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庵詩話》卷·三:小市水漲,一妓一居北巖寺,黠少年作詩曰:「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升庵詩話》卷·三

升庵詩話

卷·三

○打油詩

小市水漲,一妓一居北巖寺,黠少年作詩曰:「水漲倡家住得高,北巖和尚得鬆腰。

丟開《般若經》千卷,且說風一流話幾條。

最喜枕連添耍笑,由他岸上湧波濤。

師徒大小齊聲祝,願得明年又一遭。」

亦可笑。

○皮日休館娃宮懷古

「響屜廊中金玉步,采香徑裡綺羅身。

不知水葬歸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杜牧之詩:「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後人遂謂范蠡載西施以去,然不見其所據。

余按《墨子》云:「西施之沉,其美也。」

蓋勾踐平吳後,沉之於一江一也,又兼此詩可證。

李義山《景一陽一井》一首,亦葉此意。

○令狐楚塞上曲

「一陰一磧茫茫塞草排,桔槔烽上暮煙飛。

一一交一一河北望天連海,蘇武曾將漢節歸。」

令狐楚與王涯張仲素同時為中書省舍人,其詩長於絕句,號「三舍人詩」,同為一集。

○仙女湘妃廟

「碧杜紅衡縹渺香,冰絲彈月弄新涼。

峰巒到曉渾相似,九處堪疑九斷腸。」

此詩出塵絕欲主非食煙火人語也。

○戎昱霽雪詩

「風捲殘雲暮雪晴,一江一煙洗盡柳條青。

簷前數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一夜明。」

暗用孫康事,妙。

○玉華仙子歌

李康成《玉華仙子歌》:「璇階電綺閣,碧題霜羅★。」

蔡孚《打球篇》:「紅鬣錦鬟風驟驥,黃駱絲鞭電紫騮。」

以電霜風雷實字為眼,工不可言,惟初唐有此句法。

○玉瑕錦類

杜詩七言律,如《玉台觀》第三句「遂有馮夷來擊鼓」,第七句「更有紅顏生羽翼」,《寄馬巴州》首句「勳業終歸馬伏波」,第五句「獨把漁竿終遠去」,猶王右軍書帖多誤字,皆玉瑕錦類,不可傚尤也。

今之臨文荒率者,動以二公為口實,是壽學邯鄲之步,良可笑哉!

○半山用字

王半山文:「梁王墜馬,賈傅自傷;門人泔魚,曾子垂涕。」

又詩曰:「泔魚已發年事,搏虎方驚此日身。」

泔魚事出《荀子》,云:「曾子食魚,有餘,曰:『泔之。

』門人曰:『泔之傷人,不若奧之。

』曾子泣涕曰:『有異心乎哉!』傷其聞這晚也。

「《左傳》:」林楚怒焉,及衢而騁。」

《莊子》「草木怒生」,又說「大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林希逸曰:「莊子好用一怒字。」

王介甫詩「山木悲鳴水怒流」,此老善用苦人好字面。

○半山用王右丞詩

王維《書事》詩:「輕一陰一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洪覺范《天廚禁臠》云:「此詩含不盡之意,子由所謂不帶聲色者也。」

王半山亦有絕句,詩意頗相類。

按半山詩云:「山中十日雨,雨晴門始開。

坐看蒼苔文,欲上人衣來。」

蔡正孫編《詩林廣記》,乃以「若耶溪上踏莓苔」一首當之,謬矣。

○半一江一

近傳邵文敬「半一江一帆影落樽前」之句,以為奇絕,遂號為邵半一江一。

然唐趙嘏詩「半一江一帆盡見分流」之句,宋米元章亦云「六朝山色落樽前」,已落前人第二矣。

○半豹

郭頒《世語》云:「殷仲文讀書,若半袁豹,則筆端不減陸士衡。」

蓋惜其有才而寡學也。

李商隱《四六》啟云:「學殊半豹,藝愧全牛。」

○右丞詩用字

王右丞詩:「暢以沙際鶴,兼之雲外山。」

孟浩然云:「重以觀魚樂,因之鼓枻歌。」

雖用助語辭,而無頭巾氣。

宋人黃陳輩效之,如:「且然聊爾耳,得也自知之。」

又如:「命也豈終否,時乎不暫留。」

豈止學步邯鄲,效顰西子,乃是醜婦生瘡,雪上再霜也。

○石湖妙句

范石湖《初夏》詩:「雪白荼蘼紅寶相,尚攜春一色見薰風。」

靈巖詩:「雪一浪一長風三萬頃,蒼煙古木二千秋。」

《白玉樓步詩序》甚工,類《畫記》。

○石碣一陽一鐫額

《東皋雜錄》云:「漢碑,額多篆,身多隸,隸多凹,篆多凸,惟張平子碑則額與身皆篆也。」

慎按:三代鐘鼎文有款識,隱起而凸曰款,以像一陽一;中陷而凹曰識,以像一陰一。

刻之印章,則一陽一文曰硃文,一陰一文曰白文,蓋古今金石同一例也。

劉禹錫《宜城歌》云:「花台側生樹,石碣一陽一鐫額。」

不見漢碑,不知此句為何說也。

○石去卸亭

唐一人《送元中丞一江一淮轉運》詩一首,王維錢起集皆有之,其云:「去問珠官俗,來一經石去春。

東南卸亭上,莫使使或作問。

有風塵。」

用事頗隱僻。

石去,用《荀子》「紫去魚鹽」及《文選》「石去應節而揚葩」事也。

卸亭,吳大帝駐輦所憩,後人建卸亭,在晉陵,庾信詩「卸亭一回望,風塵千里昏」是也。

今刻本或改「石去」作「右卻」,「卸亭」或改作「衍亭」,轉刻轉誤,漫一正之。

○石苔可踐

隋王無功詩:「石苔應可踐,叢枝幸易攀。

清溪歸路直,乘月醉歌還。」

閒詠此詩,有疑難者曰:「石苔之滑,踐之豈不顛?」

余曰:「非也,觀詩中一幸字,便得其解,蓋言石苔本難踐,幸有叢枝可攀援耳。」

古人用意,須三思乃得之。

謝靈運詩:「苔滑誰能步,葛弱豈可捫?」

此反其意。

唐杜審言詩:「攀崖踐苔易,迷路出花難。」

又順用無功詩意也。

章後齋聞予此言,所見略同,因成一絕,見本集。

○石尤風

郎士元《留盧秦卿》詩云:「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

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

石尤風,打頭逆風也。

行舟遇之,則不行。

此詩意謂行舟遇逆風則住,故人置酒而以前期為辭,是故人酒不及石尤風矣,語意甚工。

近人吳中刻唐詩,不解石尤風為何語,遂改作古淳風,可笑又可恨也。

○石城樂

《石城樂》,宋臧質作。

《碧玉歌》一名《千金意》,晉孫綽作。

《慕容攀牆視》,慕容垂作。

樂府皆失其名,當表出之。

一胡一應麟曰:「按《慕容攀視》三首,殊不類垂作,蓋當時童謠耳。」

○石屏奇句

宋人詩話稱戴石屏「春水渡傍渡,夕一陽一山外山」,以為奇句。

余觀唐韓君平「夕一陽一山向背,春草水東西」,意同而語尤工。

○四言詩

劉彥和云:「四言正體,雅潤為本;五言流調,清麗居宗。」

鍾嶸云:「四言文約義廣,取效《風雅》,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一習一焉。」

劉潛夫云:「四言尤難,《三百篇》在前故也。」

葉水心云:「五言而上,世人往往極其才之所至,而四言詩,雖文辭巨伯,輒不能工。」

合數公之說論之,所謂易者,易成也;所謂難者,難工也。

方元善取韋孟《諷諫》云「誰謂華高,企其齊而。

誰謂德難,厲其庶而」,以為使經聖筆,亦不能刪,過矣。

此不過步驟《河廣》一章耳。

予獨一愛一公孫乘《月賦》「月出皎兮,君子之光。

君有禮樂,我有衣裳。」

張平子《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放天衢。

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天命不慆,疇疇敢以渝。」

《隸釋》載漢碑《唐扶頌》:「如山如岱,嵩如不傾。

如一江一如河,澹如不盈。」

其句法意味,真可繼《三百篇》矣。

或曰:「唐山夫人《房一中樂歌》何如?」

曰:「是真可以繼《關睢》,不當以章句摘也。」

曰:「然則曹孟德『月明星稀』,稽叔夜『目送歸鴻』,何如?」

曰:「此直後世四言恥,工則工矣,比之《三百篇》,尚隔尋丈也。」

○四言詩自然句

一江一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取諸目前,不雕琢而自工,可謂天然之句。

他如梁元帝:「秋水文波,秋雲似羅。」

唐羅昭諫《蟋蟀賦》:「美人在何?夜影流波。

與佇立,徘徊思多。」

抑其次也。

近世知學六朝初唐,而以餖飣生澀為工,漸流於不通,有改「鶯啼」曰「鶯呼」,「猿嘯」曰「猿唳」,為士林傳笑,安知此趣耶?

○四嬋娟

孟東野詩:「花嬋娟,泛春泉。

竹嬋娟,籠曉煙。

雪嬋娟,不長妍。

月嬋娟,真可憐。」

其辭風華秀艷,有古樂府之意。

雪嬋娟,今本或作一妓一嬋娟,非也。

余嘗令繪工薈此為四時嬋娟圖,以花當春,以竹當夏,以月當秋,以雪當冬也。

○白渠歌

「田於何所?池一陽一谷口。

鄭國在前,白渠在後。

舉鍤成雲,決渠為雨。

水流灶下,魚躍入釜。

涇水一石,其泥數鬥。

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百萬餘口。」

《漢紀》所載比《漢書》多「水流」「魚跳」二句。

○白苧

《韻語一陽一秋》曰:「《宋書樂志》有《白苧舞》。」

《樂府解題》譽《白苧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餘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

王建云:「新縫白苧舞衣膩,來遲要得吳遼。」

元稹云:「西施自舞王自管,《白苧》翩翩鶴翎散。」

則白苧,舞衣也。

王建云:「新換霓裳月色裙。」

豈《霓裳羽衣舞》亦用白邪?《柘枝舞》起於南蠻諸國,而盛於李唐,傳於今者,尚其遺制也。

章孝標云:「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裙聳細一腰。」

言當招之以鼓。

張承云:「《白雪》慢回拋舊曲,黃鶯嬌轉唱新詞。」

言當雜之以歌,今制亦爾。

而鄭在德詩云:「三敲畫鼓聲催急,一朵紅蓮出一水遲。」

則所用者一人而已。

法振詩云:「畫鼓催來錦臂攘,小娥雙起整霓裳。」

則所用又二人。

按樂苑用一女一童,帽施金鈴,抃轉有聲,其來也於蓮花中藏花折而後見,則當以一人為正,今或用五人,與古小異矣。

○白頭烏

《三國典略》曰:「侯景篡位,令飾硃雀門,其日有白頭烏萬計,集於門樓。

童謠曰:『白頭烏拂硃雀,還與吳。

』」杜工部詩:「長安城頭頭白烏,夜上延秋門上呼。」

蓋用其事,以侯景比祿山也。

而《千家注》不知引此。

○白蓮詩

陸魯望《白蓮詩》:「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

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

觀東坡與子帖,則此詩之妙可見。

然陸此詩祖李長吉,長吉《詠竹》詩云:「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籠千萬枝。」

或疑無情有恨不可詠竹,非也。

竹亦自嫵媚,孟東野詩云:「竹嬋娟,籠曉煙。」

左太沖《吳都賦》詠竹云:「嬋娟檀欒,玉潤碧鮮。」

合而觀之,始知長吉之詩之工也。

○白樂天酬嚴給事玉一蕊花

「嬴女偷乘鳳去時,洞中潛歇弄瓊枝。

不緣啼鳥春饒舌,青瑣仙郎可得知。」

此豈老姥能解者。

○白樂天暮一江一吟

「一道殘一陽一鋪水中,半一江一瑟瑟半一江一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有丰韻,言殘一陽一鋪水,半一江一之碧,如瑟瑟之色。

半一江一紅,日所映也,可謂工致入畫。

○司空圖論詩

「陳杜濫觴之餘,沈宋始興之後,傑出於一江一寧,宏思於李杜,極矣!右丞、蘇州趣味澄夐,若清沇之貫達。

大歷十數公,抑又其次,元白力勁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

劉公夢得、楊公巨源,亦各有勝。

劉德仁時得佳致,亦足滌煩。」

又曰:「王右丞韋蘇州,澄澹一精一緻,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賈一浪一仙誠有警句,觀其全篇,意思殊餒,大抵於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

其論皆是。

而推尊右丞、蘇州,尤見卓識,宜其一鳴於晚唐也。

其文集罕傳,余家有之,特標其論詩一節。

又有韻語云:「自知非詩,詩未為奇。

奇研昏練,爽戛魄淒。

神而不知,知而難狀。

揮之八垠,卷之萬象。

河渾沇清,放恣從橫。

濤怒霆蹴,掀鰲倒鯨。

鑱空擢壁,琤冰擲戟。

鼓煦呵春,霞深露滴。

鄰女自嬉,補袖而舞。

色絲屢空,續以麻絇。

鼠革丁丁,焮之則一穴一。

蟻聚汲汲,積而隤凸。

上有日星,下有《風雅》。

歷詆自是,非吾心也。」

其目曰《詩賦》,首句言「自知非詩」,乃是詩也;謂「未為奇」,乃是奇也。

句法亦險怪。

一胡一致堂評其清節高致,為晚唐第一流人物,信矣。

圖字表聖,避亂居王官谷。

○司空圖狂歌

「昨日流鶯今日蟬,起來又是夕一陽一天。

六龍飛轡長相窘,何忍臨歧更著鞭。」

此戒人之嗜欲傷生者也。

申包胥曰:「人生實難,有不獲其死者乎?」

蔡洪曰:「六龍非我馬,白晶非我燭。」

亦是此意。

○司空圖聽雨

「半夜思家睡裡愁,雨聲落落屋簷頭。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爛庭花不肯休。」

古諺云:「乾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

○司空圖重一陽一阻雨

「重一陽一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

猶勝登高閒望斷,孤煙殘照馬嘶回。」

亦得閉戶靜中之趣。

○司空圖馮燕歌

「魏中義士有馮燕,遊俠幽並最少年。

避★偶作滑台客,嘶風躍馬來翩翩。

此時恰遇鶯花月,堤上軒車晝不絕。

兩面高樓笑語聲,指點行人情暗結。

擲果潘郎誰不慕,硃門別見紅妝露。

故故推門掩不開,似教歐軋傳言語。

馮生敲鐙袖籠鞭,半拂垂楊半惹煙。

樹間青鳥知人意,的的心期暗與傳。

傳道張嬰偏嗜酒,從此春閨為我有。

梁間客燕正相欺,屋上鳴鳩空自鬥。

嬰歸醉臥非★汝,豈知負過人懷懼。

燕依戶扇欲潛逃,巾在枕傍指令取。

誰言狼戾心能一作難。

忍,待我情深情不隱。

回身本為取巾難,倒一柄一方知授霜刃。

馮君拊否則劍即持一作遲。

疑,自顧平生心不欺。

爾能負彼必相負,假手他人誰在誰。

窗間紅艷猶可掬,熟視花鈿情不足。

唯將大義斷胸襟,粉頸初回如切玉。

鳳皇釵碎各分飛,怨魄嬌魂何處歸?凌波若喚游金谷,羞被揶揄淚滿衣。

新人藏匿舊人起,白晝喧呼駭鄰里。

誣執張嬰不自明,貴免生前遭拷捶。

官將赴市擁紅塵,掉臂人來擗看人。

傳聲莫遣有冤濫,盜殺嬰家即我身。

初聞僚吏翻憂歎,集作憂,疑非。

呵叱風狂詞不變。

縲囚解縛自猶疑,疑是夢中方集作雲。

脫免。

未死勸君莫一浪一言,臨危不顧始知難。

已為不平能割一愛一,更將身命救深冤。

白馬賢侯賈相公,長懸金帛才雄。

拜章朗讀集作請贖。

馮燕罪,千古三河激義風。

黃河東注無時歇,注盡波瀾名不滅。

為感詞人沈下賢,長歌更與分明說。

此君一精一爽知猶在,長與人間留炯戒。

鑄作金燕香作堆,焚香酹酒聽歌來。」

《麗情集》作《濃亞之歌》,中亦云「為感詞人」云云。

下賢,亞之字也。

○古詩二言至十一言

黃帝《彈歌》「斷竹,[C08?]木,飛土,逐肉」,二言之始也。

《詩頌》「振振鷺,鷺于飛。

鼓咽咽,醉言歸」,三言之始也。

「郁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五言之始也。

《詩雅》「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之始也。

杜詩「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九言也。

李太白「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凡砂成騎龍飛上太清家」,十言也。

東坡詩「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十一言也。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亦可作兩句,若長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八言,一句渾全。

○古詩

「客從北方來,言欲到一一交一一阯。

遠行無他貨,惟有鳳皇子。

百金我不欲,千金難為市。

久在籠中居,羽儀紛不理。

放之飛翱翔,何時到故里。」

此漢無名氏詩也。

以為王羲之,非也。

○又

古詩:「文彩雙鴛鴦,裁為合一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著,昌慮切。

鄭玄《儀禮注》:「著,充之以絮也。」

緣以絹也,鄭玄《禮記注》:「緣,飾邊也。」

長相思,謂以絲縷絡綿一一交一一互網之,使不斷,長相思之義也。

結不解,按《說文》結而可解曰紐,結不解曰締。

締謂以針縷一一交一一鎖連結,混合其縫,如古人結綢繆,同心制,取結不解之義也。

既取其義以著一愛一而結好,又美其名曰相思,曰不解雲。

合一歡被,宋趙德麟《侯鯖錄》有解。

會而觀之,可見古人詠物托意之工矣。

○古詩十九首拾遺

「閨中有一婦,搗衣寄遠人。

深夜不安寢,杵聲聞四鄰。

夫婿從軍久,別離無冬春。

欲寄向何處,邊塞多風塵。

蘭茞徒芬香,無由近君身。」

此《古詩十九首》之遺也。

鍾嶸云「古詩凡四十餘首」,陸機所擬十餘首,至梁昭明選十九首,其餘有見於《樂府》及《玉台新詠》者,若「上山采蘼蕪」,「橘柚垂華實」,「紅塵蔽天地」,「十五從軍征」,「四坐且莫喧」,「悲與親友別」,「穆穆清風至」,「蘭若生春一陽一」,「步出城東門」,「白楊初生時」,凡十首,皆首尾全。

近又閱《類要》及《北堂書鈔修文殿御覽》會合叢殘得此首,其碎句無首尾者,載之於《詩話補遺》。

○古歌銅雀詞

「長安震西雙員闕,上有一雙銅雀宿。

一鳴五穀生,再鳴五穀熟。」

此詩《文選注》所引有缺字,今考《太平御覽》足之。

劉禹錫詩:「銅雀應豐年。」

○古詩用古韻

南平王劉鑠《過歷山湛長史草堂》詩云:「茲山蘊靈詭,憑覽趣亦贍。

九峰相接連,五渚逆縈浸。

層阿疲且引,絕巖暢方禁。

溜泉夏更寒,林一一交一一晝長廕。

伊予久緇涅,復得味苦淡。

願逐安期生,於焉愜高枕。」

「贍」音「慎」,「淡」「枕」與「浸」「廕」,皆相葉為韻,蓋用古韻也。

又庾信《喜晴應詔》詩云:「御辯誠膺菉,維皇稱有建。

柏梁驂四馬,高陵馳六傳。

河堤崩故柳,秋水高新堰。

王城水斗息,洛浦《河圖》獻。

伏泉還一習一坎,一陰一風已回巽。

桐枝長舊圍,蒲節一抽一新寸。

山藪欣藏疾,幽棲得無悶。

有慶兆民同,論年天子萬。」

亦古韻也。

吳才老《韻補》,自謂博極君書,而不引此,何邪?劉鑠,字休玄,《文選》載其《擬古》二首,其別詩惟見此首耳。

湛長史,名茂之,其《酬休玄》詩云:「閉戶守玄漠,無復車馬跡。

衰廢歸邱樊,歲寒見松柏。

身慚淮一陽一老,名忝梁園客。

一習一隱非市朝,追賞在山澤。

離離插天樹,磊磊間雲石。

將此怡一生,傷哉駒過隙。」

六朝詩今罕傳,並紀於此。

○古今樂錄

宋武帝出遊鍾山,幸何美人墓,硃碩仙歌曰:「為憶所歡時,緣山破艿荏。

山神感儂意,盤石銳峰動。」

帝不悅曰:「小人弄我。」

時硃子尚亦善歌,復為一曲曰:「曖曖日欲暝,觀騎立跺跦。

太一陽一猶尚可,且願停斯須。」

於是並蒙賞。

按「荏」音「冗」,蓋方言也。

○古行路難

「千門皆閉夜何央,百憂俱集斷人腸。

探揣箱中取刀尺,拂拭機上斷流黃。

情一人逐情雖可恨,傷畏邊遠乏衣裳。

已繰一繭催衣縷,復壽百和熏衣香。

猶悵舊時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長。

裲襠雙心共一抹,袙復兩邊作八撮。

襻帶雖安不忍縫,開孔才穿猶未達。

胸前卻月兩相連,本照君心不照天。

願君分明得此意,勿復流蕩不如先。

含悲蓄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

此詩敘寄衣而細微曲折,如出縫婦之口,詩至此可謂細密矣。

○古鏡詩

「我有古時鏡,初自壞陵得。

蛟龍猶泥塗,鬼魅幸月蝕。」

無名氏作,見《梁書》。

○古一胡一無人行

「望一胡一地,何險側。

斷一胡一頭,脯一胡一臆。」

此古詞雖不全,然李太白作《一胡一無人》尾句全效,而注不知引。

又郭氏《樂府》亦不載,蓋止此四句,而餘亡矣。

○古字窺作闚

古字「窺」作「闚」。

《論語》:「闚見室家之好。」

《易》「闚觀,利女貞。」

《史記》:「以管闚天。」

《莊》子:「上闚青天。」

陸賈《新語》:「楚王作乾谿之台闚天文。」

潘岳《閒居賦》:「闚天文之秘奧。」

杜詩:「天闚象緯一逼一」,正用上數語,不識古字者,改為「天闕」。

王安石云「天閱」,黃山谷亟贊其是,東坡云:「只是怕他。」

○古書不可妄改

古書不可妄改,聊舉二端。

如曹子建《名都篇》:「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膰。」

此舊本也。

五臣妄改作「炰鱉」。

蓋「炰鱉膾鯉」,《一毛一詩》舊句,淺識者孰不以為「寒」字誤而從「炰」字邪?不思「寒」與「炰」字形相遠,音呼又別,何得誤至於此?《文選》李善注云:「今之時餉謂之寒,蓋韓國饌用此法。」

《鹽鐵論》「羊淹雞寒」,《崔駟傳》亦有「雞寒」,曹植文「寒鶬蒸麑」,劉熙《釋名》「韓雞為正」,古字「寒」與「韓」通也。

王維《老將行》「恥令越甲鳴吾君」,此舊本也。

近刊本為不知者改作「吳軍」,蓋「越甲吾君」,似是連對,不思前韻已有「詔書五道出將軍」,五言古詩有用重韻,未聞七言有重韻也。

維豈謬至此邪!按劉向《說苑》:「越甲至齊,雍門子狄請死之,曰:『昔者王田於囿,左轂鳴,車右請死之,曰:「吾見其鳴吾君也。」

今越甲至,其鳴君,豈左轂之下哉!』」正其事也。

見其事與字之所出,始知改者之妄。

○古蠟祝丁零威歌遺句

《禮記蠟祝辭》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無作,草木歸其澤。」

而蔡邕《獨斷》又有「豐年若土,歲取千百」。

增此二句,義始足。

丁零威歌:「城郭是,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

而《修文御覽》所引云:「何不學仙去,空伴塚纍纍。」

增此三字,文義始明,書所以貫乎博考也。

○古賦形容麗情

《九歌》「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予兮目成」,宋玉《招魂》「娭光眇視目曾波」,相如賦「色授魂與,心愉於側」,枚乘《菟園賦》「神連未結,已諾不分」,陶淵明《閒情賦》「瞬美一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盡麗情,深入冶態,裴硎《傳奇》,元氏《會真》,又瞠乎其後矣,所謂「詞人之賦麗以一婬一」也。

○古梅

蕭東之《古梅》二絕云:「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醜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

其二云:「百千年蘚著枯樹,一兩點春供老枝。

絕壁笛聲那得到,只愁斜日凍蜂知。」

甚有風裁。

○汃月朽月

蜀西南多雨,名曰漏天,杜子美詩「鼓角漏天東」,又「徑欲誅雲師,疇能補天漏」是也。

自秋分後遇壬謂之入霑,吳下曰入液。

宋黃仁傑《夔州苦雨》詩:「九月不虛為朽月,今年賴得是豐年。」

汃音讀為怕,平聲。

《東方傳》諧語云:「令壺齟,老析塗。」

塗與汃同,注雲丈加切,其下解云:「塗者,漸洳徑也。」

亦雨濕泥濘之義。

《爾雅》:「十二月為畢。」

塗月汃月之諺雖俗,其音義字形,亦遐而尚矣。

○羊腸熊耳

庾開府詩:「羊腸連九坡,熊耳對雙一峰。」

鮑照詩:「二崤虎口,九折羊腸。」

可謂工矣。

比之杜工部「高鳳聚螢,驥子鶯歌」之句,則杜覺偏枯矣。

○行道遲遲

詩「行道遲遲,中心有違」,思致微婉。

《紫玉歌》所謂「身遠心邇」,《洛神賦》所謂「足往神留」,皆祖其意。

○米元章

米元章之書法,人皆知之,其詩律之妙,人或不盡知也。

予一愛一其《望海樓》一詩云:「雲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一江一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洲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又《詠潮》云:「怒氣號聲迸海門,州人傳是子胥魂。

天排雲陣千家吼,地擁銀山萬馬奔。

勢與月輪齊朔望,信如壺漏報朝昏。

吳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漁歌過遠村。」

又《垂虹亭》一絕云:「斷雲一葉洞庭帆,玉破鱸魚霜破柑。

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托物起興

昔崔延伯每臨陣,則令田僧起為《壯士歌》,然後單馬入陣,所向無前,至僧起死,則不復能戰。

宋子京修《唐書》,{難}二椽燭,妾媵夾侍,望之如神仙。

吳元中居翰苑,每草制誥,則使婢遠山磨墨,運筆措詞,宛右畫,此所謂托物起興,仗境生法也。

○百東坡

東坡《泛穎》詩:「散為百東坡,頃刻復在茲。」

劉須溪謂本《傳燈錄》,按《傳燈錄》良價禪師因過水睹影而悟,有偈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竹香

杜子美《竹》詩:「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

李長吉《新筍》詩:「斫取青光寫楚詞,膩香春粉黑離離。」

又昌谷詩:「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

竹亦有香,細嗅之乃知。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升庵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