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後史》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詩曰:烈焰張天金璧摧,強梁俄頃盡成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禪真後史》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

禪真後史

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

第七回窺珠玉諸凶謀害觀梅雪二友和詩

詩曰:

烈焰張天金璧摧,強梁俄頃盡成灰。

嬌娃有父瞻家慶,舟子無知履禍基。

率爾息肩懲覆轍,飄然歸隱脫羈縻。

忘情利祿棲丘壑,醉臥高吟白雪詩。

話說那女子引秋僑入小閣裡來,只見門口橫堆著柴草,靠壁擺列一帶油甕,四圍都是牆垣,見外並無別物。

秋僑道:「金寶莫非藏在這甕裡麼?」

女子道:「不在甕裡,要掇開甕子,揭起地板,紅板箱便是金珠,白板箱盡系銀子。」

秋僑道:「且不可動。」

喚女子掌燈一同到客樓上來,但見主僕酣睡如故。

秋僑將二人搖醒,瞿天民失驚跳起道:「兄為何不睡,兀自點燈在此?」

瞿助一面擦著眼睛,見了那女子,笑道:「秋官兒接這位姐姐來陪睡麼相公權讓了榻罷。」

秋僑扯了瞿天民道:「足下休驚,請觀一物。」

拖到缸邊,瞿天民見了血瀝瀝兩個人頭,慌做一堆,忙道:「這、這、這、這是何故?」

瞿助驚得發一顫,矬倒地上。

秋僑笑道:「二大漢反不如一女子,殺人常事,何必駭然!」又教二人下樓看了前後一屍一首堆疊,滿地血流,驚問其故。

秋僑將殺人緣由說了,又道:「瞿兄洪福齊天,得小弟同行,免此一場大禍。

不然,人亡財失矣!」瞿天民頓道稱謝。

那瞿助尚自戰兢兢地發一抖,被秋僑扯進小閣裡來,掇開油甕,掀起地板,取出二十餘個紅白板箱,逐個個打開看時,儘是金銀珠寶。

秋僑暗中估度,約有萬兩之數,和瞿天民商議,如此如此,瞿天民歡喜。

大家動手,將金寶盡數搬出側屋來,將車上緞匹棄下,把金銀珠寶一項項包裹停當,裝入車中,上面鋪蓋行囊布帛之類,將車子推出門外,離遠空地上放了。

收拾柴薪敗草,於屋下四面堆積,點起火來。

一霎時,火焰騰上,前後皆著。

秋僑扶那女子同瞿天民上了車輛,自與瞿助兩個推車,不往北去,逕取路復回南來。

迤邐裡行出村口,回頭望那火時越發大了,頃刻之間,把那店家燒為白地。

這也是賊徒惡貫滿盈,天假老秋之手以報之也。

有詩為證:飛煙烈焰蔽穹窿,金一穴一銅山頃刻空。

白骨謾堆沙礫塚,無教傑士滅元兇。

話說秋僑等一行人離了平山縣,望南而行。

不一日已到黎一陽一鎮,依舊到那原店中雇下船隻,將貨物搬運舟內,還了車兒。

店主人問:「二位客官何往返之速也?」

秋僑道:「粗貨載之中途,剛與敝夥計相遇,將北貨一交一 換去了,故此便回。

這女子也是敝夥計娶的,要我帶他家去。」

店主人道:「恭喜乘著順風開舟,尊客們脫貨得來,小店中也覺利市。」

秋僑道:「不久小弟們又來,就算還了酒飯錢。」

即刻下船,秋僑乘暇將那金銀珠寶輕重配搭,對半均分。

瞿天民推辭道:「小生之命實再造於足下,不然魂魄已歸九泉,焉能回見寡母一之 面?重蒙足下盛德,賜還緞匹之本足矣,余物盡歸尊橐,毫不敢受。」

秋僑笑道:「小子若不路逢大駕,早已南歸。

得君提挈,同往恆州,獲此意外之物,彼此均分,介於公道,尊駕不必辭遜。

但這女子無家可歸,小可年過五九,尚未有子,意欲帶回為一義女,乞君見讓。

外有白銀三十兩,送與盛價壓驚。

異日相逢,莫忘故舊。」

瞿天民躬身稱謝,瞿助也叩頭受賞,彼此歡慶,直一交一 夜半才睡。

這船上水手們暗中瞧見了若干財物,心下吃驚,悄悄暗通駕長,互相計較:不如乘夜將這四人謀死,得了金寶,盡彀我等一生受用。

駕長也動了謀心,當下一個駕長、三個水手,各執刀斧,砍篷而入。

此時秋僑雖然將財寶分了,展轉怕有疏虞,不敢就寢,和衣坐在艙口防護。

三更時分,果然有賊砍將入來。

自古道:會者不忙。

乘著月光,看得清切,只見左邊船篷開處,一個人跨腳入來,被秋僑提住兩腳,往裡一扯,那人仰面便倒。

秋僑就勢一推,撲通的落下水裡。

右邊又一個人,手裡提著一把廚刀,低頭鑽身入來,秋僑照臉一腳,踢中額角,翻觔斗也跌下水中去了。

後邊這兩個見風勢不好,倒退在船梢上,反叫起「有賊」來。

艙裡瞿天民一主僕二人從睡夢裡驚醒,也喊叫「有賊」!驚動了附近港口泊的客船,共有十餘隻,都劃攏來救應。

秋僑執刀在於,跳出船頭,對眾船道:「適才有幾個小賊鑽艙盜物,被我喊叫驅逐去了,拖累諸友受驚,又蒙救護,怎地消受?」

眾船上道:「河路上生理,彼此俱系客商,理當救應,何必致謝!」各舟上互相說笑,不覺天已大曉,眾船各自散了。

秋僑喝令稍水開船,那兩個水手已自驚呆了,睡在人艙裡動彈不得,被秋僑抓將起來,喝道:「你這兩個大膽尋死的賊,夜間幹得好事!快快喚那駕長來見我,饒你一性一命。

稍若遲延,一刀一個!」兩個水手跪下道:「小人們罪該剮剁,乞爺爺饒耍但駕長和那二人己被爺爺推下水去,多分是沒命的了,那裡去尋他來見爺爺?」

秋僑笑道:「好,好狡賊徒!你那二人不死,適聞水聲,都渡過南岸去了。

留一人在此煮早膳與我們吃著,一人去叫那船主來,我有話講。」

二水手駭異,知老秋決非常人,不敢執拗,一個炊煮早膳,一個跳上岸去了。

少刻,果引那二人來到。

駕長見了秋僑,不覺兩膝軟一了,哀求乞命。

秋僑喝道:「我不殺汝。

看你恁的小小一個人兒,輒敢大膽行這利害的事,本當一概殺戮,這位相公一力勸解,饒伊四命,作速送我等回南。

倘再生異心,看此為例!」說罷,將船頭上一塊大石一刀砍為兩半,只見火星亂爆,刀口毫無傷損。

駕長、水手看了,伸出舌頭,半晌縮不進去。

秋僑喝道:「不行船,待要怎的?」

水手齊答應了一聲,撐篙駕櫓,把船飛也似行將開去,一路上小心伏侍,不敢毫忽怠慢。

行了數日,早到河南界口。

秋僑教停舟,上岸覓了一夥腳夫,將船裡貨物行囊盡行搬起,又賞了船上些銀兩,水手等磕頭致謝而去。

有詩為證:擁載揚帆促去程,幾番險處獲全生。

英雄不與舟師較,贈別猶輸橐內金。

再說秋僑等一行四人共入城內,迤邐裡到於家下,算還眾腳夫辛力錢,將金寶搬入中堂堆疊了,進內換了衣巾,和瞿天民重行賓主之禮坐下,又喚渾家出來相見了,整頓酒席相待。

瞿天民吃罷,起身謝別。

秋僑留住過了一夜 ,次早繼帶禮物同往盧店家拜謁,並訴往日衷曲。

盧店官道:「老朽屢屢催並縣主,嚴行比較,緝獲凶盜,數年以來並無影響,有負重托,甚覺赧顏。」

瞿天民道:「有累長者費心,銘刻不忘大德。

但事經數載,賊已潛蹤,諒來無處追究,長者不必再往縣中催並。」

盧店家甚喜,盛設酒席相待。

秋、盧二處互相款留,瞿天民彼此盤桓,兩全情誼,不覺又住了數日。

忽一日,堅執要行,秋僑苦留不住,只得送別,將行囊金寶一一一交一 點明白,又問:「相公別去,主心作甚經營?」

瞿天民道:「一習一 儒已成畫餅,行醫更覺無顏,總不如仍舊販賣緞匹,則義中取利,無愧於心。

兄長別有甚麼好生計,望乞提帶更妙。」

秋僑哈哈大笑道:「區區生計,全憑著一匹駿馬、一口寶刀、一副弓箭,相公如何去得?」

瞿天民道:「當今離亂之際,若能弓馬熟嫻,取功名如反掌。

況兄長偉然一軀,兼能武藝?何愁不致富貴!不佞手無縛雞之力,心雖羨慕,而力量不勝奈何?」

秋僑道:「男兒大節,非武即文,區區怎望那個地位。

但有一心事,每欲稟明,又不敢輕於啟齒,今已臨別,不得不言。」

附耳低言道:「小弟從幼不才,自倚著薄薄有些技倆,做了那殺人放火的勾當。

昔年劫公財物、殺死兔兒者,乃區區也,反累公身繫大獄,幾死復生。

故旅邸相逢,托辭同往,所慮北路我輩極多,實欲護持公之本利還鄉,以贖前罪。

不期平山村店殺賊全家,救了相公主僕之命,區區寸心盡矣。

當今聖上雖是英明,戡平禍亂,奈四下干戈未息,盜賊橫生,路途梗塞。

相公有此財寶,足享田園之樂,不可復為商賈,以蹈危險。

不要說足下斯文柔懦難以遠行,縱是小弟薄通武藝的人,今遭三險,幾害其命。」

瞿天民問道:「兄長遭甚三險?」

秋僑道:「第一險,杭家鎮村落中被游僧射一了一箭,幸中臂肩不死,倘中頭顱,則此命已歸泉下。

第二險,就是平山旅邸,若非心靈神會,識透機關,則與君等同為肉醢。

第三險,幸得金寶從容料理,不道一入舟內,便急遽分財,使舟人窺見。

若貪睡時,則你我皆為魚鱉之食。

靜中思想,毛髮倒豎。

大抵人生在世,貴於知機;知足不辱,古哲之言。

待禍及臨頭,懊悔何及?小弟送君別後,誓不離家遠出,薄置田產,以膳終身。

再招一佳婿,配此義女,吾願足矣!相公回府,切不可妄貪無厭,復為貿易之業。

小弟言雖迂腐,實出肺肝,不嫌鄙陋,俯聽是願!」瞿天民下拜道:「感君高誼,敢不佩服!即回鄉耕種,以樂殘年,立誓不復他出!」

秋僑又道:「旱路有幾處村落客館,難以安宿,不如水路去為穩便。」

二人攜手,同出一水口店家,討了一隻大船,湊集客商載滿,次早長行。

秋僑道:「行囊俱已扎疊停妥。

小弟本當在此奉陪,奈明早五鼓開舟,難以久候,況此船人載俱滿,放心前去,不須疑惑。」

瞿天民不忍分手,留連半晌,看看日色西沉,二人只得揮淚而別。

有詩為證:歧路相逢半面一交一 ,情深何異漆投膠。

一陽一關三疊銷一魂處,執手逡巡上壩橋。

不說秋僑回城。

且說瞿天民下船之後,湊著一天順風,不數日已到辰州地界。

主僕上岸,監轄行囊,回家拜見母親,骨肉相逢,這歡喜自不必說。

晚上將那金銀珠玉一包包打開,與母親、渾家看了,一齊驚愕道:「此物從何而來?」

瞿天民把初時路遇秋某,及到平山村店殺了賊人一家男一女,將緞匹棄下,換了兩車子金寶;又逢船家謀害,與秋某勸諭之言,從頭至尾細說一遍。

母親、妻子合掌謝天道:「路逢好侶,賴以生旋。

又獲無限財寶,天地祖宗之幸也。」

閤家歡喜,一連數日,整辦筵席,接親友聚間闊之情,又送銀兩緞匹、奇異珍珠,酬謝劉浣、耿寡一婦 二家昔年周濟之恩。

買了近村肥田三百畝、茶竹花果園五七十畝、魚蕩一二十處、桑田百餘畝,徵取花息用度。

住宅前後買添房屋地段,創造一所花園,種植花卉樹木,小池養魚,靜室讀書,不時延請劉浣等舊日相知閒談小酌,適趣陶情。

不覺又早是深冬時候,十二月初旬,連日嚴寒一陰一凍,忽然彤雲密佈,勁風威冽,飄飄降下一場大雪。

劉浣在家無興,騎了一匹驢兒,拿著一頂雨傘,跟隨一個蒼頭徑出城,到瞿天民花園裡來。

二人見畢,就於書房一中坐地,圍爐飲酒。

忽聞得一陣香來清幽撲鼻。

劉浣道:「這一種清香,平欺蘭麝,妙不可言。」

瞿天民笑道:「此綠萼梅也。」

令蒼頭推開了兩扇柳條窗,二人倚窗而看。

原來窗外一帶竹屏,屏外有數十竿修竹,幾樹梅花。

這香氣從窗外隨風而入,二人看了梅雪爭春,十分可一愛一。

劉浣道:「玩此佳景,可無一言以寄興乎?」

瞿天民道:「甚妙,敬聞佳作,不佞願尾後塵。」

劉浣援筆立就,題《雪梅》一首。

詩云:造化推排力自強,非關著意占年芳。

繁香亂雪虛埋沒,傾國人知有此香。

瞿天民反覆吟誦,正稱羨之間,忽抬頭見西北上遠遠一帶火光沖天而起,失驚道:「這火來得利害,一帶相連有數十丈之遠,好怕人也!」劉浣看了跌腳道:「不好了,這火正在城內西北上,與我家下不遠,若有疏虞,如何解救?」

急辭了瞿天民,出門跨上驢兒,揮鞭縱轡飛也似去了。

那蒼頭也不顧命的跑去。

瞿天民詩興索然,令家僮收拾杯盤,就於書房內宿了一夜 。

睡不寧貼,雞鳴時就喚瞿助進城探望。

直至午牌時分,瞿助喘吁吁回來報說:「城裡童姑巷口昨日午後火起,直燒至延寧寺旁,今早辰時才得火息,四圍遠近共燒燬千餘間房屋,打壞折損者不計其數。」

瞿天民喝道:「這蠢才,緊要的話不講,且講那海蓋的事!劉相公與耿大叔、濮太公家下無事麼?」

瞿助伸手道:「多分是一片光了。」

瞿天民罵道:「這狗才,怎的是一片光?」

瞿助道:「連接數里地面燒得盡絕,不是一片光,難道是一片毛」瞿天民聽了,不勝焦躁,急離家飛奔入城來。

只見煙塵飛繞,焦氣難聞,連片的層樓疊屋,燒做五七里瓦礫之場,但聽得兒啼女哭,喧嚷之一聲 不絕。

先從耿家空地上來,遠遠見耿寡一婦 母子蓬頭垢面,立於土牆下,監管著一夥人掘泥掀瓦,尋取物件。

耿憲一見了先生,放聲啼哭。

不知瞿天民怎生寬慰,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禪真後史
第一回 耿寡婦為子延師 瞿先生守身矢節第二回 醉後兔兒追舊債 夜深碩士受飛菑第三回 二真仙奇遇傳方 裘五福巧言構釁第四回 聽讒言潑皮興大訟 遇知己老穆訴衷情第五回 裘教唆硬證報仇 陸夫人酬恩反目第六回 商天理肆惡辱明醫 秋傑士奮威誅劇賊第七回 窺珠玉諸凶謀害 觀梅雪二友和詩第八回 舞大刀秋僑演武 拜花燭耿憲成親第九回 戀美色書生錯配 貪厚贈老嫗求婚第十回慶生辰妯娌分顏慪閒氣大家得病第十一回全孝義郁氏善言看風水葛鷦詭計第十二回寫議單敗子賣墳山假借宿禿囚探消息第十三回華如剛藏機破法龔敬南看鷂消閒第十四回凌老道華禿死奸養師母耿郎送地第十五回躍金鯉孝子葬親築高壇真人發檄第十六回葉煉師回神復旨張氏女妒孕生情第十七回問肚仙半夜有餘薦醫士一字不識第十八回全伯通巧處生情郁院君夢中顯聖第十九回五彩落水全生定媚姐思兒得受病第二十回瞿廷柏母子重逢劉廉訪弟兄蒞任第二十一回好施小惠恆招禍急為偷生反喪軀第二十二回叛獄賊市口遭刑燒香客廟前斗寶第二十三回惡公子見財起意老闍黎直口訴冤第二十四回存公道猴蟹歸原正法度主僕受責第二十五回木馬驛劍俠談心蒙山洞苗酋作亂第二十六回眾百姓鼓勇逐蛇三洞主改邪歸正第二十七回劉仁軌激蠻攻蠻骨查臘用計中計第二十八回墨頂朱沖波救主哈一喃出獵興兵第二十九回崆峒嶺二賢敘舊龍門府四將攻城第三十回愛良馬番將獻謀掛數珠猢猻念佛第三十一回黃鼠數枚神馬伏奇童三矢異僧亡第三十二回劉經略執旗督陣瞿司理上表辭官第三十三回瞿二郎吞符卻病黨氏女刺繡見妖第三十四回藍面鬼撲捉黨翼兒大將軍錘擊滑道士第三十五回瞿氏子放雷逐怪車雲甫挺斧劈邪第四十一回 白馬寺懷義嫉賢 大峽山羊雷仗義第四十二回 卞心泉賂貴救親 羊大郎肆凶拒捕第四十三回 三戒銘心權避跡 一餐大嚼定交情第四十四回 嘍囉贈寶救冤民 孔目收金寬獄犯第四十五回 二寨主停杯審事 四冤犯遇赦遠奔第四十六回 俠士戮奸伸大義簿司移釁詐平民第四十七回 談積弊防禦明心試神臂二雄納款第四十八回 告病還鄉期避世割襟為聘結良緣第四十九回 收番禮金吾護法慕闍黎王氏偷情第五十回 為渡銀河蹶躓因 方花貌受熬煎第五十一回 勞夫人夢裡簪花 來毓秀灶前說苦第五十二回 小蘭獻主解重圍 我惜貪歡嬰內疾第五十三回 田寶珠捱身入戶 沈三昧借港行舟第五十四回 嵇西化縱慾傷人 瞿道者登橋援難第五十五回 戮奸僧立時正法 救蠱婦子夜擒魔第五十六回 顧大郎為弟求醫 顏氏女訴冤索命第五十七回 程員外聆音擇婿 張別駕設計傾賢第五十八 回南明山玩景遇饑民 西屏嶺焚祠驅孽鱷第五十九回 赴井泉棄名避世 隱巖壑斂跡修真第六十回 棲霞洞四道敵魔毗離村七仙入聖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