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虎韜三陳: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為天陳、地陳、人陳,奈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六韜》虎韜三陳

六韜

虎韜三陳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為天陳、地陳、人陳,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謂天陳。

丘陵水泉,亦有前後左右之利,此謂地陳。

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謂人陳。」

武王曰:「善哉!」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作戰時市設的所謂天陣、地陣、人陣,是怎麼回事?」

太公回答說:「根據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前後左右的具體一位置來佈陣,就是所謂的天陣;利用丘陵水澤等地形條件來佈陣,就是所謂的地陣;根據所使用的戰車、騎兵等兵種和政治誘降或武力攻取等不同戰法佈陣,就是所謂的人陣。」

武王說:「好啊!」

【例證】

陣勢的布列,不僅要考慮到天候、地形等自然條件,還要考慮到有利於充分發揮己方的戰鬥力,抑制敵方的各種有利因素,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取得勝利。

朋朝民族英雄戚繼光,之所以能在抗倭戰爭中取得勝利,與他善於布列陣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明朝初年,日本正處於南北分裂混戰時期。

一些戰敗的武士,糾集不法商人和流民,竄來中國沿海,搶擄財物,殺戮百姓,明代人稱之為「倭寇」。

明中葉以後,政治腐敗,國防力量削弱,海防廢弛,軍隊衰弱不堪,官兵畏倭如虎,導致倭患肆虐,給中國東南沿海人民造成沉重災難,激起了廣大民眾的仇恨和抵抗。

在抗倭鬥爭中,湧現出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看到明軍腐敗,無法滅倭,因此召募新軍,並對新兵採取了不同予以前衛所制的新編製,配備了不同的武器。

他按照抗倭陣法的要求,把最基層的單位稱隊,每隊十二人,設隊長;四隊為一哨,設哨長;四哨為一官,設哨宮;四官為一總,設把總。

隊配備長牌一面,籐牌一面、狼筅二把、長槍四支、短兵二件,每官配有火銃、火器。

從而使新軍的組織更為嚴密。

江南地區的地形特點是山丘起伏,水網密佈,不宜於大兵一團一展開作戰,而倭寇的作戰特點是慣於使用重箭、長槍,善設伏、猛一衝鋒,擅長短兵相接。

戚繼光針對作戰對像和地形特點創製了鴛鴦陣法。

鴛鴦陣即戚軍陣勢組成的最小單位。

其基本隊形為:首一人為隊長,次二牌平列、次二人持狼筅,次四人持長槍,次二人持短兵,末一人為伙兵。

接戰時,籐牌、狼筅、長槍、短兵均可殺傷敵人。

同時狼筅各跟一牌,以保護拿牌人的後身,長槍每二人分管一牌一筅,長牌後面有短兵防護。

這一戰鬥組織的最大優點是長短兵器迭用,攻和防結合,既便於消滅敵人,又能夠保護自己。

在路窄隊形難以展開的地段,還可以把這種並列隊形變成單一隊形。

路寬對,這種鴛鴦陣又可以變為大、小三才陣。

這一陣法適合水網地形,又能充分發揮各種兵器的效用,減少自己的傷亡,並能抑制倭寇的戰術優勢。

鴛鴦陣只是一種戰術隊形,不能完全滿足作戰的需要。

於是戚繼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了營陣法,其基本特點是一頭兩翼一尾,有奇正。

當敵之兵即為頭,為正兵;在左右即為翼,為抄敵奇兵;在後即為尾,是策應兵。

以營為例,營分左右前後哨。

接戰時,前哨正面迎敵,左哨出敵右翼,右哨出敵左翼,後哨策應。

在實戰中,當敵一哨即為頭,是正兵。

因此各哨均可為頭,均可為尾,均可為翼,均可為奇。

小至一哨,大至全軍,無不如此。

戚繼光令部屬反覆演練,熟練掌握這種陣法,使隊伍進退有序,號令嚴明,有條不紊。

進攻時。

至少使敵三面挨打;後退時,互為照應,井然有序,使敵無隙可乘。

戚繼光率領這支組織嚴密、陣法完善的隊伍。

轉戰南北,馳騁於閩浙抗倭戰場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最終基本上消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六韜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