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昕誘勸桃棒歸梁,使率所部襲殺王偉、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

南北史演義

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

卻說臨川太守陳昕,前曾出戍採石,為景所擒,景囚諸帳下,令一黨一徒范桃棒監守。

昕誘勸桃棒歸梁,使率所部襲殺王偉、宋子仙等,桃棒頗也動心,縱昕出囚,令他縋城入報,願為外援。

梁主大喜,敕鐫銀券賜桃棒,俟侯景平定,即封桃棒為河南王。

獨太子綱疑他有詐,不肯輕信。

小心過甚,亦覺誤事。

昕出城還報桃棒,桃棒又使昕入啟,請開城納降。

太子綱終以為疑,不肯開門。

俄而桃棒事洩,為景所殺。

聽尚未知桃棒遇害,仍出城赴侯景營,景把昕拘住,一逼一令射書城中,詐稱桃棒來降,好乘勢入城。

昕不肯從,反痛詈侯景,也被殺死。

不沒昕忠。

景乃射書入城,招降罪奴。

朱異家有奴僕,縋城降景,景即授他儀同三司,奴乘良馬,著錦袍,往來城下,且行且詬道:「朱異,朱異,汝做官至四五十年,才得一中領軍,我方降侯王,便已儀同三司了。」

於是群奴陸續偷出,趨降景營,共計千數。

景一一厚撫,配入軍伍。

奴隸何知忠義,統皆感激私恩,願為效死。

景初至建康,軍令頗嚴,不許侵擾,及攻城不下,人心漸散,仰食石頭常乎諸倉,又將告罄,不得已縱兵掠民,無論金帛菽粟,並盡情劫奪。

百姓流離蕩析,無從得食,甚至升米萬錢,多半餓死溝壑。

正德太子見理鎮守東府,素一性一貪險,夜與群盜出掠大桁,中矢竟死。

梁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移檄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史岳一陽一王察,江州刺史當一陽一公大心,大器弟。

郢州刺史南平王恪,梁主侄,即蕭偉子。

使發兵勤王,自督兵三萬人,由江陵出發,向東進行。

就是邵陵王綸,前曾督師出都,行至鍾離,聞侯景已渡採石,乃還軍入援。

渡江遇風,人馬溺斃不少。

綸率步騎三萬,從京口西上,前譙川刺史趙伯超,在綸麾下,因即獻議道:「若從黃城大路進行,恐與賊遇,不如徑指鍾山,突據廣漠門,出賊不意,圍城當可立解了!」綸依伯超言,由黃城進兵,夜行失道,迂迴二十餘里,詰旦始立營蔣山。

景正分兵至江,防遏綸軍,不意綸軍猝至,也覺惶駭,遂送所掠婦女玉帛,貯石頭城,更分兵三路攻綸。

綸擊破景軍,景退至覆舟山北,招集敗軍,倚山列營。

綸進一逼一玄武湖,與景對壘,相持不戰。

到了日暮,景收軍徐退。

安南侯蕭駿,懿孫。

疑景怯走,即率壯士追趕,不料景麾眾還攻,駿不能敵,敗奔綸營。

趙伯超見景眾殺來,望塵先遁,諸軍俱相顧驚潰,綸率余兵千人,奔入天保寺。

景縱火燒寺,綸復遁往朱方。

時值隆冬,冰雪盈途,士卒四處竄散,多半凍斃。

西豐公大春,大器弟。

及前司馬莊邱慧,軍將霍俊,不及逃避,均為所擒,輜重亦被景奪去。

邵陵一路敗退。

景將大春等推至城下,脅令紿城中守卒,只說邵陵王已死軍中。

偏霍俊不肯從景,朗聲呼道:「邵陵王稍稍失利,已全軍還京口,城中但堅守待著,援兵即至。」

說至此,景眾用刀擊俊背,俊辭色益厲。

景尚憐他忠義,不忍加害,那偽皇帝蕭正德,獨不肯放鬆,竟將俊殺死。

比強盜更凶。

是日晚間,鄱一陽一王范遣世子嗣與裴之高,及建安太守趙鳳舉,各將兵入援,駐營蔡洲。

封山侯蕭正表本受命為北道都督,偏與景暗中勾通,受偽封為南郡王,兼南兗州刺史,正表系正德弟,無怪他與兄同逆。

統軍萬人,立柵歐一陽一,佯言將入援都城,實是阻截上流援軍,一面誘廣陵令劉詢,使燒城為應。

詢轉告南兗州刺史南康王會理,見五十八回。

會理使詢領步騎千人,夜襲正表,攻入歐一陽一營柵。

正表敗走鍾離,詢取得正表軍糧,返就會理,再行部署,為勤王計。

侯景聞正表敗還,恐援軍四集,索一性一大舉攻城,就台城東西兩面,高築土山,臨城攻撲,城中亦隨築土山,與他相持。

會大雨傾盆,城內土山驟崩,景乘隙登城,與守卒城上鏖鬥,兩邊死了多人,景眾不退。

羊侃忙令兵士爭拋火炬,亂燒景眾,又在城內築壘為防,景眾乃退。

侃因連日憂勞,竟至遘疾,疾且日劇,旋即告終。

城中所恃惟侃,侃既謝世,人心益震。

幸有材官吳景,素有巧思,善制守具,隨宜抵禦。

右衛將軍柳津,潛鑿地道,出挖城外土山,景未及豫防,土山猝倒,賊眾壓死甚多。

嗣是棄去土山,自一焚攻具,另決玄武湖水,灌入台城,闕前皆為洪流,勢甚岌岌。

適衡州刺史韋粲募兵五千,兼道赴援。

司州刺史柳仲禮亦率步騎萬餘人至橫江,與粲相會。

裴之高亦自蔡洲渡江,接應仲禮。

粲正推仲禮為大都督,偏之高自命先進,負氣不服。

粲單舸至之高營,當面譙讓道:「今兩宮危迫,猾寇滔天,惟柳司州久鎮邊疆,名足駭賊,所以粲等奉為主帥。

公為梁臣,應以滅賊為期,不宜意氣用事,必欲立異,咎將歸公,公亦何苦受人唾罵呢!」之高乃垂涕致謝,便決推仲禮統軍,集眾十萬,沿淮列柵,與景爭鋒。

景亦在淮水北岸,列柵自固,且因之高弟侄子孫俱在東府,令部眾搜捕至營,驅列陣前,後面擺著刀鋸鼎鑊,遙呼之高道:「裴公不降,即烹他弟侄子孫!」之高從容自若,反令弓一弩一手注射己子。

再發不中,景乃撤回。

仲禮入韋粲營,部分眾軍擇地據守,令粲往扼青塘。

粲說道:「青塘當石頭城要衝,賊必來爭,粲義無可諉,但恐所部寡弱,奈何!」仲禮道:「青塘要地,非兄不可,若嫌兵少,當撥軍相助。」

乃使直閤將軍劉叔胤助粲。

時已年暮,粲不敢逗留,便即啟行。

太清三年元旦,大霧漫天,不辨南北,粲軍迷路迂行,及到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就,景即率銳卒掩入,劉叔胤遁去,粲將鄭逸戰敗,自相蹴踏,全營大亂。

左右牽粲避賊,粲兀立不動,叱子弟力戰,究竟寡不敵眾,血戰未幾。

粲弟助警構,從弟昂及子尼,陸續殉難,粲亦身受重傷,嘔血畢命。

一門忠義,足表千秋。

仲禮方徙營大桁,早起就食,聞粲死耗,投箸起座,披甲上馬。

麾眾至青塘,掩擊景軍。

景軍敗退,仲禮挺槊追景,相去咫尺。

忽來了賊將支伯仁,從旁面驟斫一刀,適中仲禮左肩,仲禮慌忙閃避,已是不及,馬又倒退數步,陷入淖中。

賊眾環刺仲禮,虧得仲禮騎將郭山石,力救仲禮,殺退賊眾,仲禮才得走歸,經此一戰,景不敢復渡南岸,仲禮亦索然氣餒,不敢再言戰事了。

血氣之勇,不足濟事,仲禮各軍,又復退卻。

邵陵王綸,再會同東揚州刺史臨城公大連等,進駐桁南,亦推仲禮為大都督,湘東王世子方,及假節總督王僧辯,並至都下。

台城被困多日,內外不通,就是援軍音信,也無從遞入。

城中官民,共詬朱異,異慚憤成疾,因即致死。

大是幸事。

梁主還很加痛惜,特贈異為尚書右僕射,大眾益視為恨事。

太子綱遷居永福省,募人獻計,使達援軍音問。

有小吏羊車兒進策,請作紙鳶系敕,順風遙放,冀達眾軍,太子恰也依議。

偏紙鳶放出城外,被賊射下,仍不得達。

已而鄱一陽一王世子嗣,募人送啟入城,部吏李朗,想出一條苦肉計,先受鞭撲,佯為得罪,往降景營,因得伺隙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鼓噪一時。

也欠鎮定。

梁主授朗為直閤將軍,賜金遣還。

朗乘夜出城,從鍾山後繞道歸營,宵行晝伏,積日乃達。

於是鄱一陽一世子嗣,湘東世子方,徵集各軍,相繼渡淮,攻毀東府前柵,景眾少退。

各援軍立營青溪,再擬進攻。

可巧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引兵五千人來援。

文皎驍勇善鬥,與遷仕驅兵獨進,所向披一靡一,及抵菰首橋東,景將宋子仙用埋伏計,誘文皎陷入伏中,四面圍集,畢竟雙手不敵四拳,任你文皎如何勇力,怎禁得悍賊環攻,戰了半日,力竭身亡。

遷仕逃命要緊,管不及文皎生死,便即遁回。

各軍聞文皎戰死,又復奪氣,再加柳仲禮自懲前轍,不肯再進,待遇各將,又傲慢不情。

邵陵王綸每日候門,常被拒絕,坐是彼此離心,不願再進。

數路援軍,並皆失勢。

那侯景卻也戒懼,更因士卒饑餒,無從掠食,未免加憂。

王偉又獻策道:「今台城不可猝拔,援軍日盛,我軍乏食,何弗佯與求和,為緩兵計,俟他內外懈怠,一舉攻入,方可得志。」

景連聲稱善,遂遣將任約、於子悅二人,至城下跪伏,拜表求和,請賜還原鎮。

太子綱以城中窮困,入白梁主,勸許和議,梁主勃然道:「和不如死!」此語尚有見地。

太子固請道:「都城久困,援軍怯戰,不如暫且許和,再作後圖。」

梁主躊躇多時,方囁嚅道:「隨汝自謀,勿令取笑千載!」太子乃承製許和。

景乞割江右四州地,並求宣城王大器出送,然後退兵。

中領軍傅岐固爭道:「怎有賊起兵犯闕,尚與許和?這不過欲卻援軍,借此給我,戎狄獸心,必不可信!且宣城王系皇室塚孫,國脈所關,豈可輕出!」誠然!誠然!梁主乃命大器弟石城公大款為侍中,出質景營,並敕諸軍不得復進。

敕文中有善兵不戰,止戈為武兩語。

墮賊狡計,還想虛詞粉飾。

授侯景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諸軍事,領豫州牧,仍封河南王。

設壇西華門外,遣僕射王克,吏部郎蕭瑳,與景將任約、於子悅、王偉等,登壇為盟。

又令右衛將軍柳津,出西華門,與侯景遙遙相對,歃血為誓。

一方面是專望解圍,情真語摯,一方面是但知行詐,口是心非。

兩下裡盟誓既畢,總道景遵約撤兵,哪知他仍然圍住,托詞無船,不能還渡。

嗣又遣大款還台,復求宣城王出送,種種刁難,無非是設詞遲宕。

會南康王會理等至馬邛州,景復表請勒歸會理。

太子綱不得不從,飭會理退屯江潭苑。

已而復稱永安侯蕭確,及直閤將軍趙威方,截臣歸路,請即召入以便西還。

有詔授確為廣州刺史,威方為盱眙太守,即日入覲。

確為邵陵王綸次子,固辭不入。

邵陵王綸泣語確道:「圍城既久,主上憂危,不得已從景所請,遣歸賊眾,汝宜遵敕入朝,奈何拒命?」

確亦泣語道:「侯景雖雲欲去,仍然長圍不解,情跡可知。

召確入城,究屬何益?」

未幾由朝使出城,一再征確,確尚不肯入。

綸不禁怒起,喝令斬確,確乃流涕入城。

城中糧食將盡,御廚中蔬菜亦絕,梁主時常蔬食,至是乃食雞子。

綸獻入雞子數百枚,由梁主親自檢點,欷歔不已。

湘東王繹,駐兵武城,河東王譽,駐軍青草湖,桂一陽一王慥,駐軍西峽口,慥系蕭懿子。

皆觀望不前。

湘東參軍蕭賁屢請進兵,為繹所恨。

及得梁主和詔,賁仍執前議,竟被殺死。

侯景聞援師已怠,並將東府米運入石頭,遂有意敗盟。

偽皇帝正德及左丞王偉,更從旁慫恿,景乃決計背約,臚陳梁主十失,上啟梁廷。

略云:

陛下與高氏通和,歲逾一紀,舟車往復,相望道路,必將分災卹患,同休等戚,寧可納臣一介之服,貪臣汝、穎之地,便絕好河北,檄詈高澄。

聘使未歸,陷之虎口,揚兵擊鼓,侵一逼一彭宋,天下寧有萬乘之主,見利忘義若此!其失一也!第一條即使梁主愧死。

臣與高澄既有仇憾,義不同國,歸身有道,陛下授以上將,任以專征。

臣受命不辭,實思報效,方欲蕩滌夷氛,一匡宇內,乃陛下始信終疑,欲分臣功,使臣擊河北,自舉徐方。

遣庸懦之貞一陽一,任驕貪之胡趙,才見旗鼓,鳥散魚潰,慕容紹宗,席捲渦一陽一,諸鎮一靡一不棄甲,疾雷不及掩耳,散地不可固全,使臣狼狽失據,妻子為戮,斯實陛下負臣之深。

其失二也。

梁主任將非人,反令叛賊借口。

臣退保淮南,方欲收合餘燼,剋申後戰,封韓山即寒山。

之一屍一,雪渦一陽一之恥,陛下喪其一精一魄,無復守氣,便信貞一陽一謬啟,復請通和。

臣屢表諫阻,終不見從,反覆若此,童子猶且羞之,況在人君!其失三也。

畏懦逗留,軍有常法,貞一陽一精一甲數萬,不能拒抗敵國,反受囚執,以帝之猶子,而面縛虜庭,實宜絕其屬籍,以釁征鼓,陛下曾不追責,憫其苟存,欲以微臣相貿易,人君之道,可如是乎?其失四也。

懸瓠大藩,古稱汝穎,臣舉州內附,而羊鴉仁無故棄之,棄之者不聞加罪,得之者未見加功。

其失五也。

臣渦一陽一退縮,非戰之罪,實由陛下君臣,相與見誤,乃還壽春,曾無悔色,祗奉朝廷。

鴉仁自知棄州,內懷慚懼,遂啟臣欲反;欲反當有形跡,何所征驗,誣陷乃爾。

陛下曾無辨究,默然信納,豈有誣人莫大之罪,而可比肩事主者乎?其失六也。

此條實含血噴人。

趙伯超拔自無能,任居方伯,惟漁獵百姓,行貨權幸。

朱異之徒,積受金貝,遂擬胡、趙為關、張,胡指貴孫,上文胡趙同此。

誣掩天聽,謂為真實。

韓山之役,女一妓一自隨,才聞敵鼓,與妾俱逝,不待貞一陽一,故只輪莫返。

論其此罪,應誅九族,而納賄中人,還處州任。

伯超無罪,臣功何論?賞罰無章,何以為國?其失七也。

臣御下素嚴,無所侵物,關市徵稅,鹹悉停原,壽一陽一之民,無不慰悅。

乃裴之悌等助戍在彼,憚臣檢制,無故遁歸,又啟臣欲反。

陛下不責其違命離鎮,反受其浸一潤之譖,處臣如此,使何地自安?其失八也。

此條未見上文,借景啟中補入。

臣雖才愧古人,頗無遺策,及委贄陛下,罄竭忠規,每有陳奏,恆被抑遏。

朱異專斷軍旅,周石珍總一屍一兵仗,陸驗、徐驎,典司谷帛,皆明言求貨,非賂不行。

臣無賄於中,故常遭抑責。

其失九也。

鄱一陽一之鎮合肥,與臣鄰接,臣推以皇枝,每相祗敬。

而嗣王無端疑忌,臣有使命,必加彈射,或聲言臣反,或啟臣纖介,招攜當須以禮,忠烈何以堪此!其失十也。

此條又是誣罔。

其餘條目,且不勝陳。

臣心直辭戇,有忤龍鱗,遂發嚴詔,便見討襲。

昔重華純孝,猶逃凶父之杖,趙盾忠賢,不討殺君之賊,臣何親何罪,而能坐受殲夷?韓信雄桀,亡項霸漢,末為女子所烹,方悔蒯通之說。

臣每覽書傳,心竊笑之,豈容遵彼覆車,而快陛下佞臣之手哉!是以興晉一陽一之甲,亂長江而並濟,願得升赤墀,踐文石,口陳枉直,指畫臧否,誅君側之惡臣,清國朝之秕政,然後還守藩翰,以保臣節,實臣之至願也。

謹此啟聞。

看官,你想梁主衍見了此啟,怎得不慚憤交並?便於三月朔日,就太極殿前設壇,禱告天地,說是侯景背盟,不可不討。

恐天地亦不肯多管。

一面舉烽征軍,再擬交兵。

先是閉城拒賊,城中男一女共十餘萬,士卒約二萬餘人,被圍既久,十死八九,乘城不滿四千人,類皆羸餓。

驀聞侯景負約,當然大懼,惟日望外援。

柳仲禮專聚一妓一妾,置酒作樂,不許諸將出戰,乃父即右衛將軍柳津,登城呼仲禮道:「汝君父日坐圍城,汝尚不肯竭力,試想百歲以後,將目汝為何如人?」

仲禮面色如常,毫不介意。

邵陵王綸亦頓兵不戰。

安南侯蕭駿向綸進言道:「城危至此,尚坐視不救,倘有不測,殿下有何顏再立人世?今宜分軍為三道,出賊不意,當可卻賊!」綸終不聽。

南康王會理與羊鴉仁、趙伯超等,進營東府城北,約在夜間渡軍。

鴉仁違約不至,景已令宋子仙攻擊會理。

會理營尚未就,軍士驚亂,伯超先遁,會理支持不住,便即退走,戰死溺死,約五千人。

景聚首城下,指示守軍,城中益懼。

景督兵攻城,晝夜不息,邵陵世子堅,屯太一陽一門,終日蒱飲,不恤吏士。

書佐董勳華、白曇朗等,夜引景眾登城,永安侯確,力戰不能卻,乃排闥入宮,報知梁主道:「城被陷了!」梁主衍尚安臥不動,喟然歎道:

「我得我失,亦復何恨!」復顧語確道:「速去語汝父,勿以二宮為念!」確方欲趨出,又由梁主申命,使確慰勞外軍。

確奉命去訖。

俄而景左丞王偉入殿奉謁,拜呈景啟,無非說是一奸一佞所蔽,因領眾入朝,驚動聖躬,特詣闕謝罪。

梁主便問道:「侯景何在?汝可為我召來!」偉乃出殺報景,景竟引甲士五百人,昂然入見。

既至殿前,望見儀衛森嚴,也不禁三分膽怯,因跪就殿階,叩首如儀。

典儀引就三公座上,梁主正容語景道:「卿在軍日久,曾勞苦否?」

景不敢仰視,汗涔一涔下。

賊膽心虛。

梁主又道:「卿何州人,乃敢至此?妻子尚在北方麼?」

景仍不敢對,景將任約在側,代景答道:「臣景妻子,皆為高氏所屠,只有一身歸服陛下。」

梁主復道:「卿既忠事我朝,應即約束軍士,不得一騷一擾。」

景應諾而出,復至永福省謁見太子,太子亦無懼容。

侍衛統皆駭散,惟中庶子徐摛,通事舍人殷不害在側。

摛朗聲道:「侯王來,當禮謁東宮!」景乃下拜。

太子與言,景亦不能答。

既而退出,自語同一黨一道:「我嘗跨鞍對陣,矢刃交下,了無懼意;今見蕭公,使人自懾,豈非天威難犯,我不便再見兩宮了!」隨即縱兵入宮,脅逐兩宮侍衛,劫掠乘輿服御,及宮女若干人。

又收朝士王侯,送永福省,使王偉守武德殿,於子悅屯太極殿東堂,矯詔大赦,自加大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小子有詩歎道:

亂賊猖狂反許和,癡心還望戢干戈;

推原禍始由貪利,後悔難追可奈何!

嗣又遣石城公大款,繼著敕文,解散援軍。

欲知援軍是否遵敕,請看官續閱下回。

台城被困,各軍之入援者,大都庸懦無能,才不足而志亦不專。

邵陵一敗而即潰,湘東一奮而即衰,目睹君父之危難,且偷生畏死,未肯赴義,遑問他人!獨韋粲戰死青塘,樊文皎戰死菰首橋,功雖未成,忠則過之。

而韋粲之死事尤烈。

柳仲禮、裴之高,皆經粲激厲而來,之高雖為國忘家,卒未聞有血戰之役,仲禮鼓勇追賊,亦頗壯往,乃以左肩之受傷,遂致怯戰,以視粲之視死如歸,甘與子弟同殉,其相去為何如耶!若侯景之稱戈犯闕,明明為一叛賊,與賊許和,敕止援軍,是延賊入門,又自絕其外援也。

梁主亦知和不如死,乃胸無主宰,始明終昧,卒致墮入賊計,台城陷而正容語景,果何益耶?我得我失,死復何恨,徒付諸一歎而已,而梁亡矣。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