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及聞晉主北遷,又稱說欲出兵井陘,迎歸晉一陽一,命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殘唐演義》《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

卻說劉知遠封為北平王,鎮守河東,卻有諸將勸知遠稱尊,以號令四方,知遠不從。

及聞晉主北遷,又稱說欲出兵井陘,迎歸晉一陽一,命指揮使史弘肇,集諸軍商議,告以出師之期。

軍士皆曰:「今天下無主,平天下者,非我主而誰?宜先正位號,然後出師!」於是,眾軍山呼不已。

知遠曰:「虜勢尚強,吾之軍威未振,當建功恢復主室,迎立新君,汝士卒何知天命有在耶?」

郭威與都押衙楊鄰入說知遠曰:「此天意也!大王不乘此以取中原,人心一移,則反受他人所制矣!」知遠從之。

是時契丹遣將劉願為保義節度副使,陝人苦其暴虐。

都頭王晏,與指揮使趙暉、侯章謀曰:「劉公威德遠著,吾輩若殺劉願,舉陝城以歸之,為天下首倡,取盎貴如反掌耳!」暉等皆言:「此計甚妙!可速行之。」

至是,王晏、趙暉、侯章等,持刀直入帥府,共斬劉願,舉城降於知遠。

知遠乃即帝位於晉一陽一,復遷於大梁,諸鎮多降,國號曰漢,改元乾祐,更名曰杲。

封楊邠為同平章事,封郭威為鄴都留守。

威辭行之時,言於帝曰:「親近忠直,放遠一奸一邪,善惡之間,所宜明審。

蘇逢吉、楊鄰、史弘肇,皆先帝之舊臣,願陛下推心任之。

至於疆場之事,臣願盡心以報陛下。」

漢主斂容謝之。

威至鄴都,以河北人民困弊,乃號令邊將謹守疆場,嚴加巡警,勿得侵掠。

契丹入寇,則堅壁清野以待之。

漢主在位方二年,忽染暴疾,崩於正寢。

群臣發喪舉哀,遂迎立太子劉承祐即皇帝位,稱號隱帝。

承祐年方十八,即位之後,謚漢主為高帝,尊母李氏為皇太后,葬高祖於睿陵。

卻說隱帝自即位以來,日益驕縱,政非已出。

是時,樞密副使楊邠掌機政,郭威主征伐,史弘肇與宿衛王章掌財賦。

鄰一性一忠直,門無私謁,雖不卻四方饋遺,然有餘輒獻之。

弘肇督察京城,道不拾遺。

王章捃摭遺利,供饋不乏,國家粗安。

弘肇嘗謂:「治天下,須用長一槍一大劍,安用一毛一錐子?」

王章曰:「若無一毛一錐子,財賦從何而出?」

於是,將相始為仇隙。

時隱帝左右,盡皆一寵一幸之人用事,太后親戚執政,鄰等屢裁抑之。

太后之弟李業,求為宣徽使不得,心甚怨望。

與閻晉卿、聶文進、郭允明、劉銖數人,皆有一寵一而久不遷官,各懷不忿之心,恨著執政之人。

時隱帝除喪聽樂,厚賜伶人以錦袍玉帶。

弘肇怒曰:「士卒守邊苦戰,受盡汗馬之勞,猶未有以賜之,汝曹何功而得此乎?」

即命盡奪之。

隱帝年益壯,厭為大臣所制。

忽日,邠與弘肇議事於殿前日:「陛下但禁聲勿語,凡百事,臣等自有公道,處之必合於理,豈勞聖慮乎?」

隱帝每聽之,憂悶不已,積恨在心。

於是左右之人,相共讒之云:「邠等執法自恣,終當為亂!」隱帝從之,遂與李業、聶文進、匡贊、郭允明謀誅邠等,以此事入奏太后。

太后曰:「此事何可輕發,更宜與宰相共議。」

業曰:「先帝嘗言,朝廷大事,不可謀及書生,恐其懦怯誤人故也!」太后堅執不可。

隱帝怒曰:「國家之事,非閨門所知。」

遂拂衣而出,復與數人商議,定下計策,先埋伏甲士數千於廣政殿。

正值鄰等入朝,眾兵一湧而出,喊聲鼎沸,挺刃向前,殺邠與弘肇及王章於東廡下。

此時,隱帝急宣眾文武齊至殿下,親諭之曰:「楊鄰、史弘肇等,欲為大逆,朕故殺之,與汝等各無干礙。

鄰等尚有阿附親一黨一,各出鎮外郡,宜遣使收捕,盡皆殺之,以除後患。」

眾臣皆曰:「邠等謀為不軌,陛下殺之,正合其理。

臣等安敢復生異心!」隱帝即日遣供奉官孟業,繼密詔至鎮寧,令李洪義殺弘肇余一黨一步軍指揮使王殷。

再令行營指揮使郭崇威、曹威,謀殺郭威及監軍王浚。

李業奏隱帝曰:「郭威、王浚二人,家屬皆在京師,可使人執下監之。

二人若知,先除內患矣!」隱帝大喜,便差劉銖領兵抄殺郭威、王浚家屬。

銖為人極其慘毒,領兵至彼二家,老幼無一得免者。

復遣李洪建抄殺王殷家屬,洪建但使人守視,仍與之飲食。

卻說盂業,行了數日,已至澶州。

使人報知李洪義,二人接見,業悉以前事告之。

洪義驚曰:「主上無道,謀殺大臣,此取亂之道也!若果如此?吾等死無葬身之地矣!」即將孟業監下,使人請郭威以詔示之。

威見詔大驚,遂召魏仁浦同來視詔。

郭威告曰:「今隱帝無道,謀殺大臣,復遣使繼詔前來,欲殺我等,此事若何?」

仁浦曰:「且自勿慮,公乃國之大臣,功業昭著,加之掌握大兵,據守重鎮,一旦為群小所窺,禍出非意,此豈辭說所能辨解!時勢如此,豈可坐而待死乎?」

郭威曰:「吾亦知此道理,怎奈未有奇策,猶豫不決。」

仁浦曰:「如何難決?今日進則有生,富而且貴,退則有壘一卵一之危矣!不如乘此機會,眾人必然相助,何難決之有?」

郭威曰:「汝言有理,深合吾意!」乃召郭崇威、曹威及諸將,告以邠等冤死,及有密詔之故。

且曰:「吾與諸公,披荊棘從先帝以取天下,復受托孤之任,竭力以衛國家。

今諸公已死,吾何獨生?君等當奉行詔書,取吾首以獻天子,庶不相累!」崇威等皆泣曰:「諸公是何言也?今天子幼小,此必左右一奸一臣所為,若使此輩得志,國家其得安乎?眾等願隨明公入朝自訴,洗蕩鼠輩,以清朝廷,不可為一奸一計所害!」趙修已曰:「明公徒死無益,今日之計,不若順眾心,擁兵而南,此天啟之也!迸人云,天與弗取,反受其殃。

不可失此機會。」

是日,眾論紛紛,威意遂決。

乃留其養子郭榮鎮守鄴城,遣郭崇威領兵前驅,自將大軍繼之。

兵至封丘,哨馬報入洛一陽一。

隱帝大驚,急聚眾臣商議,遣慕容彥超領兵拒之。

時彥超方食,即捨匕筋入朝,隱帝悉以軍事委之。

侯益曰:「郭威之兵,其鋒甚銳,誰人與敵?其部下家屬,皆在京師,官軍不可輕出,不若閉城以挫其鋒,使其母妻登城招之,可不戰而下也。」

彥超曰:「若待兵臨城下,則吾輩死無噍類矣!」隱帝乃遣侯益與閻晉卿及吳虔俗、張彥超率領禁軍,直趨澶州。

不知後事若何,且聽下回分解。

卓吾子評:

邠以廩實兵強,為賢於禮樂,弘肇以長一槍一大劍為可定國家。

納賂專權,愚蔽恣橫,未幾死於嬖倖之手,曾不及知其禍,又豈書生文士之所為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殘唐演義
《殘唐演義》第一回 孫待詔史記世系《殘唐演義》第二回 唐天子開科取士《殘唐演義》第三回 赤牆村黃巢出身《殘唐演義》第四回 黃巢藏梅寺起手《殘唐演義》第五回 黃巢殺入長安城《殘唐演義》第六回 鄭畋大戰朱全忠《殘唐演義》第七回 敬思奉旨宣晉王《殘唐演義》第八回 晉王起兵入中原《殘唐演義》第九回 克用箭服周德威《殘唐演義》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殘唐演義》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殘唐演義》第十二回 存孝打破石嶺關《殘唐演義》第十三回 李晉王河中會兵《殘唐演義》第十四回 鴉館樓朱溫賭帶《殘唐演義》第十五回 存孝生擒孟絕海《殘唐演義》第十六回 周德威力救存孝《殘唐演義》第十七回 李存孝力殺四將《殘唐演義》第十八回 存孝火燒永豐倉《殘唐演義》第十九回 德威遣將滅黃巢《殘唐演義》第二十回 滅巢山黃巢自刎《殘唐演義》第二十一回 程敬思接駕還朝《殘唐演義》第二十二回 存孝力服王彥章《殘唐演義》第二十三回 朱溫火燒上源驛《殘唐演義》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殘唐演義》第二十五回 晉王勘問田令孜《殘唐演義》第二十六回 朱溫掣劍挾王鐸《殘唐演義》第二十七回 劉知遠大戰梁兵《殘唐演義》第二十八回 李晉王同台解圍《殘唐演義》第二十九回 朱溫計逼五侯反《殘唐演義》第三十回 存孝活捉鄧天王《殘唐演義》第三十一回 存孝病挾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二回 五牛掙死李存孝《殘唐演義》第三十三回 晉王痛哭勇南公《殘唐演義》第三十四回 梁兵劫奪勇南柩《殘唐演義》第三十五回 唐昭宗遷駕汴梁《殘唐演義》第三十六回 晉王起兵伐朱溫《殘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雞寶山存孝顯聖《殘唐演義》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殘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建唐智擒傅道昭《殘唐演義》第四十回 趙霸入汴誆軍糧《殘唐演義》第四十一回 君臣三弒椒蘭殿《殘唐演義》第四十二回 五龍逼死王彥章《殘唐演義》第四十三回 李嗣源據守大梁《殘唐演義》第四十四回 唐明宗焚香祝聖《殘唐演義》第四十五回 潞王奪位登天下《殘唐演義》第四十六回 石敬瑭反下三關《殘唐演義》第四十七回 廢帝遣將追公主《殘唐演義》第四十八回 契丹遣兵助敬瑭《殘唐演義》第四十九回 桑維翰獻策取城《殘唐演義》第五十回 石敬瑭長安即位《殘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晉兵智困王延政《殘唐演義》第五十二回 劉知遠奉命出師《殘唐演義》第五十三回 文寶賺關殺戴禮《殘唐演義》第五十四回 孫飛虎拒鐵籠山《殘唐演義》第五十五回 史弘肇擒孫飛虎《殘唐演義》第五十六回 立齊王重貴為帝《殘唐演義》第五十七回 幼主稱臣降契丹《殘唐演義》第五十八回 漢主謀殺史弘肇《殘唐演義》第五十九回 郭威為眾加黃袍《殘唐演義》第六十回 周世宗禪位宋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