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卷 四: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門柳枝詞》云:「留得六宮眉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卷 四

隨園詩話

卷 四

凡作詩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

畢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門柳枝詞》云:「留得六宮眉黛好,高樓付與曉妝人。」

是閨閣語。

中丞和云:「莫向離亭爭折取,濃一陰一留覆往來人。」

是大臣語。

嚴冬友侍讀和雲;「五里東風三里雪,一齊排著等離人。」

是詞客語。

夫人又有句云:「天涯半是傷春客,飄泊煩他青眼看。」

亦有慈雲護物之意。

張少儀觀察和云:「不須看到婆娑日,已覺傷心似漢南。

則的是名場耆舊語矣。

惲南田壽平之父遜庵,遭國變,父子相失,壽平賣杭州富商某為一奴一。

其故人諦暉和尚,在靈隱坐方丈,苦無救策。

會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天竺燒香者,過靈隱寺必拜方丈。

諦暉道行高,貴官男女來膜拜者,以萬數,從無答禮。

富商夫人從蒼頭婢僕數十人,來拜諦暉。

諦暉探知頎而纖者,惲氏兒也,矍然起,跪兒前,膜拜不止,曰:「罪過!罪過!」夫人驚問故。

甲:「此地藏王菩薩也。

托生人間,訪人善惡。

夫人一奴一畜之,無禮已甚;聞又鞭撲之,從此罪孽深重,奈何一屍一夫人惶急,歸告某商。

次早,某商來,長跪不起,求開一線佛門之路。

諦暉曰:「非特公有罪,僧亦有罪。

地藏王來寺,而僧不知迎,僧罪大矣!請以香花清水,供養地藏王入寺,緩緩為公夫婦懺悔,並為僧自己懺悔。」

某商大喜,佈施百萬,以兒付諦暉。

諦暉教之讀書、學畫,一時聲名大起。

壽平佳句,如:「蟬移無定響,星過有餘光。」

「送迎人自老,新舊歲無痕。」

「只為花一陰一貪坐久,不須歸去更熏衣。」

皆清絕也。

《十四夜望月》云:「平開圖畫含千嶺,盡掃星河占一天。」

真乃自喻其筆墨之高矣。

其時,石揆僧與諦暉齊名。

石揆有弟子沈近思,後官總憲。

人問諦暉:「孰優?」曰:「近思講理學,不出周、程、張、朱範圍;壽平作畫,能脫文、沈、唐、仇窠臼:似惲優矣。」

詩用經書成語,有對仗極妙者。

前輩盧玉巖云:「頭既責余餘責頭,腹亦負公公負腹。」

近人吳文溥云:「人非磨墨墨磨人,我自注經經注我。」

姚念慈云:「野無青草霜飛後,菊有黃花雁到初。」

汪韓門云:「白鳧化後成衰老,黃雀飛來謝少年。」

一胡一 稚威云:「春水綠波芳草色,雜花生樹亂鶯飛。」

朱鹿田《得子》云:「我求壯艾三年藥,汝似王瓜五月生。」

皆用經書、樂府成語也。

余戲集樂府云:「背畫天圖,子星歷歷;東昇日影,雞黃一團一 一團一 。」

題古跡能翻陳出新最妙。

河南邯鄲壁上或題云:「四十年中公與侯,雖然是夢也風一流 。

我今落魄邯鄲道,要替先生借枕頭。」

嚴子陵釣台或題雲;「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傳誦到如今。

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凡事不能無弊,學詩亦然。

學漢、魏《文選》者,其弊常流於假;學李、杜、韓、蘇者,其弊常失於粗;學王、孟、韋、柳者,其弊常流於弱;學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於淺;學一溫一 、李、冬郎者,其弊常失於纖。

人能吸諸家之一精一華,而吐其糟粕,則諸弊盡捐。

大概杜、韓以學力勝,學之,刻鵠不成,猶類鶩也。

太白、東坡以天分勝,學之,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佛雲;「學我者死。」

無佛之聰明而學佛,自然死矣。

昔人稱謝太傅「功高百辟,心在一丘」。

范希文經略西邊,猶戀戀於曩日之圭峰月下,與友人書,時時及之。

秋帆尚書巡撫陝西,有《小方壺憶梅》詩,節其大概云:「仙人家住梅花村,寒香萬頃塞我門。

門巷寂寂嵌空谷,冷艷繁枝環破屋。

塵緣未了出山去,回頭別花花不語。

北走燕雲西入秦,問梅一精一捨知何處?歲雲暮矣風雪驟,驛使音稀斷隴首。

天涯人遠乍黃昏,料得花還如我瘦。

松林翠羽最相思,夢繞南枝更北枝。

花神曩日盟言在,重訂還山在幾時?香落琴弦彈一曲,爾音千里同金玉。

花如不諒余一精一誠,請問一鄧一 尉山樵徐友竹。」

徐名堅,蘇州木瀆人,能詩工畫,余舊一交一 也。

張文敏公《題橫山西廬》云:「壺中長日靜中緣,我亦曾經四小年。

不及蒼髯牆外叟,梅花看到菊花天。」

與畢公同有「心在一丘」之想。

尹文端公年七十七而薨。

薨時,滿榻紛披,皆詩草也。

病革,聞皇上有駕臨之信,才略收拾。

前一月,命諸公子作送春詩。

西席解吉庵賦云:「也知住已經三月,其奈逢須隔一年。

遺愛只留庭樹好,餘暉空托架花鮮。」

公甚賞之,動筆加圈。

歿後方知皆讖。

公第四公子樹齋為尚書,應第三句。

又一聯云:「千紅萬紫費安排,底事功成駕便回?」亦暗藏騎箕之意,皆無心偶觸雲。

副憲趙學齋先生提倡後學,愛才如命。

掌教萬松書院,識拔英俊少年,一時遂有《北史》張雕武之謗。

不數年,所識拔者,雲蒸霞起,如:吳雲巖、葉登南輩,皆作狀元詞翰,浮言始息。

有項春台秀才早卒,先生哭之云:「文章靈氣歸何處?師弟情緣結再生。」

余在京師,《送王卿華歸里》云:「風懷似我能憐我,客路逢君又別君。」

先生讀之,謂卿華曰:「此種人才,當鑄黃金事之。」

先生諱大鯨。

蔣南莊守穎州,有句云:「人原是俗非因吏,仕豈能優且讀書。」

謙而蘊藉。

《過瀧喉》雲;「亂石磨舟泉有骨,雙橈撥霧水生塵。」

與徐鳳木布衣「水淺擱舟沙怒語,山彎轉舵月回眸」相似。

蔣名熊昌,常州人。

湯潛庵巡撫一江一 蘇,《出郭》云:「按部雨餘香稻熟,課農花發曉雲輕。」

人言公理學名儒,何詩之清婉也?余記座師孫文定公亦有詠《梅》云:「天地心從數點見,河山春借一枝回。」

詩不腐,而言外俱含道氣。

一O

朱子立中丞,高顴長髯,多權謀,人稱「雙料曹操」;與西林相公共事雲南,彼此抵牾。

朱,有句云:「畏暑鋪長簟,思風去短屏。」

頗閑雅,不類其為人。

康熙間,施漕帥諱世綸者,亦剛不可犯。

有句云:「愛山移舫對,隔水問花多。」

與中丞同調。

朱名綱。

一一

己未冬,余乞假歸娶;路過揚州,轉運使徐梅麓先生止而觴之。

席無雜賓,汪度齡應銓、唐赤子建中,皆翰林前輩。

余科最晚,年最少,終席敬慎威儀,不敢發一語。

但見壁上有赤子先生《端午竹枝》云:「無端鐃鼓出空舟,賺得珠簾盡上鉤。

小玉低言嬌女避,郎君倚扇在船頭。」

湖南張少廷尉名璨,字豈石,紫髯偉貌,議論風生,能赤手捕盜。

與魯觀察亮儕,俱權奇自喜。

題所居云:「南軒北牖又東扉,取次園林待我歸。

當路莫栽荊棘草,他年免掛子孫衣。」

言可風世。

又《戲題》云:「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

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殊解頤也。

又謂人云;「見鬼莫怕,但與之打。」

人問:「打敗奈何?」曰:「我打敗,才同他一樣。」

馮古浦在西林相公席上詠《牡丹》云:「詩到清平能動主,花雖富貴不驕人。」

西林喜,贈遺甚厚。

此詩若在他人席上作,便覺無謂。

一四

丙辰,余在都中,受知於張鷺洲先生。

先生作御史,立朝侃侃,頗著風績。

有《柳魚集》行世。

余購得,被人攫去,時為惱悶。

甲午歲,余泊舟丹一陽一,旁有小舟相並。

時天暑,彼此窗開。

余艙中詩稿堆積几上。

鄰舟一女子,容貌莊姝,每伺余出艙,便注目偷視,若領解者。

余心疑之。

問其家人,乃先生女,嫁汪文端公從子某。

因招汪入艙話舊。

問先生詩,不能記。

入問夫人,夫人乃誦其《巡台灣作》云:「少寒多暖不霜天,木葉長青花久妍。

真個四時皆是夏,荷花度臘菊迎年。」

一五

宛平黃昆圃先生,康熙辛未詞林子告後,在長安主持風雅。

人有一技一長,必為揄揚,無須識面。

李方伯渭來一江一 南,余往衙參。

一見,便云:「昆圃先生一交一 好耶?」余曰:「未也。」

方伯云:「我出都時,黃公以足下再三托我。」

方知先生憐才,有古人風。

《庚午重赴鹿鳴》詩曰:「蕊榜新開敞盛筵,漫勞車馬問衰年。

雀羅門巷群相訝,鶴發重聯桂籍仙。」

《辛未重赴瓊林》詩曰:「天鼓聲喧曉漏余,春風吹雨灑庭除。

婆娑老眼看新榜,彷彿青雲接敝廬。」

「鶴返故巢無宿侶,花開仙洞見新枝。

輔軒南國追疇昔,風雨橋山愴夢思。」

先生巡撫浙一江一 ,追感兩朝恩遇,故詩中及之。

一六

姜白石云:「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詩便不俗。」

一七

古人詩有全篇用平聲者,天隨子《夏日》詩,四十字皆平聲。

有全篇用仄聲者,梅聖俞《酌酒與婦飲》一篇皆仄聲。

有通首不用韻者,古《採蓮曲》是也。

有平仄各押韻者,唐末章碣以八句詩平仄各有一韻是也。

詩家變體,宋魏菊莊《詩人玉屑》,言之最詳。

—八

稅關巡攔書吏,如捕役緝賊,虎視眈眈;但一見書冊,興便索然。

姚雲上作七古,前四句云:「劬勞王事前旌驅,咿唔星夜關山逾。

筍束牛腰橐負載,關吏疾呼書書書一屍一此輩聲口宛然,讀之欲笑。

南豐謝鳴篁有句云:「近海風濤壯,當關僕隸尊。」

或和云:「客久囊雖破,船裝書便尊。」

一九

鄭所南井中《心史》,雖用鐵匣浸水中,然年歷二百,紙墨斷無不壞之理。

所載元世祖剖割文天祥,食其心肺,又好食孕婦腹中小兒,語太荒悖,殊不足信。

惟四言詩一首殊妙,曰:「今日之今,霍霍栩栩;少焉矚之,已化為古。」

二O

女心外向,自古為然。

南越古蠻洞,秦時最強,俗尤善一弩一;每發錮箭,貫十餘人。

趙佗畏之。

蠻王有女蘭珠,美而艷,制一弩一尤一精一。

佗乃遣子某贅其家。

不三年,盡得其制一弩一、破一弩一之法。

遂起兵伐之,虜蠻王以歸。

此事見《粵嶠志》。

余賦詩云:「趙王父子開邊界,賴種蘭珠一朵花。

銅一弩一三千隨婿去,女兒心太為夫家。」

按後世開邊,往往收功於婦人。

洪武時,貴州宣慰使靄翠妻奢香,為都督馬聘所裸撻,乃走訴京師。

太祖問:「朕為汝報仇,何以報我?」曰:「願立龍場九驛,通黔、蜀之道。」

後果如其言。

吳明卿詩云:「君不見蜀道之辟五丁神,犍為萬卒迷無津。

帳中坐叱山河走,誰道奢香一婦人?」

二一

古來奇女子,如馮燎及冼夫人,事載史書,惜見於詩者絕少。

惟石柱土司之秦良玉,能為國殺賊。

明懷宗賜詩云:「桃花馬上請長纓。」

又云:「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本朝朱鹿田先生作七古美之,警句云:「一時巾幗盡鬚眉,馬上紅旗馬前酒。

蜀亡不肯樹降旗,殘疆猶為君王守。」

又曰:「綠沉槍舞春星轉,花桶裙拖錦帶紅。」

二二

僧無稱「郎」之理,而北魏諺云:「支郎眼中黃,形軀似智囊。」

是僧可稱「郎」之一證。

魏有三高僧:支謙、支諒、支讖也。

二三

香山詩:「楊柳小蠻腰。」

妓名也。

後《寄禹錫》詩:「攜將小蠻去,招得老劉來。」

自注云:「小蠻,酒植也。」

「小蠻」竟有二解。

二四

汪舒懷先生云:「錢箋杜詩,穿鑿附會,令人欲嘔。

如以黃河十月冰為櫝蓋之冰,煎弦續膠為美饌愈疾,以《洗兵馬》、《收兩京》二篇為刺肅宗,比之商臣、楊廣,此豈少陵忠君愛國之心耶?尤可笑者,跋元人汪水雲詩:『客中忽忽又重一陽一,滿酌葡萄當菊觴。

謝後已叨新聖旨,謝家田土免輸糧。

』『第二筵開八九重,君王把酒勸三宮。

酡酥割罷行酥酪,又進椒盤剝嫩蔥。

』就此二首,遂以為謝後有失節之事。

按《宋史》:理宗謝後寶慶三年冊立,垂四十年,而度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已老病不能聽政。

德祜二年,宋亡,徙越,七年而崩,壽七十四。

是至燕時,已六十七矣;寧有劉曜、羊後之慮哉?水雲又詠宋宮人分嫁北匠云:『君王不重色,安肯留金閨?』則世祖為人可知。

《元史》又稱宏吉剌皇后見幼主入朝而不樂,為全太后不一習一 水土,代奏乞放還一江一 南。

帝雖不許,而封幼主為瀛國公。

則別置邸第,完全眷屬可知。

水雲詩云:『昭儀別館香雲暖,手把詩書授國公。

』是昭儀亦未入元宮也。」

二五

陳後山吟詩最刻苦,《九日》云:「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鄭毅夫云:「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都是花。」

此種句,似易實難。

人能知易中之難,可與言詩。

二六

雍正甲寅,海寧陳文簡公予告在家,來游西湖。

人知三朝元老,觀者如堵。

餘年十九,猶及仰瞻風采。

先生仙風道骨,年已八十,猶替一人題陳章侯《蓮鷺圖》云:「墨花吹得綠差差,小景分來太液池。

白鷺不飛蓮不謝,搖風立雨已多時。」

書法絕似董香光。

餘生平所見翰林前輩,如徐蝶園相國、陳文簡公、黃昆圃中丞、熊滌齋太史,皆魯靈光也。

二七

諺云:「讀書是前世事。」

余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一騷一》亦然。

方知諺語之非誣。

毛俟園廣文有句云:「名須沒世稱才好,書到今生讀已遲。」

二八

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

孔子曰:「情慾信,詞欲巧。」

孟子曰:「智譬則巧,聖譬則力。」

巧,即曲之謂也。

崔念陵詩云:「有磨皆好事,無曲不文星。」

洵知言哉!

或問:「詩如何而後可謂之曲?」余曰:古詩之曲者,不勝數矣!即如近人王仔園《訪友》云:「亂烏棲定夜三更,樓上銀燈一點明。

記得到門還不扣,花一陰一悄聽讀書聲。」

此曲也。

若到門便扣,則直矣。

方蒙章《訪友》云:「輕舟一路繞煙霞,更愛山前滿澗花。

不為尋君也留住,那知花裡即君家。」

此曲也。

若知是君家,便直矣。

宋人詠《梅》云:「綠楊解語應相笑,漏洩春一光 恰是誰?」詠《紅梅》云:「牧童睡起朦朧眼,錯認桃林欲放牛。」

詠梅而想到楊柳之心,牧童之眼,此曲也;若專詠梅花,便直矣。

二九

詩雖貴淡雅,亦不可有鄉野氣。

何也?古之應、劉、鮑、謝、李、杜、韓、蘇,皆有官職,非村野之人。

蓋士君子讀破萬卷,又必須登廟堂,覽山川,結一交一 海內名流,然後氣局見解,自然闊大;良友琢磨,自然一精一進。

否則,鳥啼蟲吟,沾沾自喜,雖有佳處,而邊幅固已狹矣。

人有鄉一黨一 自好之士,詩亦有鄉一黨一 自好之詩。

桓寬《鹽鐵論》曰:「鄙儒不如都士。」

信矣!

三O

吾鄉宋笠田明府女,名右妍,能詩,有「殘溜積來頻洗硯,爐灰撥去屢添香」之句。

嫁婿徐金粟,亦少年能詩。

《七夕》云:「一灣河漢影,萬國女兒情。」

《晚坐》云:「風帶殘雲歸遠岫,樹搖余滴亂斜一陽一。」

三一

丙辰以布衣薦鴻詞者,海內四人:一一江一 西趙寧靜,一河南車文,一陝西屈復,一嘉禾張庚。

車之著作,余未經見。

張善畫,長於五古,人亦樸誠。

獨屈叟傲岸,自號悔翁,出必高杖,四童扶持。

在京師,見客,南面坐;公侯學詩者,入拜床 下。

專改削少陵,訾詆太白,以自誇身份。

耳食者抵死奉若神明。

山左顏懋倫心不平,獨往求見。

坐定,即問曰:「足下詩,有《書中干蝴蝶》二十首,此委巷小家子題目,李、杜集中,可曾有否?」屈默然慚。

人以為快。

沈歸愚刻《別裁集》,僅錄屈《王母廟》一首,云:「秦地山河留落日,漢家宮闕見孤燈。

如今應是蟠桃熟,寂寞何人薦茂陵?」

三二

慶雨峰玉觀察蕪湖,因舊署荒蕪,前任劉公未加修葺。

雨峰抵任,為培花樹,戲題一絕寄劉云:「笑殺河一陽一舊吏來,地無青草長莓苔。

嶺梅巖桂一江一 干竹,都是劉郎去後栽。」

三三

辛未聖駕南巡,西湖僧某迎於聖因寺。

上以手撫其左腕,其僧,遂繡一團一 龍於袈裟之左偏;客來相揖者,以右手答之,而左臂不動。

杭堇浦嘲之云:「維摩經院境清嘉,依舊紅塵送歲華。

誇道賜衣曾借紫,竹邊留客曬袈裟。」

三四

丙辰征士王藻,字載揚,吳一江一 人,販米為業。

《偶題》云:「相看何物同塵世?只有秦時月在天。」

以此受知於沈腧翁先生,四處揄揚,遂棄業讀書。

吳大宗伯荊山薦舉鴻詞科,廷試報罷,往來揚州,與詩人結社吟詠。

貌瑣瘦急遽,小聲音,好蓄宋板書、青田石印章。

有友借觀,誤墮地碎,載揚垂泣三日。

其風趣如此。

《讀{梅村集>》云:「百首淋浪長慶體,一生慚愧義熙民。」

《剪梅》云:「大抵端相求入畫,最難割愛似刪詩。」

三五

余少時過一江一 西瀘溪,舟中把書吟詠。

岸上兒童指曰:「此學士船也。」

余喜而成句,云:「衣冠僧識一江一 南客,翰墨兒呼學士舟。」

後三十年,讀無錫顧公奎光《赴辰州》詩云:「村民久識瀘溪令,笑指篷窗滿幾書。」

兩意相同,而俱成於瀘溪,亦奇。

顧詠《傀儡》云:「閒來惟掛壁,用我也登場。」

《過沅一江一 》云:「名場似弈無同局,吏道如詩有別才。」

三六

陳滄州先生守蘇州,《重遊虎丘》詩云:「雪艇松龕閱歲時,廿年蹤跡鳥魚知。

春風再掃生公石,落照仍銜短薄祠。

雨後萬松全邏匝,雲中雙塔半迷一離 。

夕佳亭上憑闌處,紅葉空山繞夢思。」

「塵鞅刪余半晌閒,青鞋布襪也看山。

離宮路出雲霄上,法駕春留紫翠間。

代謝已憐金氣盡,再來偏笑石頭頑。

楝花風後遊人歇,一任鷗盟數往還。」

其時總督噶禮,以詩為誹謗,句句旁注,而劾奏之,摘印下獄。

聖祖詔云:「詩人諷詠,各有寄托。

豈可有意羅織,以入人罪?」命復其官。

尋擢霸昌道。

三七

杭州趙鈞台買妾蘇州。

有李姓女,貌佳而足欠裹。

趙曰:「似此風姿,可惜土重。」

土重者,杭州諺語:腳大也。

媒嫗曰:「李女能詩,可以面試。」

趙欲戲之,即以《弓鞋》命題。

女即書云:「三寸弓鞋自古無,觀音大士赤雙趺。

不知裹足從何起,起自人間賤丈夫一屍一趙悚然而退。

三八

古閨秀能詩者多,何至今而杳然?余宰一江一 寧時,有松一江一 女張氏二人,寓居尼庵,自言文敏公族也。

姊名宛玉,嫁淮北程家,與夫不協,私行脫逃。

山一陽一令行文關提。

餘點解時,宛玉堂上獻詩云:「五湖深處素馨花,誤入淮西估客家。

得遇一江一 州白司馬,敢將幽怨訴琵琶?」余疑倩人作,女請面試。

予指庭前枯樹為題,女曰:「明府既許婢子吟詩,詩人無跪禮;請假紙筆立吟,可乎?」余許之。

乃倚幾疾書曰:「獨立空庭久,朝朝向太一陽一。

何人能手植,移作後庭芳?」未幾,山一陽一馮令來。

予問:「張女事作何辦?」曰:「此事不應斷離。

然才女嫁俗商不稱,故釋其背逃之罪,且放歸矣。」

問:「何以知其才?」曰:「渠獻詩云:『泣請神明宰,容一奴一返故鄉。

他時化蜀鳥,銜結到君旁。」

馮故四川人也。

三九

雍正間,京師伶人劉三,色藝冠時,獨與翰林李玉洲先生一交一 好。

蘇州張少儀觀察為諸生時,封公謫戍軍台,徒步入都,為父贖罪。

一時有三子之稱,蓋雲公子、才子、孝子也。

沿門托缽,尚缺五百餘金。

偶于先生席上言及此事,劉慨然曰;「此何難?公子有此孝心,我能相助。」

遂遍告班中人云:「諸君助張,如助我也。」

擇日設席一江一 南會館,請諸豪貴來,已乃纏頭而出。

一座傾靡,擲金錢者如雨,果得五百餘金。

盡以與張,而封公之難遂解。

余丙辰入都,在先生處見劉,則已老矣。

但聞先生未第時甚貧,劉愛其才,以身事之。

余疑而不信。

偶過蕹發鋪壁上,無名氏題云:「欲得劉三一片心,明珠十斛萬黃金。

一錢不費偏傾倒,妒殺一江一 南李翰林。」

方知果實事也。

先生在吳門,《與朱約岑送采官北上》云:「莫惜當筵舞鬢斜,多情曾為損才華。

玉郎此會成長別,飛盡一江一 南陌上花。」

朱和之,有「春燈紅照一枝花」之句。

朱為張匠門先生之故人,相見京師,年已八十,惡見發須之白,日日薤之,與翁霽堂同癖。

四O

乾隆己未,京師伶人許雲亭名冠一時。

群翰林慕之,糾金演劇。

余雖年少,而敝車羸馬,無足動許者。

許流目送笑,若將暱焉。

余心疑之,未敢問也。

次日侵晨,竟叩門而至,情款綢繆。

余喜過望,贈詩云:「笙清簧暖小排當,絕代飛瓊最擅場。

底事一泓秋水剪,曲終人反顧周郎?」

四一

李桂官與畢秋帆尚書一交一 好。

畢來第時,李服事最殷:病則稱藥量水,出則授轡隨車。

畢中庚辰進士,李為購素冊界烏絲,勸一習一 殿試卷子,果大魁天下。

溧一陽一相公,康熙前庚辰進士也,重赴櫻桃之宴,聞桂郎在坐,笑曰:「我揩老眼,要一見狀元夫人。」

其名重如此。

戊子年,畢公官陝西。

李將往訪,路過金陵,年已三十,風韻猶存。

余作長歌贈之,序其《勸畢公一習一 字》云:「若教內助論勳伐,合使夫人讓誥封。」

四二

今人論詩,動言貴厚而賤薄,此亦耳食之言。

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為主。

以兩物論,狐貉貴厚,鮫蛸貴薄。

以一物論,刀背貴厚,刀鋒貴薄。

安見厚者定貴,薄者定賤耶?古人之詩,少陵似厚,太白似薄;義山似厚,飛卿似薄:俱為名家。

猶之論一交一 ,謂深人難一交一 ,不知淺人亦正難一交一 。

四三

庚寅元旦,皇上登保和殿受朝賀,望見遠處有煙騰空而起,問大學士曰:「得毋民間有失火者乎?」首相舒文襄公奏曰:「似煙非煙。」

諸公服其吐屬典雅。

古語:「似煙非煙,是謂慶雲。」

四四

杭人土音,呼「朋」作「蓬」之本音,「崩」為「蓬」之一陽一音,皆「一東」韻也。

韻書都收入「十丞」,則與「一東」遠矣。

然《左傳》:「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三國誌》:「張昭作《陶謙哀詞》曰:『喪復失恃,民知困窮。

曾不旬月,五郡潰崩。」

』是將「朋」、「崩」二字,俱押入「一東」也。

四五

彭城李涓,字蓉湄,以選拔入京師。

一日,欲救某友之窘,賣所乘小駟贈之。

賦詩云:「從此蹣跚懶行步,好花都讓別人看。」

亡何,不第而亡。

人以為讖。

蓉湄貌美。

揚州綢鋪女兒,有國色,好養鸚鵡,每早餵食。

一日方提籠,而目有所睇,不覺籠落於地。

旁人鹹訝之,察所睇,則蓉湄方過其門故也。

劉霞裳聞而賦詩云:「貪看野鴛鴦,忘墮手鸚鵡。

可惜此時情,鸚鵡不能語。」

四六

陸陸堂、諸襄七、汪韓門三太史,經學淵深,而詩多澀悶,所謂學人之詩,讀之令人不歡。

或誦諸詩:「秋草馴龍種,春羅狎雉媒。」

「九秋易灑登高淚,百戰重經廣武場。」

差為可誦,他作不能稱是。

相傳康熙間,京師三前輩主持風雅,士多趨其門。

王阮亭多譽,汪鈍翁多毀,劉公戩持平。

方望溪先生以詩投汪,汪斥之。

次以詩投王,王亦不譽。

乃投劉,劉笑曰:「人各有性之所近,子以後專作文,不作詩可也。」

方以故終身不作詩。

近代深經學而能詩者,其鄭璣尺、惠紅豆、陳見復三先生乎?

四七

吟詩自注出處,昔人所無。

歐公譏元稹注《桐柏觀碑》,言之詳矣。

況詩有待於注,便非佳詩。

韓門先生《蚊煙詩》十二韻,注至八行,便是蚊類書,非蚊詩也。

《贈友》云:「知來匪鵲休論往,為主如鴻喜得賓。」

上句註:「《淮南子》:『干鵲知來而不知往。」

』下句註:「《孔疏》:『鴻以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

』作詩何苦乃爾?惟張雪子雲南典試歸,將近長安而歿,先生哭之云:「路紓雙節重,天近一星沉。」

便覺清妙。

又有詠《柳絮》一絕云:「沾襟撩袖自矜妍,未化為萍絕可憐。

歎息春風竟何意,一團一 揉無處不成綿。」

四八

惲南田少時受知王太倉相國。

有監司某延之作畫,不即赴;乃迫致蘇州,拘官廳所,明旦將辱之。

南田以急足至婁水乞援,時已二更,相國急命呼舟;將出,復擊案曰:「馬最速,舟不如。」

遽跨馬,命僕以竹竿挑燈縛背上,行九十里,抵郡城,尚未五鼓也。

守門者知為相國,遽啟門,直詣監司署,問南田所在,攜之以歸。

監司隨詣太倉謝過,乃釋。

南田畫《拙修堂宴集圖》,題詩云:「花殘一江一 國滯征纓,綠浦紅潮柳岸平。

芳草有心抽夜雨,東風無力轉春晴。

艱難抱子還鄉國,落拓浮家仗友生。

只為躊躇千里別,歸期臨發又重更。」

四九

黃莘田妻月鹿夫人,與莘田同有研癖。

先生罷官時,囊余二千金:以千金市十研,以千金購侍兒金櫻以歸。

有二女:長曰淑窕,字姒洲;次日淑畹,字紉佩。

《題(杏花雙燕圖)》云:「艷一陽一天氣試輕衫,媚紫嬌紅正斗酣。

記得春明池館靜,落花風裡話呢喃。」

「夕一陽一亭院曲欄東,語燕時飛扇底風。

不管春來與春去,雙雙長在杏花中。」

金櫻明艷,能詩。

許子遜酒間舉其《夜來香》絕句云:「知隔絳紗帷暗坐,謝娘頭上過來風。」

五O

白雲禪師作偈曰:「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雪竇禪師作偈曰:「一兔橫身當古路,蒼鷹才見便生擒。

後來獵犬無靈性,空向枯椿舊處尋。」

二偈雖禪語,頗合作詩之旨。

五一

冬友侍讀出都,過天津查氏,晤佟進士溶;言其母趙夫人苦節能詩,《祭灶》云:「再拜東廚司命神,聊將清水餞行塵。

年年破屋多灰土,須恕夫亡子幼人。」

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詩,和者甚眾。

有佟氏姬人名艷雪者,一絕甚佳,其結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此與宋笠田明府「白髮從無到美人」之句相似。

五二

乙丑歲,予宰一江一 寧。

五月十日,天大風,白日晦冥。

城中女子韓姓者,年十八,被風吹至銅井村,離城九十里。

其村氓問明姓氏,次日送女還家。

女已婚東城李秀才之子。

李疑風無吹人九十里之理,必有奸約,控官退婚。

余曉之曰:「古有風吹女子至六千里者,汝知之乎?」李不信。

予取元郝文忠公《陵川集》示之,曰:「郝公一代忠臣,豈肯作誆語者?第當年風吹吳門女,竟嫁宰相,恐汝子沒福耳!」秀才讀詩大喜,兩家婚配如初。

制府尹公聞之,曰:「可謂宰官必用讀書人矣一屍一其詩曰:「八月十五雙星會,花月搖光照金翠。

黑風當筵滅紅燭,一朵仙桃落天外。

梁家有子是新郎,芊氏負從鍾建背。

爭看燈下來鬼物,雲鬢欹斜倒冠佩。

須臾舉目視旁人,衣服不同言語異。

自說吳門六千里,恍惚不知來此地。

甘心肯作梁家婦,詔起高門榜天賜。

幾年夫婿作相公,滿眼兒孫盡朝貴。

須知伉儷有因緣,富者莫求貧莫棄。」

五三

或問:「明七子摹仿唐一人,王阮亭亦摹仿唐一人。

何以人愛阮亭者多,愛七子者少?」余告之曰:「七子擊鼓鳴鉦,專唱宮商大調,易生人厭。

阮亭善為角徵之一聲 ,吹竹彈絲,易入人耳。

然七子如李崆峒,雖無性情,尚有氣魄。

阮亭於氣魄、性情,俱有所短:此其所以能取悅中人,而不能牢籠上智也。」

五四

近有《聲調譜》之傳,以為得自阮亭,作七古者,奉為秘本。

余覽之,不覺失笑。

夫詩為天地元音,有定而無定,到恰好處,自成音節。

此中微妙,口不能言。

試觀《國風》、《雅》、《頌》、《離一騷一》、樂府,各有聲調,無譜可填。

杜甫、王維七古中,平仄均調,竟有如七律者;韓文公七字皆平,七字皆仄;阮亭不能以四仄三平之例縛之也。

倘必照曲譜排填,則四始、六義之風掃地矣。

此阮亭之七古所以如杞國伯姬,不敢挪移半步。

五五

南朝人云:「鵝性最傲,鶴更甚焉。」

余嘗畜一鶴,偶過池堤甚窄,鶴故意張翅攔之,頗為所窘。

後讀陸甥詩云:「境仄鶴妨人去路,窗虛雲攪雨來天。」

方賞其詞之工。

五六

詩雖小技,然必童而一習一 之。

入手先從漢、魏、六朝,下至三唐、兩宋,自然源流各得,脈絡分明。

今之士大夫,已竭精神於時文八股矣;宦成後,慕詩名而強為之,又慕大家之名而挾取之。

於是所讀者,在宋非蘇即黃,在唐非韓則杜,此外付之不觀。

亦知此四家者,豈淺學之人所能襲取哉?於是專得皮毛,自誇高格,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

《書》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

子貢曰:「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此作詩之要也。

陶篁村曰:「先生之言固然,然亦視其人之天分耳。

與詩近者,雖中年後,可以名家;與詩遠者,雖童而一習一 之,無益也。

磨鐵可以成針,磨磚不可以成針。」

五七

余於古人之詩,無所不愛,恰無偏嗜者。

於今人之詩,亦無所不愛,恰於高文良公《味和堂集》、黃莘田先生《香草齋詩》,有偏嗜焉。

豈亦性之所近耶?

五八

丙戌年,慶樹齋、雨林兩公子過蘇州。

余招飲唐氏棣華書屋,一時都知、錄事佳者雲集。

三人各有所屬。

雨林即席云:「度曲花猶遮半面,迎眸春已透三分。」

別後又寄詩云:「天河落向碧窗紗,十二瑤台霧不遮。

香暖繡幃春似海,一鴛鴦抱一枝花。」

友人陶夔典贈余一姬;載還家,方知已有娠,乃送還之。

雨林所暱,以事到官,有困於株木之慘。

雨林和余《懊惱詞》云:「無奈別春何,詩筒驢背馱。

花開仍散影,水小亦生波。

頓改繁華夢,惟余《懊惱歌》。

金釵雖十二,難解此情多。」

「滄浪煙水際,無復盪舟來。

完璧仍歸趙,明珠別有胎。

倚欄頻繾綣,對月暗低徊。

環鞏聲偏遠,銷魂又幾回?」「猶記旗亭夜,』紅燈語不休。

芙蓉經雨損,風蝶為花愁。

薄命原應爾,無情笑此流。

心同天外月,空自照蘇州。」

又寄《遊仙》一首云:「吹殘瓊樹下蓬萊,自斷仙緣萬念灰。

底事無風花也落?方知立地有輪迴。」

樹齋公子後一年為威遠將軍,出鎮伊犁,予寄七律三章,末二句戲云:「倘奪胭脂好顏色,一江一 南兒女要平分。」

五九

乙丑余知一江一 寧,救火水西門;見喧嚷時,一美少年著單縑衣,貌頗閑雅,異而問焉。

曰:「秀才也。

姓龔,名如璋,號雲若。」

次日,以文作贄,來往甚歡。

後十年,中進士,改名孫枝。

過隨園見贈云:「早結山堂水竹緣,朝簪重脫未華顛。

有詩何但稱循吏,不老方知是謫仙。

細雨漸消寒食候,穠花爭放曲塵天。

謝公墩外峰峰好,屐齒逡巡又一年。」

龔後出宰山西榆次縣,王師西征,烹羊享兵,得奇句云:「拔刀割肉目眥裂,太平時羊亂時妾。」

六O

詩得一字之師,如紅爐點雪,樂不可言。

余祝尹文端公壽云:「休誇與佛同生日,轉恐恩榮佛尚差。」

公嫌「恩」字與佛不切,應改「光」字。

《詠落花》云:「無言獨自下空山。」

邱浩亭云:「空山是落葉,非落花也;應改『春』字。」

《送黃宮保巡邊》云:「秋色玉一門 涼。」

蔣心余云:「『門』字不響,應改『關』字。」

《贈樂清張令》云:「我慚靈運稱山賊。」

劉霞裳云:「『稱』字不亮,應改『呼』字。」

凡此類,余從諫如流,不待其詞之畢也。

浩亭詩學極深,惜未得其遺稿。

六一

苕生分校禮闈,作詩云:「再燃丹炬照波心,恐有遺珠碧海沉。

記得當時含水石,十年辛苦作冤禽。」

朱香南太史有句云:「寄語群公高著眼,青衫明日淚痕多。」

余甲子分校,亦有句云:「帶入秋闈示同伴,當時落第淚痕衫。」

六二

桐城女子方筠儀嫁左君文全而寡,年二十有六,即守節以終,有《含貞閣集》。

其《偶檢先夫遺草》云:「鸚鵡才高屈數奇,未開篋笥淚先垂。

平生映雪囊螢力,不見騰蛟起鳳時。

獄底龍埋光詎掩,墓門鶴返事難期。

九京應悔嘔心血,百卷文章待付誰?」

六三

春一江一 公子,戊午孝廉,貌如美婦人;而性倜儻,與妻不睦,好與少俊游,或同臥起,不知烏之雌雄。

嘗賦詩云:「人各有性情,樹各有枝葉;與為無鹽夫,寧作子都妾。」

其父中丞公見而怒之。

公子又賦詩云:「古聖所制禮,立意何深妙!但有烈女祠,而無貞童廟。」

中丞笑曰:「賤子強詞奪理,乃至是耶!」後乙丑入翰林,妻楊氏亡矣。

再娶吳氏,貌與相抵,遂歡愛異常。

余贈詩云:「安得唐宮針博士,喚來趙國繡郎君。」

嘗觀劇於天祿居,有參領某,誤認作伶人而調之,公子笑而避之。

人為不平。

公子曰:「夫狎我者,愛我也。

子獨不見《晏子春秋·諫誅圉人》章乎?惜彼非吾偶耳,怒之則俗矣。」

參領聞之,踵門謝罪。

六一四

詩少作則思澀,多作則手滑;醫澀須多看古人之詩,醫滑須用剝進幾層之法。

六五

蕭子顯自稱:「凡有著作,特寡思功;須其自來,不以力構。」

此即陸放翁所謂「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也。

薛道衡登吟榻構思,聞人聲則怒;陳後山作詩,家人為之逐去貓犬,嬰兒都寄別家:此即少陵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也。

二者不可偏廢:蓋詩有從天籟來者,有從人巧得者,不可執一以求。

六六

己未殿試,予傲諸同年云:「霓裳三百都輸我,此處曾來第二回。」

蓋試鴻博曾在保和殿也。

同徵友蘧雲墀曾與章藻功太史、蔣文肅相公,同時角逐名場,而流落不偶,誓不登科不娶妻;寓京師晉一陽一庵五十餘年而卒。

康熙庚子中北闈副車。

妻年五十,竟以處一女 終。

余有詩吊之云:「五十四年蕭寺老,終身一曲《雉朝飛》。」

雲墀名駿,常熟人。

雲墀七十生日,金一江一 聲觀察率同人攜樽晉一陽一庵,即席賦詩云:「卅年京洛已成翁,經學人推軒子弓。

酒熟漫將孤影勸,詩成先揀妙香烘。

龕燈清晝同彌勒,慧業前生定玉童。

天眼視君多道氣,紛紛真愧可憐蟲一屍一』

圃東張學林為京一江一 相公之孫,守河南時,雲墀薦余司記室事,公欣然相延。

余以道遠,不果往。

記其贈蘧云:「征塵才拂卸行滕,亟叩禪扉訪舊朋。

七度春明惟剩爾,卅年蕭寺竟同僧。

賣文自昔家懸磐,愛士於今局似冰。

我亦棲棲倦行役,二毛相對感霸髫。」

公暮年升觀察,閱河工,憊甚。

有女六歲,泣曰:「爺何不歸家?」婢戲云:「作官豈不好耶?」女答曰:「大家原好,爺一個獨苦耳。」

公淒然泣下,賦詩云:「恩重難抽七尺身,愧她黃口語酸辛。」

六七

康熙中年,金陵詩人有三布衣:一馬秋田,一袁古香,一芮瀛客。

古香年老,在都中館康親王府。

芮年少後至,意頗輕之,常短袁於王前。

一日,王命宦者封一紙出付客,題是《賀人新婚》,韻限「階」、「乖」、「骸」、「埋」四字,外銀二封,一重一輕,能作此詩者取重封,留邸;不能者持輕封,作路費歸。

芮辭不能;而袁獨詠云:「裴航得踐遊仙約,簇擁紅燈上綠階。

此夕雙星成好會,百年偕老莫相乖。

芝蘭氣吐香為骨,冰雪心清玉作骸。

更喜來宵明月滿,一團一 圓不為白雲埋。」

王大欣賞。

芮慚沮,即日辭歸。

馬客中有句云:「二更聞雁月在水,半夜打鍾天有霜。」

六八

宋王禹稱詠《月波樓》,自註:「不知月波出處。」

按漢樂府「月穆穆以金波」,昌黎詩「微風吹空月舒波」,已用之矣。

六九

松一江一 張夢喈之妻汪氏,名佛珍,能詩而有幹才。

夢喈外出,有偷兒入其室;汪佯為不知,啃曰:「今夕賴得某在家相護,可無憂矣。」

某者,其戚中之有勇力者也。

偷兒聞之潛逃。

夫人佳句,如《對月》云:「萬戶恍臨城不夜,千年惟有兔長生。」

《對雪》云:「自攜尊酒酬滕六,莫損籬邊竹外枝。」

兩子興載、興鏞,皆能詩。

來一江一 寧秋試,興載見贈云:「海內論一交一 皆後輩,一江一 南何福著先生?」興鏞見贈云:「絕地通天雙管擅,登山臨水一筇先。」

人誇其妙,不知皆母訓也。

興載云:「桐鄉有程拱宇者,畫《拜袁揖趙哭蔣圖》,其人非隨園、心余、雲松三人之詩不讀。」

想亦唐時之任華、荊州之葛清耶?程字墨浦,廩膳生。

七O

李敏達公撫浙時,威不可犯,獨能敬讀書人。

設志局修書,所延皆一時名士。

公餘之暇,放艇西湖,屢開文宴。

汪西顥沆賦詩云:「西湖大好作春遊,環鞏如雲簇水頭。

誰似尚書能愛士?日斜堤外未回舟。」

其時,余才九歲。

後五十年,西顥在莊相國席上見贈云:「花卮同泛小山堂,回首星霜三載強。

野叟尚能誇舊政,群公每見譽文章。

君卿老去言逾妙,陶令歸來樂未央。

莫道隨園秋色淡,萱庭日月閉門長。」

與余在席上論元次山文,有《惡圓》一篇。

余道:「天體尚圓,何可見惡?」西顥因指身上衣袖冠領、席上盤碗壺碟,曰:「諸物皆圓,才適於用。」

彼此大笑。

七一

詩文用字,有意同而字面整碎不同、死活不同者,不可不知。

楊文公撰《宋主與契丹書》,有「鄰壤一交一 歡」四字。

真宗用筆旁抹批云:「鼠壤?糞壤?」楊公改「鄰壤」為「鄰境」,真宗乃悅。

此改碎為整也。

範文正公作《子陵祠堂記》,初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旋改「德」字為「風」字,此改死為活也。

《荀子》曰:「文而不採。」

《樂記》曰:「聲成文謂之音。」

今之詩流,知之者鮮矣!

七二

昔人有「王琨回面避家姬」之句,嗤其迂也。

元相燕帖木兒侍妾數百。

一日宴侍郎趙世延家,見簾內人,驚為絕色,竄取至家,即其第二十九房妾也。

虞啟,蜀秀才,題其事云:「一簾相隔未模糊,上眼心驚即故夫。

絕似採桑相遇處,大元宰相作秋一胡一 。」

七三

《唐書》載:「賀知章在禮部選挽郎,取捨不公,門蔭子弟喧鬧盈門。

知章不敢出,乃於後園舁一梯,出頭牆外,以決事。」

康熙辛丑會試,李穆堂先生用通榜法,所取皆一時名士。

落第者糾眾作鬧,新進士無由入謁。

或呈一詩云:「門生未必敢升堂,道路紛紛鬧未央。

我獻一梯兼一策,牆頭高立賀知章。」

丙辰,予在都中,見先生白鬚偉貌,有泰山巖巖氣象。

待後輩,當面必訓斥,逢人必讚揚,人以故畏而服之。

余謂此張乖崖待彭公乘法也。

前輩率真,亦可不必。

七四

周青原云:「不知誰把芙蓉摘,枝上分明見爪痕。」

劉悔庵云:「鏡影不知雙鬢白,書聲寧識此翁衰?」余謂:「不知得妙。」

王至淳云:「水邊紅影一燈過,知有人從堤上行。」

楊子載云:「忽驚雨後青龍爪,知是蒼松倒掛枝。」

余謂:「知得妙。」

喬慕韓云:「夢迴枕上窗

微白,知是天明是月明了」余謂:「似知非知得妙。」

七五

宜興儲氏多古文經義之學,少吟詩者。

吾近今得二人焉:一名潤書,字玉琴,《贈梅岑》云:「一曲吳歌酒半醺,當筵爭識杜司勳。

天花作骨絲難繡,春水如情剪不分。

話到西窗剛近月,人於東野願為雲。

應知此後相思處,日日一江一 頭倚夕曛。」

又句云:「山氣作寒啼鳥外,春一陰一如夢落花初。」

其一名國鈞,字長源。

《梁溪》云:「紙鳶輕揚午晴開,雜沓遊人傍水隈。

多半畫船猶未攏,知從池上飼魚來。」

《即目》云:「日午橫塘緩棹過,風吹花氣蕩層波。

依篷不肯輕回首,近水樓台茜袖多。」

晚年飄泊,《六十自壽》云:「誰言老去離家慣?轉恐歸來卒歲難。」

窘狀可想。

他如:「樹涼宜散帙,梅盡始熏衣。」

「煙消松翠淡,雪墮柳枝輕。」

「酒旗翻凍雪,土銼燎征衣。」

「嵐翠忽從亭午變,扇紈都向嫩晴開。」

「銀箏度曲徐牽舫,鏡檻懸燈不隔紗。」

皆詩人之詩。

歿後,知之者少矣!

七六

余宰一江一 寧時,查宣門居士開贈《蔗塘詩》一集,蓋其族人心谷先生為仁所作。

本籍海寧,寓居天津,十九歲即經患難,在獄八年,始得釋歸;憐才愛士,置驛通賓,其詩清妙,蓋深得初白老人之教者。

《同友集空谷園》云:「郊居塵埃少,幽訪共沿回。

柳下孤篷泊,花間白版開。

高人還掩臥,稚子識曾來。

小立窺鷗鷺,忘機客不猜。」

《秋夜病中》云:「巷尾迢迢報柝聲,虛堂如水斷人行。

雲移一朵月吞吐,竹嘯幾聲風送迎。

不向枚生求《七發》,只憑曲部覓三清。

調糜煮藥經旬臥,白髮蕭蕭又幾莖。」

他如:「酒無干日醉,事有百年忙。」

「風愁撼樹響,鼠厭數錢聲。」

「為問亭邊三五樹,春來花發幾多枝?」皆可誦也。

己未余乞假歸娶,杭堇蒲前輩為余通書。

先生命其子儉堂禮登船厚贐,至今未敢忘也。

先生有《蓮塘詩話》(按:據《清詩話》本應名《蓮坡詩話》,蓋查為仁號蓮坡也。

)載初白老人教作詩法云:「詩之厚在意不在辭,詩之雄在氣不在句,詩之靈在空不在巧,詩之淡在妙不在淺。」

其言頗與吾意相合,特錄之。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