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義》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堰北築一小城,四周掘塹,使數千人入城居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北史演義》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

南北史演義

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

卻說齊豫州刺史垣崇祖聞魏兵大至,即設一巧計,命在壽一陽一城西北,疊土成堰,障住肥水。

堰北築一小城,四周掘塹,使數千人入城居守。

將佐統言城小無益,不足阻寇,崇祖笑曰:「我設此城,無非為誘敵起見,虜騎遠來,驟見城小,必以為一舉可拔,悉力盡飽,謀破我堰,我決堰縱水,淹彼不備,就使不盡淹沒,也要漂流不少。

銳氣一挫,自然遁去了!」原是好計。

將佐等方無異言。

果然魏兵一至,即攻小城。

崇祖自往督御,坐著肩輿,從容登城。

魏兵舉首仰望,但見他冠服雍容,不穿甲冑,首戴白紗帽,身著白絳袍,好似平居無事一般。

大眾很是驚訝,惟自恃人多勢旺,也不管他甚麼態度,當即蚊附攻城。

不意澎湃一聲,大水驟至,城下一片汪洋,害得魏兵無從立足,慌忙倒退。

怎奈前隊兵士,被後隊擠住,一時不能速走,那流水最是無情,霎時間淹去人馬,已達千數,餘眾拚命奔逃,也已拖泥帶水,狼狽不堪。

這一場的挫敗,把魏兵一股銳氣,銷磨了一大半。

崇祖仍將肥堰築好,還駐壽一陽一,一面派兵往朐山,令他埋伏城外,與城中相呼應,防敵往攻。

魏將梁郡王嘉,心果未死,移師往攻朐山,甫至城下,伏兵齊起,與守卒內外夾擊,又殺傷魏兵千餘。

梁郡王嘉,只好麾眾北走,退出豫州境外去了。

先是崇祖在淮上,謁見齊主蕭道成,便自比韓信、白起,眾皆未信。

及捷報入都,齊主語朝臣道:「我原料他力能制虜,今果如是,真是朕的韓、白呢!」可惜是為汝爪牙,終累盛名。

遂進官都督,號平西將軍,增封千五百戶。

崇祖聞陳顯達、李安民等,得增給軍儀,因也上表請求,隨即奉到朝廷敕書,謂卿才如韓、白,比眾不同,今特賜給鼓吹一部,崇祖拜受。

又恐魏騎轉寇淮北,奏徙下蔡城至淮東。

是年夏季,魏兵果欲攻下蔡,既聞內徙,乃聲言當平除故城。

崇祖麾下諸將佐,慮虜騎設戍故城,崇祖道:「下蔡距鎮甚近,虜豈敢立戍,不過欲平城示威罷了。

我當率眾往擊,休使輕視!」遂率眾渡淮。

正值魏兵毀掘城址,便驅兵殺將過去,嚇得魏兵棄去器械,匆匆退走。

崇祖趁勢奮擊,追奔數十里,殺獲數千人,到了日暮,才收軍回城。

垣氏威名,從此遠震。

越年,魏兵復侵齊淮一陽一,軍將成買,拒守甬城。

齊遣將軍李安民、周盤龍等,領兵往援,買亦出城與戰。

魏兵分頭抵敵,很是厲害,買竟戰死。

李安民、周盤龍等與魏兵相持,未分勝負。

那魏兵已戰勝買軍,併力來圍李、周兩人,盤龍子奉叔,率壯士二百人,突入魏兵陣內,又被魏兵圍住,或言奉叔陷歿,惹得盤龍一性一起,躍馬奮槊,殺入魏陣,所向披一靡一。

奉叔乘隙殺出,聞知乃父陷入,復轉身殺進,救父盤龍。

父子兩騎縈擾,十蕩十決,得將魏兵擊退。

李安民驅軍追上,力破魏兵,魏兵約有數萬,四散奔逃,乃不敢再窺齊境。

劉昶亦打消前念,還居平城。

既而齊遣參軍車僧朗,至魏行聘,魏主宏問僧朗道:「齊輔宋日淺,何遽登大位?」

僧朗答道:「唐、虞登庸,身陟元後,魏、晉匡輔,貽厥子孫,這都是因時制宜,不容相提並論呢。」

魏主卻也不加辯駁,惟賜宴時,尚有宋使一人,因蕭齊篡宋,留住魏都,至是也召入列宴,位置在僧朗上首。

僧朗不肯就席,宋使出言詬詈,頓時惱動僧朗,拂衣趨出,仍就客館俟命。

劉昶袒護宋使,一陰一使人刺殺僧朗,魏主宏頗不直劉昶,厚贐喪儀,送櫬南歸,並遣還宋使。

齊主道成,尚欲整兵北伐,只因年將花甲,筋力就衰。

有時且患疾病,未免力不從心。

好容易過了四年,褚淵已進任司徒,豫章王嶷,進位司空,兼驃騎大將軍,領揚州刺史,臨川王映為前將軍,領荊州刺史,長沙王晃為後將軍,兼護軍將軍,南郡王長懋為南徐州刺史,安成王暠為江州刺史,召還江州刺史王延之,令為右光祿大夫。

未幾疾病交作,醫治罔效,甚且沉重。

自知不起,乃召司徒褚淵,左僕射王儉,至臨光殿,面授顧命。

且下遺詔道:

朕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時來,遂隆大業。

風道沾被,昇平可期,遘疾彌留,至於大漸。

公等奉太子,願如事朕,柔遠能邇,輯和內外,當令太子敦穆親戚,委任賢才,崇尚節儉,弘宜簡惠,則天下之理盡矣。

死生有命,夫復何言!

越二日,就在臨光殿逝世,年五十六,在位只四年。

太子蕭賾嗣位,追諡為高皇帝,廟號太祖,窆武進泰安陵。

齊主秉一性一清儉,喜怒不形,博涉經史,善屬文,工草隸書。

即位後,服御無華,主衣中有玉介導,或作玉導,系是冠簪。

謂留此反長病源,命即打碎。

後宮器物欄檻,向用銅為裝飾,悉改用鐵。

內宮施黃紗帳,宮人著紫皮履,華蓋除金花,爪用鐵回釘,嘗語左右道:「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

即使天假之年,恐亦未能得此,且恭儉乃是小善,不能掩篡弒大惡,夸誕何為!自齊主歿後,嗣主賾力從儉約,尚有父風。

賾小字龍兒,為劉昭後所出。

劉昭後見上。

生賾時,與始陳孝後同夢,見龍據屋上,因字賾為龍兒。

賾少受父訓,頗具韜略,後來亦屢立戰功,至是得承遺統,升殿即位,命司徒褚淵錄尚書事,尚書左僕射王儉為尚書令,車騎將軍張敬兒為開府儀同三司,司空豫章王嶷為太尉,追冊故妃裴氏為皇后。

裴氏為左軍參軍裴璣之女,納為太子妃,建元三年病歿,予謚曰穆,故前稱穆妃,後稱穆皇后。

立長子長懋為太子,次子子良為竟陵王,三子子卿為廬陵王,四子子響,出為豫章王嶷養子,未得受封,五子子敬為安陸王,六子早夭,七子子懋為晉安王,八子子隆為隨郡王,九子子真為建安王,十子子明為武昌王,十一子子罕為南海王,余子並幼,因特緩封。

尚有幼弟數人,前尚年少,未得封爵,乃特封皇十二弟鋒為江夏王,十五弟銳為南平王,十六弟鏗為宜都王,後來又封十八弟銶為晉熙王,十九弟鉉為河東王,總計齊祖蕭道成,共生十九男,自賾以下至十一子,已見前回,十三十四十七子,早亡無名,史家稱為高祖十二王。

衡一陽一王鈞出繼,不在此例。

太子長懋子昭業,亦得受封為南郡王。

司徒褚淵,復進位司空。

且由嗣主賾召宴東宮,群臣多半列座,右衛率沈文季,與淵談論,語言間偶有齟齬。

淵不肯少讓,文季怒道:「淵自謂忠臣,他日死後,不知如何見宋明帝!」淵亦老羞成怒,起座欲歸,還是齊主賾好言勸解,特賜他金鏤一柄一銀柱琵琶。

朝秦暮楚,不啻倡伎,應該特賜琵琶。

乃頓首拜受,終席始出。

越宿入朝,天氣盛熱,紅日東昇,淵用腰扇為障。

功曹劉祥,從旁揶揄道:「作這般舉止,怪不得沒臉見人!但用扇遮面目,有何益處?」

淵聽入耳中,禁不住開口道:「寒士不遜。」

祥冷笑道:「不能殺袁、劉,怎得免寒士!」淵慚不能答,自是愧憤成疾,竟致謝世。

淵丰采過人,獨眼多白睛,世擬為白虹貫日,指作宋氏亡征。

亦太附會。

歿時年四十八歲。

長子賁為齊世子中庶子,領翊軍校尉,既丁案憂,當然免職。

及服闋進謁,詔授侍中,領步軍校尉,賁固辭不拜。

淵曾封南康公,賁當襲爵,他復讓與弟蓁,自稱有疾。

大約是恥父失節,所以守志不仕,營墓終身,這也可謂善干父盅了。

幸有此兒。

越年改元永明,授太尉豫章王嶷領太子太傅,護軍將軍長沙王晃為南徐州刺史,鎮北將軍竟陵王子良為南兗州刺史。

召還豫州刺史垣崇祖,令為五兵尚書。

中兵、外兵、騎兵、別兵、都兵為五兵。

改司空諮議荀伯玉為散騎常侍。

從前齊主賾為太子時,年已強仕,與乃父同創大業,朝政多由專斷,幸臣張景真,驕侈僭擬,內外莫敢言,獨司空諮議荀伯玉,密白宮廷,齊祖道成,即命檢校東宮,收殺景真,且宣敕詰責太子。

賾驚惶稱疾,月餘尚難回父意,幾乎儲位被易,幸虧豫章王嶷無意奪嫡,孝悌兼全,王敬則又替賾救解,始免易儲。

但伯玉益得上一寵一,賾更引為怨恨,與伯玉勢不相容。

垣崇祖亦未嘗附賾,當破魏入朝時,嘗與太祖密談終夕,賾亦未免懷疑;因此即位改元,便召崇祖入都,佯為撫一慰。

過了數月,密囑寧朔將軍孫景育,誣告崇祖構煽邊荒,意圖不軌,伯玉與為勾結,約期作亂等事,遂將崇祖伯玉,收系獄中,論死處斬。

車騎將軍張敬兒因佐命有功,很得一寵一遇,家中廣蓄一妓一妾,奢侈逾恆。

初娶一毛一氏,生子道文,後見尚氏女有美色,竟將一毛一氏休棄,納尚氏為繼妻。

尚氏嘗語敬兒道:「從前妾夢一手熱,君得為南一陽一太守,嗣夢一脾熱,君得為雍州刺史,近復夢半身熱,君得為開府儀同三司,今且夢全體俱熱,想又有絕大的喜事了。」

要殺頭了。

敬兒大悅,私語左右,當有人報入宮中。

齊主賾不能無疑,敬兒又遣人貿易蠻中,朝廷又疑他勾通蠻族。

適華林園設齋超薦,朝臣皆奉敕入園,敬兒亦往。

才經入座,即有衛士突出,拿下敬兒。

敬兒自脫冠貂,憤然投地道:「都是此物誤我!」貪圖富貴者其聽之!下獄數日,便即誅死,子道文、道暢、道固、道休並伏誅,惟少子道慶赦免。

聊為汝一陰一吐氣。

弟恭兒官至員外郎,留居襄一陽一,聞敬兒被誅,率數十騎走蠻中。

小子嘗閱宋書,得悉敬兒兄弟略跡。

敬兒初名狗兒,恭兒名豬兒,宋明帝因他名稱鄙俚,改名敬兒、恭兒。

敬兒叛宋佐齊,做了一個開國功臣,總道是與齊同休,哪知閱時未幾,父子同死刀下,這可見助惡附逆的賊臣,僥倖成功,也不能富貴到底,人生亦何苦不為忠義呢!敬兒本南一陽一人,曾在襄一陽一城西,築造大宅,儲積財貨。

恭兒雖官員外郎,卻不願出仕,並與敬兒異居,自處上保村中,起居飲食,不異凡民,自慮為兄受累,乃竄跡蠻一穴一。

後來上表自首,歷陳本末,齊主賾亦知他與兄異趣,下詔原宥,仍得還家。

一死一生,公理自見,本書不嫌瑣敘,實欲喚醒夢夢。

侍中王僧虔,為宋太保王弘從子,世為宰輔。

齊祖蕭道成,素與僧虔友善,所以開國前後,特加重任。

齊祖善書,僧虔亦善書,兩人嘗各書一紙,比賽高下,書畢,齊祖笑示僧虔道:「誰為第一?」

虔答道:「臣書第一,陛下書亦第一。」

齊祖復笑道:「卿可謂善自為謀了。」

建元三年,出任湘州刺史,都督湘州諸軍事,永明改元,召還都中,授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僧虔累表固辭。

尚書令王儉,系僧虔從子,僧虔與語道:「汝位登三事,將邀八命褒榮,我若復得開府,是一門有二台司,豈不是更增危懼麼!」既而得齊主敕書,收回開府成命,改授侍中特進左光祿大夫。

或問僧虔何故辭榮?僧虔答道:「君子所憂無德,不憂無一寵一,我受秩已豐,衣暖食足,方自愧才不稱位,無自報國,豈容更受高爵,加貽官謗!且諸君獨不見張敬兒麼?敬兒坐誅,不特子姓受殃,連親戚亦且坐罪。

謝超宗門第清華,不讓敝族,今亦因張氏賜死,你道可怕不可怕呢!」原來超宗為謝靈運孫,好學有文辭,宋孝武帝時,為新安王子鸞常侍,曾為子鸞母殷淑儀作誄,孝武帝大為歎賞,謂超宗殊有鳳一毛一,當是靈運復出,遂遷為新安王參軍。

足補前文十九回之闕。

後來齊祖蕭道成為領軍,一愛一超宗才,引為長史。

蕭氏受禪,遷授黃門郎,嗣因失儀被黜,竟至免官,超宗未免怨望。

及蕭賾嗣統,使掌國史,除竟陵王諮議參軍,益怏怏不得志。

嘗娶張敬兒女為子婦,敬兒死後,超宗語丹一陽一尹李安民道:「往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尹亦當善自為計!」安民具狀奏聞,齊主賾遂收系超宗,奪官戍越,行至豫章,復賜自盡。

所以僧虔引為申誡。

僧虔於永明三年病歿,追贈司空,賜謚簡穆。

王儉本僧綽子,僧綽遇害,儉由僧虔撫養成一人。

至是為僧虔守制,表請解職。

齊主不許,但改官太子少傅。

向例太子敬禮師長,二傅從同,此時朝廷易議,太子接遇少傅,視同賓友。

太子長懋,頗知好學,每與儉問答經義,儉逐條解釋,曲為引申。

竟陵王子良,臨川王子映,亦嘗侍太子側,互相引證。

天演講學,望重一時,子良尤好賓客,延攬文士。

永明五年,進官司徒,他卻移居雞籠山,特開西邸,召集名流,聯為文字交。

當時如范雲、蕭琛、任昉、王融、蕭衍、謝眺、沈約、陸倕八人,皆有才譽,子良各與相親,號為八友。

次如柳惲、王僧孺、江革、范縝、孔休源等,亦皆預列。

惟太子好佛,子良亦好佛,東宮嘗開拓玄圃,築造樓觀塔宇。

子良亦就西邸中,開廈辟捨,營齋造經,召致名僧,日夕唄誦。

蕭氏好佛,此為先聲。

范縝屢言無佛,子良道:「汝不信因果,何故有富貴貧賤?」

縝答道:「人生與花一蕊相似,隨風飄蕩,或吹入簾幌,墜諸茵席,或吹向籬牆,落諸糞坑。

殿下貴為帝胄,譬如花墜茵席,下官賤為末僚,譬如花落糞坑,貴賤雖殊,究竟有甚麼因果呢!」理由亦未盡充足。

縝又著《滅神論》,以為神附於形,形存神自存,形亡神亦亡,斷沒有形亡神存的道理。

子良使王融與語道:「卿具有美才,何患不得中書郎,奈何矯情立異,自辱泥塗!」縝笑說道:「使縝賣論取辟,就使不得尚書令,也好列入僕射一了。」

范雲即縝族兄,子良嘗奏白齊主,請簡雲為郡守,齊主賾道:「我聞雲賣弄小材,本當依法懲治,就使不爾,亦將飭令遠徙。」

子良道:「臣有過失,雲輒規諫,諫草具存,盡可覆核。」

遂取雲諫書上呈,由齊主賾檢閱,約百餘紙,詞皆切直,因語子良道:「不意雲能如此直言,我當長令輔汝,怎可使他出守!」太子長懋,嘗出東田觀獲,顧語僚佐道:「刈此亦殊可觀。」

眾皆唯唯,不復置議,獨雲趨前進言道:「三時農務,關係國計民生,伏願殿下知稼穡艱難,毋令一朝游佚!」太子聞言,改容稱謝。

齊主賾素好射雉,雲復勸子良進諫,代為屬草。

大略說是:

鸞輿亟動,天蹕屢巡,陵犯風煙,驅馳野澤,萬乘至重,一羽甚微,從甚微之歡,忽至重之誡,臣竊以為未可也。

頃郊郭以外,科禁嚴重,匪直芻牧事罷,遂乃窀掩殆廢。

且田月向登,桑時告至,士女呼嗟,易生噂議,棄民從欲,理未可安。

曩時巡幸,必盡威防,領軍景先,高帝從子。

詹事赤斧,高帝從祖弟。

堅甲利兵,左右屯衛。

令馳騖外野,交侍疏闊,晨出晚還,頓遺清道,此實愚臣最所震迫耳。

況乎衛生保命,人一獸不殊,重軀一愛一體,彼我無異,故語雲聞其聲不食其肉,見其生不忍其死。

今以萬乘之尊,降同匹夫之樂,夭殺無辜,易致傷仁害福。

菩薩不殺,壽命得長,施物安樂,自無恐怖,姑無論馳射之足以致危,即此動輒傷生,亦非陛下祈天永命之意。

臣本庸愚,齒又未及,以管窺天,猶知得失,廟廊之士,豈闇是非,未聞一人開一說,為陛下遠害保身,非但面從,亦畏威耳!臣若不啟,陛下於何聞之?

齊主賾覽表,頗為感動,不復出射。

會因連年無事,齊主有志修文,特命王儉領國子祭酒,就在儉宅開學士館,舉前代四部書,充入館中。

儉夙嫻禮學,諳究朝儀國典,所有晉、宋故事,無不記憶,當朝理事,判決如流,發言下筆,皆有一精一采。

十日一還學,監試諸生,巾卷在庭,劍衛令史,儀容甚盛,自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吏士,相率倣傚。

儉嘗語人道:「江左風一流宰相,唯有謝安。」

言下寓有自擬意。

恐怕勿如。

至永明七年,遇疾而歿,年才三十八歲。

禮官欲謚為文獻。

吏部尚書王晏,與儉有嫌,特入啟齊主道:「此謚自宋氏以來,不加異姓。」

齊主賾乃令改謚文憲,追贈太尉侍中中書監,舊封南昌公,仍使如故。

一切喪葬禮制,悉依前太宰褚淵故事。

小子有詩詠王儉道:

斜簪散髻號風一流,侈擬東山轉足羞。

謝傅不為桓氏一黨一,如何附勢倡一奸一謀!

未幾為永明八年,巴東王子響,忽有謀反消息,又惹起一番兵禍來了。

究竟子響是否謀反?容待下回表明。

蕭賾嗣位,即殺垣崇祖、荀伯玉,蓋亦一雄猜之主也。

崇祖為蕭齊健將,御虜有功,正宜令彼扞邊,永作干城,乃以青宮私怨,誣罪處死,其冤最甚。

伯玉亦無可殺之罪,挾嫌報怨,置諸死地,究屬非宜,即如張敬兒之伏誅,誅之可也,令誅者為齊主蕭賾,不可也。

彼佐齊篡宋,甘為賊首,雖死尚有餘辜,但於齊則固為佐命功臣,殺之不以道,我且為敬兒呼冤矣。

褚淵、王儉,身為貳臣,皆不足道。

王僧虔因貴知懼,猶不失為智士,然繼宋璽綬,送入齊宮,對諸袁粲、劉秉,當有愧色。

繩以春秋賊討之義,其亦褚淵之流亞乎?長懋兄弟,敬師下士,頗有可取;然江左文人,尚風一流而少氣節,雖得百士,亦屬無補。

且佞佛唄經,幾與村嫗相似,是亦不足觀也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北史演義
第一回 射蛇首興王呈預兆 睹龍顏慧婦忌英雄第二回 起義師入京討逆 迎御駕報績增封第三回 伐燕南冒險成功 捍東都督兵禦寇第四回 毀賊船用火破盧循 發軍函出奇平譙縱第五回 搗洛陽秦將敗沒 破長安姚氏滅亡第六回 失秦土劉世子逃歸 移晉祚宋武帝篡位第七回 弒故主冤魂索命 喪良將胡騎橫行第八回 廢營陽迎立外藩 反江陵驚聞內變第九回 平謝逆功歸檀道濟 入夏都擊走赫連昌第十回 逃將軍棄師中虜計 亡國後侑酒作人奴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第十二回 燕王弘投奔高麗 魏主燾攻克姑臧第十三回 捕奸黨殷景仁定謀 露逆萌范蔚宗伏法第十四回 陳參軍立柵守危城 薛安都用矛刺虜將第十五回 騁辯詞張暢報使 貽溲溺臧質復書第十六回 永安宮魏主被戕 含章殿宋帝遇弒第十七回 發尋陽出師問罪 克建康梟惡鋤奸第十八回 犯上興兵一敗塗地 誅叔納妹只手瞞天第十九回 發雄師慘屠骨肉 備喪具厚葬妃嬙第二十回 狎姑姊宣淫鸞掖 辱諸父戲宰豬王第二十一回 戕暴主湘東正位 討宿孽江右鏖兵第二十二回 掃逆藩眾叛蕩平 激外變四州淪陷第二十三回 殺弟兄宋帝濫刑 好佛老魏主禪統第二十四回 江上墮謀親王授首 殿中醉寢狂豎飲刀第二十五回 討權臣石頭殉節 失鎮地櫟林喪身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廢主出宮 弒魏帝淫嫗專政第二十七回 膺帝菉父子相繼 禮名賢昆季同心第二十八回 造孽緣孽兒自盡 全愚孝愚主終喪第二十九回 蕭昭業喜承祖統 魏孝文計徙都城第三十回 上淫下烝丑傳宮掖 內應外合刃及殿庭第三十一回 殺諸王宣城肆毒 篡宗祚海陵沉冤第三十二回 假仁襲義兵達江淮 易後廢儲釁傳河洛第三十三回 兩國交兵齊師屢挫 十王駢戮蕭氏相殘第三十四回 齊嗣主臨喪笑禿鶖 魏淫後流涕陳巫盅第三十五回 洩密謀二江授首 遭主忌六貴洊誅第三十六回 江夏王通叛亡身 潘貴妃入宮專寵第三十七回 殺山陽據城傳檄 立寶融廢主進兵第三十八回 張欣泰敗謀罹重辟 王珍國懼禍弒昏君第三十九回 諫遠色王茂得嬌娃 竊大寶蕭衍行弒逆第四十回 蕭寶夤乞師伏虜闕 魏邢巒遣將奪梁州第四十一回 弟子輿屍潰師洛口 將帥協力戰勝鍾離第四十二回 誣通叛魏宗屈死 圖規復梁將無功第四十三回 充華產子嗣統承基 母后臨朝窮奢極欲第四十四回 築淮堰梁皇失計 害清河胡後被幽第四十五回 宣光殿省母啟爭端 沃野鎮弄兵開禍亂第四十六回 誅元爰再逞雌威 拒葛榮輕罹賊網第四十七回 蕭寶夤稱尊叛命 爾朱榮抗表興師第四十八回 喪君有君強臣謝罪 因敵攻敵叛王入都第四十九回 設伏甲定謀除惡 縱輕騎入闕行兇第五十回 廢故主迎立廣陵王 煽眾兵聲討爾朱氏第五十一回 戰韓陵破滅子弟軍 入洛宮淫烝大小後第五十二回 梁太子因憂去世 賀拔岳被賺喪身第五十三回 違君命晉陽興甲 謁行在關右迎鑾第五十四回 飲宮中魏主遭鴆毒 陷澤畔竇泰死戰場第五十五回 用少擊眾沙苑交兵 廢舊迎新柔然納女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第五十七回 責賀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第五十八回 悍高澄毆禁東魏主 智慕容計擒蕭淵明第五十九回 縱叛賊朱異誤國 卻強寇羊侃守城第六十回 援建康韋粲捐軀 陷台城梁武用計第六十一回 困梁宮君王餓死 攻湘州叔侄尋仇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脅君 篡帝祚高洋竊國第六十三回 陳霸先舉兵討逆 王僧辯卻賊奏功第六十四回 弒梁主大憝行兇 臠侯賊庶支承統第六十五回 殺季弟特遣猛將軍 鴆故主兼及親生女第六十六回 陷江陵並戕梁元帝 誅僧辯再立晉安王第六十七回 擒敵將梁軍大捷 逞淫威齊主橫行第六十八回 宇文護挾權肆逆 陳霸先盜國稱尊第六十九回 討王琳屢次交兵 諫高洋連番受責第七十回 戮勳戚皇叔篡位 溺懿親悍將逞謀第七十一回 遇強暴故後被污 違忠諫逆臣致敗第七十二回 遭主嫌侯安都受戮 卻敵軍段孝先建功第七十三回 背德興兵周師再敗 攬權奪位陳主被遷第七十四回 暱奸人淫後殺賢王 信刁媼昏君戮胞弟第七十五回 斛律光遭讒受害 宇文護稔惡伏誅第七十六回 選將才獨任吳明徹 含妒意特進馮小憐第七十七回 韋孝寬獻議用兵 齊高緯挈妃避敵第七十八回 陷晉州轉敗為勝 擒齊主取亂侮亡第七十九回 老將失謀還師被虜 昏君嗣位慘戮沈冤第八十回 宇文婦醉酒失身 尉遲公登城誓眾第八十一回 失鄴城皇親自刎 篡周室勳戚代興第八十二回 揮刀遇救逆弟敗謀 酣宴聯吟艷妃專寵第八十三回 長孫晟獻謀制突厥 沙缽略稽首服隋朝第八十四回 設行省遣子督師 避敵兵攜妃投井第八十五回 據湘州陳宗殉國 撫嶺表冼氏平蠻第八十六回 反罪為功築宮邀賞 寓剿於撫徙虜實邊第八十七回 恨妒後御駕入山鄉 謀奪嫡計臣賂朝貴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讒被廢 庶人秀幽錮蒙冤第八十九回 侍病父密謀行逆 烝庶母強結同心第九十回 攻并州分遣兵戎 幸洛陽大興土木第九十一回 促蛾眉宣華歸地府 駕龍舟煬帝赴江都第九十二回 巡塞北厚撫啟民汗 幸河西窮討吐谷渾第九十三回 端門街陳戲示番夷 觀瀾亭獻詩逢鬼魅第九十四回 征高麗勞兵動眾 潰薩水折將喪師第九十五回 楊玄感兵敗死窮途 斛斯政拘回遭慘戮第九十六回 犯乘輿圍攻紫寨 造迷樓望斷紅顏第九十七回 御苑賞花巧演古劇 隋堤種柳快意南遊第九十八回 麻叔謀罪發受金刀 李玄邃謀成建帥府第九十九回 迫起兵李氏入關中 囑獻書矮奴死闕下第一百回 弒昏君隋家數盡 鴆少主楊氏凶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