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宇文泰亦還軍長安。惟高敖曹尚未得聞,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

南北史演義

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

卻說高歡聞竇泰死耗,不勝悲悼,自思泰既陷沒,大違初願,遂撤去浮橋,退回晉一陽一。

宇文泰亦還軍長安。

惟高敖曹尚未得聞,引軍急進,直抵上洛城下。

洛郡人泉岳及弟猛略,與順一陽一人杜窋等,欲翻城出應敖曹。

洛州刺史泉企,探悉一陰一謀,捕戮泉岳兄弟,獨杜窋得縋城出走,奔歸敖曹。

敖曹猛力撲城,城上矢石交下,連中敖曹三矢。

敖曹暈墜馬下,良久復甦,復上馬督攻。

泉企固守旬餘,二子元禮、仲遵,皆有勇力,隨父拒敵,日夕不懈。

會仲遵被流矢傷目,不能再戰,城遂失陷,企與二子皆被擒。

及企見敖曹,大聲呼道:「我系力屈,本心原不服哩!」敖曹也不去殺他,系諸幕下,即用杜窋為刺史。

休兵數日,擬進攻藍田關。

忽來了晉一陽一使人,傳述歡令道:「竇泰戰歿,人心搖動,宜收軍即還;萬一路險賊盛,但求自脫罷了。」

敖曹不忍棄眾,令部曲先行,自己斷後,徐徐引退。

西魏軍卻不敢追躡,任他自歸。

泉企子元禮,由敖曹帶還。

仲遵傷重不能行,仍使在洛州城。

企在途中,私誡元禮道:「我餘生無幾,死不足畏,汝兄弟二人,才器足以立功,須自覓生機,勿因我已東去,遂虧臣節!」此君頗似王陵母。

元禮乃伺隙逃還,與仲遵一陰一結豪右,襲殺杜窋,西魏遂授元禮為洛州刺史,准令世襲,企竟病死鄴中。

高歡欲為竇泰報仇,大閱兵馬,再擬出師,適宇文泰出拔恆農,把東魏陝州刺史李徽伯擄去,歡即發兵二十萬,由壺口趨蒲津,使高敖曹率兵三萬出河南。

時關中大饑,人自相食,宇文泰部下不滿萬人,留屯恆農就食,已閱五旬,探報謂歡將渡河,乃引兵入關。

高敖曹進圍恆農,城中有備,一時攻打不下。

歡長史薛琡語歡道:「西人連年饑饉,故冒死來陝州,欲取倉粟,今敖曹已圍陝城,粟不得出,但宜置兵諸道,勿與野戰,待他麥秋無收,民自饑死,寶炬、黑獺,無慮不降,今且不必渡河!」侯景時亦從軍,也進諫道:「今日舉兵西來,關係極大,倘或不勝,猝難收集,不如分作二軍,相繼進行,前軍得勝,後軍方進,前軍若敗,後軍亦可往援,這乃是萬全之計。」

歡不肯依議,竟從蒲津濟河。

華州刺史王羆首當衝要,宇文泰致書相勉,羆答覆道:「臥貉子怎得輕過?」

及歡至馮翊城,呼羆問道:「何不早降?」

羆戎服登陴,朗聲傳語道:「此城是王羆塚,死生在此,汝等何人善戰,請來一決雌雄!」歡知不可攻,乃移駐信原。

宇文泰因歡軍入境,亦馳詣渭南,徵調諸州兵馬,急切未能召集,泰不堪久待,便欲進兵擊歡,諸將以寡不敵眾,請俟歡西進,再觀形勢。

泰正色道:「歡若得至長安,人情必且大震,今乘他遠來,兜頭迎擊,彼衰我銳,何患不勝!」遂下令軍中,就渭水架設浮橋,即日渡渭,直抵沙苑,與東魏軍相隔,只六十里。

諸將雖不敢違令,各有懼色,獨宇文深稱賀,並語泰道:「高歡鎮撫河北,甚得眾心,若據境自守,卻是難圖;今懸軍渡河,非眾所欲,彼無非為竇泰戰死,挾恨前來,這就是叫作忿兵,忿兵必敗。

今願假深一節,發王羆兵,截歡走路,前犄後角,使無遺類,怎得不賀?」

深有此智,不愧為宇文家兒。

泰乃遣穎昌公達奚武往覘歡軍。

武只率三騎潛往,改作東魏軍裝,日暮去營數百步,下馬潛聽,得敵軍號,夜間上馬歷營,與巡夜相似。

歡毫不備防,所有軍中情狀,俱被武窺悉,還營報泰。

泰正思進一逼一歡營,忽由偵騎報到,歡兵且至,泰又召集將佐,商議對敵的方法。

儀同三司李弼獻策道:「彼眾我寡,不可平地列陣,此東十里有渭曲,請先行據守為佳。」

泰亦稱善,便徙至渭曲,背水列營,令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將士皆埋伏葦中,聞鼓乃起。

待至日暮,歡軍乃至,望見西魏營內,偃旗息鼓,毫無聲響,營旁葦深土濘,不堪進一逼一。

歡亦防有伏兵,擬縱火焚葦,偏侯景進言道:「我軍大舉前來,應生擒黑獺,曉示百姓,若徒用火攻,就使將黑獺燒死,也是無名無望,不足示威!」歡將彭樂憤憤道:「我眾賊寡,百人擒一,亦尚有餘,要用什麼火攻計!」好好一條計策,徒被二人破壞。

歡乃麾兵直進,大眾爭前恐後,一湧而上,無復行列。

俄聞西魏營內,鼓聲驟震,蘆葦叢裡的伏兵,執戈齊起,來殺歡軍,趙貴從左衝入,李弼自右突進,把歡軍裂作數截,歡軍立即大亂。

李弼弟檦年少膽壯,隱身鞍甲中,躍馬陷陣,伺敵不防,露首出矛,左搠右刺,應手落馬。

歡軍爭噪道:「當避此小兒!」歡將彭樂使一性一善鬥,且帶著三分酒意,躍馬亂闖,好像猘尤一般。

既而殺得一性一起,把甲冑盡行卸去,一裸一體馳入宇文陣內,適遇西魏征虜將軍耿令貴,一槍挑來,不偏不倚,刺入樂胸。

樂忙用刀格開,腸已流一出,鮮血狂噴,他卻大吼一聲,拚死再戰。

旁有他將馳至,接住令貴廝殺,樂方得回馬出陣,納腸裹胸。

還欲返身殺入,怎奈各軍俱已敗還,連讓步都來不及,怎能再入敵陣?那後面亦鳴金收軍,只好隨眾退回。

宇文泰也不追趕,勒兵還營,各將都上前獻功。

泰見了李檦,顧語左右道:「出兵打仗,全靠膽壯,不必昂藏七尺,但看他年輕身矮,亦能殺賊哩!」語未畢,又見耿令貴入帳,甲裳盡赤。

泰又說道:「甲裳中有如許血跡,奮勇可知!」

遂一一記功,靜待犒賞。

各將士散歸本營,休息去訖。

那高歡奔回信原,尚欲收拾殘軍,再行決戰,使張華原巡視各營,照簿點兵,無人出應。

急忙還白道:「眾已散盡,各營皆空虛了!」歡尚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在側,便啟請道:「眾心離散,不可復用,宜速還河東為是!」遂命左右牽馬入帳,促歡上馬。

歡跨上馬鞍,尚未縱轡,由金用鞭拂馬,方才東馳。

到了河濱,驀聞後面人聲馬沸,震盪波流,料知有追兵到來,只好匆匆急渡。

偏偏船離岸遠,一時不能駛近,有許多將士情急逃生,躍馬入河,俱被流水漂去。

歡改乘橐駝就船,始得東渡。

共計喪失甲士八萬人,鎧仗十有八萬件。

宇文泰聞歡遁走,始督軍追至河上,遙望歡已過河,乃停軍不追。

可巧徵調各兵,陸續報到,都督李穆道:「高歡已經破膽,請速渡河追去,毋令漏網。」

泰歎道:「窮寇莫追,兵家至言,我軍已獲全勝,得意不宜再往了!」乃返至戰所,令每人種柳一株,留旌武功。

越日凱旋渭南,奏捷論功,李弼、趙貴以下,皆進爵增邑有差。

高歡還入晉一陽一,忿懣異常。

侯景亦憤然道:「黑獺新勝而驕,必不為備,願得一精一騎二萬,擒歸黑獺,報復前恨!」又來說大話了。

歡遲疑未決,入白婁妃,婁妃道:「果如景言,景豈尚有還理?得一黑獺,失一侯景,究有何利?」

歡乃罷議。

婁妃卻是知人。

高敖曹得歡敗耗,也解恆農圍,退保洛一陽一。

宇文泰自沙苑得勝,復欲圖洛,乃遣行台王季海,與獨孤信率步騎二萬,逕趨洛一陽一,又命洛州刺史李顯赴三荊,賀拔勝、李弼圍蒲阪。

蒲阪守將,為東魏秦州刺史薛崇禮,登陴力御。

別駕薛善,系崇禮族弟,密語崇禮道:「高歡有逐君大罪,善與兄忝列簪纓,世荷國恩,今大軍已臨,尚為高氏固守,一旦城陷,函首送長安,署為逆賊,死有餘愧,不如先行歸款,尚得自全!」崇禮嘿然不答,善竟與族人開城,迎納賀李等軍。

崇禮倉猝出走,中途被獲。

宇文泰聞捷馳至,賜薛善等五等封爵。

善固辭不受,崇禮為善從兄,因得宥死,不復加罪。

泰遂略定汾、絳二州。

獨孤信行至新安,高敖曹引兵北去,只留廣一陽一王元湛守洛一陽一。

湛無膽略,也棄城奔鄴,信遂得據金墉城。

東魏穎川長史賀若統,又執住刺史田迄,舉城降西魏軍。

梁州、滎一陽一、廣州,望風歸附。

東魏行台任祥,往攻穎川,為西魏大都督宇文貴擊敗,任祥奔還。

一陽一州刺史邢椿,被州將是雲寶刺死,亦奔降西魏軍。

西魏都督韋孝寬,復攻陷東魏豫州,河南諸州郡,多半沒入西魏。

東魏大行台侯景治兵虎牢,謀復河南諸州,韋孝寬等未免膽怯,又棄城遁去。

侯景出兵四略,奪還南汾、穎、豫、廣四州,遂邀同高敖曹,進圍金墉。

高歡亦率軍繼進,獨孤信飛報長安,請即濟師。

西魏主寶炬,正因洛一陽一得手,擬謁園陵,湊巧洛使告急,遂命尚書左僕射周惠達,輔太子欽守長安,自與宇文泰督軍東行,令李弼、達奚武為前驅,直達湝城。

日暮下寨,李弼登高遙望,遙見群鳥向西北飛來,便道:「天色已晚,鳥應歸棲,今尚西翔,必有賊軍前來,不可不防!」遂偕達奚武移屯孝水,遣人哨探,並令軍士取薪為備。

約過片刻,果有探馬入報,敵軍來了!弼即命部眾曳薪揚塵,鼓噪前進,敵騎不過千人,未測弼軍多寡,當即返奔。

弼麾軍追上,斫斃敵將一人,一將逃免,餘眾盡得俘獲,解送恆農。

看官道敵將為誰?一將叫作莫多婁貸文,已經被殺,一將就是可朱渾元,竟得逃脫。

敘筆矯變。

原來侯景聞西魏軍至,擬整兵待著,偏莫多婁貸文,不受景命,邀同可朱渾元,率千騎來襲西魏軍,剛被李弼偵覺,一場追擊,貸文喪命,元得幸還。

李弼待泰同進,共至?東,侯景撤圍引去。

泰率輕騎追至河上,景回馬佈陣,北據河橋,南倚邙山,與泰對仗。

兩軍交鋒,才及數合,景見泰執旗指揮,便拔箭射去,正中泰坐馬。

馬負創驚逸,不可羈勒,泰隨馬竄去,約經里許,竟為所掀,墜一落地上。

侯景瞧著,驟馬追來,泰身旁並無他人,只有都督李穆,緊緊隨著。

穆見侯景來追,手下約有百餘騎,孤身如何抵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佯用馬鞭扶泰背上,厲聲叱道:「籠東軍士,籠東系披一靡一之意。

爾主何在?乃尚留此,不急上馬,更待何時?」

好似曹阿瞞的急智。

景聽得此言,還疑自己看錯,停馬不追。

穆即以己馬授泰,與泰俱走,回入大營,調軍再進。

侯景方才回營,總道泰軍已去,不致復來,哪知西魏兵如潮湧至,不及列陣,竟被蹂一躪。

景撥馬遁去,部兵四散,獨高敖曹自恃勇悍,尚建著麾蓋,與泰角戰。

泰盡銳圍攻,殺得敖曹部下,七倒八歪。

敖曹仗著長槊,突出重圍,單騎走投河一陽一南城。

守將高永樂為歡從子,與敖曹有宿嫌,閉門不納。

敖曹潛匿橋下,追騎趨至,見有金帶浮出,競向橋下攢射。

敖曹自知不免,始奮首與語道:「來!來!好給汝開國公!」

說著,那頭顱已被人斫去。

強盜結果,應該如此。

高歡得報,如喪肝膽,召責永樂,加杖二百下。

追贈敖曹太師,兼大司馬太尉。

一面督率大軍,自往爭洛。

兩下相遇,彼此陣勢綿亙,首尾遠隔,從旦至未,戰至數十百合,氛霧四塞,莫能相知。

西魏左右翼獨孤信、趙貴等,戰並不利,又未知君相所在,弄得茫無頭緒,棄軍奔還。

此外各軍,當然潰散。

宇文泰尚在營中,亦覺保守不住,毀去營寨,奉主西歸,留儀同三司長孫子彥,守金墉城。

西魏將軍王思政,尚與東魏軍猛鬥,舉槊橫擊,一舉輒踣敵數人。

既而陷入敵陣,左右盡死,思政亦受創暈僕。

他平時出戰,嘗著破衣敝甲,敵人疑是末弁,由他倒地,不暇梟首,還有他將蔡祐,率親兵數十人,下馬步鬥,齊聲大呼,擊斃東魏兵甚多。

東魏兵四面繞集,圍至數十重,祐彎弓持滿,盤旋四射,發無不中,敵不敢近。

突有壯士數名,身穿厚甲,手執長刀,躍馬徑入,去祐騎僅三十步。

祐隨身只有一矢,左右勸祐速射,祐從容道:「我等一性一命,在此一矢,怎可虛發!」道言未絕,那來兵相距不遠,方把弓弦一扯,颼的一聲,正中來兵頭目,流血墜下,餘人卻退。

祐乘勢突出,徐徐引還,東魏兵不敢追一逼一,也收軍回營。

思政部將雷五安,失去主將,復至戰場尋覓一屍一首,可巧思政已蘇,即割衣裹創,扶他上馬,馳還恆農。

宇文泰已入恆農城,檢閱大將,尚少王思政、蔡祐二人,正在著急,見祐引軍回來。

祐字承先,泰即呼道:「承先得還,我無憂了!」再問及戰鬥情形,祐毫不言功。

最難得者在此,可為孟之反第二。

經部下替祐述明,泰益驚歎道:「承先有功不伐,真算是難得了!」未幾思政亦到,見他創痕纍纍,黯然泣下。

籠絡將士。

因授思政為東道行台,留鎮恆農,自奉寶炬還長安。

不料長安變亂,留守周惠連,偕太子欽出奔渭北,關中大擾。

這變亂的原因,是由留守兵少,前所虜東魏士卒,擁戴故將趙青雀,伺隙據城。

又有雍州刁民於伏德等,亦劫鹹一陽一太守慕容思慶,同時作亂。

西魏主寶炬,留駐閿鄉,由宇文泰入關討賊。

泰因士馬疲敝,不願速進,且謂青雀等烏合,不足為患,散騎常侍陸通進諫道:「蜂蠆有毒,不宜輕視!今軍雖疲乏,一精一銳尚多,加以明公聲威,麾軍壓賊,立可蕩平;若養癰貽患,轉非良策。」

泰即依議,整軍西人,父老見泰回師,且悲且喜,士女亦交相慶賀。

華州刺史宇文導,系泰從子,繼王羆後任,起兵襲鹹一陽一,斬思慶,擒伏德,渡渭會泰,同攻青雀。

青雀敗死,泰遣使至閿鄉報捷,迎駕入長安。

泰出屯華州。

東魏丞相高歡,進攻金墉,長孫子彥毀去城中室廬,開門潛遁,歡入城巡視,遍地已成瓦礫,索一性一將城砦毀去,但使洛州刺史王元軌鎮轄,自返晉一陽一。

是年冬季,西魏復遣將軍是雲寶,掩入洛一陽一,王元軌棄城東走,廣州亦為西魏將趙剛所陷,襄、廣以西,復為西魏有。

是時柔然復強,頭兵可汗阿那瓖,雄踞朔方。

見前文。

起初尚向魏稱臣,及魏已分裂,遂把臣字削去,通使東西,居中取利,先向東魏求婚,東魏許將宗女蘭陵公主,嫁與為妻。

柔然遂幫助東魏,侵擾西魏,宇文泰方有事東方,不遑北顧,也只好設法羈縻,餌以女色。

無非晦氣幾個宗女。

乃使中書舍人庫狄峙,北赴柔然,與議和親,頭兵可汗有弟塔寒,未曾婚娶,因向西魏求婦,西魏封舍人元翌女為化政公主,遣嫁了去。

但東西兩魏,雖都用著美人計,籠絡柔然,究竟東魏宗女,配與可汗,西魏宗女,不過一個可汗的弟一婦,兩邊權勢,相形見絀。

宇文泰特勸主子寶炬,納頭兵女為妃,再向柔然議婚,偏頭兵可汗,定欲納女為後,方肯如約。

泰不得已為廢後計,請寶炬割一愛一從權。

以女易女,卻還值得,只難為了乙弗後。

看官,試想寶炬已納乙弗氏為後,生男育女,已有數人,就是太子欽亦乙弗後所出。

後父瑗曾為兗州刺史,母為淮一陽一長公主,乃是孝文帝第四女,本來是閥閱名媛,更兼容德兼全,仁而且儉。

此次顧全大局,不得不游居別宮,後且自願為尼,削髮參禪。

乃令扶風王元孚至柔然迎女。

柔然送女南來,有車七百乘,馬萬匹,橐駝千頭。

行次黑鹽池,遇著鹵簿儀仗,來迎新後。

孚請柔然女正位南面,柔然女答道:「我未見汝主,尚是柔然女兒,汝國以南面為尊,我國卻尚東面,各守國俗便了。」

於是西魏儀仗,盡皆南向,柔然營幕,仍然東向。

及迎入長安,即行冊後禮。

後號郁久閭氏,年才十四,容貌端嚴,頗饒才識,只有一種大病,便是一個妒字。

她因廢後乙弗氏尚在都中,常有違言。

西魏主寶炬,取一悅新後,特遣次子戊為秦州刺史,奉母乙弗氏赴鎮。

母子入宮辭行,與寶炬相見,並皆泣下。

寶炬本無芥蒂,為勢所迫,勉強出此,此時觸起舊情,也淚下不止。

且密囑乙弗氏在外蓄髮,再圖後會。

乙弗氏母子,乃拜辭而去。

小子有詩歎道:

廢後原來事不經,況兼婦德足儀型;

如何迎入侏俐女,訣別妻孥泣帝庭!

光一陰一易過,倏忽經年,那柔然竟來犯邊。

究竟為著何因,待小子下回再表。

沙苑之役,為東西魏第一次大戰。

高歡發兵二十萬,渡河而西,當時已目無關中,幾視黑獺如囊中物,卒之渭曲交兵,遭人暗算,曹一操一之敗於赤壁,苻堅之敗於淝水,高歡之敗於沙苑,皆恃眾不整,出以輕心故耳。

厥後河東、河南,沒入西魏,莫多婁貸文以輕戰而死,高敖曹以輕敵而亡,輕躁者之不可行軍,固如此哉!洛一陽一再戰,宇文失利,一則因屢敗而懼;一則因屢勝而驕,甚矣用兵之不可不慎也。

若夫兩國相爭,結鄰為助,而柔然適得博漁人之利,智如黑獺,且勸寶炬廢舊迎新,納侏俐之女,逐上國之母,毋乃悖甚!況女德無極,婦怨無終,和親豈果足恃耶!識者於此,當亦以輕率譏之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