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園詩話》補遺 卷一:吾儒不奉兩聖人之教,而遠引佛老,何耶?阮亭好以禪悟比詩,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隨園詩話》補遺 卷一

隨園詩話

補遺 卷一

《詩》始於虞舜,編於孔子。

吾儒不奉兩聖人之教,而遠引佛老,何耶?阮亭好以禪悟比詩,人奉為至論。

余駁之曰:「《毛詩三百篇》,豈非絕調?不知爾時,禪在何處?佛在何方?」人不能答。

因告之曰:「詩者,人之性情也。

近取諸身而足矣。

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

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

』又曰:『詩可以興。

』兩句相應。

惟其言之工妙,所以能使人感發而興起;倘直率庸腐之言,能興者其誰耶?」

李玉洲先生曰:「凡多讀書,為詩家最要事。

所以必須胸有萬卷者,欲其助我神氣耳。

其隸事、不隸事,作詩者不自知,讀詩者亦不知:方可謂之真詩。

若有心矜炫淹博,便落下乘。」

又有人問先生曰:「大題目用全力了卻,固見力量;倘些小題,亦用長篇,豈不更見才人手段?」先生笑曰:「獅子搏兔,必用全力:終是獅子之愚。」

同一樂器:瑟曰鼓,琴曰操。

同一著述;文曰作,詩曰吟。

可知音節之不可不講。

然音節一事,難以言傳,少陵「群山萬壑赴荊門」,使改「群」字為「千」字,便不入調。

王昌齡「不斬樓闌更不還」,使改「更」字為「終」字,又不入調。

字義一也;而差之毫釐,失以千里。

其他可以類推。

沈雲椒侍郎未遇時,館於陳梅岑家;其時梅岑尚髫也。

然梅岑詩筆清新,實為先生傳授。

諺云:「開口乳要吃得好。」

此之謂也。

梅岑嘗誦先生《午日秦淮》云:「菖蒲綠映石榴紅,罌盎東西放幾叢。

不辨誰家妝閣底,遠山多在畫屏中。」

「闌干影裡綺疏橫,艾酒齊酣笑語迎。

樓上衣風樓下水,一簾香霧不分明。」

「丹符風颮佛幡如,扇影參差漾碧虛。

一片湖光星萬點,家家水閣上燈初。」

「柳一陰一檻外泊船頭,都向尊前聽短謳。

卻到中流清景好,蔣王山上月如鉤。」

《晚過楓橋》云:「雨不成絲柳帶煙,暮天遠水正無邊。

客愁最怕鐘聲攪,不向楓橋夜泊船。」

《泛舟城北》云:「最是長條柳,依依一愴情。

蘆花猶未白,已解作秋聲。」

鄭璣尺先生詠《鏡》云:「朱顏誰不惜?白髮爾先知。」

可謂佳矣。

後聞俞鶴齡秀才詠《鏡》有「白髮朱顏管一生」,七字尤佳。

其妙處在一「管」字。

趙雲松《過蘇小墳》云:「蘇小墳鄰岳王墓,英雄兒女各千秋。」

孫九成《過琵琶亭》雲;「為有琵琶數行字,荻花楓葉也千秋。」

句法相似。

近日有巨公教人作詩,必須窮經讀註疏,然後落筆,詩乃可傳。

余聞之,笑曰:且勿論建安、大歷,開府、參軍,其經學何如,只問「關關雎鳩」、「采采卷耳」,是窮何經、何註疏,得此不朽之作?陶詩獨絕千古,而「讀書不求甚解」;何不讀此疏以解之?梁昭明太子《與湘東王書》云:「夫六典、三禮,所施有地,所用有宜。

未聞吟詠情性,反擬《內則》之篇;操筆寫志,更摹《酒誥》之作。

『遲遲春日』,翻學《歸藏》;『湛湛一江一 水』,竟同《大誥》。」

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故為此語以曉之。

人問:「杜陵不喜陶詩,歐公不喜杜詩:何耶?」余曰:「人各有性情。

陶詩甘,杜詩苦,歐詩多因,杜詩多創:此其所以不合也。

元微之云:『鳥不走,馬不飛,不相能,一胡一 相譏?」』

宋人《漁父》詞云:「歸來月下漁舟暗,認得山妻結網燈。」

又云:「不愁日垂還家錯,認得芭蕉出槿籬。」

二語相似。

余寓西湖德生庵,夜深斷橋獨步,常恐迷路,緊望僧庵燈影而歸,方覺二詩之妙。

一O

凡菱筍、魚蝦,從水中採得,過半個時辰,則色味俱變;其為菱筍、魚蝦之形質,依然尚在,而其天則已失矣。

諺云:「死蛟龍,不若活老鼠。」

可悟作詩文之旨。

然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作者難,知者尤難。

一一

尹文端公出將入相,垂四十年,常謙謙然不自喜。

惟小妻張氏以所生女入宮,為皇子妃,誥封一品夫人,逢人必誇。

故《紀恩》詩曰:「瑞日瞳朧展翠屏,環階拜舞祝慈寧。

爭傳王母瑤池會,竟見仙班列小星。」

一二

余屢覓同年楊兼山大琛詩不得。

今年到蘇州,得其《古香堂詩稿》。

《秦宮》雲;「五丈旗飄復道寬,曉妝人試綠雲盤。

虛懸照膽秦宮鏡,不見長城白骨寒。」

《舟中》云:「斷雲作意橫遙嶺,明月多情送短篷。

最愛風標兩公子,一生消受綠蘆風。」

又:「春衣典盡還賒酒,鶴俸分來又買花。」

皆駘蕩可喜。

一三

庚申初春,余與兼山及諸同年在京師游陶然亭。

兼山《次壁間田退齋少宰韻》云:「欲雨不雨春晝一陰一,城南亭子同登臨。

雪痕消盡葦根出,磬響斷時禽語深。

且喜僧寮無俗韻,漫將宦跡托沉吟。

丁香幾樹才含萼,記取花時策杖尋。」

兼山晚年一寵一 妾,與夫人反目。

余戲之曰:「君可記四十年前《贈內》詩乎?」兼山請誦之。

曰:「『百杵午窗頻搗藥,一燈子夜尚縫衣。

』此與唐明皇、王夫人,脫阿忠半臂作生日何殊?讀之可作《同心院》矣。」

兼山笑而不答。

田少宰諱懋,山西相公從典之子,立朝有聲。

一四

杭堇浦論七律,不喜拗體。

余道詩境甚寬,實有因拗轉峭者。

因誦倪紫珍先生《客中憶西湖》雲;「一江一 水不如湖水澄,南峰涼暖時堪登。

入雲但問採樵客,踏葉偶隨歸寺僧。

一掬泉因瘦蛟活,滿山桂與青霞蒸。

白波渺渺未可渡,空倚葛陂三尺籐。」

似此八句,一調平仄,便索然無味矣。

杭亦以為然。

先生官御史,古貌清標,識余於未第時。

余學寫殿試卷,先生教以偏旁點畫:致足感也。

記其《渡一江一 遇風》云:「越一陰一已夙戒,涉波復新懦。

忽然馮夷怒,葉舟竟掀播。

命只比毛輕,心已拼甑破。

且守柁檣立,獨抱忠信臥。

須臾洪濤平,白鷗浮一個。」

《在試院中答厲衣圍侍郎》云:「文入彀中須賞識,棋於局外易分明。」

《贈丹桂》云:「老干十年看獨立,丹心一點早平分。」

其存心之公正可想。

《宿瀘溪》云:「避風先泊岸,過雨更觀瀾。」

皆妙。

先生名國璉。

一五

李謹琿芝游靈隱寺:雲林大師出示右軍《感懷札》,紙墨殘缺,如裂春冰。

又出山谷、襄一陽一二札。

李題云:「玉印何時勒,貞觀十五年。

不多完筆墨,一半補雲煙。

稀世無人信,名山有佛憐。

我來長跪讀,深幸見殘箋。」

《觀梅》云:「步步梅花裡,遲遲過石樑。

兩山清澗合,一路白雲香。

偶約探春侶,同登選佛場。

羨他修得到,愧我半生忙。」

又:「顧我忽無影,前峰落照微。」

十字亦超。

一六

余游武夷,至大藏峰;望半字山,穴中有橋板樑柱,大小百千根,參差堆架,灰墨色,長短不齊,既不朽爛,又不傾落。

其下湍急,舟難停泊。

有某官,擊以鳥槍,落木梯數片。

朱子云:「是堯時民,避洪水居此。

水平時,人下而木存。」

想亦有理。

余還杭州後,與孫景高世講談及之。

孫出所藏虹橋板一片,長尺許,薄三分,雲得自張芑堂,張又得於吳達夫。

梁山舟題云:「虹橋之板長徑尺,付與幽人鎮玉格。

延陵家藏東海題,題處天然一角白。

書不可信字可傳,非松非柏無人識。

即今散落市廛中,君獨何緣收拾得。

當年吹墮武夷峰,仙凡惝恍將毋同。

須防一夜 風霜起,飛上青天化斷虹。」

主人題云:「虹橋遺跡倩誰搜,千載猶看片板留。

莫道仙蹤渺難問,有人曾向武夷游。」

「九曲環溪鎖翠煙,仙風吹墮幾何年?題來好句尤珍重,慰我平生嗜古緣。」

一七

人饋得心大師雞子四十,師大吞嚥。

人笑之。

師作偈云:「混沌乾坤一口包,也無皮血也無毛。

老僧帶爾西天去,免在人間受一刀。」

一八

金陵山川之氣,散而不聚;以故土著者絕少傳人。

王、謝渡一江一 ,多作寄公,亦復門戶不久;此其證也。

然街衢宏闊,民氣淳靜,至今士大夫外來者,猶喜家焉。

桐城姚姬傳太史掌教鍾山,有移居之志。

賦詩雲;「又向金陵十日留,依然雙闕望牛頭。

一交一 游聚處思移宅,衰病行時愛棹舟。

蕭寺風多疑作雨,後湖煙淡總如秋。

僧書擬共舒王讀,不吊興亡惹淚流。」

余謂第四句尤合余意。

余當未衰時,亦喜舟行,畏陸行也。

太史七古雄厚,惜篇長難錄。

錄其《岳一陽一樓見月》云:「高樓深夜靜秋空,蕩蕩江湖積氣通。

萬頃波平天四面,九霄風定月當中。

雲間朱鳥峰何處?水上蒼龍瑟未終。

便欲拂衣瓊島外,止留清嘯落湘東。」

《吊王彥章》雲;「亂世鳥飛難擇木,男兒豹死自留皮。」

《哭劉耕南》雲;「別來書到長安少,死去才教天下空。」

《淮上》云:「只愁天上桃花水,浸失淮南桂樹山。」

《釣台》云:「可憐高鳥盡,回憶釣魚磯。」

皆絕妙也。

己巳歲,余《中秋夜渡一江一 》云:「世上夜深秋正半,一江一 心風定月當中。」

亦與先生《岳一陽一》三四聯相似。

先生從父南青諱范,在長安與余有車笠之好,學問淹博,而不喜吟詩。

余改官一江一 南,送行詩麻集,而南青無有也。

余調之云:「南青愛人如老嫗,初入翰林殊栩栩。

平時著述千萬言,臨別贈我無一語。」

一九

閨秀吾浙為盛。

庚戌春,掃墓杭州,女弟子孫碧梧邀女士十三人,大會於湖樓,各以詩畫為贄。

余設二席以待之。

徐裕馨,相國文穆公之孫女也,畫法南田,詩吟中、晚。

《即景》云:「讀罷《黃庭》卷懶開,靜中消息費推裁。

吹燈欲禁花留影,剛卷珠簾月又來。」

《暮秋》云:「寒蝶低飛月滿枝,海棠紅冷桂凋時。

笑儂競比黃花瘦,青女多情知未知?」《畫眉》云:「柳梢枝上曉風柔,夢醒雕欄語未休。

莫向碧紗窗畔喚,美人猶是未梳頭。」

《暮春》云:「殘紅片片卸簷前,樹有餘香蝶尚憐。

士女不來芳草外,鞦韆猶系綠楊邊。

中庭風靜游絲落,繡戶簾垂紫燕穿。

恰好送春詩未就,瑤台有妹贈雲箋。」

《夜雨》云:「夜雨小窗多少,春喚子規去了。

起來收拾余花,又把五更風惱。」

二O

汪紳,字巽為,號順哉,秋御先生之女也。

《春日山居》云:「山居無事起常遲,不斷溪聲雨過時。

最愛學飛新燕子,簾鉤低拂影差池。」

《聞蟲》雲;「四壁亂蟲鳴,聞聲暗自驚。

獨憐秋一色,可奈月三更。

歎息余如助,丁寧夢未成。

可知為客者,緣爾倍關情。」

《秋月》云:「古戍鳴寒柝,孤城急暮砧。」

俱饒有唐音。

孫春巖觀察滇南,娶姬人王氏,名玉如,善畫工詩,與女公子雲鳳、雲鶴閨房唱和,有林下風。

《喜弟自滇至》云:「既見翻疑誤,凝眸各審詳。

九年雲出岫,一夕雁成行。

別後滄桑換,途中歲月長。

舊容驚半改,鄉語歎全忘。

對月秋垂淚,聽猿夜斷腸。

逢人問消息,覓便寄衣裳。

剪燭心方慰,回頭意轉傷。

自余離故土,賴爾奉高堂。

感逝餐應減,思兒鬢恐霜。

弟能支菽水,妹可護一溫一 涼。

聞已調琴瑟,曾無弄瓦璋。

當年送我處,今日遇君場。

彼此皆如夢,依依兩渺茫。」

此詩置白太傅集中,幾不可辨。

錢塘陸飛,字筱飲,乾隆乙酉解元。

性高曠,善畫工詩,慕張志和之為人,自造一舟,妻孥茶灶,悉載其中,遨遊西湖,以水為家。

《揚州遇雪》雲;「雨隨微霰集,船與斷冰爭。」

《渡錢一江一 》云:「萬一弩一尚餘沉鐵在,群山渾欲勒潮回。」

《爆竹》云:「組袍易裂拋宜遠,濁酒能醒近未妨。」

近來一習一 尚,丈夫多臂纏金鐲,手弄椰珠。

余頗以為嫌。

而謹厚者,亦復為之。

陸作詩刺之雲;「我聞遠賈多艱虞,纏金或以資窮途。

途窮未必非懷寶,懷藏亦足來萑苻。

世人金多揮不足,舉袖滿堂黃映肉。

指環臂釧乃女子,男化女兒何日始?南方草木椰最久,實大如瓜漿作酒。

何年落子比玄珠,一串摩尼時在手。

有手不弄琴與書,有手不把犁與鋤:可惜白日空摩挲,不有博弈猶賢乎?」

余嘗求陳望之先生詩而不得,《詩話》中所載甚少。

近日王夢樓從楚中歸,誦其《月夜登黃鶴樓》云:「丹樓天外峙,皓月空中行。

銀濤與玉魄,相進出光明。

樹暗漢一陽一渡,雲低鄂渚城。

不知何處笛,解作落梅聲。」

《泛舟登伯牙台》云:「伯牙台畔曉鶯飛,梅子山前綠漸肥。

舟共鳧鷺聊泛泛,柳遮樓閣似依依。

人琴千古知誰在?一江一 漢殘春照鬢稀。

我欲臨風彈一曲,落紅成陣亂斜暉。」

二四

丙辰召試者二百餘人,今五十五年矣,存者惟錢籜石閣學與余兩人耳。

庚戌五月,相訪嘉禾,則已中風,半身不遂;年八十有三,猶能釃酵清談。

家徒壁立,賣畫為生,官至二品,屢掌文衡,而清貧如此:真古人哉!刻《籜石齋詩集》四十九卷,最後,題春圃弟《茶舫圖》雲;「清涼山後阿兄題,大令名看小令齊。

三月柳遮一江一 路水,十年人隔夕一陽一低。」

拳拳念舊,蓋物稀為貴,理應然也。

先生吟詩,多率真任意,有夫子自道之樂。

其《村居》云:「村居誰為閉門高?夜雨頻添水半篙。

楊柳初絲亞文杏,木蘭如玉照櫻桃。

王官谷小雲同住,華子岡深犬夜嗥。

短杖一枝扶便出,西軒北陌又東皋。」

《先人別業》云:「屋於高處非忘世,志欲終焉此讀書。」

皆有駘宕之致。

先生名載,嘉興人。

二五

家常語入詩最妙。

陳古漁布衣詠《牡丹》云:「樓高自有紅雲護,花好何須綠葉扶。」

國初徐貫時《寄妾》云:「善保玉容休怨別,可憐無益又傷身。」

二六

秋霜初下,木葉未凋,而浮萍先悴。

松一江一 張夢喈之女玉珍有句云:「梧一陰一尚覆階前草,秋信先殘水面花。」

雖眼前景,無人道過。

又《贈歸燕》雲;「空巢為汝慇勤護,重到休迷故主樓。」

真仁人之言。

玉珍嫁太倉秀才金瑚,有孝子之稱。

二七

凡攻經學者,詩多晦滯。

獨蘇州一江一 鄭堂藩詩能清拔;王蘭泉司寇之高弟子也。

《登齊雲山》云:「危梯高百步,曲折徑通幽。

人與鳥爭路,僧邀雲住樓。

山收千里翠,石放眾溪流。

空際聞鐘磬,聲從何處求?」《寓樓》云:「東風料峭覺衣單,樓閣虛空夢未殘。

病裡已教花事去,愁來肯放酒杯寬?畫圖勸客看山色,書卷留人忍夜寒。

去歲家書今歲達,老親為我定加餐。」

《送蘭泉從方伯升司寇入都》云:「民情愛冬日,朝命轉秋官。」

抑何工切!

二八.

余十二歲,受王一交一 河先生蘭生知,入學;十五歲,受李安溪先生清植知,補增;十九歲,受帥蘭皋先生念祖知,食餼。

感知己之恩,求王、李二公詩不可得。

近在汪松蘿《清詩大雅》中,得帥公《春園》云:「群香多撲鼻,空翠總沾衣。

良以得春趣,因之忘世機。

徑幽當曉寂,禽小見人飛。

我意適如此,看雲何處歸。」

又,《秋信》云:「柳殘池受月,花落徑添泥。」

《彈琴》云:「耳邊猶有韻,空外絕無聲。」

二九

彭湘南布衣,與陳滄洲先生同鄉一交一 好。

陳歿後,無所依歸,以選詩為生。

癸酉來金陵,年七十餘矣,杖頭掛古錢數枚,朱履白髮,招搖過市。

為余言:滄洲詩宗少陵;誦其《石峽看月》云:「薄暮村難辨,依微古渡旁。

空一江一 懸網罟,落日下牛羊。

水落灘聲緩,山高樹影涼。

開篷看月色,夜久漸為霜。」

他如:「夜雨鄰燈舟似市,經年旅泊水為家。」

「竹榻耳隨天籟寂,紙窗雲共佛香飄。」

皆佳。

三0

松一江一 提督張雲翼,以公侯世職;而《嚴灘》一首,獨出新裁。

其詞云:「漫整荷衣拜逸民,灘聲猶自動星辰。

富春近日誰漁父?天子當年有故人。

名到先生才是隱,賢如光武不稱臣。

只因曾作梅家婿,外氏家風愛隱淪。

嚴先生為梅福之婿,事見《逸史》。」

又;「明月到樓忘是夜,桃花無水不成春。」

俱有意思,不似貴人筆墨。

三一

康熙末年,布衣能詩者,金陵有屈思齊景賢,蘇州有李客山果。

二人俱落落孤高,與朱草衣別一風格。

客山詩,余見甚少。

屈長於五古,工夫勝草衣,而性靈不如。

在僧壁見《與馬秋田、沈方舟、姚玉亭觀秋色》云:「香閣層巒上,登臨落照邊。

鐘聲傳下界,人語近諸天。

紅葉齊爭艷,秋花靜可憐。

蕭然林壑外,歸鳥度寒煙。」

《莫愁湖》云:「一自美人去,至今芳草生。」

詩境冷淡,可以想見其人。

余宰一江一 寧,從不來一見。

三二

天長陳燭門以剛壬辰進士,與王孟亭同年,論詩兩不相合:以王好險拗,而陳平和故也。

陳長於投贈。

《贈顧俠君》云:「心厭承明戀釣槎,題名一江一 上有籠紗。

鼓鍾清廟元和筆,簫管揚州大業花。

重碧千卮傾北道,軟紅十丈憶東華。

相看淮海詩人盡,攜手平山日又斜。」

三三

沈一陽一唐俊公英司關九一江一 ,四方詩人游者,必有唱和。

余於《詩話》中已詳言其壇坫之盛;先生詩,尚未見也。

近始得其《歸舟即景》云:「逸興忙中減,茲游片刻清。

岸蟲隨櫓急,漁火貼波明。

山暗殘一陽一滅,一江一 寒夜氣生。

莫教驚野浦,恐散白鷗盟。」

《環翠亭納涼》云:「古亭雅集趁新涼,明月依人照異鄉。

老樹靜風鴉睡穩,山衙報漏鼓聲忙。

向平心事誰知己?庾亮襟期自笑狂。

《白雪一陽一春》歌滿座,不堪回首少年場。」

讀之,想見盛世昇平,官領閒曹之樂。

其子名寅保,貌如冠玉,早入翰林,出錫山嵇公之門:人以為先生禮士尊賢之報也。

三四

杜紫綸先生選《唐一人叩彈集》,專尚中、晚。

學者從茲入手,可免粗硬槎丫之病。

而宗法少陵、山谷者,意頗輕之。

先生《虎丘雨後》云:「六宮花老淚胭脂,點點殘紅墜晚枝。

自是東風無著處,本來西子有歸時。

錦帆冷落青簾舫,玉管闌珊《白佇》詞。

雙槳綠波留不住,半塘煙柳雨如絲。」

先生翰林前輩,與余同試光明殿,恰未一握手。

三五

沈歸愚言沈方舟詩,藏少弋家。

少弋已亡,求之不得。

杭堇浦言方舟詩在福建布政使張廷枚家。

或少弋即方伯之宗人,未可知也。

沈詩音節沉雄,得明七子梗概,而新穎過之。

足跡所到,足以助其豪宕之氣。

如《下朝一陽一》雲;「似聞風雨作,前有大灘來。

一氣雙一江一 合,孤城百粵開。

鰲身移島嶼,蜃口出樓台。

倚棹懷湘子,橋成力大哉。」

余每過灘,先聞聲響,讀此方知其妙。

他如叫、泊》云:「竹喧歸鳥後,村靜飼蠶時。」

《天啟德陵》云:「內豎一朝祠宇遍,愛書三案士林空。」

《懷宗思陵》云:「一劍割將公主愛,九門報道寺人開。」

《泰山》云:「四岳共推青帝長,一峰還古丈人尊。」

皆膾炙人口。

有長安陶友蘭者,愛其詩,臨卒,命以《方舟詩集》置棺中為殮。

亦異人哉!

三六

虎丘山塘有白傅舊堤,其碑為居民埋匿。

汪松蘿掘得之。

沈賦詩云:「片石苔封閱歲華,憑君磨洗認龍蛇。

從今覓得春風路,送與吳娘踏落花。」

王昊廬宗伯捐貲贖甲寅難婦百餘口。

沈贈云:「紅淚千行濺鐵衣,傾家不惜援重圍。

揮金欲笑曹瞞吝,只贖文姬一個歸。」

三七

雍正間,宣城有布衣葛鶴、字雲衢者,詩筆頗清,年未四十而亡。

陳古漁誦其佳句云:「巢傾爭宿鳥,鞭響過橋驢。」

「衣雨屢遷孤客館,秋風先瘦異鄉人。」

三八

詩用眼前之典,能貼切便佳。

陳燭門《贈李天山》云:「老人吹火窺劉向,天子臨軒問長卿。

』』楊兼山《在戶部歲暮》雲;「孫簿當年猶祭灶,崔丞近日只哦松。」

姚姬傳《贈陶生》雲;「貧無素業彈長鋏,行入朱門著小冠。」

語俱妙。

而姚詩似有所諷。

三九

詩有無心而相同者。

陶篁村《偶成》云:「閉戶渾如坐佛幢,彈琴作伴影成雙。

多情只有蕭蕭竹,時帶斜一陽一綠到窗。」

姚姬傳亦有《涼階》一首云:「涼階今夕又飛螢,倚檻風前已涕零。

人跡不如修竹影,每隨明月到中庭。」

陶《題閱一江一 樓》云:「木落天空闊,鼉鳴岸動搖。」

亦奇偉可喜。

沈方舟《出峽》雲;「舟擲波心去,人穿石罅來。」

王蘭泉《舟至玉屏》云:「人從激箭流中坐,船在崩崖罅裡行。」

四O

丙子,年家子陶時行以一胡一 氏《一房山詩集》見示,作者六七人。

壬寅秋,余過蕪湖。

主人漱泉淳邀游其處,屋不甚多;而窗對赭山,門臨湖水,洵鳩一江一 一勝景也。

集中管松崖太史干珍云:「日夕山水碧,泠然秋更清。

微風湖面至,初月竹稍生。

排雁銀箏柱,跳魚玉尺聲。

不愁歸路晚,村火似星明。」

淡霞山明府如水云:「入室菊排三徑秀,開窗風送一山秋。」

仲燭亭蘊檠秀才云:「小閣乍開雙白板,秋山剛借一屏風。」

宋笠田明府樹谷云:「沙外鷗眠閒勝客,竹間禽語妙於詩。」

主人《曉起》云:「殘月林中掛,晴雲空際生。

北窗幽夢覺,天色慾微明。

露沮蕉花重,煙凝竹葉清。

迎風傾兩耳,恰好一蟬鳴。」

四一

出入權貴人家,能履朱門如蓬戶,則炎涼之意,自無所動於中。

宋人詠《松》云:「白雲功成謝龍去,歸來自掛千年松。」

汪易堂蒼霖詠《菊》云:「不蒙春風榮,詎畏秋氣肅?」可謂見道之言。

汪又有《白桃花》云:「褪盡鉛華露一叢,輕一陰一漠漠淡煙籠。

漁郎錯認仙源路,洞口春深雪未融。」

《七夕呈冰玉主人》云:「神光璦譴有無中,靈駕雲衢一水通。

欲乞天孫為補拙,明朝移巧到城東。」

皆言外有意。

四二

寶山徐水鄉,名崧,不事舉業,專攻詩,年三十三而卒。

卒前十日,病臥床 ,語其父雲;「兒往謁洞庭一陰一君矣。

惟一生心血在詩,可以遺稿付吾友浦翔春藏之。」

其時浦猶未知其死也,夢與水鄉談甚樂,自言已死四日矣。

今游趙秋谷先生門下,講詩工夫大進,一笑而去。

浦為刻其詩,號《百刪小草》。

《海上秋興》云:「魚鱗千戶縣初成,高築回塘似帶橫。

天任孤城淪碧海,帝爭尺土與蒼生。

扶桑日射帆檣出,碣石雲開島嶼明。

極目滔滔煙水闊,秋風無浪總堪驚。」

《吊韓蘄王》云:「宋家猶有西湖在,且自騎驢遣暮年。」

《此夕》云:「明知惜玉須完璞,無那看花想折枝。」

皆有性靈。

孔北海云:「今之後生,喜謗前輩。」

水鄉詠《鸚鵡》刺之云:「怪儂巧弄無多舌,才解人言便罵人。」

又刺元稹云:「君臣兒女情無二,報國曾無薄行流。」

四三

水鄉有友呂步瀛,字仙客,亦工詩而早亡。

《贈馮雲九》云:「名士門生羽士師,仙壇步上少年時。

男兒只道封侯易,誤到頭顱白未知。」

馮棄儒入道,故呂羨之。

亡何,二人俱亡。

四四

余嘗謂陸放翁、康對山俱一入權門,名為小損。

然士大夫寧為權門之草木,勿為權門之鷹犬。

何也?草木不過供其賞玩,可以免禍,恰無害於人;為其鷹犬,則有害於人,而己亦終難免禍。

東坡《詠馬季長》云:「不礙依梁冀,何須害李公!」雖是落第二層身份而言之,亦可悲也。

四五

王蘭泉方伯詩,多清微平遠之音。

擬古樂府及初唐一人一體 ,最擅長。

自隨阿將軍征金川,在路間寄《南斗集》一冊。

讀之,做詭奇險,大得一江一 山之助;方信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缺一不可也。

《過甕子洞》二首云:「急溜從東來,銳石忽西拒。

水為石所搏,奔流竟回注。

豈知限坡颮,欲走不得去。

迴旋蹴浪花,蓄勢作馳騖。

何為一葉舟,竟往殺其怒?舟水相撞舂,進退屢獨豫。

乘間突而前,奇絕詫徑度。」

大石如覆舟,小石如斷臼。

其色侔豬肝,其狀肖熊首,其積累重贏,其裂豁破缶。

譎詭非一形,爭出扼溪口。

三石更頎然,似結煙霞友。

臨空出竅穴,大小靡不有。

俾受篙師篙,真宰信非偶。」

《舁輿短歌》云:「下山走阪丸,上山逆水船。

下用四人夾,上用四人牽。

長繩系板當胸穿,舁者二耦趨而前。

二十四足相後先,如魚逐隊蟻附膻,如羊倒掛禽齊騫,我身托輿輿托肩。

肩上尺木垣以緣,莫怪倪倪走不前,腳底千峰方刺天。」

四六

人間:「懼內之說,始自何時?」余戲云:始於專諸。

《越絕書》稱專諸與人鬥,有萬夫莫當之氣;聞妻一呼,即還:豈非懼內之濫觴乎?五代時,朱一溫一 雖凶暴,亦有專諸之風。

其他文學之士,如王、謝兩公,張稷、李一陽一諸典故,固無論矣。

人又問:「懼內可見於詩歌否?」余只記唐中宗一寵一 韋後,優人因裴談與宴,知君臣同病,唱《回波詞》曰:「回波爾似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只有裴談,內裡無如李老。」

後喜,以束帛賜之。

四七

「哥」字最俗,不入詩文。

惟唐時張元一主司郎中《詠靜樂縣公主》雲;「馬帶桃花錦,裙拖綠草羅。

定知幃帽底,儀容似大哥。」

其時,武懿宗短丑,而其妹甚長,人呼妹為「大哥」。

公主與則天並行,則天命元一嘲之,故云爾也。

此外,白香山詩有「何似沙哥領崔嫂,碧油幢引向東川」。

沙哥者,楊汝士小名。

居易,則楊之妹婿也。

元世祖稱其臣董文炳為「董大哥」,亦奇。

四八

儀真石大年有《漁父》詞雲;「橛頭艇子送生涯,來往苕溪與若耶。

手把一竿春又老,釣絲牽上野桃花。」

浦翔春《漁父》詞云:「水之涯,山之麓,蓼花行,蘆花宿,不脫蓑衣酣睡足。

得魚換酒笑向天,月落空一江一 自歌曲。」

二詩俱妙。

石又有句云:「手劈芭蕉充繭紙,眼看蝌蚪學蟲書。」

四九

路途行役之詩,明將軍瑞有句云:「沿途聽爆竹,逐驛讀春聯。」

邵元直孝廉有句云:「行旌最喜晴,畏熱轉思雨。」

皆行路之實情實景也。

邵又有句云:「馬蹄易礙非芳草,鴉背難留是夕一陽一。」

「浮生若寄誰非夢,到處能安即是家。」

「劇憐車馬馳驅苦,幸喜山川應接忙。」

皆妙。

又,「車前細雨織成簾」七字,亦頗是路中雨景。

五O

楊升庵曰:「詩至杜而極盛;然詩教之衰自杜始。

理學至程、朱而極明;然理學之暗自程、朱始。

非杜與程、朱之過也,是尊杜與程、朱者之過也。」

《客座贅語》曰:「李於鱗詩律細而調高;然似吳中暴富兒局面,止是華美一精一致。

若杜少陵,便如累世老財主,家中百物具足;即偶然陳朽間錯,愈見其為富有也。」

兩段議論甚佳,故錄之。

五一

余丁巳流落長安,館高怡園先生家三月。

後四十餘年,先生亡矣。

余感其德,為撰墓誌以報。

不料又隔數年,張蒙泉果寄《夢中緣》一冊來,云:先生亡時,貧甚,家有九棺未葬,夜見夢於童君二樹,以箋紙索畫梅十幅。

童素不相識,驚醒,則案上有餘所作墓誌存焉。

所謂「短而者」,即其貌也。

以告蒙泉。

蒙泉曰:「得毋高公欲假君畫以歸土耶?」蓋其時二人同客中州,而童畫甚貴重故也。

童欣然握筆,及畫成,買者無人。

適河南施我真太守來,見之歎曰:「畫梅助葬,真盛德事。

,』乃取其畫,而助葬資二百金。

題詩曰;「十幅梅花十萬錢,詩中之伯畫中仙。

耶溪太守捐清俸,了卻幽人夢裡緣。」

張招同人和其詩,號《夢中緣》雲。

高公名景藩,官至觀察。

五二

余親家徐題客畫《穿雲沽酒圖》。

余題云:「玉貌仙人衣帶斜,腰間瓶插綠梅花。

穿雲何事頻來往?天上嫌無賣酒家。」

後讀《王荊公集》,有句云:「花前若遇餘杭姥,為道仙人憶酒家。」

與余意似不謀而合。

五三

某太史詩集四十餘卷,余與一交一 好,欲采數言入《詩話》,苦其太多,托門下士周午塘代勘之。

周戲題見覆云:「何苦老詞壇,篇篇別調彈。

披沙三萬斛,檢得寸金難。」

余不覺大笑,戲和云:「消夏閒無事,將人詩卷看。

選詩如選色,總覺動心難。

五四

黃煊,號補山,泰州別駕也。

有昏夜獻金者,題其函云:「感君厚意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余仿其意,題《鏡》云:「從無好醜向人說,只等君看自己知。」

五五

涇縣趙星閣先生青藜,乾隆元年春閹第一人也,後官侍御,以耳聾去官。

為人古淡樸質,有詩集高尺許,記其祝某云:「退食常隨鶴,閒行不杖鳩。」

《夜行》云:「高樹引涼生腋下,遠山銜月掛輿前。」

又,《阻風》雲;「客舟牢系客心飛。」

七字尤妙。

五六

余買小倉山廢園,舊為康熙間織造隋公之園,故仍其姓,易 「隋」為「隨」,取隨之時義大矣哉之意。

居四十餘年矣,忽於小市上購得前朝顧尚書東橋先生手書詩幅,題云:「茂慈詞丈就北山之麓,構園,名隨園,索余賦詩。

因贈云:『霜松雪竹憶歸初,千載猶堪借客居。

雨過泉聲飛捲幔,雲生嵐翠擁行裾。

金尊座對賢人酒,石室山藏太史書。

共說高情丘壑在,蒼生凝望意何如?」』又曰:「誰向山居同掖詠?主人原是謝公才。」

讀其詩,想見主人亦是詞館文學之士而歸隱者。

北山之麓,當即在小倉山左右。

末署「天啟五年,友弟顧起元書」。

事隔二百年,而園名與余先後相同,事亦奇矣。

惜茂慈二字,是字非名,終不知其為誰也。

後考邑志:茂慈名潤生,焦弱侯之長子,守雲南殉節。

五七

余丙辰年過廣西全州,見一江一 上山凹有匣,非石非木,頗類棺狀。

甲辰再過觀之,其匣如故,絲毫無損。

相傳武侯藏兵書處。

或用千里鏡睨之,的系是木匣,非石也;但其上似無蓋耳。

庚戌夏間,偶閱朱國禎《湧幢小品》云:「嘉靖時,上遣南昌姜御史訪求奇書,入全州,張雲梯募健卒探取,乃一棺;中函頭顱甚巨,兩牙長尺許,垂口外,如虎豹狀。

卒取其骨下山。

卒暴死,姜埋其骨,而復奏焉。」

余曾戲題石壁云:「萬疊驚濤百尺崖,山凹石匣有誰開?此中畢竟藏何物?枉費行人萬古猜。

,』爾時未見《湧幢》所載,故用疑猜;若見此書,亦無可猜矣。

惜武夷山之紅橋板,不得姜御史搭雲梯而一探之!

五八

康熙辛亥,趙斗瞻從晉入都,道經定州清風店,宿逆旅。

主人家姓陳,號繼鳴。

壁上有絕句一首雲;「馬足飛塵到鬢邊,傷心羞整舊花鈿。

回頭難憶宮中事,衰柳空垂起暮煙。」

後跋云:「妾,廣陵人也。

從事西宮,曾不一年,被虜旗下,出守秦中,馬上琵琶,逐塵而去;逆旅過此,語不成章,非敢言文,惟幸我梓里同人見之,知妾浮萍之所歸耳。

時庚寅秋杪也。

廣陵葉眉娘題。」

五九

桐城張映沙若瀛倜儻負氣,作熱河巡檢。

鑾輿駕臨,有太監某,橫索金帛,其勢洶洶。

知縣遁矣,張以理諭之,太監大罵。

張命役擒下,重杖二十。

總督方公大驚,以為顛,據實參奏。

上嘉其官卑而能執法,將太監登時充發,而擢張為河北同知。

余按:唐敬宗五坊小兒,一騷一擾百姓。

長安令崔發遣人拘之,尚未訊也,中官率百餘人,持棒直入,毆崔幾薨。

敬宗猶怒其擅拘中人,下崔於獄。

以今較昔,聖主之聖,庸主之庸,豈不相懸萬萬哉?映沙恃聖明在上,得行其志。

在北路時,有上公莊頭,強贖民田,戴花翎來說情者數輩。

映沙盡行揮去,拘強贖者杖之,眾為懾伏。

映沙雖剛正,而喜詼諧。

桐城土俗呼「叔叔」為「椒椒」。

其時族弟曾敞編修,鄉試分房,有叔某為大興縣丞,遵例迎送。

榜後,門生有獻狐裘二襲者。

映沙賦詩嘲之云: 「恩旨分房第一遭,馬前迎送有椒椒。

鹿鳴宴罷懷銀器,虎榜人來捏紙包。

白髮門生雙膝屈,藍圈文字七篇高。

莫言分校無他樂,夫婦同時著大毛。」

六O

人有以詩重者,亦有詩以人重者。

古李、杜、韓、蘇,俱以詩名千古。

然李、杜無功業,不得不以詩傳。

韓、蘇有功業,雖無詩,其人亦傳也,而況其有詩乎?金陵方伯康茂園先生,清風惠政,人所共知。

在睢寧治河,落水中,神扶以起。

余記其事,載文集中。

公豈藉詩以傳者哉?然重其人,則其詩亦因人而重。

今春三月,詩弟子陳熙為抄一冊見寄。

錄其《繁峙學署有懷》雲;「吾懷仲夫子,負米欣然歸。

吾愛楚老萊,翩躚舞斑衣。

人生離膝下,忽忽欲何之?憶我少年時,井裡從兒嬉。

甫壯營薄祿,出門意遲遲。

一官為親喜,山城復羈縻。

官冷飯不足,嗟哉無蚱遺!感此傷客心,晨昏忍暫違。

寒風生四壁,瑟瑟砭人肌。

以我念母日,知母憶兒時。

憶兒憐其少,憶母慮其衰。

人生願為兒,結念常在茲。」

《登焦山》云:「浮玉搖天碧,回瀾障海門。

人從初地入,峰到上方尊。

吳楚當軒合,雲山遠水吞。

我尋高士宅,三詔石猶存。」

此兩首,一征仁孝之思,一存清妙之旨:讀者如食綏山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矣。

公諱基田,丁丑科進士,山西興縣人。

六一

鰲滄來明府有妹名潔,為紫庭太史之女。

性一愛吟詩,年十六,適四品宗室魁明,年二十而寡,守志撫孤。

嘗寄滄來雲;「織盡人間寡女絲,三更涕淚一燈知。

近來焚卻從前稿,不為懷兄不作詩。」

「兒女干啼濕哭余,偷閒才得寄家書。

望兄好繼襄勤業,莫使官聲竟不如。」

滄來,襄勤公成龍之曾孫也,歷宰吳下,清慎勤敏,綽有祖風。

六二

俗稱女子不宜為詩,陋哉言乎!聖人以《關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詩。

第恐針黹之餘,不暇弄筆墨,而又無人唱和而表章之,則淹沒而不宣者多矣。

家龍文弟婦黃氏雅宜、香亭篷室吳氏香宜,俱有窈窕之容,同一居 一室,互相切磋。

黃詠《燈花》云:「銀釷奪月吐光華,影入窗欞透碧紗。

未忍輕佻私問汝,不知何喜報吾家。」

吳詠《梅》云:「為愛春寒花放遲,遊人偏采未開時。

依心恰愛天然好,不忍臨風折一枝。」

《春晴》云:「細雨連宵濕軟塵,今朝晴放一窗春。

柳絲低舞花添笑,都似風前得意人。」

皆清妙可誦。

又有淑端內史者,見二人詩而愛之,贈一絕云:「誦君佳句愛君才,未對菱花卷已開。

想是瑤池曾結伴,詩仙逃下一雙來。」

余按:苟奉倩云:「女子以色為主,而才次之。」

李笠翁則雲;「有色無才,斷乎不可。」

有句云:「蓬心不稱如花貌,金屋難藏沒字碑。」

龍文候補粵西,家無擔石,而家信來,詭雲娶妾。

雅宜答以詩云:「郎君新得意,志氣入雲驕。

未置黃金屋,先謀貯阿一嬌 。」

蓋揶揄之也。

香宜知余采其詩入《詩話》,以詩謝云:「有志紅窗學詠詩,絳帷深幸侍良師。

微名也許登《詩話》,榮似兒夫及第時。」

戲香亭也。

雅宜名楨,香宜名蕙,淑端姓孟,名楷。

六三

梁山舟侍講南山掃墓,見方姓人家張壁一幀,乃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題名錄》一紙,即市賣之。

物完好如故,且刻板一精一潔,比近日百倍。

正榜僅五十名,副榜十名,同考十二房,並主司官爵、表字、鄉貫,一一詳載於尺幅。

又監臨提調三場題目皆全。

解元於潛伍涵芬,第七名即查聲山先生也。

榜姓邱,百餘年故紙,居然不毀,亦一奇也。

梁中乾隆丁卯舉人,是科有重預鹿鳴之周名天相者,因題其後云:「我年二十五,卯歲領鄉薦。

再上六十年,此榜實羔雁。

憶余鄉賦時,群集隨諸彥。

領袖鶴發翁,謂中《錄》第四十二名。

周翁天相,錢塘人。

巍然靈光殿。

風貌既甚古,章服亦不賤。

私竊問姓名,愛蓮分一瓣。

少年曾筮仕,秩視諸侯半。

歸臥田里間,後生蔑由見。

躬逢盛典舉,重預嘉賓宴。

今後卅年餘,翁久隨物變。

即余同年生,八九已露電。

乃於山人廬,忽睹紙半片。

上鐫千佛名,一佛曾識面。

當年取士嚴,額解才大衍。

主司及同考,一一載鄉貫。

字跡頗工整,首尾無漫漶。

想見玲賣時,狼籍坊市遍。

此紙逾百年,獨再優曇現。

賢哉方山子,拾得常自玩。

藏棄比吟箋,裝背作畫卷。

某也後進入,彰美在所先。

率書五字詩,留下一重案。」

余道:此與康熙年間,吳鱗潭祭酒在啟聖祠掘得元人題名三碑:一蒙古,一色目,一漢人:皆有正副。

余買得紹興十八年朱子《題名碑》相仿。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隨園詩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