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卷一四:十七于歸見君面,春風乍拂心長戀。為歡半載奈離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卷一四

隨園詩話

卷一四

嘉興一江一 浩然幕游一江一 西,於市上得一銀光箋楷書云:「妾年十五許嫁君,聞說君情若不聞。

十七于歸見君面,春風乍拂心長戀。

為歡半載奈離何,千里一江一 山渺綠波。

未成錦字腸先斷,零落胭脂淚更多。

西一江一 、浙一江一 隔一水,天上銀河亦如此。

銀河猶有渡橋時,奈妾奄奄病將死。

傷心未見寧馨育,仰負高堂愆莫贖。

倘蒙垂念舊時情,有妹長成弦可續。

君年喜得正英英,莫更蹉跎無所成。

無成豈特違親意,泉下亡人亦不平。

要知世事皆前定,明珠一粒遙相贈。

非求見物便思人,結縭來世於今定。」

後書:「政可夫君。

康熙癸酉仲夏,垂死妾顏玉斂衽。」

玩此詩,蓋有才女子也。

第所謂政可者,不知何人。

選家選近人之詩,有七病焉;其借此射利通聲氣者,無論矣。

凡人全集,各有精神,必通觀之,方可定去取;倘捃摭一二,並非其人應選之詩,管窺蠡測:一病也。

《三百篇》中,貞一婬一正變,無所不包;今就一人見解之小,而欲該群才之大,於各家門戶源流,並未探討,以己履為式,而削他人之足以就之:二病也。

分唐界宋,抱杜尊韓,附會大家門面,而不能判別真偽,採擷一精一華:三病也。

動稱綱常名教,箴刺褒譏,以為非有關係者不錄;不知贈芍采蘭,有何關係?而聖人不刪。

宋儒責蔡文姬不應登《列女傳》;然則「十七史」列傳,盡皆龍逢、比干乎?學究條規,令人欲嘔:四病也。

貪選部頭之大,以為每省每郡,必選數人,遂至勉強搜尋,從寬濫錄:五病也。

或其人才力與作者相隔甚遠,而妄為改竄;遂至點金成鐵:六病也。

徇一己之一交一 情,聽他人之求請:七病也。

末一條,余作《濤話》,亦不能免。

冬友侍讀暱伶人登元,將之陝西,未能攜去;路上見籠中賣相思鳥者,戲題云:「同一眠 復同食,何處號相思?」

山左馮康齋觀察,名廷丞,學頗淵博,居官以廉聞。

其夫人為吾鄉周叔大太史之女,亦好客,觀察詩云:「談經客過頻搜字,脫珥妻賢解治廚。」

丙辰召試,有康熙癸巳編修雲南張月槎先生,名漢,年七十餘,重入詞館。

先生以前輩自居,而丙辰翰林欲以同年視之:彼此柢牾。

後五十年,余游粵東,飲封川邑宰彭公竹林署中。

西席張旭出見,詢知為先生嫡孫,急問先生遺稿,渠僅記《秋夜回文》一首云:煙深臥閣草凝愁,冷夢驚回幾樹秋。

懸壁四山雲上下,隔簾一水月沉浮。

翩翩影落飛鴻雁,皎皎光寒靜鬥牛。

前路客歸螢點點,邊城夜火似星流。」

余按:迴文詩相傳始於蘇若蘭,其實非也。

《文心雕龍》云:「回文所興,道原為始。」

傳鹹有《回文反覆詩》,一溫一 太真亦有《迴文詩》:俱在竇滔之前。

真州張嘯門游鳩一江一 ,遇鄰舟一女子,倚篷窗而哦,與語,淒絕不言。

但見其《題青羅帶寄人》雲;「扁舟一夜 燈如雪,無限深情羞不說。

東風何苦又天明,抵死催人一江一 上別。」

詠史有三體: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左太沖之《詠史》是也。

一為隱括其事,而以詠歎出之:張景一陽一之《詠二疏》、盧子諒之《詠蘭生》是也。

一取對仗之巧:義山之「牽牛」對「駐馬」、韋莊之「無忌」對「莫愁」是也。

周月東遊海潮庵,得謝文節公小方硯,額鐫「橋亭卜卦硯」五字,背有元人程文海銘。

周珍重之,抱硯以寢;臨死,乃贈查恂叔。

一時題者如雲。

錢辛楣云:「眼中只有石丈人,一江一 南更無廝養卒。」

紀心齋云:「遠過一片韓陵石,留伴千秋玉帶生。」

尤貢甫在真州市得東坡石銚,容水升許,以銅為提,鑄茨菰葉一瓣,上篆「元祜」二字:蓋即周撞所饋東坡物也。

鄭炳也題云:「煉石天留雲氣古,煎茶人去水雲干。」

謝登雋云:「毋矜酒戶大,獨許石文深。」

未幾,有人買獻上方矣。

一硯一銚,主人俱繪形作冊,傳播藝林。

余在揚州汪魯佩家,見桓圭,長七寸,葵首垂繰,質粹沁紅,真三代物也。

惜無人題詠,終年蘊櫝而藏。

物亦有幸有不幸焉。

前明萬曆五年,常熟趙文毅公劾張一江一 陵,廷杖謫戍。

其友庶子許國銘兕觥為贈。

蓋取神羊一角觸邪之義。

後流傳數易其主。

五世孫王槐探知在山左顏衡齋家,乃制玉觥銀船,托宮詹翁覃溪先生作詩,請易之,竟得返璧。

一時題詠如雲。

覃溪作七古一篇,後八句云:「顏公奉觥向君笑,趙叟傾心誓相報。

觥喜多年逢故人,叟泣還鄉告家廟。

昔人贈觥事偶然,今日還觥世更傳。

譜出兕觥新樂府,壓倒米家虹玉船。」

一O

安慶徐蘭坡,少年好學,得余斷章零句,必手抄之。

余游黃山,來舟中誦所作。

《夏夜》云:「螢火繞籬飛.,風輕荷氣微。

幾竿斜竹影,隨月上人衣。」

《偶成》云:「屋邊松樹經春長,棲鳥不知巢漸高。」

《大觀亭宴集》云:「新舊痕留衣上酒,往來影亂席前船。」

又:「綠楊深護倚樓人。」

七字亦佳。

一一

平湖張香谷,與其兄教坡最友愛。

教坡歿後,香谷逾年亦病;臨終,有「清魂同到梅花下」之句。

教坡之子熙河孝廉,繼先人之志,墓旁種梅三百樹,題云:「卜兆經營親負土,栽花愛護當承歡。」

可謂孝矣。

熙河愛遊山,作《梅花詩話》一百卷,至隨園,一宿去。

《登峨嵋絕頂》見懷云:「峨嵋高絕天,八月雪浩浩。

我持謫仙筇,飄然上秋昊。

眾星向簷低,群峰入望小。

佛光日中明,聖燈夜半皎。

五色兜羅綿,疊疊巖前繞。

蒼茫四顧間,忽憶隨園老。

奇景不共賞,何以愜幽抱?焉得縮地方,與公立雲表?」熙河在峨嵋,見神燈佛光,又到淨土山下,觀小龍在池中,長四寸,五爪,攜過雷洞坪便死。

佛光飛至台上,掬之,乃木葉一片。

一二

余知一江一 寧時,一胡一 秀才某招飲,席間出乃祖《甲戌臚唱圖》屬題,系邗一江一 王雲所畫。

卷首何義門云:「鴻臚三唱名姓香,一龍驤首群龍翔。

金吾仗引從天下,長安門外人如堵。

方山神秀信有鐘,焦夫子後生一胡一 公。

一江一 左周星推首冠,意氣肯輸渴睡漢?」一胡一 公名任輿,字芝山,康熙甲戌狀元,未十年而卒。

同年高章之哭云:「十年不分君終此,累月猶疑死未真。」

卷中題者如彭定求、陳恂、楊仲訥,大半追挽之章。

余題云:「九闕天門蕩盪開,先皇親手策群才。

南宮莫訝祥雲見,臣自白門一江一 上來。」

「我亦曾追香案蹤,卅科前輩企高風。

人間春,夢醒何速,未了浮雲一夢中。」

「名園晚到夕一陽一斜,老樹無聲覆落花。

贏得兒童齊拍手,縣官還醉狀元家。」

此乙丑冬月事也。

詩不留稿,丙午閏七夕,重展此卷,為之憮然。

一三

葉書山侍講,常為余誇陶京山同年之孫、名渙悅者,英異不群,時才八九歲。

稍長,好吟詩,尤好余詩,大半成誦。

《偶成》云:「午課初完臥短床 ,立春節過晝微長。

高簷向日難留雪,小室藏花易貯香。

階下綠初浮遠草,路旁青未上垂楊。

呼僮添貯爐中火,午後一溫一 馨薄暮涼。」

又:「人因待月窗常啟,書是傳詩口不封。」

賀餘生子云:「公有未全天必補,老猶得見子非遲。」

俱有劍南風味。

惜侍講先亡,未之見也!

一四

中州呂公滋,字樹村,宰介休歸;因從子仲篤宰上元,來游白下,見贈云:「地兼白下三山勝,詩比黃初七子工。」

讀三妹集云:「鴛鳥飛來因繡好,蠹魚仙去為香多。」

年未老而乞病。

有勸其再出者,乃作《老女嫁》云:「自製羅紈五色裳,晶簾低卷繡鴛鴦。

不如小妹于歸日,阿母慇勤為理妝。」

「檢點新妝轉自思,於今花樣不相宜。

嫁衣肥瘦憑誰剪,羞問鄰家小女兒。」

《戲仲篤》云:一江一 山半壁愁。

今夕盧家樓上月,莫愁未必不知愁。」

又句云:「星沉殘月魚吞餌,月上空廊犬吠花。」

皆可誦也。

余按宋曾三異云:「莫愁乃古男子,神仙隱逸者流,非女子也。

楚石城有莫愁石像,男子衣冠。

見劉向《列仙傳》。」

語雖不經,亦可存此一說。

猶之龍一陽一君、鄭櫻桃,古皆以為女妃:一見《國策》鮑注,一見《十六國春秋》。

一七

錫山錢秀才泳,字立群,居梅裡。

丙午臘月七日,張止原居士招游靈巖,與秀才兩宿舟中;談古文金石之學,極淵博。

《游西湖》云: 「十年不識錢塘路,今到翻疑是夢中。

巒翠難分南北寺,舟輕易揚往來風。

數灣碧水通仙宅,一帶蒼湮沒宋宮。

何處吾家表忠觀?幾回搔首問漁翁。」

「躍馬登山松四圍,梵王宮殿郁崔巍。

老僧迎客來幽徑,少女焚香上翠微。

鷲嶺樓高滄海闊,冷泉水急濕雲飛。

何當端坐三生石,說破遊人去路非?」是日舟泊木瀆鷺飛橋。

秀才往訪其友孫鏡川。

俄而同至舟中,見余即拜;背《小倉山房古文》,琅琅上口,亦奇士也。

—八

新安王氏,一家能詩。

葑亭《李夫人歌》曰:「生能一顧留君心,死不肯一顧留君憶。

乃知結君自有術,擅一寵一 非徒在顏色。

君不見,生長門,死鉤弋!」其兄於庭比部,不輕作詩,而多佳句。

《病起》云: 「修竹似憐人病起,青青垂葉不搖風。」

《示兒》云:「寸一陰一勸汝須知惜,到底秋花總讓春。」

其子名養中者,《醉歸》云:「不是老一奴一扶住好,模糊幾打別人門。」

《詠蝦》云:「鬚髯似戟雙睛瞪,失水蛟龍見亦驚。」

其弟孔祥,年十七,亦有句云:「見月忙將蒲扇掩,怕教花影上身來。」

一九

《荊楚歲時記》以七月八日雨為「灑淚雨」,說本荒唐。

然賦詩非失之笨,便失之迂;將錯就錯,以偽為真,方有風味。

一說煞味又索然。

余與香亭同作,忽王甥健庵有句云:「不解女、牛分別意,一年有淚一年無。」

兩人歎其超絕。

二O

馬相如有《漁父》詩,云:「自把長竿後,生涯即水涯。

尺鱗堪易酒,一葉便為家。

曬網炊煙起,停舟月影斜。

不爭魚得失,只愛傍桃花。」

真王、孟也。

有人傳其「月影分別三李白,水光蕩漾百東坡」,則弄巧而反拙矣。

二—

福建布政使張廷枚,有《瓶花絕句》云:「垂簾莫放西風入,留取寒香在草堂。」

吾鄉詩人沈方舟主於其家,遺稿在焉。

張三使高麗,杭堇浦贈云:「一參羽獵長楊乘,三繪《宣可奉使圖》。」

二二

詠始皇者:朱排山先生雲;「詩書何苦遭焚劫?劉、項都非識字人。」

崔念陵進士云:「劉、項生長長城裡,枉用民膏築萬里。」

二三

劉介石請仙,忽乩盤大書云:「眼如魚目徹宵懸,心似柳條終日掛。

月明風緊十三樓,獨自上來獨自下。」

眾人驚曰:「此縊鬼詩也!」至夜,果有紅妝女子犯之。

乃急毀其盤而遷寓焉。

二四

寫懷,假托閨情最蘊藉。

仲燭亭在杭州,余屢為薦館;最後將薦往蕪湖,札問需修金若干。

仲不答,但寄《古樂府》云:「托買吳綾束,何須問短長?妾身君慣抱,尺寸細思量。」

宋笠田宰鳩一江一 ,官罷,想捐復。

余勸其不必再出山。

已而宰兩當,以事謫戍,悔不聽余言,亦札外寄前人《別妓》詩云:「昨日笙歌宴畫樓,今宵揮淚送行舟。

當時嫁作商人婦,無此天涯一段愁。」

某明府欲聘陳楚南,以路遠不決。

陳寄《商婦怨》云:「淚滴門前一江一 水滿,眼穿天際孤帆斷。

只在郎心歸不歸,不在郎行遠不遠。」

二五

鮑步一江一 《有贈》云:「雙煙已換博山香,正對金荷卸晚妝。

手剔蘭煤須仔細,好留半焰解衣裳。」

二六

安慶魯鳳藻《有贈》云:「攜得芳枝返故村,悔將玉貌共花論。

低聲還向小姑囑:阿母跟前莫要言。」

陳夢湘《嘲某》云:「畫鸞衫子褪輕紅,料峭春寒豆蔻風。

雙鬢亂雲堆未穩,日高猶是背人攏。」

商寶意《喜環娘到》云:「藥餌急須調病後,鞏環親自解燈前。」

金台衡《贈妓》云:「春蔥欲送玫瑰酒,冷暖先教櫻口嘗。」

皆善言兒女之情。

二七

寫景有句同而意不同者:元人云:「石壓筍斜出。」

宋人云:「斷橋斜取路。」

近人劉春池雲;「鳥喧晴樹樂於人。」

魯星村云:「炎天幾席熱於人。」

嘯村云:「雪中無陋巷。」

星村云:「遠岸無高樹。」

皆句同而意不同也。

亦有句不同而意同者,如:「岸闊樹難高」、「遠樹浪頭生」,與「遠岸無高樹」意思相同,皆不害其為佳也。

二八

余有句云:「人無風趣官多貴。」

一時不得對。

周青原對:「案有琴書家必貧。」

吳元禮對:「花太嬌紅子必稀。」

二九

雍正乙卯春,餘年二十,與周蘭坡先生同試博學鴻詞於杭州制府。

其時主試者:總督程公元章,學使帥公念祖。

詩題是《春雪十二韻》,因試日下雪故也。

先生有句云:「堆從梨蕊銷難辨,迸入梅花認亦稀。」

今乾隆戊申矣,其孫雲翮為上海令,招余入署,謀刻先生詩集,因得重讀一過。

追憶五十四年前同試光景,宛然在目。

三O

余方送魯星村出門,而雨勢將下。

魯吟云:「雨聲猶在雲,風色已到樹。」

余為擊節,命司閽者錄登門簿中。

魯曰:「我不料公之愛詩若此也。」

大笑去。

三一

余泊舟滕王閣下,有揚州孫生名湘者見訪,自言相慕垂三十年。

見示《蕉窗八詠》:《蠅》云:「飛揚莫入幽人室,一種芬芳不稱君。」

《蝶》云:「偶因誤墮金錢劫,恥逐青蚨一處飛。」

孫故庠生,工吟詠,為人司禺笑事;既而悔之,故寄托如此。

三二

余在南昌,謝蘊山太守招飲,以詩見示。

題其妾姚秀英小照云:「宜男花小最宜春,故故相偎意態真。

並作一身形與影,不應僅號比肩人。」

太守有《陞官圖》五排最佳,警句云:「森森羅眾宿,粲粲列周廬。

考制遵三百,登賢占—隅。

憑陵爭入局,將相遂分途。

唾手功名得,推班氣象殊。

握拳矜後獲,制勝在中樞。

偶爾觀成敗,從何論智愚?雲泥區尺幅,升降在須臾。」

三三

余七十以後,遇宴飲太飽,夜輒不適。

讀黃莘田詩曰:「老似嬰兒防飲食,貧如禁體作文章。」

歎其立言之妙。

然不老亦不能知;古漁有句云:「老似名山到始知。」

三四

譏刺語用比興體,便不露。

英夢堂云:「桃花嗜笑非無故,燕子矜飛太自輕。」

陳古漁云:「無名草長非關雨,得暖蟲飛不待春。」

皆有所指也。

三五

余游天台,詩人張雨村外出;其子秀墀,極盡東道之誼。

雨村寄詩,有「千山結翠延詞客,一杖挑雲過石樑」之句。

余讀其《天台游稿》,一路訪求,如得導師焉。

三六

李竹溪守廣東惠州,《歸贈》云:「此行曾向貪泉過,留得冰心見故人。」

嗚呼!竹溪真能不愧此言,故記之。

三七

嚴冬友嘗誦厲太鴻《感舊》云:「『朱欄今已朽,何況倚欄人?』可謂情深。」

余曰:「此有所本也。

歐一陽一詹《懷妓》云:『高城不可見,何況城中人?」或稱東坡「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炫生花。」

余曰: 「此亦有所本也。

晚唐裴說詩:『瘦肌寒起粟,病眼餒生花。」

三八

錢竹初《題豫讓橋》云:「愛士須愛徹,畜馬盡馬力。

長芻數束豆數升,縱有驊騮氣先塞。」

余亦題《養馬圖》雲;「一挑芻草三升豆,莫想神龍輕死生。」

三九

近人懷古詩,有絕佳者,不能全錄。

如:光祿沈子大《赤壁》云: 「漫訝東風燒北岸,可知赤帝在南軍?」太史杜紫綸《戲馬台》云:「儘教宿土歸劉氏,剩有斯台與項王。」

王麟照侍郎《平原村》云:「八王兵甲無臣主,兩晉文章有弟兄。

晚節不堪思鶴唳,舊一交一 聞已賦蓴羹。」

姜西溟《烏一江一 詩》云:「《虞歌》曲盡怨天亡,潮落沙平舊戰場。

千里一江一 東羞不渡,六朝曾此作金湯。」

四O

漢軍劉觀察廷璣,號葛莊,康熙間詩人。

或嫌其詩過輕俏;然一片性靈,不可磨滅。

《漁家》雲;「一家一個打魚舟,結得姻盟水上浮。

有女十三郎十五,朝朝相見只低頭。」

《偶成》云:「閒花只好閒中看,一折歸來便不鮮。」

四一

沈椒園太史所居爛面一胡一 同,接葉亭湯西崖少宰之故居也。

丁巳余主其家,記其《秋夜》云:「薄病閒身坐小廳,鄉心三度見流螢。

水雲涼到庭前樹,一夜 秋聲帶雨聽。」

四二

布衣史青溪詩云:「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余反其意云:「只求無好夢,轉覺醒時安。」

唐一人《詠夢》云:「乍覺猶言是,沉思始覺空。」

四三

宋牧仲撫蘇州,為唐六如修墓。

韓宗伯慕廬題云:「在昔唐衢常慟哭,只今宋玉與招魂。」

俗傳太白捉月而死。

李孚青《題太白樓》云:「脫身依舊歸仙去,撒手還將月放回。」

余按:《宋史》有唐寅,名伯虎,亦在《文苑傳》。

四四

蒲城雷國楫,字松舟,撰《龍山詩話》二卷,官松一江一 丞;有「雲行花蕩水,風動草浮山」之句。

彭芝亭先生贈以詩云:「官閣哦詩思不群,一編風雅抗吾軍。

情親吳會山間友,身帶函關馬上雲。

弔古頻懷楊伯起,論詩應繼杜司勳。

篋中劍氣雙龍躍,那向一江一 頭看夕曛。」

四五

凡詩帶桀驁之氣,其人必非良士。

張元詠《雪》云:「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詠《鷹》云:「有心待捉月中兔,更向白雲高處飛。」

韓、范為經略,嫌其投詩自媒,棄而不用。

張乃投元昊,為中國患。

後岳武穆駐兵之所,一江一 禁甚嚴。

有毛國英者投詩云:「鐵鎖沉沉截碧一江一 ,風旗獵獵駐危檣。

禹門縱使高千尺,放過蛟龍也不妨。」

岳公笑曰:「此張元輩也。」

速召見,以禮接之。

四六

詠雪佳句:繆雪莊云:「捲簾半樹帶花落,吹燭一窗如月明。」

章智千云:「伏枕旅人驚看月,掃階童子學為山。」

陳明卿云:「填平世上嵌崎路,冷到人間富貴家。」

曾昔人所未有。

四七

遊山詩貴寫得出。

陶庭珍《盤豆驛》云:「叢山如破衣,人似虱緣縫。

盤旋一線中,欲速不得縱。」

沈石田《天平山》云:「登臨風扶身,談笑雲入口。

直上忽左旋,方塞復旁剖。」

洪稚存《林屋洞》云:「盤渦既深入,覆釜不獲仰。

微白怵來蹤,捫黑撼虛象。

憑湍同矢注,轉徑識蛇枉。

不惜口耳濡,驚此腹背響。」

梅岑《極樂峰》云:「碎石隨足動,危徑不容步。

支筇愁孤撐,捫葛等懸度。

欲止勢難留,將前意終怖。」

萬柘坡《盤山》云:「青山喜客來,馬首相拱揖。

中峰極雲深,旁嶺儼魚立。

行人踏樹梢,飛鳥觸屐齒。

後來用尾銜,先到試足揣。」

宗介帆《磨盤山》云:「分明尋丈恰隔裡,指點平夷偏落陡。

東西俄轉望若失,呼應已逼待還久。

中央簇簇攢牛宮,四角層層布魚笱。

更疑去路即來處,幾訝迷途欲退走。

入世敢雲肱折三,立峰頓覺腸回九。」

沈樹本《磨盤山》云:「回顧不見入山處,此身已在盤中住。

百千旋折眼生花,三五迴環神失據。

才思左往復右行,正欲仰登先俯注。

坡平幸獲尋丈寬,逕仄只留分寸度。

鞭絲帽影蟻懸窗,馬足車輪蛇繞樹。

乍一陰一乍一陽一日向背,在前在後風來去。

山遠不逾三十里,山高不越萬餘步。

從卯到酉歷未窮,自壯至老陟猶誤。」

四八

余常勸作詩者,莫輕作七古。

何也?恐力小而任重,如秦武王舉鼎,有絕臏之患故也。

七古中,長短句尤不可輕作。

何也?古樂府音節無定而恰有定,恐康崑崙彈琴,三分琵琶,七分箏弦,全無琴韻故也。

初學詩,當先學古風,次學近體,則其勢易。

倘先學近體,再學古風,則其勢難。

猶之學字者,先學楷書,後學行草,亦是一定之法。

杭堇浦先生教人多作五排,曰:「五排要對仗,不得不用心思。

要典雅,不得不觀書史。

但專作五言八韻之賦得體,則終身無進境矣。」

四九

湯擴祖《春雨》云:「一夜 聲喧客夢搖,春風送雨夜瀟瀟。

不知新水添多少,漁艇都撐進板橋。」

莊廷延《聽雨》云:「梅花風裡雨霏霏,人臥空堂靜掩扉。

一夜 滄浪亭畔水,料應陡沒釣魚磯。」

二詩相似,均有天趣。

五O

有中丞某,自稱平生不好名。

余戲之曰:「人之所以異於禽一獸 者,以其好名也。

孔子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又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大聖人尚且重名如此!後世人不好名而別有所好,則鄙夫事君,無所不至矣。」

屈悔翁云:「才子多貪色,神仙不好名!」不如司空表聖曰:「名能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

高東井《贈方子雲》曰:「從來貧士貪留客,未有庸人解好名。」

五一

王次回詩,往往入人心脾。

餘年衰無子,賓朋來者,動以此事相詢,貌為關切。

余深厭之,有詩云:「厭聽人詢得子無,些些小事不關渠。

逍遙公有兒孫累,未必雲煙得自如。」

後見次回句云:「最是厭人當面問:鳳凰何日卻將雛?」余評女以膚如凝脂為主。

次回亦有句曰:「從來國色玉光寒,晝視常疑月下看。」

五二

《愛日齋叢談》云:「《琵琶記》為明初王四棄妻而作。

太祖惡之,謫戍海外;致伯喈賢者,蒙此惡聲。」

不知南宋時,有詩刺高宗云: 「陌頭盲女無愁恨,猶抱琵琶說趙家。」

放翁亦云:「身後是非誰管得?沿村聽唱蔡中郎。」

似乎《琵琶記》宋時已作。

五三

厲太鴻《宋詩紀事》,採取最博。

余閱《j匕盟會編》,為補所未采者,如:徽宗在五國城詩曰:「噬臍有愧平燕日,嘗膽無忘在莒時。」

李若水曰;「五鼓可回千里夢,一官妨盡百年身。」

宇文虛中云:「傳聞已築西河館,自許能肥北地羊。」

皆佳句也。

金主亮中秋無月詞云:「(惟)恨劍鋒不快,一一揮斷紫雲根,要見嫦娥體態。」

亦頗豪氣逼人。

五四

作詩能速不能遲,亦是才人一病。

心余《賀熊滌齋重赴瓊林》云:「昔著官袍誇美秀,今披鶴氅見精神。」

余曰:「熊公美秀時,君未生,何由知之?赴瓊林不披鶴氅也。」

心余曰:「我明知率筆,然不能再構思。

先生何不作以示我?」余唯唯。

遲半月,成七絕句,心余以為佳。

余乃出簏中廢紙示之,曰:「已七易稿矣。」

心余歎曰:「吾今日方知先生吟詩刻苦如是;果然第七回稿勝五六次之稿也。」

余因有句云:「事從知悔方征學,詩到能遲轉是才。」

五五

黃莘田《重赴鹿鳴》云:「得染新香本舊栽,桂花重為故人開。

月宮不是玄都觀,也學劉郎去又來。」

「雲階月地事如何?誰共《霓裳》詠大羅?未免被他猿鶴怨,小山連日有笙歌。」

五六

《全唐詩》凡和尚、道士、仙人,都無好詩;不如才鬼、山魈,卻有佳句。

五七

詩人筆太豪健,往往短於言情;好征典者,病亦相同。

即如悼亡詩,必纏一綿 婉轉,方稱合作。

東坡之哭朝雲,味同嚼蠟:筆能剛而不能柔故也。

阮亭之《悼亡妻》,浮言滿紙,詞太文而意轉隱故也。

近時杭堇浦太史《悼亡妾》詩,遠不如樊榭先生。

今摘數首為比例。

厲 《哭月上》云:「一場短夢七年過,往事分明觸緒多。

搦管自稱詩弟子,散花相伴病維摩。

半屏涼影頹低髻,三徑春風曳薄羅。

今日書堂覓行跡,不禁雙鬢為伊皤。」

「無端風信到梅邊,誰道蛾眉不復全?雙槳來時人似玉,一奩去後月如煙。

第三自比清溪妹,最小相逢白石仙。

十二碧欄重倚遍,那堪腸斷數華年!」「病來倚枕坐秋宵,聽徹一江一 城漏點遙。

薄命已知因藥誤,殘妝不惜帶愁描。

悶憑盲女彈詞話,危托尼蚶祝夢妖。

幾度氣絲先訣別,淚痕兼雨灑芭蕉。」

「郎主年年耐薄游,片帆望盡海西頭。

將歸預想迎門笑,欲別俄成滿鏡愁。

消渴頻煩供茗碗,怕寒重與理薰篝。

春來憔悴看如此,一臥楓根尚憶否?」廖古檀《悼亡》云:「合一歡 花瓣委輕塵,風雨邊城不見春。

若憶小窗扶病起,脂殘粉褪寫遺真。」

商寶意《哭環娘》云:「待年略住娉婷市,卻聘曾嫌富貴家。」

「還余清淨三生體,欠汝滂沱淚數行。」

寶山黃燮鼎《悼亡》云:「無多奠酒諳卿量,未就埋香諒我貧。」

皆言情絕調。

五八

堇浦先生詩,以《嶺南集》為生平極盛之作。

《題陳元孝遺像》云:「南村晉處士,汐社宋遺民。

湖海歸來客,乾坤定後身。

竹堂吟暮雨,山鬼哭蕭晨。

莫向崖門去,霜風正撲人。」

「秋井苔花漬,荒廬蜃氣蒸。

飛潛兩難問,憂患況相仍。

拄策非關老,裁衣只學僧。

淒涼懷古意,豈是屈、梁能?」「巢覆仍完卵,皇天本至公。

《蓼莪》篇久廢,薇蕨采應空。

劫已歸龍漢,家猶祭鬼雄。

等身遺著在,泉下告而翁。」

「袁粲能無傳?嵇康亦有兒。

古人誰汝匹?信史豈吾欺!寂寞徒看畫,蒼涼只益詩。

懷賢兼論世,淒絕卷還時。」

此種詩,悲涼雄壯,恐又非樊榭、寶意所能矣。

五九

金陵何南園、陳古漁俱能詩而貧,余不能資助,嘗誦唐一人句云:「相知惟我獨,無補與人同。」

又《自訟》云:「蘭草同心多半弱,海棠自恨不能香。」

六O

詩者,人之精神也;人老則精神衰葸,往往多頹唐浮泛之詞。

香山、放翁尚且不免,而況後人乎?故余有句云:「鶯老莫調舌,人老莫作詩。」

六一

勸人知足者,杭州汪積山先生有句云:「盈虛物理都如許,那有東餐宿又西一屍一楚中戴喻讓孝廉有句云:「天地猶憾堯舜病,人生何必為其盡?」二意相同,而俱足以醒世。

戴屢赴禮闈,不第,歸顏其室曰「佳士軒」。

人間:「君自命為佳士乎?」曰:「非也。

『佳』字不成 『進』字,為欠一『走』耳。」

六二

本朝高文良公,詩為勳業所掩;不知一代作手,直駕新城而上。

如:《值夜》云:「一驀新寒雨後生,宮槐黃葉下童城。

意中故國偏無夢,風裡銀河似有聲。

萬馬夜嘶秋待獵,一封宵奏遠論兵。

杞人孤坐聽殘角,落月光中太白明。」

其他佳句,雄壯則:「宴罷白沉干帳月,獵回紅上六街燈。」

「自在騎牛今豎子,苦辛逐鹿昔英雄。」

奇警則:「風鐸閒同山魅語,鬼燈紅出寺門游。」

「萬點城烏驚曙鼓,一壚村酒閃風燈。」

綿麗則:「白蕷風細魚苗長,紅杏花深燕子低。」

「老樹無花三月半,舊遊如夢六年餘。」

委婉則:「白月無聲秋漏永,紅燈有影夜樓深。」

「天涯日日思歸日,覺有歸期日倍長。」

淡宕則:「長河暫伏潛仍出,高嶺遙看到恰平。」

「才穿雲過捫衣潤,欲覓詩行任馬遲。」

至於「東南生意偕誰計?數仰一江一 雲掉白頭」,則又大臣報國憂民,深情若揭矣。

本朝賞花翎、黃馬褂,最難著筆。

公詩云:「冠飄孔翠天風細,衣染鵝黃御氣濃。」

莊雅獨絕。

六三

望海詩:朱草衣云:「地影全無著,天形轉不高。」

沈子大云:「天水無邊孤月在,魚龍欲起大風生。」

王次岳云:「曉傳鼉吼占風起,夕閃魚睛訝日生。」

一江一 舟次云:「萬里全憑針作路,六時只見浪搖天。」

六一四

詩文之道,全關天分。

聰穎之人,一指便悟。

霞裳初見余時,呈詩十餘首。

余不忍拂其意,盡粘壁上;渠亦色喜。

遂同游天台,一路唱和,恰無一言及其前所呈詩也。

往反兩月,霞裳歸家,急奔園中,取壁上詩,撕毀摧燒之,對余大笑。

余亦戲作桓宣武語,曰:「可兒!可兒!」

六五

蘇州汪端揆秀才,與婢小珠有情。

詠《秋海棠》云:「海棠花嫩不禁秋,小朵含煙月下愁。

記得舊時庭院裡,憑人看殺只垂頭。」

六六

陳魯齋太守夢人贈句云:「夢迴碧落三千里,筆瀉銀河十二時。」

醒後不解。

後守端州,卒於亥年。

「十二時」,亥也;碧落山,在端州。

六七

余幼《詠懷》雲;「每飯不忘惟竹帛,立名最小是文章。」

先師嘉其有志。

中年見查他山贈田間先生云:「語雜詼諧皆典故,老傳著述豈初心?」近見趙雲松《和錢嶼(按:疑為「嶼」之誤。

)沙先生》云:「前程雲海雙蓬鬢,末路英雄一卷書。」

皆同此意。

六八

洪素一人樸性冷官京師,獨與陳梅岑最厚,督學楚中,寄詩云:「三十六湖湖水清,使君鑒此自分明。

琉璃硯匣生花筆,詩為懷人倍有情。」

洪在部時,某相國問:「汝向人說我剛愎自用。

有之乎?」曰:「然。」

相國怒曰;「汝是我門生,乃滂我?」洪謝曰:「老師只有一『愎』字,何曾有『剛』字?門生因師生故,妄加一『剛』字耳!」

六九

尹氏昆季皆能詩,而推三郎兩峰為最。

一日文端公退朝,召兩峰曰;「今日我憊矣。

皇上命和{春雨》詩,我不及作,汝速擬一稿,我明早要帶去。」

兩峰構成送上,公已酣寢。

黎明公盛服將朝,諸公子侍立階下,兩峰懦懦,慮有嗔喝。

忽見公向之拱手,曰:「拜服!拜服!不料汝詩大好。」

回頭呼婢曰:「速煨我所吃蓮子,與三哥兒吃。」

兩峰大喜過望。

四公子樹齋笑曰;「我今日卻又得一詩題。」

諸公子問何題。

曰:「《見人吃蓮子有感》。」

兩峰名慶玉。

七0

如皋布衣一江一 干,字黃竹,貌陋家寒。

詠《疲驢》云:「落葉踏不碎,四蹄今可知。」

詠《巢》云:「草窮一生力,風碎五更心。

圓影月中墮,凍痕霜外深。」

《登大觀台》云:「殘夜海明知月上,隔一江一 風遠送鍾來。」

又:「飄零何地托孤蹤?古佛門空或見容。」

俱有孟郊風味。

七一

余游天台諸寺,僧多撞鐘鼓,請余禮佛。

余不奈煩,書扇示之云:「逢僧我必揖,見佛我不拜。

拜佛佛無知,揖僧僧現在。」

王夢樓見之,笑曰:「君不好佛,而所言往往有佛意。」

陳梅岑《贈朱竹君》云:「遊山靈運常攜客,闢佛昌黎也愛僧。」

七二

杭州應仔傳秀才《過弋一陽一》云:「沙清魚上晚,春冷燕來稀。」

《郊外》雲;「斷崖殘照晚將入,隔岸野風波欲秋。」

七三

余赴廣東,過鳩一江一 ,適梅岑官其地。

與之別,揚帆二十里矣;梅岑遣人追送餚燕,剪一江一 而至。

余詩謝雲;「遠記荒一江一 酒一尊,一帆穿破水雲奔。

蛟龍知是先生饌,白浪如山不敢吞。」

霞裳亦謝云:「羹調金屋裡,香入浪花中。」

七四

唐荊川雲;「詩文帶富貴氣者,便不佳。」

余道不然。

金檜門總憲《郊西柳枝》云:「西直門邊柳萬枝,含煙帶露拂旌旗。

長是至尊臨幸地,世間離別不曾知。」

程午橋太史《菊屏》云:「低枝芬馥當書幌,細蕊離披近筆床 。

六曲屏風花萬疊,人間何處五更霜?」兩絕句俱富貴,何嘗不佳?又記宋人富貴詩曰:「踏青駙馬未還家,公主傳宣賜早茶。

十二闌干春似海,隔窗閒殺碧桃花。」

「畫燭燒闌暖復迷,殿帷深鎖下銀泥。

開門欲作侵晨散,已是明朝日向西。」

「千官已醉猶教坐,百戲皆呈未放休。

共看拜恩侵曉出,金吾不敢問來由。」

七五

趙雲松觀察謂余曰:「我本欲佔人間第一流,而無如總作第三人。」

蓋雲松辛巳探花,而於詩只推服心余與隨園故也。

雲松才氣,橫絕一代;獨王夢樓不以為然。

嘗謂余云:「佛家重正法眼藏,不重神通。

心余、雲松詩,專顯神通,非正法眼藏。

惟隨園能兼二義,故我獨頭低;而彼二公亦心折也。」

余有愧其言。

然吾鄉錢瑪沙前輩讀《甌北集》而奇賞之,寄以詩云:「忽墮文星下斗台,聲華藉藉冠蓬萊。

探花春看長安遍,投筆身從絕域回。

風雅名誰爭後世?乾坤我欲妒斯才。

登壇老將推袁久,不道重逢大敵來。」

七六

常州楊青望《南澗晚歸》云:「岳寺風聲起暮鐘,殘一陽一歸去興尤濃。

停車欲認登臨處,忘卻西南第幾峰。」

陳郁庭《造假山》云:「歷盡嶙峋興愈濃,歸來猶自憶芙蓉。

階前疊石·呼童問:認是曾游第幾峰?」兩首相似,俱有「羚羊掛角」之意。

七七

癸未聖駕南巡。

尹太保欲覓任書記者。

莊念農太守薦其族弟忻。

尹公甚重之。

亡何試京兆,不第。

趙雲松《送行》云:「科因一士關輕重,跡有群公問去留。」

想見在都文名之盛。

其子伯鴻,有父風;詠《簾鉤》云:「待引春雲入檻不?高懸畫閣結青一樓 。

心通恨隔玲瓏望,腕弱憐將窈窕收。

多宛轉時能約束,未一團一 圓處好勾留。

漫言眼底除牽掛,放下依然萬縷愁。」

七八

郭秀才鏖《彭城中秋》云:「西風聯袂鹿城秋,舊侶偕行話舊遊。

羅襪雙鉤人半臂,夜深誰立板橋頭?」詩非不幽艷,而覺有鬼氣。

吳竹橋《法源寺》云:「街頭日仄漸風沙,步屎閒尋古寺花。

一樹綠一陰一兩黃鳥,春深門巷是誰家?」同一風調,恰是人間光景。

七九

名士氣一習一 多傲兀,惟錫山之顧立方進士、嘉定之李書田孝廉,恂恂訥訥,慮以下人。

顧《不雨歎》云:「外河水淺今成溝,內河水涸今成丘。

螺蚌紛紛雜瓦石,童稚踏歌橋下游。

大船抽卻舵,小船沙上過。

長年袖手篙師餓,估客篷窗三月坐。

清晨婦子喜,濃雲在天雨至矣。

雨不來,風颶颶,先訛作烏尾,後渙作魚鱗,六龍躍出光陸離。

朝不雨,夕不雨,老農低頭淚如雨,浮雲閒閒自來去。

安得儂家稻,多於原上草?有雨固佳晴亦好。

安得儂家田,生近滄海邊?朝潮暮汐高於天。

無水不可車,有稻不可割,路逢一士大笑樂:先世薄田今賣卻。」

李見贈云:「一百八十八征士,只有先生最少年。

風雅偏能兼樂壽,聰明直欲傲神仙。

官如抱樸懷勾漏,人指棲霞作洞天。

若使懸車須此歲,轉因簪笏誤林泉。」

八O

某畫《折蘭小照》,求題七古。

余曉之曰:「蘭為幽靜之花,七古乃沉雄之作:考鐘鼓以享幽人,與題不稱。

若必以多為貴,則須知米豆乾甑,不若明珠一粒也。

刀槍雜弄,不如老僧之寸鐵殺人也。

世充萬言,何如阮鹹三語?成王冠,周公使祝雍作祝詞曰:『達而勿多也。

』此貴少之證也。

若夫謝艾雖繁不可刪,王濟雖少不能益,則各極其妙,亦在相題行事耳。

唐一人句云:『藥靈丸不大,棋妙子無多。」

或問:「如先生言,簡固佳乎?」余曰:「是又不可以有意為也。

宋子京修《唐書》,有意為簡,遂硬割字句,幾於文理不通。

顧寧人摘出數條。

余摘百十餘條,載《隨筆》中。」

八—

人言黃鶴樓無佳對;惟魯亮儕觀察一聯云「到來徑欲凌風去,吟罷還思借笛吹」差勝。

魯星村云:「『凌風』二字,改『乘雲』二字,更佳。」

八二

文字之一交一 ,有無端而契合者;殆佛家之所謂緣耶?乙酉秋試,四方之士,來修士相見禮者甚多。

予答拜章姓,誤投刺於張秀才處。

張大驚,次日來答。

見其儀容秀整,遂招飲之。

張贈詩云:「僦得瀕一江一 小屋居,敢將蹤跡混樵漁?平生不識金閨彥,剝啄無端到敝廬。」

「籃輿款款赴清涼,夾路松花聞稻香。

一院青山人不見,飛來嵐翠滿衣裳。」

折柬招邀酌舊醅,主人原是撥天才。

兩一江一 月旦歸名士,又報文星入座來。

時梁階平先生適至。」

「《霓裳》曲度廣寒宮,鑒檻銀燈照碧空。

夜半酒闌星斗醉,天風吹墮小池中。」

秀才名邦弼,蘇州人。

八三

河東君藏一唐鏡,背銘云:「照日菱花出,臨池滿月生。

官看巾帽整,妾映點妝成。」

查他山《金陵雜詠》刺之云:「宗伯奩清世莫知,菱花初照月臨池。

點妝巾帽俱新樣,不用喧傳鏡背詞。」

八四

詩以進一步為佳:杜門懸車,高尚也;而張寶臣《致仕》云:「門為看山寧用杜?車還駕鹿不須懸。」

別離,苦事也;而黃石牧《送別冊子》雲;「一度送行傳一畫,人生那厭別離多。」

《寄衣》,古曲也;而盛青嶁《出門》云:「檢點篋中裘葛具,早知別後寄衣難。」

「打起黃鶯兒」,懼驚夢也;而朱受新《春鶯》云:「任爾樓頭啼曉雨,美人夢已到漁一陽一。」

八五

春學士台,常言其門人謝又紹侍郎乞病養母。

人問:「何不奏終養而奏病耶?」曰;「為人子,養可也;聞『終』字,便傷心耳。」

其《憶母》詩云:「兒來前;自堯經今凡幾年?兒可記:自堯經今凡幾帝?兒時應對稍逡巡,母怒變色旋喝嗔。

陳篋遜志學人責,稽古一胡一 不如婦人?吁嗟!母言在耳,兒顏猶訛,安得吾母常嗔兒常訛?於今勸學無聞矣!」嗚呼!今上大夫溺於時文之學,談及史鑒,褒如充耳;讀先生詩,能無怍乎?先生名道承,福建晉安人。

八六

解中發秀才,館尹文端公家。

一日,鮑雅堂來訪,見十四公子慶保。

問年幾何。

曰;「十四歲。」

鮑戲出對云:「十四世兄年十四。」

解應聲曰:「三千弟子路三千。」

杭州沈既堂在高相公署中,公出對云: 「可能子面如吾面?」沈應聲曰:「未必他心即我心。」

八七

永安寺壁上有梅田女史題詩云:「靈妃齊駕玉龍回,留得清一陰一滿綠苔。

來歲春風一相待,囊琴便約懶仙來。」

所云懶仙,不知何人。

八八

金姬小妹鳳齡,幼鬻吳門作婢,余為贖歸;年十四矣,明眸巧笑,其姊勸留為篷室,鳳齡意亦欣然。

余自傷年老,不欲為枯楊之梯,因別嫁隋氏,為大妻所虐,雉經而亡。

余哭以詩。

一時和者甚多。

新安巴雋堂中翰云:「粉蛾貼幛塵沾幕,綽約佳人嗟命薄。

惱鴉打鳳海難填,桃葉離根淚珠落。

往事泥中善說詩,吳音嬌軟含春姿。

因情割愛反成悔,締非其偶尤堪悲。

駑材詎足親仙骨?獅子何曾憐委發?風傳柑果味全殊,雨暗合一歡 花不發。

鋤蘭門內影伶俜,傷哉逝水難歸瓶!芳魂仍返倉山早,虛廊簌簌鳴幽纂。」

楊蓉裳亦有《鳳齡曲》云:「汝南太史人中傑,文采風一流 世無敵。

羊侃筵前舞袖圍,馬融帳外金釵列。

我是彭宣到後庭,隔幃絲竹許同聽。

酒酣棖觸平生事,向我低徊說風齡。

鳳齡本是蘇台女,貧向豪家傍門戶。

牙郎那解惜娉婷,灶妾由來耐辛苦。

攜出淤泥一瓣蓮,青衣乍脫便登仙。

漫拈郭璞三升豆,判費初明十萬錢。

關情三五韶年紀,逋發初齊試羅綺。

碧玉嬌癡未有夫,桃根宛轉長依姊。

愛惜盈盈掌上身,恐教辜負永豐春。

誰言絡秀堪同老?願把西施別贈人。

堂前文宴多賓從,隋郎風貌偏殊眾。

照影人誇城北徐,嬉春女愛東牆宋。

珍偶相看已目成,許將紅粉嫁書生。

重重錦幔憑私語,叩叩香囊易定情。

蘭期初七銀河度,啼痕滿面登車去。

從此茫茫萬劫塵,回頭迷卻仙山路。

銅街別館貯嬌姿,蹤跡難教大婦知。

綃帳香濃檀枕暖,一絢絲絡幾多時。

宜城郡主威名重,搜牢驚破巫雲夢。

浪說王家九錫文,短轅長柄成何用?架上拋殘金縷衣,篋中奪去紫鸞篦。

粉痕狼籍雲鬟卸,扶入車中不敢啼。

檀郎隔絕無由見,秋雨秋風閉空院。

九轉柔腸對暗燈,千行愁淚吟一團一 扇。

絕粒非關愛細腰,典衣何計度寒宵?膚凝寒玉心還熱,口嚼紅霞怨不銷。

忍苦含辛經半載,九死窮泉更何悔!只是難忘舊主恩,留將一線殘魂待。

更念同根兩地分,蘭幃應亦痛離群。

一朝惡夢花辭樹,百種癡情泥憶雲。

誰知路比蓬山峻,更無青鳥通芳訊。

繡幢頻迎那許還,黃柑遙贈知無分。

二句用本事。

絮果蘭因去住難,棄將弱息自摧殘。

腰間三尺冰文練,百轉千回掩淚看。

黃昏人靜重門閉,逡巡竟向南枝系。

紅蠟才灰輾轉心,冰蠶永斷纏一綿 意。

鬱鬱埋香土一抔,長干西去板橋頭。

空林鵑語三生恨,幽壙螢飛獨夜愁。

浮花浪蕊消彈指,畢竟韶顏為誰死?殺粉親書墮淚碑,燃脂好續傷心史。

只悔當初作鴆媒,生將珠玉委蒿萊。

縱教采盡中州鐵,鑄錯無成劇可哀。」

洪稚存嫌蓉裳詩,多肉少骨。

余曰:「張燕公評許景先豐肌膩理,惜乏風骨;李華文詞綿麗,氣少雄傑。

宋子景亦云:『恃華者質少,好麗者壯違。

』人各有性之所近也。」

蓉裳年十六,即來受業;為余注四六文方半,而出宰甘肅矣。

與陳梅岑皆翰林才,而困於風塵俗吏,亦奇!

八九

斷句入耳,有終身不能忘者。

言情,則周蘭坡《送別》云:「臨行一把相思淚,當作珍珠贈故人。」

寫景,則周起渭《西湖》云:「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廣寒宮。」

寄托,則朱贊皇《詠牡丹》云:「漫道此花真富貴,有誰來看未開時?」感慨,則徐方虎《贈冒辟疆》云:「人逢滄海遺民少,語聽開元舊事多。」

九O

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懷,而後有沉鬱頓挫之作。

人但知杜少陵每飯不忘君;而不知其於友朋、弟妹、夫妻、兒女間,何在不一往情深耶?觀其冒不韙以救房公,感一宿而頌孫宰,要鄭虔於泉路,招李白於匡山;此種風義,「可以興,可以觀」矣。

後人無杜之性情,學杜之風格,抑末也1蔣心余讀陳梅岑詩,贈云:「一代高才有情者,繼袁夫子是陳君。」

九一

何義門曰:「馮定遠謂:『熟觀義山詩,可免一江一 西粗俗槎丫之病。

』余謂熟觀義山詩,兼悟西昆之失。

西昆只是雕飾字句,無義山之高情遠識;即文從字順,猶有間也。」

九二

彭尺木進士,為大司馬芝亭先生之子。

生長華腴,而湛深禪理;中年即茹素,與夫人別屋而居。

每朔望,即相勖曰:「大家努力修行。」

彼此一見而已。

後閉關西湖,恰不廢吟詠。

嘗作《錢塘旅舍雜句》云:「處士當年百不營,偏於梅鶴劇多情。

梅枯鶴去人何在?冷徹孤亭月四更。」

「結趺終夕復終朝,眼底空華瞥地消。

尚有閒情消不得,起尋松子當香燒。」

酸蘊薄粥少人陪,雪霽南窗晝懶開。

不是一枝梅破萼,阿誰與我報春回?」《病起》云:「簾深蠅自進,花盡蝶無營。」

皆見道之言,不著人間煙火。

九三

龍鐸,字震升,號雨樵,宛平己卯舉人。

十二歲時,杭州老宿朱桂亭先生命即席賦瓜子皮。

應聲曰:「玉芽已褪空餘殼,纖手初拋乍有聲。

莫道東陵無托意,中間黑白盡分明。」

朱歎曰:「此子將來必以詩名。」

《觀魚》云:「子不知魚樂,君其問水濱。」

《題畫》云:「亂泉尋石竇,歸霧斷山腰。」

《贈友》云:「篷轉三年雨,蘭言一夕秋。」

皆少作也。

後宰吳一江一 。

余掃墓杭州,必過其署。

美膳橫列,如入護世城中;豪氣飛騰,勝坐元龍床 上;洵風塵中一奇士也。

九四

小伶鳳珠,善歌,能解人意。

雨樵即席賦《浣溪沙》(按:此調乃《減字木蘭花》。

),以「鳳珠可兒」為韻。

詞云:「彩雲麼夢,何處飛來紅玉鳳。

笑倩人扶,一曲《梁州》一斛珠。

眉歡目妥,教人坐立如何可?偏解相思,學語雛鶯小意兒。」

九五

康熙間,汪東山先生繹,一精一星學。

桐城吳貢生某以女命與算。

汪云:「此一品夫人命也;但必須作妾。」

吳愕然怒,以為輕己。

汪曰;「我早知君之必怒也。

然君不信我言,請待我某科中狀元時,君方信我。」

及期,果中狀元。

吳再問汪。

汪曰:「勿急。

待我再算郎君命中有一品者,而後許之。」

半年後,走告吳曰:「桐城張相國之子名廷玉者,將來官一品。

現在覓妾。

君何不以女歸之?」吳從之。

遂生若靄、若澄,受兩重誥封。

汪題其燈籠「候中狀元某」,人多笑之。

在京師與方靈皋、蔣南沙、湯西崖齊名。

三人皆疏放,而方獨迂謹,時相抵牾。

堂上掛沈石田芭蕉一幅,所狎二美伶來,錯呼白菜;人因以「雙白菜」呼之。

方大加規諫。

先生厭之,乃署其門曰:「候中狀元汪,諭靈皋,免賜光。

庶幾南蔣,或者西湯;晦明風雨時來往,又何妨?雙雙白菜,終日到書堂。」

先生自知不壽,《自贈》云:「生計未謀千畝竹,浮生只辦十年官。」

又嘗望岱云:「閒雲莫戀山頭住,四海蒼生正望君。」

九六

錢塘令曹一江一 廬明府,有子名一熊,乳名順生,聰穎異常,有李鄴侯、晏元獻之風。

對客揮毫,賦《秋聲》云:「西風颯颯日相催,桐葉飄搖滿綠苔。

最愛秋霜添逸韻,樹中傳出一聲來。」

其時曹公方逐土娼。

客問:「娼應逐否?」笑曰:「好事者為之也。」

客又問;「汝想作官否?」曰:「要作,又不要作。」

問:「何也?」曰:「學而優則仕;學而不優則不仕。」

問:「作官可要錢否?」曰:「要錢,又不要錢。」

問;「何也?」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悅,則不取。」

九七

宋元俊作四川提督,有恩威,苗人畏而愛之。

王師征金川,頗立功。

以性剛犯上,被劾。

臨訊時,苗民護從者千餘人,揮之不散。

宋公怒,取其頭自杖四十,終不忍去。

有參戎哈某,宋素輕之。

哈畫牡丹花於扇。

宋戲題曰:「已綰征西節,新吹幕府笳。

如何貪富貴,又畫牡丹花?」哈銜之刺骨,卒為所構。

九八

揚州洪錫豫,字建侯,年甫弱冠,姿貌如玉;生長於華腴之家,而性耽風雅,以詩書為鼓吹,與名流相過從。

昔人稱謝覽芳蘭竟體:知其得於天者異矣。

為余梓尺牘六卷,寄詩請益。

其《暮雨》云:「衰柳拂西風,蟲鳴亂葉中。

片雲將暮雨,吹送小樓東。

螢火生寒碧,簷花墜小紅。

那堪終夜裡,蕭瑟傍梧桐。」

《春日》云:「青蓑白袷了春耕,上塚人歸月二更。

燈影半殘眠未穩,碧空吹落紙鳶聲。」

意思蕭散,真清絕也。

九九

蘇州閨秀一江一 銘玉,有《堂上視膳》詩云:「明知一溫一 清時時缺,隱懼春秋漸漸高。」

真能道人子之心。

余讀之,為泣下。

一OO

如皋張乾夫有《南坪集》八卷。

其子竹軒太守,托其宗人荷塘明府索序於余。

余適撰《詩話》,為摘一二,以志吉光片羽之珍,其《荊溪》云:「離墨山前路,千林望郁蒼。

人煙聚茶市,沙鳥繞漁梁。

白雨一江一 聲急,孤舟水氣涼。

今宵高枕夢,不減在瀟湘。」

《不寢》云:「春更隱隱夜迢迢,愁不能祛酒易消。

斷送落花窗外雨,生憎一半在芭蕉。」

《夜出南郊》云:「霜華散白滿長堤,堤柳蕭蕭帶月低。

樹上凍鴉棲不定,屢驚人影過橋西。」

《慕園即事》云:「松影平分半窗月,漏聲散作滿城霜。」

《癸酉除夕》云:「要問春從何處到,開元寺裡一聲鐘。」

皆可愛也。

一O一

仁和高氏女,與其鄰何某私通。

女已許配某家,迎娶有日,乃誘何外出,而自懸於梁。

何歸,見之大慟,即以其繩自縊。

兩家父母惡其子女之不肖,不肯收殮。

邑宰唐公柘田,風雅士也,為捐貲買棺而雙瘞之;作四六判詞,哀其越禮之無知,取其從一之可憫。

城中紳士,均為賦詩。

余按此題著筆,褒貶兩難。

獨女弟子孫雲鶴詩最佳。

詞曰:「由來情種是情癡,匪石堅心兩不移。

倘使化魚應比目,就令成樹也連枝。

紅綃已結千秋恨,青史難教後代知。

賴有神君解憐惜,為營鴛塚播風詩。」

後四句,八面俱到,尤為得體。

錢謝菁枚,璵沙方伯第五子也,亦有句云:「解識巫山雲雨意,始知唐勒是一騷一人。」

亦佳。

一O二

近見作詩者,好作拗語以為古,好填浮詞以為富;孟子所謂「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也。

朱竹君學士督學皖一江一 ,來山中論詩,與余意合。

因自述其序池州太守張芝亭之詩,曰:「《三百篇》專主性情。

性情有厚薄之分,則詩亦有淺深之別。

性情薄者,詞深而轉淺;性情厚者,詞淺而轉深。」

余道:「學士腹笥最富,而何以論詩之清妙若此?」竹君曰:「某所論,即詩家唐、宋之所由分也。」

因誦芝亭《過望華亭》云:「昨夜望華亭,未睹九峰面。

肩輿復匆匆,流光如掣電。

當境不及探,過後心逾戀。」

「九疊芙蓉萬壑深,登臨不到幾沉吟。

何當直上東峰宿?海月天風夜鼓琴。」

又《一江一 行》云:「犬吠人歸處,燈移岸轉時。」

《端一陽一》云:「看人懸艾虎,到處戲龍舟。」

《太白樓》云:「何時一江一 上無明月,千古人間一謫仙。」

《同人自齊山泛舟》云:「聊以公餘偕舊友,須知興到即新吾。」

皆極淺語,而讀之有餘味。

昔人稱陸遜意思深長,信然。

芝亭字仲謨,名士范,陝西人,今觀察蕪湖。

其長君汝驤亦能繼聲繼志。

《題署中小園》雲;「風吹花氣香歸硯,月過松心涼到書。」

《將往邳州》云:「此去正過桃葉渡,歸來不負菊花期。」

又,《華蓋寺》云:「曲徑松遮洞,巖深寺隱山。」

皆清雅可傳。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