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英雄棄主多亡去,俊彥懷才盡隱埋;可憐紂王孤注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封神演義》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封神演義

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

美人禍國萬民災,驅逐忠良若草萊;擅一寵一 誅妻天道絕,聽讒殺子國儲灰。

英雄棄主多亡去,俊彥懷才盡隱埋;可憐紂王孤注立,紛紛兵甲起塵埃。

話說晁田、晁雷,押姜環至西宮跪下。

黃妃曰:「姜娘娘你的對頭來了!」姜後屈刑凌陷,一目睜開,罵曰:「你這賊子!是何人買囑你陷害我?你敢誣我主謀弒君,皇天后土也不佑你。」

姜環曰:「娘娘役使小人,小人怎敢違旨?娘娘不必推辭,此情是實。」

黃妃大怒:「姜環你這匹夫,你見娘娘這等身受慘刑,無辜絕命。

皇天后土,亦必殺你。」

不言黃妃勘問。

且說東宮太子殷郊,二殿下殷洪,弟兄正在東宮無事弈棋。

只見執掌東宮太監楊容來啟:「千歲!禍事不小。」

太子殷郊此時年方十四歲,二殿下殷洪年方十二歲,年紀幼小,尚貪嬉戲,竟不在意。

楊容復稟曰:「千歲不要弈棋了。

今禍起宮闈,家亡國破。」

殿下忙問曰:「有何大事,禍及宮闈?」

楊容含淚曰:「啟千歲!皇后娘娘不知何人陷害;天子怒發,令西宮剜去一目,炮烙二手。

如今與刺客對詞,請千歲速救娘娘。」

殷郊大叫一聲;同弟出東宮竟進西宮,忙到殿前。

太子見母親渾身血染,兩手枯焦,臭不可聞,不覺心酸肉顫,近前俯伏姜後身上,跪而哭曰:「娘娘為何事受此慘刑?母親!你縱有大惡,位至中宮,何得輕易加刑?」

姜後聞子之一聲 ,睜開一目,母見其子,大叫一聲:「我兒!你看我剜目烙手,刑勝殺戮。

這個姜環做害我謀逆,妲己進獻讒言,殘我手目。

你當為我明冤洗恨也,我是養你一場。」

言罷,大叫一聲:「苦死我也!苦死我也!」嗚咽而絕。

太子殷郊見母氣絕,又見姜環跪在一旁。

殿下問黃妃曰:「誰是姜環?」

黃妃指姜環曰:「跪的這個惡人,就是你母親對頭。」

殿下大怒,只見西宮門上掛一口寶劍。

殿下取劍在手:「好逆賊,你欺心行刺,敢陷害國母。」

把姜環一劍,砍為兩斷,血濺滿地。

太子大叫曰:「我先殺妲己,以報母仇。」

提劍出宮,縱步如飛。

晁田、晁雷見殿下執劍前來,只說殺他。

不知其故,轉身就跑,往壽仙宮去了。

黃妃見殿下殺了姜環,持劍出宮。

大驚曰:「這冤家不諳事體。」

叫:「殷洪快趕你哥哥回來。

說我有話說。」

殷洪從命出宮,趕叫曰:「皇兄!黃娘娘叫你且回去,有話對你說!」殷郊聽言,回來進宮。

黃妃日:「殿下!你忒暴躁。

如今殺了姜環,人死無對。

你待我也將銅斗烙他的手,或用嚴刑拷訊,他自招出;也曉得誰人主謀,我好回旨。

你又提劍出宮殺趕妲己,只怕晁田、晁雷到壽仙宮見那昏君,其禍不小。」

黃妃言罷,殷郊與殷洪追悔不及。

晁田、晁雷跑至壽仙宮,慌忙進宮中,言:「二殿下持劍趕來。」

紂王聞言大怒:「好逆子!姜後謀逆行刺,尚未正法。

這逆子敢持劍進宮弒父,總是逆種,不可留著。

晁田晁雷,取龍鳳劍,將二逆子首級取來,以正國法。」

晁田、晁雷領劍出宮,已到西宮。

時有西宮奉御官來報黃妃曰:「天子命晁田、晁雷捧劍來誅殿下。」

黃妃及至宮門,只見晁田兄弟二人,捧天子龍鳳劍而來。

黃妃問曰:「你二人何故又至我西宮,做甚事?」

晁田、晁雷對曰:「臣晁田、晁雷奉皇上命,欲取二位殿下首級,以正弒父之罪。」

黃妃大喝一聲:「這匹夫!適太子趕你,同出西宮;你為何不往東宮去尋?卻怎麼往我西宮來尋?我曉得你這匹夫,倚天子意旨,通游內院,玩弄宮妃。

你這欺君罔上的匹夫,若不是天子劍旨,立斬你這匹夫狗頭,還不速退!」晁出兄弟二人,只嚇得魂散魄消,喏喏而退,不敢仰視,竟往東宮而來。

黃妃忙進宮中,急喚殷郊兄弟二人。

黃妃泣曰:「昏君殺子誅妻,我這西宮救不得你。

你可往馨慶宮楊貴妃那裡,可避一二日。

若有大臣諫救,方保無事。」

二位殿下雙雙跪下,口稱:「貴妃娘娘,此恩何日得報?只是母親一屍一骸暴露,望娘娘開天地之心,念母死冤枉,替他討得片板遮身,此恩天高地厚,豈敢有忘。」

黃妃曰:「你作速去,我回旨自有區處。」

二殿下出宮,逕往馨慶宮來。

只見楊妃身倚宮門,望姜皇后信息。

二殿下向前哭拜在地。

楊貴妃大驚,問曰:「二位殿下!娘娘的事怎麼了?」

殷郊哭訴曰:「父王聽信妲己之言,不知何人買囑姜環,架捏誣害,將母親剜去一目,炮烙二手,死於非命。

今又聽妲已讒言,欲殺我兄弟二人,望姨母救我二人性命!」楊妃聽罷,淚流滿面,嗚咽言曰:「殿下!你快進宮來。」

二位殿下進宮。

楊妃沉思晁田、晁雷至東宮不見太子,必往此處找尋。

待我把人打發回去,再作區處。

楊妃站立宮門,只見晁田、晁雷二人行如虎狼,飛奔前來。

楊妃命傳宮官:「與我拿了來人,此乃深宮內闕,外官焉敢至此?法當夷族。」

晁田聽罷,向前稱:「娘娘千歲!臣乃晁田、晁雷,奉天子旨,找尋二位殿下。

上有龍鳳劍在,臣不敢下禮。」

楊妃大喝曰:「殿下在東宮,你怎往馨慶宮來。

若非天子之命,拿問賊臣好,還不快退去!」晁田不敢回言,只得退走,兄弟計較這件事怎了?晁雷曰:「二宮全無,宮內生疏,不知內廷路徑,且回壽仙宮見天子回旨。」

二人回去不表。

且言楊妃進宮,二位殿下來見。

妃曰:「此間不是你兄弟所居之地,眼目且多,君昏臣暗,殺子誅妻,大變綱常,人倫盡滅。

二位殿下可往九間殿去,合朝文武末散。

你去見皇伯微子、箕子、亞相比干、微子啟、微子衍、武成王黃飛虎,就是你父親要難為你兄弟,也有大臣保你!」二位殿下聽罷,叩頭拜謝姨母指點活命之恩,淚而別。

楊妃送二位殿下出宮,坐於繡墩之上,自思歎曰:「姜後元配,奸臣做害,遭此橫刑,何況偏宮?今妲己恃一寵一 ,蠱惑昏君;倘有人傳說二位殿下自我宮中放出去,那時罪歸於我,也是如此行為,我怎經得這般慘刑?況我侍奉昏君多年,並無一子半女。

東宮太子乃自己親生之子,父子天性,也不過如此。

三綱已絕,不久必有禍亂,我以後必不能有什麼好結果。」

楊妃思想半日,淒惶自傷,掩了深宮,自縊而死。

當有宮官報入壽仙宮,紂王聞楊妃自縊,不知何故,傳旨用棺槨停於白虎殿。

且說晁田、晁雷來至壽仙宮,只見黃貴妃乘輦進宮回旨。

紂王曰:「姜後死了。」

黃妃奏曰:「姜後臨絕,大叫數聲曰:『妾待君側十有餘年,毫無不道罪名,位列中宮,謹慎小心,夙夜匪懈,陛下並無嫉妒。

不知何人妒我,買刺客姜環,坐我一個大逆罪名,受此慘刑,十指枯焦,筋酥骨碎。

生子一似浮雲,恩愛付於流水,身死不如禽一獸 ,這場冤枉,無門可雪,只停白虎殿,庶幾自有公論。

』萬望妾身轉達天聽,姜後言罷氣絕,一屍一臥西宮。

望陛下念元配生子之情,可賜棺槨收殮,庶成其禮,使文武百官無議,不失主上之德。」

紂王傳旨准行,黃妃回宮。

只見晁田、晁雷回旨,紂王問曰:「太子何在?」

晁田等奏曰:「到東宮尋覓,不知殿下下落。」

王曰:「莫非仍在西宮?」

晁田、晁雷曰:「不在西宮,連馨慶宮也不在!」紂王曰:「三宮不在,想在大殿;必須擒獲,以正國法。」

晁曰領旨出宮來,不表。

且言二殿下往九間殿來,兩班文武俱不曾散朝,只等宮內信息。

武成王黃飛虎聽得腳步倉皇之一聲 ,望孔雀屏裡一君,見二位殿下慌忙錯亂,戰戰兢兢。

黃飛虎迎上前曰:「殿下為何這等慌張?」

殷郊看見武成王黃飛虎大叫一聲:「黃將軍救我兄弟性命!」道罷大哭,一把拉住黃飛虎袍服頓足曰:「父王聽信妲己之言,不分皂白,將我母后剜去一目,銅斗燒紅,烙去二手,死於西宮。

黃貴妃勘問,並無半點真情。

我兒生身母親受此慘刑,那姜環跪在前面對詞;那時候心甚焦躁,不曾思忖,將姜環殺了。

我復仗劍欲殺妲己,不意晁田奏准父王,父王賜我二人死。

望列位皇伯憐我母親受屈身亡,救我殷郊,庶不失成湯之一脈。」

言罷,二位殿下放聲大哭。

兩班文武,齊含淚上前言:「國母受誣,我等如何坐視?可鳴鐘擊鼓,即請天子上殿,聲明其事;庶幾罪人可得,洗雪皇后冤枉。」

言尚未了,只聽得殿西首一聲喊叫,似空中霹靂,大呼曰:「天子失政,殺子誅妻,建造炮烙,阻塞忠良,恣行無道。

大丈夫既不能為皇后雪冤,太子復仇;含淚悲啼,效兒女之態。

古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今天子誅妻殺子,三綱已絕,大義有乖,恐不能為天下之主,我等亦恥為之臣。

我等不若反出朝歌,另擇新居,去此無道之主,保全社稷。」

眾人看時,卻是鎮殿大將軍方弼、力相兄弟二人。

黃飛虎聽說,大喝一聲:「你多大的官,敢如此亂言。

滿朝該多少大臣,豈臨到你講?本當拿下你這亂臣賊子,還不退去!」方弼、力相二人,低頭喏喏,不敢回言。

黃飛虎見國政顛倒,疊現不祥,也知天意人心,俱有離亂之兆,心中沉鬱不業,咄咄無言。

又見微子、比干、箕子諸位殿下,滿朝文武,人人切齒,個個長吁。

正無甚計策,只見一位官員,身穿大紅袍,腰繫寶帶,上前對諸位殿下言曰:「今日之變,正應終南山雲中子之言。

古雲君不正,則臣生奸佞。

今天子屈斬太師杜元銑,治炮烙壞諫臣梅伯;今日又有這異事。

皇上清白不分,殺子誅妻;我想起來,那定計奸臣,行事賊子,他反在旁暗笑。

可憐成湯社稷,一旦邱墟,如我等不久終被他人所擄。」

言者乃上大夫楊任。

黃飛虎長歎數聲:「大夫之言是也!」百官默默,二位殿下悲哭不止。

只見方弼、方相分開眾人,方弼挾住殷郊,方相挾住殷洪,厲聲高叫曰:「紂王無道,殺子而絕宗廟,誅妻有壞綱常。

今日保二位殿下往東魯借兵,除了昏君,再上成湯之嗣。

我等反了!」二人背負殿下,連出朝歌南門去了。

大抵二人氣力甚大,彼時不知跌倒幾多官員,那裡擋得住他。

後人有詩為證:

"方家兄弟反朝歌,殿下今朝出網羅;漫道婦人掉長舌,天心已去奈伊何?」

話說眾多文武,見反了方弼、方相,大驚失色;獨黃飛虎若為不知。

亞相比干近前曰:「黃大人!方弼反了,大人為何獨無一言?」

黃飛虎答曰:「可惜文武並無一位似方弼二人的。

方弼乃一莽漢,倘知不忍國母負屈,太子枉死;自知卑小,不敢諫君,故此背負二位殿下去了。

若聖旨追趕回來,殿下必死無疑,忠良盡遭殺戮。

此事明知有死無生,只是迫於一腔忠義,故造此罪孽,然情甚可矜。」

百官未及答言,只聽得殿後奔逐之一聲 ,眾官正看,只見晁田兄弟二人,按寶劍進殿前言曰:「列位大人!二位殿下,可曾往九間殿來?」

黃飛虎曰:「二位殿下方上殿哭訴冤枉,國母屈勘受誅,又欲賜死太子;有鎮殿將軍方弼、方相聽見,不忍沉冤,把二位殿下背負,反出都城,去尚未遠。

你既奉天子旨意,速去拿回,以正國法。」

晁田、晁雷聽得是方弼、方相反了,駭得魂不附體。

話說那方弼身長一丈六尺,方相身長一丈四尺,晁田兄弟怎敢惹他?一拳也經不起。

那晁田自思:「此是黃飛虎明明奈何我,我自有道理。」

晁田曰:「方弼既保二位殿下出都城去了,末將進宮回旨。」

晁田來至壽仙宮見紂王奏曰:「臣奉旨到九間殿,見文武未散,找尋二位殿下不見。

只聽百官道:『二位殿下見文武哭訴冤情,有鎮殿將軍方弼、方相,保二位殿下反出都城,投東魯借兵去了。

』請旨定奪。」

紂王大怒曰:「方弼反了,作速趕去拿來,毋得疏虞縱法。」

晁田奏曰:「方弼力大勇猛,臣焉能拿得來?要拿方弼兄弟,陛下速發手詔。

著武成王黃飛虎方可成功,殿下亦不致漏網。」

紂王曰:「速行手敕,著黃飛虎速去拿來。」

晁田將這個擔兒,卸於黃飛虎,晁田捧手敕至大殿,命武成王黃飛虎:「速拿反叛方弼方相,並取二位殿下首級回旨。」

黃飛虎笑曰:「我曉得,這是晁田與我擔兒挑。」

即領劍敕出午門,只見黃明、周紀、龍環、吳謙曰:「小弟相隨。」

黃飛虎曰:「不必你們去。」

自上五色神牛,推開坐下獸,兩頭見日,走八百里。

且言方弼、方相背負二位殿下,一日跑了三十里放下來。

殿下曰:「二位將軍!此恩何日報得?」

方弼曰:「臣想千歲遭此屈陷,故此心不平,一時反了朝歌。

如今計議,前往何方逃脫?」

正商議間,只見武成王黃飛虎,坐五色神牛飛奔趕來。

方弼、方相慌忙對二位殿下曰:「末將二人一時鹵莽,不自三思。

如今性命休矣,如何是好?」

殿下曰:「救我兄弟性命,無恩可酬,何出此言?」

方弼曰:「黃將軍來拿我等,此去一定伏誅。」

殷郊急著,黃飛虎已趕到面前。

二位殿下道旁跪下曰:「黃將軍此來,莫非捉獲我等。」

黃飛虎見二位殿下跪在道旁,滾下神牛,亦跪於地上。

口稱:「臣該萬死!殿下請起!」殷郊曰:「將軍此來有甚事?」

飛虎曰:「奉命差遣,天子賜龍鳳劍前來,請二位殿下自決,臣方敢回旨意。

非臣敢逼死儲君,請殿下速行!」殷郊聽罷跪告曰:「將軍盡知我母子銜冤負屈,母遭慘刑,沉冤莫白;再殺幼子,一門盡絕。

乞將軍可憐銜冤孤兒,開天地仁慈之恩,賜一線再生之路。

倘得寸土可安,生則啣環,死當結草,沒世不敢忘將軍之大德。」

黃飛虎跪而言曰:「彼此籌畫再三,臣豈不知殿下冤枉,若命概不由己。

臣欲要放殿下,便得欺君賣國之罪。

欲要不放殿下,其實深負沉冤,臣心何忍?沉思俱無計策。」

只見殷郊自思料不能脫此災:「也罷!將軍既奉君命,不敢違法。

還有一言,望將軍不知可施此德,周旋一脈生命。」

黃飛虎曰:「殿下有何事?但說不妨!」殷郊曰:「將軍可將我殷郊之首級,回都城覆旨。

可憐我幼弟殷洪,放他逃往別國,倘他日長成,或得借兵報怨,得雪我母一之 沉冤。

我殷郊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望將軍可憐。」

殷洪上前急止之曰:「黃將軍!此事不可!皇兄乃東宮太子,我不過一庶子,況我又年幼,無有大施展。

黃將軍可將我殷洪首級回旨,皇兄或往東魯,或去西岐,借一旅之師,倘可報母弟之仇,弟何惜此一死?」

殷郊上前一把抱住兄弟殷洪,放聲大哭曰:「我何忍幼弟遭此慘刑?」

二人痛哭,彼此不忍,你推我讓,那裡肯捨?方弼、方相看見如此苦情痛切,二人叫一聲:「苦殺人也!」淚如雨下。

黃飛虎看見方弼有這等忠心,自是不忍見,甚是淒惶。

乃含淚叫:「方弼不必啼哭,二位殿下不必傷心,此事惟有我五人共知,如有漏,我舉族不保。

方弼過來,保殿下往東魯見姜桓楚,方相你去見南伯侯鄂崇禹,就言:『我在中途,放殿下往東魯。

』傳與他:『救他兩路調兵,靖奸洗冤。

』我黃飛虎那時自有處治。」

方弼曰:「我弟兄二人今日早朝,不知有此異事,臨朝保駕,不曾帶有路費;如今欲分頭往東南二路去,這事怎了?」

飛虎曰:「此事你我俱不曾打點。」

飛虎沉思半晌曰:「可將我內懸寶拿去,前途貨賣,權作路費。

上有金鑲,價值百金,二位殿下前途保重!方弼、方相你兄弟當宜用心,其功不小,臣回宮覆命。」

飛虎上騎,回朝歌進城。

時日色已暮,百官尚在午門。

黃飛虎下騎,比干曰:「黃將軍怎樣了。」

黃飛虎曰:「追趕不上,只得回旨。」

百官大喜。

且言黃飛虎進宮候旨,紂王問曰:「逆子叛臣,可曾拿了!」黃飛虎曰:「臣奉敕追趕七十里,到三叉路口,問往來行人,俱言不曾見。

臣恐有錯過,只得回來。」

紂王曰:「追趕不上,好了逆子叛臣。

卿且暫退,明日再議。」

黃飛虎謝恩出午門,與百官各歸府第。

且說妲己見未曾拿住殷郊,復進言曰:「陛下今日走脫了殷郊,倘投了姜桓楚,只恐大兵不久即至,其禍不小。

況聞太師遠征,不在都城。

不若速命殷破敗、雷開,即點三千飛騎星夜拿來,斬草除根,以免後患。」

紂王聽說:「夫人此言,正合朕意。」

忙傳手詔:「命殷破敗、雷開,點飛騎三千,速拿殿下、毋得遲誤取罪。」

殷、雷二將領詔,遂往黃飛虎府內來領兵符,調選兵馬。

黃飛虎坐在後廳,思想:「朝廷不正,將來民怨天愁,百姓惶惶,四海分崩,八方播亂,生民塗炭,日無寧宇,如何是好?」

正思想間,軍政司啟老爺:「殷、雷二將聽令!」飛虎曰:「令來。」

二將進後廳,行禮畢。

飛虎曰:「方纔散朝,又有何事?」

二將啟曰:「天子手詔,命末將領三千飛騎,星夜追趕殿下,捉方弼等以正國法,特來請發兵符。」

飛虎暗想:「此二將趕去,必定來。

我把前面方便,付於流水。」

乃吩咐殷破敗、雷開曰:「今日晚了,人馬未齊;明日五更,領兵符速去。」

殷、雷二將,不敢違令,只得退去。

這黃飛虎乃是元戎,殷、雷二將乃是麾下,何敢強辯,只得回去不表。

且言黃飛虎對周紀曰,"殷破敗來領兵符,調三千飛騎追趕殿下;你明日五更,把左哨疾病衰老懦弱不堪的,點三千與他。」

周紀領命。

次早五更,殷、雷二將等發兵符,周紀下教場,令左哨點三千飛騎,發與殷、雷二將領去。

二將觀之,皆老弱不堪疾病之卒。

又不敢違令,只得領人馬出南門而去。

一聲炮響,催動三軍,那老弱疾病之兵,如何行得快?急得二將沒奈何,隨軍征進。

有詩為證:

"三千飛騎出朝歌,吶喊搖旗擂鼓鑼;隊伍不齊叫難支,行人拍手笑呵呵。」

不言殷破敗、雷開追趕殿下。

且言方弼、方相保二位殿下行了一二日,方弼與弟言曰:「我和你保二位殿下反出朝歌,囊篋空虛,路費毫無,如何是好?雖然黃老爺賜有玉,你我如何好用?倘有人盤詰,反為不便。

來此正是東南二路,你好指引二位殿下前往,我兄弟再投他處,方可兩全。」

方相曰:「此言極是。」

方弼請二位殿下說曰:「臣有一言,啟二位千歲!臣等乃一勇之夫,秉心愚蠢。

昨見殿下負此冤苦,一時性起,反了朝歌;並不曾想到路途遙遠,盤費全無。

今欲將黃將軍所留玉,變賣使用,又恐盤詰出來,反為不便;況逃災避禍,須要隱藏些方是。

適臣想一法,須分路各自潛藏,方保萬全。

望二位千歲詳察,非臣不能終始!」殷郊曰:「將軍之言極當;但我兄弟幼小,行不知去路,奈何?」

方弼曰:「這一條路往東魯,這一條路往南都,俱是大路,人煙湊集,可以長行。」

殷郊曰:「既然如此,二位將軍不知往何方去,何時再能重會也?」

方相曰:「臣此去不管那鎮諸侯處,暫且安身;候殿下借兵進朝歌時,臣自來拜投麾下,以作前驅耳!」四人各各揮淚而別,不表方弼、方相別殿下,投小路而去。

且說殷郊對弟殷洪曰:「兄弟你投那一方去?」

殷洪曰:「但憑哥哥。」

殷郊曰:「我往東魯,你投南都。

我見外翁哭訴這場冤苦,舅爺必定調兵。

我差官知會你,你或借數萬之師,齊伐朝歌,捉妲己,為母親報仇。

此事不可忘了!」殷洪垂淚點頭:「哥哥從此一別,不知何日再會?」

兄弟二人放聲大哭,執手難分。

有詩為證:

"旅雁分飛最可傷,弟兄南北苦參商;思親痛有千行淚,失路愁添萬結腸。

橫笛幾聲催暮靄,孤雲一片逐滄浪;誰知國破人離散,方信傾城在女郎。」

話說殷洪上路,淚不能乾,淒淒慘慘,愁懷萬縷。

況殿下年紀幼小,身居宮闈,那曉得跋涉長途?且行且止,後絆前思,腹內又饑。

你想那殿下深居宮中,思衣則綾錦,思食則珍羞,那裡會求乞於人?見一村舍人家,大小俱在那裡吃飯。

殿下走到跟前,便叫:「飯與孤家用。」

眾人看見殿下身著紅衣,相貌非俗。

忙起身曰:「請坐,有飯。」

慌忙取飯放在桌上。

殷洪吃了,起身謝曰:「承飯有擾,不知何時還報你們?」

鄉人曰:「小扮那裡去?貴處上姓?殷洪曰:「吾非別人,紂王之子殷洪是也。

如今往南都見鄂崇禹。」

那些人見是殿下,忙叩首至地,口稱:「千歲!小民不知,有失迎迓,望乞恕罪!」殿下曰:「此處可是往南都去的路?」

鄉民曰:「這是大路。」

殿下離了村莊,望前趕行,一日走不上二三十里。

大抵殿下乃深宮嬌養,那裡會走路。

此時來到前不把村,後不把店,無處可歇。

心下著忙,又行二三里。

只見松一陰一密雜,道路分明,見一座古廟。

殿下大喜,一逕奔至前面。

見廟門一匾,上書軒轅廟。

殿下進廟,拜倒在地,言曰:「軒轅聖王,制度衣裳,禮樂冠冕,日中為市,乃上古之聖君也。

殷洪乃成湯三十一代之孫,紂王之子。

今父王無道,殺子誅妻,殷洪逃難,借聖帝廟宇安宿一宵,明日早行,望聖帝保佑。

若得寸土安身,殷洪自當重修殿宇,再換金身。」

此時殿下一路行來,身體睏倦,在聖座下和衣睡倒不表。

且言殷郊望東魯大道一路行來,日色將暮,只走了四五十里,只見一府第,上晝太師府。

殷郊想:「此處乃是宦門,可以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殿下問曰:「裡面有人麼?」

問了一聲,見裡面無人答應。

殿下只得又進一層門,只聽得裡面有人長歎作詩:

"幾年待罪掌絲綸,一片丹心豈白湮?輔弼有心知為國,堅持無地向私人。

孰知妖孽生宮室,致使黎民化鬼;可歎野臣心魏闕,乞靈無計叩楓宸。」

話說殿下聽畢裡面作詩,殷郊復問曰:「裡面有人麼?」

裡面有人聲,問曰:「是誰?」

天色已晚,黑影之中,看得不甚分明。

殷郊曰:「我是過路投親,天色晚了,借府上一宿,明日早行。」

那裡面老者問曰:「你聲音好像朝歌人?」

殷郊答曰:「正是。」

老者問曰:「你在鄉在城。」

殿下曰:「在城。」

"請進來,問你一聲?」

殿下向前一看:「呀!原來是老丞相。」

商容見殷郊下拜曰:「殿下!何事到此?老臣有失迎迓,望乞恕罪!」商容又曰:「殿下乃國之儲貳,豈有獨行至此?必定國有不祥之兆,請殿下生了,若臣聽說詳細。」

殷郊流淚,把紂王殺子誅妻事故,細說一遍,商容頓足大叫曰:「孰知昏君這等橫暴,滅絕人倫,三綱盡失。

我老臣雖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豈知平地風波,生此異事。

娘娘竟遭慘刑,二位殿下流離塗炭,百官為何鉗口結舌,不犯顏極諫?致令朝政顛倒。

殿下放心,待老臣同進朝歌,直諫天子,改弦易轍,以救禍亂。」

即喚左右:「吩咐整治酒席,款待殿下。」

候明日修本。

不言殷郊在商容府內。

且說殷、雷二將領兵追趕二位殿下,雖有人馬三千,俱是老弱不堪的,一日止行三十里,不能遠走。

行了三日,走上百里遠近。

一日,來到三叉路口。

雷開曰:「長兄!且把人馬安在此處;你領五十名一精一壯士卒,我領五十名一精一壯士卒,分頭追趕。

你往東魯,我往南都。」

殷破敗曰:「此意甚善。

不然,日同老弱之卒行走,不上二三十里,如何趕得上,終是誤事。」

雷開曰:「如兄長先趕著回來,在此等我。

若是我先趕著回來,也在此等兄。」

殷破敗曰:「說得有理。」

二人將些老弱軍卒,屯札在此,另各領年壯士卒五十名,分頭趕來。

不知二位殿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封神演義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第三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第七回 費仲計廢姜皇后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十一回 裡城囚西伯侯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第十七回 蘇妲己置造蠆盆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溪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第二十五回 蘇妲己請妖赴宴第二十六回 妲己設計害比干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第二十八回 西伯兵伐崇侯虎第二十九回 斬侯虎文王托孤第三十回 周紀激反武成王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第三十二回 黃天化潼關會父第三十三回 黃飛虎泗水大戰第三十四回 飛虎歸周見子牙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崑崙第三十八回 四聖西岐會子牙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凍岐山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第四十一回 聞太師兵伐西岐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第四十三回 聞大師西岐大戰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遊崑崙山第四十五回 燃燈議破十絕陣第四十六回 廣成子破金光陣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紅沙陣第五十回 三姑計擺天河陣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第五十三回 鄧九公奉敕西征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服西岐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呂岳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將第六十回 馬元下山助段洪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說反殷郊第六十四回 羅宣火焚西岐城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鋤第六十六回 洪錦西岐城大戰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將第六十八回 首陽山夷齊阻兵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七十回 准提道人收孔宣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游宮第七十三回 青龍關飛虎折兵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將顯神通第七十五回 土行孫盜騎陷身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關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爇化三清第七十八回 三教會破誅仙陣第七十九回 穿雲關四將被擒第八十回 楊任大破瘟黃陣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會萬仙陣第八十三回 三大士收伏獅象□犼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第八十五回 鄧芮二侯歸周主第八十六回 澠池縣五嶽歸天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第八十九回 紂王敲骨剖孕婦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鬱壘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第九十二回 楊戩哪吒收七怪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第九十六回 子牙發柬擒妲己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歸國封神第一百回 周天子分封列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