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子牙妙計真難及,鸞使奇謀枉用偏;總是天機離預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封神演義

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姻緣前定果天然,須信紅絲一足下牽;敵國不妨成好合,仇讎應自得翩聯。

子牙妙計真難及,鸞使奇謀枉用偏;總是天機離預料,紂王無福鎮乾坤。

話說散宜生出城,來至商營,對旗門官曰:「轅門將校,報與你一鄧一 元帥得知:『岐周差上大夫散宜生,有事求見。

』」軍政官報進中軍:「啟元帥!岐周差上大夫有事求見。」

一鄧一 九公曰:「吾與他為敵國,為何差人來見我?必定下說詞,豈可容他進營,惑亂軍心;你與他說:『兩國正當爭戰之秋,相見不便。

』」軍政官出營,回覆散宜生。

宜生曰:「兩國相爭,不阻來使,相見何妨,吾此來奉姜丞相命,有事面決,非可傳聞,再煩通報。」

軍政官出營又進營,來把散宜生言語,對九公訴說一遍。

九公沈吟,旁有正印先行官太鸞上前言曰:「元帥乘此機合,放他進來,隨機應變,看他如何說;方可就中取事,有何不可。」

九公曰:「此言亦自有理。」

命左右請他進來,門宮出轅門,對散宜生曰:「元帥有請。」

散宜生下馬,走進轅門,進了三層鹿角,行至滴水簷前;一鄧一 九公迎下來,散宜生鞠躬,口稱:「元帥。」

九公曰:「大夫降臨,有失迎侯。」

彼此遜讓行禮,後人有請單贊子牙的妙計:「子牙妙算世無倫,學貫天人泣鬼神;縱使九公稱敵國,藍橋也自結姻親。」

話說二人遜至中軍,分賓主坐下,一鄧一 九公曰:「大夫!你與我今為敵國,未決雌雄,彼此各為其主,豈得循私妄議?大夫今日見諭,公則公言之,私則私言之,不必效舌劍,徒勞往返耳!予心如鐵石,有死而已,斷不為浮言所搖。」

散宜生笑曰:「吾與公既為敵國,安敢造次請見?只有一件大事,特來請一明示,無他說耳!昨拿有一將,系是元帥門婿,於盤問中道及斯言,今丞相不忍驟加極刑,以割人間恩愛,故命散宜生親至轅門,特請尊裁。」

一鄧一 九公聽說,不覺大驚曰:「誰吾婿,為姜丞相所擒?」

散宜生說:「元帥不必故推,令婿乃土行孫也。」

一鄧一 九公聽說,不覺滿面通紅,心中大怒,厲聲言曰:「大夫在上,吾只有一女,乳名嬋玉,幼而喪母,吾愛惜不啻掌上之珠,豈得輕易許人,今雖及笄,所求者固眾,吾自視皆非佳婿,而土行孫何人,妄有此說也。」

散宜生曰:「元帥暫行息怒,聽不才拜稟,古人相女配夫,原不專在門第,今土行孫亦不是無名小輩,彼原是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門下高弟;因申公豹與姜子牙有隙,故說土行孫下山來助元帥征伐西岐;昨日他師父下山,捉獲土行孫在城,窮其所事,彼言所以雖為申公豹所惑,次為元帥以令愛相許,有此一段姻緣;彼因傾心為元帥,而暗進城內行刺,欲速成功,良有以也;昨已被擒伏罪不枉,但彼再三哀求姜丞相及彼師尊懼留孫曰:『為一此段姻緣,死不瞑目。

』之語,即姜丞相與他師尊,俱不肯放,只予在旁勸慰:『豈得以一時之過,而斷送人間好事哉。

』因勸姜丞相暫且留下,宜生不辭勞苦,特謁元帥,想求俯伏賜人間好事,曲成兒女恩情,此亦元帥天地父母一之 心,故宜生不避斧鉞,特見尊顏,以求裁示。

倘有元帥果有此事,姜丞相仍將土行孫送還元帥,以遂姻親,再決雌雄耳!

並無他說。」

一鄧一 九公曰:「大夫不知土行孫妄語耳!土行孫乃申公豹所薦,為吾先行,不過一牙門裨將,吾何得輕以一女許之哉,彼不可借此為偷生之計,以辱吾女耳!大夫不可輕信。」

宜生曰:「元帥也不必固卻,此事必有他故,難道土行孫平白興此一番言語:其中定有委曲,想是元帥或於酒後賞功之際,憐才惜技之時,或以一言安慰其心,彼使妄認為實,作此癡想耳!」九公被散宜生此一句話,道出九公一腔心事。

九公不覺答道:「大夫斯言大是明見,當時土行孫被申公豹薦在吾麾下,吾亦不甚重彼;初為副先行督糧使者,後因太鸞失利,彼恃其能,改為正先行官,首陣擒了哪吒,次擒黃天化,三次擒了姜子牙,被岐周眾將搶回,土行孫進營,吾見彼累次出軍獲勝,治酒與彼賀功,以盡朝廷懋賞功臣之意,及至飲酒中間,彼曰:「元帥在上,若是早用末將為先行,早取西岐多時矣。」

那時吾酒後,矢口許之曰:「你若取了西岐,吾將嬋玉贅你為婿。」

一來是獎勵彼竭力為公,早完王事,今彼已被擒,安得又妄以此言為口實,令大夫往返哉?」

散宜生又笑曰:「元帥此言差矣!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況且婚姻之事,人之大倫,如何作為兒戲之談;前日元帥言之,土行遜信之,土行孫又言之,天下共信之,便與中外,人人共處,正所謂:『路上行人口似碑。

』將以為元帥相女配夫,誰信將軍權宜之術,為國家行此不得已之深衷也?徒使令愛千金之軀,作為話柄,閨中之秀,竟作口談;萬一不成全此事,且使令愛有白頭之歎,吾竊為元帥惜之。

今元帥為商之大臣,天下三尺之童,無不奉命;若一旦而如此,吾不知所稅駕矣!乞元帥裁之。」

一鄧一 九公被散宜生一番言語,說得默默沈思,無言可答。

只見太鸞上前附耳說:「如此如此,亦是第一妙計。」

一鄧一 九公聽太鸞之言,回嗔作喜道:「大夫之言,深屬有理,末將無不應命。

只小女因先妻早喪,幼而夫教,予雖一時承命,未知小女肯聽此言,俟予將吾意與小女商榷,再令人至城中回覆。」

散宜生只得告辭,一鄧一 九公送至營門而別。

散宜生進城,將一鄧一 九公言語,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子牙大笑曰:「一鄧一 九公此計,怎麼得我過?」

懼留孫亦笑曰:「且看如何來說。

田子牙日:「勞動散大夫,俟九公人來,再為商議。」

宜生退去不表。

且說一鄧一 九公謂太鸞曰:「適雖是曹允此事,畢竟當如何處置?」

太鸞曰:「元帥明日可差一能言之士說:『昨日元帥至後營,與小姐商議,小姐已自應允,只是兩邊敵國,恐無足取信,是必姜丞相親自至營中納聘,小姐方肯聽信。」

子牙如不來便罷,再為之計,若是他肯親自來納聘,彼必無得重升自衛之理,如此只一匹夫,可擒耳!若是他帶有將佐,元帥可出轅門迎接,至中軍用酒筵,賺開他手下眾將,預先埋伏下驍勇將士,俟酒席中間,擊杯為號,擒之如囊中取物,西岐若無子牙,則不政自破矣!」九公聞說大喜:「先行之言,真神出鬼沒之機!只是能言快語之人,隨機應變之士,吾知非先行不可,乞煩先行明日親往,則大事可成。」

太鸞曰:「若元帥不以末將為不才,鸞願往周營,叫子牙親至中軍;不勞苦爭惡戰,早早奏凱回軍。」

九公大喜,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一鄧一 九公升帳,命太鸞進西岐說親。

太鸞辭別九公,出營至西岐城下,對守門官將曰:「吾是先行官太鸞,奉一鄧一 元帥命,欲見姜丞相,煩為通報。」

守城官至相府,報與姜丞相曰:「城下有商營先行官太鸞求見,請令定奪。」

子牙聽罷,對懼留孫曰:「大事成矣。」

懼留孫亦自暗喜;子牙對左右曰:「速與我請來。」

守門官同軍校至城下,開了城門,對太鸞曰:「丞相有請。」

太鸞慌忙進城,行至相府下馬,左右通報。

太鸞進府;子牙與懼留孫降階而接,太鸞控背躬身言曰:「丞相在上,末將不過馬前一卒,禮當叩見,豈敢當丞相如此過愛。」

子牙曰:「彼此二國,俱系賓主,將軍不必過謙。」

太鸞再四遜謝,方敢就坐,彼此一溫一 慰畢,子牙以言挑之曰:「前者因懼道兄,將土行孫擒獲,當欲斬首,彼因再四哀求,言:『一鄧一 元帥曾有牽紅之約。

』乞我少緩須臾之死;故此,著散大夫至一鄧一 元帥中軍,問其的確;倘元帥果有此言,自當以土行孫放回,以遂彼兒女之情,人間恩愛耳!幸蒙元帥見諾,俟議定回我,今將軍賜顧,元帥必有教我。」

太鸞欠身答曰:「蒙丞相下問,末將敢不上陳;今特奉主帥之命,多拜上丞相,不及寫書,但主帥乃一時酒後所許,不意土行孫被獲,竟以此事倡明,主帥亦不敢辭;但主帥此女,自幼失母,主帥愛惜如珠。

況此事須要成禮;後日乃吉日良辰,意欲散大夫同丞相親率土行孫入贅,以珍重其事,主帥方有體面,然後再面議軍國之事;不識丞相允否?」

子牙曰:「我知一鄧一 元帥乃忠信之士,但幾次天子有征伐之師,至此皆不由分訴;俱以強力相加,只我週一段忠君愛國之心,並無背逆之意,不用見諒於天子之前,言之欲涕;今天假之便,有此姻緣,庶幾將我等一腔心事,可以上達天子,表白於天下也。

我等後日親送土行孫至一鄧一 元帥行營,吃賀喜筵席;乞將軍善言道達,姜尚感激不盡。」

太鸞遜謝,子牙遂厚款太鸞而別。

太鸞出得城來,至營門等令,左右報入帳中,有先行官等令,一鄧一 九公傳令:「來見。」

太鸞至中軍,九公問曰:「其事如何?」

太鸞將姜子牙應允後日親來言語,訴說一遍。

一鄧一 九公乃以手加額曰:「天子洪福,彼自來送死。」

太鸞曰:「雖然大事已成,但防備不可不謹。」

一鄧一 九公吩咐:「選有力量軍士二百人,各藏短刀利刃,埋伏帳外;聽擊杯為號,左有齊出,不論子牙眾將,一頓刀剁為肉醬。」

眾將士得令而退,命趙升一枝人馬,埋伏左營,侯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孫紅領一枝人馬,埋伏右營,侯中軍炮響,殺出接應:又命太鸞與子一鄧一 秀,在轅門賺住眾將;又吩咐後營小姐一鄧一 嬋玉,領一枝人馬,為三路故應使,一鄧一 九公吩咐停當,專候後日行事。

左右將佐俱去安排不表。

且說子牙送太鸞出府,歸與懼留孫商議曰:「必須如此如此,大事可成。」

光一陰一迅速,不覺就是第三日;先一日子牙命楊戩變化,暗隨吾身,楊戩得令;子牙命選一精一壯力卒五十名,裝作□抬禮腳夫,辛甲、辛免、太顛、閎夭、四賢八俊等,充作左右接應之人,俱各暗藏利刃;又命雷震子、黃天化領一枝人馬,搶他左哨,殺入中軍接應;再命哪吒、南宮領一枝人馬,搶他右哨,殺入中軍接應;金吒、木吒、龍鬚虎統領大隊人馬救應搶親;子牙俱吩咐暗暗出城埋伏不表。

怎見得?有詩為證:「商營此日瑞筵開,專等鷹揚大將來;孰意子牙籌畫定,中軍炮搶嬌才。」

且說一鄧一 九公其日與女嬋玉商議曰:「今日子牙送土行孫入贅,原是賺子牙出城,擒彼成功;吾與諸將吩咐已定,你可將掩心甲緊束,以備搶將接應。」

其女應允。

一鄧一 九公升帳,吩咐鋪氈搭彩,俟候子牙不題。

且說子牙是日使諸將裝扮停當;乃命土行孫至前聽令,子牙曰:「你同至商營,看吾號炮一響,你便進後營,搶一鄧一 小姐要緊。」

土行孫得令。

子牙等至午時,命散宜生先行,子牙方出了城,望商營進發;宜生先至轅門,太鸞接著,報於九公,九公降階至轅門迎接;散宜生曰:「前日仰蒙金諾,今姜丞相已親自壓禮,同令婿至此,特令下官先來通報。」

一鄧一 九公曰:「動煩大夫往返,尚容申謝,我等在此立等如何?」

宜生曰:「恐驚動元帥不便。」

一鄧一 九公曰:「不妨。」

彼此等候良久,一鄧一 九公遠遠望見子牙,乘四不像,帶領腳夫,一行不過五六十人,並無甲冑兵刃;九公看罷,不覺心喜;只見子牙同眾人行至轅門。

子牙見一鄧一 九公同太鸞、散宜生俱立侯,子牙慌忙下騎;一鄧一 九公迎上前來,打躬曰:「丞相大駕降臨,不才未得遠接,望乞恕罪。」

子牙忙答禮曰:「元帥盛德,姜尚久仰慕譽無緣,末得執見,今幸天緣,得罄委曲,尚不勝幸甚。」

只見懼留孫同土行孫上前行禮。

九公問子牙曰:「此位是誰?」

子牙曰:「此是土行孫師父懼留孫也。」

一鄧一 九公忙致委曲曰:「久仰仙名,未曾拜識,今幸降臨,殊慰夙昔。」

懼留孫亦稱拜謝畢,彼此遜讓,進得轅門。

子牙睜眼觀看,只見肆筵設席,結綵懸花,極其華美,怎見得?有詩為證:「結綵懸花氣象新,麝蘭香靄襯重菌;屏間孔雀千年瑞,色映笑容萬谷春。

金鼓兩旁藏殺氣,笙簫一派郁荊榛;孰知天意歸周主,千萬貔貅化鬼。」

話說子牙正看筵席,猛見兩邊殺氣上衝,子牙已知就裡;使與土行孫眾將丟個眼色,眾人已解其意,俱親上帳來。

一鄧一 九公與子牙諸人行禮畢,子牙命左右□抬上禮來;一鄧一 九公方接禮單看完,只見辛甲暗將信香取出,忙將□抬盒內大炮燃著,一聲炮響,恍若地崩山塌;一鄧一 九公吃了一驚,及至看時,只見腳夫一擁上前,各取出暗藏兵器,殺上帳來,一鄧一 九公措手不及,只得望後就跑,太鸞與一鄧一 秀見勢不諧,也往後逃走,只見四下伏兵齊起,喊聲振天。

土行孫綽了兵器,望後營來搶一鄧一 嬋玉小姐,子牙與眾人俱各搶上馬騎,各執兵刃殺,那二百名刀斧手,如何抵當得住;及至一鄧一 九公等上得馬,出來迎戰時,營已亂了。

趙升聞炮,自左營殺來接應,孫紅聽得炮響,從右營殺來接應,俱被辛甲、辛免等,分投截殺;一鄧一 嬋玉方欲前來接應,又被土行孫攔住,彼此混戰。

不意雷震子、黃天化、哪吒、南宮兩枝人馬,從左右兩邊殺過來。

商紂人馬,反在居中,首尾受敵,如何抵得住;後面金吒、木吒等大隊人馬,掩殺上來。

一鄧一 九公見勢不好,敗陣而走,軍卒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鄧一 嬋玉見父親與眾將敗下陣來,也虛閃一刀,往正南上逃走;土行孫知嬋玉善於發石傷人,遂將困仙繩祭起,將嬋玉困住,跌下馬來,被土行孫上前綽住,先擒進西岐城去了。

子牙與眾將追殺一鄧一 九公,有五十餘里,方鳴金收軍進城。

一鄧一 九公與子一鄧一 忠,並太鸞、趙升等,直至岐山下,方收集敗殘人馬;查點軍卒,見沒了小姐,不覺感傷,只望擒拿子牙;孰知反中奸計,追悔無及,只得暫紮住營寨不表。

且說子牙與懼留孫大獲全勝,進城升銀安殿坐下,諸將報功畢;子牙對懼留孫曰:「命土行孫乘今日吉日良時,與一鄧一 小姐成親何如?」

懼留孫曰:「貧道亦是此意,事不宜遲。」

子牙命土行孫:「你將一鄧一 嬋玉帶進後房,乘今日好日子,成就你夫婦美事,明日我尚有說話。」

土行孫領命;子牙又命侍兒,攙一鄧一 小姐到前面,安置新房內來,好生伏侍;一鄧一 小姐嬌羞無奈,含淚不語,被左右侍兒,挾持後房去了。

子牙命諸將吃賀喜酒席不題。

且說一鄧一 小姐攙至香房,土行孫上前迎接嬋玉;土行孫笑容可掬,嬋玉一見土行孫,便自措身無地,淚雨如傾,默默不語。

土行孫又百般安慰,嬋玉不覺怒起罵曰:「無知匹夫,賣主求榮,你是何等之人,敢妄自如此!」土行孫陪著笑面答曰:「小姐雖千金之體,不才亦非無名之輩,也不辱沒了你,況小姐曾受我療疾之恩,又有你尊翁泰山,親許與我,俟行刺武王回兵,將小姐入贅,人所共知;且前日散大夫先進營,與尊翁面訂,今日行聘人贅。

丞相猶恐尊翁推托,故略施小計,成此姻緣,小姐何苦固執。」

嬋玉曰,「我父親許散宜生之言,原是賺姜丞相之計,不料誤中奸謀,落在彀中,有死而已。」

土行孫曰:「小姐差矣!別的好做口頭語,夫妻可是暫許得的,古人一言為定,豈可失信;況我等俱是闡教門人,只因誤聽申公豹唆使,故投尊翁帳下,以圖報效。

昨被吾師下山擒進西岐,責吾暗進西岐行刺武王、姜丞相,有辱闡教,背本忘師,逆天助惡;欲斬吾首,以上國法:吾哀告師曾,姜丞相定欲行刑;吾只得把初次擒哪吒、黃天化,尊翁泰山,晚間飲酒,將小姐許我,俟旋師命吾入贅,我只因欲就親事之心,急不得已,方得進西岐。

吾師與姜丞相聽吾斷言,屈指一算,乃曰:『此子該與一鄧一 小姐有紅絲系足之緣,後來俱是周朝一殿之臣。

』因此赦吾之罪,命散大夫作伐。

小姐!你想若非天緣,尊翁怎麼肯,小姐焉能到此;況今紂王無道,天下叛離,累伐西岐,不過魔家四將、聞太師、十洲三島仙眾,皆自取滅亡,不能得志,天意可知,順逆已見;又何況尊翁區區一旅之師哉。

古云:『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

』小姐今日固執,三軍已知土行孫成親,小姐縱冰清玉潔,誰人信哉?小姐請自三思。」

一鄧一 嬋玉被土行孫一時話,說得低頭不語。

土行孫見小姐略有回心之意,近前促之曰:「小姐自思,你是香閨女質,天上奇葩,不才乃夾龍山門徒,相隔不啻天淵,今日何幸,得與小姐玉體相親,情同夙覯。」

便欲上前,強牽其衣;小姐見此光景,不覺粉面通紅,以手拒之曰:「事雖如此,豈得用強?

俟我明日請命於父親,再成親不遲。」

土行孫此時情興已迫,按納不住;上前一把摟住,小姐抵死拒住。

土行孫曰:「良辰吉日,何必苦推,有誤佳期。」

竟將一手去解其衣,小姐雙手推托,彼此扭作一堆;小姐終是女流,如何敵得土行孫過。

不一時,滿面流汗,喘吁氣急,手已酸軟,土行孫乘隙,右手插入裡去,嬋玉及至以手抵當,不覺其帶已斷;及將雙手住裡衣,其力愈怯。

土行孫待至,以手一抱,暖玉一溫一 香,已貼滿胸懷,檀口香腮,輕輕按摺;小姐嬌羞無主,將臉左右閃躲,不覺流淚滿面曰:「如是特強,定死不從。」

土行孫那裡肯放,死命壓住,彼此推扭,又一個時辰,土行孫見小姐終是不肯順從,乃哄之曰:「小姐既是如此,我也不敢用強,只恐小姐明日見了尊翁變卦,無以為信耳。」

小姐忙曰:「我此身已屬將軍,安有變卦之理,只將軍肯容憐我,見過父親,庶成我之節;若我是有負初心,定不逢好死。」

土行孫曰:「既然如此,賢妻請起。」

土行孫將雙手摟抱其頸,輕輊扶起一鄧一 嬋玉,以為真心放他起來,不曾提防將身超時,使用一手推開土行孫之手,土行孫乘機將雙手插入小姐腰裡,抱緊了一提,腰已鬆了,裡衣逕往下一卸;一鄧一 嬋玉被土行孫所算,及落手相持時,已被雙肩隔住手,如何得下來,小姐展掙不住,不得已言曰:「將軍薄倖,既是夫妻,如何哄我?」

土行孫曰:「若不如此,賢妻又要千推萬阻。」

小姐惟閉目不言,嬌羞滿面,任土行孫解帶脫一衣 ,二人扶入錦帳。

嬋玉對土行孫曰:「賤妾系香閨幼稚,不識雲雨,乞將軍憐護。」

土行孫曰:「小姐嬌香艷質,不才羨慕久矣,安敢逞逛。」

正是翡翠衾甲,初試海棠新雨;鴛鴦枕上,漫飄桂蕊奇香。

彼此一溫一 存一交一 相慕戀;極人間之樂,無過此時矣。

後人有詩,單道子牙妙計,成就二人美滿姻緣。

「妙算神機說子牙,運籌帷幄定無差;百年好事今朝合,其把紅絲孟浪誇。」

話說土行孫與一鄧一 嬋玉成就夫婦,一夜 晚景已過。

次日夫妻二人都來,梳洗已畢,土行孫曰:「我二人可至前殿,叩謝姜丞相與我師尊,撫育成就之恩。」

嬋玉曰:「此事固當要謝,但我父親昨日不知敗於何地,豈有父子事兩國之理,乞將軍以此意道達於姜丞相得知,作何區處,方保兩全。」

土行孫曰:「賢妻之言是,士殿時就講此事。」

話猶未了,只見子牙上殿,眾將上殿參謁畢;土行孫與一鄧一 嬋玉夫妻二人,上前叩謝。

子牙曰:「一鄧一 嬋玉今屬周臣,爾父尚抗拒不服,我欲發兵前去擒,但你系骨肉至親,當如何區處?」

土行孫上前曰:「嬋玉適正為此事與弟子相商,懇求師叔開惻隱之心,設一計策,兩全其美,此師叔莫大之恩也。」

子牙曰:「此事也不難,若嬋玉果有真心為國,只消請他自去說他父親歸周,有何難處,但不知嬋玉可肯去否?」

一鄧一 嬋玉上前跪而言曰:「丞相在上,賤妾既已歸周,豈敢又蓄兩意,早晨嬋玉已欲自往說父親降周,惟恐丞相不肯信妾真心,至生疑,慮若丞相肯命妾說父歸降,自不勞引弓設箭,妾父自為周臣耳。」

子牙曰:「吾斷不疑小姐反覆,只恐汝父不肯歸周又生事端耳,今小姐既欲親往,吾撥軍校隨去。」

一鄧一 嬋玉拜謝子牙,領兵卒出城,望岐山前來不表。

且說一鄧一 九公收集殘兵,駐札一夜 ;至次日昇帳,其子一鄧一 秀、太鸞、趙升、孫紅侍立:九公曰:「吾行兵以來,未嘗遭此大厄,今又失吾愛女,不知死生,正是羊腸藩離,進退兩離,奈何奈何!」

太鸞曰:「元帥可差官表進朝告急,一面探聽小姐下落。」

正遲疑間,左右報曰:「小姐領一枝人馬,打西周旗號,至轅門等令。」

太鸞等驚愕不定,一鄧一 九公曰:「令來。」

左右開了轅門,嬋玉下馬,進轅門來至中軍,雙膝跪下,一鄧一 九公看見如此行逕,慌立起問曰:「我兒這是如何說?」

嬋玉不覺流淚言曰:「孩兒不敢說。」

一鄧一 九公曰:「你有甚冤屈,站起來說不妨。」

嬋玉曰:「孩兒系深閨秀艷,此事俱是父親失言,弄巧成拙,父親平生將我許了土行孫,勾一引 姜子牙,做出這番事來,將我擒入西岐,強逼為婚,如今追悔何及!」一鄧一 九公聽得此言,嚇得魂飛天外,半晌無言。

嬋玉又進言曰:「孩兒今已失一身 為土行孫妻子,欲救爹爹一身之禍,不得不來說明。

今紂王無道,天下分崩;天下三分,有二歸周,其天意人心,不卜可知;縱有聞太師、魔家四將、十洲三島真仙,俱皆滅亡,順逆之道明甚。

今孩兒不考,歸順西岐,不得不以利害與父親言之。

父親今以愛女親許敵國,姜子牙親造商營行禮,父親雖是賺他,豈肯信之;況且喪師辱國,父親歸商自有顯戮。

孩兒乃奉父命,歸適良人,自非私奔桑濮之比,父親亦無罪孩兒之處,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岐,改邪歸正,擇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卻逆,天下無不忻悅。」

九公被女兒一番言語,說得大是有理,自己沈思;欲奮勇行師,眾寡莫敵;欲收軍還國,事涉嫌疑;沈吟半晌,對嬋玉曰:「我兒!你是我愛女,我怎的捨得你,只是天意如此,但我羞入西岐,屈膝於子牙耳,如之奈何?」

嬋玉曰:「這有何難,姜丞相虛心下士,並無驕矜,父親果真降周,孩兒願先去說明,令子牙迎接。」

九公見嬋玉如此說,命嬋王先行,一鄧一 九公領眾將軍歸順西岐不題。

且說一鄧一 嬋玉先至西岐城,入相府,對子牙將上項事訴說一遍。

子牙大喜,命左右排隊伍出城,迎接一鄧一 元帥,左右聞命,俱被執迎接裡餘之地,已見一鄧一 九公軍卒來至。

子牙曰:「元帥請了。」

一鄧一 九公在馬上欠背躬身曰:「末將才疏智淺,致蒙譴賁,理之當然,今已納降,望丞相恕罪。」

子牙忙拍馬上前,攜九公手,並轡而言曰:「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況令愛又歸吾門下師侄,吾又何敢賺將軍哉。」

九公不勝感激,二人俱至相府下馬,進銀安殿,重整筵席,同諸將飲慶賀酒,一宿不題。

次日見武王朝賀畢,且不言一鄧一 九公歸周;只見探馬報入,汜水關韓榮聽得一鄧一 九公納降,將女私配敵國,韓榮飛報至朝歌,有上大夫張謙看本,見此報大驚,忙進內打聽,皇上在摘星樓,只得上樓啟奏。

左右見上大夫進疏,慌忙奏曰:「啟陛下!今有上大夫張謙候旨。」

紂王聽說,命宣上樓來。

張謙聞命上樓,至摘星樓前拜畢,紂王曰:「朕無旨宜卿,卿有何奏章,就此批宣?」

張謙俯伏奏曰:「今有汜水關韓榮,進有奏章,臣不敢隱匿;雖觸龍怒,臣就死無辭。」

紂王聽說,命當駕官:「即將韓榮本拿來朕看。」

張謙忙將韓榮本,展於紂王龍案之上;紂王看未完,不覺大怒曰:「一鄧一 九公受朕大恩,今一旦歸降叛賊,情殊可恨,待朕升殿,與眾臣共議,定拿此一班叛臣,明正伊罪,方洩朕恨。」

張謙只得退下樓來,候天子臨軒。

只見九間殿上鐘鼓齊鳴,眾官聞知,忙至朝房伺候;須臾;孔雀屏開,紂王駕臨,登寶座傳旨,命眾卿相議,眾文武齊至御前,俯伏候旨,紂王曰:「今一鄧一 九公奉詔征西,不但不能伐叛奏捷,反將己女私婚敵國,歸降叛賊,罪在不赦,除擒拿逆臣家屬外,必將逆賊拿獲,以正國法,卿等有何良策,以彰國之常刑?」

紂王言未畢,有中諫大夫飛廉出班奏曰:「臣觀西岐抗禮拒敵,罪在不赦;然征伐大將,得勝者,或有捷報御前,失利者,懼罪即歸伏西土,何日能奏捷音也;依臣愚見,必用至親骨肉之臣征伐,庶無二者之虞,且與國同為休戚,自無不奏捷者。」

紂王曰:「君臣父子,總系至親,又何分彼此哉。」

飛廉日:「臣保一人征伐西岐,非冀川侯蘇護不可;一為陛下國戚,二為諸侯之長,凡事無有不用力者。」

紂王聞言大悅,卿言甚善,即令軍政官速發黃鉞白旄,使命詔,前往冀川。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封神演義
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第三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第五回 雲中子進劍除妖第六回 紂王無道造炮烙第七回 費仲計廢姜皇后第八回 方弼方相反朝歌第九回 商容九間殿死節第十回 姬伯燕山收雷震第十一回 裡城囚西伯侯第十二回 陳塘關哪吒出世第十三回 太乙真人收石磯第十四回 哪吒現蓮花化身第十五回 崑崙山子牙下山第十六回 子牙火燒琵琶精第十七回 蘇妲己置造蠆盆第十八回 子牙諫主隱溪第十九回 伯邑考進貢贖罪第二十回 散宜生私通費尤第二十一回 文王誇官逃五關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第二十三回 文王夜夢飛熊兆第二十四回 渭水文王聘子牙第二十五回 蘇妲己請妖赴宴第二十六回 妲己設計害比干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第二十八回 西伯兵伐崇侯虎第二十九回 斬侯虎文王托孤第三十回 周紀激反武成王第三十一回 聞太師驅兵追襲第三十二回 黃天化潼關會父第三十三回 黃飛虎泗水大戰第三十四回 飛虎歸周見子牙第三十五回 晁田兵探西岐事第三十六回 張桂芳奉詔西征第三十七回 姜子牙一上崑崙第三十八回 四聖西岐會子牙第三十九回 姜子牙冰凍岐山第四十回 四天王遇丙靈公第四十一回 聞太師兵伐西岐第四十二回 黃花山收鄧辛張陶第四十三回 聞大師西岐大戰第四十四回 子牙魂遊崑崙山第四十五回 燃燈議破十絕陣第四十六回 廣成子破金光陣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紅沙陣第五十回 三姑計擺天河陣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第五十三回 鄧九公奉敕西征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服西岐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第五十七回 冀州侯蘇護伐西岐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呂岳第五十九回 殷洪下山收四將第六十回 馬元下山助段洪第六十一回 太極圖殷洪絕命第六十二回 張山李錦伐西岐第六十三回 申公豹說反殷郊第六十四回 羅宣火焚西岐城第六十五回 殷郊岐山受犁鋤第六十六回 洪錦西岐城大戰第六十七回 姜子牙金台拜將第六十八回 首陽山夷齊阻兵第六十九回 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七十回 准提道人收孔宣第七十一回 姜子牙三路分兵第七十二回 廣成子三謁碧游宮第七十三回 青龍關飛虎折兵第七十四回 哼哈二將顯神通第七十五回 土行孫盜騎陷身第七十六回 鄭倫捉將取汜水關第七十七回 老子一爇化三清第七十八回 三教會破誅仙陣第七十九回 穿雲關四將被擒第八十回 楊任大破瘟黃陣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關遇痘神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會萬仙陣第八十三回 三大士收伏獅象□犼第八十四回 子牙兵取臨潼關第八十五回 鄧芮二侯歸周主第八十六回 澠池縣五嶽歸天第八十七回 土行孫夫妻陣亡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魚跳龍舟第八十九回 紂王敲骨剖孕婦第九十回 子牙捉神荼鬱壘第九十一回 蟠龍嶺燒鄔文化第九十二回 楊戩哪吒收七怪第九十三回 金吒智取遊魂關第九十四回 文煥怒斬殷破敗第九十五回 子牙暴紂王十罪第九十六回 子牙發柬擒妲己第九十七回 摘星樓紂王自焚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財第九十九回 姜子牙歸國封神第一百回 周天子分封列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