自謂築堰監工,必歸己任。

偏梁廷簡派康絢,並飭豹子受絢節制。

豹子慚憤交迫,多方讒構,誣絢與魏有交通情事。

梁主衍雖然未信,但因築堰事畢,召絢還朝,絢既奉詔入都,淮堰歸豹子管轄。

豹子不復加修,堰受水激,不免鬆動。

惟魏廷以壽一陽一被水,引為大患,更授任城王澄為上將軍,都督南討諸軍事,將東下徐州,大舉攻堰,僕射李平進言道:「淮堰不久必壞,何須兵力!」乃敕任城王暫從緩進,靜待秋汛。

忽由東益州刺史元法僧,呈入警報,乃是葭萌亂民任令宗,擅殺晉壽太守,舉城降梁。

梁益州刺史鄱一陽一王恢,遣太守張齊迎納令宗,據住葭萌。

法僧遣子景隆拒齊,連戰皆敗,齊更進圍武興,全境岌岌,速請濟師等語。

魏遂授傅豎眼為益州刺史,引兵赴援,倍道入益州境。

轉戰三日,行二百餘里,連獲勝仗,解武興圍。

張齊退保白水,嗣復出兵侵葭萌關。

關城守將,為梓潼太守苟金龍,時適患疾,不能督戰,妻劉氏率厲兵民,登關守禦。

副戍高景謀叛,由劉氏察覺,拿下斬首。

嗣因水道為梁兵所據,守卒乏飲,幸值天雨,劉氏出公私布絹,及所有衣服,懸諸空中,絞取雨水,儲以雜器,於是飲水不竭,人心乃固。

特敘劉氏為巾幗勸。

豎眼復移師往救,擊退張齊,齊乃引還,葭萌復為魏有。

魏封金龍子為平昌縣子,旌劉氏功。

應該加旌。

已而時值季秋,淮水盛漲,梁堰崩潰,聲如雷吼,震動三百里左右。

沿淮城戍及村落兵民約十餘萬口,一古腦兒漂入海中,連一屍一骸都無著落。

胡太后聞報大喜,優賞李平,停止任城王進兵。

惟梁主衍懊悵終日,空耗了許多財帛,死了若干生命,終弄到前功盡棄,毫無效益,漸漸的自怨自艾,迷信佛教。

詔罷宗廟牲牢,薦祭只用蔬果,朝野詫為奇聞,統說宗廟去牲,乃是不復血食。

再由廷臣參議,擬用大脯代牛。

偏梁主決意捨牲,但命用面捏成牲像,以餅代脯,這真叫做捨大就小,輕人重畜哩。

越弄越錯。

臨川王宏自洛逃歸,未嘗加罰,仍令為揚州刺史,加官司徒。

宏好內一愛一酒,沈湎聲色,侍女數百人,皆極綺麗,妾吳氏更擅國色,一寵一冠後一庭。

有弟法壽,一性一璪且悍,恃勢殺人,一屍一家指名申訴,怎奈法壽匿宏府中,有司不能搜捕。

旋為梁主所聞,始令宏繳出法壽,即日伏法。

南台御史,請並罪宏,罷免官爵。

梁主揮涕批答道:「一愛一宏是兄弟私情,免宏是朝廷王法,准如所議!」罷宏歸第。

未幾復以宏為司徒,宏一婬一侈如故。

天監十七年,梁主將幸光宅寺,忽聞都下有謀變情事,乃從各航中搜索,得一刺客,訊知為宏所使。

乃召宏入,涕泣與語道:「我人才勝汝百倍,幸居天位,時恐顛墜,汝奈何尚作妄想?我非不能為周公、漢文,周公誅管蔡,漢文廢死濟北、淮南二王。

為汝愚昧,特加憐憫,汝反不知感,真太無人心了!」宏頓首道:「無是!無是!」梁主因再免宏官,勒令回第。

嗣又有人密報梁主,謂宏私藏鎧仗,包藏禍心。

梁主乃送盛饌與宏,且親往就飲。

酒至半酣,逕入宏後堂檢視。

列屋約三十餘間,各有色紙標封。

旁顧及宏,面色沮喪,益疑是所報非虛,便命隨從校尉邱佗卿,啟封查閱,每屋多貯制錢,百萬為一聚,標用黃簽,千萬為一庫,標用紫簽,梁主與佗卿屈指計算,凡三十餘間屋內,約得現錢三億余萬;尚有旁屋數所,各貯布絹絲棉漆蜜紵蠟朱紗黃屑雜貨等,滿室堆砌,不知多少。

宏恐梁主見斥,越加慌張,哪知梁主反露笑容,溫顏與語道:「阿六,宏排行第六。

汝生計大佳!」民膏民脂,豈容斂積,如何梁主反為得意!遂返座暢飲,至夜方還。

自經此次檢查,料宏徒知私積,當無大志,乃更使復原職。

梁主次子豫章王綜,仿晉王褒《錢神論》,戲作《錢愚論》譏宏,梁主猶命綜速毀,但已流傳都中。

宏引為愧恨,稍自斂束,不久復萌故態,更闖出一樁逆倫傷化的重案。

這也由梁主姑息養一奸一,為私忘公,一誤再誤,貽患實不淺呢。

事且慢表。

且說魏胡太后稱制五年,奢一婬一無度,一擲千萬,毫不吝惜,賞賜左右,不可勝計。

又命內外添築寺塔,競尚崇閎,特派使臣宋雲,與比邱僧徒別稱。

慧生等,往西域求佛經,西行約四千里,度過赤巔,乃出魏境。

再西行歷二年,至乾羅國,始得佛書百七十部而還。

其時交通不便,所以有此困難。

胡太后分供佛寺,設會施僧,又糜費了無數金銀。

諸王貴人,宦官羽林軍,迎一合意旨,各在洛一陽一建寺,所費不資。

且因奢風傳播,習成豪侈。

高一陽一王雍,富甲全國。

河間王琛,系文成帝浚孫。

與他斗富,廄畜駿馬十餘匹,俱用銀為槽,窗戶上裝潢一精一美,相傳為金龍吐旆,玉鳳銜鈴。

宴會酒器,有水一精一峰、瑪瑙碗、赤玉卮等,統是絕無僅有的珍品。

嘗誇語僚友道:「我不恨不見石崇,晉人。

但恨石崇不見我。」

當時傳為異談。

看官,試想宇宙間所出財產,地方上所供賦稅,本有一定數目,不能憑空增添,虧得北魏歷朝皇帝,按時節省,代有餘積,熙平、神龜年間,府庫頗稱盈溢。

偏經這位胡太后臨朝,視若糞土,一浪一用一空。

他如宗室權幸,雖由祖宗積蓄,朝廷賞賚,博得若干財帛,但為數也屬不多,要想爭奢斗一靡一,免不得貪贓納賄,橫取吏民。

一班熱中干進的下僚,蠅營狗苟,恨不得指日高昇,榮膺爵祿,所以仕途愈雜,流品益淆。

小說中有此大議論,益增光采。

征西將軍張彝子仲瑀,獨上封事,請量削選榜,排抑武人。

羽林虎賁各軍士,得此消息,立集千人,至尚書省詬罵。

省門急閉,亂眾拋瓦擲石,鬧了片時,便趨詣張宅,把張彝父子拖出,拳打腳踢,幾無完膚。

一面縱火焚宅,仲瑀兄始均叩頭乞恕,被亂一黨一提擲火中,燒得烏焦巴弓。

仲瑀奄臥地上,賊疑為已死,不加防守,他得忍痛走免。

彝氣息僅屬,再宿即死。

胡太后聞變,慌忙派官宣撫,但收捕亂首八人,斬首伏辜,余皆不問。

且下詔大赦,並令武人得依資入選。

適懷朔鎮函使高歡至洛一陽一,函使謂函奏往來之使。

見張彝死狀,還家散財,結交賓佐,或問為何意?歡答道:「宿衛軍將,焚殺大臣,朝廷不敢窮究,政事可知,私產怎能守呢?」

亂世梟雄,類具特識。

歡系渤海蓨縣人,字賀六渾,曾祖湖為燕郡太守,奔投魏國。

祖謐為魏御史,坐法徙懷朔鎮,因世居北邊。

歡執役平城,有富人婁氏女,見他狀貌魁梧,願嫁為婦,乃得資購馬,報效鎮將,充做函使。

後來便是北齊始祖,事見下文。

志北齊之所自始。

魏尚書崔亮遷掌吏部,因官不勝選,特創立停年格,不問賢否,只論年限,雖為杜絕幸進起見,未始非權宜計策;但賢能或因此負屈,庸才反循例超升,選舉失人,實自此始。

洛一陽一令薛琡,一再辨謬,終不見從,就是亮甥劉景安,貽書勸阻,亮亦不從。

尋且以國用不足,減損百官俸祿,四成中短少一成。

任城王澄,謂不如節省啊費,較全大體,胡太后置諸不理,恣肆依然。

宦官劉騰恃功怙一寵一,由太僕遷官侍中,兼右光祿大夫,干預朝政,賣官鬻爵。

胡太后不加禁止,反擢騰為衛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

唯清河王懌,用法相繩,不肯容情。

吏部請授騰弟為郡守,懌擱置不提,還有散騎侍郎元爰,超擢至侍中領軍將軍,驕恣不法,亦為懌所裁抑。

爰與騰共嫉懌如仇,一陰一圖報復。

龍驤府長史宋維,由懌薦為通直郎,浮薄無行,懌常加戒飭。

爰乘隙召維,用利相?,使告懌有謀反情事。

胡太后與懌通一奸一,更兼懌實無反情,一經案驗,全出冤誣。

懌當然無罪,維照例反坐。

爰亟入白太后道:「今若誅維,他日果有人真反,何人敢告!」胡太后聽了爰言,也覺有理,乃止黜維為昌平郡守。

爰與騰更日夜密謀,料知懌為太后所幸,非用釜底一抽一薪的計策,斷不能獨除一懌。

一不做,二不休,索一性一把太后幽禁,方好任所欲為。

當下使主食胡定,進白魏主,偽言懌將進毒,賄臣下手,臣不敢為逆,故即自首。

魏主年方十一,究是兒童一性一質,容易被欺,遂囑定轉告元爰,速圖去害。

是年為魏神龜三年,序值新秋,爰魏主御顯一陽一殿,騰閉住永巷門,杜絕太后出路,爰獨召懌入見。

懌至含章殿後,又為爰所阻,不令懌入。

懌大聲道:「汝欲造反麼?」

亦怒叱道:「爰不敢反,特欲縛汝反賊。」

懌再欲抗辯,已由爰指揮宗士,牽住衣袖,迫入含章東省,令人監守。

騰稱詔召集公卿,論懌大逆,擬置死刑。

群臣畏他勢力,莫敢抗議,獨僕射游肇,出言相阻。

爰、騰毫不理睬,竟入白魏主,謂公卿同議誅懌。

魏主有何主見,含糊許可,當即將懌處死,並詐為太后詔敕,自稱有疾,歸政嗣君。

遂將太后幽錮北宮,宮門晝夜長閉,內外斷絕。

騰自執管鑰,連魏主都不得入省,只許按時進餐。

太后不免饑寒,私自泣歎道:「養虎遭噬,便是我今日所處了!」

此時尚非真苦。

是時任城王澄已歿,爰與太師高一陽一王雍等,同掌朝政,改元正光,爰為外御,騰作內防,魏主呼爰為姨父,政由爰出。

高一陽一王雍等亦只能隨聲附和,不敢相違。

游肇憤悒而終。

朝野聞懌被殺,統皆喪氣,胡人為懌剺面,計數百人。

小子獨有詩譏懌道:

含章受刃似冤誣,筆伐難逃古董狐;

自古人生終有死,為何被脅作一婬一夫?

已而由相州遞入急奏,請誅元爰、劉騰,且將起兵討罪。

究竟相州是何人主持,待至下回表明。

梁主用降人王足計,命築淮堰,無論其勞民費財,實為厲階,即令淮堰易成,成且經久,亦豈遽足奪壽一陽一!丙使壽一陽一歸梁,於魏亦無一損,仁者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猶且不為,況喪民無數,以鄰為壑,必欲爭此一城,果何為者?甚矣哉梁武之不仁也!夫欲築淮堰,不惜民命,薦祭宗廟,乃欲廢牲,甚至如宏之一再謀亂,一再姑息,子弟可一愛一,百姓獨不必一愛一乎?犧牲可惜,人民獨不足惜乎?愚謬若此,真出意外。

若夫胡太后之驕奢一婬一佚,原足致亂,即無元爰、劉騰,亦豈能長治久安?清河王懌之罹害,不無冤累,但未能預為防閒,反甘受一牝一後之一婬一逼一,宮闈之樂事未終,而釜鑕已臨於頸上,畏死者仍歸一死,亦何若拒一婬一死義之為愈乎!吾於懌無所取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