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後史
第二十回瞿廷柏母子重逢劉廉訪弟兄蒞任
詩曰:
耳聞風雨足登雲,萬里程途頃刻臨。
骨肉久違今日會,須知異術出神僧。
話說瞿天民為媚姐病中狂語,舉家疑惑。
忽聽擊戶之一聲 ,瞿天民親自出來看時,只見一老僧,右手攜著一個孩童,年可十歲,滿面紅點,一似胭脂染就。
那老僧見了瞿天民,攜了孩童即跨入門來,大落落地徑入客座,閤家駭異,不知何故。
畢竟瞿天民年高有識,慌忙向前施禮。
正待講話,媚姐猛然跳下座來,將老僧納於椅上,倒身下拜。
和尚昂然不理。
媚姐拜罷,瞿天民下揖遜座,和尚側身合掌,答以半禮。
瞿天民躬身道:「老師挈此童子,從何而來?光賁寒門,必有見論。」
和尚笑道,「山僧禪寄蜀都峨嵋山,因訪道遍游天下,偶於萊州途中遇此子迷失,便道送回尊宅,乞善撫之,山僧去矣。」
瞿天民道:「村朽原有一庶出之兒,已寄養於義侄劉刺史家內,此孩童素未相識,怎敢擅留?」
和尚指著那童子道:「你只問他,便見分曉。」
瞿天民即喚那孩童,問其生年、名姓。
孩童道:「我名字喚做劉琰,今年是九歲了。」
瞿天民又問:「你爹一娘一是何姓氏,作甚生理?」
孩童道:「我沒甚爹一娘一,止有哥哥劉刺史,今在萊州府做官。」
瞿天民才信是他的兒了,無限歡喜。
又問和尚道:「這孩童說出事跡,實系村朽之子。
昔年出寄時面龐光潔,今滿臉都是斑點,卻是何故?」
和尚道:「山僧領這小了來時,不期途路上種了花痘,若非山僧療治,險些兒喪了一性一命。
今幸痊可,尊府之福也。」
瞿天民大喜,率了媚姐、子、媳,一同拜謝。
又款定辦齋相待。
和尚也不辭謝,吃罷齋供,飄然而去。
瞿天民向天焚香頂禮,領瞿琰進房,媚姐那病體脫然好了。
有詩為證:子母參商各一天,疾嬰霜露勢纏一綿。
瞿曇忽送麒麟至,不用針砭恙自痊。
再說媚姐自與兒子相會,愁眉頓放,心事開舒,晝夜歡笑盤桓,病體釋然。
但問著瞿琰日前劉衙舊事,並老僧收錄送回根原,瞿琰笑而不答。
再三詢問,閉口無言。
日逐出外閒耍時,家內人問及往事,只推不知。
瞿天民暗思:「此子謹言,必有來歷。」
倏然又過了半月,當下天色十分炎熱,瞿天民領著瞿琰徑往花園內槐樹下乘涼。
父子坐了半晌,瞿天民忽問道:「兒在萊州劉大哥衙裡,可有甚花園亭閣麼?」
瞿琰看四顧無人,才說道:「大哥花園甚是寬敞,內中竹木茂盛,一般有花亭池閣,比爹爹這園林更大幾倍哩!」瞿天民道:「可曾從甚師長讀書麼?」
瞿琰道:「我五歲即請先生入學,那先生名喚方有德,原系浙東人氏,通《五經》,善書寫,十分一愛一我,故隨大哥轉任已經四個年頭。」
瞿天民道:「汝既讀書,可不忘否?」
瞿琰道:「我所讀的書,乃《論語》、《春秋左傳》並秦漢文集,頗還記得。」
瞿天民笑道:「孩子們休得謊言。
入學不滿五載,焉能讀得這許多經史?」
瞿琰道:「爹爹不信,任憑挑眩」瞿天民止將《論語》、《春秋》疑難處挑了幾節,瞿琰誦出,如水之流。
瞿天民大悅,暗忖道:「光顯門閭者,必此子也。」
又問:「大哥待爾何如?」
瞿琰道:「十分一愛一護,大一嫂更是憐惜。」
正說話間,家僮搬出茶果來,擺在太湖石上。
瞿天民喝令出去,閉上園門,父子一面喫茶果,又問:「汝甚時迷失於路,那老僧領你回家,爾可一一對我說知。」
瞿琰道:「兒記得今年正月迎春那日,這師爺徑進大哥府廳上,講我有甚大厄,要化我去雲遊免難,被大哥呵叱而去。
將有十餘日光景,兒在書房一中,忽見一白貓銜了碧玉鎮紙越窗而走,兒不捨,飛步追出後園門外,忽見這師爺站於門首,舉左手將我一招,兒不覺手舞足蹈,隨他去了。
未及一箭之路,那師爺令我閉了兩眼,喝一聲「起」!
兩腳騰空,耳內只聽得呼一呼風雨之一聲 ,覺得行了半日,心下焦躁,欲待開眼一看,這兩目卻似縫定的一般,怎能掙扎?雲飛電掣的又行了若干路,師爺猛然喝一聲「下」!才覺兩足站於山頂,兩眼豁然自開,引我進一小庵內安身,早晚令一瞽目老者炊爨伏侍。
連日大雪,師爺令我閉目靜坐,足跡不許出門。
忽一日,天色晴明,師爺引我出庵遊玩,舉眼一看,重重疊疊,山巒積雪。
足有數丈餘高,止有草庵前後平地晴干無雪,草木皆青,四面峭壁圍繞,卻像玉城一般。
師爺將一條長竹竿懸空擱於樹枝上取出一雙小小翁鞋教我穿了,令在竹竿上行走。
我驚怖不敢上去,師爺踴身一躍,已在竹竿上了,穿東過西,一連行了數遍,次後攙我上去,分付如此如此走去,自然不跌下來。
我初時也覺驚惶,被師爺催一逼一不已,只得依法行去,果然不歪不斜,信步卻也走得,一連演一習一 了幾個轉身,漸漸腳步馴熟,放膽可以跨步。
次日徑不攙扶,令我自躍上去,幾遍上而復下,師爺又傳我踴躍之訣,不覺輕輕地跳將上去,仍舊演一習一 一番。
又教我上屋飛行,不許瓦礫有聲。
數日後,石壁雪消,令我循壁而上。
我駭道:「這茅庵低小,可以一躍而上。
那石壁筆陡也似,不知高幾十丈,怎能彀飛得上去?師爺笑道:「飛上去何足為奇,還要汝走上去!」我驚道:「石壁峻直,既無樹木堪援,又無坡磴可站,怎生走得?」
師爺道:「不難,你覷我樣子便是。」
那師爺兩足上兀自穿著一雙重十餘斤的僧鞋,他不慌不忙舉足在那光一溜一溜的壁上行將上去,霎時間已到壁頂,坐於石上,長嘯一聲,山谷響應,低頭顧盼,以手招我,我畏縮不行。
少頃,師爺下壁如飛,攜我手近壁擁推而上,我含懼欲啼,師爺舉我雙足捺於石壁,呼喝令我上去。
我無奈,只得匍匐而行,兩腳似乎有物粘住,幸不墜下。
行有二丈光景,師爺喝道:「且下來!」我急回頭看時,不覺失足滴溜溜滾下壁來,心下暗驚,必然跌死。
及至滾下,卻虧師爺舉袍袖接住,分付道:「向後上壁時,不論高低,但逢足禁即止,更不可回顧下視,待一習一 學日久,自然飛舉矣。」
自此後,無日不緣壁試行,直待月餘,方能行至壁頂,舉目四顧,遠矚千里。
次後,師爺砍竹為弓箭,引我學射。
石壁有一穴一,供一石鬼,長僅三寸,限以三十步,令我射之。
初發箭箭皆空,一日後十有三中,三日後十有七中,七日後箭不空發,發則必中。
又移五十步之遠,及試數日,又移遠二十步,逮後直遠至二百步方止,箭發必中眉目心窩,師爺方才鼓掌而悅,笑道:「箭已神化,穿楊何足稱奇。」
復與我木劍二口,長有二尺四五,傳以盤旋進退之法,又取一小錫杖,權為長矛,一習一 傳武藝,敷演漸漸一精一熟,師爺歡喜道:「武藝若此,世無敵手矣!」此時天氣和暖,卻似初夏天氣,師爺引我遍山遊玩,並不見一人來往。
師爺在山澗內洗浴罷,取黃白二石子,令我敲碎,袖中拿一錦帕出來,將石子分為二包,授我珍藏,日後可點石為金銀,救困扶危,切勿妄用。
就於石上書符兩道,一道為金丹,可以治百病;一道為寶篆,可以驅百邪。
令我秘受,足以濟世安民。
當下回入庵中,不期兒寒熱一交一 作,昏懵不省人事。
師爺以藥餌調抵,得以全生,原來是種一身痘子。
那晚,師爺叮囑瞽者看守小庵,乘夜領兒出來道:「送汝回去。」
迤邐山路,帶月而行。
分付兒說:」已前傳汝飛騰、劍法、書符、黃白之術,足堪護國救民,名垂竹帛。
但聖經古典不可不讀。
若徒一精一藝術而不通聖賢大道,必恃血氣之勇入於邪幻,以取殞身滅族之禍,將我訓導心機盡歸流水。
更有一件至緊的話,這節事止可上達天聽,不可使他人知覺。
汝若輕洩仙機,必遭雷譴。」
兒一一拜受。
行至天曉,師爺仍舊令兒閉目,復聽風雨之一聲 ,頃刻間已到家下,得見爹爹,實山師爺恩賜。」
瞿天民聽了,不覺惕然驚悚,癡呆半晌,方問道:「汝為何稱那長老為師爺?」
瞿琰道:「兒初見時,喚他為長老,師爺分付,稱呼為師爺。」
瞿天民道:「老僧既叮囑汝勿露天機,你怎麼又與我說知其故?」
瞿琰道:「師爺隱語,兒豈不解?父者天也,上達天聽,是喚我止可稟知爹爹,毋使外人知覺,求爹爹秘而不一洩。」
瞿天民頓足歡喜,瞿門大幸,得此神童,日後富貴可期。
當夜,父子二人就於書房安宿。
瞿天民又想:「劉仁軌侄兒三月中繼書問候於我,怎不提起正月琰兒失去之事,甚為可疑。」
次日,修書一封,著老蒼頭往萊州探其動靜不題。
再說劉刺史夫人龍氏年已三旬,止生一女,甫及週歲,看待瞿琰極其一愛一惜,勝如丈夫同胞手足,那日間看覷周全,更不必說,夜必擁抱而睡。
自從春初失去了瞿琰,初暮悲啼不止,拖淹日久,雙目漸昏。
劉仁軌好生不樂,一慮瞿天民尋覓兒子不見,老年悲慼,致生疾患,又慮夫人害目,醫藥無效。
向與瞿家不絕有書禮往來,並不敢提破。
幾次瞿家僮僕們要請瞿琰相見,劉刺史詐言讀書無暇,足跡不許出門,恐妨正業,屢屢被他遮掩過了。
自首春捱至秋令,不見跡影。
當下正在後堂納悶,忽報瞿員外差老蒼頭到此。
劉仁軌吃了一驚,且喚蒼頭進衙,磕頭畢,劉仁軌細問:「瞿員外起居安否?」
令辦飯側廂款待。
次後拆書看時,書云:屢受厚禮,無一絲之答,實為歉然。
賢侄政聲遠播,遐邇頌德,老朽欣甚。
琰兒混擾已久,復承夫人撫一愛一彌至,足感賢侄夫婦情誼。
目令媚姐身抱沉痾,急欲與琰兒一見,故著老僕領回,即刻打發起程,切莫羈滯也。
愚伯瞿某拜劉仁軌看望,默然無語。
龍氏道:「昔日琰叔失去之日,妾身即勸相公致書達知伯爹處,兩下尋訪,庶免怨誤。
彼時相公堅執不允,含糊已及半載,今伯爹要接琰叔回家,泥塑更重,紙糊又輕,怎能覓得個兒子還他?」
劉仁軌俯首不答,長歎自悔。
龍氏又道:「事已至此,焉能遮飾?」
令干辦喚蒼頭進衙,把瞿琰正月中被和尚拐去之事,詳細說了一遍,不覺哽哽咽咽的悲哭起來。
蒼頭見此景象,不敢隱蔽,忙勸道:「夫人不必愴戚,小官人也在家裡。」
劉仁軌失驚:「焉有此事?
你這老頭子調謊哄誰?」
蒼頭道:「老爺、夫人眼前,小人怎敢謊言,小官人委實在家了。」
夫人忙拭淚道:「果實有此事麼,汝可快快講來,必有重賞!」蒼頭將端一陽一賞節,媚姐病發狂言,及老僧送小主回家,並員外心疑,致書詢探情節,從頭至尾,直言告稟。
劉仁軌和夫人踴躍大悅,頂禮天地,取銀錢賞了蒼頭。
正欲寫書打發起程,忽承局飛報:「大司空李勣一本,單薦老爺廉能,欲推升建州廉訪使。
朝廷准奏,敕爺走馬到任。」
夫人起身作賀,劉仁軌道:「讀書人為朝廷出力,蒙天恩遷升祿位,此乃分內之事,何必稱賀?可賀者,吾一愛一弟久迷失而今日復相會耳。」
龍氏道:「相公新任地方遠近若何?」
劉仁軌道:「自本州至建州,計水陸程途足有二千餘里,更喜從便道瞿家伯父村口經過,我同夫人至彼登堂拜謁,以伸間闊之私,又可與琰弟一面也。」
龍氏道:「何不就請瞿員外同至任所快樂,足見為子侄的意思?」
劉仁軌大悅,即留蒼頭在衙裡幫助結束行裝,不數日打點起程,一路閒話不題。
且說建州有司已差承局書吏等沿途迎接,直至辰溪毗離村口,劉仁軌先令老蒼頭回家報知,次後夫婦乘輿,數百人前呼後擁而來。
此時瞿玨兄弟三人已出村口迎候,劉仁軌喚虞候牽過三匹駿馬,請瞿玨等騎了,逕臨瞿宅,登一黨一 行禮,各敘寒一溫一 已畢,劉仁軌呈上禮物,瞿天民盡皆收下,大排筵席款侍。
已下新舊衙門、一概人役,俱待酒飯。
聶氏、媚姐陪著龍氏,後廳赴宴。
瞿天民一班人自在客廳飲酒,酒酣後談及日前彩兒失去之憂,重逢之樂,各各撫掌歡笑。
劉仁軌夫婦一連盤桓數日,辭別啟行。
龍氏對瞿天民道:「媳婦為琰叔失去,憂悒過度,幾損雙目。
適聞老僧送回,賤目漸覺開爽。
今欲接琰叔同臨任所,更懇屈伯爹偕往一樂,少伸子侄之私,望伯爹金諾,萬勿推阻。」
瞿天民欣然慨允。
即日起馬趲行,月餘才抵建州地面,各州官員迎接入城。
凡一應衙門公務,依式施行。
將所准詞狀,盡皆發下州縣有司審問,本衙門止清理刑獄,考察官吏而已,況劉廉訪為人平易,凡事惟務寬簡。
閒暇之際,日以詩酒怡情。
又延請本州儒士康朗齋教瞿琰讀書。
這瞿琰暗地令人砍竹數竿造成小一弩一短箭,藏於袖中,不時到花園裡暗射鳥雀作耍。
自從劉廉訪蒞任已來,倏忽時逢冬令,天氣嚴寒,獄中官吏連動申文。
不知所呈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