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侃曰:「今聞陛下欲遷都汴梁,故來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

帝出宮上車駕,駕前二人跪下,視之乃尚書周侃、左僕射伍習,帝問:「有何事?」

侃曰:「今聞陛下欲遷都汴梁,故來源耳!」帝大怒,曰:「朕心喜上汴梁,如何苦諫?」

即令武士拽出都門斬首,百姓莫不垂淚。

下令遷都,來日便行。

此時裝載金銀緞匹玩好之物,數千餘車,逕往汴梁去了。

卻說昭宗方才到了灞陵川,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陣人馬到來。

百官盡皆失色,帝大驚。

大將軍杜友年出馬曰:「來者何人?敢攔聖駕?」

繡旗影裡,王彥章出馬,厲聲便問:「天子何在?」

帝戰慄不能言。

群臣聞知,皆無所措。

王搏向前叱之曰:「來者何人?」

彥章曰:「大梁王前部先鋒王彥章是也!」王搏曰:「汝來劫駕,是來保駕?」

彥章曰:「奉梁王旨,特來保駕!」搏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彥章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帝以言慰撫,彥章拜謝,帝人汴梁城。

是日登殿,百官朝賀,各依位次侍立。

自是朱溫縱橫朝廷,謀立異志,盡人皆知,內外之兵,盡遍掌握。

溫請丞相李英曰:「吾欲殺昭宗,自立為帝何如?」

英曰:「可就此時行一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偏殿排筵,只說與朝廷洗塵,再奏過帝,此離宮門不遠,不好出入,討個執照。

大王可選下好漢,埋伏彼處,親自帶劍上殿,索取天下。

帝與不與,只此殺之。」

溫甚喜,即便教人排筵會於偏殿,來日請帝。

次日,昭宗升殿,溫奏曰:「臣欲於王府安排筵宴,與陛下拂塵,臣不敢請,乞陛下借一偏殿,方好行樂。」

帝曰:「汝有此意,可於椒蘭殿上設宴,特賜回駕牌五百面,與卿執照,門上不敢阻擋。」

朱溫領旨,遂選五百鐵騎,來往於殿下,請帝於殿上,同文武百官,各依尊卑為序,近侍執盞。

酒行數巡,食過五味,只見朱溫帶劍上殿,帝見了唬得魂不附體。

溫叫止樂停酒。

溫曰:「今日大事,眾官聽察!」眾皆起身側耳。

溫曰:「天子為萬人之主,以治天下,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留此昏君何用?可將大位讓與我!」眾官聽罷,默然無語,各低頭覷地。

忽宴上一人推桌直出,立於筵上大叫:「不可!梁王焉敢發此語,欺俺唐朝無人物耶?主上又無過惡,安敢無理!吾知汝懷篡逆之心久矣!」眾皆大驚。

朱溫視之,此人乃保駕大將軍,姓凌名圭,遂向桌上綽起一把金壺,望朱溫即打將來。

梁將王彥章在後面大怒,叱之曰:「朝廷大臣,尚不敢言,汝何等之人,敢如此大膽?」

即拔所佩劍,將凌圭斬之。

帝見殺了凌圭,下殿便走。

彥章趕上,扯之曰:「陛下肯與不肯早決!何故走乎?」

此時,帝驚得面如土色。

帝曰:「容朕思之。」

左僕射張文蔚曰:「陛下差矣!迸之帝王,無德讓有德,自古皆然。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須不是陛下祖宗自古傳到今,請陛下思之。」

中書門下楊涉曰:「自古以來,有興必有廢,有盛必有衰,豈有不亡之國,安有不敗之家?陛下唐朝相傳已二百年,氣運已極,不可自決而惹禍也!」帝曰:「今日酒醉,非推讓之處耳!」朱溫提劍自欲殺之,右僕射止之曰:「不可!陛下已許大王耳!尚容再議,不必造次。」

溫怒乃止。

昭宗哭回後殿,百官皆哂笑而退。

次日,百官又聚於大殿。

王彥章帶領鐵騎,布列殿前,召令宦官。

昭宗懼不敢出,溫又遣人三次一逼一之,慌更衣出殿。

蘇循奏曰:「昨日陛下已許梁王天下,今日肯傳否?」

帝曰:「卿等食唐祿久矣!中間多有唐朝子孫,直無一人分朕之憂耳?」

蘇循曰:「陛下之意,不欲以天下禪於梁王,曾見昨日之風景否?」

帝曰:「汝眾大臣,何無見憐之心?」

循曰:「天下之人,皆知陛下無人君之福,以致四海大亂。

今梁王英雄,累建大功,尚不知恩以報德也,直欲令天下之人,共伐之。」

帝曰:「昔桀紂無道,殘暴生靈,故天下人伐之,朕即位以來,小心謹慎,未嘗敢行半點非禮之事,天下之人,誰忍伐之。」

循怒曰:「陛下無德無福,而居天位,甚有殘暴之道也!」帝拂袖而起,張文蔚目視蘇循,循縱步向前,扯住昭宗袍,曰:「陛下肯與不肯,乞早一決!」帝戰慄不能答。

忽階下王彥章之弟王彥龍,巢將七人葛從周、尚讓、齊克讓等,各帶劍上殿,又見殿階之下,環甲持戈數百人,皆兵士也。

帝乃流涕出一血,歎曰:「祖宗天下,何期今日廢之,朕九泉之下,何面目見先帝乎?」

泣告群臣曰:「朕天下願禪與梁王,幸留殘喘,以度天年。」

貽矩曰:「臣等安有負陛下,事已至此,可急草詔,以安眾心。」

帝乃令楊涉草詔,願禪國於梁。

詔曰:制曰:伏以生人以來,樹之司牧,眷命所矚,謂之大寶。

歷數弗在,罔或偷安,故舜禹至公,揖讓而興,虞夏湯武,兼濟干戈,以定殷周。

事乃殊途,功成一致,後之創業,鹹取則焉!朕今在位二年,遭天下蕩覆,賴祖宗之靈,得梁王竭誠盡力,率先鋒鏑,今仰瞻期運已去,天命有適,遜位而禪於梁。

今蒞倍臣,獻上國璽,追則堯典,禪位於朱全忠,梁王無致辭焉!欽此。

是日,百官繼丹詔並玉璽,至梁王宮獻納,朱溫便欲受之。

李英曰:「不可!大王不可輕易,雖然詔璽已至,可令昭宗親捧璽綬,以禪天下於大王,可以絕人議論篡逆之言也!」溫大喜,令謝蘭捧璽還宮。

帝曰:「此事若何?」

李英曰:「陛下親自送去!明白禪位,則陛下子孫,世世蒙梁恩矣!」帝到此時,不容不行,親自送去。

只得親捧國璽至梁王大殿,授與梁王去了。

然後披公服於群臣班首,稱臣再拜。

王彥章並巢將葛從周等,各掣劍在手,布列左右,大小文武,及昭宗皆北面山呼。

於是同聲其口,齊呼萬歲。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麗泉詩云:

當日朱溫強並李,欺凌唐室若嬰孩,

誰知天地無私曲,不久依然換主來。

卓吾子評:

昭宗不聽忠良之諫,遂致捧國璽禪於朱溫,抑一保駕凌圭,深可痛惜!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系《殘唐演義》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殘唐演義》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殘唐演義》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殘唐演義》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殘唐演義》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殘唐演義》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殘唐演義》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殘唐演義》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殘唐演義》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殘唐演義》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殘唐演義》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殘唐演義》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殘唐演義》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殘唐演義》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殘唐演義》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殘唐演義》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殘唐演義》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殘唐演義》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殘唐演義》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殘唐演義》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殘唐演義》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殘唐演義》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殘唐演義》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殘唐演義》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殘唐演義》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殘唐演義》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殘唐演義》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殘唐演義》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殘唐演義》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殘唐演義》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殘唐演義》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殘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殘唐演義》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殘唐演義》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殘唐演義》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弒椒蘭殿《殘唐演義》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殘唐演義》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殘唐演義》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殘唐演義》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殘唐演義》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殘唐演義》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殘唐演義》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殘唐演義》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殘唐演義》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殘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殘唐演義》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殘唐演義》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殘唐演義》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殘唐演義》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殘唐演義》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殘唐演義》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殘唐演義》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