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經世書》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五:然地東南下,西北高,是以東南多水,西北多山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皇極經世書》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五

皇極經世書

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衍義卷五

天圓而地方,天南高而北下,是以望之如倚蓋。

然地東南下,西北高,是以東南多水,西北多山也。

天覆地,地載天,天地相函。

故天上有地,地上有天。

天渾,渾於上而不可測也,故觀鬥數以占天也。

斗之所建,天之所行也。

柄建子,杓建寅,星以寅為晝也。

斗有七星,是以晝不過乎七分也。

天行所以為晝夜,日行所以為寒暑,夏淺冬深,天地之一交一 也。

左旋右行,天日之一交一 也。

日朝在東,夕在西,隨天之行也。

夏在北,冬在南,隨天之一交一 也。

天一周而超一星,應日之行也。

春酉正,夏午正,秋卯正,冬子正,應日之一交一 也。

日以遲為進,月以疾為退,日月一會而加半日減半日,是以為閏餘也。

日一大運而進六日,月一大運而退六日,是以為閏差也。

日行陽度則盈,行陰度則縮,賓主之道也。

月去日則明生而遲,近日則魄生而疾,君臣之義也。

陽消則生陰,故日下而月西出也。

陰盛則敵陽,故月望而東出也。

天為父,日為子,故天左旋,日右行。

日為夫,月為婦,故日東出,月西生也。

日月之相食,數之一交一 也。

日望月則月食,月掩日則日食,猶水火之相剋也。

是以君子用智,小人用力。

日隨天而轉,月隨日而行,星隨月而見,故星法月,月法日,日法天。

天半明半晦,日半贏半縮,月半盈半虧,星半動半靜,陰陽之義也。

天晝夜常見,日見於晝,月見於夜而半不見,星半見於夜,貴賤之等也。

月晝可見也,故為陽中之陰,星夜可見也,故為陰中之陽。

天奇而地偶,是以占天文者,觀星而已,察地理者,觀山水而已,觀星而天體見矣,觀山水而地體見矣。

天體容物,地體負物,是故體幾於到也。

極南大暑,極北大寒,故南融而北結,萬物之死地也。

(周文建註:此論不符合現代地理學)夏則日隨斗而北,冬則日隨斗而南,故天地一交一 而寒暑和,寒暑和而物乃生焉。

天以剛為德,故柔者不見,地以柔為體,故剛者不生,是以震,天之陰也。

巽,地之陽也。

有陽而陰效之,故至陰者辰也,至陽者日也,皆在乎天,而地則水火而已,是以地上皆有質之物。

陰伏陽而形質生,陽伏陰而性情生,是以陽生陰,陰生陽,陽克陰,陰克陽。

陽之不可伏者,不見於地。

陰之不可克者,不見於天。

伏陽之少者,其體必柔,是以畏陽而為陽所用。

伏陽之多者,其體必剛,是以御陽而為陰所用,故水火動而隨陽,土石靜而隨陰也。

陽生陰,故水先成。

陰生陽,故火後成。

陰陽相生也,體性相須也。

是以陽去則陰竭,陰盡則陽滅。

金火相守則流,火木相得則燃,從其類也。

水遇寒則結,遇火則竭,從其所勝也。

陽得陰而為雨,陰得陽而為風,剛得柔而為雲,柔得剛而為雷,無陰則不能為雨,無陽則不能為雷。

雨柔也,而屬陰,陰不能獨立,故待陽而後興。

雷剛也,而屬體,體不能自用,必待陽而後發也。

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一交一 而為泰,坎離一交一 而為既濟也。

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終於寅,離終於申,以應天之時也。

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震兌為耦,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於是矣!

乾坤天地之本,坎離天地之用,是以易始於乾坤,中於坎離,終於既未濟。

而否泰為上經之中,鹹恆當下經之首,皆言乎其用也。

坤統三女於西南,乾統三男於東北,上經起於三,下經終於四,皆一交一 泰之義也。

故易者用也。

乾用九,坤用六,大衍用四十九,而潛龍勿用也。

大哉用乎!吾於此見聖人之心矣。

乾坤一交一 而為泰,變而為雜卦也。

乾坤坎離為上篇之用,兌艮震巽為下篇之用也。

頤中孚大小過為二篇之正也。

易者,一陰一陽之謂也。

震兌始一交一 者也,故當朝夕之位。

離坎一交一 之極者也,故當子午之位。

巽艮雖不一交一 而陰陽猶雜也。

故當用中之偏位。

乾坤純陰陽也,故當不用之位。

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

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

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地之陰在南而陽在北,人之陽在上而陰在下,既一交一 則陽下而陰上。

辰數十二,日月一交一 會謂之辰。

辰,天之體也,天之體,無物之氣也。

天之陽在南,故日處之。

地之剛在北,故山處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東南也,天之神棲乎日,人之神發乎目,人之神寤則棲心,寐則棲腎,(周文建註:哦?)所以象天,此晝夜之道也。

雲行雨施,電發雷震,亦各從其類也。

吹噴吁呵呼,風雨雲霧雷,言相類也。

萬物各有太極兩丁四象八卦之次,亦有古今之象。

雲有水火土石之異,他類亦然。

二至相去東西之度凡一百八十,南北之度凡六十。

冬至之月,所行如夏至之日。

夏至之月,所行如冬至之日。

四正者,乾坤坎離也。

觀其象無反覆之變,所以為正也。

陽在陰中陽逆行,陰在陽中陰逆行,陽在陽中,陰在陰中,則皆順行。

(周文建註:哦?)此真至之理,按圖可見之矣。

草類之細入於坤。

五行之木,萬物之類也。

五行之金,出乎石也。

故水火土石不及金木,金木生其間也。

(周文建註:哦!)

分類:易經書籍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皇極經世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