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五帝德第六十二: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戴禮記》五帝德第六十二

大戴禮記

五帝德第六十二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帝三百 年。

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 」孔子曰:「予!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可勝 觀也!夫黃帝尚矣,女何以為?先生難言之」宰我曰: 「上世之傳,隱微之說,卒業之辨,闇昏忽之,意非君 子之道也,則予之問也固矣。」

孔子曰:「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

生而神 靈,弱而能言,幼而慧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治五 氣,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豹虎,以與赤 帝戰於版泉之野,三戰然後得行其志。

黃帝黼黻衣,大 帶黼裳,乘龍扆雲,以順天地之紀,幽明之故,死生之 說,存亡之難。

時播百谷草木,故教化淳鳥獸昆蟲,歷 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 物。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 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宰我請問帝顓頊。

孔子曰:「五帝用記,三王用 度,女欲一日辨聞古昔之說,躁哉予也。」

宰我曰:「 昔者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無有宿問。

』」

孔子曰:「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曰高 一陽一。

洪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履時以象 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民,潔誠以祭祀。

乘龍而 至四海: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一交一 趾,西濟於流沙,東至 於蟠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祇勵。

宰我曰:「請問帝嚳。」

孔子曰:「元囂之孫, 蟜極之子也,曰高辛。

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博施利物 ,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 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財而節用 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歷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 事之。

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

春 夏乘龍,秋冬乘馬,黃黼黻衣,執中而獲天下;日月所 照,風雨所至,莫不從順。」

宰我曰:「請問帝堯。」

孔子曰:「高辛之子也 ,曰放勳。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富而不驕,貴而不豫;黃黼黻衣,丹車白馬。

伯夷主 禮,龍、夔教舞,舉舜、彭祖而任之,四時先民治之。

流共工於幽州,以變北狄;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 殺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

其 言不貳,其行不回,四海之內,舟輿所至,莫不說夷。

宰我曰:「請問帝舜。」

孔子曰:「蟜牛之孫, 瞽叟之子也,曰重華。

好學孝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 ,寬裕一溫一 良。

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親。

承受大命,依於倪皇;叡明通知,為天下工。

使禹敷土 ,主名山川,以利於民;使後稷播種,務勤嘉谷,以作 飲食;羲、和掌歷,敬授民時;使益行火,以辟山萊; 伯夷主禮,以節天下;夔作樂,以歌籥舞,和以鐘鼓; 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 ,敬政率經。

其言不惑,其德不慝,舉賢而天下平。

南 撫一交一 址、大、教,鮮支、渠廋、氐、羌,北山戎、發、 息慎,東長鳥夷、羽民。

舜之少也,惡悴勞苦,二十以 孝聞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於蒼梧 之野。」

宰我曰:「請問禹。」

孔子曰:「高一陽一之孫,鯀 之子也,曰文命。

敏給克濟,其德不回,其仁可親,其 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上士;亹亹穆穆為綱為 紀。

巡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為神主,為民 父母;左準繩,右規矩;履四時,據四海;平九州,戴 九天,明耳目,治天下。

舉皋陶與益,以贊其身,舉干 戈以征不享、不庭、無道之民;四海之內,舟車所至, 莫不賓服。」

孔子曰:「予!大者如說,民說至矣;予也,非 其人也。」

宰我曰:「予也不足,誠也,敬承命矣。」

他日,宰我以語人,有為道諸夫子之所。

孔子曰:「吾 欲以顏色取人,於滅明邪改之;吾欲以語言取人,於予 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於師邪改之。」

宰我聞之, 懼,不敢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戴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