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詩話》卷·十三:「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曲房裡,幽隱無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升庵詩話》卷·十三

升庵詩話

卷·十三

○劉三一娘一光宅寺見少年頭陀有感

「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

何當曲房裡,幽隱無人聲。

兩葉雖為贈,一一交一一情永未因。

同心何處切,梔子最關人。」

韓翃「檳榔滿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正用此事。

○劉希夷一江一南曲

「暮宿南州草,晨行北岸林。

日懸滄海闊,水隔洞庭深。

煙景無留意,風波有異潯。

歲游難極目,春戲易為心。

朝夕無榮遇,芳菲已滿襟。」

「艷唱潮初落,一江一花露未晞。

春洲驚翡翠,硃服弄芳菲。

畫舫煙中淺,青一陽一日際微。

錦帆沖一浪一濕,羅袖拂行衣。

含情罷所採,相歎惜流輝。」

「君為隴西客,妾遇一江一南春。

朝游捨靈果,夕采弄風蘋。

果氣時不歇,蘋花日以新。

以此一江一南物,持贈隴西人。

空盈萬里懷,欲贈竟無因。」

「皓如楚一江一月,靄若吳岫雲。

波中自皎潔,山上亦氤氳。

明月留照妾,輕雲持贈君。

山川各離散,光氣乃殊分。

天涯一為別,一江一北不相聞。」

「艤舟乘潮去,風帆振早涼。

潮平見楚甸,天際望維揚。

洄斥各千里,煙波接兩鄉。

雲明一江一嶼出,日照海流長。

此中逢歲晏,浦樹落花芳。」

「暮春三月晴,維揚吳楚城。

城臨大一江一汜,回映洞蒲清。

晴雲曲金閣,珠箔碧雲裡。

月明芳樹君鳥飛,風過長林雜花起。

可憐離別誰家子,一至於此情何已。」

「北堂紅草盛豐茸,南湖碧水照芙蓉。

朝游暮起金花盡,漸覺羅裳珠露濃。

自惜鉛華三五歲,已歎關山千萬重。

情一人一去無還日,欲贈懷芳恨不逢。」

「憶昔一江一南全盛時,平生怨在長洲曲。

冠蓋星繁一江一水上,沖風飄落洞庭綠。

落花罥袖紅紛紛,朝霞高閣洗晴雲。

誰言此處嬋娟子,珠玉為心以奉君。」

希夷八詩,柔情綺語,絕妙一時,宜乎招宋延清之妒也。

○劉文房詩

劉文房詩:「已是洞庭人,猶看灞陵月。」

孟東野詩:「長安日下影,又落一江一湖中。」

語意相似,皆寓戀闕之意。

然總不若王仲宣云「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涵蓄蘊藉,自然不可及也。

○劉之遴酬一江一總詩

「上一位居崇禮,寺署鄰棲息。

忌聞曉騶唱,每畏晨光赩。

高談意未窮,晤對賞無極。

探急共遨遊,休沐忘退食。

曷用消鄙吝,枉趾觀顏色。

下上數千載,揚確吐胸臆。」

探急謂其請急也。

古雲請急,今曰給假。

○假蟆陵

白樂天詩:「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假蟆陵下住。」

假蟆陵在長安。

謝良輔詩:「取酒假蟆陵下,家家守歲傳卮。」

齊己詩:「翠樓春酒蝦蟆陵,長安少年皆共矜。」

○鋃鐺

《後漢書》:「崔烈以銀鐺鎖。」

上音當。

鋃鐺,大鎖也。

今多訛作金銀之「銀」,至有「銀鎖三公腳,刀撞僕射頭」之句。

其傳訛一習一舛如此。

○論詩畫

東坡先生詩曰:「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

言畫貴神,詩貴韻也。

然其言有偏,非至論也。

晁以道和公詩云:「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

其論始為定,蓋欲以補坡公之未備也。

○澀一浪一

蔡衡仲一日舉一溫一庭筠《華清宮》詩「澀一浪一浮瓊砌,晴一陽一上彩斿」之句,問予曰:「澀一浪一,何語也?」

予曰:「子不觀營造法式乎?宮牆基,自地上一丈餘,疊石凹入如崖險狀,謂之疊澀。

石多作水文,謂之澀一浪一。」

衡仲歎曰:「不通《水經》,知澀一浪一為何等語耶。」

因語予曰:「古人賦《景福靈光含元》者,一一皆通水經,以郭熙界畫樓閣知之耳。」

○蕭遇詩

蕭遇《春日》詩:「水堤煙報柳,山寺雪驚梅。」

唐一人賞之,謂不減庾子山。

○蕭子顯春別

「一江一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輕塵。

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迎新。

昨別下淚而送舊,今已紅妝而迎新。」

娼樓之本色也。

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於此。

○蕭紀巫峽詩

巫峽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黃牛隱復見,清猿斷還續。

○蕭愨春庭晚望

「春庭聊綜望,春台自相引。

窗梅落晚花,池竹間新{⺮旬}。」

「泉鳴知水急,雲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只畏花飛盡。」

二詩載入《千里面談》《寄張禺山》。

○學選詩

李太白終始學《選》詩。

杜了美好者亦我是效《選》詩,後漸放手,初年甚一精一細,晚年橫逸不可當。

○豎子

阮籍登廣武而歎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豈謂沛公為豎子乎?傷時無劉項也。

豎子指晉魏間人耳。

李太白詩:「沉醉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亦誤認嗣宗語也。

東坡詩:「聊興廣武歎,不待雍門彈。」

○樹如薺

《羅浮山記》云:「望平地樹如薺。」

自是俊語。

梁戴暠詩「長安樹如薺」,用其語也。

後人翻益工,薛道衡詩:「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

孟浩然詩:「天邊樹若薺,一江一畔洲如月。」

○衛象吳宮怨

「吳王宮闕臨一江一起,不卷珠簾見一江一水。

曉氣晴來雙闕間,潮聲夜落千門裡。

句踐城中非舊春,姑蘇台上起黃塵。

只今惟有西一江一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此詩與王子安《滕王閣》詩相似,少誦之,知為初唐一人無疑,而未有明證。

偶閱《李嶠集》,有《詠衛象餳絲結》,知為巨山。

同時高柄選唐詩,乃收之晚唐,不考之甚矣。

○橫浦論詩

橫浦張九成謂王粲《贈蔡子篤》詩大有變風之思,嵇叔夜《送秀才從軍》詩有古詩人之風,劉公幹《贈從弟詩》,有《國風》餘法。

○避賢

杜詩「銜杯樂聖稱避賢」,用李適之「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句也。

今本作「世賢」,非。

「更取楸花媚遠天」,今本作「椒花」,非。

椒花色綠,與葉無辨,不可言媚。

○錦衣夜不襞

王子安《臨高台》云:「錦衣夜不襞,羅帷晝未空。

歌屏朝掩翠,妝鏡晚窺紅。」

「錦衣夜不襞」應「妝鏡晚窺紅」,「羅帷晝未空」應「歌屏朝掩翠」,形容富室豪家恣情極樂,反易晝夜,最有深意。

今本為妄人改竄作「錦衣晝不襞,羅帷夕未空」,此乃常事,不足詠也。

○雙鯉

古樂府詩:「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

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據此詩,古人尺素結為鯉魚形即緘也,非如今人用蠟。

《文選》:「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即此事也。

下雲烹魚得書,亦譬況之言耳,非真烹也。

五臣及劉履謂古人多於魚腹寄書,引陳涉罩魚倡禍事證之,何異癡人說夢邪!

○螢詩

唐劉禹錫《秋螢引》云:「漢陵秦苑遙蒼蒼,陳根腐葉秋螢光。

夜空寂寥金氣淨,千門九陌飛悠揚。

紛綸輝映半明滅,金爐星噴燈花發。

露華洗濯清風吹,攢茅不定招搖垂。

高麗罘罳過蛛網,斜歷璇題舞羅幌。

曝衣樓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轉仙掌。

槐市諸生夜對書,北窗分明辨魯魚。

行子東山起征思,中郎騎省悲秋氣。

銅雀人歸自入簾,長門帳空來照淚。

誰言嚮晦常自明,見童走步嬌女爭。

天生有光非自衒,遠近低昂暗中見。

撮蚊妖鳥亦夜飛,翅如車輪人不見。」

宋張文潛《熠熠行》云:「碧梧含風夏夜清,林塘五月初飛螢。

翠屏玉簟起涼意,一點秋心從此生。

方池水深涼雨集,上下輝輝亂凝碧。

幸因簾捲到華堂,不畏人驚照涼夕。

漢宮千門連萬戶,夜夜熒煌暗中度。

光流太液池上波,影落金盤月中露。

銀闕茫茫玉漏遲,年年為爾足愁思。

長門怨妾不成寐,一一團一一扇美人還賦計。

避暑風廊人語悄,闌下撲來羅扇小。

已投幽室夜分明,更伴殘星天未曉。

君不見建章宮殿洛一陽一西,破瓦頹垣今古悲。

荒榛蕪草無人跡,只有秋來熠熠飛。」

劉禹錫張文潛二集今不傳,余家有之,兼一愛一二詩之工,故錄之於此。

昔年餘寓居大理三塔寺,榛莽滿目,飛螢數萬如白晝。

余戲相從諸生曰:「車胤見此,不必囊螢。

隋煬帝見此,不必下詔搜索矣。」

因作《流螢篇》。

何仲默枕藉杜詩,不觀餘家,其於六朝初唐未數數然也。

與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乃作《明月流螢》二篇擬之,然終不若其效杜諸作也。

如予此篇,明珠按劍及鯤鵬斥鷃,皆與流螢無效涉,可以知詩之難矣。

○數回細寫愁仍破

杜詩:「數回細寫愁仍破。」

寫,洗野切。

《禮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

注謂傳之器中,《史記》:「始皇三十五年,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

三十六年,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一陽一。」

《左傳》註:「寫器令空。」

《東觀漢記》:「封車載貨,寫之權門。」

晉郤夫人語二弟云:「傾筐倒寫。」

又四夜切。

《石鼓》文:「宮車其寫。」

義與「卸」通。

捨車解馬曰寫,舟車出載亦曰寫。

○艛冓

艛冓,小船名,音「摟構」,見《呂蒙傳》。

白樂天詩:「兩片紅旗數聲鼓,使君艛冓上巴東。」

又:「箳篂州乘送,艛冓一騷一船迎。」

又:「還乘小艛艓,卻到古湓城。」

「艓」當作「冓」字之誤也。

○錦城絲管

唐一人樂府多唱詩人絕句,王少伯李太白為多。

杜子美七言絕近百,錦城一妓一女獨唱其《贈花卿》一首,所謂「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一江一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也。

蓋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諷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當時一妓一女獨以此詩入歌,亦有見哉。

杜子美詩,諸體皆有絕妙者,獨絕句本無所解。

而近世乃效之而廢諸家,是其真識冥契,猶在唐世一妓一人之下乎?

○錢珝詠史珝音許。

「負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

高台一愛一妾魂應斷,始擬邱遲一為招。」

此詠梁將軍陳伯玉之事。

伯玉負罪,自梁奔魏,其後邱遲以書招之,有云:「一江一南三月,草長鶯啼,雜花亂開。」

又曰:「高台未傾,一愛一妾猶在。」

詩皆用書中語,括書詠史如此,射鵰手也。

如一胡一曾汪遵,不堪為一奴一僕矣。

○險諢句

吳均詩:「秋風瀧白水,雁足印黃沙。」

為沈約所笑。

唐一人以此句為險諢句,傳奇詩多有之,沈青箱「夜月琉璃水,春風一卵一色天」是也。

韓退之「水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杜牧詩:「錢塘鸚鵡綠,吳岫鷓鴣斑。」

東坡詩:「山為翠一浪一湧,水作玉虹流。」

大家亦時有之也。

○{琰}草

杜工部有《除{琰}草》詩云:「草有害於人。」

「{琰}」音「燅」,蜀名{琰}麻,或作「蕁」,非。

○濂溪詩

《濂溪集和費令遊山》詩云:「是處塵勞皆可息,時清終未忍辭官。」

此乃由衷之語,有道之言,所以不可及也。

今之人,口為懷山之言,暗行媚灶之計,良可惡也。

唐僧曇秀云:「住山人少說山多。」

杜牧云:「盡道青山歸去好,青山曾有幾人歸。」

○蕃馬一胡一兒

宋柳如京《塞上》詩:「鳴骹直上一千丈,天靜無風聲正乾。

碧眼一胡一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其詩宋人盛稱之,好事者多圖於屏障,今猶有其稿本。

唐一人好畫蕃馬於屏,《花間》詞云「細草平沙,蕃馬小屏風」是也。

又曲有《伊州》、《涼州》、《氏州》,後卒有祿山吐蕃之變。

宋人一愛一圖鳴骹一胡一兒,卒有金元之禍。

元人曲有「入破」「急煞」之名,未幾而亂。

○鄰舍詩

陳張正見《鄰舍》詩曰:「簷高同落照,巷小共飛花。」

符載詩:「綠迸穿籬筍,紅飄隔戶花。」

於鵠詩:「蒸藜嘗共灶,澆薤亦同渠。

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

劉長卿:『雞聲共林巷,燭影隔茅茨。

「徐鍇詩:」井泉分地脈,碪杵共秋聲。

「梅聖俞詩:』籬根分井口,壁隙透燈光。」

總不如杜工部《贈硃山人》云:「相近竹參差,相過人不知。

幽花欹滿樹,曲水細通池。

歸客村非遠,殘樽席更移。

看君多道氣,從此數相隨。」

渾成不見剞劂,而句句切題。

○鄰舟詩

括蒼鮑欽止詩集,余舊見之,其中《與榮子一陽一鄭公華白朐山鄰舟行》一首,頗得鄰舟一江一行之趣,余一愛一而誦之,今錄於此:「舟行有後先,相去能幾許。

鏗轟金鼓聲,見面不得語。

水花來幽香,岸柳過疏雨。

登艫各乘流,解帆會聯浦。

攜我小龍一一團一一,睡起就君煮。」

○凝音佞

《詩》:「膚如凝脂。」

「凝」音「佞」。

唐詩:「日照凝紅香。」

白樂天詩:「落絮無風凝不飛。」

又:「舞繁紅袖凝,歌切翠眉愁。」

又:「舞急紅腰凝,歌遲翠黛低。」

徐幹臣詞:「重省別時,淚漬羅巾猶凝。」

張了野詞:「蓮台香燭殘痕凝。」

高賓王詞:「想蓴汀水雲愁凝,閒蕙帳猿鶴悲吟。」

柳耆卿詞:「一愛一把歌喉當筵逞,遏天邊亂雲愁凝。」

今多作平音,失之,音律亦不協也。

○凝笳疊鼓

謝玄暉《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李善註:「徐引聲謂之凝,小擊鼓謂之疊。」

岑參《凱歌》:「鳴笳擂鼓擁回軍。」

急引聲謂之鳴,疾擊鼓謂之擂。

凝笳疊鼓,吉行之文儀也。

鳴笳擂鼓,師行之武備也。

詩人之用字不苟如此,觀者不可草草。

○諺語有文理

諺語云:「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栗。」

言冬至後寒風吹籬落,有聲如觱栗也。

合於《莊子》「萬竅怒號」之說,而可以為《豳風》「一之日觱發」之解矣。

賈人之鐸,可以諧黃鐘。

田夫之諺,而契周公之詩。

信乎六律之音出於天籟,五一性一之文發於天章,有不待思索勉強者,此非自然之詩乎?余嘗戲集諺語為古人詩詞中所引者數條,今附於此。

「月如彎弓,少雨多風。

中仰瓦,不求自下。」

羅景綸詩用之。

「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里。」

范石湖詩用之。

「乾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

王建詩用之。

「照泥星出依然黑,爛漫庭花不肯休。」

「砲車雲」。

東坡詩用之。

「今日一江一頭風勢惡,砲車雲起雨欲作。」

「風花雲起,下散四野,如煙霧也。」

晁無咎詩用之。

「明日揚帆應復駛,蒸雲散亂作風花。」

「日沒胭脂紅,無雨也有風。」

梅聖俞詩用之。

「日腳射空金鏤直,西望千山萬山赤。

野老先知雨又風,明日望此重雲黑。」

「東{魚}晴,丁{魚}雨」,則《詩》所謂「朝隮於西,崇朝其雨」也。

「霜淞打雪淞,貧兒備飯甕」,則東坡詩所謂「敢怨行役勞,助爾歌飯甕」也。

「日暈主雨,月暈主風」,則梅聖俞所謂「月暈每多風,燈花先作喜。

明日掛歸帆,春湖能幾里」也。

「天河中有黑雲,謂之黑豬渡河,主雨」,則蕭冰崖所謂「黑豬渡河天不風,蒼龍銜燭不敢紅」也。

「秋甲子雨,禾頭生耳」,則杜工部所謂「禾頭生耳禾穗黑」也。

他如「雨灑上元燈,雲掩中秋月」,又「黃梅寒,井底乾」,又云「河射角,好夜作。

犁星沒,水生骨」,又云「春寒四十五,貧兒市上舞。

貧兒且莫誇,且過桐子花」,又云「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

冬青花已開,黃梅再不來」,又云「舶棹風雲起,旱魃深歡喜」,又云:「商陸子熟,杜鵑不哭」,皆為唐宋詩人引用。

若陸璣《詩疏》引諺云「黃栗留,看我麥黃椹黑否」,《詩疏》引「蜻蛚鳴,衣裘成。

蟋蟀鳴,懶婦驚」,夏小正注引「天河東西,漿洗寒衣」,《國語》注引古語「上長冒橛,陳根可拔,耕者急發」,《四民月令》引農謠「三月昏,參星夕。

杏葉盛,桑葉白」,又云「杏子開花,可耕白沙」,又「貸我東牆,償我白梁」,先儒皆以解經,不但詩詞之資而已。

詩詢芻堯,舜察邇言,良有以哉?

○顏謝詩評

沈約云:「延年體裁明密,靈運興會標舉。」

○薰風啜茗

杜子美《何將軍山莊》詩:「薰風啜茗時。」

今本作「春風」,非。

此詩十首,皆一時作。

其曰「千章夏木清」,又曰「紅綻雨肥梅」,皆是夏景可證。

○擂鼓

岑參《凱歌》:「鳴笳擂鼓擁回軍。」

今本「擂」作「疊」,非。

近制啟明定昏,鼓三通曰發擂,當用此字,俗作「擂」,非。

「擂」亦俗字,然差善於「擂」。

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雷」轉作去聲用。

○聶夷中公子行

「花枝滿牆頭,花裡誰家樓。

美人樓上歌,不是古梁州。」

傷新聲日繁,古調日微也。

○○

沈佺期有《夜泊越州》詩云:「縈海若,霹靂耿天吳。」

「」蓋指風也,字書不載此二字。

○薄音婆

王昌齡《塞上》詩:「故瓶落膊紫薄寒,碑葉城西秋月圓。

明敕星馳封寶劍,辭君一一夜斬樓蘭。」

○儲光羲七言律

儲光羲詩五卷,五言古詩過半,七言律止《田家即事》一首而已。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風晴景不妨犁。

高機猶織臥蠶子,下阪饑逢餉饁妻。

杏色滿林羊酷熟,麥涼浮隴雉媒低。

生時樂死皆由命事在蠊天迥不迷。」

○儲詩

儲光羲詩:「落日燒霧明,農夫知雨止。」

耿湋詩:「向人微月在,報雨早霞生。」

此即諺所謂「朝霞不出市,暮霞走千里」也。

劉禹錫《武陵》詩:「積一陰一春暗度,將霽霧先昏。」

耿湋詩:「晚雷期稔歲,重霧報晴天。」

皆用老農占驗語。

予舊日《秋成》詩云:「草頭占月暈,米價問天河。」

亦用諺語「月暈長一江一水,日暈草頭空」,又「七月七夕,視天河顯晦,卜米價豐歉」,蓋老農有驗之占雲。

○謠作[B11?]

《爾雅》曰:「徒歌曰謠。」

《說文》「謠」作「[B11?]」,注云:「[B11?],從肉言。」

今按徒歌不謂者,用絲竹相和也。

肉言歌者,人聲也,出自胸臆,故曰肉言。

童子歌曰童[B11?],以其言出自其胸臆,不由人教也。

晉孟嘉云:「絲不如竹,竹不如肉。」

唐一人謂徒歌曰肉聲,即《說文》肉言之義也。

○衡州

《衡州詩》云:「悠悠委薄俗,鬱鬱回剛腸。」

此語甚悲。

許彥周《詩話》云:「昔蒯通讀《樂毅傳》而涕,後之人亦當有味此而泣者也。」

○簏簌

唐李郢詩:「薄雪燕蓊紫燕釵,釵垂簏簌抱香懷。

一聲歌罷劉郎醉,脫取明金壓繡鞋。」

簏簌,下垂之貌。

又作「{罒鹿}敕」。

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挼絲一一團一一金懸{罒鹿}敕。」

其義一也。

薛君采語予雲。

○燭剪詩

元武伯英《詠燭剪》詩:「啼殘瘦玉蘭心吐,蹴落春紅燕尾香。」

為一時所賞。

國朝古廉李公時勉《詠剪刀》詩:』吳綾剪處魚吞一浪一,蜀錦裁時燕掠霞。

深院響傳春晝靜,小樓工罷夕一陽一斜。

「公之直節清聲,而詩嫵媚如此,信乎賦梅花者不獨宋廣平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升庵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