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且說葛從周,星夜奔走入長安,進皇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

話說存孝帶領一十八騎將校,望著從周,追趕七日七夜,馬不停蹄,過了霸陵川地面,逕趕進長安城中。

且說葛從周,星夜奔走入長安,進皇城,慌忙奏上黃巢曰:「臣奉我主敕命,屯兵黃河,拒住李克用二十八鎮諸侯人馬,臣遣孟絕海領班翻一浪一、彭白虎,先領一軍往河中索戰,探聽敵兵虛實,不想李克用部下十三太保飛虎將軍李存孝出戰,兩番交戰,損卻三將,敗軍方才回報,又被克用帥二十七鎮諸侯,一擁至河岸安營調遣。

李嗣源領兵對臣營南立寨,李存孝領兵對臣營北立寨,連日交鋒,被存孝殺死健將無數。

臣欲退入長安,奏請主上計處,張權再三定計,佈陣賺殺此人。

豈知存孝十分剛勇,兼通陣法,將臣陣勢打破,當先殺了張權,復殺四十八員名將,驅兵一掩,我軍措手不及,以此大敗。

臣今逃命奔回,聞得後軍報說,隨後盡力追臣,畢竟搶過潼關,至霸陵川地界,若入長安,決難抵敵,乞主上早早區畫,慎勿遲延。」

黃巢聽得大驚曰:「似此如之奈何?且傳旨令守門軍將,把長安城門緊閉,待明早宣集群臣商議。」

且說存孝追趕從周,望見長安城池,亦不曉是長安,只說葛從周領兵入城,與十八騎將校,也徑入城中,舉頭一看,回顧四將曰:「這座城子卻好,但不知是何府郡?」

正話間,有一居民至前,存孝喝聲問曰:「此城是何府郡?」

民答曰:「將軍原來不識,此是帝京長安城中。」

存孝聽罷,放開居民,私與將校曰:「不覺誤至長安,倘有一支兵來圍住,弓一弩一亂射,十八騎人馬,豈不死作一一團一?」

言畢,與眾將校東衝西撞,行至永豐倉前,存孝曰:「此是屯糧之所,不如先斷賊兵咽喉。」

遂令將校,一齊放火,焚燒倉廒。

須臾之間,煙焰騰空,風狂火烈,長安城內,照見上下通紅。

黃巢正與群臣商議,忽報李存孝兵入城中,放火燒著戌字永豐倉。

巢急宣問:「誰敢領兵擒拿存孝,滅此火!」班中御弟黃珪奏曰:「臣敢領兵救火,就擒存孝。」

巢曰:「御弟肯與出力,聯賜卿一匹渾紅馬,羽林軍三千。」

珪謝恩出了午門,即披掛上馬,領兵來尋存孝,吩咐皇城守門軍,不必下鎖,待吾擒得存孝,即便回來。

且說存孝與眾將校,看見火勢猛烈,必有軍兵宋救,思尋街道出城。

忽然存孝坐下戰馬,鼻流鮮血,如何騎得?存孝見了大慌曰:「怎生是好?天色已晚。」

正忙迫間,見燈光閃爍,人馬無數,簇擁著大將一員,怎生打扮,但見:頭戴嵌寶三叉紫金冠,身披嵌珠鎖子黃金甲,襯著那猩猩血染絳紅袍,袍上班班錦織金翅雕,腰繫白玉帶,背插虎頭牌。

左邊袋內插雕弓,右手壺中攢硬箭,手中搦丈二鐵桿一槍一,坐下赤鬼紅鬃馬。

卻說李存孝見了那馬,連誇數聲:「好馬!送馬的來了!」四將說:「現在還是他的。」

存孝說:「不移時就是我騎的。」

四將看那馬,端的高駿。

有詩為證:

火中照見五名駒,恍若龍飛實罕希,

四足襯銀蹅白雪,渾身噀血染紅脂。

追風千里原無價,遇主殘唐信有時,

天賜英雄非小可,掃除巢賊奠皇基。

黃珪近前唱曰:「你是何人?」

存孝曰:「吾乃大唐飛虎將軍十三太保李存孝也!你乃何人?可通姓名。」

黃珪應曰:「我本大齊皇帝御弟黃珪!」言罷,拍馬拈叉就刺,被存孝一逼一開叉,一手拿過黃珪,望火裡一摔,登時變作紅龜;一手抓過五名馬,翻身上馬,叫曰:「我今已得駿馬!黑夜尋不見長安門,眾兄弟跟著俺來,待俺把這馬放在前面走,信馬游韁,隨馬到那裡。」

原來這馬認得正一陽一門,把存孝馱到正一陽一門來。

守門人聽人馬鑾鈴響,叫快開門,守門軍士說:「必是大王擒得存孝回來!將門大開。

存孝黑暗之中,又不覺是皇城,只疑是長安,城門開了,出得城去。

乃喚眾將校曰:「兄弟快來!有人開城,可以出去!」眾將聽得,各個勒韁,緊緊隨著,已至五鳳樓前,皇城下虛炬輝煌,存孝睜目觀看,與眾將曰:「若是長安城外,不過居民茅房草屋,或是荒郊野徑,焉有此雕樑畫棟?」

兩邊軍伍,擺列整齊,大聲問曰:「這是那裡?」

且說黃巢同文武官員,正在此高處觀望救火,急候黃珪消息,顧問左右,猛然聽得五鳳樓前喧鬧,左右忙啟曰:「大王倒未見回,存孝人馬反殺進樓下,怎生是好?」

巢頓足大驚,問曰:「卿等何計可施?」

文武曰:「此人誰可抵敵?我主只可招安,封他極一品官職,方才得退。」

巢親自望下呼存孝曰:「唐主無道,不識賢良,爾何枉立功勞,將軍若肯順聯,任選斑官!」存孝聽得,亦不答話,回顧將校曰:「今已見巢,不可錯過,爾等哄他說話,待吾取出弓來,一箭射死這賊,萬全之功,何用廝殺?」

安休休遂呼巢曰:「你等既要吾等歸順,封何官職?便可說。」

巢曰:「爾眾兄弟,俱封並肩一字王。」

言未畢,存孝取杯在手,搭箭當弦。

有詩為證:

五鳳樓前勢儼然,英雄誤入策非全,

神威信是無人敵,一箭先教射巨天。

卻說存孝一箭,射中黃巢的平天冠,黃巢一時驚倒,昏悶在地,文武各官扶起,只見一箭拴在冠頂之上,巢卻未死。

被此一驚,半晌方蘇,睜目顧眾文武曰:「此賊可恨!」即傳旨曰:「每門添軍一萬,健將十員,牢把城門,擒拿此賊,萬剮凌遲,以雪朕恨!」左右領旨,隨即傳令,添兵選將,不在話下。

且說存孝,望見黃巢中箭,疑是已死,領眾將校出了皇城,但聞出令,添兵選將,喊聲不絕。

存孝曰:「原來巢賊未死,倒反添兵守門。」

安休休曰:「我等數人,彼眾我寡,焉能對敵?趁今天色微明,快出城去!」存孝曰:「爾言正是!」方與眾將速行,忽有二將領兵攔阻去路。

存孝喝曰:「來將何人?敢攔去路!」為首一將答曰:「吾名李罕芝!」又一將曰:「吾名傅存審!」罕芝曰:「爾莫非李存孝麼?吾正奉命拿你!」存孝大怒,拍馬向前,罕芝就使渾鐵棒,望存孝打來。

存孝攢住鐵棒,罕芝便奪存孝渾鐵搠,卻搖不動。

存孝見罕芝鐵棒,使得頗重,便覺此人亦是好漢,不可傷害,只將畢燕檛棒上一擊,震破罕芝手虎口,罕芝丟棒躲開,存孝將棒一扭,扭成桶箍,丟於地下。

二將看見存孝,果然英勇,下馬便拜曰:「太保將軍,吾二人情願歸降。」

存孝曰:「既是真心,吾與二位八拜交結,何敢相輕?」

二將大喜拜謝,存孝遂下馬來拾起鐵棒,用手一熨,依然挺一直,付與罕芝。

原來二將部領三千軍馬,便與存孝十八騎,合為一處,遙望光太門來。

存孝一馬當先,行至門邊,尚未開鎖,舉手一抓,將鎖打為兩截,大開城門,招呼眾將人馬,一湧衝出長安城外。

逸狂詩曰:抾棒渾如鐵桶圓,立降二將卒三千,長安非是無弓箭,天祐英雄獲萬全。

卻說李存孝人馬正行間,哨馬報道:「黃桑店有鄧天王人馬阻路。」

存孝怒曰:「我為這賊,往長安跑了一遭,卻在這裡!」人報鄧天王曰:「當日在河中府,生擒孟絕海的將軍,在此索戰!」鄧天王說:「為人生死,自有天數,此時只得向前對陣。」

綽一槍一上馬,來到陣前。

時存孝看見鄧天王,身高丈五,披掛十分齊整:戴一頂紫金冠,披一副黃金甲,穿一領蜂紅袍,彎一張皂雕弓,插幾支狼牙箭,坐下駱駝大的黃驃馬,使的是二丈四尺畫桿方天戟。

恍忽天神下降,猶如陸地金剛。

存孝高叫曰:「來將莫非假裝我劫俺大哥的營寨者麼?」

鄧天王答曰:「然也!」存孝曰:「好生下馬受死!」鄧天王大怒,拍馬挺戟就刺,被存孝一逼一開戟,喝聲:「一奸一賊走哪裡去?」

只見旌旗戰馬空歸去,活捉天王過馬來。

又好似:瘦豺狼攀翻了一隻白額虎,海東青墜一落了一個貼天鵝。

那時,存孝把鄧天王拿到營中,叫六將把他斬了首級,見我父王。

鄧天王放聲大哭。

存孝說:「你這大漢,如何怕死?」

天王道:「我這一哭,非是怕死,我只因有兩件事不足,故此大哭。」

存孝問:「是那兩件事不全?」

鄧天王告曰:「我第一件,家有八十歲的老母,黃金未曾入櫃;第二件,是我本事不全,方天戟略展一展,就被太保所擒。」

存孝問曰:「你是那裡人氏?」

天王答曰:「我是曹州人。」

存孝曰:「我今饒你一性一命,你休要順黃巢,逕回曹州去,一來侍奉你八旬老母,二來把你本事學全了來見我。」

遂令軍士取披掛還他。

鄧天王拜辭了存孝,上馬徑回曹州去了。

卻說晉王,與二十七鎮諸侯,在黃河營中,打聽得葛從周布成陣勢,約令存孝打陣,被存孝衝破陣勢,殺死無數名將,又攻破葛從周營寨,從周逃命,逕奔長安,存孝亦領人馬,隨後趕去。

晉王當下聽得大驚,與德威曰:「敵既大敗,存孝孤軍追趕,吾等大軍,豈可在此久停?」

德威曰:「存孝英勇,雖然無事,亦須接應,乘此破竹之勢,長安剋期可復矣!」晉王遂即傳令二十七鎮諸侯,各個收拾,拔寨起程。

一聲炮響,大軍便離營寨,過黃河,曉行暮宿,不覺早至霸陵川,即令安營駐紮,以待存孝動靜。

且說存孝亦與六將並三千人馬,自離黃桑店,行到霸陵川,聞知父王大隊軍馬於此安營屯紮,逕至營前拜見。

晉王問曰:「吾兒你這一嚮往哪裡去?」

存孝答曰:「兒為尋拿鄧天王,往長安跑了一遭。」

晉王又問曰:「你有功無功?」

存孝曰:「聽兒說來。

兒自過黃河,扭死耿彪,摔死崔受,一逼一死張龍,打死李虎,破長蛇陣,殺死張權,誅巢將四十三員,得了魏南三縣,搶了潼關,奪了霸陵川,一十八騎人馬,誤入長安,火燒戌字永豐倉,復奪五名馬,摔死巢弟黃珪,殺進正一陽一門,直抵五風樓,射一了黃巢一箭,又收傅存審、李罕芝,打破光太門,兵到黃桑店,活捉鄧天王,這都是此行一事跡,不知是功否?」

眾諸侯曰:「這都是沒遮擋的功!」晉王大喜,即令排宴賀功,不在話下。

且說黃巢,自李存孝衝出長安,甚是憂懼。

次早升殿,急宣尚讓、齊克讓、傅景樣、傅道昭、邊彥隨、柳彥璋、葛從周兩班文武商議曰:「朕被李存孝趕進城中,燒燬倉廒,殺死御弟黃珪,至五風樓前射朕一箭方退去。

今出城,若見了李克用,與各鎮諸侯合兵來攻,為禍不小,將如之何?」

葛從周奏曰:「臣有一計,今聞李晉王統領大隊軍馬,已在霸陵川安營,日夕只是飲酒為樂,並不整理軍務,軍無約束,士卒懈擔臣保我主,親統大軍,率將出征,晉王昏醉營中,必無準備,我軍乘夜劫寨,破他棲址,再整軍兵廝殺,必獲全勝。

但不知主上意見如何?」

巢曰:「朕有天下,亦是用卿計取,今日之計,豈不信用?」

傳旨點起大軍十萬,安排鑾駕,剋日帶領文武眾官,跟隨御駕親征。

但見:金瓜密佈,鐵斧齊排,方天畫戟成行。

龍鳳繡旗作隊,旗旄旌節,一攢攢綠舞紅飛;玉鐙雕鞍,一簇簇珠圍翠繞。

飛龍傘,散青雲紫霧;飛虎旗,盤瑞靄祥煙。

左侍下一代文官,右侍下滿排武將,雖是妄稱天子位,也須偽列宰臣班。

頭戴一頂沖天轉角明金帕頭,身穿一領日月雲肩九龍繡袍,腰繫一條金箱寶嵌玲瓏玉帶,足穿一對雙金顯縫雲根朝靴。

黃巢方才出得長安道上,忽一道人,身穿黃衣,手執拐棒,當道而立,跟駕卒校喝逐不退。

待巢駕至近前日:「黃巢!爾用吾寶劍多年,今日可還吾去。」

巢怒,喝令:「軍校捉下!」道人舉起拐棒,望巢一打,巢即仆地,道人化陣清風而去。

左右扶起黃巢,半晌方醒,腰間不見混唐寶劍。

巢怒,擊殺左右數人。

離了長安,軍馬日行三十里歇息,與眾文武曰:「朕軍緩行,早歇者欲養力,臨陣不致疲倦耳!」文武曰:「我主所見極是,但劫營須要迅速,又宜出其不意。」

巢曰:「然!」遂令軍馬趨行,趕到霸陵川。

未知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逸狂詩云:

巢賊親征李晉王,道人奪劍數當亡,

皇天眷德分明報,強一暴何曾得久長。

卓吾子評:

火爇珪骸,箭穿巢頂,不必言其勇,降收傅、李為相契,放鄧天王而歸養其母,抑何其孝且義也,敬服敬羨!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系《殘唐演義》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殘唐演義》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殘唐演義》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殘唐演義》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殘唐演義》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殘唐演義》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殘唐演義》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殘唐演義》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殘唐演義》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殘唐演義》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殘唐演義》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殘唐演義》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殘唐演義》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殘唐演義》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殘唐演義》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殘唐演義》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殘唐演義》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殘唐演義》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殘唐演義》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殘唐演義》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殘唐演義》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殘唐演義》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殘唐演義》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殘唐演義》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殘唐演義》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殘唐演義》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殘唐演義》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殘唐演義》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殘唐演義》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殘唐演義》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殘唐演義》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殘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殘唐演義》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殘唐演義》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殘唐演義》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弒椒蘭殿《殘唐演義》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殘唐演義》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殘唐演義》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殘唐演義》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殘唐演義》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殘唐演義》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殘唐演義》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殘唐演義》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殘唐演義》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殘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殘唐演義》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殘唐演義》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殘唐演義》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殘唐演義》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殘唐演義》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殘唐演義》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殘唐演義》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