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後史》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五彩呈祥產不凡,妒生尤物起波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後史》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

禪真後史

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

詩曰:

五彩呈祥產不凡,妒生尤物起波瀾。

金蓮謾促心何毒,玉一柱端跌體不傷。

寄食遠鄉情曲盡,痛鍾心腹命先亡。

任君用盡機關巧,豈解乘除有上蒼。

話說張氏正在媚姐房一中調藥,偶被丈大衝破,那一腔煩惱填塞肺腑,閉目靜睡,一溫一 一習一 那相罵簿兒。

候至更深,瞿玨入房安宿,張氏發狠道:「你也來睡了,何不與媚姐同榻,回來倒濫怎的?」

瞿玨道:「好不賢達婦人,信口地放出鳥屁!」張氏道:「好端端地人在那裡服藥,驀地裡闖將來失張失志,嚼了半日鬼話,你見兀誰下甚毒一藥,害你心上人?」

瞿玨道:「蠢婦人講的一片野話,明明的滿地藥片都是那破血墮胎之物,其中情弊顯然,何須強辯飾非,自文其過!」張氏道:「縱是我,你便怎麼?」

瞿玨笑道:「夫妻情分,便怎麼你呢?只是舉著眼便見青天,我做丈夫的行一事不差。」

張氏捶胸道:「好一位菽麥不分的丈大!我做妻室的,假使幹些暗裡模糊之事,只因為著家計,日後終身受用,終不成謀的下來,拿去與爹親一娘一眷用了。

我為你省吃儉用,帶著三災四病料理事務,實指望勝如他人,爭一口氣哩。

誰想你不知好歹的蠢貨?空教我用一片心機,恨死人也!」瞿玨意欲爭競,想起日前懸樑自縊之說,不敢多言,捺著氣假做睡著,任憑渾家唧唧噥噥絮聒了一夜 。

瞿玨巴不得天曉,跳起身且出外廂去了。

少頃,瞿出來,弟兄相見,問及兄嫂夜間相爭何事,瞿玨道:「我與你已逾自立之年,俱未有子,天幸媚姐得了身孕,僥倖產一孩童,乃莫大之喜。

彼既有恙,賢弟何不請明醫療治?用那墮胎暗損之劑,若非我回來撞破,幾乎弄出險來。」

瞿道:「那日三個醫人用一藥,一色兩劑,是弟親目睹的,怎有墮孕的話?這事實為變異。」

瞿玨道:「個中情弊,為兄的難以明言,弟但意會便了。

我即往外鄉取帳,家中事務,你可用心檢點,莫被外人談笑。」

瞿唯唯領命,瞿玨辭別兄弟,依然出門去了。

這張氏被丈夫識破了機括,恐慮員外知道,向後也不敢輕易舉事。

過了月餘,瞿天民父子二人都已回家,並無話說。

不覺媚姐十月滿足,於永徽六年八月初三日寅時產下一男,生得方口大耳,細眼長眉。

此時天氣晴朗,車蓋大一片五色彩雲覆於瞿家屋頂,經三晝夜方散,遠近見之,鹹以為異。

瞿天民因彩雲之兆,小名取為五彩,官名瞿琰。

數日前,偶然庭前柏樹開花,又名廷柏。

這孩子原是有來歷的人,從離母腹已及四載,並不見有些災厄,舉家惜如珍寶。

止有張氏心懷不平,奈何無隙可乘,因循捱過數載。

忽一日,正值六月炎天,側廳池內荷花盛開,使女小金領了廷柏,往池邊看荷花閒耍。

張氏見了,也踅到池邊來,立了半晌,忽見一隻白犬從西首搖頭掉尾而來,此際陡生毒計,喚小金道:「池西岸有犬來,好看著小叔。」

小金急抬頭看犬,張氏舉右足,將廷柏肩膊上·用力踢去,只聽得撲通一聲響,那小孩子已滾下池裡去了。

小金猛聽得水響,急回頭看覷,只見小主已滾下水裡,欲救不能,大聲喊叫。

張氏一面走著,罵道:「好大膽的小一婬一婦,怎的不小心,把小叔撇在池裡?」

佯佯的也鵝聲鴨氣的叫人撈救。

瞿天民正坐在亭子上乘涼,忽聽見有人喊叫,急奔出看時,只見廷柏水淋一漓地坐在池子中心掛魚網的木樁上耍笑。

此時舉家男一女都各驚駭來瞧。

瞿天民急喚識水家僮浮水抱上岸來,閤家歡喜無限。

喝小金跪於亭中,瞿天民舉杖要打。

小金哭道:「我領小叔在池子邊看荷花,大娘子也隨將來,驀地裡喚我看犬,未及抬頭,猛聽得淅刺地一聲響,卻是有人推下水去的一般。

這不干我事,求員外饒耍」瞿天民不做聲,只將小金打了幾下,眾人解勸,隨機住手。

其間也有人省得是張氏毒計,但不敢聲揚耳。

當夜,媚姐把從前聶氏報知的言語並張氏請全伯通用一藥之事,細細對瞿天民說了。

瞿天民也不回言,止分付用心看這小孩子,不必多講。

這時候心下也明知是張氏不賢,奈是兒女情分,怎好說破?暗中思忖調停之計,一連數夜不得安寢。

當日坐於書房一中納悶,蒼頭報說舒州劉小官人差人繼書禮問安。

瞿天民接了,拆書看時,書云:辱侄劉仁軌頓首百拜,致書於伯父大人。

前不肖自別台顏,路遇爹爹,言洛州帥府建功,轉升宋州別駕。

因解糧赴京,率不肖同往。

爹爹一交一 糧後,即復原任。

倉猝間不及奉書,母親身亦康劍不肖為醫長樂公主癇疾,暫留長安月餘,其恙全愈。

蒙聖恩除授宛州功曹,復擢舒州僉判。

久思伯父訓育之恩,未展銜結,專人繼札奉聞。

謹具土綢四端、白金五十兩、細茶八瓶、草褐二匹,聊伸孝敬。

外奉白金二十兩,為伯母茶果之費。

淡金二兩、土絹二端,乞二位哥哥笑納。

寸楮不端,丙鑒是禱。

瞿天民看罷,悲喜一交一 集,將一概禮物收了,整飯款待差局。

又和媚姐商議道:「我老景不幸,生此冤孽,每慮有人妒害,未免懸腸掛膽。

日前池中之險已見大概,今幸劉家侄兒做了楚州府僉判,差人繼書問候,我意將彩兒令人送去撫育成一人 ,庶免兒輩們嗟怨,不知你心下何如?」

媚姐道:「員外張主不差,但孩兒甫及四歲,遠寄他人,妾身怎生割捨?」

瞿天民道:「我年逾古稀,風中燭焰,倘有不測,你婦人家怎防備的許多?

不如寄養劉侄之處,我也死得瞑目。」

媚姐道:「員外收我進房,懷孕已來,人皆欣喜。

兩位郎君平素純厚,更不必說得。

止有大娘子,屢屢生心戕害,難逃員外洞察,天幸不墮羅網,致有今日。

寄養劉官人處,諒無妨害,但托付老成的當人送去方好。」

瞿天民道:「汝言正合我意。」

當下留下差局住了數日,一切書禮盤費打點停當,選定出行吉日,著老蒼頭瞿朝夫妻二人,和劉家人役同護送廷柏起程。

瞿玨、瞿見了,驚惶諫阻。

瞿天民道:「汝弟兄之心,我豈不知?但柏兒眉連眼豁,不利於骨肉,我這一點念頭,止為彼此有益也。」

兄弟二人暗會父親主意,不敢多言,暗暗垂淚而已。

一家大小直送出溪口下船,方才回家。

這媚姐淒涼悲切,寢食皆廢。

瞿天民再三寬慰,漸漸平復,不題。

再說瞿朝夫妻兩個領著小主,一路用心調護,不一日已到舒州界口,差局人役先自入城報知去了。

少頃,只見數名人夫推著一輛小車兒,牽了一匹騾子,到河口來攙扶一行人上岸。

瞿朝騎了騾子,令妻子抱著瞿琰,坐於車上。

眾伕役挑了行李,一齊奔入城來,逕進私衙。

劉仁軌見了,即將瞿琰抱於懷內,這瞿琰說笑宛如在家的一般,合衙盡皆歡喜。

過了數日,劉仁軌取錢雇了一個養一娘一伏侍,然後發付瞿朝夫婦起程。

自此後,兩下書信不絕。

正是光一陰一迅速,又早過了五個年頭。

此時瞿琰年長九歲,隨著劉仁軌遷住萊州刺史衙裡,請一位師長教瞿琰肄業。

此時是正月初旬立春前一日,年例迎春作慶。

劉仁軌令干辦抱著瞿琰在衙前看春,忽見一老僧,長眉大臉,胸前掛一化緣簿子,手持竹杖,緩步走至衙門首,見了瞿琰,忽失聲道:「汝原來卻在這裡!」瞿琰見了,也不覺踴躍歡笑。

那老僧一徑踅入府廳上來,門上人役喧嚷攔阻。

劉仁軌坐在堂上,遠遠見這僧人生得古怪,喝眾人毋得阻當,令這僧人進來。

老僧直入廳堂上,對劉仁軌深深打了一個問訊。

劉仁軌還禮道:「你這僧家何寺掛錫,撞入公廳,有何話說?」

和尚道:「老僧修梵於四川峨嵋山,近因尋禪訪道,雲遊天下。

適偶行至貴治,見公子相貌,乃一大貴人,但氣色不祥,必遭大厄。

山僧意欲暫領公子方外雲遊,消此宿孽,不過三兩月之間,即當奉璧。」

劉仁軌道:此子乃伯父之重托,寄居於此,焉可頃刻相離?這老僧不知進退,一出妄言,即當速退,稍若遲延,必受鞭撲矣!」和尚笑道:「山僧一一團一 好意,何期台下反生嗔怒。

無非是小孩子稚星未脫,該受箏鍃,系應無數,只索罷了。」

說罷,大踏步徑出府門去了。

劉仁軌心懷疑惑,分付衙中男一女,不許領小官人擅出門外行走。

自此後,倏然又過了旬餘。

忽一日午後,瞿琰正在書房一中寫字,先生暫臥於榻,只見一白貓從窗外跳入來,銜了桌上碧玉鎮紙便走,此際並無一人在旁。

瞿琰不捨,飛步來追,那貓徑往側廳外花園內去了。

瞿琰健步趕來,一直追出花園門外。

這衙裡門子正捧著茶到書房一中來,不見了公子,失驚喝問,合衙慌張無措,一齊埋怨先生。

那先生無言答對,呆瞪瞪的站在榻旁。

劉仁軌令皂快、民壯、牢子分投四下尋索,直至天暮,並無蹤跡。

劉仁軌心下明白,決是那和尚拐去了。

細看那和尚雙眸炯炯、相貌不凡,必是有來歷的僧家,諒無妨害之理。

但慮瞿家伯父知道,何以分解?次早升廳,拘集閤府積年能幹緝捕公人,四散遠近尋覓,五日一比,過限受責;尋得公子回衙者,賞銀五十兩。

叮囑密密捱訪,不可大驚小怪。

這些緝捕人員,共有五七十名,繼了鈞帖,四分五落的尋找,不拘遠近鄉村山僻、庵院寺廟、茶坊客寓,那一處不查遍?並不見一些影響。

各各懷著鬼胎,捱限受責。

劉仁軌初次嚴比,責罰了幾個,心下明識,這事來得蹺蹊,也不苦苦地害人,向後漸漸寬限了。

話分兩頭。

且說瞿玨渾家張氏因當年推叔子下池裡去時,心粗膽怯,氣呼一呼地奔回去叫人,將及門旁,不覺失足跌了一下,被門檻擦傷了心胸,一時疼痛起來,又不敢聲喚,咬牙含忍,睡於床 上。

暗地裡聽人言三語四的,指觸嗟怨,又見公公將瞿琰寄養於劉宅,心懷不平。

那一日怨氣未洩,復想起日前聽肚仙打胎之說,反被全伯通作去若干銀兩,展轉懊恨,徹夜短歎長吁,終日昏昏尋睡,臥席半載,忽然長逝。

有《妒婦歌》為證:輕一盈窈窕一嬌娃,鳳眼蛾眉貌若花。

蜮勢鬼形心螫蠍,飴言蜜口毒含沙。

委曲柔腸細如線,翻雲覆雨多更變。

但圖阿堵入囊中,不顧世情與人面。

暗行戕妒僭田園,豈解乘除出目然。

機露財空徒結怨,抱慚飲恨入黃泉。

再說這媚姐從孩兒出門之後,晝夜思想,哽哽咽咽的過了日子,又不敢在員外跟前啼哭,拖延日久,染了怔忡之症。

病發時,呼神見鬼,或啼或笑。

瞿員外以失心風疾治之,服藥後吐出涎痰,隨即清爽,起居如舊。

間半月一月,其症復發,以前藥療治即痊,不覺纏一綿數載。

當下正值五月初五端一陽一佳節,瞿玨弟兄備下牲禮,為祖母元氏祭奠忌辰,即整辦筵席,和嫡親幾口兒在側廳內慶賞。

四面開了窗扇,對著荷池飲酒作樂。

但見:

節屆端一陽一,時當仲夏。

遍園內榴花噴火,滿林中竹葉攢青。

家家角黍包金,戶戶菖蒲切玉。

衫裁艾虎,佳人一體 態輕一盈;釵裊朱符,玉女丰姿綽約。

犀杯謾舉,爭看畫鼓競龍舟;象板停敲,為想《離一騷一》悲屈士。

珠簾高卷,遠聞十里荷香;晚棹歸來,微露一鉤新月。

只因佳節難逢,引入醉鄉深處。

眾人正酣飲歡笑之間,座中有一佳人忽生悲慼。

這就是媚姐。

因見了軒前池子裡荷花正舒蕊頭欲放,觸景傷情,驀想起當年琰兒落水之險,因而悲感,不覺撲簌簌垂下淚來。

瞿天民勸道:「端一陽一佳節,閤家談笑飲酒,為何反生不樂?我省著你了,為因琰兒事發。

婦人家好甚見淺,孩子又非是賣與人去,劉郎官居刺史,何等富貴,孩兒受用不淺,比在你我身旁更好十倍,何苦如是?可見你聰明中又欠些通變。」

瞿玨弟兄和聶氏一齊舉杯勸酒,媚姐拭淚稱謝,勉強吃了數杯,漸覺四體疲倦,坐立不住,不待終席,先起身忙入臥房覓睡。

當夜舊病復發,一胡一 言亂語了半夜,捱至五更,驀然跳起來,令丫鬟接員外進房,將手指著門外喊道:「吾兒來也,吾兒來也!」瞿天民笑道:「不要亂談,且去睡覺,少頃煎藥與你吃。」

媚姐道:「非是一胡一 講,吾兒果然來了。」

瞿天民暗笑,任他叫喚,且自看人煎藥。

媚姐舉藥,一吸而盡,忙忙地梳妝,開箱取一套新衣服穿了,候至黎明,笑嘻嘻擺出前廳客座上來,移一把一交一 椅,居中坐了,口裡念誦道:「今日活佛降臨,許我孩兒相會,怎不焚香點燭迎候?」

只將此數句言語說了又說。

閤家大小憂驚媚姐死期將到,青天白日鬼話一胡一 纏,都勸員外占卜,或有甚鬼祟,及早禳送,救他一性一命。

瞿天民道:「我覷此光景,必有異聞,非邪祟也。

汝等不必張惶。」

眾人正在喧疑不定之間,忽聽得剝啄之一聲 。

不知叩門者卻是甚人,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後史
第一回 耿寡婦為子延師 瞿先生守身矢節第二回 醉後兔兒追舊債 夜深碩士受飛菑第三回 二真仙奇遇傳方 裘五福巧言構釁第四回 聽讒言潑皮興大訟 遇知己老穆訴衷情第五回 裘教唆硬證報仇 陸夫人酬恩反目第六回 商天理肆惡辱明醫 秋傑士奮威誅劇賊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第八回 舞大刀秋僑演武 拜花燭耿憲成親第九回 戀美色書生錯配 貪厚贈老嫗求婚第十回慶生辰妯娌分顏慪閒氣大家得病第十一回全孝義郁氏善言看風水葛鷦詭計第十二回寫議單敗子賣墳山假借宿禿囚探消息第十三回華如剛藏機破法龔敬南看鷂消閒第十四回凌老道華禿死奸養師母耿郎送地第十五回躍金鯉孝子葬親築高壇真人發檄第十六回葉煉師回神復旨張氏女妒孕生情第十七回問肚仙半夜有餘薦醫士一字不識第十八回全伯通巧處生情郁院君夢中顯聖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第二十回瞿廷柏母子重逢劉廉訪弟兄蒞任第二十一回好施小惠恆招禍急為偷生反喪軀第二十二回叛獄賊市口遭刑燒香客廟前斗寶第二十三回惡公子見財起意老闍黎直口訴冤第二十四回存公道猴蟹歸原正法度主僕受責第二十五回木馬驛劍俠談心蒙山洞苗酋作亂第二十六回眾百姓鼓勇逐蛇三洞主改邪歸正第二十七回劉仁軌激蠻攻蠻骨查臘用計中計第二十八回墨頂朱沖波救主哈一喃出獵興兵第二十九回崆峒嶺二賢敘舊龍門府四將攻城第三十回愛良馬番將獻謀掛數珠猢猻念佛第三十一回黃鼠數枚神馬伏奇童三矢異僧亡第三十二回劉經略執旗督陣瞿司理上表辭官第三十三回瞿二郎吞符卻病黨氏女刺繡見妖第三十四回藍面鬼撲捉黨翼兒大將軍錘擊滑道士第三十五回瞿氏子放雷逐怪車雲甫挺斧劈邪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第四十二回 卞心泉賂貴救親 羊大郎肆凶拒捕第四十三回 三戒銘心權避跡 一餐大嚼定交情第四十四回 嘍囉贈寶救冤民 孔目收金寬獄犯第四十五回 二寨主停杯審事 四冤犯遇赦遠奔第四十六回 俠士戮奸伸大義簿司移釁詐平民第四十七回 談積弊防禦明心試神臂二雄納款第四十八回 告病還鄉期避世割襟為聘結良緣第四十九回 收番禮金吾護法慕闍黎王氏偷情第五十回 為渡銀河蹶躓因 方花貌受熬煎第五十一回 勞夫人夢裡簪花 來毓秀灶前說苦第五十二回 小蘭獻主解重圍 我惜貪歡嬰內疾第五十三回 田寶珠捱身入戶 沈三昧借港行舟第五十四回 嵇西化縱慾傷人 瞿道者登橋援難第五十五回 戮奸僧立時正法 救蠱婦子夜擒魔第五十六回 顧大郎為弟求醫 顏氏女訴冤索命第五十七回 程員外聆音擇婿 張別駕設計傾賢第五十八 回南明山玩景遇饑民 西屏嶺焚祠驅孽鱷第五十九回 赴井泉棄名避世 隱巖壑斂跡修真第六十回 棲霞洞四道敵魔毗離村七仙入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