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盤庚:【原文】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尚書》盤庚

尚書

盤庚

洞若觀火勸貴族

【原文】

王若曰:「格汝眾,予告汝訓汝,猷黜乃心2,無傲從康3。

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4。

王播告之修5,不匿厥指(6),王用丕欽(7)。

罔有逸言(8),民用丕變。

今汝聯聒聒(9),起信險膚(10),予弗知乃 所訟(11)。

「非予自荒茲德(12),惟汝含德(13),不惕予一人(14)。

予若觀火,予亦拙謀作(15),乃逸(16)。

若網在綱(17),有條而不紊(18);若農服田(19),力穡乃亦有秋(20)。

汝克黜乃心(21),施安德於民(22),至於婚友(23),丕乃敢 大言汝有積德(24)。

乃不畏戎毒於遠邇(25),惰農自安,不昏作勞(26),不。

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27)。

「汝不和吉言於百姓(28),惟汝自生毒(29)。

乃敗禍一奸一宄(30),以自災於厥身。

乃既先惡於民(31),乃奉其恫(32),汝悔身何及?相時憸民(33), 猶胥顧於箴言,其發有逸口(34),矧予制乃短長之命(35)?汝曷弗告朕, 而胥動以浮言,恐沈於眾(36)?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 滅?則惟汝眾自作弗靖(37),民非予有咎。」

【註釋】

( 1是湯的第十世孫,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

他為避免水患,復興殷,商,率領臣民把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往殷(今河南安陽)。

此舉遇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反對,極力申說遷都的好處,前後三次告喻臣民,終於完 成了遷都。

《》(分上、中、下三篇)記述了這次遷徙的經過。

上篇記述遷殷之前告誡群臣的話,中篇是告誡殷民的話,下篇是遷都後告誡群臣的話。

歷代學者大都認為《》三篇是殷代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2猷:為了。

黜:除去。

心:指私心。

3從:縱,放縱。

康:安逸。

4惟:想。

任:任用。

舊人:指世代做官的人。

共政:共同 管理政事。

(5)王:指先王。

播台:公佈命令。

修:施行。

(6)匿:隱瞞。

指:旨,意旨。

(7)丕:大。

欽:敬重。

(8)逸:過失,錯誤。

(9)聒聒(guo):拒絕別人的好意而自以為是。

(10)信:伸,伸說。

險:邪惡。

膚:浮誇。

(11)訟:爭辯。

(12)荒:廢棄。

(13)含:懷著,藏著。

(14)惕:施,給予。

(15)謀作:謀略。

(16)乃。

則。

逸。

過錯。

(17)綱:網的總繩。

(18)紊:亂。

(19)服:從事。

(20)力穡:努力收穫莊稼。

(21)黜乃心:去掉你們的私心。

(22)實德。

實惠的德行。

(23) 婚:指有姻親關係的親戚。

(24)丕乃:於是。

(25)乃。

如果。

戎:大。

毒: 毒害(26)昏:努力。

(27)越其:於是就。

(28)和:宣佈。

吉言:好話。

(29)惟:是。

毒。

禍根。

(30)敗。

敗露。

一奸一宄(gU1):做壞事。

(31)先:引導。

(32)奉:承受。

恫(dong):痛苦。

(33)相:看。

時:這。

憸(xian):校(34)發:說出。

逸口:從口中說出錯話。

(35)矧(shen): 況且。

制:一操一縱,掌握。

(36)恐:恐嚇。

沈:煽動。

(37)靖:善。

【譯文】

王這樣說道:「來吧,你們各位!我要告誡你們,教訓你們,為的是要去掉你們的私心,使你們不要傲慢放肆並追求安逸。

從前我們的先王,也只考慮任用世家舊臣共同管理政事。

先王向群臣發佈政令,群臣都不隱瞞先王的旨意,先王因此對他們非常看重。

大臣們沒有錯誤的言論,因而臣民的行動大有變化。

現在你們拒絕別人的好意而又自以為是,到處散佈邪惡浮誇的言論,我真不知道你們爭辯的是什麼。

「並不是我自己放棄了任用世家舊臣的美德,只是你們欺瞞了我的好意,不能處處為我著想。

我對這一切像看火一樣地一清二世,如果我又不善於謀劃,則是過錯。

就像只有把網結在綱上,才會有條有理不紊亂;就像農民只有努力耕種,才會有秋天的好收成。

你們能夠去掉私心,給予臣民實實在在的好處,以至於你們的親戚朋友,那麼你們才敢說你們積有恩德。

如果你們不怕自己的言論會大大毒害遠近的臣民,就像懶惰的農民一樣自求安逸,不努力一操一勞,不從事田間勞動,那就不會有黍稷收穫。

「你們不把我的善言向百姓宣佈,這是你們自生禍害。

你們所做的一些壞事已經敗露,這是你們自己害自己。

你們既引導人們做了壞事,就要由你們來承擔痛苦,悔恨自己又怎麼來得及?看看一般的小民吧,他們還顧及到我所勸誡的話,擔心說出錯誤的話,何況我掌握著你們的生殺之權呢?你們有話為什麼不告訴我,卻用流言蜚語相互煽動,恐嚇蠱惑臣民呢?就像大火已在原野上燃一燒起來,使人無法面對接近,還能夠撲滅嗎?這都是你們做了許多壞事造成的,不是我有過錯。」

【讀解】

這是對他的臣僚們進行規勸,責備他們不恪守先王的舊規矩,態度傲慢,貪圖享受舒適,還以謠言蠱惑民心。

的良苦用心日月可鑒,頑固的臣僚們作何感想,不得而知,而他們的醜惡嘴臉卻清晰可見。

大凡能做臣僚的人,總是其先輩或本人有功於國於民,才會參與國政,享有功名利祿。

有了功名利祿,就會滋生驕奢一婬一逸,目中無人,有恃無恐。

有恃無恐,就敢於胡作非為,騎在別人頭上拉屎拉尿。

腐敗就是由此產生的。

堯、舜的太平盛世、清明政治已一去不復返了,接踵而來的是日甚一日的腐敗。

古代政治腐敗大概有兩個重要根源:一是人治和世襲製造成了龐大的特權階層,從天子下至芝麻官,無不如此。

二是專制制度為人一性一醜惡的一面和弱點提一供了溫一床一。

大概不會想到這些。

他請出先王和舊時制度,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理由,畢竟血緣、祖先、傳統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起著巨大的紐帶作用,畢竟腐敗的官員內心總是有所畏懼,否則就真的是「和尚打傘,無法無 天」了。

話說回來。

爭論不過起於遷移國都,而實質是試圖對日 益腐敗的政治機器動手術———「去奢行儉」。

用意雖好,卻是治標不治本。

再出現腐敗,又往哪兒還?遷來過去,總不會還出地球,更要緊的是根子在制度和人身上。

不作開膛剖肚的手術,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

當然,遷殷的結果,的確帶來了商王朝暫時的興盛,用今天的話說,他算得上是個改革者。

他受到眾多客觀條件的制約,能力排眾議,推行自己的設想,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耐心。

他採用的是文的一套——一規勸說服,而不是武的一套,他顯然知道;迫使人順從容易,而要使人真心誠意地順從,就難多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遷都的成功,也是征服人心的成功。

因此,是值得稱讚的。

此外,這篇經典一性一的勸誡文,為我們的漢語成語增添了一些詞彙,比如予若觀火,若網在綱,有條不紊,燎原之火。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改革者要有文化,有智慧,見多識廣,瞭解民心所向,才可能獲得多數人的支持,事業才可能成功。

是東方的摩西?

【原文】

「嗚呼!今子告汝:不易(1)!永敬大恤,無骨絕遠2!汝分猷念以相從(3),各設中於乃心4。

乃有不吉不迪5,顛越不恭(6),暫遇一奸一宄(7),我乃劓殄滅之(8),無遺育(9),無俾易種於茲新邑(10)。」

「往哉生生!今予將試以汝遷,永建乃家。」

【註釋】

1易。

變更,這裡指遷都的計劃不會變更。

2晉:相互。

絕遠:疏 遠。

3分:比,親近。

猷:謀劃。

4中:衷,和。

5迪:道路, 正路。

(6)顛:狂。

越:越軌。

(7)暫:漸,欺詐。

遇:隅,一奸一邪 (8)劓(yi):割鼻。

殄(tian):滅絕。

(9)育:胄,指後代。

(10)俾: 使。

易:延續。

種:後代。

【譯文】

「啊!現在我告訴你們:遷徙的計劃不會改變!要永遠提防大憂大患,不要互相疏遠!你們要相互顧念依從,各人心裡都要想到和衷共濟。

如果你們行為不善,不走正道,敢於違法越軌,欺詐一奸一邪,我就動用刑罰把你們滅絕,連子孫都不留下,不讓你們 的後代在新國都裡繼續繁衍。

「去吧!去尋求新的生活吧!現在我將率領你們迂徙,在新國都為你們建立永久的家園。」

【讀解】

現在是在對臣民訓話,口氣已大不一樣。

對臣僚.他語氣委婉,循循善誘,即使是責怪,也是,溫而不怒。

對臣民,便顯出了領袖的姿態,口氣強硬堅決,以斷子絕孫(這在古代非同小可!)相要挾,以新的永久家園為誘一惑,不容有叛逆。

尋找家園的誘一惑實在太大。

這讓人想起希伯來人最偉大的先 知和導師摩西。

他為了希伯來人擺脫埃及人的奴役,率領他們歷盡艱辛走出埃及,到西奈山去建立家園。

這事發生在公元前13世 紀,約比遷殷晚一個世紀(公元前144紀)。

都是為了建立新家園,尋找新生活,都是部落首領,但一個是為擺脫統治集一團一內部的腐敗,一個是為擺脫外族的奴役。

不知道的臣民是否把他看作是先知和導師,但他們肯定會受到永久家園的誘一惑。

即便是今天的我們,也會被誘一惑的,因為尋找永久的家園,是人類永恆的衝動,永恆的主題。

民眾才是國家的根本。

【原文】

既遷,奠厥攸居1,乃正厥位,綏一愛一有眾2。

曰:「無戲怠3,懋建大命(4)!今予其敷心腹腎腸5,歷告爾百 姓于朕志(6)。

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7)。

「古我先王,將多於前功(8),適於山(9)。

用降我凶(10),德嘉績於 朕邦(11)。

今我民用蕩析離居(12),罔有定極(13),爾謂朕易震動萬民以遷? 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14),亂越我家(15)。

朕及篤敬(16),恭承民命,用 永地於新邑。

肆子沖人(17,非廢厥謀,吊由靈各(18);非敢違卜,用 宏茲賁(19)。

「嗚呼!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20),尚皆隱哉(21)!予其懋簡相爾, 念敬我眾(22)。

朕不肩好貨(23),敢恭生生(24)。

鞠人謀人之保居(25),敘欽(26) 今我既羞告爾於朕志若否(27),目有弗欽!無總於貨寶(28),生生自庸(29)。

式敷民德(33),永屑一心(31)。」

【註釋】

1奠:定,安定。

2綏:告訴。

一愛一:於。

3戲:遊戲。

怠:懶 惰。

4懋:勉力,努力。

大命:指重新建家園。

5敷:布,開誠布 公。

心腹腎腸:指心裡話。

(6)歷告;盡情相告。

(7)協比:串通,協 同一致。

(8)多:侈,大。

(9)適:往,遷往。

(10)用:因此。

降:減 少。

(11)德:升。

(12)蕩析:離散。

(13)極:止,至。

(14)肆:今, 現在。

高祖:指成湯。

(15)亂;治,治理。

越:於。

(16)及:汲,急迫。

篤:厚。

(17)肆:故,因此。

沖人:年幼的人。

(18)吊:善,指遷都善 事。

靈各:靈格,專門負責占卜的人,據說可傳達上帝的命令。

(19)宏:弘 揚。

賁:大寶龜,用於占卜。

(20)邦伯:邦國之長,指諸侯。

師長:公卿 大臣。

百執事:負責具體事務的眾位官員。

(21)尚:希望。

隱:廢,考慮。

(22)簡相:視察,考察。

(23)肩:任用。

好貸:指喜好財貨的官員。

(24) 恭:舉用。

生生:營生。

(25)鞠:撫養。

保:安。

(26)敘:次序。

欽:敬 重。

(27)羞:進,提一供。

若:順,贊成。

否:反對。

(28)總:聚斂 (29)庸:功勞。

(30)式:用。

敷:施。

德:恩德。

(31)肩:克,能夠。

【譯文】

遷都以後,在住地安定下來,選定了王宮和宗廟的方位,然後告誡眾人。

他說:「不要貪圖享樂,不要懶惰,要努力完成重建家園的大 業。

現在我要開誠佈公地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各位官員。

我沒有懲罰你們,你們也不要心懷不滿,彼此串通起來誹謗我。

「從前我們的先王成湯,他的功勞大大超過了前人,把臣民遷移到山地去。

因此減少了我們的災禍,為我們的國家立下了大功。

現在我的臣民由於水災而流離失所,沒有固定的住處,你們責問我為什麼要興師動眾地遷居?這是因為上帝將要復興我們高祖成。

湯的美德,治理好我們的國家。

我迫切而恭敬地遵從天意拯救臣 民,在新國都永遠居住下去。

因此,我這個年輕人不敢放棄遷都 的遠大謀略,上帝的旨意通過使者傳達了下來;我不敢違背占卜; 的結果,而要使佔得的天意發揚光大。

「啊!鎊位諸侯,各位大臣,各位官員,希望你們各自考慮自。

己的責任!我將認真對你們進行考察,看你們是否體恤我的臣民。

我不會任用那些貪戀財貨的人,而要任用幫助臣民謀生的人。

能 夠養育臣民並使他們安居樂業的人,我將論功行賞。

現在我已經 把我心裡贊成什麼和反對什麼都告訴了你們,不要有不順從!不要聚斂財富,要為民謀生以立功。

要把思德施予臣民,永遠能與 臣民同心同德。」

【讀解】

遷都之後,再次向群臣訓話,要群臣克勤克儉,不要貪 婪聚財;體恤民情,恭謹從政,率領臣民共建家園。

這其實也是的施政方針,體現了他的「保民」思想。

民眾是建立國家的根本。

過去常把民眾比做水,把統治民眾的人比做浮在水上的舟船 。

這種比喻也對也不對。

水用以載舟,沒有水舟無法行駛;水也可以使舟傾覆,讓舟上的人溺水身亡。

還有道理。

但是,水是無形的,水往低處走。

要使水得到規範,需要進行疏通和引導。

誰來疏通和引導?當然是統治者。

還有,舟總在水上行,在上層;水在舟下推,為上層服務。

這種上層與下層、舟與水、引導者和被引導者的人為的、武斷的劃分,在根本上就走入了誤區,所以才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說法。

民眾都變得聰明起來了,統治者還能為所欲為穩坐官位嗎?

把「保民」思想放到現代政治觀的顯微鏡底下,就顯出了它的荒謬體理。

不過,在強大的社會傳統勢力的制約之中,它也還具有一種積極的意義。

為民眾著想,為民眾造福,在客觀上會使 民眾的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兒。

而自此形成的民眾心理,是把做官 的統治者看作自己的「父母」、「家長」,一心企盼「父母」恩賜、 開明、公正,盼望天上掉下個「包青天」。

為什麼就不反過來想, 自己就是自己的「父母」、「家長」,自己就是「包青天」,用得看別人來庇護和保佑嗎?

其實,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係,應當像體育比賽。

民眾是運動員,統治者是裁判。

運動員的職責是按照規則進行遊戲,裁判的職責是監督和保證遊戲按規則進行。

規則是參加遊戲者共同 制定並要共同遵守的,違者受罰。

裁判的監督有偏差,也要受罰,或者被更換。

這樣,大家的共同目的是使遊戲正常健康地進行。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尚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