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奇謀
第三章 見事機先(知幾類)
第三章見事機先(知幾類)
〔開宗明義〕事情雖然還沒真正發生,跡象其實已經顯露。
如果不能從初期的跡象去掌握即將發生的事實,就像無知的雀鳥,築巢所在的柴薪已經冒起煙火,還悠哉游哉不知躲避防範,這是非常危險的。
有智慧的人則不然,只要見到一點跡象,就能判斷出事情未來的發展,而採取合宜的行動。
62 失約表達亡國原因
武王進入殷商之後,聽說殷商有位長者,就前去拜見,並且問他殷商亡國的原因。
殷商的長老回答說:「大王如果想知道,那麼我們就等日正當中的時候,見面再說。」
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一早去赴約,卻找不到人了。
武王感到不解,周公說:「我已經瞭解了。
他是一位君子,情理上不願批評他的國君所以下忍心拿他國君的過失告誡大王。
至於約定日期而不見,表示說話不守信,這就是殷商亡國的原因。
他拿這點來提示大王。」
63 東郭牙:肢一體語言專家
齊桓公對管仲說:我和你計劃攻打莒國,事情還沒公開而整個國都的人都知道了,為什麼呢?」
管仲說:「國都裡面一定有聖人。」
桓公說:「啊,白天那些服勞役的人中,有一個拿著柘杵看的,名叫東離牙一我想大概是他吧!」
不久,東郭東到了。
管仲問他說:「說出要攻打莒國的人是你嗎?」
答說:「是的。」
管仲說:「我沒說要進攻莒國,你怎麼知道?」
答說:「臣下聽說:在上一位的人善於策劃,底下的百姓善於意會。
前幾天,我看君王和你站在高台上。
他的一精一神飽滿,舉止興奮,這是準備打仗的表現。
他的嘴是張得很大,不是閉得小小的,這正是說「莒」字的姿態,而他的手所指的,又正是莒國的方向。
我心裡想,現在諸侯不服齊的,只有莒國了。
所以我就這樣告訴別人。」
64 齊桓公內外得人
齊桓公大會諸侯,衛國最後才到。
桓公與管仲計劃討伐衛國。
退朝回到後宮,衛姬望見桓公,走到堂下再拜見,請求寬恕衛君的過失。
桓公說:「我對衛國沒有特別的事要做,你為何求情?」
衛姬回答說:「妾望見君進來的時候,走路的神態,趾高氣昂的樣子,就是有討伐他國的心意。
看見臣妾而神色不大一樣,那就是要討伐衛國了。」
第二天,桓公臨朝,拱手為禮而引進管仲。
管仲說:「君放棄攻打衛國了嗎?」
桓公說:「仲父怎麼知道了呢?」
管仲說:「君臨朝拱手為禮的態度很廉恭,而話也慢慢的說,看見我則有些慚愧的樣子,所以臣知道。」
桓公說:「好啊!仲父為我治外,夫人為我理內,我無論如何一定不會被諸侯取笑了。」
65 蹇叔、百里奚知兵必敗
秦穆公三十二年(公元前 627 年)冬天,晉文公去世,鄭國方面有人出賣鄭國於秦,說:「我負責管理城門,趁此時可以來偷襲鄭國。」
穆公問於蹇叔和百里奚,他們回答說:「越過幾個國家的領土,走上千里的路途,去襲擊人家,哪裡可能得到益處呢?況且有人出賣鄭國,我國國人難道不會把我國軍情也告訴鄭國嗎?千萬不可出兵。」
穆公說:「你們不瞭解。
我已經決定了。」
於是動員軍隊,派百里奚的兒孟明視,蹇叔的兒子白乞術及白乙丙帶兵。
出發當天,百里奚、蹇叔哭著送他們。
穆公聽到後,很生氣的說:「我發動軍隊,而你們哭著破壞我軍的士氣,為什麼?」
兩位元老說:「臣不敢破壞君王軍隊的士氣。
軍隊出發後,臣下的兒子從軍前往,臣下已老,如果回軍太遲了,恐怕無法相見,所以才哭啊!」
兩位元老退下後,告訴兒子說:「你們的軍隊將會被打敗,而且必定是在淆山關隘敗北。」
不久,秦軍果真被晉襄公打敗。
66 救小國惹大國反而高興
齊攻打宋國,宋派臧子向荊國求救。
荊王非常高興,答應之後,表現得更是歡喜。
臧子滿心憂愁的返國,他的車伕對他說:「求救而有了回應,卻了臉憂愁,為什麼呢?」
臧子說:「宋國弱小而齊國強大,為了救弱小的宋國,而與強大的齊國交惡,這是君王所憂心的事,而荊王表現太過高興,必只是用來堅定我們對抗強齊的決心;一旦我國決心堅定,齊國必因此受些損失,這很符合荊國的利益。」
臧子回到宋國,齊王果然攻下了宋國五座城,而荊國救授部隊卻一直沒有出現。
67 走不出新建的城門
韓昭侯建造高門(公元前 306 年),屈宜咎(臼)說:「君王一定沒有機會從這個門走出去。」
昭侯問:「為什麼?」
屈宜咎說:「時機不對。
我所說時機不對,不是指日期不對,而指做事的時機。
任何人做事都會有恰當或不恰當的時機,以往君王曾有很好的時機,
可是沒有建造。
如今,前年(公元前 307 年)秦國攻佔了宜陽,今年我國鬧旱災,百姓三餐不飽;不在此時撫恤百姓,照顧人民生計,反而只顧自己奢侈一浪一費。
這是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的道理。」
高門建成,昭侯就去世了,竟然真的沒出過此門。
68 小兒有豺狼的哭聲
晉國叔向(羊舌肝),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兒為妻。
他的母親說:「巫臣的妻子殺死三個丈夫,一個國君一個兒子,滅亡一個國家,使兩個卿逃亡了,能夠不引以為鑒戒嗎?我聽說:有美麗者必然也有很醜惡者。
你可如何面對這些呢?」
叔向害怕,不敢娶。
平公硬是要叔向娶她,生了楊食我(字伯石)。
楊食我剛生下來,叔向的母親去看他,走到堂前,聽到孩子的哭聲就往回走,說:「這是豺狼的聲音,除非這個人,沒有人會毀掉羊舌氏。」
於是就不看他了。
6一9 列子不收贈
春秋時代,列子窮困,面有饑色。
有賓客(子陽食客)告訴鄭相子陽,子陽就派人送他谷子數十車。
列子再三拜謝而拒絕。
使者走後,列子進入家門,他的妻子捶胸埋怨說:「聽說有道的人的妻子,生活都能安樂,現在我餓得面有饑色,而相國令人送給你糧食,你卻不接受,這豈不是命中注定要窮困嗎?」
列子笑著對她說:「相國並不是自己瞭解我的,是聽了別人的話送我谷子。
到以後怪罪我時,也是因聽了別人的話呀!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
況且接受別人的供養,不為別人的危難效命,是不義;為他效命,等於是為無道的人犧牲,哪裡算是義呢?」
後來,鄭國人民果然發難,殺了子陽。
70 絺疵知韓、魏必反
晉國智伯坐馬車去觀察水勢(約在公元前 453 年),魏桓子、韓康子陪在左右。
智伯說:「我現在知道水可以亡人的國家。」
聽智伯一說,桓子就用手肘碰康子,康子用鞋尖踢桓子的腳,意思說兩人瞭解:用汾水可以淹灌安邑,用絳水可以淹灌平陽。
後事,絺疵對智伯說:「韓、魏一定造反。」
智伯問說:「你怎麼知道?」
絺疵答說:「從人情事理可以瞭解。
你和兩家一同攻趙,趙亡之後,災難必然隨之波及韓、魏。
如今雖締約在滅趙之後,將趙三分,各佔其一,可是趙城都快投降了,康子、桓子卻全無欣悅之色,反倒是滿臉憂愁。
這不是要造反,是什麼呢?」
第二天,智伯將絺疵的話轉述給兩人,兩人說:「絺疵分明是個饞妄之臣,想替趙國遊說,讓你懷疑韓、魏而放鬆對趙的攻勢。
難道韓、魏不喜歡
早日取得趙國的土地,而只想去做這種危難不可能有成的事嗎?」
康子、桓子離去後,絺疵進去說:「主公為何將臣下的話,告訴他們兩人呢?」
智伯說:「你怎麼知道?」
答說:「他們看臣的眼神很嚴肅,而且很快的走過,必然知道臣已發現他們的隱情。」
71 假逐太子真襲衛
智伯想襲擊衛國,於是假意放逐他的太子顏,叫他逃亡衛國。
南文子說:「太子顏是智伯的兒子,甚受一寵一愛一,沒有嚴重的罪而逃亡,必然有別有緣故。
然而人逃亡了而不接受他,是不好的事。」
因此派人去迎接他,並且說:「兵車若超過五輛,當心不要讓他們進來。」
智伯聽到此事,就停止攻衛的計劃。
72 沒有白送的玉璧
智伯想攻打衛國,先送衛君四百匹好馬和一隻白玉壁。
衛君非常高興,群臣紛紛慶賀,南文子卻一臉憂愁。
衛君說:「全國人都非常高興,而你卻面露優色,為什麼呢?」
文子說:「無功勞而受賞賜,不出力而得禮物,不可不仔細察究一番。
四百匹好馬和一隻白玉壁,是小國應送大國的禮物,如今反而是大國送來的,君王應該要有所考慮、有所準備了。」
衛君聽了,就將這些話告訴邊境,命令他們嚴加防守。
智伯果然暗地起兵,到衛國邊境才又退軍,說:「衛國有賢人,預先知道了我們的計謀。」
73 限期彌即時停止砍樹
齊國大夫隰期彌會見田成子。
田成子與他一起登上城台,向四方瞭望,三面都非常平闊通暢,向南望去,隰子家的樹卻遮蔽了視野,田成子當時並沒說什麼。
限子回去以後,立刻派人將樹木砍去;才砍幾下,斧頭就裂了幾個地方,子馬上又叫人停下不砍」。
他的屬僚說:「為什麼改變得這麼快呢?」
隰子說:「古人有句諺語說:「知道深水中有魚的人,不吉祥。」
田子即將有一些行動,這個行動非同小可,而我卻提示他我知道一些,那我一定會有危險。
不砍掉樹木,不會有過錯。
知道了人家所不說的,這樣的罪過才大。
所以才不再砍樹了。」
74 黃袍加身不吉祥
西漢時,陳嬰家住東陽,年輕時勵修德行,在鄉里間備受讚譽。
秦末天下大亂之際,東陽人想奉陳嬰為王自立。
他的母親說:「不可以。
自從我嫁到你們家當媳婦,一向都是過著貧賤的日子,一旦突然享有富貴,不是一件吉祥的事,不如以手下的兵歸收屬他人,事情成功了,多少受到一些好處;失敗了,災難也有別人去承擔。」
75 王陵之母為子目殺
漢朝王陵,沛縣人。
原先糾合徒眾數千人,聚居在南陽。
到後來才率領所有手下的兵士歸屬漢王劉邦。
項羽於是派人把王陵的母親帶到軍中,王陵的使者來到之後,就請王陵的母親朝南而坐,以尊重王陵母親,想借此招降王陵。
王陵的母親趁著送走使者的時候,私下一邊流淚,一邊對使者說:「希望代我向王陵說,好好的替漢王做事。
漢王是一位長者,不要因為我這個老婦人,而懷有二心。」
於是用劍自刎而死。
76 匈奴示弱必有詐
漢高祖(公元前 200 年)想要攻打匈奴,於是派人探察軍情。
匈奴將健壯的士兵及肥一大的牛馬都藏起來,表面上只能看到者弱婦孺及瘦弱的牲畜。
派去探察的十個人都表示可以攻打匈奴。
高祖再派劉敬前去,劉敬回來報告說:「交戰的兩國,正該誇示炫耀自己的長處。
現在臣下前去,只見瘦弱老小的,這一定是匈奴想現出弱小的一面,而埋伏奇兵,藉以臻勝,臣下認為不可以襲擊匈奴。」
當時漢朝三十萬大軍已經出發,皇上很生氣,罵劉敬說:「你這個齊國的奴才,憑著一張嘴得官,現在竟敢亂說話,壞我軍隊士氣,觸這軍隊霉頭。」
於是把劉敬用刑具羈禁在廣武(今山西附近),大軍就出發了。
到了平城,匈奴果然派出奇兵將高祖包圍在白登,前後被圍了七天。
後來逃離重圍,高祖到了廣武,赦免劉敬,並說:「我沒聽你的話,因此被困平城(山西大同縣)。
我已殺了原先說可以出兵的十個人。」
於是封劉敬三千戶,為關內侯。
77 先見之明沒功勞
劉朝宣帝時(公元前 73~前 49 年),霍光家族生活奢侈一靡一爛,茂陵的徐福說:「霍家一定敗亡。
在眾人之上,而生活奢侈,這是敗亡之所在。」
於是上書皇帝,表示:霍家生活奢一靡一,陛下即使疼惜他們,也該適時的加以抑制,不要使他們走上敗亡之路,三次上書,都獲回報知曉此事。
後來霍家果然因謀反被除(公元前 66)。
董忠等人因為發現霍家謀反的行為,而被封為侯。
於是有人替徐先生上書說:
「臣下聽說,有一位客人去拜訪朋友,看見煙囪是筆直的,旁邊又有一堆木柴,就對主人說:「要把煙囪弄彎,把木柴搬開,否則會引起火災。」
主人聽了不作聲,也不理這些事。
沒多久果然失火了。
鄰里的人好心的紛紛過來救火,終於把火撲滅。
於是殺牛擺酒席,宴請幫忙救火的人;頭髮被燒,
身上被火的傷的人坐在最上一位,其餘依各人的功勞入座,但是卻不去請建議弄彎煙囪的那位客人。
早先若是主人聽那位客人的話,根本不必一浪一費牛、酒,也不會有火災發生。
「現在茂陵的徐福幾次上書,提醒霍家可能會有叛變的行為,應該加以防範、杜絕。
若是先前依徐福的話去做,那麼就不會有割地封爵的耗費了,並且國家一樣安全平靜。
如今這件事情已以結束,而徐福去得不到封賞,盼望陛下能明察那位客人搬開木柴、弄彎煙囪的建議,而讓他居於那些頭髮燒焦、身上的傷的人之上。」
書信上秦,皇帝就派人賜徐福帛十匹,任命他為郎官。
78 甜酒不再有,穆主趕緊走
西流時,楚元王(劉交)對申公(及魯穆生、白生)等人非常禮遇。
穆生不喜歡喝酒,元王每次設酒席,經常為穆生特別準備甜酒。
到了漢戊繼位以後,起初也時常特別準備甜酒,後來就漸漸忘了。
穆生退席之後說:「可以離去了。
甜酒忘了準備,表示侯王的心意已經懈怠;再不走,楚人可能鐵枷把我送到刑場。」
於是藉詞生病留在家中。
申公、白生一意的勸他,說:「難道就不顧念先王對待我們的恩情嗎?現在侯王偶然疏忽小小的禮節,也還不至於嚴重到要這樣的地步。」
穆生說:「《周易》上說:「知道事情變化的徵兆契機,謂之神。」
徵兆契機,是一切變動的隱微表現,也是吉凶事先可見的表徵。
君子發現徵兆契機,就要有所行動,不可等到最後。
先王之所以禮遇我們三人,是因為道義猶在的關係。
現在疏忽這些禮節,已經是忘了道義。
忘了道義的人怎可以長久相處呢。」
後來劉戊因荒一婬一暴亂,和吳國共同計劃叛變(公元前 154 年),因失敗自一殺。
79「屠一殺道長」沒好下場
漢朝的太守嚴延年主持政務,陰狠毒辣,曾經把各縣的囚犯集中到郡府,全部處死,血流長達好幾里路,河南人都叫他為「屠伯」(屠一殺道長)。
他的母親從東海郡(在山東一帶)來找他,剛好看見秦報要處決犯人,非常的震驚,就停留在城下的亭裡,不願進去郡府。
後來嚴延年去迎接她,她就責備兒子說:「天道神明,一個人不可能只是殺人而不被殺的。
沒想到活到老了,要看到自己盛壯的兒子犯刑被殺。
走了,我要回東方去,去為你把墓地先準備妥當。」
於是,就回到東海郡。
過了一年多(公元前 58 年),嚴延年果然因案被殺,東海的人無不稱讚他的母親賢德明智。
80 自古文人禍從口出
申屠蟠,東漢末人,當時遊學京師的人士,如汝南范滂等人,經常批評攻擊朝廷的政治措施,從公卿大夫以下各階層的人,都降尊紆貴以禮遇他們;
大學生紛紛推崇欽慕他們的風範,認為這是學術文風鼎盛,在野讀書人被重用的時候。
申屠蟠卻慨漢說:「以前的戰國時代,在野知識份子放言批評,各國諸侯,甚至做到持帚掃門來迎接他們,最後卻有坑殺讀書人、焚燒書籍的災難。
今天的狀況和當日可以說差不多。」
於是就隱居在梁國碭縣的地方,靠著樹幹搭蓋一間屋子,日子過得像僕役一般。
過了三年,范滂等人受「一黨一錮之禍」牽連(公元 16一9 年),有的死了,有的被刑,只申屠蟠一人倖免於難。
81 華歌遠見,廢君無成
東漢末年,陶丘洪與華欲同郡,自認為眼光見識高於華歆,當時王芬等人企圖廢了靈帝(公元 168~189 年)。
王芬叫華歆、陶丘洪來共同策定大計。
陶丘洪準備前去,華歆制止他說:「廢立君主是非常的大事,伊尹、霍光都覺得艱難而不輕易為之。
王芬才一性一疏略且不夠武勇,一定不會成功。」
王芬後來果然失敗,陶丘洪才對他心服。
82 顧雍識破公孫淵詭計
三國時、公孫淵(據有遼東)想欺詐魏國,認為如果不和吳國絕交,魏國必定不會相信,若是誘騙吳國的使者來殺了,那麼魏國就會相信,並且可以得到寬緩喘一息的機會,慢慢地再自立為王。
因此就對吳國稱藩,並且獻馬給吳國。
吳王孫權非常高興,討論要派遣張彌、許晏等人,率一萬隨從兵士前去為公孫淵賜爵封位。
議論決定之後,群臣紛紛慶賀。
顧雍卻哀吊說:「太過份了,上下竟然互相欺瞞。
這是件可悲可歎的事,竟然為它慶賀。」
孫權說:「遠方的藩國嚮慕公義,首先臣屬於我國,世祖(曹丕)即位之前得到了河右(河西)之地,比起我們今日,哪些比得上呢?而丞相一人卻為此哀吊,為什麼呢?」
顧雍回答說:「臣下哀吊張、許兩位使者回不來。
陛下雖然威名恩德遠播,比起魏國,哪個力量強大呢?現在公孫淵不稱臣於魏,而稱臣於吳,如此捨棄鄰近的強大外交援國,卻結交遠方窮乏的國家,這不人之常情。」
吳王說:「那為何要稱藩(臣)於我國呢?」
顧雍說:「公孫淵想自立為王,怕魏攻打他的後方。
想要臣事魏國,又因已經稱臣於吳,怕被認為立場搖擺不定;如要進貢一些物質,臣事吳國,那麼吳國一定派使者回報,並且加以冊封。
如此一來,他一方面既可圖得我們將送他的金銀寶器等貴重物資,同時趁此扣留我國的使者,再向魏國輸誠。
魏國必然認為他已經斷絕和吳國的關係,一定更加重視公孫淵,而不去討伐他。
公孫淵便可借此得到休兵養民、稱雄遼東的機會。」
「陛下如果不相信,只要去一封信責備他過於輕率,他的詭計馬上就拆穿。
依臣下的辦法,只要派遣士兵百人護送使者就好。
魏國知道此事後,一
定認為公孫淵奉事吳國非常誠心,最後依然不會相信公孫淵,那麼他的詭計就不能得逞了。」
後來,公孫淵果然背叛吳國,完全如顧雍所預測的一般。
83 何曾知晉必亂
晉朝何曾(公元 199~278 年),字穎考,晉武帝時為丞相,加贈侍中,又進位為太傅(侍中、太傅都為榮街),每天三餐要花上萬錢之多,還嫌說不知有哪樣菜好吃。
何曾侍奏皇上宴飲,回去之後,告訴他兒子何遵、何劭說:
「國家承順天命,接受了魏朝的禪讓,創立基業,延續正統。
可是,我每次與皇上宴飲,不曾聽皇上提起治理國家的大政計劃,只是談一些家常瑣事,這不是為後世子孫計謀著想的現象,這一番基業大概自身過去就結束了,後世子孫可能不堪設想。」
又告訴何遵說:「你們大概可以平安的過一生。」
隨後指著諸位孫輩說:「這些孩子一定會遇到動亂危亡。」
後來,何遵的兒子何綏被殺,何綏的弟弟何嵩悲傷的說:「我祖父真是聖明啊!」
84「癡姨」因癡免禍
晉朝姚某人的太太楊氏,是宦官符承祖的小一姨子。
當時符承祖深受文明太后(晉武帝之母后)一寵一愛一。
楊氏對她姊姊說:「姊姊雖擁有一時的尊榮,卻比不上妹妹快樂。」
楊氏自己時常穿著破舊的衣服,親手做許多費力氣的工作。
承祖曾派人用專車子去迎接她,楊氏硬是不肯坐車,派去的人強把她抬上車子,卻大哭說:「他們想殺了我啊!」因此符家上下的人都稱她為「癡姨」。
後來承祖出事了,主辦的官吏將他的兩位小一姨子抓去,姚某的太太(癡姨)因為衣著破舊,特別赦免。
85 張翰知敗思歸
晉朝張翰(字季鷹)辭去齊王炯大司馬東曹掾(大司馬符中的高級官員)的職務,對同郡的顧榮說:「天下紛亂不安,擁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隱都艱難。
我本來就是鄉野之人一性一好閒適,早已不求一時的名望。
你要好好的以你的聰明防患未然,以你的智慧預留退路。」
顧榮拉著季鷹的手,說:「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隱,自在的去採拾山間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
季鷹有一天看到秋風吹起,想起吳中(江蘇吳縣)的蓴菜羹、鱸魚膾,說:「人生的可貴,在於能夠適情適一性一罷了。
怎能因當官而羈留在離故鄉數千里外的地方,為的只是虛名爵位?」
於是就叫人駕車趕回故鄉,不久,齊王炯敗亡(公元 302 年),許多人都說季鷹能見事機先。
86 韋忠不貪一官,臨禍不遭殃
晉朝裴推薦韋忠給張華(公元 232~300 年)張華要任韋忠為官,他卻以疾病為由辭謝。
別人問他原因,他說:「張茂先(張華的字)為人虛華不實,裴逸民(裴頠的字)貪慾多而不滿足,兩人都不顧禮法制度,依附賈後,我時時掂憂他們會遭覆敗,波及到我;怎麼可以再撩一起衣裳,不知顧忌的來接近他們呢?」
後來張華等果然遭禍,如韋忠所預言一般。
87 高歡散盡家財交朋友
北齊神武帝(高歡,公元?~547 年),從洛陽回鄉之後,散盡家產來結交四方的朋友。
親戚故舊很訝異的問他緣故,他說:「我到了洛陽,看到京師的待衛軍士,成群結隊的去焚燒將軍張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動亂,竟然不聞不問。
國家政事到了如此的地步,未來的情勢可想而知,錢財怎麼可能永遠守得住呢?」
88 到底誰要造反?
唐太宗令衛公李靖(公元 571~649 年)教侯君集兵法。
隨後侯君集對皇帝說:「李靖將會造反,他在教臣兵法時,往往在隱秘奧妙的關鍵,不開示給臣瞭解。」
太宗拿此事來責問李靖。
李靖答說:「這就是侯君集要造反了。
當今中國安定無事,臣所教他的,已足夠克制四方的蠻夷了。
而還要求臣將所有的兵術都傳授給他,這就是有異心了。
後來侯君集果然造反。
89 郭子儀小心待侯盧杞
唐朝郭子儀(公元 6一97~781 年)病重時,任何朝廷百官來探病,都不屏退服待的姬妾,可是盧杞來探訪時,卻屏退姬妝,自己靠著椅子來接待他。
家人很訝異的問他原因,他說:「盧杞面貌醜陋,心地陰狠,婦人見到他一定會笑他,以後他若是得志,一定會報怨,那麼我們家族的人全都逃不過。」
90 首長僕役時
唐德宗時(公元 780~805 年),翰林學士潘炎受到皇上特別的恩一寵一,他的夫人劉氏,就是宰相劉晏的女兒。
京師的行政首長有事來拜訪他,等候了好多天,都沒有遇上,於是就送守門的人三百匹縑。
他的夫人感歎的說:「哪有當臣子的人,京師首長要見他一面,還得先送僕役三百匹縑的呢?處境危險可以想見了。」
因此,就勸潘公辭官。
91 韓熙載聽歌舞避相識
朝熙載在南唐的時候,家裡找來許多侍妾女僕,日日夜夜聽歌賞舞。
他告訴人家說:「我這樣做,正是為了避免被任命為宰相。」
人家問為何要逃避?
他說:「中原的那些帝位爭逐者,對江南一直虎視眈眈,早有併吞之意,一日真命天子出現,江南棄械投降都來不及。
我不願成為後代千古取笑的對象。」
92 王旦反對慶賀死蝗
宋朝王旦,寧子明,真宗三年(公元 1000 年)時,受命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曾有大群蝗蟲為害,朝廷派人去探察災情,結果在郊野發現死蝗,皇上拿來給大臣看。
第二天宰相就帶著死去的蝗蟲上朝說,「蝗蟲確實都已死了,希望將死蝗擺在朝中,讓百官來慶賀一番。」
王旦卻認為做不得。
過了幾天,朝中正進奏事務,卻見飛來大批蝗蟲遮蔽了整個天空。
真宗看著王旦說:「假使百官正在慶賀,而蝗蟲卻像這樣蔽開而來,豈不是要讓天下人笑話了?」
93 邵雍聞鵑知亂
宋朝治平年間(公元 1064~1067 年),邵雍和他的朋友在天津橋上散步,聽到社鵑的叫一聲,神色優傷的說:
「洛陽以前沒有杜鵑,現在才有杜鵑來到。
天下將要大治的時候,地氣會從北向南移動;將要動亂的時候,地氣會從南向北移動。
現在南方的地氣已經來到了。
飛禽鳥類,是最先感受到地氣移動的。
不出二十年,皇上會起用南方人為宰相,並且會援引許多南方人入朝,一意的更張舊有的典章制度,從此以後,天下會有很多事端了。」
到了王安石被命為宰相之後,邵雍的話果然應驗了。
94 避免成為最後的受害者
宋朝時,有一位非常凶狠的人,鄰居有人想賣掉屋子,搬到別處好避開惡人。
別人對這位鄰居說:「那個惡人罪惡快滿了,你不妨媛一緩看看。」
鄰居回答說:「我就是怕被他當成作惡的最後一個對象。」
於是就搬到別處去了。
沒多久,那位惡人果然因為殺人而被處死。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