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鄉射禮:鄉射之禮。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儀禮》鄉射禮

儀禮

鄉射禮

【原文】

鄉射之禮。

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乃請。

賓禮辭,許。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主人退;賓送,再拜。

無介。

乃席賓,南面,東上。

眾賓之席,繼而西。

席主人於阼階上,西面。

尊於賓席之東,兩壺,斯禁,左玄酒,皆加勺。

篚在其南,東肆。

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縣於洗東北,西面。

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

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

乏參侯道,居侯一黨一 之一,西五步。

羹定。

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賓送,再拜。

賓及眾賓遂從之。

及門,主人一相出迎於門外,再拜;賓答再拜。

揖眾賓。

主人以賓揖,先入。

賓厭眾賓,眾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

賓少進,主人以賓三揖,皆行。

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

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

賓降。

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

賓對。

主人坐取爵,興,適洗,南面坐奠爵於篚下,盥洗。

賓進,東北面辭洗。

主人坐奠爵於篚,興對,賓反位。

主人卒洗,壹揖,壹讓,以賓升。

賓西階上北面拜洗。

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賓升,西階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

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

賓進受爵於席前,復位。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賓少退。

薦脯醢。

賓升席,自西方。

乃設折俎。

主人阼階東疑立。

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奠爵於薦西,興取肺,坐,絕祭,尚左手,嚌之,興,加於俎,坐梲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尊爵,拜,告旨,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以虛爵降。

主人降。

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

賓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於篚下,興,盥洗。

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

賓坐奠爵於篚,興對。

主人反位。

賓卒洗,揖讓如初,升。

主人拜洗,賓答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

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爵,復位,賓西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

乃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告旨,自席前適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奠爵於序端,阼階上再拜崇酒,賓西階上答再拜。

主人坐取觶於篚,以降。

賓降,主人奠觶辭降,賓對,東面立。

主人坐取觶,洗,賓不辭洗。

卒洗,揖讓升。

賓西階上疑立。

主人實觶,酬之,阼階上北面坐奠觶,遂拜,執觶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遂拜,執觶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降洗。

賓降辭,如獻禮,升,不拜洗。

賓西階上立。

主人實觶賓之席前,北面。

賓西階上拜。

主人坐奠觶於薦西。

賓辭,坐取觶以興,反位。

主人阼階上拜送。

賓北面坐奠觶於薦東,反位。

主人揖降。

賓降,東面立於西階西,當西序。

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主人揖升,坐取爵於序端,降洗;升實爵,西階上獻從賓。

眾賓之長升拜受者三人,主人拜送。

坐祭,立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降復位。

眾賓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飲。

每一人獻,則薦諸其席。

眾賓辯有脯醢。

主人以虛爵降,奠於篚。

揖讓升。

賓厭眾賓升,眾賓皆升,就席。

一人洗,舉觶於賓;升實觶,西階上坐奠觶;拜,執觶興。

賓席末答拜。

舉觶者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賓答拜。

降洗,升實之,西階上北面。

賓拜。

舉觶者進,坐奠觶於薦西。

賓辭,坐取以興,舉觶者西階上拜送。

賓反奠於其所。

舉觶者降。

大夫若有遵者,則入門左。

主人降。

賓及眾賓皆降,復初位。

主人揖讓,以大夫升,拜至,大夫答拜。

主人以爵降,大夫降。

主人辭降。

大夫辭洗,如賓禮,席於尊東。

升,不拜洗。

主人實爵,席前獻於大夫。

大夫西階上拜,進受爵,反位。

主人一大夫之右拜送。

大夫辭加席。

主人對,不去加席。

乃薦脯醢。

大夫升席。

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嚌肺,不啐酒,不告旨,西階上卒爵,拜。

主人答拜。

大夫降洗,主人復阼階,降辭如初。

卒洗。

主人盥,揖讓升。

大夫授主人爵於兩楹間,復位。

主人實爵,以酢於西階上,坐奠爵,拜,大夫答拜。

坐祭,卒爵,拜,大夫答拜。

主人坐奠爵於西楹南,再拜崇酒,大夫答拜。

主人復阼階,揖降。

大夫降,立於賓南。

主人揖讓,以賓升,大夫及眾賓皆升,就席。

席工於西階上,少東。

樂正先升,北面立於其西。

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執越,內弦。

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

工坐。

相者坐授瑟,乃降。

笙入,立於縣中,西面。

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

工不興,告於樂正,曰:「正歌備。

」樂正告於賓,乃降。

主人取爵於上篚,獻工。

大師則為之洗。

賓降,主人辭降。

工不辭洗。

卒洗,升實爵。

工不興,左瑟,一人拜受爵。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使人相祭。

工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

眾工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

不祭,不洗。

遂獻笙於西階上。

笙一人拜於下,盡階,不升堂。

受爵,主人拜送爵。

階前坐祭,立飲,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

眾笙不拜,受爵,坐祭,立飲,辯有脯醢,不祭。

主人以爵降,尊於篚,反升,就席。

主人降席自南方,側降,作相為司正。

司正禮辭,許諾。

主人再拜,司正答拜。

主人升就席。

司正洗觶,升自西階,由楹內適阼階上,北面受命於主人;西階上北面請安於賓。

賓禮辭,許。

司正告於主人,遂立於楹間以相拜。

主人阼階上再拜,賓西階上答再拜,皆揖就席。

司正實觶,降自西階,中庭北面坐奠觶,興,退,少立;進,坐取觶,興;反坐,不祭,遂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洗,北面坐奠於其所,興;少退,北面立於觶南。

未旅。

三耦俟於堂西,南面東上。

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於階西,兼挾乘矢,升自西階。

階上北面告於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

」賓對曰:「某不能。

為二三子。

」許諾。

司射適阼階上,東北面告於主人,曰:「請射於賓,賓許。

司射降自西階;階前西面,命弟子納射器。

乃納射器,皆在堂西。

賓與大夫之弓倚於西序,矢在弓下,北括。

眾弓倚於堂西,矢在其上。

主人之弓矢,在東序東。

司射不釋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

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

」命下射曰:「子與某子射。

司正為司馬,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束,遂系左下綱。

司馬又命獲者:「倚旌於侯中。

」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於侯中,乃退。

樂正適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於下。

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降,阼階下之東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

樂正北面立於其南。

司射猶挾乘矢,以命三耦:「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三耦皆袒決遂。

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遂授矢。

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個。

司射先立於所設中之西南,東面。

三耦皆進,由司射之西,立於其西南,東面北上而俟。

司射東面立於三耦之北,搢三而挾一個,揖進;當階,北面揖;及階,揖;升常,揖;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

當左物,北面揖;及物,揖。

左足履物,不方足,還;視侯中,俯正足。

不去旌。

誘射,將乘矢。

執弓不挾,右執弦。

南面揖,揖如升射;降,出於其位南;適堂西,改取一個,挾之。

遂適階西,取撲,搢之,以反位。

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獲者適侯,執旌負侯而俟。

司射還,當上耦西面,作上耦射。

司射反位。

上耦揖進,上射在左,並行;當階,北面揖;及階,揖。

上射先升三等,下射從之,中等。

上射升堂,少左;下射升,上射揖,並行。

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

皆左足履物,還視侯中,合足而俟。

司馬適堂西,不決遂,袒執弓,出於司射之南,升自西階;鉤楹,由上射之後,西南面立於物間;右執簫,南揚弓,命去侯。

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至於乏;坐,東面偃旌,興而俟。

司馬出於下射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反由司射之南,適堂西,釋弓,襲,反位,立於司射之南。

司射進,與司馬一交一 於階前,相左;由堂下西階之東,北面視上射,命曰:「無射獲,無獵獲!」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乃射,上射既發,挾弓矢;而後下射射,拾發,以將乘矢。

獲者坐而獲,舉旌以宮,偃旌以商;獲而未釋獲。

卒射,皆執弓不挾,南面揖,揖如升射。

上射降三等,下射少右,從之,中等;並行,上射於左。

與升射者相左,一交一 於階前,相揖。

由司馬之南,適堂西,釋弓,說決拾,襲而俟於堂西,南面,東上。

三耦卒射,亦如之。

司射去撲,倚於西階之西,升堂,北面告於賓,曰:「三耦座射。

」賓揖。

司射降,搢撲,反位。

司馬適堂西,袒執弓,由其位南,進;與司射一交一 於階前,相左;升自西階,鉤楹,自右物之後,立於物間;西南面,揖弓,命取矢。

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旌負侯而俟。

司馬出於左物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遂適堂前,北面立於所設楅之南,命弟子設楅,乃設楅於中庭,南當洗,東肆。

司馬由司射之南,退,釋弓於堂西,襲,反位。

弟子取矢,北面坐委於楅;北括,乃退。

司馬襲進,當楅南,北面坐,左右撫矢而乘之。

若矢不備,則司馬又袒執弓如初,升命曰:「取矢不索!」弟子自西方應曰:「諾!」乃復求矢,加於楅。

司射倚撲於階西,升,請射於賓,如初。

賓許諾。

賓、主人、大夫若皆與射,則遂告於賓,適阼階上告於主人,主人與賓為耦;遂告於大夫,大夫雖眾,皆與士為耦。

以耦告於大夫,曰:「某御於子。

」西階上,北面作眾賓射。

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立,比眾耦。

眾賓將與射者皆降,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繼三耦而立,東上。

大夫之耦為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

賓、主人與大夫皆未降,司射乃比眾耦辯。

遂命三耦拾取矢,司射反位。

三耦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進立於司馬之西南。

司射作上耦取矢,司射反位。

上耦揖進;當楅北面揖,及楅揖。

上射東面,下射西面。

上射揖進,坐,橫弓;卻手自弓下取一個,兼諸弣,順羽,且興;執弦而左還,退反位,東面揖。

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其他如上射。

既拾取乘矢,揖,皆左還;南面揖,皆少進;當楅南,皆左還,北面,搢三挾一個;揖,皆左還,上射於右;與進者相左,相揖;退反位。

三耦拾取矢,亦如之。

後者遂取誘射之矢,兼乘矢而取之,以授有司於西方,而後反位。

眾賓未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由堂西進,繼三耦之南而立,東面,北上。

大夫之耦為上。

司射作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

司馬命去侯,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去撲,與司馬一交一 於階前,升,請釋獲於賓;賓許。

降,搢撲,西面立於所設中之東;北面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釋獲者執鹿中,一人執算以從之。

釋獲者坐設中,南當楅,西當西序,東面;興受算,坐實八算於中,橫委其餘於中西,南末;興,共而俟。

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命曰:「不貫不釋!」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釋獲者坐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於中,興,執而俟。

乃射,若中,則釋獲者坐而釋獲,每一個釋一算。

上射於右,下射於左,若有餘算,則反委之。

又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於中,興,執而俟。

三耦卒射。

賓、主人、大夫揖,皆由其階降揖。

主人堂東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

賓於堂西亦如之。

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

主人為下射,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乃射;卒,南面揖;皆由其階,階上揖,降階揖。

賓序西,主人序東,皆釋弓,說決拾,襲,反位;升,及階揖,升堂揖,皆就席。

大夫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由堂西出於司射之西,就其耦。

大夫為下射,揖進;耦少退。

揖如三耦。

及階,耦先升。

卒射,揖如升射,耦先降。

降階,耦少退。

皆釋弓於堂西,襲。

耦遂止於堂西,大夫升就席。

眾家繼射,釋獲皆如初。

司射所作,唯上耦。

卒射,釋獲者遂以所執余獲,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

告於賓曰:「左右卒射。

」降,反位,坐委余獲於中西;興,共而俟。

司馬袒決執弓,升命取矢,如初。

獲者許諾,以旌負侯,如初。

司馬降,釋弓,反位。

弟子委矢,如初。

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

司馬乘矢如初。

司射遂適西階西,釋弓,去撲,襲;進由中東,立於中南,北面視算。

釋獲者東面於中西坐,先數右獲。

二算為純,一純以取,實於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每委異之;有餘純,則橫於下。

一算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

興,自前適左,東面;坐,兼斂算,實於左手;一純以委,十則異之,其餘如右獲。

司射復位。

釋獲者遂進取賢獲,執以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告於賓。

若右勝,則曰:「右賢於左。

」若左勝,則曰:「左賢於右。

」以純數告;若有奇者,亦曰奇。

若左右鈞,則左右皆執一算以告,曰:「左右鈞。

」降復位,坐,兼斂算,實八算於中,委其餘於中西;興,共而俟。

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

弟子奉豐升,設於西楹之西,乃降。

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南面坐奠於豐上;降,袒執弓,反位。

司射遂袒執弓,挾一個,搢撲,北面於三耦之南,命三耦及眾賓:「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

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於其上,遂以執弣。

」司射先反位。

三耦及眾射者皆與其耦進立於射位,北上。

司射作升飲者,如作射。

一耦進,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升堂,少右。

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觶;興,少退,立卒斛;進,坐奠於豐下;興,揖。

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一交一 於階前,相揖;出於司馬之南,遂適堂西;釋弓,襲而俟。

有執爵者。

執爵者坐取觶,實之,反奠於豐上。

升飲者如初。

三耦卒飲。

賓、主人、大夫不勝,則不執弓,執爵者取觶,降洗,升實之,以授於席前,受觶,以適西階上,北面立飲;卒觶,授執爵者,反就席。

大夫飲,則耦不升。

若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

眾賓繼飲,射爵者辯,乃徹豐與觶。

司馬洗爵,升實之以降,獻獲者於侯。

薦脯醢,設折俎,俎與薦皆三祭。

獲者負侯,北面拜受爵,司馬西面拜送爵。

獲者執爵,使人執其薦與俎從之;適右個,設薦俎。

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適左個;中亦如之。

左個之西北三步,東面設薦俎,獲者薦右東面立飲,不拜既爵,司馬受爵,奠於篚,復位。

獲者執其薦,使人執俎從之,辟設於乏南。

獲者負侯而俟。

司射適階西,釋弓矢,去撲,說決拾,襲;適洗,洗爵;升實之,以降,獻釋獲者於其位,少南。

薦脯醢,折俎,有祭。

釋獲者薦右東面拜受爵,司射北面拜送爵。

釋獲者就其薦坐,左執爵,祭脯醢;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司射之西,北面立飲,不拜既爵。

司射受爵,奠於篚。

釋獲者少西辟薦,反位。

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於階西,挾一個,搢撲,以反位。

司射去撲,倚於階西,升請射於賓,如初。

賓許。

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適堂西,命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就位!」司射先反位。

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各以其耦進,反於射位。

司射作拾取矢。

三耦拾取矢如初,反位。

賓、主人、大夫降揖如初。

主人堂東,賓堂西,皆袒決遂,執弓;皆進階前揖,及楅揖,拾取矢如三耦。

卒,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

賓堂西,主人堂東,皆釋弓矢,襲;及階揖,升堂揖,就席。

大夫袒決遂,執弓,就其耦;揖皆進,如三耦。

耦東面,大夫西面。

大夫進坐,說矢束,興反位。

而後耦揖進坐,兼取乘矢,順羽而興,反位,揖。

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

耦反位。

大夫遂適序西,釋弓矢,襲;升即席。

眾賓繼拾取矢,皆如三耦,以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以進,作上射如初。

一耦揖升如初。

司馬升,命去侯,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司射與司馬一交一 於階前,去撲,襲;升,請以樂樂於賓。

賓許諾。

司射降,搢撲,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於賓,賓許。

」司射遂適階間,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上射揖。

司射退反位。

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騶虞》,間若一。

」大師不興,許諾。

樂正退反位。

及奏《騶虞》以射。

三耦卒射,賓、主人、大夫、眾賓繼射,釋獲如初。

卒射,降。

釋獲者執余獲,升告左右卒射,如初。

司馬升,命取矢,獲者許諾。

司馬降,釋弓反位。

弟子委矢,司馬乘之,皆如初。

司射釋弓視算,如初;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

降復位。

司射命設豐,設豐、實觶如初;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

司射猶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鏃;適堂西,以命拾取矢,如初。

司射反位。

三耦及賓、主人、大夫、眾賓皆袒決遂,拾取矢,如初;矢不挾,兼諸弦弣以退,不反位,遂授有司於堂西。

辯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司射乃適堂西,釋弓,去撲,說決拾,襲,反位。

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命獲者以旌退,命弟子退楅。

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算,而俟。

司馬反為司正,退,復觶南而立。

樂正命弟子贊工即位。

弟子相工,如其降也,升自西階,反坐。

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觶,興,阼階上北面酬主人。

主人降席,立於賓東。

賓坐奠觶,拜;執觶興;主人答拜。

賓不祭,卒觶,不拜,不洗,實之,進東南面。

主人阼階上北面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觶,賓主人之西北面拜送。

賓揖,就席。

主人以觶適西階上酬大夫;大夫降席,立於主人之西,如賓酬主人之禮。

主人揖,就席。

若無大夫,則長受酬,亦如之。

司正升自西階,相旅,作受酬者曰:「某酬某子。

」受酬者降席。

司正退立於西序端,東面。

眾受酬者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

辯,遂酬在下者;皆升,受酬於西階上。

卒受者以觶降,奠於篚。

司正降復位,使二人舉觶於賓與大夫。

舉觶者皆洗觶,升實之;西階上北面,皆坐奠觶,拜,執觶興。

賓與大夫皆席末答拜。

興觶者皆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

賓與大夫皆答拜。

舉觶者逆降,洗,升實觶,皆立於西階上,北面,東上。

賓與大夫拜。

舉觶者皆進,坐奠於薦右。

賓與大夫辭,坐受觶以興。

舉觶者退反位,皆拜送,乃降。

賓與大夫坐,反奠於其所,興。

若無大夫,則唯賓。

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於主人,適西階上,北面請坐於賓,賓辭以俎。

反命於主人,主人曰:「請徹俎。

」賓許。

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弟子俟徹俎。

司正升立於序端。

賓降席,北面。

主人降席自南方,阼階上北面。

大夫降席,席東南面。

賓取俎,還授司正。

司正以降自西階,賓從之降,遂立於階西,東面。

司正以俎出,授從者。

主人取俎,還授弟子。

弟子受俎,降自西階以東。

主人降自阼階,西面立。

大夫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遂出授從者;大夫從之降,立於賓南。

眾賓皆降,立於大夫之南,少退,北上。

主人以賓揖讓,說屨,乃升。

大夫及眾賓皆說屨,升,坐。

乃羞。

無算爵。

使二人舉觶。

賓與大夫不興,取奠觶飲,卒觶,不拜。

執觶者受觶,遂實之。

賓觶以之主人,大夫之觶長受,而錯,皆不拜。

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於西階上。

長受酬,酬者不拜,乃飲,卒觶,以實之。

受酬者不拜受。

辯旅,皆不拜。

執觶者皆與旅。

卒受者以虛觶降奠於篚;執觶者洗,升實觶,反奠於賓與大夫。

無算樂。

賓興,樂正命奏《陔》。

賓降及階,《陔》作。

賓出,眾賓皆出,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明日,賓朝服以拜賜於門外,主人不見。

如賓服,遂從之,拜辱於門外,乃退。

主人釋服,乃息司正。

無介。

不殺。

使人速。

迎於門外,不拜;入,升。

不拜至,不拜洗。

薦脯醢,無俎。

賓酢主人,主人不崇酒,不拜眾賓;既獻眾賓,一人舉觶,遂無算爵。

無司正。

賓不與。

征唯所欲,以告於鄉先生、君子可也。

羞唯所有。

鄉樂唯欲。

記。

大夫與,則公士為賓。

使能,不宿戒。

其牲,狗也。

亨於堂東北。

尊,綌冪。

賓至,徹之。

蒲筵,緇布純。

西序之席,北上。

獻用爵,其他用觶。

以爵拜者,不徒作。

薦,脯用籩,五胑,祭半胑,橫於上。

醢以豆,出自東房。

胑長尺二寸。

俎由東壁,自西階升。

賓俎,脊、脅、肩、肺。

主人俎:脊、脅、臂、肺。

肺皆離。

皆右體也。

進腠。

凡舉爵,三作而不徒爵。

凡奠者於左,將興者於右。

眾賓之長,一人辭洗,如賓禮。

若有諸公,則如賓禮,大夫如介禮。

無諸公,則大夫和賓禮。

樂作,大夫不入。

樂正,與立者齒。

三笙一和而成聲。

獻工與笙,取爵於上篚。

既獻,奠於下篚。

其笙,則獻諸西階上。

立者,東面北上。

司正既舉觶,而薦諸其位。

三耦者,使弟子。

司射前戒之。

司射之弓矢與撲,倚於西階之西。

司射既袒決遂而升,司馬階前命張侯,遂命倚旌。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麋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凡畫者,丹質。

射自楹間,物長如笴。

其間容弓,距隨長武。

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命負侯者,由其位。

凡適堂西,皆出入於司馬之南。

唯賓與大夫降階,遂西取弓矢。

旌,各以其物。

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

槓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

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

司射在司馬之北。

司馬無事不執弓。

始射,獲而未釋獲;復,釋獲;復,用樂行之。

上射於右。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一交一 ,韋當。

楅,髹,橫而拳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

射者有過,則撻之。

眾賓不與射者,不降。

取誘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後兼誘射之乘矢而取之。

賓、主人射,則司射擯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

鹿中,髹,前足跪,鑿背容八算。

釋獲者奉之,先首。

大夫降,立於堂西以俟射。

大夫與士射,袒薰襦。

耦少退於物。

司射釋弓矢視算,與獻釋獲者釋弓矢。

禮射不主皮。

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

主人亦飲於西階上。

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

東方謂之右個。

釋獲者之俎,折脊、脅、肺,皆有祭。

大夫說矢束,坐說之。

歌《騶虞》,若《采蘋》,皆五終。

射無算。

古者於旅也語。

凡旅,不洗。

不洗者,不祭。

既旅,士不入。

大夫後出。

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鄉侯,上個五尋,中十尺。

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中。

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

下舌半上舌。

箭籌八十。

長尺有握,握素。

楚撲長如笴。

刊本尺。

君射,則為下射。

上射退於物一笴,既發,則答君而俟。

君,樂作而後就物。

君,袒朱襦以射。

小臣以巾執矢以授。

若飲君,如燕,則夾爵。

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翿旌獲,白羽與朱羽糅;於郊,則閭中,以旌獲;於竟,則虎中,龍旃。

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

士,鹿中,翿旌以獲。

唯君有射於國中,其餘否。

君在,大夫射,則肉袒。

【譯文】

鄉射的禮儀:主人前往告請賓。

賓出門迎接,對主人兩拜。

主人答兩拜,隨後致辭邀請賓。

賓推辭一番,接受邀請。

主人對賓兩拜,賓答兩拜。

主人告退,賓兩拜送主人。

於是為賓布席,面朝南,以東為上首。

眾賓之席,在賓席的西邊依次相續布設。

在阼階的上方為主人設席,面朝西。

在賓席的東邊設兩隻酒壺,壺下以斯禁相承,玄酒在西邊。

兩隻壺上各放置一隻酒勺。

篚在壺的南邊,東向陳放。

在阼階的東南方設洗,洗南北的長度與堂深相等,東西與屋的東翼相對。

水設在洗的東邊,篚在洗的西邊,南向陳放。

磬懸置於洗的東北邊,面朝西。

然後設置箭靶。

箭靶下邊系靶的綱繩不及於地。

箭靶左下方的綱繩先不要結上,把它與靶的左下幅一起向東卷束掩蓋起侯中。

乏設在射道總長靠箭靶一旁三分之一、距靶西五步的位置上。

肉已煮熟。

主人身穿朝服前往召請賓。

賓亦身著朝服出門迎接主人,兩拜。

主人答兩拜,告退。

賓兩拜送主人。

賓和眾賓隨後而至。

到了州學的大門口,主人與一位相禮者出門外迎接,對賓兩拜,賓答兩拜。

又對眾賓揖。

主人與賓相揖,主人先進門內。

賓長揖請眾賓,眾賓皆從門西側入內,面向東,以北為上。

賓稍稍向前走一點,主人與賓相對三揖,同時前行。

到達堂下階前,主人與賓相互謙讓三番,主人升一級台階後,賓登階升堂。

主人在阼階上方對著屋前梁的地方面朝北兩拜。

賓則在西階上方對著屋前梁的地方面朝北答兩拜。

主人坐下,由上篚取爵在手,執爵下堂。

賓亦下堂。

主人在阼階前面朝西坐下,把爵放置於地上,站起來辭謝賓下堂,賓亦致辭作答。

主人坐下,取爵在手,起立,到洗前,面朝南坐下,把爵放置於篚下,盥手洗爵。

賓向東前行,面朝東北辭謝主人洗爵。

主人坐下,把爵放置在篚中,起立對賓致答辭。

賓復歸原位。

主人洗爵完畢,與賓相對一揖,謙讓一番,同時上堂。

賓在西階的上方面朝北拜射主人洗爵。

主人在阼階上方面朝北放爵在地上,隨之對賓答拜,然後下堂。

賓亦下堂,主人辭謝賓下堂,賓亦致辭作答。

主人洗手畢,與賓相對一揖,謙讓一番,然後上堂。

賓上堂,在西階上方凝神端正站立。

主人坐下取爵在手,斟滿酒,到賓的席前面朝西北獻賓。

賓在西階上方拜謝主人,主人稍避後退。

賓前行接過酒爵退回原位。

主人在阼階上方拜送爵,賓稍稍退避。

有司把脯醢進置席前。

賓從西邊就席。

有司設折俎於席前。

主人在阼階的東邊端正站立。

賓坐下,左手持爵,以右手祭脯醢。

把爵放置在脯醢西邊,站起取肺,坐下,斷取肺尖以祭肺。

然後左手上舉,嘗肺,隨之站起,把肺放置俎上。

復又坐下,把手擦拭乾淨,繼而手執爵祭酒,起立,在席末端坐下嘗酒。

下席,坐下放爵在地,一拜,口稱:「美酒」,手持爵起立。

主人在阼階的上方對賓答拜。

賓在西階上方面朝北坐下乾杯,起立。

復又坐下將爵放置地上,隨即一拜,然後執爵起立。

主人在阼階的上方對賓答拜。

賓手持空爵下堂。

主人亦下堂。

賓在西階前面朝東坐下,把爵放在地上,站起辭謝主人下堂,主人對賓作答。

賓坐下取爵在手,到洗之前,面朝北坐下,放爵在篚下,起立盥手洗爵。

主人在阼階的東邊面朝南致辭,謝賓洗爵。

賓坐下,把爵放在篚中,站起,致辭作答。

主人復回其位。

賓洗爵完畢,像主人獻賓時一樣,與主人相互揖讓,上堂。

主人拜謝賓洗爵,賓對主人答拜,起立,下堂洗手,其禮節與主人獻賓時相同。

賓上堂,斟滿酒,到主人席前面朝東南酢主人。

主人在阼階上方拜賓,賓稍退後避讓。

主人進前接爵在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賓在西階上方拜送爵。

有司把脯醢進置主人席前。

主人從北面即席。

接著有司將折俎進放主人席前。

祭酒、祭脯醢的禮節與賓相同,不稱讚酒美。

主人從席前至阼階上方,面朝北坐下乾杯,起立。

復又坐下放爵於地,隨即一拜,然後手持爵站起。

賓在西階上方面朝北答拜主人。

主人坐下,把爵放置在東序端地上,在阼階上方兩拜,把酒壺添滿,賓在西階上方對主人答兩拜。

主人坐下在篚中取觶,持觶下堂。

賓下堂,主人放觶在地辭謝賓下堂。

賓亦致辭作答,面朝東站立。

主人坐下,取觶在手,洗觶。

賓不辭謝主人洗觶。

主人洗觶完畢,與賓相互揖讓上堂。

賓在西階的上方端正站立。

主人斟酒,酬賓,在阼階上方面朝北坐下,放觶在地,隨即一拜,然後持觶起立。

賓在西階上方面朝北答拜主人。

主人坐下,祭酒,隨即飲酒,乾杯後起立。

復又坐下,放觶在地,隨即一拜,持觶起立。

賓在西階上方面朝北答拜主人。

主人下堂洗觶。

賓隨之下堂並辭謝主人。

上堂,不拜謝主人洗觶。

賓在西階上方站立。

主人斟滿酒,到賓席前面朝北站立。

賓在西階的上方拜主人。

主人坐下,將觶放在脯醢西邊的地上。

賓致辭謝主人,坐下,取觶站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主人在阼階的上方拜送觶。

賓面朝北坐下,把觶放在脯醢東邊地上,然後返回自己的位子。

主人揖賓,下堂。

賓下堂,面朝東站立在西階西側正對西序的地方。

主人面朝西南拜眾賓三次,眾賓皆答主人一拜。

主人揖,上堂,在序端坐下,取爵在手,下堂洗爵,然後上堂斟酒,在西階的上方獻眾賓。

眾賓中年長者三人上堂拜受爵,主人拜送爵。

這三人坐著祭祀,站著飲酒,乾杯後不拜,將爵還授與主人,下堂回到原位。

(三人以下的)眾賓接受爵時都不拜,坐著祭祀,站著飲酒。

主人對眾賓年長者三人中每一人獻酒,有司都要把脯醢進置其席前。

其他眾賓也都要把脯醢進置其位。

主人持空爵下堂,把爵放置篚中。

主人與賓相互揖讓上堂。

賓長揖請眾賓(即眾賓之長者三人)上堂,眾賓皆上堂,即席。

主人之吏一人洗觶,舉觶授賓。

舉觶者上堂斟酒,在西階上方坐下,放觶在地,隨即一拜,持觶起立。

賓在席的末端答拜。

舉觶坐下祭酒,隨即飲酒,乾杯後起立。

復又坐下放觶在地上,隨即一拜,執觶起立。

賓答拜。

舉觶者下堂洗觶,上堂斟酒,面朝北站立於西階上方。

賓拜謝。

舉觶者前行(至席前)把觶放在脯醢的西邊。

賓辭謝,坐下取觶在手,起立。

舉觶者在西階上方拜送觶。

賓復將觶放置於原位(舉觶者所奠脯醢西之位)。

舉觶者下堂。

若有大夫為遵者,則從門西側入內。

主人下堂迎遵者。

賓與眾賓亦皆下堂,站立在初入門時的位置。

主人與大夫相揖讓上堂。

主人拜謝大夫的光臨,大夫答拜主人。

主人持爵下堂,大夫亦下堂。

主人辭謝大夫下堂。

大夫辭謝主人為之洗爵,其禮節與賓相同。

在酒壺的東邊為遵者設席。

升堂,遵者不拜謝主人洗爵。

主人斟滿酒,至席前獻大夫。

大夫在西階上方拜謝,前行接爵,回返其位。

主人在大夫的右邊拜送爵。

大夫要辭去上一重席。

主人致辭作答,不撤其上一重席。

有司隨之把脯醢進置大夫席前。

大夫即席。

有司把折俎進置席前。

遵者祭肺祭酒,其儀式與賓相同,不嘗肺,不嘗酒,不稱讚酒美,在西階上方乾杯,拜。

主人答拜遵者。

大夫下堂洗爵,主人回到阼階,下堂辭謝之儀與前相同,洗爵畢,主人洗手,與遵者相互揖讓上堂。

大夫在堂上兩柱之間把爵授與主人後,回到原位。

主人斟酒,用它在西階上行酢酒之儀。

主人坐下,放爵於地上,隨之一拜。

大夫答拜主人。

主人坐而祭酒,乾杯後一拜。

大夫答拜。

主人在西楹南邊坐下,放爵於地上,兩拜添酒。

大夫答拜。

主人回到阼階上,作揖下堂。

大夫下堂,站立在賓的南邊。

主人與賓相互揖讓上堂。

大夫和眾賓都上堂,各就其席。

在西階上方稍東的位置為樂工布席。

樂正先上堂,面朝北站立在席的西邊。

樂工四人,其中二人鼓瑟,鼓瑟者在前。

相者皆左手荷瑟,瑟首在前,手在瑟下孔處執瑟,瑟弦朝內,以右手扶樂工。

樂工入內,從西階上堂,面朝北,以東為上。

樂工坐下,相者坐下把瑟授與鼓瑟的樂工,然後下堂。

吹笙者入內,站立在磬的東邊,面朝西。

接著,堂上歌、瑟,堂下笙、磬一齊演奏《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繁》、《采蘋》諸詩篇。

樂工不起立,報告樂正說:「正歌已演奏完畢。」

樂正以此告賓,然後下堂。

主人由堂上筐中取爵獻樂工。

如有大師,則主人為他洗爵。

賓下堂,主人辭謝賓。

樂工不辭謝主人洗爵。

主人洗爵畢,上堂斟酒。

樂工不起立,把瑟放在左邊,樂工中為首者一人拜而受爵。

主人在阼階的上方拜送爵。

有司把脯醢進置其席前。

使相者贊助他祭酒、祭脯醢。

樂工飲酒,乾杯後不拜,把爵還授與主人。

其餘眾樂工則不拜而受爵,祭酒後飲之。

獻酒時每人都有脯醢,但不祭脯醢。

接著,主人在西階上獻吹笙人。

吹笙人中長者一人在西階下拜謝主人,上到最後一級台階,不上堂,接受酒爵。

主人拜送爵。

在階前坐下祭酒、祭脯醢,站起飲酒,乾杯後不拜,然後上台階把爵還授與主人,其餘吹笙人不拜而接爵,坐著祭酒,起立飲酒。

向其餘眾吹笙人獻酒時都要進置脯醢於其位,但不祭脯醢。

主人持空爵下堂,把爵放置篚中,然後上堂即席。

主人從南側下席,獨自一人下堂,命相禮人行司正之事。

司正推辭一番,答應了。

主人兩拜,司正答拜主人。

主人上堂,回至席上。

司正洗觶,從西階上堂,由楹北前行至阼階上方,面朝北接受主人之命。

又至西階上方請賓安止,賓推辭一番,許諾。

司正告知主人,然後站立在堂上兩楹之間相拜。

主人在阼階上方兩拜謝賓,賓則在西階上方對主人答兩拜,然後相揖各就席。

司正斟酒,從西階下堂,在庭當中的位置上面朝北坐下,放觶在地。

起立,退後站立片刻。

然後稍前行,坐下取觶在手,又起立。

復又坐下,不祭酒,乾杯後起立。

坐下,放觶在地,隨之一拜,然後持觶起立。

洗觶後面朝北坐下,將觶放在原來的位置(中庭)上,起立。

然後稍稍後退,面朝北站立在觶的南邊。

未即行旅酬之儀。

三耦面朝南在堂下西邊等候,以東為上。

司射至堂下西邊,袒露左臂,在大拇指上套上鉤弦的扳指,左臂著上皮製的臂衣,至階西取弓在手,以左手執弓,右大指勾弦,二三指間並持四矢,由西階上堂。

在西階上方面朝北向賓報告說:「弓箭都已齊備,執事者請求射事開始。」

賓回答說:「在下德藝不高,但由於諸位先生的緣故,不能不許。」

賓許諾。

司射至阼階上方,面朝東北報告主人說:「向賓請射,賓已准許。」

司射由西階下堂,在階前面朝西命弟子搬射箭的器具入內。

弟子搬射箭器具入內,陳放在堂下西邊。

賓和大夫之弓靠於西夾西邊堂廉上,矢橫放在弓下,箭括朝北。

其餘眾弓靠於堂下西邊,矢則橫放在弓的上方堂廉上。

主人的弓矢陳放在東夾東邊堂廉上。

司射仍然兩手持弓矢,在堂下西邊挑選組成三耦。

在三耦的南邊面朝北命上射說:「某人侍射于先生。」

命下射說:「先生與某某先生射。」

司正暫行司馬之職。

司馬命張設箭靶,弟子解束,隨之將箭靶左下方的綱繩栓在立柱上。

司馬又命獲者把旌旗倚置在箭靶的中央。

獲者在靶的西邊坐下,取旌旗在手,倚置於箭靶中央,然後退下。

樂正至堂下西邊,命弟子相助樂工,將瑟遷至堂下,弟子像樂工入內時一樣,相助樂工,從西階下堂,至阼階下東南方向,距堂前三箭桿遠的地方面朝西坐下,以北為上首。

樂正面朝北站立在他們的南邊。

司射仍雙手執弓,並持四矢,命令三耦說:「每位射手各自與自己的射耦相互揖讓,輪流取弓矢。」

三耦皆袒開左臂,在大拇指上套上鉤弦的扳指,左臂著上皮製的臂衣。

有司左手執弓把,右手執弓弦,把弓授與三耦,然後授矢。

三耦皆左手執弓,插三矢於身右腰帶之間,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技。

司射先行站立在將要設中的位置的西南邊,面朝東。

三耦由司射的西邊一起前行,至司射的西南邊面朝東站立等候,以北為上首。

司射面朝東站立在三耦的北邊,將三枝箭插在身右腰帶間,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揖而前行。

行至與階相直時,面朝北作揖,到了階前,一揖,上堂,又一揖。

射禮如在州學中舉行,要繞楹的東邊向北行;如射禮在鄉學中舉行,則要由楹南東行。

行至與東邊的射位相垂直的位置,面朝北一揖,到射位前,又一揖。

左腳踏在射位的十字標誌上,兩腳不併攏,即由面朝北轉向面朝南。

目視箭靶正中,然後俯視其足,端正站立的姿勢。

不撤去倚置在靶中央的旌旗。

司射射箭四枝以作示範。

然後左手執弓,右手執弦,不挾矢。

面朝南揖,其儀節如上堂射箭時相同。

司射下堂,由其位子的南邊前至堂下西邊,另取矢一枝,挾於右手二、三指間。

然後至西階的西邊,取撲插於帶間,返回其原位。

司馬命獲者手執旌旗,面朝北背箭靶站立。

獲者至靶前,手執旌旗背向箭靶站立等候。

司射向左轉,面向西與上耦相對,使上耦上堂射。

司射返歸原位。

上耦揖而前行,上射在左邊,二人並行。

行至與階相直的地方,面朝北一揖,至西階前,一揖。

上射先上三級台階,下射隨後登階,與上射中間隔一級台階。

上射上堂後,稍靠西邊站立。

下射上堂,上射作揖,二人並排前行。

二人皆直對自己的射位面朝北作揖,至射位,又一揖。

二人都以左腳踏在自己的射位的十字標誌上,由面朝北轉為面朝南,目視箭靶正中,兩足合攏站立等候。

司馬至堂下西邊,不套扳指,不著臂衣,只袒露左臂,手執弓,轉從司射南邊出來,由西階上堂,繞西楹西向北行,再向東轉,從上射的後邊轉而面朝西南,站立在上、下射位之間。

以左手持弓的梢端,向南舉起,命獲者離開箭靶。

獲者執旌答應,從靶至乏,應諾之一聲 不斷。

獲者坐下,面朝東把旌旗放倒,然後起立等候。

司馬轉由下射南邊出來,再轉向下射之後,行至西階下堂。

復轉由司射南邊至堂下西邊,放下弓,復穿好衣服,然後返歸原位,站立在司射的南邊。

司射向北前行,在西階前與司馬相一交一 ,各在對方的左手。

司射在堂下西階的東邊,面朝北目視上射,命令說:「不要射傷獲者,不要射到乏旁驚擾獲者。」

上射對司射一揖,司射退下,返歸其位。

於是射箭開始。

上射已發一矢,復挾第二矢於弓,此時下射發矢。

上、下射如此一交一 替發射,以至各射完四矢。

獲者坐地以唱獲,舉旌時,唱獲聲與宮音相諧,偃旌時唱獲聲則與商音相應。

此番射中時只由獲者高聲報獲,而不釋算計數射中的次數。

射畢,二人都執弓而不挾矢,面朝南作揖,其儀節與上堂射時相同。

上射下三級台階,下射稍靠西邊走,跟隨上射下堂,與上射間隔一級台階。

下堂後並排前行,上射在東邊。

與上堂射箭的人相互在對方左手於階前相一交一 ,相互一揖。

上耦轉從司馬的南邊至堂下西邊,放下弓,脫去扳指和臂衣,復穿好衣服面朝南在堂下西邊等候,以東為上首。

三耦射畢,其儀節亦與此相同。

司射把撲從腰帶上拿下來,靠在西階的西邊,上堂,面朝北向賓報告說:「三耦已射畢。」

賓對司射一揖。

司射下堂,把撲插在帶間,返歸原位。

司馬至堂下西邊,袒露左臂,執弓在手,轉由其位的南邊向北前行,與司射相一交一 於階前時,各在對方的左手,由西階上堂。

繞西楹西邊向北行,再向東轉,從右射位的北邊轉為面朝西南,站立在左右兩個射位的十字標誌之間。

弓向外推,命弟子取矢。

獲者執旌答應,由乏至靶,應諾聲不斷,執旌背向箭靶立待。

司馬轉從左射位的南邊出來,再由左射位的北邊至西階下堂。

隨後至堂前,面朝北站在將設楅的位置的南邊,命弟子設楅。

於是弟子在庭當中設楅,楅的位置南北與洗相直,朝東陳放。

司馬從司射的南邊退下,在堂下西邊放下弓,穿好衣服,返歸其位。

弟子取矢,面朝北坐下,把矢橫放在楅上,矢括朝北,然後退下。

司馬不袒臂,前行至楅南邊,面朝北坐下,左右兩手撫矢點數四、四分之。

如矢數不足,則司馬又像起初那樣,袒露左臂,執弓在手,上堂命令弟子說:「取矢必有所餘,不可索盡。」

弟子從西方答應說:「諾。」

於是再次取矢放置楅上。

司射把撲倚置於西階西邊,上堂向賓請射,儀節與開始時相同。

賓應允。

賓、主人、大夫如果皆參與射事,則隨即以此報告賓,並至阼階上方報告主人。

主人與賓組成射耦。

接著報告大夫,大夫雖多,皆與士組合為耦。

以其耦報告大夫說:「某人侍射于先生。」

司射在西階上方面朝北使眾賓射。

司射下堂,將撲插於帶間,轉由司馬的南邊至堂下西邊立定,挑選組成眾耦。

眾賓待參加射箭的人都下堂,轉由司馬南邊前至堂下西邊,繼三耦之西依序站立,以東為上。

大夫之耦位在上,如有面朝東站立的,則以北為上。

賓、主人和大夫皆未下堂,司射於是挑選組合眾耦完畢。

接著,司射命三耦輪流取矢,然後司射返回原位。

三耦輪流取矢,皆袒露左臂,在拇指上套上扳指,把皮製的臂衣著於左臂,執弓在手,前行站立在司馬的西南邊。

司射使上耦取矢,司射返回其位。

上耦作揖前行,行至與楅相直時,面朝北一揖,至楅前,又一揖,上射面朝東,下射面朝西。

上射作揖,近楅前坐下,左手在上橫向執弓,仰右手從弓下取矢一枝,並矢置於左手弓把間而以右手順理其羽,同時起立。

右手執弓弦,向左轉,退返楅西的位置,面朝東作揖。

下射近楅前坐下,左手橫向執弓,右手心向下從弓上取矢一技,起立,其他動作與上射相同。

上、下射一交一 替各取四矢畢,一揖,皆向左轉,面朝南一揖,稍稍前行,在楅南邊與楅相直的位置上又皆向左轉為面朝北,在身右帶間插矢三枝,挾一矢在二、三指間,一揖,皆向左轉,上射在右邊。

與以下前往楅前取矢的人相一交一 ,都在對方的左手位置,與之相互一揖,退歸原位。

三耦一交一 替取矢,其儀節皆與此相同。

最後一個取矢的人取已矢畢,繼而一次並取司射作示範的四枝矢,至庭的西側授與有司,然後返歸原位。

眾賓不更替取矢,皆袒露左臂,在拇指上套上扳指,左臂著皮製臂衣,執弓在手,插三矢在腰帶間,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

由堂下西邊南行,依序面朝東站立在三耦的南邊,以北為上。

大夫之耦在上位。

司射使上耦上堂射,儀式如前。

一耦揖而上堂,儀節亦與始射時相同。

司馬命獲者離開箭靶,獲者答應。

司馬下堂,放下弓返回原位。

司射仍挾矢一枝,把撲倚置西階,與司馬在階前相一交一 ,上堂,請賓准許釋算以計數勝負,賓允許。

司射下堂,插撲於帶間,面朝西站立在將要設中的位置的東邊,然後面朝北命釋獲者設置中,接著視察並教以釋算的方法。

釋獲人手執鹿中,另有一人手拿算籌跟隨其後。

釋獲人坐下設中,中的位置在南正對楅,西與西序相直的地方,東向陳放。

釋獲人站起,接過算籌,坐下,在中裡盛八枝算籌,把其餘的算籌橫向放置在「中」

的西邊,算籌的末端朝南。

然後起來,拱手等候。

接著,司射前行,在堂下面朝北命令說:「不射中且貫穿箭靶則不釋算。」

上射對司射一揖。

司射退返其位。

釋獲人坐下,取中所盛八枝算籌在手,另盛八算於「中」,起立,執算籌等候。

於是開始射箭。

如射中,則釋獲人坐下釋算,每射中一矢即放一枝算籌在地以計數。

上射的算籌放在右邊;下射的算籌放在左邊;如果有剩餘的算籌,則放在「中」的西邊。

然後,又取「中」所盛八枝算籌在手,另在「中」裡盛八枝算籌。

站起,手持算籌等候。

三耦射事結束。

賓、主人、大夫皆作揖,各由其階(主人東階、賓和大夫西階)下堂,又一揖。

主人至堂下東邊,袒露左臂,在拇指套上扳指,左臂著皮製臂衣,然後執弓在手,插三矢於身右帶間,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

賓至堂下西邊,行事儀節與主人相同。

各至其階下,一揖,上堂,又一揖。

主人為下射,與賓各對其射位,面朝北作揖,至射位之前,又一揖。

接著開始射箭。

射畢,面朝南作揖。

各至其階,在階上方一揖,下台階,又一揖。

賓在序西邊,主人在序東邊,都放下弓,脫去扳指和臂衣,穿好衣服,各返歸其位。

上堂時,至階前一揖,上堂又一揖,皆各就其席。

大夫袒其左臂,拇指套上扳指,左臂著皮製臂衣,執弓在手,插三矢在身右帶間,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由堂西司射的西邊轉出,至其射耦的南邊就位。

大夫為下射,二人揖而前行,大夫之耦稍靠後一些。

作揖的儀節與三耦上堂射箭時相同。

至台階前,大夫之耦先登階。

射畢,作揖之儀與上堂射時相同,大夫的射耦先下台階。

下台階後,大夫之耦稍退後一些。

二人皆在堂下西邊放下弓,穿好衣服。

大夫之耦即停留在堂下西邊,大夫則上堂即其席。

隨後,眾賓上堂射箭,與先前一樣釋算。

司射只命上耦上堂射。

射畢,釋獲人即手執最後一耦所剩餘的算籌,上到西階最高一級台階,不上堂,報告賓說:「左右已射箭完畢。」

釋獲人下堂,返歸其位,坐下,把剩餘算籌放置在「中」的西邊。

然後起立,拱手等候。

司馬袒露左臂,拇指著扳指,執弓在手,上堂命弟子取矢,其儀節與前相同。

獲者答應,執族背向箭靶站立,儀節如前。

司馬下堂,放下弓,返歸其位。

弟子把矢放在楅上,儀節如前。

大夫的四枝矢,則用茅捆束在一起,束在手握處的上方。

司馬四、四分數矢,儀節如前。

接著,司射至西階西邊,放下弓和撲,穿好衣服。

由「中」的東邊南行,至「中」南邊站立,面朝北檢視算籌。

釋獲人面朝東坐在「中」

的西邊,先數上射之算籌。

兩枝算籌為一對,數一對,即取而放在左手中,數夠十對,則縱向放置地上,每十對放在一起,分開放置。

余剩不夠十對的,則靠西邊橫向放置。

單枝算籌為奇數,奇數的算籌又縱向放在剩餘成對算籌的南邊。

然後起立,從「中」的東邊行至下射之算處。

坐下數算籌,以左手取算籌,數一對,則直接放置地上,夠十對,則分開另放一堆,其餘和數上射之算法相同。

司射返歸其位。

釋獲者於是近前取勝者一方所贏的算籌,持之從西階登上台階,上到最上一級,不升堂,向賓報告。

如右勝,則說:「右賢於左。」

如左勝,則說:「左賢於右。」

報告所勝算籌的對數,如有奇數,亦報告其奇數。

如果左右射成平局,則執左右各一枝算籌報告說:「左右均。」

然後下堂返回其位,坐下,兼取八枝算籌盛置於「中」,把其餘的算籌放在「中」西邊。

起立,拱手等候。

司射至堂下西邊,命弟子設豐。

弟子手捧豐上堂,設置在堂上西楹的西邊,隨即下堂。

勝者一方的年輕人洗觶,上堂斟酒,面朝南坐下把觶放置在豐上。

下堂,袒露左臂,執弓在手,返歸其位。

接著,司射袒露左臂,執弓在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插撲於帶間,面朝北在三耦南邊命三耦和眾賓說:「勝者一方皆袒左臂,套扳指,著臂衣,手持上弦之弓。

不勝一方都要穿好衣服,脫去扳指和臂衣,右手把解弦之弓仰放於左手上,左手向上橫弓握把,然後右手亦握弓把。」

司射先返歸其位。

三耦和眾射者皆與其射耦南行,站立於原來堂下俟射序立之位,以北為上首。

司射命飲酒者上堂飲酒,與使射者上堂射之儀節相同。

一耦前行,作揖,和上堂射時儀節相同。

至階前,勝者先上堂,稍靠右邊一些。

不勝者前行至豐前,面朝北坐下,取豐上之觶在手,站起,稍稍退後,站著乾杯。

然後近前坐下,將觶放置在豐下邊。

起立,作揖。

不勝者先下堂,與上堂飲酒的人在階前相一交一 ,相互在對方左手位置,互相一揖。

從司馬的南邊轉彎至堂下西邊。

放下弓,整衣等候。

專門使贊者執爵。

執爵人坐下,取觶在手,斟酒,復把觶放在豐上。

接下來升堂飲酒的人儀節與前相同。

三耦飲酒完畢。

賓、主人、大夫如在不勝者一方,則不執弓。

執爵人取觶下堂為之洗觶,上堂斟滿酒,然後到席前授與他。

接觶後,持觶至西階上方面朝北飲酒。

乾杯後,將觶授與執爵人,然後返歸其席。

大夫飲酒時,則大夫的射耦不上堂。

如果大夫的射耦在不勝一方,則亦手持解弦之弓,獨自上堂飲酒。

眾賓接著上堂飲酒完畢,於是把豐和觶撤下。

司馬在堂下洗爵,上堂斟酒,持爵下堂,至靶前向獲者獻酒。

有司為獲者薦脯醢,設折俎。

祭俎與脯醢所用的祭肺和半條脯各備三份。

獲者背向箭靶而立,面朝北拜而接爵,司馬面朝西拜送爵。

獲者以手持爵,使贊者持其脯醢和俎跟隨其後。

至箭靶東側立桿處,即將脯醢和俎設置其前。

獲者面朝南坐下,左手執爵,(右手)祭脯醢,執爵起立。

又從俎上取肺在手,坐下祭俎,繼而祭酒。

起立,至箭靶的西側和中央,其儀節都與上相同。

贊者在箭靶西側之西北三步遠的位置上面朝東設置脯醢和俎。

獲者在脯醢的右邊面朝東站著飲酒,乾杯後不拜。

司馬接過空爵,放置在篚中,返回其位。

獲者自持籩豆,使贊者持俎隨後,避其正位,設置在乏的南邊。

獲者背向箭靶站立等候。

司射至西階西邊,放下弓矢和撲,脫去扳指和臂衣,穿好衣服。

至洗前洗爵。

上堂斟滿酒,持爵下堂,在釋獲者之位稍南一點的地方向釋獲者獻酒。

有司進脯醢、設折俎,並有祭脯和祭肺。

釋獲者在籩豆右邊面朝東拜而接爵,司射面朝北拜送爵。

釋獲者近籩豆坐下,左手執爵,以右手祭脯醢。

起立,從俎上取肺在手,坐下祭俎,接著祭酒。

起立,在司射西邊面朝北站著飲酒,乾杯後不拜。

司射接爵放在篚中,釋獲人稍靠西邊避正位設其籩豆和俎,然後返歸其位。

司射至堂下西邊,袒露左臂,在拇指上套上勾弦的扳指,左臂著皮製的臂衣,至西階西邊取弓在手,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技,插撲於腰帶間,返歸其位。

司射把撲抽出倚置在西階西邊,上堂向賓請射,儀節與前相同。

賓允許。

司射下堂,插撲於帶間,轉由司馬南邊至堂下西邊,命三耦及眾賓皆袒左臂,著扳指,穿臂衣,執弓各就其位。

司射先返歸原位。

三耦及眾賓皆袒露左臂,套上扳指,左臂著臂衣,執弓在手,各與其射耦南行,返歸於俟射序立之位。

司射命一交一 替取矢。

三耦如前一樣一交一 替取矢,返歸其位。

賓、主人、大夫下堂、作揖,儀節與前相同。

主人至堂下東邊,賓至堂下西邊,皆袒左臂,套扳指,著臂衣,執弓在手,皆各前行,至階前,作揖,至楅前,又一揖,像三耦一樣一交一 替輪流取矢。

取矢畢,面朝北插三矢於身右帶間,在二、三指間挾矢一枝,作揖退下。

賓至堂下西邊,主人至堂下東邊,皆放下弓矢,穿好衣服。

至階前,一揖,上堂,又一揖,各即其席。

大夫袒左臂,拇指上套扳指,左臂著皮製臂衣,執弓到其射耦之南就位。

皆如三耦一樣作揖、前行。

大夫之耦面朝東,大夫面朝西。

大夫近福而坐,解下束矢的茅草,起立返回其位。

隨後大夫之耦作揖,近楅坐下,一次並取四枝矢,以手順理箭羽而起立,返回其位,又一揖。

大夫近楅坐下,與其耦一樣,亦一次並取四枝矢。

轉而面朝北,在身右帶間插矢三枝,右手二、三指間挾矢一枝,揖而退下。

耦返歸俟射序立之位。

大夫繼而至序西,放下弓矢,穿好衣服,上堂就其席。

眾賓隨後像三耦一樣,各一交一 替輪流取矢,挾矢返回升射前序立之位。

司射仍挾矢一枝而前行至上耦前,命上射上堂射,其儀節與開始時相同。

一耦作揖、上堂,其儀節與開始時相同。

司馬上堂,命獲者離開靶位,獲者應諾。

司馬下堂,放下弓,返歸其位。

司射與司馬在階前相一交一 ,把撲倚置階西,穿好衣服。

上堂,向賓請求演奏音樂,賓許諾。

司射下堂,插撲於帶間,面朝東命樂正說:「向賓請求以音樂來娛樂,賓已准許。」

於是司射至兩階之間,在堂下面朝北命令說:「射箭凡不與鼓節相應者則不釋算。」

上射一揖,司射退返其位。

樂正面朝東命令大師說:「演奏《騶虞》,五節之間的節奏長短疏密都要相同。」

大師不起立而應諾。

樂正退返其位。

於是演奏《騶虞》以節制射箭的動作。

三耦射畢,賓、主人、大夫、眾賓依序相繼射箭,射中釋算與前相同。

射畢,下堂。

釋獲人手執剩餘的算籌,上堂報告左右射箭完畢,儀節同前。

司馬上堂,命取矢,獲者應諾。

司馬下堂,放下弓,返歸其位。

弟子將矢放置楅上,司馬四、四分之,都與前相同。

司射放下弓,檢視算籌,其儀如前。

釋獲人報告勝者一方所勝算籌數或射成平局的情況,儀節與前相同。

下堂返歸其位。

司射命弟子設豐,弟子遵命設豐及斟酒諸儀節,都與前相同。

繼而命令勝者一方執上弦之弓,不勝的一方執解弦之弓及上堂飲酒之儀,皆與前相同。

司射仍袒左臂,拇指上套扳指,左臂著臂衣,左手執弓,右手將一枝矢順並於弦上而持之,箭頭朝上。

至堂下西邊,命一交一 替輪流取矢,其儀節如前。

司射返回其位。

三耦和賓、主人、大夫及眾賓皆袒左臂,套扳指,著臂衣,一交一 替輪流取矢,儀節如前。

不挾矢,而將矢順並於弦和弓把而持之,退下,不即返歸原位,下堂至堂西將弓矢授與執事人。

一交一 替輪流取矢完畢,皆作揖,上堂各就其席。

司射至堂下西邊,放下弓和撲,脫去扳指與臂衣,穿好衣服,返歸其位。

司馬命弟子解開拴在箭靶西邊立柱上的綱繩,與左下幅一起向東卷束起來,命獲者手執旌旗退下,命弟子把楅撤下。

司射命釋獲人徹下「中」和算籌等候。

司馬復又行司正之職,退返觶南邊的位置站立。

樂正命弟子相助樂工即其位。

弟子像其下堂時一樣相助樂工從西階上堂,返歸其位坐下。

賓面朝北坐下,拿起放在俎西邊的觶,起立,至阼階上方面朝北向主人酬酒。

主人下席,站在賓的東邊。

賓坐下,放觶在地,一拜,持觶起立。

主人答拜。

賓不祭酒,乾杯,不拜,不下堂洗觶。

然後斟滿酒,前行,轉而面朝東南。

主人在阼階上方面朝北拜,賓稍退後。

主人近前接觶,賓在主人西邊面朝北拜送。

賓作揖而即其席。

主人持觶至西階上方酬大夫。

大夫下席,站立在主人西邊。

其儀節與賓酬主人時相同。

主人作揖而即席。

如果沒有大夫在場,則堂上眾賓之長者受酬,儀節亦與上相同。

司正從西階上堂主持旅酬儀式,命受酬者說:「某人向某先生酬酒。」

受酬的人下席。

司正退下站立在西序端,面朝東。

眾受酬者拜、起立及飲酒之儀,都與賓酬主人時相同。

堂上旅酬已遍及眾賓,接著依序酬堂下眾賓。

眾賓皆上堂,在西階上方受酬。

最後一位受酬的人執觶下堂,把觶放在篚中。

司正下堂復歸其位,命主人之吏二人舉觶授與賓和大夫。

舉觶者都要在堂下洗觶,上堂斟滿酒,在西階上方面朝北坐下放觶在地,一拜,執觶起立。

賓和大夫皆在席末端答拜。

舉觶者皆坐下祭酒,繼而飲酒,乾杯後起立。

復又坐下,放觶在地上,隨即一拜,執觶起立。

賓和大夫皆答拜。

舉觶者下堂,其次序正與上堂時相反。

洗觶畢,上堂斟滿酒,皆在西階上面朝北站立,以東為上。

賓與大夫拜。

舉觶者皆進前把觶放置於籩豆右邊。

賓和大夫辭謝,坐接觶,起立。

舉觶者退返其位,皆拜送觶,然後下堂。

賓和大夫坐下,把觶各放置於其脯醢的右邊。

如無大夫在場,則使一人舉觶授賓。

司正從西階上堂,至阼階上方主人前受命,然後至西階上方請賓安坐,賓以俎尚未撤為由推辭。

司正向主人覆命,主人說:「請求撤俎。」

賓允許。

司正從西階下堂,在階前命弟子準備伺候撤俎。

司正上堂站立在序端。

賓下席,面朝北方。

主人從席南側下席,面朝北站於阼階上方。

大夫下席,面朝南站在席東邊。

賓取俎,轉身授與司正。

司正持俎從西階下堂,賓隨後下堂,繼而面朝東站立在西階西邊。

司正持俎出門,授與其隨從。

主人取俎,轉身授與弟子。

弟子接俎,從西階下堂,持俎至東壁收藏。

主人從東階下堂,面朝西站立。

大夫取俎,轉身授與弟子,弟子持俎從西階下堂,繼而出門授之與隨從人役。

大夫隨其後下堂,站立在賓的南邊。

眾賓都下堂,依序站立在大夫南邊,稍稍退後,以北為上首。

主人與賓相揖讓,脫去鞋子,上堂。

大夫及眾賓皆脫掉鞋子,上堂坐下。

執事人擺上菜餚,賓主歡飲,爵行無數。

使二人舉觶酬賓和大夫。

賓和大夫不起立,拿起放在地上的觶飲酒,乾杯,不拜。

執觶人接觶,隨即斟酒。

主人受賓之觶,眾賓中長者受大夫之觶,相互一交一 錯,都不拜。

酬酒已遍及堂上眾賓,最後一位受酬者起立,在西階上方依次向堂下眾賓及主人之贊者酬酒。

堂下眾賓和贊者中年長者受酬,酬者不拜而飲酒,乾杯,又斟滿酒。

受酬的人不拜而受觶。

依序酬酒,酬酒遍及堂下眾賓與贊者,都不拜。

執觶的人也都參加。

最後一位受酬者持空觶下堂,把它放在篚中。

執觶人洗觶,上堂斟滿酒,將觶放置在賓與大夫席前。

歌樂不限,盡歡而止。

賓站起,樂正命奏《陔夏》。

賓下堂,至台階時,《陔夏》的樂聲起。

賓退出,眾賓皆退出。

主人送至大門外,兩拜。

第二天,賓身穿朝服至主人門外拜謝主人的禮遇,主人推辭,不請入見。

主人身著與賓相同的禮服,從至門外,拜謝賓屈尊駕臨,賓於是告退。

主人卸去朝服而服玄端,於是犒勞司正。

不用介,不殺牲。

要人召請司正。

主人至門外迎接,不拜。

入門上堂,不拜,謝其光臨,不拜謝洗爵。

執事人進置脯醢,但不設俎。

賓以酒回敬主人,主人不添酒,不拜眾賓。

向眾賓獻酒後,使一人舉觶授賓,隨即爵行無數(歡飲)。

不用司正監酒。

賓不參加。

邀請客人,因其所願。

對鄉中致仕的卿大夫及盛德君子,邀請與否亦隨其所願。

所上的菜餚不限,視其所有;演唱《國風》的詩篇,也無限定,因其所欲。

〔記〕

如果有大夫參加,則使居官之士為賓。

因為賓為賢能之士,所以不必預先戒告。

其牲用狗,在堂外東北邊烹煮。

酒尊上蓋粗葛布蓋巾,賓到時撤去。

設筵用以黑布鑲邊的蒲席。

設在西序面朝東的席,以北為上首。

獻酒用爵,其他用觶。

乾杯後下拜者不空起立,起立即要酢主人。

進脯醢:脯盛於籩,脯五條,另有半條橫置其上以供祭祀。

醢盛在豆中,預先陳放在東房裡。

脯條長一尺二寸。

俎,用時從東壁移至西階,從西階上堂陳置席前。

賓之俎所載的肉食有:脊、脅、肩、肺。

主人之俎所載的肉食有:脊、脅、臂、肺。

肺都要割離開來。

牲都要用右體,肉皮向上。

凡是舉爵獻賓、獻大夫、獻樂工,都要進脯醢。

大凡酒杯不用時,放置在左邊;將要舉以獻酬,則放置在右邊。

眾賓長者三人之中,只有一位尊者辭洗,其儀節與賓禮相同。

如果有諸公在場,待以賓禮,對大夫則待以介禮。

無諸公在場,則對大夫待以賓禮。

已開始奏樂,大夫便不可再入內。

樂正與堂下眾賓一起依序受酬。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儀禮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