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卷九:黃帝問曰:病頭痛,數歲不已,此何病也?岐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針灸甲乙經》卷九

針灸甲乙經

卷九

大寒內薄殼髓一陽一逆發頭痛第一(頷項痛附)

黃帝問曰:病頭痛,數歲不已,此何病也?岐伯對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

骨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一陽一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人迎。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足一陽一明、太一陽一(一作一陰一)。

厥頭痛,脈痛,心悲喜泣,視頭動脈反盛者,乃刺之,盡去血,後調足厥一陰一。

厥頭痛,噫(《九墟》作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一陽一(一作一陰一)。

厥頭痛,員員而痛(《靈樞》作貞貞頭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一陰一,後取足少一陰一。

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一陽一。

厥頭痛,痛甚耳前後脈骨(一本作湧)熱,先瀉其血,後取足太一陽一少一陰一,(一本亦作一陽一)。

厥頭痛,痛甚,耳前後脈湧有血,瀉其血,後取足少一陽一。

真頭痛,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不可取於俞,有所擊墜,惡血在內,若內傷痛,痛未已,可即刺之,不可遠取。

頭痛不可刺者,大痺為惡,風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頭寒痛,先取手少一陽一、一陽一明,後取足少一陽一、一陽一明。

頷痛,刺手一陽一明與頷之盛脈出一血。

頭項不可俯仰,刺足太一陽一;不可顧,刺手太一陽一(一雲手一陽一明)。

頷痛刺足一陽一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經刺人迎立已。

頭痛,目窗及天沖、風池主之。

厥頭痛,孔最主之。

厥頭痛,面腫起,商丘主之。

寒氣客於五臟六腑發卒心痛胸痺心疝三蟲第二

厥心痛,與背相引,善瘈,如從後觸其心,身傴僂者,腎心痛也。

先取京骨、崑崙,發針立已,不已取然谷。

厥心痛,暴洩,腹脹滿,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取大都、太白。

厥心痛,如錐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然谷、太沖。

厥心痛,色蒼蒼如死狀,終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取行間、太沖。

厥心痛,臥若徒居,心痛乃間,動行痛益甚,色不變者,肺心痛也,取魚際、太淵。

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心下(一本作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於俞,腸中有蟲瘕,有蛔蛟,不可取以小針。

心腹痛,發作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中熱渴(音涎)者,是蛔蛟也。

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

心痛引腰脊欲嘔,刺足少一陰一。

心痛腹脹澀澀然,大便不利,取足太一陰一。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一陰一;不已,取手少一陰一。

心痛引少腹滿,上下無常處,溲便難,刺足厥一陰一。

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一陰一。

心腹中卒痛而汗出,石門主之。

心痛有三蟲,多■〈羨〉,不得反側,上脘主之。

心痛有寒,難以俯仰,心疝氣沖胃,死不知人,中脘主之。

心痛上搶心,不欲食,支痛引鬲,建裡主之。

胸脅背相引痛,心下混混,嘔吐多唾,飲食不下,幽門主之。

脾逆氣寒,次急煩心,善唾噦噫,胸滿激呼,胃氣上逆,心痛(《千金》作肺脹胃逆),太淵主之。

心膨膨痛(《千金》雲煩悶亂),少氣不足以息,尺澤主之。

心痛,俠白主之。

卒心中痛,瘛疭互相引,肘內廉痛,心敖敖然,間使主之。

心痛,衄噦嘔血,驚恐畏人,神氣不足,卻門主之。

心痛卒咳逆,尺澤主之,出一血則已。

卒心痛,汗出,大敦主之,出一血立已。

胸痺引背時寒,間使主之。

胸痺心痛,肩肉麻木,天井主之。

胸痺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千金》云:不得反側),臨泣主之。

心疝暴痛,取足太一陰一、厥一陰一,盡刺之血絡。

喉痺舌卷,口乾煩心,心痛,臂表痛(《靈樞》及《太素》俱作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取控沖,在手小指次指爪甲去端如韭葉許(一雲左取右,右取左)。

邪在肺五臟六腑受病發咳逆上氣第三

邪在肺則病皮膚痛,發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

取之膺中外俞,背三椎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中以越之。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皮一毛一者,肺之合也。

皮一毛一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氣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也。

微則為咳,甚則為洩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一陰一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一息有音,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喝喝(《素問》作吤吤)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

肝咳之狀,咳則胠(《素問》作兩脅下)痛甚不可以轉,轉則兩脅(《素問》作胠)下滿。

脾咳之狀,咳則右胠(《素問》作脅)下痛,一陰一陰一引肩背,甚則咳涎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

五臟久咳,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之狀,咳而遺矢。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則膀一胱受之;膀一胱咳之狀,咳遺尿(《素問》作溺)。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而腹滿不欲飲食。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

治髒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曰:《九卷》言振埃,刺外經而去一陽一病,願卒聞之。

曰:一陽一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填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臥,病咽噎不得息,取之天容。

其咳上氣窮詘胸痛者,取之廉泉。

取之天容者,深無一里(裡字疑誤)。

取廉泉者,血變乃止。

咳逆上氣,魄戶及氣捨主之。

咳逆上氣,噫嘻主之。

咳逆上氣,咽喉鳴喝喘一息,扶突主之。

咳逆上氣唾沫,天容及行間主之。

咳逆上氣,咽喉壅腫,呼吸短氣,喘一息不通,水突主之(一本作天突)。

咳逆上氣,喘不能言,華蓋主之。

咳逆上氣,唾喘短氣不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

咳逆上氣,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得飲食,俞府主之。

咳逆上氣,涎出多唾,呼吸喘哮,坐臥不安,彧中主之。

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神藏主之。

胸脅榰滿,咳逆上氣,呼吸多喘,濁沫膿血,庫房主之。

咳喘不得,坐不得臥,呼吸氣素,咽不得,胸中熱,雲門主之。

胸脅榰滿不得俯仰,■〈貴〉癰,咳逆上氣,咽喉喝有聲,太溪主之。

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氣,不能食,維道主之。

咳逆煩悶不得臥,胸中滿,喘不得息,背痛,太淵主之。

咳逆上氣,舌干脅痛,心煩肩寒,少氣不足以息,腹脹,喘,尺澤主之。

咳,乾嘔滿,俠白主之。

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痺內逆,肝肺相傳,鼻口出一血,身脹,逆息不得臥,天府主之。

淒淒寒嗽,吐血,逆氣,驚,心痛,手一陰一卻主之。

咳而胸滿,前谷主之。

咳面赤熱,支溝主之。

咳喉中鳴,咳唾血,大鐘主之。

疚受病及衛氣留積發胸脅滿痛第四

邪在肝,則病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胻節時腫,善瘈。

取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瘈。

黃帝問曰:衛氣留於脈(《太素》作腹)中,蓄積不行,菀蘊不得常所(《靈樞》下有使人二字),榰脅中滿,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對曰:其氣積於胸中者上取之,積於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滿者傍取之,積於上者瀉人迎、天突、喉中,積於下者瀉三里與氣街,上下皆滿者上下皆取之,與季脅之下深一寸,重者雞足取之。

診視其脈大而強急,及絕不至者,腹皮絞甚者,不可刺也。

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脅下動脈。

胸滿嘔無所出,口苦舌干,飲食不下,膽俞主之。

胸滿呼吸喝窮詘窘不得息,刺人迎,入四分,不幸殺人。

胸滿痛,璇璣主之。

胸脅榰滿,痛引胸中,華蓋主之。

胸脅榰滿,痺痛骨疼,飲食不下,嘔(《千金》作咳)逆氣上煩心,紫宮主之。

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玉堂主之。

胸脅榰滿,鬲塞飲食不下,嘔吐食復出,中庭主之。

胸中榰滿,痛引膺,不得息,悶亂煩滿,不得飲食,靈墟主之。

胸脅榰滿不得息,咳逆,一乳一癰,洒淅惡寒,神封主之。

胸脅榰滿,鬲逆不通,呼吸少氣,喘一息不得舉臂,步廊主之。

胸脅榰滿,喘滿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氣戶主之。

喉痺,胸中暴逆,先取衝脈,後取三里、雲門,皆瀉之。

胸脅榰滿,卻引背痛,臥不得轉側,胸鄉主之。

傷憂悁思氣積,中脘主之。

胸滿馬刀,臂不得舉,淵腋主之。

大氣不得息,息即胸脅中痛,實則其身盡寒,虛則百節盡縱,大包主之。

胸中暴滿,不得眠(一雲不得喘一息),輒筋主之。

胸脅榰滿,瘛疭引臍腹痛,短氣煩滿,巨闕主之。

腹中積氣結痛,梁門主之。

傷食脅下滿,不能轉展反側,目青而嘔,期門主之。

胸脅榰滿,勞宮主之。

多臥善唾,胸滿腸鳴,三間主之。

胸滿不得息,頭頷腫,一陽一谷主之。

胸脅脹,腸鳴切痛(一雲胸脅支滿,腹中切痛),太白主之。

暴一脹,胸脅榰滿,足寒,大便難,面唇白,時嘔血,太沖主之。

胸脅榰滿,惡聞人聲與木音,巨虛上廉主之。

胸脅榰滿,寒如風吹狀,俠溪主之。

胸滿善太息(《千金》作胸膂急),胸中膨膨然,丘墟主之。

胸脅榰滿,頭痛,項內寒,外丘主之。

脅下榰滿,嘔吐逆,一陽一陵泉主之。

邪在心膽及諸臟腑發悲恐太息口苦不樂及驚第五

黃帝問曰:有口苦取一陽一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對曰:病名曰膽癉。

夫膽者,中一精一之腑(《素問》無此句),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膽(《素問》下有虛字)氣上溢而口為之苦。

治之以膽募俞,在一陰一陽一十二官相使中。

善怒而欲食,言益少,刺足太一陰一。

怒而多言,刺足少一陰一(《太素》作少一陽一)。

短氣心痺,悲怒逆氣,怒,狂易,魚際主之。

心痛善悲,厥逆,懸心如饑之狀,心淡淡而驚,大陵及間使主之。

心淡淡而善驚恐,心悲,內關主之(《千金》作曲澤)。

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渴,行間主之。

脾虛令人病寒不樂,好太息,商丘主之。

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搜白,便難,中封主之。

心如懸,哀而亂,善恐,嗌內腫,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多■〈羨〉出,喘,少氣,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

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飲不欲食,照海主之。

膽眩寒厥,手臂痛,善驚忘言,面赤泣出,腋門主之。

大驚一乳一痛,梁丘主之。

邪在心,則病心痛,善悲,時眩僕,視有餘不足而調其俞。

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水(《靈樞》作宿汁),心下淡淡,善恐,如人將捕之,嗌中吤吤然,數咳唾,候在足少一陽一之本末,亦視其脈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熱者,取一陽一陵泉。

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汁,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

胃逆,則刺足少一陽一血絡以閉膽逆,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脾受病發四肢不用第六

黃帝問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對曰:四肢者,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脾乃得稟。

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一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通,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曰:脾不主時何也?曰:脾者土也,土者中央,常以四時長四髒,各十八日寄治,不獨主時。

脾者土髒,常著胃上之一精一也。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

曰:脾與胃以募相連耳,而能故為之行津一液何也?曰:足太一陰一者三一陰一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一陰一為之行氣於三一陰一。

一陽一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一陽一。

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一陽一明,故為胃行津一液。

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一陰一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身重骨酸不相知,太白主之。

脾胃大腸受病發腹脹滿腸中鳴短氣第七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

一陽一氣有餘,一陰一氣不足,則熱中善饑;一陽一氣不足,一陰一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一陰一陽一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其三里。

飲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

在上脘則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胃病者,腹填脹。

胃脘當心而痛,上榰兩脅,鬲咽不通,食飲不下,取三里。

腹中雷(一本作常)鳴,氣常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也。

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里。

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當臍而痛,不能久立,與胃同候,取巨虛上廉。

腹滿,大便不利,腹大,上走胸嗌,(《靈樞》下有喘一息二字)喝喝然,取足少一陽一。

腹滿,食不化響響然,不得大便,取足太一陽一。

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按之立已。

腹暴痛滿,按之不下,取太一陽一經絡血者則已。

又刺少一陰一(一本作少一陽一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員利針,刺已如食頃久立已。

必視其經之過於一陽一者,數刺之。

竟滿不能食,刺脊中。

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而身羸瘦,名曰食■〈亦〉。

先取脾俞,後取季脅。

大腸轉氣,按之如覆杯,熱引胃痛,脾氣寒,四肢,不嗜食,脾俞主之。

胃中寒脹,食多身一體羸瘦,腹中滿而鳴,腹填,風厥,胸脅榰滿,嘔吐,脊急痛,筋攣,食不下,胃俞主之。

頭痛食不下,腸鳴臚脹,欲嘔時洩,三焦俞主之。

腹滿臚脹,大便洩,意捨主之。

臚脹水腫,食飲不下,多寒(《千金》作惡寒),胃倉主之。

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填滿一脹,心腹胸脅榰滿一脹,則生百病,上脘主之。

腹脹不通,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中脘主之。

食飲不化,入腹還出,下脘主之。

腸中常鳴。

時上衝心,灸臍中。

心滿氣逆,一陰一都主之。

大腸寒中(《千金》作疝),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

腹中盡痛,外陵主之。

腸鳴相逐,不可傾倒,承滿主之。

腹脹善滿,積氣,關門主之。

食飲不下,腹中雷鳴,大腸不節,小一便赤黃,一陽一綱主之。

腹脹腸鳴,氣上衝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洩,當臍而痛,腸胃間游氣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腫(一本作重),俠臍急,天樞主之。

腹中有大熱不安,腹有大氣如相俠,暴腹脹滿癃,一婬一濼,氣沖主之。

腹滿痛不得息,正臥屈一膝,伸一股,並刺氣沖,針上入三寸,氣至瀉之。

寒氣腹滿,癃一婬一濼,身熱,腹中積聚疼痛,衝門主之。

腹中腸鳴盈盈然,食不化,脅痛不得臥,煩,熱中,不嗜食,胸脅榰滿,喘一息而沖,鬲嘔心痛,及傷飽身黃疾骨羸瘦,章門主之。

腸鳴而痛,溫留主之。

腸腹時寒,腰痛不得臥,手三里主之。

腹中有寒氣,隱白主之。

腹滿響響然,不便,心下有寒痛,商丘主之。

腹中熱若寒,腹善鳴,強欠,時內痛,心悲氣逆,腹滿,漏谷主之;已刺外踝,上氣不止,腹脹而氣快然引肘脅下,皆主之。

腹中氣脹嗑嗑,不嗜食,脅下滿,一陰一陵泉主之。

喘,少氣不足以息,腹滿,大便難,時上走,胸中鳴,脹滿,口舌中吸吸,善驚,咽中痛,不可納食,善怒,恐不樂,大鐘主之。

嗌干,腹瘈痛,坐臥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善怒多言,復留主之。

寒,腹脹滿,厲兌主之。

腹大不嗜食,沖一陽一主之。

厥氣上榰,太溪主之。

大腹有熱,腸鳴腹滿,俠臍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虛上廉主之。

腸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洩,食不化,心下脹,三里主之。

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懸鍾主之。

大腸實則腰背痛,痺寒轉筋,頭眩痛,虛則鼻衄癲疾,腰痛濈濈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取腳下三折,橫視盛者出一血。

腎小腸受病發腹脹腰痛引背少腹控一睪一第八

邪在腎,則病殼痛一陰一痺。

一陰一痺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強痛,時眩,取之湧一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

少腹控一睪一,引腰脊,上衝心肺,邪在小腸也。

小腸者,連一睪一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繫,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熏肝肺,散於胸,結於臍。

故取肓原以散之,刺太一陰一以予之,取厥一陰一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小腸病者,少腹痛,腰脊控一睪一而痛,時窘之後,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及手小指次指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

黃帝問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堅,左手浮遲,不知病生安在?岐伯對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堅,此應四時。

左脈浮遲,此逆四時。

左當主病,診左在腎,頗在肺,當腰痛。

曰:何以言之?曰:少一陰一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為腰痛。

足太一陽一脈令人腰痛,引項脊一尻一,背如腫狀。

刺其卻中太一陽一正經去血,春無見血。

少一陽一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俯仰,不可以左右顧。

刺少一陽一盛骨之端出一血。

盛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

一陽一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

刺一陽一明於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一血,秋無見血。

足少一陰一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

刺足少一陰一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若出一血太多,虛不可復。

厥一陰一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一弩一弦。

刺厥一陰一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循纍纍然乃刺之。

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然,時遺溲。

刺解脈在膝筋分肉間,在卻外廉之橫脈出一血,血變而止。

同一陰一之脈令人腰痛,腰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

剌同一陰一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二痏。

解脈令人腰痛如裂(《素問》作引帶),常如折腰之狀,善怒。

剌解脈,在卻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乃已(全元起云:有兩解脈,病原各異,疑誤未詳)。

一陽一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刺一陽一維之脈,脈與太一陽一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傷,惡血歸之。

刺之在卻一陽一之筋間,上卻數寸衡居,為二痏出一血。

會一陰一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濈濈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飲,飲已欲走。

刺直一陽一之脈上三痏,在蹺上卻下三所橫居,視其盛者出一血(《素問》濈濈然作漯漯然,三所作五寸)。

飛揚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

刺飛揚之脈,在內踝上二寸(《素問》作五寸),少一陰一之前,與一陰一維之會。

昌一陽一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

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後,上踝一寸所。

(《素問》大筋作太一陰一)。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而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

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攣。

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一陽一之外,少一陽一絕骨之端。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然欲僵仆,刺足太一陽一卻中出一血。

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

刺一尻一交者,兩踝胂上,以月死生為痏數,發針立已(《素問》云:左取右,右取左)。

腰痛上寒,取足太一陽一、一陽一明;痛上熱,取足厥一陰一;不可以俯仰,取足少一陽一;中熱而喘,取足少一陰一卻中血絡。

腰痛上寒,實則脊急強,長強主之。

少腹痛控一睪一引腰脊,疝痛上衝心,腰脊強,溺黃赤,口乾,小腸俞主之。

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俯仰難,不得仰息,腳痿重,一尻一不一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久坐,膀一胱俞主之。

腰痛不可以俯仰,中膂內俞主之。

腰足痛而清,善偃,一睪一跳拳,上窌主之。

腰痛怏怏不可以俯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窌主之,先取缺盆,後取尾骶與八窌。

腰痛大便難,飧洩,腰一尻一中寒,中窌主之。

腰痛脊急,脅中滿,少腹堅急,志室主之。

腰脊痛,惡風,少腹滿堅,癃一閉下重,不得小一便,胞肓主之。

腰痛骶寒,俯仰急難,一陰一痛下重,不得小一便,秩邊主之。

腰痛控一睪一、小竟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氣街。

腰痛不得轉側,章門主之。

腰痛不可以久立俯仰,京門及行間主之。

腰痛少腹痛,下窌主之。

腎腰痛不可俯仰,一陰一陵泉主之。

腰脊相引如解,腰痛少腹滿,小一便不利如癃狀,羸瘦,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怏怏,太沖主之。

腰痛少腹痛,一陰一包主之。

腰痛大便難,湧一泉主之。

腰脊相引如解,實則閉癃,淒淒,腰脊痛宛轉,目循循嗜臥,口中熱,虛則腰痛,寒厥煩心悶,大鐘主之。

腰痛引脊內廉,復留主之,春無見血,若太多,虛不可復,是前足少一陰一痛也。

腰痛不能舉足,少坐若下車躓地,脛中矯矯然,申脈主之。

腰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痛,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諸節痛,上下無常,寒熱,一陽一輔主之。

腰痛不可舉足,跟中踝後痛,腳痿,僕參主之。

腰痛俠脊至頭幾幾然,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委中主之(是前刺足太一陽一卻中出一血者)。

腰痛得俯不得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惡血歸之,殷門主之(是前衡絡之脈腰痛者)。

腰脊痛一尻一脊股一臀一陰一寒大痛,虛則血動,實則並熱痛,痔痛一尻一脽中腫,大便直出,承扶主之。

三焦膀一胱受病發少腹腫不得小一便第九

少腹腫痛,不得小一便,邪在三焦,約,取之足太一陽一大絡,視其結絡脈與厥一陰一小結絡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甚堅,不得小一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一陽一之外大絡,絡在太一陽一、少一陽一之間,亦見於脈,取委中。

膀一胱病者,少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一便而不得,眉(一本作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側及脛踝後皆熱者,取委中。

病在少腹痛,不得大小一便,病名曰疝,得寒則少腹脹,兩股間冷,刺腰股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

少腹滿大,上走胸至心,索索然身時寒熱,小一便不利,取足厥一陰一。

胞轉不得溺,少腹滿,關元主之。

小一便難,水脹滿,出少,轉胞不得溺,曲骨主之。

少腹脹急,小一便不利,厥氣上頭巔,漏谷主之。

溺難,痛,白一濁,卒疝,少腹腫,咳逆嘔吐,卒一陰一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熱,腹中填滿,身熱,厥痛,行間主之。

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足五里主之。

少腹中滿(一本作痛),小一便不利,湧一泉主之。

筋急身熱,少腹堅腫時滿,小一便難,一尻一股寒,髀樞痛,引季脅內控八窌,委中主之。

一陰一胞有寒,小一便不利,承扶主之。

三焦約內閉發不得大小一便第十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一陰一,太一陽一與骶上以長針。

氣逆,取其太一陰一、一陽一明。

厥甚,取太一陰一、一陽一明動者之經。

三焦約,大小一便不通,水道主之。

大便難,中渚及太白主之。

大便難,大鐘主之。

足厥一陰一脈動喜怒不時發■〈頹〉疝遺溺癃第十一

黃帝問曰:刺節言去衣者,刺關節之支絡,願聞其詳。

岐伯對曰:腰脊者人之關節,股胻者人之趨翔,一莖一睪一者身中之機,一陰一津之候,津一液之道路也。

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一液內流而下溢於一睪一,水道不通,炅不休息,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榮然有水,不上不下,■〈金非〉石所取,形不可匿,裳不可蔽,名曰去衣。

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一息氣逆,此有餘也(《素問》下有一陽一氣大盛於外一句)。

一陰一氣不足,則太一陰一脈細如發者,此不足者也。

其病安在?曰:病在太一陰一,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得五有餘,二不足。

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曰:所謂五有餘者,病氣之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不表不裡,亦死證明矣。

狐疝驚悸少氣,巨闕主之。

一陰一疝引一睪一,一陰一交主之,少腹痛,溺難,一陰一下縱,橫骨主之。

少腹疝,臥善驚,氣海主之。

暴疝,少腹大熱,關元主之。

一陰一疝氣疝,天樞主之。

■〈頹〉疝,大巨及地機、中卻主之。

一陰一疝痿,一莖一中痛,兩丸騫,臥不可仰臥,刺氣街主之。

一陰一疝,衝門主之。

男子一陰一疝,兩丸上下,小竟痛,五樞主之。

一陰一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俯仰上下,商丘主之。

狐疝,太沖主之。

一陰一跳遺溺,小一便難而痛,一陰一上下入腹中,寒疝一陰一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

腹痛上搶心,心下滿癃,一莖一中痛,怒瞋不欲視,泣出,長太息,行間主之。

癲疝,一陰一暴痛(《千金》■〈頹〉疝一陰一暴痛,痿厥,身一體不仁),中封主之。

疝,癃,臍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

氣痛癃,小一便黃,氣滿塞,虛則遺溺,身時寒熱,吐逆,溺難,腹滿,石門主之。

氣癃■〈頹〉疝一陰一急,股樞腨內廉痛,交信主之。

一陰一跳腰痛,實則挺長,寒熱,攣,一陰一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腫一睪一卒疝,小一便不利如癃狀,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熱,如有瘜肉狀,如著欲出,背攣不可俯仰,蠡溝主之。

丈夫■〈頹〉疝,一陰一跳痛引纂中,不得溺,腹中支,脅下榰滿,閉癃,一陰一痿,後時洩,四肢不收,實則身疼痛,汗不出,目■〈硫,目代石〉■〈硫,目代石〉然無所見,怒欲殺人,暴痛引髕,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噫,足厥痛,湧一泉主之。

癃疝,然谷主之。

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疝,四肢一婬一濼,身悶,至一陰一主之。

遺溺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胸滿膨膨然,實則癃一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一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一陽一主之。

癃,中窌主之。

氣癃溺黃(《千金》此四字前有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以俯仰),關元及一陰一陵泉主之。

氣癃,小一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主之。

癃,遺溺,鼠蹊痛,小一便難而白,期門主之。

小一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一陰一主之。

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主之。

溺黃,下廉主之。

小一便黃赤,完骨主之。

小一便黃,腸鳴相逐,上廉主之。

勞癉,小一便赤難,前谷主之。

足太一陽一脈動發下部痔脫一肛一第十二

痔痛,攢竹主之。

痔,會一陰一主之。

凡痔與一陰一相通者死,一陰一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一便,皆主之。

痔骨蝕,商丘主之。

痔,篡痛,飛揚、委中及承扶主之。

痔篡痛,承筋主之。

脫一肛一下,刺氣街主之。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針灸甲乙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