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卷十六·廣動植之一:成式以天地間所化所產,突而旋成形者樊然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酉陽雜俎》卷十六·廣動植之一

酉陽雜俎

卷十六·廣動植之一

(並序)

成式以天地間所化所產,突而旋成形者樊然矣,故《山海經》、《爾雅》所不能究。

因拾前儒所著,有草木禽魚未列經史,已載事未悉者,或接諸耳目,簡編所無者,作《廣動植》,冀掊土培丘陵之學也。

昔曹丕著論於火布,滕循獻疑於蝦須,蔡謨不識彭蜞,劉絛誤呼荔挺,至今可笑,學者豈容略乎?總敘。

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鳳生鸞,鸞生庶鳥。

應龍生建鳥,建鳥生麒麟,騏麟生庶獸。

分鱗生蛟龍,蛟龍生鯤鯁,鯤鯁生建邪,建邪生庶魚。

分潭生先龍,先龍生玄?亢,玄?亢生靈龜,靈龜生庶龜。

日馮生玄一陽一閼,玄一陽一閼生鱗胎,鱗胎生干木,干木生庶木。

招搖生程君(一曰若),程君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應黃,應黃生黃華,黃華生庶草。

海間生屈龍,屈(一曰尾)龍生容華,容華生{栗},{栗}生藻,藻生浮草。

甲蟲影伏,羽蟲體伏。

食草者多力而愚,食肉者勇敢而悍。

?吞者八竅而卵生,咀嚼者九竅而胎生。

無角者膏而先前,有角者脂而先後。

食葉者有絲,食土者不息。

食而不飲者蠶,飲而不食者蟬,不飲不食者蜉蝣。

ㄇ(一曰蚓)屬卻行,蛇屬虧行,蜻?辦屬往鳴,蜩屬旁鳴,發皇翼鳴,蚣婿股鳴,榮原胃鳴。

蜩三十日而死。

?魚三月上官於孟津。

鷓鴣向日飛。

鳊與鯽魚,車螯與移角,並相似。

鳳雄鳴節節,雌鳴足足,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失。

麒麟牡鳴曰逝(一曰游)聖,牝鳴曰歸和,春鳴曰扶助,夏鳴曰養綏。

鱉無耳為守神。

虎五指為魚滿三百六十年,則為蛟龍,引飛去水。

魚二千斤為蛟。

武一陽一小魚,一斤千頭。

東海大魚,瞳子大如三斗盎。

桃文竹以四寸為一節,木瓜一尺一百二十一節。

木蘭去皮不死。

荊木心方。

蛇有水、草、木、土四種。

孔雀尾端一寸名珠毛。

鶴左右腳裡第一指名兵爪。

蜀郡無兔鴿。

一江一 南(一曰來)無狼馬。

朱提以南無鳩鵲。

鳥有四千五百種,獸有二千四百種。

?,楚鳩所生(騾不滋乳)。

蔡中郎以反舌為蝦蟆,《淮南子》以蛩為蠛蠓,《詩義》以蟊為螻蛄,高誘以乾鵲為蟋蟀。

兔吐子。

鸕茲吐雛。

瓜瓠子曰犀,一胡一 桃人曰蝦螅蝦蟆無腸。

龜(一曰黿)腸屬於頭。

科斗尾脫則足生。

鳥未孕者為禽,鳥養子曰乳。

蛇蟠向王,鵲巢背太歲,燕伏戊巳,虎奮衝破,乾鵲知來,猩猩知往。

鸛影抱,蝦蟆聲抱。

蟬化齊後,鳥生杜宇。

椰子為越王頭,壺樓為杜宇項。

一鷓鴣鳴曰「向南不北」,逃閭鳴「玄壺盧系項」(一曰頸)。

豆以二七為族,粟累十二為寸。

人參處處生,蘭長生為瑞。

有實曰果。

又在木曰果。

小麥忌戌,大麥忌子。

薺、葶藶、菥莫為三葉,孟夏煞之。

烏頭殼外有毛,石劫應節生花。

木再花,夏有雹。

李再花,秋大霜。

木無故叢生,枝盡向下,又生及一尺至一丈自死,皆凶。

邑中終歲無鳥,有寇。

郡中忽無鳥者,日烏亡。

雞無故自飛去,家有蠱。

雞日中不下樹,妻妾奸謀。

見蛇一交一 ,三年死。

蛇冬見寢室,主兵急。

人夜臥無故失髻者,鼠妖也。

屋柱木無故生芝者,白為喪,赤為血,黑為賊,黃為喜。

其形如人面者亡財,如牛馬者遠役,如龜蛇者田蠶耗。

德及幽隱,則比目魚至(一曰生)。

妾媵有制,則白燕來巢。

山上有蔥,下有銀。

山上有薤,下有金。

山上有姜,下有銅錫。

山有寶玉,木旁枝皆下垂。

葛稚川嘗就上林令魚泉,得朝臣所上草木名二十餘種。

鄰人石瓊,就之求借,一皆遺棄。

語曰:「買魚得?與,不如食茹。」

「寧去累世宅,不去{制魚}魚額。」

「洛鯉伊魴,貴於牛羊。」

「得合瀾?屬,雖不足豪,亦足以高。」

「檳榔扶留,可以忘憂。」

「白馬甜榴,一實直牛。」

「草木暉暉,蒼黃亂飛。」

○羽篇

鳳,骨黑,雄雌夕旦鳴各異。

黃帝使伶倫制十二?寫之,其雄聲,其雌音。

樂有鳳凰台,此鳳腳,下物如白石者。

鳳有時來儀,候其所止處,掘深三尺,有圓石如卵,正白,服之安心神。

孔雀,釋氏書言,孔雀因雷聲而孕。

鸛,一江一 淮謂群鸛旋飛為鸛井。

鶴亦好旋飛,必有風雨。

人探巢取鸛子,六十里早。

能群飛薄霄激雨,雨為之散。

烏鳴地上無好聲。

人臨行,烏鳴而前引,多喜,此舊占所不載。

貞元四年,鄭、汴二州,群鳥飛入田李納緒境內,銜木為城,高至二三尺,方十餘里。

納緒惡而命焚之,信宿如舊,烏口皆流血。

俗候烏飛翅重,天將雨。

鵲巢中必有梁。

崔圓相公妻在家時,與姊妹戲於後園。

見二鵲構巢,共銜一木,如筆管,長尺餘,安巢中,眾悉不見。

俗言見鵲上梁必貴。

大歷八年,乾陵上仙觀天尊殿有雙鵲,銜柴及泥補葺隙,壞一十五處,宰臣上表賀。

貞元三年,中書省梧桐樹上有鵲,以泥為巢。

焚其巢,可禳狐魅。

燕,凡狐白貉鼠之類,燕見之則毛脫。

或言燕蟄於水(一曰月)底。

舊說燕不入室,是井之虛也。

取桐為男女各一,投井中,燕必來。

胸班黑,聲大,名一胡一 燕。

其巢有容匹素練者。

雀,釋氏書言,雀沙生,因浴沙塵受卵。

蜀吊烏山,至雉雀來吊最悲,百姓夜燃火伺取之。

無嗉不食,似持(一曰特)悲者,以為義,則不殺。

鴿,大理丞鄭復禮言,波斯舶上多養鴿。

鴿能飛行數千里,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

鸚鵡,能飛。

眾鳥趾前三後一,唯鸚鵡四趾齊分。

凡鳥下瞼眨上,獨此鳥兩瞼俱動,如人目。

玄宗時,有五色鸚鵡能言,上令左右試牽帝衣,鳥輒?目叱吒。

岐府文學能延京獻《鸚鵡篇》,以贊其事。

張燕公有表賀,稱為時樂鳥。

杜鵑,始一陽一相催而鳴,先鳴者吐血死。

嘗有人山行,見一群寂然,聊學其聲,即死。

初鳴先聽其聲者,主離別。

廁上聽其聲,不祥。

厭之法,當為大聲應之。

雛鵒,舊言可使取火,效人言,勝鸚鵡。

取其目睛,和人乳研,滴眼中,能見煙霄外物也。

鵝,濟南郡張公城西北有鵝浦。

南燕世,有漁人居水側,常聽鵝之一聲 。

眾中有鈴聲甚清亮,候之,見一鵝咽頸極長,羅得之,項上有銅鈴,綴以銀鎖,隱起「元鼎元年」字。

晉時,營道縣令何潛之,於縣界得鳥,大如白鷺,膝上髀下自然有銅?貫之。

??,舊言辟火災。

巢於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翅飛下養之。

玄?(即鴟字),相傳鶻生三子,一為玄?。

肅宗張皇后專權,每進酒,常置玄?腦酒。

玄?腦酒令人久醉健忘。

異鳥,天寶二年,平盧有紫蟲食禾苗。

時東北有赤頭鳥,群飛食之。

開元二十三年,榆關有?予?方蟲,延入平州界,亦有群雀食之。

又開元中,具州蝗蟲食禾,有大白鳥數千,小白鳥數萬,盡食其蟲。

大歷八年,大鳥見武功,群鳥隨噪之。

行營將張日芬射獲之,肉翅,狐首,四足,足有爪,廣四尺三寸,狀類蝙蝠。

又?州有白頭鳥,乳鴝鵒。

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觜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

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

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

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

吐綬鳥,魚復縣南山有鳥,大如鴝鵒,羽色(一曰毛)多黑,雜以黃白,頭頰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丹彩彪炳,形色類綬,因名為吐綬鳥。

又食必蓄嗉,臆前大如斗,慮觸其嗉,行每遠草木,故一名避株鳥。

鸛鵓,一名墮羿,形似鵲。

人射之,則銜矢反射人。

蒙?雕,喙大而勾,長一尺,赤黃色,受二升,南人以為酒杯也。

菘節鳥,四腳,尾似鼠,形如雀,終南深谷中有之。

老羞?,秦中山谷間有鳥如梟,色青黃,肉翅,好食煙。

見人輒驚落,隱首草穴中,常露身。

其聲如嬰兒啼,名老羞?。

柴蒿,京之近山有柴蒿,鳥頭,有冠如戴勝,大若野雞。

兜兜鳥,其聲自號,正月以後作聲,至五月節不知所在。

其形似鴝鵒。

蝦蟆護,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夜行遊女,一曰天帝女,一曰釣星。

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

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

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當為鳥祟。

或以血點其衣為志。

或言產死者所化。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

秦中天一陰一,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白澤圖》謂之蒼虞?,《帝嚳書》謂之逆?,夫子、子夏所見。

寶歷中,國子四門助教史迥語成式,嘗見裴瑜所注《爾雅》,言?糜鴰是九頭鳥也。

細鳥,漢武時,畢勒國獻細鳥,以方尺玉為籠,數百頭,狀如蠅,聲如鴻鵠。

此國以候日,因名候日蟲。

集宮人衣,輒蒙愛幸。

嗽金鳥,出昆明國。

形如雀,色黃,常翱翔於海上。

魏明帝時,其國來獻此鳥。

飴以真珠及龜腦,常吐金屑如粟,鑄之乃為器服。

宮人爭以鳥所吐金為釵珥,謂之辟寒金,以鳥不畏寒也。

宮人相嘲弄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

不服辟寒鈿,那得帝王憐。」

背明鳥,吳時,越雋之南獻背明鳥。

形如鶴,止不向明,巢必對北,其聲百變。

岢嵐鳥,出河西赤塢鎮。

狀似烏而大,飛翔於陣上,多不利。

??,狀如燕稍大,足短,趾似鼠。

未嘗見下地,常止林中。

偶失勢控地,不能自振。

及舉,上凌青霄。

出涼州。

??鳥,武州縣合火山,山上有??鳥。

形類鳥,觜赤如丹。

一名赤觜鳥,亦曰阿??鳥。

訓一胡一 ,惡鳥也。

鳴則後竅應之。

百勞,博勞也。

相傳伯奇所化。

取其所踏枝鞭小兒,能令速語。

南人繼母有娠,乳兒病如虐,唯具?毛治之。

○毛篇

師子,釋氏書言,師子筋為弦,鼓之眾弦皆絕。

西域有黑師子、捧師子。

集賢校理張希復言,舊有師子尾拂,夏月,蠅蚋不敢集其上。

舊說蘇合香,師子糞也。

象,舊說象性久識,見其子皮必泣。

一枚重千斤。

釋氏書言,像七九柱地六牙。

牙生理,必因雷聲。

又言,龍象六十歲,骨方足。

今荊地象色黑,兩牙,一江一 豬也。

鹹亨二年,周澄國遣使上表,言:「訶伽國有白象,首垂四牙,身運五足,像之所在,其土必豐。

以水洗牙,飲之愈疾。

請發兵迎齲」象膽,隨四時在四腿,春在前左,夏在前右,如龜無定體也。

鼻端有爪,可拾針。

肉有十二般,唯鼻是其本肉。

陶貞白言,夏月合藥,宜置象牙於藥旁。

南人言象妒,惡犬聲。

獵者裹糧登高樹,構熊巢伺之。

有群像過,則為犬聲,悉舉鼻吼叫,循守不復去。

或經五六日,困倒其下,因潛殺之。

耳後有穴,薄如鼓皮,一刺而斃。

胸前小橫骨灰之酒,服令人能浮水出沒。

食其肉,令人一體 重。

古訓言,像孕五歲始生。

虎一交一 而月暈。

仙人鄭思遠常騎虎,故人許隱齒痛求治,鄭曰:「唯得虎鬚,及熱插齒間即愈。」

鄭為拔數莖與之,因知虎鬚治齒也。

虎殺人,能令一屍一起自解衣,方食之。

虎威如乙字,長一寸,在脅兩旁皮內,尾端亦有之。

佩之臨官佳,無官人所?冒嫉。

虎夜視,一目放光,一目看物。

獵人候而射之,光墜入地成白石,主小兒驚。

馬,虜中護蘭馬,玉白馬也,亦曰玉面諳真馬,十三歲馬也。

以十三歲已下,可以留種。

舊種馬,戎馬八尺,田馬七尺,怒馬六尺。

瓜州飼馬以?草,沙州以茨萁,涼州以勃突渾,蜀以稗草。

以蘿蔔根飼馬,馬肥。

安比飼馬以沙蓬根針。

大食國馬解人語。

悉怛國、怛?國出好馬。

馬四歲,兩齒。

至二十歲,齒盡平。

體名有輸鼠、外鳧、烏頭、龍翅、虎口。

豬槽飼馬,石灰泥槽,汗而系門,三事落駒。

回毛在頸,白馬。

黑馬鞍下腋下回毛,右脅白毛,左右後足白。

馬四足黑,目下橫毛;黃馬白喙,旋毛在吻後,汗溝上通尾本,目赤睫亂及反睫;白馬黑目,目白卻視,並不可騎。

夜眼名附蟬,一屍一肝名懸?逢,亦曰雞舌、綠失。

方言以地黃、甘草啖五十歲,生三駒。

牛,北人牛瘦者,多以蛇灌鼻口,則為獨肝。

水牛有獨肝者殺人,逆賊李希烈食之而死。

相牛法,岐一胡一 有壽,膺匡欲廣,毫筋欲橫,啼後筋也。

常有聲,有黃也。

角冷有玻旋毛在珠泉無壽。

睫亂觸人。

銜烏角偏妨主。

毛少骨多有力。

溺射前,良半也。

疏肋難養。

三歲二齒,四歲四齒,五歲六齒。

六歲以後,每一年接脊骨一節。

寧公所飯牛,一陰一虹屬頸。

一陰一虹,雙筋自尾屬頸也。

北虜之先索國有泥師都,二妻生四子。

一子化為鴻,遂委三子,謂曰:「爾可從古旃。」

古旃,牛也。

三子因隨牛,牛所糞,悉成肉酪。

太原縣北有銀牛山,漢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騎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乃曰:「吾北海使,將看天子登封。」

遂乘牛上山。

田父尋至山上,唯見牛跡,遺糞皆為銀也。

明年,世祖封禪。

鹿,虞部郎中陸紹弟,為盧氏縣尉。

嘗觀獵人獵,忽遇鹿五六頭臨澗,見人不驚,毛班如畫。

陸怪獵人不射,問之,獵者言:「此仙鹿也,射之不能傷,且復不利。」

陸不信,強之。

獵者不得已,一發矢,鹿帶箭而去。

及返,射者墜崖,折左足。

《南康記》云:「合浦有鹿,額上戴科籐一枝,四條直上,各一丈。」

犀之通天者必惡影,常飲濁水。

當其溺時,人趁不復移足。

角之理,形似百物。

或雲犀角通者是其病,然其理有倒插、正插、腰鼓插。

倒者,一半已下通。

正者,一半已上通。

腰鼓者,中斷不通。

故波斯謂牙為白暗,犀為黑暗。

成式門下醫人吳士皋,嘗職於南海郡,見舶主說本國取犀,先於山路多植木,如狙…,雲犀前腳直,常倚木而息,木欄折則不能起。

犀牛一名一奴一角,有鴆處必有犀也。

犀,三毛一孔。

劉孝標言,犀墮角埋之,以假角易之。

駝,性羞。

《木蘭篇》「明駝千里腳」,多誤作「鳴」字。

駝臥,腹不帖地,屈足漏明,則行千里。

天鐵熊,高宗時,加(一曰伽)毗葉國獻天鐵熊,擒白象、師子。

狼,大如狗,蒼色,作聲諸竅皆沸。

?┤中筋大如鴨卵,有犯盜者,薰之,當令手攣縮。

或言狼筋如織絡,小囊蟲所作也。

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絕短,每行常駕於狼腿上,狽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臨濟郡西有狼塚。

近世曾有人獨行於野,遇狼數十頭,其人窘急,遂登草積上。

有兩狼乃入穴中,負出一老狼。

老狼至,以口拔數莖草,群狼遂競拔之。

積將崩,遇獵者救之而免。

其人相率掘此塚,得狼百餘頭殺之,疑老狼即狽也。

貊澤,大如犬,其膏宣利,以手所承及於銅鐵瓦器中,貯悉透,以骨盛則不漏。

吉屈,徼外勃樊州重陸香所出也,如楓脂,吉屈好啖之。

大者重十斤,狀似蹋其頭身四支了無毛,唯從鼻上竟脊至尾有青毛,廣一寸,長三四分。

獵得者斫刺不傷,積薪焚之不死,乃大杖擊之,骨碎乃死。

黃{要目},一名唐已,人見之不祥,俗相傳食虎。

香狸,取其水道連囊,以酒澆乾之,其氣如真麝。

耶希,有鹿兩頭,食毒草,是其胎矢也。

夷謂鹿為耶,矢為希。

?鬼,似黃狗,圊有常處。

若行遠不及其家(一雲處),則以草塞其尻。

?國,蜀西南高山上有物如猴狀,長七尺,名?國,一曰馬化。

好竊人一妻 ,多時形皆類之,盡姓楊,蜀中姓楊者往往ㄑ爪。

狒狒,飲其血可以見鬼。

力負千斤,笑輒上吻掩額,狀如獼猴,作人言,如鳥聲,能知生死。

血可染緋,發可為{髟皮}。

舊說反踵,獵者言無膝,睡常倚物。

宋建武高城郡進雌雄二頭。

在子者,鱉身人首,灸之以藿,則鳴曰在子。

大尾羊,康居出大尾羊,尾上旁廣,重十斤。

又僧玄奘至西域,大雪山高嶺下有一村養羊,大如驢。

?賓國出野青羊,尾如翠色,土人食之。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酉陽雜俎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