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鈐經》卷四:敵人信鬼多祈禱者,必懷疑懼,不能任人故也,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虎鈐經》卷四

虎鈐經

卷四

十可擊第二十四

敵人信鬼多祈禱者,必懷疑懼,不能任人故也,一可擊也。

敵惟務天時,擇其方位,觀其雲氣,不顧地形之險易,不詳人心之逆順,二可擊也。

敵止以地利為擇,不能整肅號令,嚴戒行伍,三可擊也。

結營分陣,時多動移者,此多疑恐,四可擊也。

軍發言無誠實,事多利己,吏士怨怒,五可擊也。

將吏一婬一怠,六可擊也。

結營之地,四要無防(四要者,四面間道也),七可擊也。

將馭人無禮,八可擊也。

賞罰顛倒,九可擊也。

將士多輕,十可擊也。

苟欲擊之,先令細人密構其實而我乘之,然後行擊,必中矣。

我師亦宜以此自為戒焉。

五不可擊第二十五

兩師相去數里,見敵兵疲弱懈怠,號令不肅,僉謂敵人可擊也;而我未備知敵地之形勢,或汪污坳沮,或曲道相伏,高下相承,叢林茂草。

當慮敵示弱而匿其強,示不肅而藏其整,示無謀而匿其智,示遠而弊在近。

如是而敵久不退者,必有奇謀,一不可擊也。

合戰未久,敵師未甚傷殘,即棄其鼓旗疾奔者,勿逐之,必有伏兵,二不可擊也。

我之生口為敵所獲,一旦遁歸,以敵事語我;或獲敵生口,亦以敵事語我,皆敵謀也,勿信之,三不可擊也。

敵師乘勢鼓行進攻於我,則勒兵堅陣待之(候其氣衰)。

此乘勢之兵,氣威鋒銳,與戰必不利,四不可擊也。

敵結陣不顧死絕之地,而鼓旗整肅者,五不可擊也。

五異第二十六

太公曰:智與眾同,非人師也;伎與眾同,非國工也。

動莫神於不意,勝莫大於不識。

孫子曰: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

率謂異諸常也。

是以善用兵者,其異有五:一曰險,二曰輕,三曰危,四曰愚,五曰畏。

窮途邃谷,死絕之地;敗壘夷壁,馳突之所。

眾以險也去焉,我當內軍固陣,外若不整,以誘敵;內嚴部伍,外若有畏,以驕敵。

彼既不識,隱之以變,沖之以卒,此用險之道也。

彼眾我寡,力殫糧絕,勝勢在彼,敗勢在我,當歃血誓士,嚴令厚賞,進退以必死,提寡少之兵,突強禦之眾。

以我為輕也,當有輕之用。

由窮地而辟生門,反輕而決焉,此用輕之道也。

敵強攻急,師人一大震,眾以為危,我不以忽遽自亂,當有危之用。

嚴號謹備,以天命慰撫吏士,外閒其貌,內潛速其機,以奇出兵,此用危之道也。

敵人以間來間,我佯不知而受之;敵人以探來探,我佯無備而設伏待之。

敵以我愚也,當有愚之用,反而智焉,此用愚之道也。

望敵之兵來,退縮守壁;見敵之使來,卑辭下氣,如欲和解。

眾以我為畏也,當有畏之用。

退縮則設伏而攻之,出奇沖之;欲和解則以利動之,以卑驕之,此用畏之道也。

是五者,反眾之法也。

眾以我為險者,我用其利也;眾以我為輕者,我用其決也;眾以我為危者,我用其安也;眾以我為愚者,我用其智也;眾以我為畏者,我用其勇也。

故太公曰:不能推移,不可語奇。

此之謂也。

五機第二十七

兵有五機:一曰地機,二曰事機,三曰勢機,四曰利機,五曰神機。

列營佈陣,先據要害,敵取逆動,我取順息,是謂地機。

審探敵事,因而為之,以中敵情,使敵不知為我所覺,得以欺敵,是謂事機。

鼓十人之氣為百人之用,鼓百人之氣為千人之用,威名氣焰,動如雷電,所當者破,是謂勢機。

糧芻儲積,士馬習閒,凡敵境糧道通利,是謂利機。

敵人料我於前,失之於後;料我於遠,失之於近。

動靜出入,敵不能察,是謂神機。

用兵以五機應敵,未有不能攻城掠地者也。

被圍第二十八

我師為敵所圍,可以力守者三:外有援兵,一可守也;人士勁勇,芻粟豐備,二可守也;城池完固,民人富庶,三可守也。

可以決戰者三:外無援兵,一可戰也;人勁馬壯,甲兵堅利,儲畜不備,二可戰也;城池不完,士民窮匱,三可戰也。

守可以必守,戰可以即戰。

何謂必守?許洞曰:盡我力焉,援之不到,俟敵困懈,出奇以戰(如光武昆陽水上鼓噪而出,如田單即墨火牛之類是也)。

何謂即戰?許洞曰:既圍即戰,謀未備也,圍久則困(一作用)焉。

破圍之師,不可出者三:敵無故開圍一角者,有伏也;退圍數里者,謀也;示以老弱者,誘也。

可以急備者二:敵攻其西,謹備其東(一面皆如之);敵示以閒暇者,此必緩我而欲求懈,陰將衝突也。

夫被圍者,當安其內而後反其外,可也。

圍寇第二十九

逐寇於城隍壘堡,一逼一而圍之者,逾數旬不變,非克敵之術。

如圍中士馬一精一壯,兵器堅利,芻糧豐溢,外有援可俟者,宜樹土山,浚渠池,去圍百里廣途間道築壁備之。

人數不可多,隨地大小用之。

盛其遊兵,分部往來提舉,遇急則救應之。

圍中寇敵窮匱,慮以可守復生他計,則伏一精一兵於敵路以待(敵路者,謂敵人要路及歸路也)。

本圍實三面,兵士嚴為備御,開圍一角,令得生路。

敵不奔則戰(在圍一心死守,出圍則心散各求生路),奔則伏兵發,戰則志散,此可以必克矣。

是故圍寇之道,不可以堅守為事。

《易》曰:窮則變,變則通。

此之謂也。

防敵第三十

深入敵境,寂然不逢一人,不可輕動,防有伏焉。

宜詳審四沖之雲氣,秣馬勵士,坐甲以俟結營之地。

夜於營數里四圍,各以勁勇之士伏強一弩一利盾,多列鼓鼙。

有賊遽發,擊鼓為號。

賊擊衛兵,則中營出輕兵援之。

賊擊中營,則四面夾攻之。

中營堅陣,坐以俟變而已。

賊退則隨之,勿一逼一之。

中營亦隨而進焉。

夫頓兵敵境,暇則秣食,不常其時,備不測之寇。

所行之地遇平川大澤,分五方之師,左右前後人等差隨時,去中軍不可過遠。

大將軍處於中軍,隨軍芻粟處於中軍,賞賜資貨處於中軍。

若山川險狹,則{乞}左右二軍前後如故焉。

與賊相遇,不可忽遽周章,當寅畏戒嚴,俾吏士若臨大祭。

鼓則進,金則止。

不金不鼓,湛如亭淵。

雖使之奔衝馳突,不可妄動。

何也?曰:凡深入敵境,與常戰不同,地形我不細究其逆順,叢林我不深曉其厚薄。

且堅其大陣於陣中,數出奇兵,左右掩逐,利則進,不利則止,貨則掠,人則殺而已。

此皆深入之道也。

苟不先備而俟之,必有驚撓卻奪之困。

可不慎哉!

候敵第三十一

兩師未合,先候敵人之情,故其將之偏才皆可見之也。

其有猛而輕死者,可伏而挑之;智而遲者,可一逼一也;機事速疾而不一精一者,可誘也;機緩而一精一者,可抗也;自伐者,可間也;信人者,可詐也;不信人者,可離也;剛愎自用者,可擊也;親一愛一人者,可侮也(侮一作悔);貪者,可賂也;鄙者,可奪也;廉者,可污也;清者,可辱也;畏鬼神者,可驚也;懦而善用人者,可欺也。

將有是十五者,擊之無疑也。

士卒使用無時者,可擊也;士馬秣食無時者,可擊也;結營之地無出入之便者,可擊也;臨陣喧嘩,約之不止者,可擊也;營柵無泉源溪澗者,可擊也;動而不能避日耗月刑者,可擊也;諸將爭功者,可擊也;謀臣放逐者,可擊也;吏士怨怒者,可擊也;傳呼不應節者,可擊也。

是十者能候而擊之,無疑焉。

孫子曰候之而知動靜之理者,此之謂也。

苟不能候敵之情,而一浪一與戰者,是謂舉眾與敵也。

追敵第三十二

敵戰既敗,可以追之者五,不可以追之者六。

何謂也?曰:彼勝氣,可追者,一也;步騎散亂,奔多顛躓,不成部伍,二也;奔其鄉里,赴其城壁,三也(前有生路可往,士卒無鬥志矣);輜重甲兵散而不收,四也;主將已死,五也。

又若敵人雖敗,銳氣不減,一不可也;舊溪澗水流忽(一作急)絕者,盜已過,二也(慮其絕水之計耳);敗軍遁走,行伍不甚亂,旌旗不甚錯,三也(慮其詐敗,欲我逐之,然後發其伏兵者也);吏士奔走不甚蹶躓,步騎不相參錯,四也(慮其亦詐也,詐則心安,故走不躓也);敵敗失道,左右山谷前亦如之,五也(無路可走,必還而致死);途窮食盡,吏士未甚散,六也。

是以可追者,急追;不可追者,堅壁而觀,必有利害之變矣,俟舉兵我則利進而害退也。

詭敵第三十三

兵者,詭道也。

卷舒萬變,雖天地鬼神不可使測之(不可使測之,一作莫能知之)。

是故詭敵之道,其術有二。

敵使到,以權臣私之,豐寶貨露試疑,為結使者之術。

使其信我不疑,然後以憤(一作忿)惑之,復以國家事洩(皆以國家虛實,似是而非者),既密,乃反構敵意,料不以我為疑,即以通情於敵君,示舉兵期與地,以內應之。

待期(一作奇)則以一精一兵出不意搗其虛,我外通之,其術一也(內慮號皆虛號也,亦為我臨兵之害)。

募勇敢者以為間,一旦佯為怒,笞之見血,即潛使竄敵。

復囚其妻子,俾知之而為怨(一作怒)。

我以密事告(亦虛事也),使傳聞於敵,詐言以某時當加兵於某處。

我潛應其言,及期果與言合。

乃陰出銳兵,攻其不意,其術二也。

此皆以奇為勝者,兵之要道,不可以不詳於此也。

困敵第三十四

敵有謀臣,以間疏之;敵有積聚,細人焚之;敵有種,植欺而刈之;敵有民人,強而(一作以)虜之。

陰賂敵之密人,使進敵美一女以惑其意,獻良犬駿馬以蕩其心,多方以誤之。

迨其外困而內惑,則國事懈矣。

然後舉兵伐之,可不勞而功立矣。

善用兵者,常謀困敵。

敵困則我逸矣,以逸擊困,尚何敵之不克哉!

周備第三十五

一方之地,一界之內,一城之間,分兵守之。

要地則盛兵防禦,量人數多少,分為步、騎。

中營大將所居,外皆環列營陣,所備之地不空虛焉。

敵來襲擊,四面皆救援。

急則引中營之兵以赴焉,表裡互相救也。

慮敵人擊其一處,則立左、右營陣以護防矣。

遠近第三十六

兵者,詭道也。

詭可使虛為實,遠示之近,近示之遠。

故遠近之用,其術有六。

善攻敵者,警前掩後,聲東擊西,出敵所不趨,趨敵所不意;利而誘之,安而動之,逸而勞之,飽而饑之;覘其無備,卒然乘之。

其術一也。

所臨之境界於洪淵大壑,不可卒濟,即駐兵築壘,鑿林刳木,廣為舟航,示以必濟也(如不可卒辦之,則令彼備此行,我則不然也)。

中夜陰令一精一兵銜枚於他處,舉筏而渡,擊沿流屯守,俟彼眾亂,大兵筏而隨之。

其術二也。

加兵之地,斷敵之路,大軍陰謀以詭敵。

敵聞焉,如以為然,所備必緩。

即陰令輕捷者從間道以懸梯行索接續以亟渡,出其不意,我即令大軍以應之。

其術三也。

兩陣相向,敵人鼓噪挑戰,勿即應,久之,則徐徐引退。

敵來薄陣,即亟出驍勇沖其心,後軍張翼而從之。

其術四也。

交戰既酣,陰以奇兵分左、右翼,自陣後兩出擊之,使外潰而內駭焉。

其術五也。

敵戰時,於大戰後以一精一兵伏之,不施旗鼓,唯以強一弩一、劍盾、戈藏隱於身,埋伏山林深草之處。

伺前陣大戰,令後伏兵先出強一弩一射之後麾,前陣兩向兵徐一逼一敵,佯敗誘追,伏動則撲之。

其術六也。

此六者,皆示以近而取勝在遠也。

如是者,奇正之謀也。

孫子曰:兵以正合(一作才),以奇勝。

此之謂也。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虎鈐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