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譏謔:【原文】石曼卿1為集賢校理,微行2娼館,為不逞者3所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夢溪筆談》譏謔

夢溪筆談

譏謔

石曼卿微行娼館

【原文】

石曼卿1為集賢校理,微行2娼館,為不逞者3所窘。

曼卿醉與之校,為街司所錄4。

曼卿詭怪不羇,謂主者曰:「只乞就本廂科決5,欲詰旦6歸館供職。」

廂帥不喻其謔,曰:「此必三館吏人也。」

杖而遣之。

【註釋】

1石曼卿:即石延年。

史載其以秘閣校理遷太子中允,未嘗為集賢校理。

2微行:不暴露真實身份地暗地出行。

3不逞者:不逞之徒,為非作歹的傢伙。

4街司:即左右金吾街司。

屬衛尉寺,掌以軍兵宿衛宮殿及巡邏街市等。

錄:登記處理。

略同今公安派出所之職。

5廂:軍隊編制單位。

科決:按規定的科條處罰判決。

6詰旦:明天早晨。

【譯文】

石曼卿為集賢校理時,有一次夜裡私下逛妓一院,碰上幾個為非作歹的傢伙,被弄得很難堪。

曼卿喝醉了,與幾個傢伙爭吵計較,結果被金吾街司的巡邏兵帶走。

曼卿為人詭詐怪異,不拘小節,就對主事的廂兵頭目說:「只請求就在你們這裡受罰了斷,我明天早晨還要回三館上班。」

廂兵頭目不明白他的滑稽暗示,就說:「這傢伙必定是三館的吏人。」

因此就打了他板子,把他放了。

熱中允不博冷修撰

【原文】

舊日官為中允1者極少,唯老於幕官者累資方至,故為之者多潦倒之人。

近歲州縣官進用者多除中允,遂有「冷中允」、「熱中允」。

又集賢殿修撰2,舊多以館閣久次者為之,近歲有自常官3超授要任、未至從官4者多除修撰,亦有「冷撰」、「熱撰」。

時人謂「熱中允不博冷修撰」。

【註釋】

1中允:即太子中允,太子東宮官屬。

2集賢殿修撰:宋代文官高等貼職,級別在學士之下、直閣之上。

3常官:指常調官,即陞遷時按正常程序授予相應職務的官員。

4從官:指侍從官。

宋代以諸殿閣學士、直學士、待制與翰林學士、給事中、六部尚書、侍郎為侍從官,皆為執政官以下最高層次的職事官或貼職官。

【譯文】

過去除授太子中允這一官職的人極少,只有久為幕職官而不得提拔、累積了較高資格的人才以這一官職安置,所以被任命為此官的多是仕途潦倒不得志之人。

近年州縣官被升職任用的多除授太子中允,因此有「冷中允」、「熱中允」的說法。

再就是集賢殿修撰,過去多授予久任館職而待次(待缺)需要提拔的人,近年有自常調官越級提拔擔任要職而又未達到侍從官資格的人多授予修撰的職名,因此也有「冷修撰」、「熱修撰」的說法。

時人稱「熱中允不博冷修撰」。

文章之病

【原文】

司馬相如1敘上林2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滻、涇、渭3,「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4」,「東注5太湖6」。

李善7註:「太湖,所謂震澤8。」

按八水皆人一大河9,如何得東注震澤?又白樂天十《長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峨嵋在嘉州,與幸蜀路全無一交一 涉。

杜甫《武侯廟柏》云:「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四十圍乃是徑七尺,無乃太細長乎?防風氏身廣九畝,長三丈,姬室畝廣六尺,九畝乃五丈四尺,如此防風之身,乃一餅耳。

此亦文章之病也。

【註釋】

1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成都人,善作賦,代表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等。

2上林:古代宮苑名,原為秦代舊苑,漢初荒廢,至漢武帝時重新擴建,其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及周至、戶縣一帶。

3丹水、紫淵、灞、滻、涇、渭:都是司馬相如在賦中羅列的一江一 河名稱。

4灝(hao)溔(yāo)潢(huǎnɡ)漾:都是司馬相如在賦中用來描寫一江一 河水勢浩大的樣子的詞。

灝:通「浩」,水勢浩大無邊。

溔:水勢浩大。

潢:水深廣的樣子。

漾:水勢湧動的樣子。

5註:流入,灌入。

6太湖:湖泊名,古時稱為震澤,也稱為具區、五湖、笠澤。

太湖地跨一江一 蘇、浙一江一 兩省,主要由黃浦一江一 洩入長一江一 。

7李善:唐代一江一 都(今一江一 蘇省揚州市)人,曾任崇賢館學士、蘭台郎等職,學識淵博,著有《文選注》六十卷。

8震澤:太湖。

詳本文第6條注。

9大河:黃河。

十白樂天:即白居易,字樂天,唐代大詩人。

《長恨歌》:白居易的名篇,作於唐元和元年。

詩以安史之亂為背景,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峨嵋山:山名,在今四川省峨嵋山市。

嘉州:古代地名,原為漢代犍為郡的安南縣屬地,北周大成元年置為嘉州,到宋代慶元二年時升為嘉定府,治所在今四川省樂山市。

幸蜀:這裡指唐玄宗幸蜀。

幸:封建時代稱帝王親臨為幸。

一交一 涉:這裡是「關係」的意思。

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逃往四川成都,後又返回長安,但其來回所走道路,都沒有經過峨嵋山。

所以沈括說唐玄宗所走的道路與峨嵋山沒有關係。

圍:古人計量周長的約略單位,尺寸長短說法不一,一說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為一圍,一說兩臂合攏起來的長度為一圍。

從下文「四十圍乃是徑七尺」來推斷,沈括所理解的圍當指兩手拇指與食指合攏起來的長度;否則,以人兩臂合攏起來的長度為一圍,四十圍圈成的圓直徑不可能只有七尺。

徑:直徑。

無乃:相當於「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

防風氏: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酋長,是個巨人,大禹在會稽山治水時,防風氏因為遲到而被大禹殺死,他的一節骨頭就裝了整整一車。

《國語·魯語》中載:「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專車。

吳子使好聘,且問之仲尼……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

』」

身廣九畝:照字面理解,是「身材有九畝田那麼大」的意思,這裡實際上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極言防風氏身軀碩大。

畝:面積單位,現在規定六十平方丈為一畝,在古代不同時期對畝有不同的規定,如周代規定六尺為一步、橫一步直二百四十步為一畝。

【譯文】

司馬相如在賦中敘述上林中的各條河流時說:「丹水、紫淵、灞水、滻水、涇水、渭水,八條河流的流向不同、形態各異,浩浩蕩蕩向東流入太湖。」

唐代的李善在註釋裡說:「太湖,就是所謂的震澤。」

按:八條河流都注入黃河,怎麼能夠再向東流進震澤呢?另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峨嵋山在嘉州,與唐玄宗到達蜀地的道路根本沒有關係。

杜甫在《武侯廟柏》詩中說:「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四十圍也就是直徑為七尺,(這樣的樹)豈不是太細長了嗎?(傳說中的部落酋長)防風氏的身體寬九畝,高三丈,按周代的度量標準,一畝寬六尺,九畝就是五丈四尺,照此算來,防風氏的身體就像一塊餅一樣了。

這也是文章的弊病啊!

不識字更快活

【原文】

梅詢1為翰林學士2,一日,書詔3頗多,屬思4甚苦,操觚5循階而行6,忽見一老卒,臥於日中,欠伸7甚適。

梅忽歎曰:「暢哉!」徐8問之曰:「汝識字乎?」

曰:「不識字。」

梅曰:「更快活也!」

【註釋】

1梅詢:字昌言,宋代宣城人,進士出身,宋真宗時任戶部判官,後出任許州知州。

史載梅詢喜愛焚香,每天早上一定點燃兩爐香,用公服罩上,直至灌滿兩袖筒,坐下後打開,使滿屋飄香,人們稱之為「梅香」。

2翰林學士:官名。

唐代後期,往往以翰林學士升任宰相。

北宋翰林學士仍掌制誥,即承命草擬詔令。

3書詔:草擬詔書。

4屬思:構思。

5操觚(ɡū):執簡,拿木簡寫文章,文中是「拿著稿子」的意思。

觚: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簡。

6循階而行:沿著台階行走,文中是「沿著台階踱步構思」的意思。

7欠伸:形容一副懶洋洋的樣子。

欠:打哈欠。

伸:伸懶腰。

8徐:緩慢地,慢慢地。

【譯文】

梅詢為翰林學士時,有一天要起草的詔令文件頗多,構思很是苦惱。

他拿著紙筆沿台階邊想邊走,忽然看見一個老兵躺在日頭裡,暖洋洋地伸著懶腰很舒適。

梅忽然歎道:「真是快活啊!」徐徐問老兵:「你識字嗎?」

老兵回答說:「不識字。」

梅說:「那就更快活了。」

館閣「害肚歷」

【原文】

館閣每夜輪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則虛其夜,謂之「豁宿」。

故事,豁宿不得過四,至第五日即須入宿。

遇豁宿,例於宿歷名位下書「腹肚不安,免宿」,故館閣宿歷,相傳謂之「害肚歷」。

【譯文】

三館秘閣每夜輪流校勘官一人在館中住宿值班,如有事情不能住宿值班就空一夜 ,這種情況被稱為「豁宿」。

按從前的制度,豁宿不得超過四天,到第五天就必須入館中宿值。

凡是要豁宿,館閣官相沿成例地在值班簿當值人的名位下寫上「腹肚不安,免宿」幾個字,所以館閣夜宿的值班簿,時人相傳稱之為「害肚歷」。

加薪養廉

【原文】

嘗有一名公1,初任縣尉2,有舉人3投書索米,戲為一詩答之曰:「五貫4九百五十俸5,省錢6請作足錢用。

妻兒尚未厭7糟糠,僮僕豈免遭饑凍?贖典贖解8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夢?為報一江一 南癡秀才,更來謁索9覓甚甕。」

熙寧十中,例增選人俸錢,不復有五貫九百俸者,此實養廉隅之本也。

【註釋】

1名公:有名望的貴族或達官。

2縣尉:縣令的輔佐者,主要負責地方治安。

3舉人:隋、唐、宋三代,通過考試被地方推舉而赴京都參加科舉考試的人。

4貫:古代銅錢用繩子穿起來,一千錢一串,稱為一貫。

5俸:俸祿,古時官吏所得的薪水。

6省錢:古時指不足一百當一百用的錢幣,文中是「俸祿被打了折扣」的意思。

7厭:吃飽,飽足。

8贖典贖解:是「贖回典當物品」的意思。

贖典:用錢物換回抵押品。

贖解:相當於「贖當」。

解:指解庫,即當鋪。

9謁索:求借。

十熙寧:宋神宗趙頊(xū)年號(1068—1077)。

例:全部,一概。

這種用法比較少見。

選人:唐代稱候補、候選的官員為選人,後世沿用。

廉隅:稜角,比喻端方不苟的行為、品性。

【譯文】

曾經有個頗有名望的人,剛做縣尉的時候,就有個舉人致函向他借糧食。

這位縣尉便很詼諧地作了首詩回復舉人:「五貫九百五十俸,省錢請作足錢用。

妻兒尚未厭糟糠,僮僕豈免遭饑凍?贖典贖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夢?為報一江一 南癡秀才,更來謁索覓甚甕。」

(詩的大意是:我一年的俸祿也只有五貫多點兒錢,有時還打了折扣拿不足。

我的家人連粗茶淡飯都難以為繼,僕人們有時還難免要挨餓受凍。

時不時還會因為家中周轉不靈而跑當鋪,就是做夢也不敢夢到喝酒吃肉。

告訴你這個來信借糧的一江一 南癡秀才啊,我家的哪只缸裡能有餘糧噢!)到了宋神宗熙寧年間,朝廷決定提高官員俸祿標準,不再有只能拿到五貫九百文錢的官員了,這實在是讓官員能夠保持廉潔的根本措施。

「代稱」趣例

【原文】

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1」,以其嘗望梅止渴也。

又謂鵝為「右軍2」,以其好養鵝也。

有一士人遺人醋梅與燖3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甏4,湯爝右軍兩隻,聊備於饌5。」

【註釋】

1曹公:曹操。

曹操因位至三公而被人們稱為曹公,又因為曹操有「望梅止渴」的典故,於是有人便以「曹公」作為梅子的別稱。

2右軍:王羲之。

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所以人稱右軍;又因為王羲之愛鵝,後來人們就以「右軍」作為鵝的別稱。

3燖(xun):用熱水脫毛,再放在湯中煮熟。

一說這裡同「焯(xun,又音qian)」,是「烤熟」的意思。

4甏(benɡ):甕類陶器。

5饌(zhuan):食物,菜餚。

【譯文】

吳地的人常常把梅子叫做「曹公」,因為曹操曾有「望梅止渴」的故事;還把鵝叫做「右軍」,因為王羲之特別喜歡養鵝。

有個讀書人要把酸梅和燒鵝送給別人,於是就在信裡寫道:「送上醋泡曹公一壇,湯煮右軍兩隻,權且供飯食之用。」

【評析】

在本門中,「譏」是譏諷,「謔」是玩笑。

本卷所記大致為士大夫圈子中的幽默故事,而幽默中往往包含某種事實或道理,所謂「亦莊亦諧」也是筆記體著作本有的一種風格。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夢溪筆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