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權智:【原文】陵州1鹽井2,深五百餘尺,皆石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夢溪筆談》權智

夢溪筆談

權智

雨盤

【原文】

陵州1鹽井2,深五百餘尺,皆石也。

上下甚寬廣,獨中間稍狹,謂之「杖鼓腰3」。

舊自井底用柏木為干4,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綆5而下,方能至水。

井側設大車6絞之。

歲久,井干摧敗,屢欲新之,而井中陰氣7襲人,入者輒死,無緣措手。

惟候有雨入井,則陰氣隨雨而下8,稍可施工,雨晴復止。

後有人以一木盤,滿中貯水,盤底為小竅9,釃十水一如雨點,設於井上,謂之「雨盤」,令水下終日不絕。

如此數月,井干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復舊。

【註釋】

1陵州:古州名,在今四川仁壽,宋神宗熙寧五年被廢並。

史載四川盛產井鹽,陵州的井鹽產量最高。

2鹽井:為開採地下鹽滷水而修建的井。

3杖鼓腰:形容鹽井呈兩端闊大、中間狹窄的樣子。

絞車4干:井干,指井中用木料製作的支架,也有人認為是用來加固井壁的。

5綆(ɡěnɡ):系桶汲水用的繩子。

6大車:絞盤,用來提水。

7陰氣:指井中的有毒氣體。

一般認為鹽井有可能產生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

因為這些氣體的比重較空氣重,因此沉積於井下,人下到井裡後容易因缺氧而窒息身亡。

8陰氣隨雨而下:毒氣隨著雨水淋入而消解。

因為水可以吸收或溶解部分有害氣體,再加上雨水也可以把部分新鮮空氣帶到井裡,所以井裡的有毒氣體會因為下雨而有所減少,這也就是「陰氣隨雨而下」的道理。

9竅:孔。

十釃(shī):濾酒,斟酒,文中是「灑水」的意思。

【譯文】

陵州有一口鹽井,深五百多尺,井壁都是石頭。

其上部和下部都很寬敞,唯獨中間稍微狹窄,俗稱「杖鼓腰」。

以前從井底立柏木為井干,上出於井口,自木干垂汲綆而下,才能送汲器至井底取鹽水,井旁設一大絞車把汲器絞上來。

年深月久,井干折壞,屢次想換新的,而井中陰氣襲人,下井的人往往會喪命,沒有辦法著手。

只能等到有雨的時候下井,這時陰氣隨雨水下落,稍可以施工,雨過天晴就又停止。

後來有人用一個大木盤滿滿地盛上水,盤底穿許多小孔,用它灑水一如雨點落下,置於井口上,叫作「雨盤」,使盤中的水終日灑個不停。

這樣幾個月,井干又全部更新,而陵井鹽又像從前一樣獲利。

顙叫子(人工喉)

【原文】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類為叫子1,置入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謂之「顙2叫子」。

嘗有病瘖3者,為人所苦,煩冤無以自言。

聽訟4者試取叫子令顙之,作聲如傀儡子5。

粗6能辨其一二,其冤獲申。

此亦可記也。

【註釋】

1叫子:口吹發聲之器,也就是哨子。

2顙(sǎnɡ):通「嗓」。

3瘖(yīn):今作「喑」,嗓子啞,失聲。

4訟:訴訟,在法庭上爭辯是非曲直。

5傀儡子:指木偶戲,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書證》中已出現「傀儡子」一詞。

傀儡子始於漢代,盛行於魏晉。

6粗:粗略,略微。

【譯文】

人們用竹、木、牙、骨之類的材料做成哨子,放在喉嚨裡吹,能夠模仿人講話的聲音,這種哨子就叫「嗓叫子」。

曾有人得了啞症,被人坑害,煩惱與冤情沒有辦法自己說出來。

負責審判的官員試著拿來「嗓叫子」讓他放在喉嚨裡,這人發出來的聲音就像傀儡戲演員模擬人物聲音一般。

約略可以聽懂一些他要說的意思,他的冤情因此得以申雪。

這件事情也是值得一記的。

狄青為將以奇勝

【原文】

寶元1中,一黨一 項2犯塞3,時新募萬勝軍,未一習一 戰陳4,遇寇多北5。

狄青6為將,一日盡取萬勝旗付虎冀軍,使之出戰。

虜望其旗,易之7,全軍徑趨,為虎翼所破,殆8無遺類。

又9青在涇、原,嘗以寡當眾,度必以奇勝。

預戒軍中,盡捨gōng一弩一,皆執短兵器。

令軍中:聞鉦十一聲則止;再聲則嚴陣而陽卻;鉦聲止則大呼而突之。

士卒皆如其教。

才遇敵,未接戰,遽聲鉦,士卒皆止;再聲,皆卻。

虜人一大笑,相謂曰:「孰謂狄天使勇?」

時虜人謂青為「天使」。

鉦聲止,忽前突之,虜兵大亂,相蹂踐死者,不可勝計也。

【註釋】

1寶元: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38—1040)。

2一黨一 項:古代少數民族,屬羌人的一支,在北宋時曾建立西夏政權。

3犯塞:侵犯邊境。

4戰陳:作戰的陣法,也作「戰陣」。

5北:打敗仗。

6狄青:字漢臣(1008—1057),宋時汾州西河人,多謀善戰,在抗擊西夏軍方面屢建戰功,官至樞密使。

7易之:認為他們容易對付。

8殆:幾乎,差不多。

9又:表示補充申說,相當於「另外」、「還有」。

狄青十鉦(zhēnɡ):古代軍中樂器,形狀似鍾而狹長,有長柄,口朝上以物敲擊發聲,行軍時用來控制步伐。

聲:文中用作動詞,是「敲響」的意思。

再:第二次。

陽:通「佯」,假裝。

突:猛衝。

遽:急,突然。

【譯文】

寶元年間,西夏進犯邊塞,當時新招募的萬勝軍還不一習一 於戰陣,遇敵接戰多敗北。

狄青為將,一日盡取萬勝軍的旗幟付與虎翼軍,令虎翼軍出戰。

敵人望見虎翼軍的旗幟而輕視之,全部人馬都直趨衝過去,結果為虎翼軍所破,幾乎全軍覆沒。

又狄青在涇原路守邊時,曾以少量人馬遭遇大批敵兵,自思必須用奇計才能制勝。

因此預先命令軍中全部捨棄弓箭一弩一機,都只帶短兵器。

又令軍中聽到一聲鑼響就停止前進;聽到鑼聲再響起來則嚴陣以待而佯裝退卻;鑼聲停止即返身大呼而突擊敵人。

士卒都聽從他的部署。

其軍剛與敵人相遇,還沒有接戰,他就立即下令擊鑼,士卒都停了下來;鑼聲再次響起,士卒都退卻。

敵人一大笑,相互說道:「誰說狄天使是勇武的將領?」

當時敵人稱狄青為「天使」。

等到鑼聲停止,士卒忽然轉身勇往直前,突入敵陣,敵兵頓時大亂,相互踐踏而死者不可勝計。

王元澤分辨獐與鹿

【原文】

王元澤1數歲時,客有以一獐2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

雱實未識,良久3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

客大奇之。

【註釋】

1王元澤:即王雱(pānɡ),字元澤,王安石之子。

2獐:獐子,一種動物,形狀像鹿而較小。

3良久:許久。

【譯文】

王元澤才幾歲大的時候,有個賓客把一頭獐子和一頭鹿關到同一個籠子裡,然後問王元澤:「哪個是獐子,哪個是鹿?」

王元澤確實不認識這兩種動物,過了好一會兒回答說:「獐子旁邊的那個是鹿,鹿旁邊的那個是獐子。」

賓客覺得他的回答實在奇妙。

雷簡夫窖大石

【原文】

陝西因洪水下1大石,塞山澗中,水遂橫流為害。

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縣患之。

雷簡夫2為縣令,乃使人各於石下穿一穴,度3如石大,挽4石入穴窖5之,水患遂息也。

【註釋】

1下:滑下,文中指山洪暴發使得山石崩塌下來。

2雷簡夫:人名,字太簡,宋代邰陽(今陝西合陽)人。

3度:猜測,估計。

4挽:拉,牽引。

5窖:收藏東西的地洞或坑,也指把東西收藏在窖裡,文中是「將巨石埋進坑裡」的意思。

【譯文】

陝西因洪水沖下巨石,堵塞到山澗中,水遂橫流而造成禍患。

巨石有像房子那麼大的,靠人力不能移走,州縣都為此憂慮。

雷簡夫為縣令,於是讓人各在巨石下挖一坑穴,估計坑穴已像巨石那樣大,就拉動巨石填入坑穴而窖起來,水患遂平息。

巧築蘇州至昆山長堤

【原文】

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1,民頗病涉2。

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3,無處求土。

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蘧蒢4、芻稿5為牆,栽兩行,相去三尺。

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

漉水中淤泥實蘧籐中,候干,則以水車汰6去兩牆之間舊水。

牆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

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註釋】

1陸途:陸路,地面上的道路。

2病涉:文中指苦於涉水行走。

3澤國:文中指低窪積水之地。

4蘧蒢(qu chu):古代指用竹子或蘆葦編織而成的蓆子,文中指蘆席之類。

5芻(chu)稿:文中指草把子。

6汰(quan):本指河水下落,這裡是「抽乾水」、「把水排掉」的意思。

【譯文】

蘇州到昆山縣共有六十里,都是淺水窪而沒有陸路,老百姓苦於涉水行走,早就想修築二條長堤。

可是蘇州一帶是低窪積水之地,沒有地方可以取土。

到了嘉祐年間,有人想出妙計,在水中用蘆席、草把子紮成牆,栽成兩行,中間相距三尺。

在相距六丈的地方,也用同樣的方法扎一道牆。

撈起水中淤泥填到蘆席草牆中,等泥干了,用水車把兩牆之間的積水排掉,就露出了六丈寬的泥土。

將這六丈土留一半作為修堤的基礎,將另一半挖成水渠,挖出來的土正好用來築堤。

每隔三四里便造一座橋,用來溝通南北的水流。

沒有多久堤就修好了,直到今天,這些大堤還在給人們以行路之便。

陳述古智辨盜賊

【原文】

陳述古1密直2知建州浦城縣3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4為盜者。

述古乃紿5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6靈!」使人迎置後閤祠7之,引群囚立鍾前,自陳8: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

述古自率同職,禱9鍾甚肅,祭訖十,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

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

蓋恐鍾有聲,不敢摸也。

此亦古之法,出於小說。

【註釋】

1陳述古:即陳襄(1017—1080),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慶歷年間進士,宋神宗時任侍御史。

《筆談》此處所記陳述古事跡與《宋史》卷三二一《陳襄傳》有出入。

《陳襄傳》作「襄舉進士,調浦城主簿,攝令事」,而非沈括所記「知建州浦城縣」。

2密直:樞密院直學士的簡稱。

3浦城縣:今福建浦城。

4的:文中用作副詞,究竟,到底。

張相《詞曲語辭彙釋》卷四:「的,究也。」

5紿(dai):哄,欺騙,文中是「用假話誘騙」的意思。

6至:極,最。

7祠:祭祀。

8陳:說明。

9禱:祈禱。

十訖:終了,完畢。

陰:暗地裡。

引:延長,文中是「伸出手」的意思。

訊:審問,審訊。

承:承擔,擔當,文中是「承認」的意思。

【譯文】

樞密院直學士陳述古任建州浦城縣令時,有人家中被盜,抓到了一些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誰是盜賊。

陳述古就騙他們說:「某某廟裡有一口鐘,能夠辨認盜賊,非常靈驗。」

他派人把那口鍾抬到後室供奉起來,把那些嫌疑人帶到鍾前站好,對他們說:如果不是盜賊,摸了鐘,鍾不會響;如果是盜賊,摸了鐘,鍾就會響。

陳述古親自帶領縣衙的官員們十分嚴肅地向鍾祈禱,祭祀結束以後,用布幔將鍾圍起來,又暗地裡派人用黑墨塗抹鍾壁。

過了好一會兒,帶來嫌疑人讓他們逐一把手伸進帷幔裡摸鐘,出來以後便查驗他們的手,發現眾嫌疑人手上都有黑墨,只有一個嫌疑人手上沒有。

於是對這個嫌疑人進行審訊,他承認自己是盜賊,因為害怕鍾會發出聲音,所以不敢去摸它。

這也是古代就已經有的方法,出自於小說的記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夢溪筆談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