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講記》二、律詩的章法:律詩共八句,兩句為一聯。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江南講記》二、律詩的章法

江南講記

二、律詩的章法

所謂章法,就是一首詩謀篇佈局的方法。

律詩共八句,兩句為一聯。

根據各個聯的位置,一般習慣上稱為首聯(即詩的前兩句),頷聯(又叫承接聯,即第三、第四句),頸聯(又叫轉折聯,即第五、第六句),尾聯(即第七、第八句)。

除了正常的格律以及粘對的要求外,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有時由於首聯已經對仗了,頷聯可以不對,稱為偷春體。

但頸聯是一定要對的。

律詩講究起承轉合。

律詩如此,絕句也是一樣。

起承轉合四項任務,一般分由四聯分別來完成。

所以,首聯又可以叫起首聯,頷聯叫承接聯,頸聯是轉折聯,尾聯合,就是收尾。

寫一首詩,也同於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寫作的目的,想寫什麼,打算怎麼樣寫,主題是什麼,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為了保證思路完整,脈絡清晰,讓讀者讀著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

先交代什麼,後交代什麼,這順序不能亂。

如果是見到什麼寫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勢必會造成文理的混亂。

你寫不明白,讀者就沒辦法讀明白。

有時作者寫的東西,作者心裡是很清楚的,可是讀者卻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問題。

可見,起、承、轉、合,是很關鍵的。

所謂起,就是把想要說的事情,想一個辦法開個頭。

用這個話頭,來引出下面想說的話來。

所謂承,就是承接開頭的話題,自然地按著順序往下說。

所謂轉,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說自話,全是流水帳,要製造些波瀾。

表面意思是往遠了扯,但內在的聯繫是緊密地含在裡面的。

所謂合,就是不能話題扯得過遠,要結束了,總要回過頭來,做個總結,才算完整。

尤其是中間兩聯,出句與對句之間,要盡量說不同的方面,不要內容太近或相同。

內容太近和相同就是合掌了。

頸聯在頷聯的基礎上要發展,要遞進,避免說同一層面上的事情。

只有遞進一步,發展一步,結尾才好結出更有意義的思想或感受。

我們以寫景詩為例,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

假如我們寫春遊,首聯可以寫春遊的目的或者是遊覽的地點或者是時間、原因等等。

這時候人物可以出現,也可以不直接出現,而是通過下面的描寫來暗中交代人物的出現。

通過人物的眼睛,去觀察眼前的景物,用筆把眼前的景物描寫下來,可以是眼中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聽到的。

開始交代了春遊的時間、地點、目的等等,接下來交代眼前景色,讀者就可以自然地跟著作者的筆觸,就像實地春遊一樣,如眼親見。

這樣的承接就自然且脈絡清晰。

到了轉折的時候,我們可以跳蕩一下,或者把眼前的景物換個視角來表達,或者乾脆寫由眼前景物所產生的感慨、聯想,似乎是離開了剛才的畫面,但卻和眼前的畫面有很緊密的聯繫。

到了結尾的時候,把這些感受通過某種辦法強調一下,直接傳遞給讀者,想辦法回到開篇遊覽的內容,或者使全篇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頸聯和頷聯一定要有所區別,如果頷聯是風景,頸聯最好離風景遠一點,否則就原地踏步,不能給讀者更多的信息,浪費筆墨。

如果非要繼續寫景的話,也要安排一下次序,比如頷聯寫遠的,頸聯寫近的。

頷聯寫現在,頸聯寫過去。

頷聯寫虛的,頸聯寫實的。

頷聯寫遼闊的、粗獷的,頸聯寫具體的細緻的。

頷聯如果是面,頸聯則可以一精一確到點。

頷聯寫實實在在的景色,頸聯寫由眼前景色產生的聯想或者心理體驗等等。

總之,必須要有明顯的區別才好。

下面我們以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為例,來具體說明一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一陰一里白沙堤。

因為題目裡已經交代了地點錢塘湖,時間是春,所以下面對於時間和地點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以另一種方法出現。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就是很好的起。

它承接題目說話,先交代作者遊覽的地方是「孤山寺北,賈亭西」,這些都是錢塘湖的具體風景名勝,而且繼續描寫「水面初平雲腳低」這樣一個很自然美好的畫面。

接下來就是眼前具體的景色「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這樣的思路前後是連貫的,脈絡是清晰的。

下面雖然繼續以景物為重點,但是作者把景色提高了一個檔次,來寫作者對景色的細緻觀察,「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就明確的告訴我們,這是初春時期的錢塘湖。

而這細緻的描寫裡,包含了一種寧靜、恬淡的心情在裡面,它和頷聯的不同是很明顯的。

結尾在前面的細緻入微的描寫上,進行總結,「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一陰一里白沙堤。」

最愛兩字是行文的目的,寫明作者對眼前景色的喜愛。

最後一句再次對景色從另一個視角進行描繪,主要以色彩烘托,以景色做結,顯得輕快明麗。

律詩的章法,當然不是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

這首作品採取了正敘的手法。

除了正敘外,還可以倒敘和插敘等等。

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倒敘手法。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首聯就是登高之後的眼前景。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一江一 滾滾來。

頷聯在眼前景的基礎上遞進描寫,增加了宏闊、悲壯、蒼涼的氣氛,已經不單單寫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簡單交代了作者登高的目的和原因以及背景。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最後總結,以心情來結尾。

因為題目是登高,讀者很容易明白前邊是登高以後的眼前景色,並不覺得這一上來就出現的景色是突兀的,到了頸聯才泛泛地交代登高的原因背景,這種方式是顛倒過來的,這就增加了敘述過程的波瀾,使得文章的結構跳蕩、起伏。

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可以看作是插敘的例子。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一上來先發感慨,但感慨的原因尚未交代。

一江一 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這裡才交代原因、人物。

這個交代是插進來的。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轉折的時候,卻寫眼前景色。

這一聯,實際是承接首聯的感慨,補充感慨的原因的。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結尾交代寫作的目的,原來是懷古,懷的是羊公。

初學者在一開始,最容易把握的是正敘的手法。

等章法熟悉了之後,可以適當地嘗試其它敘述手法。

但不管什麼樣子的敘述手法,只要心中有一跟明確的線索可以貫穿起來,就是清晰的。

作者的思路,一定要讓讀者能夠把握,這就是章法安排的主要目的。

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題目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有時題目裡明確地安排了重要的線索,正文的章法安排是基於題目的交代而進行的,所以讀懂題目非常重要。

有些初學者對題目不夠重視,隨便安個題目拉倒,這樣的作品不僅浪費了題目,也是不懂章法安排與題目的關係。

有些問題與章法有緊密的聯繫,比如詩眼和警句,再比如寫作的技巧或者手法,還有題材不同章法各異等等。

甚至包括律詩的對仗問題,這些應該歸結到法度的問題。

限於篇幅所限只能後面再探討。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江南講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