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
接識第七
接 識 第七
夫人初甚難知,而士無眾寡皆自以為知人。
故以己觀人,則以為可知也;觀人之察人,則以為不識也。
夫何哉?是故能識同體之善,而或失異量之美。
何以論其然?
人最初認識是很難相互瞭解的,但士人無論多少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認識人。
因此以自己作為衡量別人的標準,則以此標準認為是可以瞭解人;以其他人作為衡量標準,則以為不能真正認識人。
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偏材之人」只能賞識與自己質性相同的人,而往往不能接受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的優點。
何以如此論斷?
夫清節之人,以正直為度,故其歷眾材也,能識性行之常,而或疑法術之詭。
法制之人,以分數為度,故能識較方直之量,而不貴變化之術。
術謀之人,以思謨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識遵法之良。
器能之人,以辨護為度,故能識方略之規,而不知制度之原。
智意之人,以原意為度,故能識韜之權,而不貴法教之常。
伎倆之人,以邀功為度,故能識進趣之功,而不通道德之化。
臧否之人,以伺察為度,故能識訶砭之明,而不暢倜儻之異。
言語之人,以辨析為度,故能識捷給之惠,而不知含章之美。
清節之人,以公平與正直做為衡量人才的標準,所以其與各種人才接觸時,只賞識性情與行為具有普遍規律的人,而懷疑法家和術家不夠誠實。
法制之人,以法制做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賞識公正無私的人,而忽略了重視謀略的術家。
術謀之人,以策劃和謀略為衡量人才的標準,能成就謀略的奇異的人,而不知道遵紀守法的好處。
器能之人,以辦事得力及能自我保全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鑒識處理事情有方法和策略的人,而不知道制定法規的根本性。
智意之人,以智謀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能認識到韜略智謀所獲得的利益,而忽略法制和教化長遠的重要性。
伎倆之人,以功名利祿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賞識銳意進取的功效,對思想道德的感化不感興趣。
臧否之人,以明辨是非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賞識訶責與針砭的人,而欠缺灑脫的氣度和寬闊的胸襟。
言語之人,以口才為衡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賞識應對如流、口若懸河的好處,而不知含蓄之美。
是以互相非駁,莫肯相是。
取同體也,則接論而相得;取異體也,雖歷久而不知。
凡此之類,皆謂一流之材也。
若二至已上,亦隨其所兼以及異數。
故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
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
盡有諸流,則亦能兼達眾材。
故兼材之人,與國體同。
欲觀其一隅,則終朝足以識之;將究其詳,則三日而後足。
何謂三日而後足?夫國體之人,兼有三材,故談不三日,不足以盡之,一以論道德,二以論法制,三以論策術,然後乃能竭其所長,而舉之不疑。
所以彼此互相否定和辨駁,都不肯認同對方。
若跟與自己同類型的人時,就能融洽相處而有所得益;若與質性不同的人共處,則歷時長久而不能相互瞭解。
凡是這種只能賞識同類之人,都可稱為具備一種才能的「偏材」。
如兼有兩種或兩種才能以上的,其認識的人才也將隨其所具有的才能而增加。
所以具備一種才能的人,只能賞識一種才能的長處;具備兩種才能的人,能賞識兩種才能的特長;具備多種才能的人,就會賞識各個方面的人才。
所以兼材之人,與國體之人相同。
如果只要瞭解國體之人其中一種才能,用一天時間就足夠瞭解,如果要全面瞭解國體之人,則需三天才足夠。
為什麼需三天才足夠呢?因為國體之人兼有三種特殊才能,所談論不超過三天,就不足以全面瞭解。
第一天談論道德修養,第二天談論法令制度的建立,第三天談論策略方法,然後才能瞭解其所有的長處,就可以舉薦他擔當重任而不疑惑。
然則何以知其兼偏而與之言乎?其為人也,務以流數,杼人之所長,而為之名目,如是兼也;如陳以美,欲人稱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
不欲知人,則言無不疑。
是故以深說淺,益深益異;異則相返,反則相非。
然而怎樣才能通過與其對話分辨其是「兼材」還是「偏材」呢?如果每個人,能對其才能加以研究分析,肯定他們的長處,並將他們一一歸類,這個人就是「兼材」。
如果喜歡誇耀自己的長處,想要別人稱讚自己,而對別人的長處漠不關心,這個人就屬於「偏材」。
因不想瞭解別人,則對別人的評論沒有不產生懷疑的。
所以以深奧的言辭討論膚淺的道理,討論越深入則越存在著分歧;有分歧則會強烈的反對,否定對方的觀點則互相非難。
是故多陳處直,則以為見美;靜聽不言,則以為虛空;抗為高談,則以為不遜;遜讓不盡,則以為淺陋;言稱一善,則以為不博;歷發眾奇,則以為多端;先意而言,則以為分美;因失難之,則以為不喻;說以對反,則以為較己;博以異雜,則以為無要。
論以同體,然後乃悅,於是乎有親愛之情、稱舉之譽。
此偏材之常失。
所以(對偏材之人)如果直抒己見,則被認為是想炫耀自己;安靜的傾聽而不發表言論,則被認為沒有真才實學;激烈的進行據理力爭,則被認為態度傲慢;處處謙遜禮讓,則會認為見識淺薄寡陋;稱讚一個人的善舉,則被認為知識不夠淵博;欣賞到很多人的長處,則被認為頭緒多而把握不住要領;先說出他想說的意見,則被認為分享了他的成果;發現他的觀點有誤而提出質疑,則被認為誤解了他;與其持相反的意見,則被認為誠心與其一較勝負;旁徵博引論述自己的觀點,則被認為沒有把握住問題的關鍵。
只有提出的意見與其完全相同,才會表現出喜悅,因此有親近、愛慕的情感,有認可、稱讚及舉薦的美譽。
這就是「偏材之人」在與人談論時常犯的錯誤。
【總結】闡述了清節、法家、術家、器能、智意、伎倆、臧否、言語八種偏材之人在交往時出現的鑒識人方面失誤與弊病;說明如何辨別偏才與兼才;一精一辟的分析了偏才之人因主觀意識太強所形成的失誤。
因此他們無法真正認識各種不同的人才,也就沒有能讓各種人才發揮其特長的能力。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