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晉王遊獵半並無一毫所得。晉王疑怪此事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此時春間,天氣和暖,鳥獸繁盛,草木森嚴。

晉王遊獵半並無一毫所得。

晉王疑怪此事不定,遂引十數騎,轉過山遠望樵夫,手敲柴擔,口唱歌曰:學採樵,學採樵,不曾砍得半個嫩柔條,臨巖伐倒枯松樹,不夠家中半月燒。

晉王聞其歌,歎曰:「真乃樵夫之樂也!」遂遣人喚至而問之。

樵夫曰:「我素居此處,樹木深叢,大小亂石,安能放鷹走馬,射獵打圍乎?」

晉王曰:「吾兵初至,不曉路徑,汝為我指教之。」

樵夫曰:「請問大王有多少人馬?」

晉王曰:「只帶三千人馬在此。」

樵夫曰:「大王便有三萬人馬,馳不盡那獐麂兔鹿。」

晉王臼:「何處如此?」

樵夫曰:「此去四十里,有一山,名飛虎山、靈求峪,山內所產禽一獸極多,大王可往彼處取之。」

晉王喜曰:「吾夜來飛虎入夢,此有飛虎山,必主招賢人矣!」遂叫樵夫引路,勒馬前行。

到了飛虎山,果然高山曠野,清靜異常,幽禽怪獸,上下交鳴。

晉王令軍人布開圍場,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刮地遮天,倏爾不見樵夫。

晉王大驚,喚德威問之。

德威曰:「此虎兕出沒之鄉,故有此風。」

晉王曰:「風乃天地呼吸之氣,何因彼而發乎?」

德威曰:「雲從龍而風從虎,雨潤田園萬物生。

龍吟則霧起,乃壬癸雲雨之方,虎嘯則風生,戊己為巽宮之地。

龍出海,登時雨至,虎離山,自然風生,此必然之理也。」

言未絕,只見山坡中,忽然躍出一隻斑斕猛虎,如水牛一般,在草坡中咆哮大叫。

眾人視之,驚得神魂不定,各欲逃生。

晉王大叫:「吾兒嗣昭、嗣源急來救我!」此時二人逃命,亦不知走向那裡去了。

晉王慌自取杯在手,搭箭當弦,望虎便射一箭,正中夾膀,其虎負痛,遂掩尾低頭而走。

晉王后面追趕,比及已到澗邊,其虎踴身跳過,立在對岸,驚起群羊,即咬一隻食之。

德威曰:「大王趕虎過澗,噬人食羊,何損人利己也?」

晉王曰:「食羊小事也,只怕還噬那石上打睡的人,作何計較,急驚醒之,令其逃走。」

晉王又曰:「何不厲聲呼之。」

於是,令軍士在對岸一齊叫喊,其人全然不動。

原來風吹樹響,澗水潺一潺,其人熟睡,兩耳無聞,正在感夢,忽有一羊竄過驚醒,其人跳將起來,把眼一一揉一,見虎正在食羊,其人遂跳下漫漢石,脫了羊皮襖,伸手舒拳,要來打虎。

那虎見人欲來打它,便棄了羊,對面撲來,其人躲過,只撲一個空,便倒在地,似一錦袋之狀,其人趕上,用手撾住虎項,左脅下便打,右脅下便踢,哪消數拳,其虎已死於地下。

有古風一篇,單道飛虎山存孝打虎。

飛虎山前風正狂,萬里一陰一雲霾日光。

觸目晚霞掛林藪,侵入冷霧彌彎蒼。

忽聞一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踴躍逞牙爪,麋鹿之一性一皆奔忙。

牧羊壯士睡未醒,一羊竄過忙相迎。

上下尋人虎饑一渴,一掀一撲何猙獰。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巖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起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一漓兩手腥紅染。

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一毛一須墜山奄。

近看千鈞勢有餘,遠觀八面成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後人又有詩一絕云:

炯炯金睛耀太一陽一,食羊驚醒石兒郎,

伸拳小試平生力,打死山中猛獸王。

又詩贊存孝一絕云:

年少英雄不可當,數拳打死獸中王,

不為跨海黃金柱,定作擎天碧玉梁。

其人低頭看之,虎尾搖動,尚然不死,遂挽起虎尾,向石上摔了下來,對岸軍人盡皆看得癡呆。

晉王大驚曰:「此六甲神將也,有此勇力,吾若得此人為用,何愁黃巢不滅,長安不復哉!」德威曰:「臣算卦來,正應此人,吾有一歌呈與大王觀看。」

晉王問曰:「此課何日占來?」

德威曰:「吾未遇大王之先,在營中以鋪下此卦,斷成歌句,留為今日應驗。」

歌曰:

李晉王聚屯演武,雁門關士民受苦,

居延川箭射雙雕,翠巖前壯士打虎。

又有詩曰:

無事閒將八卦排,唐朝合顯棟樑材,

收除尚讓先鋒至,誅戮黃巢猛將來。

晉王曰:「果應如斯!」急令眾軍土隔澗厲聲大叫,以言激之。

眾軍士佯言曰:「吾大王家養的虎,隨來遊獵,汝何打死?」

其人曰:「既是你家養虎,安許來食我羊?全身在此,只少這一口氣,你還我羊,吾還你虎矣!」隨即提起虎來,望對澗只一撩,撩過澗來,眾皆驚駭。

晉王令軍士提之,無一動者。

德威曰:「此人天生好漢,汝等眾人,安能及之?」

晉王令嗣源抄過澗去喚至,須臾其人已到,拜伏於地。

晉王問曰:「汝何人氏?」

其人曰:「俺一生有母無父,因無姓氏。」

晉王曰:「人稟天地,按一陰一陽一二氣而生,安有有母而無父之理?」

其人曰:「只聞吾母崔氏之女,年方二八,並未許配他人,時值艷一陽一天氣,同班姊妹,請母出遊靈求峪,一來采野菜,二來游春玩景,行至皇陵,兩傍列著八個石人,眾姊妹相戲曰:『我等皆已適人,汝已及笄,尚未偕偶,今吾眾人為汝保一丈夫,可乎?』母曰:『可!但不知保著何人?』眾曰:『將此石人與你為夫,任你自擇。

』母曰:『烈女不擇夫,擇夫不烈女。

』便將手持菜籃丟去,隨石自接,結為夫婦,不想左邊第二石人脖子上掛住籃兒,吾母向前抱之,呼曰:『石人石人,排行第二,汝為丈夫,吾心無異。

』言罷各散,同眾而歸。

當夜二更左側,分明是石人容貌,撩然來與吾母成其夫婦。

母遂懷孕。

員外覺之,究問吾母,與何人交一媾?母以實告之,員外不信。

隨逐吾母出外,後在破窯過活,生吾七歲,沿門乞食,行至那墳邊,見石人皆被推倒,頭也打落了,是母教去捧頭來安上,復舊如初,不差毫忽。

母言安頭為姓,遂取名安景思。

言罷,大哭一場,回家自縊身死,我就將母一屍一與石人葬埋一處。

我孤身無倚,今投鄧萬戶家,牧羊十年,人只叫吾為牧羊子也。」

晉王曰:「吾看汝氣力盡有,不知武藝如何?意欲用汝,未見虛實。」

安景思曰:「實不敢瞞,俺曾至鐵籠山,得遇異人,傳授三卷六甲兵書,教習一十八般武藝,亦皆演習,並無虛發,但無進用之處,暫屈於此耳!」晉王曰:「既有此等武略,吾今領兵上中原討賊,帶汝同去若何?」

景思曰:「若蒙任用,謹從嚴命。」

遂遣人喚鄧萬戶至。

晉王曰:「汝認得此人否?」

萬戶曰:「是民家牧羊的安景思也。」

晉王詐言曰:「汝何敢行詐耶?此乃吾世子,只因年荒國亂,拋在山中,累尋不見,今日跟究到此,父子相見,痛情難捨,吾欲領—卜中原討巢賊,留下金帛,以為恩養謝儀。」

萬戶曰:「小民頗有家資,安敢受此?先見世子驍勇無敵,量必成器,曾以小女瑞雲許之,既大王領兵討賊,為朝廷出力。

若有用處,即當奉還,吾之小女,少待送來。」

萬戶言罷辭別而去,去不多時,已送至瑞雲來在帳外。

晉王令人接入後帳,與劉妃同一居。

晉王領兵還營。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後逸狂有詩贊云:

飛虎山前虎嘯風,靈求峪內遇英雄,

石人是父膺天眷,窯內為家處世窮,

武藝異傳人罕及,安頭取姓俗無同,

晉王恢復唐天下,先識將軍草莽中。

卓吾子評:

考諸唐代,存孝之名,實未之聞也,此亦好事者之說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系《殘唐演義》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殘唐演義》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殘唐演義》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殘唐演義》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殘唐演義》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殘唐演義》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殘唐演義》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殘唐演義》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殘唐演義》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殘唐演義》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殘唐演義》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殘唐演義》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殘唐演義》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殘唐演義》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殘唐演義》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殘唐演義》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殘唐演義》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殘唐演義》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殘唐演義》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殘唐演義》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殘唐演義》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殘唐演義》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殘唐演義》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殘唐演義》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殘唐演義》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殘唐演義》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殘唐演義》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殘唐演義》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殘唐演義》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殘唐演義》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殘唐演義》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殘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殘唐演義》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殘唐演義》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殘唐演義》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弒椒蘭殿《殘唐演義》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殘唐演義》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殘唐演義》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殘唐演義》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殘唐演義》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殘唐演義》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殘唐演義》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殘唐演義》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殘唐演義》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殘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殘唐演義》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殘唐演義》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殘唐演義》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殘唐演義》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殘唐演義》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殘唐演義》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殘唐演義》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