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遂將所得財物,分給將士,留常山王素鎮守統萬,自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

南北史演義

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

卻說魏主燾巡閱夏都,見他城高基厚,上逾十仞,下闊三十步,就是宮牆亦備極崇隆,內築台榭,統皆雕鏤刻畫,飾以綺繡,不禁喟然歎道:「蕞爾小一柄一,勞民費財,一至於此,怎得不亡呢!」可為後鑒。

遂將所得財物,分給將士,留常山王素鎮守統萬,自率眾還平城。

所有男一女俘虜,悉數帶歸。

夏太史令張淵、徐辯,頗有才學,仍命為太史令。

故晉將軍一毛一修之,前被夏擄,見第六回。

至是復為魏所俘,因他善解烹調,用為大官令。

夏後、夏妃,沒入掖庭。

夏公主數人,內有三女生成絕色,統是赫連勃勃所出,魏主燾召納後宮,迫令侍寢。

紅顏力弱,只好勉抱衾裯,輪流當夕,魏主特降恩加封,俱號貴人。

其父可名為丐,其女如何驟貴?尋且進冊赫連長女為繼後,這且不必細表。

惟魏主燾因奚斤在外,日久勞師,特召令北還。

斤上書答覆,力請添兵滅夏,乃命宗正娥清,太僕邱堆,率兵五千,進略關右,援應奚斤;復撥一精一兵萬人,馬三千匹,發往軍前。

赫連定聞統萬失守,更見魏兵日增,也奔往上邽,奚斤追趕不及,乃進軍安定,與娥清、邱堆合兵,擬再進取上邽。

偏是天氣不正,馬多疫死,營中亦漸漸乏糧,一時不便再進,但深壘自固,遣邱堆督課民間,勒令輸粟,士卒又四出劫掠,不設儆備。

夏主昌伺隙掩擊,殺敗邱堆。

堆收殘騎還安定城,夏兵又時至城下抄掠,令魏軍不得芻牧。

奚斤頗以為憂,監軍侍御史安頡道:「赫連昌輕率寡謀,往往自出挑戰,若伏兵掩擊,定可擒他。」

斤以糧少馬乏為辭,安頡道:「今日不戰,明日又不戰,糧愈少,馬愈乏,死在旦夕,還想破敵麼?」

斤尚欲靜守待援,頡知他無能,自與將軍尉眷密議,選騎以待。

果然夏主昌自來攻城,當先督陣,頡與尉眷縱騎殺出,奮力搏戰,適大風驟起,塵沙飛揚,魏兵乘風馳突,專向夏主前殺去。

夏主料不可敵,情急返奔,被頡策馬追上,槊傷夏主坐騎,夏主昌墜一落馬下,魏兵活捉而歸。

夏兵除死傷外,悉數遁去。

安頡、尉眷押夏主昌至平城,魏主燾卻優禮相待,唯爵會稽公,令居西宮門內。

昌儀容頗偉,又嫻騎射,為魏主所受一寵一,便將妹一子始平公主,給與為妻。

擄人一妻妹,卻以己妹償之,好算特別報酬。

且嘗與出獵逐鹿,深入山谷。

群臣恐昌有異心,一再進諫,魏主道:「天命有歸,何必顧慮!」仍暱待如初。

封安頡為建威將軍,兼西平公,尉眷為寧北將軍,兼漁一陽一公。

奚斤以功出偏裨,引為己恥,探得夏主弟赫連定,自上邽奔平涼,僭號稱帝,便繼三日軍糧,率兵擊定。

定設伏邀擊,大破魏軍,擒去奚斤,並及他將娥清、劉拔。

太僕邱堆,輸輜重至安定,聞斤等被擒,棄去輜重,還奔長安。

夏主定乘勝進一逼一,邱堆又棄城奔蒲阪。

魏主聞報,立命安頡往斬邱堆,代領部眾,控御夏兵。

且又欲督軍出討,會聞柔然寇邊,乃先擊柔然,星夜北驅,直抵栗水。

柔然酋長大檀,不及抵禦,自毀廬舍,倉皇西走,部落四散。

魏主分軍搜討,俘獲甚眾,進至涿邪山,懼有伏兵,乃引軍南歸。

大檀一蹶不振,憤悒而死。

子吳提嗣立,號敕連可汗,番語稱神聖為敕連,他亦自知衰弱,遣人至平城朝貢,向魏乞和。

魏主得休便休,許為北藩,北方已算征服了。

先是宋主義隆嗣位,曾遣使如魏修好,魏亦遣使報聘。

及魏主將伐柔然,正值魏使北歸,述宋主語,索還河南,否則將發兵攻取云云。

魏主大笑道:「龜鱉小豎,有何能為?我若不先滅蠕蠕,轉使腹背受敵了。

今日北征,他日南伐未遲!」崔浩又從旁慫恿,乃決計北行,果得征服柔然,馬到成功。

凱旋後,加授浩為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凡遇軍國大事,必先咨浩,然後施行。

宋元嘉七年春季,宋主義隆,特選甲卒五萬,命右將軍到彥之,安北將軍王仲德,兗州刺史竺靈秀,並為統領,泛舟入河。

使驍騎將軍段宏,率騎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劉德武,領兵萬人繼進,皇從弟長沙王劉義欣,即道憐長子。

統兵三萬,監督征討諸軍事,出鎮彭城。

先遣殿前將軍田奇使魏。

傳語魏主道:「河南是我宋地,故遣兵修復舊境,與河北無涉。」

魏主燾勃然道:「我生發未燥,已聞河南屬我,奈何前來相侵?必欲進軍,悉聽汝便,看汝能奪我河南否?」

遂遣奇返報,一面使群臣會議。

眾請出兵三萬,先發制人,並誅河北流民,絕宋嚮導。

獨崔浩進議道:「南方卑濕,入夏水漲,草木蒙密,地氣鬱蒸,容易生疫,不利行師;若彼果能北來,我正可以逸待勞,俟他疲倦,然後出擊,那時秋高馬肥,因敵取食,才不失為萬全計策呢!」魏主素來信浩,便按兵不發。

嗣由南方諸將,一再上表,乞派兵助守,並請就漳水造艦,為禦敵計,朝臣統是贊成。

更想出一法,謂宜署司馬楚之、魯軌、韓延之為將帥,使他招誘南人。

楚之等入魏分見上文。

崔浩又諫阻道:「楚之等為宋所忌,今聞我悉發一精一兵,大造舟艦,欲存立司馬氏,誅除劉宗,他必全國震駭,拚死來爭,我徒張虛聲,反召實害,豈非大謬!況楚之等皆纖利小才,止能招合無賴,斷不能成就大功,徒使我兵連禍結,有何益處!」見地原勝人一籌。

魏主未免躊躇,浩更援據天文,謂「南方舉兵,實犯歲忌,定必不利,我國盡可無憂!」

魏主不欲違眾,命造戰艦三千艘,調幽州以南戍兵,會集河上,且授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將軍,封琅琊王出屯穎川。

宋右將軍到彥之等,自淮入泗,適值淮水盛漲,逆流而上,每日止行十里,自孟夏至孟秋,始至須昌,未免沿途逗留,否則亦未必至此。

乃泝河西上。

到了碻磝,魏兵已撤戍北歸,再進滑台,也只留一空城,又趨向洛一陽一虎牢,統是城門大開,並無一個魏卒。

彥之大喜,命朱修之守滑台,尹沖守虎牢,杜冀守金墉,余軍入屯靈昌津,列守南岸,直抵潼關。

大眾統有歡容,惟王仲德有憂色,語諸將道:「諸君未識北土情偽,必墮狡計。

胡虜仁義不足,凶狡有餘,今斂戍北歸,併力完聚,待至天寒冰合,必將復來,豈不可慮?」

彥之等尚似信未信,說他多心。

是謂之愚。

才過月餘,天氣轉寒,魏主燾大舉南侵,令冠軍將軍安頡,督護諸軍,來擊彥之。

彥之遣裨將姚聳夫等,渡河接戰,哪裡擋得住魏軍,慌忙退還,麾下已十亡五六。

頡乘勝逾河,攻金墉城,城中乏糧,宋將杜冀南遁,城遂被陷。

洛一陽一已拔,又移軍攻虎牢。

守將尹沖,忙向彥之處求援。

彥之令裨將王蟠龍,率軍援應,行至七女津,被魏將杜超截擊,陣斬蟠龍。

尹沖聞援軍敗沒,便與滎一陽一太守崔模,迎降魏軍,虎牢又復失去。

彥之自魏兵南渡,畏縮得很,逐日退師,還保東平,且上表宋廷,請速派將添兵。

宋主義隆,命征南將軍檀道濟,都督征討諸軍事,出兵伐魏,魏亦續遣壽光侯叔孫建,汝一陰一公長孫道生,越河南下,接應安頡。

到彥之聞魏軍大至,道濟未來,不禁惶急異常,便欲引退,將軍垣護之貽書諫阻,謂宜令竺靈秀助守滑台,更督大軍進趨河北。

彥之怎肯聽從,且擬焚舟步走。

王仲德進言道:「洛一陽一既陷,虎牢自不能守,這是應有的事情;今我軍與虜相距,不下千里,滑台尚有強兵,若遽捨舟南走,士卒必散,愚意謂且引舟入濟,再定行止。」

彥之乃督率艦隊,自清河入濟南。

才至歷城,聞報魏兵追來,慌忙焚舟棄甲,登岸徒步,一溜風似的逃還彭城。

何不改姓為逃。

竺靈秀也棄了須昌,南奔湖陸,青、兗大震。

長沙王義欣誓眾戒嚴。

將佐恐魏兵大至,勸義欣委鎮還都,義欣慨然道:「天子命我鎮守彭城,義當與城存亡,奈何棄去?」

如君才不愧一義字。

遂堅持不動,人心稍定。

魏兵東至濟南,濟南城內,兵不滿千,太守蕭承之,用了一個空城計,開門以待。

魏人疑有伏兵,探望多時,始終不敢進城,相率退去。

叔孫建入攻河陸,竺靈秀棄軍遁走。

各敗報傳入宋都,宋主大怒,命誅靈秀,收擊到彥之、王仲德,下獄免官。

仲德似尚可貸。

遷垣護之為北高平太守,旌賞直言,並促檀道濟速救滑台。

道濟自清河進兵,為魏將叔孫建、長孫道生所拒,先後三十餘戰,多半得勝。

轉戰至歷城,被叔孫建等前後邀擊,焚去芻糧,遂不得進,魏將安頡、司馬楚之等,得併力攻滑台。

朱修之堅守數月,援絕糧空,甚至熏鼠為食,魏又使將軍王慧龍助攻,眼見得城池被陷、修之成擒。

檀道濟食盡引還,魏叔孫建得宋降卒,訊知道濟乏食還軍,即趨兵追趕。

將及宋軍,宋軍大懼,道濟卻不慌不忙,擇地下營,夜令軍士唱籌量沙,貯作數囤,用米少許,遮蓋囤上,擺列營前。

到了黎明,魏兵前哨探視,見米囤雜列,不勝驚訝,忙報知叔孫建。

叔孫建聞道濟有糧,還道是降卒妄言,喝令處斬,率騎士一逼一道濟營,道濟令軍士被甲隨著,自己白服乘輿,從容出來,向南徐走。

叔孫建疑為誘敵,不敢進擊,反且引退,道濟得全軍而回。

宋將中應推此人。

魏主已攻克河南,飭安頡旋師。

安頡系歸朱修之,魏主嘉他固守,拜為侍中,妻以宗女。

司馬楚之請再舉伐宋,魏主不許,召楚之為散騎常待,令王慧龍為滎一陽一太守。

慧龍在郡十年,農戰並修,聲威大著,宋主義隆,使人往魏,散佈謠言,但稱慧龍功高位下,積怨已久,有降宋背魏等情。

魏主不信,宋主復遣刺客呂玄伯,往刺慧龍。

玄伯詐為降人,投入滎一陽一,被慧龍搜出匕首,縱使南歸,且笑語道:「彼此各皆為主,我不怪汝!」玄伯感泣請留,慧龍竟留侍左右,待遇甚優。

後來慧龍病歿,玄伯代為守墓,終身不去,這也好算做豫讓第二了。

褒中寓貶。

且說夏主赫連定戰敗魏軍,擒住魏帥奚斤等,據有關中,聲勢復盛,嘗遣使至宋,約同攻魏,共分魏地。

魏主燾正擬出兵討夏,聞報大怒,遂親赴統萬城,進襲平涼,夏主方出居安定,引兵還救,途中遇魏將古弼,便即交戰。

古弼佯退,引夏主入伏中,殺得夏兵東倒西歪,斬首至數千級。

夏主走保鶉觚原,命餘眾結一方陣,抵禦魏兵。

魏將古弼縱兵環集,又由魏主遣將尉眷等,來助古弼。

兩軍相合,把鶉觚原圍住,截斷夏兵糧道,連樵汲都無路可通。

夏兵又饑又渴,馬亦乏草可食,沒奈何下鶉觚原,突圍出走。

夏主定從西面殺出,正遇魏將尉眷截住,一場死鬥,方得殺開一條血路,奔往上邽,所有夏主弟烏視拔禿骨,及公侯以下百餘人,一古腦兒被魏人擒去。

魏兵乘勝攻安定,夏將東平公乙鬥,竟棄了安定城,遁入長安,嗣復西奔上邽,往依赫連定去了。

那平涼城為魏主所攻,經旬未下,夏上谷公杜干,廣一陽一公度洛弧,嬰城固守,專望夏主定來援,魏主使赫連昌招降,亦不見從,乃掘塹營壘,督兵圍攻。

相持至一月有餘,杜乾等已是力盡,且聞夏主定敗奔上邽,無從得援,沒奈何開城出降。

魏將豆代田先驅入城,擄得夏宮中后妃,並在獄中擇出奚斤等人,送交魏主。

魏主大喜,入城安民,置酒高會,令豆代田就座左席,位出諸將上,並呼奚斤至前道:「全汝生命,賴有代田,汝宜膝行奉酒,方可報德。」

奚斤不敢違命,只好捧觴至代田前,屈膝奉飲。

代田起座接受,一飲而盡。

魏主又命將夏後釋縛,喚她侑宴,令就代田處斟酒。

代田見她低眉半蹙,淚眼微紅,一種嬌愁態度,令人暗暗生憐,便起稟魏主道:「她也是一個主母,望陛下稍稍顧全!」魏主微笑道:「你一愛一她麼,我便把她賜你便了。」

代田喜出望外,出座拜謝,及酒闌席散,便將夏後領去,享受美人滋味,越宿又接到詔敕,晉封井陘侯,加散騎常侍右衛將軍,既邀艷福,復沐一寵一榮,真個是喜氣重重,得未曾有了。

只難為了赫連定,叫他作元緒公。

平涼既下,長安一帶,復為魏有,魏主留巴東公延普鎮安定,鎮西將軍王斤鎮長安,自率各軍還平城。

那夏主定僅保上邽,所有故土,多半失去,自思東隅難復,不如改辟西境,還可取彼償此,再振雄圖。

當時隴西有西秦國,系鮮卑種族,初屬苻秦,苻秦敗亡,乞伏國仁,據有涼州、臨洮、河州,自稱大單于,領秦、河二州牧。

國仁死,弟乾歸嗣,盡有隴西地,始稱秦王,歷史上號為西秦。

乾歸為兄子公府所弒,公府復為乾歸子熾磐所殺,熾磐併吞南涼禿髮氏,禿髮辱檀為西秦所滅事見晉史。

拓地益廣。

傳子暮末,屢與北涼戰爭,師財勞匱,眾叛親離。

暮末不得已向魏乞降,魏遣將往迎暮末,暮末焚城邑,毀寶器,率部民萬五千人東行。

道出上邽,正值夏主定有心西略,便出兵邀擊。

暮末不敢爭鋒,退保南安,夏主定令叔父韋伐,驅兵進一逼一,即將南安城圍住。

城中無糧可依,人自相食,秦侍中出連輔政,乞伏國祚及吏部尚書乞伏跋跋,逾城奔夏。

暮末窘急萬狀,只好面縛輿櫬,出城請降。

夏將韋伐,把暮末送至上邽,又將乞伏氏宗族五百餘人,悉數擒獻,當被夏主定嚴刑屠戮,殺得一個不留。

危亡在即,還要如此慘虐,安得不自速其死!按驅秦民十餘萬口,自治城渡河,欲奪北涼疆土,作為根據。

不意吐谷渾吐讀如突,谷讀如欲。

王慕瑰,驟發勁騎三萬人,前來襲擊,頓令這癡心妄想的赫連定,從此了結,一命嗚呼。

吐谷渾也是鮮卑支派,遠祖名叫谷吐渾,為晉初鮮卑都督慕容廆庶兄,舊居遼西。

遷往一陰一山,再傳至孫葉延,頗好學問,用王父字為氏,故國號吐谷渾。

又三傳至阿豺,據有並、氐、羌地方數千里,自稱驍騎將軍沙州刺史。

宋景平初年,通使江南,進獻方物,宋少帝封為澆河公,未及拜受。

至宋主義隆入嗣,始受冊命。

阿豺有子二十人,臨死時,命諸子各獻一箭,共得二十支。

又召母弟慕利延入帳,令他取折一箭,應手而斷,更命把十九箭總作一束,再使取折,慕利延費盡腕力,不損分毫。

阿豺顧語子弟道:「汝等可共視此箭,孤單易折,眾厚難摧,願汝等戮力同心,保全社稷!」至理名言,不可勿視。

言訖即逝。

弟慕瑰嗣立,奉表至宋,宋封為隴西公,慕瑰又遣使通魏,魏亦封為大將軍。

至是聞夏主西來,遂遣慕利延等率騎三萬,沿河截擊,乘著夏兵半濟,奮殺過去。

夏兵大半溺死,夏主定拖泥帶水,登岸飛逃,偏被敵騎逾河追至,七手八腳,把他拖去。

當下置入囚車,獻與慕瑰,慕瑰又遣侍郎謝太寧,押定送魏。

魏主燾即令斬定,且嘉獎慕瑰,加封為西秦王。

既而赫連昌亦叛魏西走,為河西軍將格斃,並收捕赫連昌子弟,一併誅夷。

夏傳三主而亡,勃勃子孫,被誅殆盡。

小子有詩歎道:

虎父不能生虎子,平城流血幾成川。

夏已滅亡,上邽為氐王所據,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軍事,且發兵進窺漢中,與宋構釁。

欲知詳情,俟下卷說明。

宋主欲規復河南,何不先用檀道濟,而乃命怯懦無能之庸帥,僥倖一試,癡望成功?魏兵之不戰而退,明明是欲取泵與之謀,臂如鷙鳥搏食,必先斂翼,然後一往無前。

王仲德雖尚能料事,顧亦徒托空言,未嘗預備。

至於魏兵再下,宋師屢敗,始用檀道濟以援應之,晚矣!道濟之唱籌量沙,古今傳為奇計,但只能卻敵,不能破敵,大好中州,終淪左衽,嗟何及耶!赫連兄弟,先後就擒,男作俘囚,女作妾媵,未始非勃勃殘惡之報。

赫連定已經授首,赫連昌尚屬倖存,受魏封爵,娶魏公主,假令安分守己,不生異圖,則赫連氏何至無後?乃復叛魏西走,卒至全族誅夷,凶人之後,其果無噍類也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